感染控制-小兒急性中耳炎 抗生素用最多

 

中國時報【郭佳容╱台北報導】

一位5歲的小朋友因為耳痛、發燒到診所就醫,從急性發炎變成慢性積水,吃抗生素經過月餘,還是沒有效果,只好轉到醫學中心就醫。耳鼻喉科醫師指出,小兒急性中耳炎是兒童使用抗生素最多的疾病,但部分可能遭濫用,應該分辨清楚。

收治這名患者的林口長庚耳鼻喉部主任陳錦國指出,單純中耳炎積水需要透過手術裝上引流管,引流耳內積水,中耳炎如果已經沒有症狀,就不需要再吃抗生素,除非耳膜還是紅腫,或出現鼻竇炎等併發症,表示遭細菌感染,才需要吃抗生素。

中耳炎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國內外健保資料庫中,嬰幼兒使用抗生素最多的疾病。醫師指出,病毒性中耳炎不需使用抗生素,如果不當使用,不但容易有腸胃不舒服等副作用,還可能提高整體社會抗藥性。

台灣醫界根據治療指引也指出,出現耳痛症狀就醫時,如果耳膜不是非常紅腫,6個月以上小孩或成人,可以先觀察2∼3天,先開藥症狀治療,不需馬上給予抗生素,不過6個月以下嬰幼兒如有明顯症狀,應立即給予抗生素,以避免乳突炎、腦膜炎、腦膿瘍等嚴重併發

症。

小兒科診所醫師蔡洪瑩指出,中耳炎一般分成細菌和病毒感染兩種,比例各約50%,依年齡和症狀不同,可觀察2∼3天,醫師會觀察小孩子的情況,如果發燒很厲害,耳膜發紅嚴重,可能是細菌性中耳炎,通常會投予第一線抗生素藥物。

蔡洪瑩表示,中耳炎的診斷與醫師的經驗很有關係,且需要家長和醫生之間相互的信任感,建議家長能向社區中固定的醫生就診,較能準確判斷與溝通。

 

鄭醫師補充:

中耳炎的感染來源可能是病毒,也可能是細菌,但為人家長者,小孩若是重複發生中耳炎,除了找醫師開藥治療,是否有其他方式幫助小孩迅速恢復,甚至避免中耳炎發生?

這裡提供大家兩個思考方向。第一:對過敏體質患者來說,一部分的人會經常發生感染,不管是感冒或者是中耳炎等等,因此,有過敏體質又出現中耳炎的孩童,不妨利用完整的過敏源分析,找出急性以及慢性過敏原為何,針對食物調整來協助改善。我在臨床上經常發現,小孩的過敏源管控,一段時間後小孩感冒鬧肚子的發生率,比大人還要少。

第二:小孩的睡姿如果看起來很怪,換句話說,明明看起來不是放鬆的姿勢,但小孩睡覺時經常出現,也許可以考慮脊椎調整。經過有經驗的整脊老師調整,不僅中耳炎快速恢復,而且不易再發。脊椎健康與神經傳導息息相關,脊椎位置不適當,訊息傳遞不順,往往就是造成相關區域疾病的發生。

以上資料,謹供大家參考。

arrow
arrow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