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常在兒童青少年身心科門診可以看到抗憂鬱劑的門診處方,然而根據最新的分析研究發現:抗憂鬱劑對大部分的兒童以及青少年來說,根本無效。
研究人員檢視34項臨床研究,涵蓋5260位參與者以及14種抗憂鬱劑治療,發現許多遺失的資料,糟糕的研究方式,忽略風險的個別研究以及潛在選擇性的個案報告。
研究人員儘可能的找回許多未發表而可得資訊,聯絡先前研究者補充研究資料,最終無法排除未發表的研究仍有許多資料無法獲取或者已經發表的資料往往都過度高估療效。
期刊編輯提醒臨床人員,儘管在開立這些藥物給青少年以及兒童患者,往往都會考慮利弊得失,然而最大的問題在於發表的研究往往都隱惡揚善,也就是過度偏頗療效而忽略副作用,事實上,這類藥物出現副作用的頻率比研究數據所呈現的高出很多。臨床工作者,包含精神科醫師以及開業醫只要夠誠實,他們就會發現開抗憂鬱劑給青少年患者得到的結果,無法像這些臨床研究所述的那般理想。
有些抗憂鬱劑療效甚至比安慰劑更糟,或者更容易出現自殺意念甚至行為等等。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pagetoday.com/psychiatry/depression/58410
參考文獻:
-
Primary Source
The Lancet
Source Reference: Cipriani A, et al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antidepressants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network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2016; DOI: 10.1016/S0140-6736(16)30385-3. -
Secondary Source
The Lancet
Source Reference: Jureidini J "Antidepressants fail, but no cause for therapeutic gloom" The Lancet 2016; DOI: 10.1016/S0140-6736(16)30385-2. - 提醒大家:分享這些國外研究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不要服用精神科藥物。而是對某些患者或者服用者而言,精神科藥物的確潛藏相關副作用,一旦出現副作用務必和開藥的醫師討論解決之道。如果無法得到滿意的處理或者建議,建議不妨透過第二甚至第三專業意見來尋求解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