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發表在《自然遺傳學》上的突破性研究描述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隨機“全天候”血糖高低遺傳學研究。這項研究招募近 50 萬不同背景的人,描述了影響“隨機”測量的血糖濃度的新 DNA 變異。由薩里大學 Inga Prokopenko 教授代表葡萄糖和胰島素相關性狀薈萃分析聯盟 (MAGIC) 領導的研究小組分析了 17 項主要研究的數據,其中包括英國生物銀行。

這項研究強調,用於治療 2 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常用 GLP-1R 促動劑類藥物的個體反應可能取決於目標基因 GLP1R 中的 DNA 變異。

科學家還首次揭示,2型糖尿病可直接引起肺部併發症。在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基因研究中,探索基因如何影響血糖濃度和健康結果,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肺部疾病現在應被視為 2 型糖尿病的併發症。

這項研究結合了遺傳和表達數據,揭示了胃腸道的重要性,除了胰腺的既定作用外,小腸、迴腸和結腸在血糖濃度的調節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薩里大學 e-One Health 教授兼統計多組學負責人 Inga Prokopenko 教授表示:

“這項非常重要的研究招募來自世界各地的一百多名科學家,讓我們對血糖濃度和2 型糖尿病的遺傳學有了新的見解。現在,我們可以採取行動更好地預防2 型糖尿病併發症,包括肺部疾病.我們應該通過研究與 GLP-1R 促動劑反應相關的個體 DNA 變異來改善患有這種疾病的人的治療策略。”

個體遺傳背景影響 GLP-1R 激動劑的敏感性。

GLP-1R 促動劑用於治療 2 型糖尿病患者,以改善他們的血糖控制,這意味著他們能夠將血糖濃度保持在正常範圍內。此外,GLP-1R 促動劑在幫助 2 型糖尿病患者減肥方面非常受歡迎,這也可以改善他們的健康和生活品質。科學家們對 GLP1R(GLP-1 受體)基因中的編碼 DNA 變異進行了功能和結構表徵。作者強調,對 GLP-1 受體功能的影響以及對 GLP-1R 促動劑藥物的反應可能因個體而異,具體取決於個體攜帶的 GLP1R 基因編碼 DNA 變異。

 

總體而言,GLP1R 基因中攜帶特定 DNA 變異的患者不太可能從 GLP-1R 促動劑藥物治療中受益。研究人員建議醫生應該更加關注服用這些特定藥物的個人。通過更好地將藥物與人的獨特化妝相匹配,治療更有可能對他們產生良好的效果。

 

2型糖尿病導致肺功能下降

 

先前的研究證明,肺部疾病,包括限制性肺病、纖維化和肺炎,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更為常見。然而,到目前為止,尚不清楚 2 型糖尿病是否直接導致肺部損傷,或者是否是這兩種疾病共有的其他因素造成的。在控制吸煙和久坐行為等因素後,研究小組使用一種稱為孟德爾隨機化的統計技術來了解高血糖濃度是否與肺功能受損有關,以及是否其中一個因素導致另一個因素。使用兩種常見的肺活量測定測試來測量肺功能。分析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濃度會直接損害肺功能。例如,

 

呼吸系統疾病是英格蘭第三大死亡原因,過去 20 年來英格蘭和威爾斯因呼吸系統疾病入院的人數翻了一番,研究結果強調醫療保健專業人員需要對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肺部併發症保持警惕。早期診斷和治療肺部疾病可能會挽救數千名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

 

胃腸道在血糖水平調節中的作用

 

該研究確定了以前與葡萄糖代謝無關的組織的作用,最顯著的是那些屬於腸道的組織,特別是迴腸和結腸。眾所周知,所吃的食物被十二指腸(小腸的第一部分)接收並與來自胰腺、肝臟和膽囊的消化液混合。空腸和迴腸進一步分解食物並將營養物質吸收到血液中。

 

大腸,也稱為結腸,從未消化的食物中吸收水和電解質,並承載著被稱為腸道微生物組的多樣化細菌群落。這項研究證明,人類腸道微生物組和糖組與葡萄糖濃度調節有關,並強調了微生物組物種 柯林斯菌屬(Collinsella) 和 (毛螺菌科-FCS020)Lachnospiraceae-FCS020 基於乳糖和半乳糖生產葡萄糖的作用。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統計多元組學部的博士後科學家 Vasiliki Lagou 博士補充道:

 

“我們的研究提供了第一個證據,證明2 型糖尿病的高血糖濃度可直接導致肺損傷。我們希望我們發現肺功能受損是2 型糖尿病的併發症,這是提高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認識的第一步,從而引導及早診斷和治療肺部疾病。”

 

薩里大學健康與福祉人工智能多組學高級講師 Ayse Demirkan 博士評論道:

 

“我們的研究闡明了胃腸道在調節血糖濃度和2 型糖尿病方面的作用,雖然研究較少,但影響巨大。除了胰腺之外,小腸,更具體地說,迴腸以及結腸也有助於調節血糖濃度和2 型糖尿病。葡萄糖代謝與這些組織中的基因表達有關。此外,我們報告了葡萄糖濃度調節與腸道微生物組物種之間的關係,特別是柯林斯菌屬和毛螺菌科-FCS020,它們從乳糖和半乳糖中產生葡萄糖。

 

2 型糖尿病有許多危險因素,包括年齡、遺傳、種族和體重。

參考文獻:

  1. Vasiliki Lagou, Longda Jiang, Anna Ulrich, Liudmila Zudina, Karla Sofia Gutiérrez González, Zhanna Balkhiyarova, Alessia Faggian, Jared G. Maina, Shiqian Chen, Petar V. Todorov, Sodbo Sharapov, Alessia David, Letizia Marullo, Reedik Mägi, Roxana-Maria Rujan, Emma Ahlqvist, Gudmar Thorleifsson, Ηe Gao, Εvangelos Εvangelou, Beben Benyamin, Robert A. Scott, Aaron Isaacs, Jing Hua Zhao, Sara M. Willems, Toby Johnson, Christian Gieger, Harald Grallert, Christa Meisinger, Martina Müller-Nurasyid, Rona J. Strawbridge, Anuj Goel, Denis Rybin, Eva Albrecht, Anne U. Jackson, Heather M. Stringham, Ivan R. Corrêa, Eric Farber-Eger, Valgerdur Steinthorsdottir, André G. Uitterlinden, Patricia B. Munroe, Morris J. Brown, Julian Schmidberger, Oddgeir Holmen, Barbara Thorand, Kristian Hveem, Tom Wilsgaard, Karen L. Mohlke, Zhe Wang, Marcel den Hoed, Aleksey Shmeliov, Marcel den Hoed, Ruth J. F. Loos, Wolfgang Kratzer, Mark Haenle, Wolfgang Koenig, Bernhard O. Boehm, Tricia M. Tan, Alejandra Tomas, Victoria Salem, Inês Barroso, Jaakko Tuomilehto, Michael Boehnke, Jose C. Florez, Anders Hamsten, Hugh Watkins, Inger Njølstad, H.-Erich Wichmann, Mark J. Caulfield, Kay-Tee Khaw, Cornelia M. van Duijn, Albert Hofman, Nicholas J. Wareham, Claudia Langenberg, John B. Whitfield, Nicholas G. Martin, Grant Montgomery, Chiara Scapoli, Ioanna Tzoulaki, Paul Elliott, Unnur Thorsteinsdottir, Kari Stefansson, Evan L. Brittain, Mark I. McCarthy, Philippe Froguel, Patrick M. Sexton, Denise Wootten, Leif Groop, Josée Dupuis, James B. Meigs, Giuseppe Deganutti, Ayse Demirkan, Tune H. Pers, Christopher A. Reynolds, Yurii S. Aulchenko, Marika A. Kaakinen, Ben Jones, Inga Prokopenko, Cornelia M. van Duijn. GWAS of random glucose in 476,326 individuals provide insights into diabetes pathophysiology, 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stratificationNature Genetics, 2023; 55 (9): 1448 DOI: 10.1038/s41588-023-0146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