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妥瑞症關懷專欄 (23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將於近期發表的一篇一就發現,給孩童學習音樂,可幫助大腦產生新的連結,因此研究人員建議不妨鼓勵ADHD或者自閉症患者接受音樂訓練,協助改善病情。

墨西哥的研究人員找來23位正常健康的孩童,讓他們在接受音樂訓練之前癒之後,透過磁振擴散張量造影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這是比一般核磁共振掃描更精密的腦部檢查發現,接受音樂訓練確實會增加腦部新的連結,同時幫助大腦發育,而這種效應,年紀小的時候因腦部還在發育,效果較明顯。 

研究人員認為學音樂必須用到聽覺、動作、情緒以及社交技巧,這些似乎能啟動腦部不同的區域,大腦兩邊的半球必須創造更多連結才會讓這種音樂學習的益處產生。

參考原文報導: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11/161121180403.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有成人過動症嗎?根據最新研究發現,有6成孩童的ADHD症狀會持續到他們25歲左右,而高達41%的成年患者既有注意力不足又有過動。

關於ADHD到了成年人仍會持續存在的的研究之前不同的研究數值差異很大,主要與研究的分析對象有直接相關。這項最新的研究,透過16年追蹤分析,透過不僅是父母還有患者本人成年後的調整後的自我報告比對,研究人員覺得會比較理想。成年的人ADHD症狀,並不適用於孩童的診斷標準。

這篇刊登於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的期刊主要想提醒疑似罹患ADHD的成年患者,不要輕忽ADHD的狀況給自己的以及周邊人的困擾。

根據FDA之前核准ADHD診斷的客觀工具,整合性的腦波檢查評估發現ADHD患者有高達三分之一的過度診斷,因此要避免或者確診ADHD,其實有更直接的檢查可以確認,可惜這種檢查在國內還沒有提供。

幼年疑似有ADHD,到了成年他們ADHD的持續困擾患者為數不少。我曾在門診幫助一位心理師,他因服藥的改善有限,想嘗試整合療法來改善,結果在三周左右便出現明顯的改善,原本的精神科用藥也可以慢慢減量甚至到不必服用。他很驚訝自己的專業訓練為何缺乏這方面的訓練,也想在日後的專業上結合整合療法幫助需要的患者。

最後提醒:提供這類國外研究資料,並非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服用精神科藥物,對醫療建議的治療有任何疑慮,務必與主治的醫師討論,若無法得到明確或滿意的答案,不妨找第二甚至第三專業意見做諮詢。

參考文獻:

  1. Margaret H. Sibley, James M. Swanson, L. Eugene Arnold, Lily T. Hechtman, Elizabeth B. Owens, Annamarie Stehli, Howard Abikoff, Stephen P. Hinshaw, Brooke S. G. Molina, John T. Mitchell, Peter S. Jensen, Andrea L. Howard, Kimberley D. Lakes, William E. Pelham. Defining ADHD symptom persistence in adulthood: optimizing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2016; DOI: 10.1111/jcpp.12620
  2. Integration of an EEG biomarker with a clinician's ADHD evaluation

    1. Steven M. Snyder1,2,*
    2. Thomas A. Rugino3,4,
    3. Mady Hornig5 and
    4. Mark A. Stein6,7

    Version of Record online: 5 MAR 2015

    DOI: 10.1002/brb3.33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一篇最新發表於The Australia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期刊的研究發現:孕婦於懷孕時期,攝取含維生素D較多的食物來源,臍帶血的血液檢測中發現維生素D濃度相對比較高的族群,日後小孩追蹤發現,出現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症狀的風險較低。

根據研究參與者之一的 Professor Niels Bilenberg說明:以實驗數據來看,臍帶血的維生素D每增加 10 nmol/L,ADHD 出現的風險降低11%。

這項研究總共招募 1233位孩童參與,在他們出生時,透過臍帶血的維生素D濃度檢查,之後在他們2歲半時再評估孩童的ADHD狀況。

之前關於維生素D與ADHD的關連,比較沒有清楚的研究數據呈現,由於這項研究發現ADHD與維生素D濃度的高低竟有如此大的關連,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孕婦於孕期最好能多攝取含維生素D含量豐富的食物來源甚至考慮補充維生素D,當然適度的日曬也有幫助。

維生素D還關係到小孩的骨骼發育以及免疫力甚至是過敏的發生率,攸關至大,最好不要輕忽。

參考文獻:

 

  1. M. H. Mossin, J. B. Aaby, C. Dalgard, S. Lykkedegn, H. T. Christesen, N. Bilenberg. Inverse associations between cord vitamin D an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symptoms: A child cohort studyAustralian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6; DOI:10.1177/0004867416670013

 2.

  1. Supinda Bunyavanich, Sheryl L. Rifas-Shiman, Thomas A. Platts-Mills, Lisa Workman, Joanne E. Sordillo, Carlos A. Camargo, Matthew W. Gillman, Diane R. Gold, Augusto A. Litonjua. Prenatal, perinatal, and childhood vitamin D exposure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childhoo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llergic sensitization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016; DOI: 10.1016/j.jaci.2015.11.03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止痛藥別亂吃! 恐孕育過動兒

普拿疼等含「乙醯胺酚」的成藥,是醫師常開給病人的止痛解熱藥物,英國最新研究發現,孕婦服含乙醯胺酚的藥物,日後孩子罹過動症等行為異常問題的比率大為升高。

頭痛肚子痛的突然,很多人都會吃止痛藥來緩解,但孕婦藥注意,英國最新統計發現,孕婦吃止痛藥,將來容易造成小孩罹患過動症,婦產科醫師尹長生,重點就出在止痛藥這個乙醯胺酚的成分,婦女在懷孕18周後,服用含乙醯胺酚的成藥,孩子在7歲時,出現過動或行為異常的比率,比沒吃這類藥物孕婦生出的小孩,多出42%,在懷孕32周服藥的人,小孩有行為問題的比率多29%,如果在懷孕32周或更久服藥的話,小孩日後有行為問題的比率大增46%,婦產科醫師說,止痛藥不是不能吃,而是應該控制分量。

除此之外,醫師建議孕婦,可以使用束腹,按摩或做伸展操,都可以有效幫助緩解頭痛腰痛等症狀。

鄭醫師補充:

乙醯胺酚就是普拿疼,這種最常用的止痛藥。類似的研究不只一項。提醒孕婦在懷孕過程中對止痛藥的使用務必謹慎再謹慎,保守再保守。

孕期出現疼痛,須藥止痛藥物治療,不妨透過相關的營養補充來改善,降低小孩日後的身心健康風險。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webmd.com/baby/news/20160815/acetaminophen-during-pregnancy-may-up-risk-of-adhd-in-kids

參考文獻:

1.J Clin Psychiatry. 2016 Mar;77(3):e312-4. doi: 10.4088/JCP.16f10721.

Use of acetaminophen (paracetamol)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risk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the offspring.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7046315

2.

JAMA Pediatr. 2014 Apr;168(4):313-20. doi: 10.1001/jamapediatrics.2013.4914.

Acetaminophen use during pregnancy, behavioral problems, and hyperkinetic disorders.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56667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錯過大腦發育期 弱視即無法改善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弱視比例約2到4%。台中一名五歲男童在幼兒園學習速度慢,寫字不專心,家長擔心是閱讀困難,某次園方例行性視力檢查發現,男童視力比同齡小孩差,再到眼科詳細檢查,原來是高度近視造成的弱視,經過半年矯正,視力從0.1進步到0.7,學習情況也大幅改善。

睿睿的幼兒園老師說他平常表現都好,但全班一起讀故事書時,他讀得比較慢,學寫字也比其他小朋友困難;例行性視力檢查才發現他視力比同年齡小孩差。

進一步到眼科檢查,雙眼構造正常,但最佳矯正(給予足夠度數)視力雙眼只有0.1,散瞳後驗光度數,分別是右眼350度及左眼400度,中國醫大兒童醫院眼科醫師謝宜靜表示,原來是高度近視造成的弱視。在給予足夠度數的鏡片及訓練治療約半年後,雙眼最佳矯正視力,已進步到0.7,學習明顯改善。

醫師指出,弱視指的是大腦掌管視力的區塊,在發育過程中接受的視覺刺激不夠,導致發育不良,也是俗稱的懶惰眼(lazyeye);治療黃金期是7、8歲前,但到10歲前還是有治療機會,一旦錯過大腦發育的時間,長大後即使給予度數正確的眼鏡或是手術,也無法改善視力,及早發現與治療,對小朋友是影響一輩子的事

這篇報導提醒我們幾件事:

1.小孩懷疑有專注力或者學習障礙,應該先做完整的身體評估(包含聽力及視力)。有身體的問題針對身體來調整或者改善,效果立竿見影。

2.弱視不少見,容易為家長或者老師所輕忽。

3.有弱視最好及早發現及早找專業做矯正。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唐氏兒變聰明 每天喝一點綠茶吧!

 

【華人健康網文字提供/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The Lancet Neurology》刊登西班牙巴塞羅那基因調節中心(Centre for Genomic Regulation in Barcelona)的最新研究指出,綠茶(green tea)內含的一種化學物質,對於增進唐氏症(Down's syndrome)患者認知能力可能有部分效果。

唐氏症的疾病成因絕大部分與基因突變有關,並可能隨著孕婦年齡增加而提高生下唐氏症嬰兒的機率。研究中,84位年輕唐氏症患者被分為2組,其中一組定期飲用含45%兒茶素(epigallocatechin gallate)的去咖啡因綠茶(decaffeinated green tea),並於每週接受線上認知能力訓練。第二組的唐氏症患者也接受每週的線上認知訓練,並定期服用外觀和綠茶相似的安慰劑(placebo)作為控制組。

作者並在實驗開始後第3、6、12個月對受試者進行認知測驗(cognitive test)。結果顯示,在大部分的測驗類別裡,兩組的表現皆無明顯差異;然而在像是記憶模式、語文回憶(verbal recall)及適應行為等項目,飲用綠茶的組別其分數表現顯著較高。

新聞出處:Down's syndrome 'can be treated with green tea'《The Telegraph》

研究刊登在《The Lancet Neurology》第15卷第8期 第801-810頁

鄭醫師補充:

不只是唐氏症患者,一般小孩透過喝綠茶,也可以達到認知功能甚至提昇專注力的效果,主要是綠茶中的兒茶素epigallocatechin gallate有助於幫助減少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回收,達到增加多巴胺傳導的效果,跟聰明藥的藥理作用幾乎一樣。

參考文獻: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ognitive training plus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in young adults with Down's syndrome (TESDAD):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2 trial

 

de la Torre, Rafael et al.

 

The Lancet Neurology , Volume 15 , Issue 8 , 801 - 810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eur/article/PIIS1474-4422(16)30034-5/fulltex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機磷農藥殘留 過動症風險增2倍

2016-05-23

陽明大學研究 登國際期刊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衛福部健保署統計,二○一○年以來,國內過動症(ADHD)新增患者至少一萬名。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針對逾兩百名學童調查發現,體內含有機磷農藥代謝物較高者,罹患ADHD比例是較低者近三倍,證實兩者相關性。成果上個月刊登於國際期刊《男性學》(ANDROLOGY)。

陳美蓮表示,此研究鎖定台北市四歲至十五歲學童,包含九十七名經精神科醫師確診ADHD兒童與一百一十名非ADHD兒童。先以問卷調查家族史,再收集血液、唾液、尿液分析,經校正基因與其他可能影響罹病因素後,發現每位學童體內至少含一種有機磷農藥代謝物「二甲基磷酸酯」(DMP)、「二甲基硫代磷酸酯」(DMTP)、「二甲基二硫代磷酸酯」(DMDTP)、「二乙基磷酸酯」(DEP)、「二乙基硫代磷酸酯」(DETP)、「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酯」(DEDTP)。其中,DMP更與ADHD存有劑量反應關係,當依照DMP數值多寡將研究對象分成高、中、低三組,中組罹患ADHD是低組的二.三五倍、高組是低組的二.九一倍。

國內核准用於水稻、多種蔬果

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梁歆宜指出,過動症主要是大腦前額葉皮質部分發展得較一般人遲緩,腦中分泌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濃度異常所致。陳美蓮解釋,在動物研究已發現,有機磷農藥會影響神經傳導,進而引發神經系統疾病,此次研究重大突破就是證實人類也可能有類似機轉,但因果關係仍待釐清。

研究團隊對比資料也發現,DMP為賽達松、益滅松與馬拉松等三種有機磷農藥代謝物。據農委會資料,目前被核准用於水稻、韭菜、芹菜、菠菜、蔥科葉菜類,或是柑桔類、木瓜等多種蔬果。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表示,國內五百多種合法農藥,有機磷農藥約四十種,其中,賽達松、益滅松與馬拉松仍在使用,但用量不多。

不過,陳美蓮強調,此次研究對象的DMP平均值為廿五.四μg/g(微克/克),仍高於其他先進國家,例如義大利僅十四.六μg/g,加上有機磷農藥半衰期短,大約數天就能排出體外,卻持續在國人體內檢測到相關代謝物,顯示一直食用殘留相關農藥的蔬果。

陳美蓮建議,購買蔬菜最好選擇有履歷的產品,以確保符合安全採收期等相關規定,買回家先放一、兩天,烹調前多洗幾次,降低農藥攝取量。

鄭醫師補充:

農藥偵測出過量,代表身體有在接觸,但偵測出來的最終數值,還有另外一個因素決定,也就是身體解毒以及排出功能好不好。

我們可以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難道沒有罹患過動症的小朋友都沒有吃到這些含農藥的農產品?當然不是,比較合理的推測是過動症的小孩,其身體解毒排毒功能較差,所以比較容易偵測出異常值。

因此,除了儘量選購無農藥汙染或者殘留的農產品外,能夠增加身體解毒以及排毒功能,雙管齊下,對過動症的患者應有些幫助與改善。

參考文獻:

Andrology. 2016 Apr 12. doi: 10.1111/andr.12183. [Epub ahead of print]

Increased risk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 to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 in Taiwanese children.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也是這10%嗎?這種人不適合關在辦公室,卻能在東奔西跑中活出精采人生

2016年05月18日 14:27
 

過動是特質而非疾病 適合冒險狩獵生活

根據統計,美國4~17歲的人口中,約有11%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每10個美國小孩就有1個以上被認為有過動傾向。長期研究過動症的紐約康乃爾大學威爾醫學院精神醫學權威 Richard Friedman 就曾質疑,「如此普遍的症狀,是否已經不應稱為『障礙』或『疾病』?」。

Friedman 提出假說,認為具有ADHD性質的人,普遍討厭無聊和既有作法,喜歡新鮮的事物且興趣多變,雖然無法適應需要穩定管理的現代定居社會,在以狩獵和遊牧為主要經濟活動的原始社會中,卻可能是人生勝利組

Friedman在肯亞的Ariaal族身上找到答案。Ariaal族本是遊牧民族,在現代化衝擊下,也逐漸出現定居的農耕群體。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家在2008年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在Ariaal族的遊牧族群中,擁有過動症相關基因DRD-74的男性,營養狀況比起未擁有的男性更好,但在定居的農耕族群裡,卻呈現相反的結果,擁有DRD-74的男性往往呈現營養不良狀態。

適才適所 過動也能成為職場長處

簡言之,集中力無法持續的ADHD個體,雖然適合過狩獵生活,卻不適合需要花時間栽培觀察作物的農耕工作。以現代社會為例,可能就不適合從事需要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重複性高的工作。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ADHD的特質也可能成為職場上的強項。

對有ADHD特質的人而言,改變環境或許才是最好的療方。Friedman分享其臨床觀察,一名28歲男性無法適應在廣告公司長期埋首案前的工作而離職,後來進入新創公司,轉為經常需要出差、東奔西跑的工作形態,這名男性反而從中找到樂趣,也不再被認為有專注力不足等過動傾向

在朝九晚五、需要長時間保持專注的辦公室工作裡,ADHD帶來的急性子、興趣多、想到什麼做什麼、無法靜下心來的行動裡都是扣分特質,到了什麼都得自己來,講究行動力與衝勁的新創事業,反而全成了加分的要素。

許多在兒少階段被診斷為ADHD的案例,長大進入社會後症狀就消失了,這是因為大人有選擇職業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用再被學校例行制式化的團體生活拘束。比起用藥物壓抑人格特質,選擇適合自己個性的職業,適才適所,或許才是讓ADHD人生過得更精彩的特效藥

本文來源:http://www.storm.mg/lifestyle/120124

鄭醫師補充:

人才放對地方是人才,放錯地方功能盡失,甚至成為累贅,這篇報導提醒我們ADHD的比例這麼高,實在不能以疾病來看,而且以狩獵為主的環境下,反而能發揮潛能,過得好又自在。

我有一位好友,自小有類似ADHD傾向,但他透過運動讓自己穩定,一度打到學校籃球校隊,且後來考上法律系,畢業後不僅考取本地的律師執照,也進而考上對岸的律師執照,現在是聞名遐邇的大律師,而他就喜歡跑來跑去,腦筋動得很快,再度證明只要用適合的方式對待,放對地方,ADHD不是阻力,反而是助力。

DRD-74基因,主要負責多巴胺受器的活性,目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原因皆懷疑是多巴胺回收太快,導致多巴胺濃度不足所導致的狀況。參考文獻:

Kenneth Blum, Amanda Lih-Chuan Chen, Eric R Braverman, David E Comings, Thomas JH Chen, Vanessa Arcuri, Seth H Blum, Bernard W Downs, Roger L Waite, Alison Notaro, Joel Lubar, Lonna Williams, Thomas J Prihoda, Tomas Palomo, Marlene Oscar-Berman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2008 October; 4(5): 893–918.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62691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夜夜睡得好 學業進步免煩惱

 

【華人健康網文字提供/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兒童需要充足的睡眠幫助發育,並讓他們在日間裡活動更有精神,《Sleep Medicine》刊登加拿大道格拉斯心理健康大學研究所(Douglas Mental Health University Institute)的最新研究,發現良好的睡眠習慣不只對孩童的發育很重要,可能還可以增進小學孩童在學業成績的表現。

兒童夜夜睡得好 學業進步免煩惱

研究招募74位年齡介於7-11歲的兒童,參與為期6週的睡眠教育計劃(sleep education program);實驗結果發現,參與計劃的孩童其真正睡眠的時間增加18.2分鐘,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增進2.3%,其成績單的分數亦出現顯著的進步,特別是在數學及英文兩科

作者表示,父母應該確保孩子每晚皆具備足夠的睡眠,而學校應該試著將睡眠教育相關計畫涵蓋到小學生的健康教育課程裡頭

研究刊登在《Sleep Medicine》的網頁

鄭醫師補充:

睡得好,脾氣控制也會比較好,專注力以及穩定性皆會隨之提升,不管是臨床實務或者是研究皆証實確實如此。小孩需要的睡眠時間比大人長,因此次母千萬不要以大人的睡眠時間標準來衡量小孩是否睡足。

參考文獻:

  1. Reut Gruber, Gail Somerville, Lana Bergmame, Laura Fontil, Soukaina Paquin. School-based sleep education program improves sleep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school-age children. Sleep Medicine, 2016; DOI: 10.1016/j.sleep.2016.01.0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嗜吃糖 不只變胖還變笨

 

中國時報【蔡致仁】

澳洲研究指出,吃太多糖恐怕會損害大腦發育,嚴重程度等同於幼年遭受極端的迫害或壓力。科學家發現,老鼠若從幼年起長期攝取糖,會導致大腦海馬迴萎縮,對記憶力及抗壓性有負面影響。以此借鏡,人們愛喝含糖飲料令人憂心

近年來,控制飲食以減肥或維持身材的觀念產生劇烈改變。脂肪曾是邪惡敵人,但現在糖成為專家研究焦點,鼓勵民眾減少糖的攝取,成為現今主流。英國與美國政府甚至更改飲食建議指南來反映現狀

吃太多糖除了導致肥胖,對身體的其他不良影響也是研究題材。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藥理學教授莫里斯與研究員馬尼安團隊從老鼠腦部研究推斷,過量攝取含糖食品也可能對人腦有嚴重危害。

他們依「築巢資源正常與惡劣」將剛出生的幼鼠分成兩類。築巢資源惡劣改變母鼠的行為,使一半的幼鼠長大後性格比較焦慮。在幼鼠斷奶期,依「給予及不給予糖水」,將幼鼠再分成兩類餵食。他們追蹤老鼠15周,然後檢驗其腦部海馬迴。海馬迴負責調節焦慮情緒,以及掌管短期記憶

研究團隊首先發現,生命初期就承受壓力的老鼠,在斷奶期時身軀比較嬌小,但差異隨著時間拉長而消失。更重要的是,長期攝取糖水而未承受壓力的老鼠,與承受壓力但未攝取糖水者,兩者海馬迴有類似的萎縮情形。

結論指出,因為糖導致鼠腦海馬迴萎縮,研究者對人們大量攝取含糖飲料(尤其是9至16歲的兒童與青少年)的現象表達深沉憂慮,呼籲對此主題續行長期研究。

鄭醫師補充:

甜食,一旦形成依賴,跟毒品沒有兩樣,不僅傷腦、還影響記憶力、學習以及抗壓力等等。建議為人家長者正視此項不容忽視的食安危機,並從自己以身作則開始。

參考文獻:

Sugar Consumption Produces Effects Similar to Early Life Stress Exposure on Hippocampal Markers of Neurogenesis and Stress Response

Front. Mol. Neurosci., 19 January 2016 | http://dx.doi.org/10.3389/fnmol.2015.00086

http://journal.frontiersin.org/article/10.3389/fnmol.2015.00086/ful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種基因遇上流感 兒童猝睡症風險增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1日電)兒童科醫師今天指出,6年前流感大爆發後,兒童猝睡症比例也大增;研究發現,近9成病患都具有特定基因,推斷遇上病毒恐誘發猝睡症,建議父母可帶孩童至醫院驗血檢查。

4屆世界兒童睡眠醫學會11日至13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登場,由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主辦,吸引全球34國超過千名醫師、學者與會,探討兒童、青少年睡眠障礙議題。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系兒童心智科主任黃玉書指出,猝睡症原屬於罕見疾病之一,罹患率約0.034%,直到2010年爆發H1N1流感後,兒童猝睡症患者在中國大陸暴增近10倍,北歐地區病例也大增,且多半是罹患流感或施打流感疫苗,不過這款疫苗並未在台使用。

黃玉書表示,研究發現,罹病兒童近95%帶有「白血球抗體0602基因」(HLA DQB10602),推測可能因疫苗調節劑或病毒,使免疫系統機轉出問題,誘發猝睡症

黃玉書指出,猝睡症屬於慢性疾病,好發於910歲孩童以及2530歲民眾,明顯症狀就是愛睡,不論坐車、上課、一沒事就睡著,一天下來可能打上數十次瞌睡,且容易肌肉無力猝倒,患者不僅易睡更容易做夢,導致夢與現實混亂、出現「鬼壓床」情況。

黃玉書表示,2010年曾遇過一名67歲男童,9月施打H1N1疫苗,約12月就發病,原以為是感冒求助小兒神經科,隨後發現男童有猝倒症狀,以為是癲癇,但不論怎麼檢查都沒事,隨後送到睡眠中心檢驗才發現是嚴重猝睡症,透過藥物治療已有效緩解症狀。

若真罹病也別擔心,黃玉書強調,猝睡症雖無法根治,但可透過藥物控制,與病毒和平相處,父母可帶孩童至醫院抽血檢驗有無該基因,有健保給付。

鄭醫師補充:

猝睡症一旦發作,再去做基因檢測,都已經為時已晚。即使嘗試用中樞神經興奮劑來控制嗜睡症,也不見得都有效果。我在臨床上看到好幾個病例都是如此。

這幾年,透過標靶共振原理提供的營養補充,則為猝睡症帶來希望,透過臨床實證,的確挽救幾個原本在學校岌岌可危,幾乎要放棄的年輕學子。不但可以正常聽課,也不需再服藥,真替他們及他們的家人感到高興。

參考文獻:

1.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9456467

2.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506770

3.Kadotani H, Faraco J, Mignot E (May 1998). "Genetic studies in the sleep disorder narcolepsy". Genome Res. 8 (5): 427–34.doi:10.1101/gr.8.5.427

https://dx.doi.org/10.1101%2Fgr.8.5.427

4.http://med.stanford.edu/psychiatry/narcolepsy/faq1.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證實:孩子學音樂 減輕焦慮感提升專注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我們常聽到人們說:「學習音樂可以陶冶性情、培養氣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此一言論,得到醫學界證實了。根據外媒報導,最新的青少年精神病學研究顯示,孩子學習音樂可以幫助控制情緒、增加注意力,還可以降低孩子的焦慮感。

美國佛蒙特州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Vermont College of Medicine)研究團隊表示,演奏、學習音樂能對大腦的控制行為區域可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

大腦皮質層變化 影響情緒與外在行為

研究分析了232名6歲到18歲孩子的腦部核磁共振造影掃描(MRI)資料,藉此研究學習與演奏樂器與大腦之間的聯繫。研究結果發現,這些孩子,隨著年紀增長,大腦皮質層厚度隨之增加,而大腦皮質層特定區域的厚薄變化與外在行為和情緒問題密切相關。

音樂心靈藥 降低孩子不安與焦慮

因此,主導研究計畫、佛蒙特州大學醫學院教授James Hudziak醫學博士認為,不論是演奏音樂或學習樂器,確實能影響大腦中的皮質厚度,間接幫助孩子的記憶力、注意力、自我控制力,對於孩子的組織、邏輯能力和規劃能力等有相當大的幫助。Hudziak教授更認為,對有心理、情緒問題的孩子來說,音樂可緩解孩子的焦慮與不安感,並指出,一把小提琴比一瓶藥丸好,音樂的幫助比服用藥物更大

鄭醫師補充:

這篇2014年的研究告訴我們:孩子學音樂有助於提升大腦皮質功能,幫助情緒以及行為之控制,效果絕對不亞於藥物。不過仍得提醒一下:孩童學樂器需適性發展,本身不喜歡音樂或者對音樂方面明顯缺乏天分者,勉強讓他們學,效果反而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參考文獻:

 

  1. Cortical Thickness Maturation and Duration of Music Training: Health-Promoting Activities Shape Brain Development

    Hudziak, James J. et 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 Volume 53 , Issue 11 , 1153 - 1161.e2

DOI: http://dx.doi.org/10.1016/j.jaac.2014.06.015

http://www.jaacap.com/article/S0890-8567(14)00578-4/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童長期有打鼾現象 小心埋下過動主因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名9歲男童,從學齡前開始就有打鼾症狀,但起初父母親並不以為意,加上因有過動症狀,長期接受兒童身心科就診,當時看過耳鼻喉科也未有特別治療,直到後來進一步就診後,才發現這名男童有睡眠呼吸異常問題,確診為小兒鼾症。

 

小兒鼾症是臨床較容易被忽視的睡眠症狀,可能同時合併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孩童學習緩慢等問題;台北長庚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辛立仁指出,這名男童雖過去也曾有過動症狀,造成學習障礙情況,但卻未能定期回診。

 

辛立仁醫師進一步說明,從耳鼻喉部理學檢查發現,男童雙側扁桃腺肥大達到第3級,連下鼻甲也有肥厚現象,雖舌體正常且下顎未後傾,但進一步接受接受頭顱影像學檢查,確診為睡眠呼吸異常,且經過檢查還發現阻塞指數高達12.3,屬於重度阻塞的患者,透過施行雙側扁桃體與內視鏡腺樣體切除術後,這名男童的打鼾症狀已逐漸改善,上課注意力也有明顯提升。

 

孩童出現打鼾,可能就代表睡眠品質差,尤其3至6歲為兒童腦部發育最快階段,長期下來,不但會影響腦部發展,也可能使兒童注意力降低,甚至引起過動,影響智商;辛立仁提醒,若發現孩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就應盡快就醫檢查,早期發現透過治療,就能避免影響孩子成長。

鄭醫師補充:

小孩打呼嚴重,睡眠時缺氧,上課時自然難以集中注意力,脾氣控制也不好,許多合併有過敏以及呼吸導阻塞問題,因此,這類患者要改善ADHD,建議從提高睡眠品質,也就是改善腦部缺氧的狀況開始。

睡眠呼吸中止,不見得都要開刀,若有過敏,應先改善過敏引發的呼吸道狹窄問題。

參考相關原文資料:

http://www.webmd.com/add-adhd/guide/adhd-sleep-disorder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由美國、加拿大以及歐洲的跨國分析研究發現:開立注意力不足過動藥的醫師應該留心,這類藥物的療效的說服性與之後的副作用,醫師本身並不十分瞭解,因此提醒開立這類藥物的醫師應該跟家屬以及當事人提出相關警語,避免治療期待不如預期以及長期使用可能產生的後遺症。

這項研究分析超過12000名研究對象,透過服藥者以及服用安慰劑者做比較,使用時間從1 到425天,平均使用期為75天,主要用 ADHD Rating Scale (ADHD-RS)這種臨床研究以及評估常用的量表來比較差異,結果發現量表的表現只有6.6的差異,代表服藥與不服藥差別不大。

基本上服藥最常出現的副作用為睡眠困擾與食慾降低,相對於安慰劑,服藥者睡眠問題提高60%,食慾降低發生比例更是增加266%。研究負責人Dr Storebø 和 Dr Zwi提醒:低品質的證據基礎讓我們對藥物療效無法確認,同時,對於長期使用可能引發的副作用或者傷害,我們所知非常少。儘管某些研究強調藥物使用可以改善行為以及提高生活品質,但去檢視這些研究,方法學弱點非常明顯。

研究人員督促開立這類藥物的醫師必須權衡藥物的療效之不確定以及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之間,到底是幫助還是傷害?

我們到底是相信我們看到的,還是看到我們相信的?開藥與不開藥對醫師來說,也常存在這樣的弔詭狀況。

最後提醒:提供這類國外研究資料,並非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服用精神科藥物,對醫療建議的治療有任何疑慮,務必與主治的醫師討論,若無法得到明確或滿意的答案,不妨找第二甚至第三專業意見做諮詢。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55098

參考文獻:

Methylphenidate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1. Ole Jakob Storebø1,2,3,*,
  2. Erica Ramstad1,2,
  3. Helle B. Krogh1,2,†,
  4. Trine Danvad Nilausen2,
  5. Maria Skoog4,
  6. Mathilde Holmskov2,
  7. Susanne Rosendal5,
  8. Camilla Groth6,
  9. Frederik L Magnusson2,
  10. Carlos R Moreira-Maia7,
  11. Donna Gillies8,
  12. Kirsten Buch Rasmussen2,
  13. Dorothy Gauci9,
  14. Morris Zwi10,
  15. Richard Kirubakaran11,
  16. Bente Forsbøl12,
  17. Erik Simonsen2,13,
  18. Christian Gluud4,14

Published Online: 25 NOV 2015

Assessed as up-to-date: 26 FEB 2015

DOI: 10.1002/14651858.CD009885.pub2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14651858.CD009885.pub2/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少父母帶小孩到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被確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後,經常會聽到醫師講解日後病程之發展的說法:大部分到了成年之後症狀會自行消失,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讓我們看看日前發表的最新研究說了什麼?

在青春期被診斷為ADHD的患者,到了年輕成年時期,期大腦結構仍呈現差異,而且跟其他同儕相比,記憶力測試的表現明顯較落後,這項發表於歐洲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期刊的研究提醒我們:ADHD的確會持續到成年時期,即使現在的診斷標準無法確診,但ADHD並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自行消失。過去都認為大部分的ADHD患者進入成年之後,症狀會隨年齡增長自行消失,然而透過腦部影響學以及認知功能的實測結果,並非如此。過去會有這樣的觀念,可能與ADHD的診斷標準大多是放在孩童時期的狀況表現,進入成年後,環境變遷,孩童時期的行為表現在職場上並不適用。

參考文獻:

Andres Roman-Urrestarazu, Päivi Lindholm, Irma Moilanen, Vesa Kiviniemi, Jouko Miettunen, Erika Jääskeläinen, Pirjo Mäki, Tuula Hurtig, Hanna Ebeling, Jennifer H. Barnett, Juha Nikkinen, John Suckling, Peter B. Jones, Juha Veijola, Graham K. Murray. Brain structural deficits and working memory fMRI dysfunction in young adul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ADHD in adolescence.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2015; DOI: 10.1007/s00787-015-0755-8

提醒大家:成年的ADHD不見得藥物才能改善。臨床實證告訴我們:成年人ADHD仍可以透過整合醫療,針對身體以及大腦功能異常做根本調整以及改善。

最後提醒:提供這類國外研究資料,並非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服用精神科藥物,對醫療建議的治療有任何疑慮,務必與主治的醫師討論,若無法得到明確或滿意的答案,不妨找第二甚至第三專業意見做諮詢。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ADHD患者出現飲食疾患的機率較一般人增加12倍左右。而其他研究也發現,ADHD患者的早夭機率較高。較早的研究則發現ADHD患者的自發風險較高。

一些學者認為,不管是飲食疾患、早夭或者是自殺等狀況,皆與衝動控制有關。然而,真正原因為何,一般人在身心科門診看診時,僅會被告知是大腦神經傳導失衡需要服藥,然而大腦神經傳導失衡,到底是原因還是結果?如為原因?為何得長期服藥控制且無法根治?如果是身體功能失衡導致大腦衰弱不聽話,那麼我們在處理ADHD時,最好先考慮身體哪兒出現問題。

國外對於ADHD以及飲食疾患的整合療法,有諸多研究證實不僅可行,效果奇佳,建議父母一旦發現自己的小孩有此困擾時,對於用藥最好保守點。想治本,不妨參考整合醫學觀點,找出身體功能失衡的真正原因,透過飲食調整、營養以及排毒等方式,幫助小孩真正恢復健康,也能降低日後演變成暴食症,甚至是早夭或者自殺等憾事的發生。

最後提醒:提供這類國外研究資料,並非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服用精神科藥物,對醫療建議的治療有任何疑慮,務必與主治的醫師討論,若無法得到明確或滿意的答案,不妨找第二甚至第三專業意見做諮詢。

參考文獻:

  • Reinblatt SP, Mahone EM, Tanofsky-Kraff M, et al. Pediatric loss of control eating syndrome: association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impulsivity. Int J Eat Disord. 2015 Apr 9. [Epub ahead of print]

  • Dalsgaard S, Østergaard SD, Leckman JF, Mortensen PB, Pedersen MG. Mortality in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Lancet. 2015;385:2190-2196. Abstract

  • Barbaresi WJ, Colligan RC, Weaver AL, Voigt RG, Killian JM, Katusic SK. Mortality, ADHD, and psychosocial adversity in adults with childhood ADHD: a prospective study. Pediatrics. 2013;131:637-644. 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最近發表一篇小型的研究發現,FDA核准於治療失智症的藥物 memantine可以用於改善患者的執行功能。

因為執行功能與認知功能有關,而 memantine這種藥物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細胞認知功能的受體上,因此,研究人員才想了解是否有幫助。

這項研究規模不大,只有針對26位男女,年齡介於18-57歲,同時被診斷ADHD以及執行功能缺損的患者,研究證實確實能提升患者的執行能力。實驗進行為期十二周, memantine使用的劑量為10毫克,一天兩次。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46627

這項研究發表於世界生物精神病學會議:

World Congress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 Presented June 15, 2015.

2013年發表的研究認為並沒有實際的幫助,在此提出來給大家比對參考:

Sheik Hosenbocus, Raj Chahal
J Can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3 May; 22(2): 166–171.
PMCID:PMC3647634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64763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魚油 童比較乖

 
美國最新研究顯示,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似乎可以長期促進神經發展,進而減少兒童侵略性、反社會行為,小孩會比較乖。

美國賓州大學知識整合學系教授阿德里安‧雷恩研究團隊近日在《兒童心理學與精神醫學期刊》(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發表上述研究成果。

研究當中,共有兩百名八歲到十六歲兒童參與研究計畫,其中一百名學童每天喝一杯含一公克Omega-3脂肪酸果汁,另外一百名學童一樣也是喝果汁,但裡面並沒有Omega-3脂肪酸,連續喝六個月。在研究剛開始的時候,研究人員請兒童、兒童父母回答問卷問題,針對兒童進行一系列人格評估。

六個月之後,研究人員為這些兒童驗血,以了解他們血液中的Omeg3-3脂肪酸是否有增加,此外,研究人員再做一次人格評估。

研究顯示,研究六個月後,兩組父母對小孩侵略性、反社會行為的評分分數都有下降,不過追蹤十二個月後,沒有服用Omega-3脂肪酸的兒童情況又恢復以往,而服用Omega-3脂肪酸的兒童情況則持續改善,侵略性、反社會行為逐漸減少。

雷恩教授指出,研究剛開始六個月,Omega-3脂肪酸效果與安慰劑不相上下,有趣的是,研究追蹤到第十二個月,服用Omega-3脂肪酸的兒童出現明顯改變,打架、說謊等侵略性、反社會外顯行為評分減少百分之四十二,憂鬱、焦慮、退縮等內化行為評分則減少百分之六十二。

研究人員認為,Omega-3脂肪酸或許可以幫助矯正兒童反社會行為,減少兒童行為問題,不過研究人員也提醒,這還只是初步研究結論,未來需要進行更深入研究,才能有所定論。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提到Omega-3的補充必須長時間,短期服用效果不彰。而且一旦停用,可能之前的對立反叛行為又會再度出現。代表Omega-3儘管有幫助,我建議最好還能透過更'昂系的身心狀態評估,找出其他身體功能失衡的原因,一起調整,改善效果更佳也更快。

若是服用魚油,建議父母最好選購沒有重金屬農藥殘留,有純度認證的安全補充品較安全。

參考文獻:

Reduction in behavior problems with omega-3 supplementation in children aged 8–16 year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ratified, parallel-group trial

  1. Adrian Raine1,*, 
  2. Jill Portnoy1, 
  3. Jianghong Liu2,
  4. Tashneem Mahoomed3 and
  5. Joseph R. Hibbeln4

Version of Record online: 22 AUG 2014

DOI: 10.1111/jcpp.12314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cpp.12314/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午腦昏沉 黑巧克力可提神

 
【台灣醒報記者鄭宇晴綜合報導】許多人到了下午便昏昏欲睡,吃黑巧克力也許可提振精神!美國最新研究顯示,黑巧克力中的「茶胺酸」除了能降低血壓外,也有助於集中精神和注意力,對下午容易昏沉的學生或上班族不啻為一項好消息。

長期攝取黑巧克力,能擴充血管、降低血壓已不是新聞,然而根據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發表於《神經調節》醫療期刊的最新研究,黑巧克力中可可濃度高,其中含有刺激性物質「茶胺酸」,能短暫讓人集中精神。

「多數人尤其是學生與上班族,在下午會變得昏沉,注意力無法集中,」北亞利桑那大學心理科學教授賴瑞‧史蒂芬指出,「只要食用一條可可濃度較高的巧克力棒,頭腦可變得清晰。」他補充,糖分與牛奶含量高、可可濃度低的巧克力棒,因茶胺酸含量較少,提神效果較差。

「茶胺酸能刺激α腦波的產生,讓人清醒又放鬆,頭腦更清楚。」史蒂芬表示,此研究的研究員首度利用可偵測腦內運作的腦電圖來測試黑巧克力對腦部造成的短期影響。結果發現,122名18至25歲受測者中,食用濃度60%黑巧克力的受測者注意力更集中,腦部運作更靈敏

「人們多認為巧克力吃太多會有不良影響,然而可可中的茶胺酸不但可以降低血壓,也可提振精神,」史蒂芬建議巧克力廠商,「未來可嘗試提高茶胺酸含量,研發出上班族與高血壓族群可放心食用的健康巧克力。」他補充,「茶胺酸也可見於茶葉中,是一種好處多多的胺基酸。」

鄭醫師補充:

茶胺酸既可幫助放鬆,又能提升專注力,的確是上班族以及學生可以考慮多多攝取的營養來源,某些茶葉也含有茶胺酸。不管是茶葉或者是巧克力,都建議最好不要太晚攝取,尤其是有失眠困擾的人,下午過了四點以後儘量避免。

參考文獻:

The Acute Electrocortical and Blood Pressure Effects of Chocolate

Michelle Montopoli, Larry C Stevens, Constance Smith, George Montopoli, Stephanie Passino, Somer Brown, Lena Camou, Katie Carson, Shannon Maaske, Kathleen Knights, William Gibson, Joyce Wu
 

http://www.neuroregulation.org/article/view/1465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蔬果殘留農藥下肚 易形成過動兒

 

台灣盛產蔬果,台灣人也愛吃蔬果,但是為了供應龐大的蔬果市場,農夫只好用農藥殺蟲,以確保產能收成。只是農藥易殘留,這些殘留的農藥,一旦吃進人體不僅會造成食物中毒,更令人意想不到的,還會形成兒童過動症,這麼可怕的事是怎麼一回事?來看今天的報導。

台灣一個亞熱帶的水果島國,在這個島國上,不分春夏秋冬,任何時節,總是盛產著各式各樣的水果蔬菜,在這個島國上的人,也很愛吃新鮮蔬果,平均每個台灣人每天可以吃下0.6公斤。但是,這些蔬果真的都安全嗎?

登記許可的農藥多達702種,其中,又以有機磷的農藥最容易出問題,在第一線施作農藥的農夫,就經常深受其害。

陽明大學環衛所陳美蓮教授:「有機磷農藥,過去就是用來取代有機氯,像DDT這個大家很熟悉的,主要就是它比較容易水解,但不表示說它就比較沒有毒,反而是它的毒性比較強,它是一種神經的毒性。」

這類的農藥,如果是農夫在噴灑時,因為不小心沾染誤食,它會馬上導致急性中毒,輕者噁心嘔吐,嚴重者意識混亂、全身抽搐,更嚴重者甚至呼吸中止,毒性可見一斑。但有機磷的毒性威脅,並不僅止於農夫,您家中的小朋友,可能也會是有機磷的受害者。

陽明大學環衛所陳美蓮教授:「我們跟醫院的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門診專科醫師合作,由他們所經過一個標準化的診斷,確診的過動症的孩童,然後我們再跟一般的孩童做一個比較,然後我們比較他們體內有機磷農藥的濃度,過動症的小孩跟一般的小孩,兩個加起來大概200位小朋友,那我們發現說,可以檢出任何一種有機磷的代謝物,在尿裡面的代謝物的比例,高達98%。」

這麼高的比例,讓人看了膽顫心驚,原來有機磷的恐怖威脅,早已滲透每個家庭,因為蔬果洗不乾淨,殘留在蔬果上的有機磷,就這麼被吃進小孩的肚子裡,長久累積少量有機磷的結果,竟然就造成過動兒的產生。有機磷的毒害,身為家長的您,實在要小心應對。

鄭醫師補充:

到底是過動兒吃接觸比較多的農藥,導致體內殘留量過高?難道其他非過動的小朋友沒有接觸?

一般常理推斷,不可能是過動小孩喜歡吃含農藥的食物,這是一種隨機的發生,我認為比較合理的說法提供給大家參考:

大家都吃得到有農藥的食物,但是過動兒的排毒功能較差,因此體內比較容易偵測到過量的農藥殘留。

除了減少曝露量外,也最好幫助過動兒提升排毒功能,減輕身體毒素對大腦的危害,才是務實的做法。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