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妥瑞症關懷專欄 (23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根據外電報導:刊登於知名醫學期刊小兒科( Pediatrics)的一篇最新回顧學術討論指出,某些健康飲食對於ADHD患者會有幫助。
  
  可能會造成孩童ADHD的飲食包括速食、紅肉、醃漬肉類、洋芋片、高脂乳製飲食、汽水。
  
  以較健康的魚、蔬果、全穀類穀片取代這些與ADHD有關的飲食,有助於改善一些ADHD症狀,這些摘錄自小兒科期刊上的一篇回顧,探討飲食對於治療ADHD的影響。
  
  多達540萬4-17歲孩童診斷有ADHD,主要有難以專注、衝動行為和過動等行為異常。ADHD一般以藥物治療,以及適應規律變化的行為改變。許多家長和醫師不喜歡藥物,比較偏好自然的或飲食的方式。
  
  芝加哥兒童紀念醫院小兒神經科J. Gordon Millichap醫師表示,應鼓勵健康飲食,避免引起ADHD的飲食;另外值得一試的補充品是omega-3脂肪酸,目前還沒有這些補充品是否有助於ADHD孩童的共識,但是,脂肪酸值比較低的ADHD孩童可以從這些補充品獲益
  
  Millichap醫師表示,特別減敏或低過敏飲食、無添加染料、牛奶與糖是相當耗時的,只有在有證據確認對這些品項有不良反應時才嘗試。
  
  開業的兒童青少年與成人心理醫師Marshall Teitelbaum表示,最有意義的是,探討孩子的飲食,看怎樣的變化是健康的且有助於改善ADHD症狀。
  
  他指出,少吃喝汽水、垃圾食物、熱狗和醃漬食物;Feingold氏飲食在1970年代時曾盛行,目標是減少人工色素和矯味劑與防腐劑。
  
  Teitelbaum醫師表示,如果你要嘗試某件事情,也要遵守它;要經過嘗試與失敗,如果某人對糖敏感,要多加注意並保持適量,同時全家要一起遵守改變,你不能只要求某個孩子吃特定飲食,其他家人卻不用。


Steven and Alexandra Cohen兒童醫學中心發展與行為小兒科主任Andrew Adesman醫師表示,首要在於無害;有一些不同的選擇是可能無害且有部分好處的,包括補充omega-3、鐵和鋅(如果孩子欠缺的話)。
  
  他指出,避免ADHD有關的食物對於ADHD症狀可能不會有太大改變,但是,減少這些食物會有其他健康幫助,例如減少孩子過重或肥胖風險。
  
  Feingold氏飲食協會主任Jane Hersey對新研究提出一些問題,她指出,Feingold氏飲食並不複雜也無破壞性;問題在於,食物飲料和糖果中的添加劑才是元兇,不是糖。


        要知道患者本人是否缺乏OMEGA-3、鐵和鋅等等,可以透過功能性醫學的相關檢測直接來了解。


上述研究的引用來源為:(doi: 10.1542/peds.2011-2199)


原文研究摘要請參閱: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2/01/04/peds.2011-2199.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指出:「對病患和父母而言,和嚴格的無添加物飲食相比,補給飲食療法很簡單,相對較不昂貴,也比較能夠接受。」


「就預防或控制過動症的更健康飲食模式或生活方式進行公眾教育,也許更能獲致長期成功。」


這篇研究檢視限糖、無添加物的范戈德式(Feingold)飲食、高劑量維生素療法、補充omega-3脂肪酸、過動症與「西式」高脂低纖飲食之間可疑的關聯等相關研究。


美國有3%到5%學童罹患過動症,相當於將近500萬人,症狀包括過動、注意力不集中、衝動,常以具爭議性的利他能(Ritalin)等興奮劑治療。


有學者指出,回顧最近的科學研究成果,會發現其中有些研究關於吃補給品和限制飲食對過動症的影響彼此矛盾,在部分情況下改善飲食的效果與安慰劑無異。因此,學者認為應該把營養干預視為治療過動症的替代方案或次要手段,而非主要方法。


站在功能性醫學的角度來說,沒有透過個人詳細的檢測去做飲食限制以及補充營養補充品,近似像亂槍打鳥,當然還是有可能對當事人有幫助,但總沒有透過功能性醫學檢測之後,找出最適當的飲食以及營養補充來更好。


過動症的確切原因仍然不明,不過研究指向遺傳性因素和社會、環境影響。部分研究指出食用高糖、高脂肪食物可能讓症狀惡化。


不管有沒有做檢測,有專家建議每天給小孩服用能完整提供每日營養的維他命及礦物質補充劑,在1988年發表於LANCET的一篇研究報告中,有90位12-13歲的兒童被分為三組,一組不服用任何錠劑,一組服用綜合維他命及礦物質補充劑,最後一組服用安慰劑,結果服用維他命礦物質的那組的非語文智力表現明顯提升,另外兩組沒有變化,換句話說,無明顯臨床症狀的維生素及礦物質的缺乏,很可能就是學生表現低落的原因。因此慎選完整的維生素及礦物質補充來源也是幫助ADHD患者的方式之一。


去年發表的荷蘭相關研究也可以對照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3244&next=22846&l=f&fid=2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童多運動 有益提升學業表現

作者: 莊瑞萌 | 台灣醒報 – 2012年1月3日 下午5:19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要提升孩子的課業表現,家長也要注意他們的運動時間。根據荷蘭研究人員分析的研究結果發現,孩童平日多重視運動,對於提升課業表現也有幫助。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研究人員分析14份研究報告,結果發現在6到18歲學童中,如果他們平日有習慣運動,課業表現也會相對較佳。研究人員辛格表示,「我們發現運動與課業成績的確有正相關,主要是運動會增加流向大腦的血液含氧量,並降低人類的壓力與改善情緒,讓學童在課堂上更守秩序。」


研究人員也發現,習慣參與運動的學生也比較容易「遵守規定」。換句話說,這些學生在學習時,較易接受師長指導,因此也較能專心學習,表現也會更傑出。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則引述研究人員看法指出,為了學生健康,學生應該每天至少運動1小時以上。不過,適合學生的運動的項目與時間長短,仍需家長或師長多加費心。


這次調查對象為美國、加拿大與南非學生,這次的研究結果則刊登在《 The 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期刊。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最新究的引用出處為: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12;166(1):49-55. doi:10.1001/archpediatrics.2011.716


原文研究摘要可以連結:


http://archpedi.ama-assn.org/cgi/content/short/166/1/49


部落格延伸閱讀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498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什麼是PANDAS,?這可不是貓熊的英文,而是Pediatric Autoimmune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Streptococcal infections 的縮寫,中文翻譯為伴隨鏈球菌感染的小兒自體免疫神經精神疾病。顧名思義,這類患者都是孩童,他們被確定有A型β溶血型鏈球菌感染之後,一般稱之為鏈球菌喉嚨(strep throat)以及腥紅熱(Scarlet fever)的狀況,隨後迅速發展出強迫症或者是妥瑞症的狀況,主要原因是因為細菌感染引發身體自體免疫反應而干擾神經細胞及系統的正常運作:


 NIH. PANDAS. Retrieved 7 September 2009.


 Kirvan CA, Swedo SE, Kurahara D, Cunningham MW (2006). "Streptococcal mimicry and antibody-mediated cell signaling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ydenham's chorea". Autoimmunity 39 (1): 21–9. doi:10.1080/08916930500484757. PMID 16455579.


目前致病機轉仍不是很清楚,在2010年7月有一篇動物研究用這類特殊鏈球菌株注射到老鼠體內,某些老鼠會引發類似強迫症及妥瑞症的精神症狀及行為:


Molecular Psychiatry 15, 712-726 (July 2010) | doi:10.1038/mp.2009.77


http://www.nature.com/mp/journal/v15/n7/full/mp200977a.html


有些研究懷疑可能是大腦基底核受到影響,這是主管動作控制的區域,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患者的一些症狀類似舞蹈症的表現:


Singer HS (March 2005). "Tourette's syndrome: from behaviour to biology". Lancet Neurol. 4 (3): 149–59. doi:10.1016/S1474-4422(05)01012-4. PMID 15721825.


Swedo S (2002). "Pediatric autoimmune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streptococcal infections (PANDAS)" (PDF). Mol Psychiatry. 7 Suppl 2 (s2): S24–5. doi:10.1038/sj.mp.4001170. PMID 12142939. http://www.nature.com/mp/journal/v7/n2s/pdf/4001170a.pdf.


在臨床上目前無確定有效的療法可以協助控制改善,若以精神科藥物來控制症狀,效果反應往往很差,而且容易有藥物副作用產生。以功能性醫學角度觀點來看,免疫過度引發的自體免疫反應,是治療這類疾病的首要標的,因此透過相關檢測來了解身體功能失衡,透過根本的身體功能失衡改善,這類症狀才能根本或獲得控制及改善。


相關資料還可以參閱外電報導: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2070278/My-son-strep-throat-infection--week-later-developed-OCD.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城市居民在資源及資訊取得包含醫療照護的獲取都較非城市居民來的方便,但是居住城市小孩卻往往不像非城市小孩來的健康,原因何在?


根據外電整理報導,整理這幾年的一些相關研究發現每天接觸城市汙染,影響城市居民健康甚鉅,這個效應是從娘胎開始,導致在相關疾病罹患率上,跟非城市的居民相比明顯高出一截。


有研究人員直接比較居住城市母親與非成是母親的臍帶血,發現居住城市的母親有較高濃度的環境賀爾蒙(XENOESTROGENS,XENO是外來的意思,ESTROGENS是女性荷爾蒙的動情激素),這也容易讓未出生的寶寶直接受影響。這種物質在數不清的人為汙染物中,像是汽油燃燒冒的煙等等,在城市或者工業區遠比鄉村多更多。


胎兒期就接觸環境荷爾蒙就會導致胎兒過度生長而過重,日後的肥胖、過敏、性早熟、生殖問題、以及癌症,例如肺癌、乳癌以及前列腺等的風險就會增加。


西班牙的GRANADA大學的研究人員就發現儘管居住城市的母親生產時年齡較長而且體重也較輕,但跟非城市母親相較,生出來的寶寶明顯大上一號。


這個研究的領導者MARIA MARCOS博士提到這類環境荷爾蒙對於未生出的寶寶在生長發育上有明顯的影響,阻礙寶寶未來身體的正常發展。但影響不止於此,去年美國OHIO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城市汙染物會導致孩在學走路的孩童代謝的變化,讓他們血糖升高,胰島素阻抗增加,碳水化合物代謝困難,這是目前大家俗稱的三高,代謝症候群的主要致病原因。這個研究的領導人QINGHUA SUN博士觀察到接觸這類污染物將會導致日後糖尿病的發生:


這些微細化學歷子直接導致身體發炎及脂肪細胞的病變,兩者都增加糖尿病罹患的風險。只要在城市環境出生的寶寶,早年都難以避免這些對健康影響巨大的汙染曝露。


此外,過敏也是值得我們留意的健康議題,近來有研究指出居住城市的母親甚至會把過敏反應傳給腹中的胎兒。根據最近發表於實驗醫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的研究指出,於環境充滿農家庭院微生物環境的媽媽,生出的後代比較不會過敏,這對居住城市的媽媽來說不會發生。近來有研究指出居住城市的母親甚至會把過敏反應傳給腹中的胎兒。


過去曾一度以為這些普遍的惱人健康問題來自於居住環境壓力導致生長發育的變化,但研究證據告訴我們因為居住城市的小孩不玩泥巴(含幫助人體的微生物),因此更容易發生過敏及氣喘。


很難想像,精神健康問題也會扯上關係,根據英國研究學者GLYN LEWIS醫師研究調查發現:


在城市居住長大的男性其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比例是非城市居住長大男性的兩倍。


此外若是稱是居民,罹患情感性疾患(例如憂鬱症及躁鬱症)的比例高出39%,焦慮性疾患(例如像恐慌發作、畏懼症及強迫症等)高出21%,年輕居住於城市的女性,根據英國精神病學期刊的十年研究發現罹患暴食症的機率高達五倍。


根據德國的大腦影像學研究也發現,出生於城市的人的大腦其運作模式跟鄉村出生的人不一樣。尤其是杏仁核AMYGDALA以及扣帶皮質CINGULA CORTEX這兩部分(主管情緒及壓力調節)城市居住者在面臨壓力時,這些區域都呈現過度反應的現象,鄉村居住者的反應就緩和許多。這項研究的領導人,德國海德堡大學的ANDRES MEYER-LINDENBERG教授說到:我們都知道杏仁核是大腦危險訊號的感應體,跟焦慮與憂鬱有關,扣帶皮質是控制情緒及處理環境周遭困境的區域。


發表於知名期刊一般精神醫學檔案( journal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的研究發現居住於城市的小孩比較容易出現過動及注意力缺損問題。我們不需要成為一個科學家才會知道鄉村環境如何撫慰人類的大腦,有一項理論,叫biophilia生物趨向性,經數千年演化,我們的基因演化出當我們面臨焦慮想要去除時,我們就會對綠色環境有自然的親和力,美國伊利諾大學的研究人員 Frances Kuo支持這樣的理論,它主導一個研究計畫,就是把過動的孩子帶出城市,花些時間接觸鄉村環境,他的研究觀察發現只要20分鐘的散步就能提升專注力,效果不亞於利它能,可惜大部分的城市居住者都太忙而無法透過這種自然的環境接觸來改善。相關研究出處: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2009, February 17). Science Suggests Access To Nature Is Essential To Human Health. ScienceDaily.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11, from http://www.sciencedaily.com­ /releases/2009/02/090217092758.htm

部落格相關文章可以參考對照: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8370&prev=19001&next=18330&l=f&fid=28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1306&prev=21340&next=20817&l=f&fid=2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對於ADHD的成因還不是很清楚,推測基因可能佔了將近七成,但是仍有三成的患者無法找出原因,根據進幾年的研究發現,這三成患者可能與環境污染影響有關,2010年一月發表的一篇臨床研究就證實這樣的懷疑。


鉛是一種神經性毒素,一般常見的污染來源包含汽車廢氣及油漆等等,但生活周遭仍有許多污染來源,像是劣質的玩具、文具甚至是有顏色的吸管,對於現代人來說,重金屬暴露幾乎是無可避免的是,以美國研究觀察,幾乎每個人身上至少低程度的重金屬污染,孩童身上幾乎都測得到鉛的殘留,學者懷疑鉛的污染暴露,極可能是ADHD的誘發原因。


根據美國奧瑞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的學者Joel Nigg把相關研究觀察提出來驗證這樣的可能性:


第一個研究比較被診斷ADHD跟控制組的患者比較,ADHD這組的鉛的血液濃度較控制組些微升高,第一個研究發現過動及衝動控制症狀的患者比較符合這樣的觀察,注意力不足的患者比較看不出來。


第二個研究請老師及雙親給懷疑ADHD的患者症狀評分,結果顯示不管是衝動控制、過動或者是注意力缺乏的症狀跟控制組相比,鉛的濃度跟健康的控制組相比,的確呈現明顯的相關,也就是ADHD的患者,檢測出來的鉛都比較高。


Joel Nigg推測鉛會進入腦部的紋狀體及前額皮質,鉛會影響該區域大腦基因無法正常發動或者停止,進而影響其專注力及衝動控制等等,相關研究原文可以參閱: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0, January 28). Lead may be the culprit in ADHD. ScienceDaily. Retrieved November 10, 2011, from http://www.sciencedaily.com­ /releases/2010/01/100128130227.htm


要了解鉛是否過高以及如何處理,功能性醫學檢測提供完整的檢測及處理甚至是後續的排除確認檢測,因此一旦孩童被診斷有ADHD傾向,重金屬的評估及處理最好可以介入及協助處理,幫助患者減少用藥機會以及根本改善症狀。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妥瑞氏症搞怪 8歲童久咳不止

作者: 邱俐穎╱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1年11月3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一名8歲男童,咳嗽好幾個月,尤其白天時,時常咳到停不住,但看過多家診所、醫院,服用治肺炎藥物,甚至連肺結核、胸腔電腦斷層檢查都做過,還是咳個不停,查不出病因,後來轉診到小兒神經科,才被診斷出妥瑞氏症候群,這樣的個案在小兒科門診還並不少見。


■好發於5~8歲 男比女多


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慧如表示,妥瑞氏症屬一種慢性兒童神經疾病,一般認為是大腦基底核多巴胺高反應有關,5到8歲為好發年齡,男又比女多出3到5倍,發生率由1/1000到1/100不等。


臨床常見症狀包含不停的擠眉弄眼、歪嘴、搖頭、聳肩,甚至大叫、發出怪聲音、不斷清喉嚨、擤鼻子,少數甚至會不由自主口出穢言等,臨床上可透過多巴胺拮抗劑治療,但大部分病情輕微的孩童不需藥物治療,且3到4成在18歲後抽動行為就會顯著減少。


陳慧如說,男童一進診間,幾乎2、3秒就咳一次,由於已服用過治肺炎、肺結核藥物仍沒有改善,加上咳嗽是白天咳,晚上不咳,才推測可能是妥瑞氏症。經由多巴胺拮抗劑治療後,症狀明顯獲得改善,才確認是妥瑞氏症。


近來天氣忽冷忽熱,有過敏體質的小朋友也容易久咳不止,但通常是夜晚會咳得更嚴重,陳慧如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一直咳嗽,尤其白天醒著特別明顯,就要注意是否為妥瑞氏症。


■不自主動作 常遭誤會


此外,頻繁且無法抑制的動作和聲音,也常讓妥瑞兒常被旁人誤為是故意調皮搗蛋,林口長庚兒童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煇雄指出,過去曾有妥瑞兒因不自主說髒話而遭路人毆打,或因不斷發出聲音被老師處罰咬鉛筆上課,尤其妥瑞氏症常合併過動、注意力不足等症狀,成長過程需要較多的體諒與關懷。


鄭醫師補充:


1.妥瑞症的病因與ADHD一樣,確切的病因並不清楚,因此都是以臨床的症狀觀察來做診斷,妥瑞症目前的假說是大腦基底核的神經元的多巴胺活性過高,與ADHD不一樣(ADHD一般被認為是多巴胺回收太快,導致多巴胺不足。從兩者致病的假說來看,其實是相衝突的,尤其是對那些有妥瑞症又有ADHD的人來說,這明顯是相互矛盾的理論,絕大部分的妥瑞症患者並不需要藥物治療,以治療觀點來說,用藥不是最重要的,衛教才是,理想的治療絕非先把症狀消除的藥物列為治療首要,因為這種症狀的出現是自限性的,妥瑞症患者絕大部分會自行痊癒或者症狀變得極微,學者建議應該把衛教放在第一優先,包含處理引發妥瑞症狀的身體問題的瞭解及處理,患者及家人對這個狀況應有的認識以及症狀處理的技巧:


 Peterson BS, Cohen DJ. "The treatment of Tourette's Syndrome: multimodal, developmental intervention". J Clin Psychiatry. 1998;59 Suppl 1:62–72; discussion 73–4. PMID 9448671. Quote: "Because of the understanding and hope that it provides, education is also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treatment modality that we have in TS."


2.症狀控制藥物包含:


a.降血壓藥(抑制衝動,安全用藥的優先選擇)。


b.抗精神藥物(抑制多巴胺,這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或者躁鬱症患者常用藥物一般精神科治療是用來治療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及幻聽等等精神症狀的用藥,因此算是蠻重的藥物,常見副作用,包含靜坐不能、過度鎮靜、運動困難、行動緩慢等等狀況,新一代抗精神藥物,宣稱有比較少的副作用,但是卻容易導致肥胖、代謝問題)


c.中樞神經興奮劑(例如利他能、專司達等等)抗憂鬱劑(前面藥效不佳時,有些醫師會開這類藥物)。藥物的治療,不僅無法根本處理,往往有長期及短期的副作用,建議大家對這方面的治療建議越保守越好。關於妥瑞症用藥的相關資料還可以參閱部落格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6156


3.妥瑞症症狀發生的年齡,據研究統計,是5到7歲左右,根據1998年耶魯兒童研究中心的研究,最嚴重的症狀出現的年齡是8到12歲,平均年齡為10歲,大部分的妥瑞症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慢慢消失,許多妥瑞症患者在青春期以後的症狀便不明顯,妥瑞症患者本身往往有過敏(皺鼻、咳嗽、清喉嚨以及因為眼睛癢而擠眉弄眼也可能是過敏引發)、氣喘及視力問題,因此,在小兒科、過敏科或者眼科醫師往往是第一個看到妥瑞症狀患者的專業人員:


Leckman JF, Bloch MH, King RA, Scahill L. "Phenomenology of tics and natural history of tic disorders". Adv Neurol. 2006;99:1–16. PMID 16536348


4.建議不要把妥瑞症單純視為一種大腦疾病(難以直接證實),相反的,應該去從身體的過敏、發炎、重金屬過量、腸道及營養等等狀況來瞭解,在門診常常也看到:有妥瑞症困擾的人,往往有其他身體功能失衡,因此建議大家不妨把妥瑞症視為身體功能失衡所引發的大腦功能失控,進而產生的症狀來看會比較恰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我的部落格中,雙酚A(簡稱BPA)被提出來討論多次,目前研究證實雙酚A進入人體後,仍有女性荷爾蒙的活性,因此會干擾人體原本荷爾蒙的正常運作。最近的研究發現:即便是正常的暴露,年紀小的孩童體內的雙酚A比成年人的濃度都要高,換句話說,雙酚A對小朋友的危害更甚於大人:


Edginton, A. N.; Ritter, L. (2008). "Predicting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Bisphenol a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2 Years of Age after Typical Feeding Schedules, using a Physiologically Based Toxicokinetic Model".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17 (4): 645–652. doi:10.1289/ehp.0800073. PMC 2679611. PMID 19440506.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article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2679611.


根據最新外電報導,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團隊針對244位孕婦的追蹤研究發現:


母親腹中就遭工業化學品雙酚A(Bisphenol A)污染的女孩,到3歲大時,比那些媽媽體內雙酚A較低女孩,出現更多行為問題。 媽媽懷孕時,尿液中含這種化學成分濃度高者,蹣跚學步的女孩似乎較常出現焦慮、沮喪及過動。

研究人員針對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多達244名婦女及她們最大3歲孩童資料進行研究分析。母親在懷孕16週和26週時,驗尿液檢體,出生時再檢測一次。另外在小孩1歲、2歲到3歲時也進行尿液檢測。結果有85%媽媽、96%孩童尿液中都驗出BPA。媽媽懷孕期間BPA濃度愈高,她們的女兒在3歲前愈可能出現行為問題。


上述研究研究出處為:


(doi: 10.1542/peds.2011-1335)


原文論文摘要可以連結參閱: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1/10/20/peds.2011-1335


提醒大家寶寶即便出生,如果有餵母奶仍然可經母奶的傳遞,讓小孩持續暴露,增加BPA的濃度:


Ye, X.; Kuklenyik, Z.; Needham, L.; Calafat, A. (2006). "Measuring environmental phenols and chlorinated organic chemicals in breast milk using automated on-line column-switching–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sotope dilu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831 (1–2): 110–115. doi:10.1016/j.jchromb.2005.11.050. PMID 16377264.


BPA用於生產塑膠製品和黏著劑,且罐頭食品內層、部分塑膠瓶罐和容器、出納收據及補牙填充劑中也可發現。準備懷孕的女性或者孕婦,最好儘量隔離這些來源的接觸,同時,若能在懷孕之前,透過功能性醫學針對環境荷爾蒙的相關檢測,及早了解媽媽體內是否有過量的BPA,藉由增加身體排毒以及儘量隔離周遭BPA的接觸,對於孩童日後的身心健康及生殖系統的預防保健必然有實質的助益。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不良的睡眠習慣讓醫生誤診過動症  




孩子不良的睡眠習慣讓醫生誤診過動症

  【24drs.com】有研究指出,孩子的就寢時間可能會導致行為問題,並被誤診為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這篇研究是針對704位2-13歲兒童的家長(大多數是母親)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沒有固定的就寢時間以及與父母或兄弟姐妹共睡一張床的孩子,有行為問題的機率多了8至10倍。
  
  這些孩子比較容易發脾氣或生氣、打、踢、或推他們的父母、較沒有自信、家長接到孩子行為的通知,建議父母應該讓孩子服用藥物治療他們的行為或學習問題。
  
  這些行為並非全然是孩子罹患ADHD的特徵,以此來判定ADHD是不夠的。研究負責人Robert M Pressman博士表示,有很多這樣的孩子被確診為ADHD。但他們有注意到,只要讓這些孩子在5天到1週內固定時間就寢並讓他們自己睡覺,對白天的行為就會有巨大的改變。
  
  
  真正的ADHD治療並不是要針對就寢時間,但許多有注意力不集中或是煩躁不安等行為問題的孩子都被誤診為ADHD。ADHD、睡眠、以及行為之間的關係很複雜,不過,改變就寢習慣可能會影響養育孩子的整體方式,也許願意對孩子睡眠行為問題讓步的家長,比較會有操控行為和侵犯的傾向;對白天的行為難以限制的家長,對晚上的行為可能也難以限制。
  
  就寢的時間是一個習慣,不是一個命令,沒有人喜歡被要求做些什麼,所以需要全家一起討論,每個人都要一起做到。明確地訂定可行的時間,不要說類似「你必須在8點至9點之間睡覺」這種不明確的話,而且,雖然可以讓孩子有機會討論,但沒有協商的餘地。持續兩個星期,在孩子培養成習慣之前,父母們必須在家,不要讓保姆來執行,也不能有例外。
   
 這篇研究發表在9月15日出版的美國家庭治療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網絡版上。 研究摘要請見: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1926187.2011.601218?prevSearch=Robert%2BM%2BPressman&searchHistoryKey=


 


鄭醫師補充:


ADHD的診斷是以症狀來作判斷,一般而言,到醫院看診醫師會觀察小朋友,同時給予父母及老師生活調查表來勾選評分,分數超過就容易被診斷有ADHD的問題,然而導致ADHD症狀的原因卻無法藉由相關的客觀檢查來確認。一直以來,ADHD的患者常合併有睡眠困擾有人認為兩者皆為症狀表現,但對某些患者來說,提升睡眠品質及時數,卻是改善ADHD症狀的關鍵,因此被懷疑有ADHD的患者務必要作睡眠狀況的評估:


Owens JA (October 2008). "Sleep disorders and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 10 (5): 439–44. doi:10.1007/s11920-008-0070-x. PMID 18803919.


與ADHD有關的睡眠問題包含:


1.睡眠剝奪:睡眠時數無法滿足生理所需。


2.打斷睡眠的疾病,例如睡眠呼吸中止以及間歇性肢體動作疾患(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簡稱PLMD,症狀是晚上睡不著,白天想睡,晚上在睡覺時有不自主的抖動,影響睡眠)等等。


3.嗜睡症


4.延遲性睡眠相位節律失調(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在2005年有一項荷蘭的研究,分析120位6-12歲被診斷有ADHD問題的小孩,87位有睡眠問題,33位沒有睡眠問題:


Van der Heijden KB, Smits MG, Van Someren EJ, Gunning WB (2005). "Idiopathic chronic sleep onset insomnia in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order". 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22 (3): 559–70. doi:10.1081/CBI-200062410. PMID 16076654.


至於ADHD的藥物治療,以中樞神經性興奮劑為主,到底有沒有副作用,會不會上癮,建議大家可以參閱已經出爐的報告,在2000年的報告中提到利他能(或者專司達)的濫用機率並不比安非他命及海洛因來得低:


Kidd PM (2000).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in children: rationale for its integrative management" (PDF). Altern Med Rev 5 (5): 402–28. PMID 11056411. http://www.thorne.com/altmedrev/.fulltext/5/5/402.pdf.


小時候吃過含利他能飼料的老鼠,長大比較愛吃含古柯鹼的飼料: 


http://www.udel.edu/chemo/teaching/CHEM465/SitesF02/Prop26b/Rit%20Page4.html Pretreatment with methylphenidate sensitizes rats to the reinforcing effects of cocaine


因此提醒大家ADHD藥物服用之前,最好多了解相關資料,進一步資料可以參閱我部落格的其他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4148&next=24100&l=f&fid=2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孩在校上課容易分心,應該先看看睡眠時間夠不夠。您的孩子每天睡眠時間為多少?過少的睡眠時間將會影響孩子的在校表現,影響他們的創新能力,研究發現,睡眠時間低於九小時的孩子在校表現差。


研究人員以142名6到7歲的小學生為研究對象,比較不同睡眠時間的孩子在校的學習表現。

結果發現,大多數睡眠不足的的孩子在校表達能力較差,解决一些基本數學問題的能力也相對不足。

這些孩子單字拼寫、文法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也差了一截。他們的記憶力及學習能力受到的影響比較小。


研究還發現,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一代的卧室裡都有電腦和電視機。

負責此次研究的Ramon Cladellas强調,充足的睡眠對孩子來說至為關鍵。

他說:“少睡的覺是補不回來的,孩子睡眠不足會影響他們的智力發展。”

“每天只睡8至9個小時的小學生比他們睡9至11個小時的同年紀的人在校表現要差。”

“如今,孩子對電視、電腦及電動遊戲的著迷程度已經引起了社會的擔憂,但是人們似乎還没有意識到孩子每天按時睡覺的重要性。”

牛津大學神經系统學院院長,Russell Foster教授說,“每天睡眠九至九個半小時將有助於提高學齡前孩子的認知能力。”

“睡眠不足的話,孩子仍舊可以完成日常的學習流程。但是對於創新或解决一些複雜問題,充足的睡眠還是最重要的。”

“至於成年人,每天六個半小時至八個半小時的睡眠是必要的,”他說,“如果少於五小時,將無法以正常表現完成工作,除非你的大腦不是一般的大腦。”


原文報導請參考: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2037404/Sleep-problems-Childrens-schoolwork-suffers-hours-shuteye-night.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國最近發表一個為人父母最好了解的研究:研究人員將六十名大多來自中產階級或富裕家庭的白人兒童隨機分配為三組,一組看平均每十一秒鐘切換畫面一次的「海綿寶寶」,另一組看步調較緩慢、平均卅四秒才切換畫面的美國公共電視網卡通「Caillou」,第三組去畫畫。

九分鐘後,這些兒童接受需要簡單邏輯能力和短期記憶力的多項益智遊戲測試,結果「海綿寶寶」組表現比慢節奏卡通組差,慢節奏卡通組表現又比畫畫組差;測試可以忍多久不吃糖果時,「海綿寶寶」組平均忍了兩分半鐘,另兩組至少等了四分鐘。


領導研究的利拉德博士說,觀賞快速變換場景動畫易對孩童腦力造成負擔,立即影響小孩的執行能力,這個研究的結果與過去長期觀看快速變換場景卡通影響社交能力與學業成就的結果相符。過去研究發現:許多學齡前的小孩每天平均看電視超過九十分鐘,小孩社交及學習的執行能力明顯較差。

 

儘管製作「海綿寶寶」的尼克電視台發言人比特勒駁斥,表示「海綿寶寶」的收視觀眾是六歲至十一歲兒童,而非四歲。但許多家長心知肚明:許多年齡不到六歲的孩童就喜歡看這類卡通。

因此專家提醒給學齡前的小孩觀看卡通應該慎選 ,不管是質(種類)或者量(時間)。相關原文研究摘要請見: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1/09/08/peds.2010-1919.abstract?sid=7c97478c-6b50-4241-b457-628c445f1fa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聖約翰草治療過動兒 美研究發現沒有效



(路透華盛頓11日電)研究人員檢測藥草「聖約翰草」(St. John’s wort,金絲桃)用來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可能療效,以取代中樞神經興奮劑藥物,發現這種藥草並無法改善過動兒的症狀。


這份昨天在美國醫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發表的研究報告,針對54名6到17歲的過動症患者進行研究,發現一天服用3次聖約翰草、持續8週的治療的孩童,過動症並沒有比對照組的患者改善。


負責這項研究的華盛頓州肯莫爾(Kenmore)的巴斯帝爾大學(Bastyr University)學者韋伯(Wendy Weber)說,她對於評估一般藥物之外以自然療法治療過動症感到興趣,巴斯帝爾大學的專門領域就在於自然醫學。


韋伯說:「我想父母對於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治療方式中樞神經興奮劑還是相當擔心。他們很多人關切這種藥物的強烈作用。」她說:「很明顯的,我們在這份研究中並未發現聖約翰草有任何益處。」中央社(翻譯)


 


這篇報導有幾個需要注意的,首先,聖約翰草原本是用來幫助有憂鬱狀況的人,這在精神科教科書也有提到,但著墨不多,主要是因為這是天然的產品,沒有專利,比較缺乏利潤的誘因。然而我們還是可以瞭解到底它的作用何在。


聖約翰草(St. John’s wort)的活性成分叫Hyperforin,可以提高像是SEROTONIN,NOREPINEPHRENIN,DOPAMINE以及GABA的濃度, 改善低落的情緒和憂鬱。在德國,它的銷量比百憂解還要大,所以在自然醫學盛行的國家,其實接受度還蠻高的。由於它也非中樞神經興奮劑,我不太清楚為何要作 為拿來治療過動的測試,因為它是天然的抗憂鬱劑,而非興奮劑。在我的門診中,我也不曾建議有類似困擾的人補充這種東西。


一般過動或注意力缺乏的個案,大部分是有些生理因素導致的,將這些因素查出來配合飲食建議及營養配套 療法改善的機會相當大。至於營養補充方面,我們把過去相關研究翻出來,比較建議是補充OMAGA-3,沒有污染的魚油是方便又安全的選擇,在國外,也有針 對有注意力缺乏或過動的個案做過身體檢測,發現他們體內好油(OMAGA-3)的濃度偏低,補充一段時間後明顯改善他們原來的衝動、過動、焦慮、發脾氣及 睡眠問題。另外像是OPC(OLIGOMERIC PROCYANIDINS)類似像葡萄籽或松樹皮的萃取物的混合物,國外也有醫師拿來幫助過動或注意力缺損的個案,結果並不比使用利他能的個案來的差。另 外B1,B6,B3,鋅及鈣鎂等等都有些研究,我建議想幫這些有過動困擾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先透過相關的功能性醫學檢測來確定根源在哪裡,再根據報告來給 予個案最適當的營養補充,這樣的改善是最直接了當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根據同卵雙生的個案研究,大約有一到兩成的ADHD患者與環境污染有關,在環境污染中,懷孕期母親喝酒、吸煙及鉛的暴露影響的研究最為人所知:


 Braun JM, Kahn RS, Froehlich T, Auinger P, Lanphear BP (2006). "Exposures to environmental toxicants an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U.S. children".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14 (12): 1904–9. doi:10.1289/ehp.10274. PMC 1764142. PMID 17185283.


孕婦吸煙,血液中的尼古丁會導致胎兒腦部缺氧,進而導致ADHD:


 "Bad behaviour 'linked to smoking'". BBC. 31 July 2005. http://news.bbc.co.uk/1/hi/health/4727197.stm. Retrieved 2008-12-30.


此外,罹患ADHD的女性也往往有較高的比例會抽煙,不管基因或者是抽煙影響,這也更容易造成她們的小孩出現ADHD的機會提高:


 "Ability To Quit Smoking May Depend On ADHD Symptoms, Researchers Find". Science Daily. 24 November 2008.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8/11/081121125602.htm. Retrieved 2008-12-30.


權威醫學期刊「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最近發表的研究顯示:孩童在家中暴露於二手菸的環境下,可能更容易出現學習困難與行為問題。這項研究指出,在逾5萬5000名12歲以下的美國兒童中,其中6%家中有人吸菸;而比起家中無人吸菸的孩童,這些二手菸兒童更容易出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原文報導請參閱:


http://www.medpagetoday.com/Pediatrics/ADHD-ADD/27483


不管是懷孕期直接從胎盤吸收的一手煙或者是出生後二手煙,已經都有研究提醒可能會增加過動的風險,所以為了小孩學習專注及身心健康,最好還是戒煙為上。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長期運動 可收斂暴戾之氣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根據以色列一所大學針對600位男童進行的研究發現,長期參與運動的男生會提高男童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降低暴戾之氣,研究人員也指出,口頭勸告雖可以達到矯正的效果,但是透過運動則較可以消除負面的情緒。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邀請649位來自社經背景較差家庭的學童參與研究,其中一半的學生被安排參加不同運動,包括籃球或足球與空手道每週長達5小時,在經過24週之後,發現曾參加運動的學生自制與自律能力增加,同時也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男童原有的暴力傾向有降低的趨勢。不過,研究卻發現,同樣的結果在女生上則較不明顯。


研究人員莎哈爾表示,「當他們找到動力後,等於找到他們生活的目的,同時也可能因此降低或做出脫序行為的機率,他們有興趣的事物,學生就會更樂意參與。」


研究人員這次邀請來自24所不同學校3年級到6年級學生參與實驗,研究結果發表於特拉維夫大學兒童福利與保護中心年度會議上。



在運動改善大腦這本書曾提到: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是調節注意力系統的主角,因此用廣泛的科學解釋來說,運動能緩解ADHD的原理就在於他能增加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的含量,而且是立即見效。有了規律的運動,我們就能藉由刺激某些腦部區域的神經新生,提升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的基準值。

有一組包括喬治亞大學的羅得尼.第許曼教授的研究人員,透過可間接得知多巴胺活動量的運動功能測驗,檢視了運動對ADHD兒童的功效結果令第許曼大為震驚,因為它會對男、女產生不同的反應。對男孩來說,激烈運動可以改善他們瞪直眼睛並深長舌頭的能力,這種代表肢體反射抑制較佳的現象,正是過動缺乏的部分。


此外這本書的49頁也舉出一個明顯的例子:

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的伍蘭小學(Woodland Elementary School)是一所幾乎所有學生都靠政府補貼營養午餐費的學校(表示大部分的學生家境並不理想),2005年,該校的體育老師決定把體育課從原本的每週一節增加到每天上45分鐘,而且幾乎完全以心肺運動為主;在實施一學年之後,學生的體是能水準有了驚人的改善,輔導人員也反映校內的暴力事件從228件大幅減少到95件。


最近以色列一所大學針對649位男童的研究也發現:


實驗人員讓學生被安排參加不同運動,包括籃球或足球與空手道每週長達5小時,在經過24週之後,發現曾參加運動的學生自制與自律能力增加,同時也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男童原有的暴力傾向有降低的趨勢。


國內其實也有一些有心人士在作這樣的努力,過去我也曾引用討論,有興趣了解的人不妨點進去瞧瞧: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5967


一直以來,在ADHD的改善治療中,我一直強調運動的重要性,運動能不能幫助小孩穩定的關鍵,仍在於強度與頻率,一週只有一到兩次的運動(這卻是大部分的孩童運動的常態),其實幫助有限,提醒大家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動兒難管 校長竟要老師留職停薪


  • 2011-06-13
  • 中國時報
  • 【鄧木卿/台中報導】


     台中市某所國小三年級男學生,是個過動兒,不但在課堂上無故大叫,擾亂老師上課,還常常毆打同學,班上家長十二日開會討論,一致決議增派輔導人員,不料,校長反而建議導師為何不留職停薪,在場家長們莫不為導師叫屈。


     校園霸凌是很明顯的暴力行為,但是班上如果有過動兒,卻是潛在危險,一名三年級男童,去年轉到一所知名學校,雖然有吃藥,但是效果不大,不但在課堂上擾亂老師上課,隨意起身走動,還無故腳踹、手捏、搶玩具,毆打同學,不論男女無一倖免。


     脾氣溫和的老師有時被過動兒氣得不知該怎麼辦,但是為了大多數同學的受教權,只好暫時叫過動兒去走廊罰站冷靜,結果遭到過動兒家長反彈,「為何我的小孩不能在教室內上課?」。


     家長們不但擔心小孩無法安靜上課,更擔心被欺負,於是昨天相約到學校討論解決方案,但是出席的校長卻反駁,情況並不像家長所說的那樣嚴重,家長們為了求得真相,建議班上設攝影機,增派輔導人員,協助導師輔導。


     不料,校長竟建議導師如果太累,不如留職停薪,引起導師不滿,這名導師請校長要三思,在場家長更為導師抱不平,怎麼校長不好好思考如何解決,反而叫導師「別做了」。


     輔導主任說,類似這種情況的學生高達五、六十人,比這個過動兒更嚴重者還很多,下學期將會請這名過動兒去資源班上課。


     教育局副局長王銘煜說,過動兒並不是特殊教育學生,不能送去特教學校上課,將會請輔導人員加強輔導。





對許多被懷疑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患者而言,在臨床研究上發現飲食的確扮演著相當重要的一環,已經出爐的研究發現食物添加物、血糖調控、食物過敏、維生素及礦物質還有必須脂肪酸的缺乏,都可能導致ADHD的狀況。


早在1970年代就有知名的兒科權威醫師Benjamin Feingold提出研究報告提醒大眾,人工色素和防腐劑對ADHD的發生有關:


 "FDA Probes Link Between Food Dyes, Kids' Behavior". http://www.npr.org/2011/03/30/134962888/fda-probes-link-between-food-dyes-kids-behavior. Retrieved 2011-04-09.


在2007年12月,英國的食品標準管理局出資,刊登於知名的研究期刊Lancet的研究結果顯示小孩的過動程度越高,分析他們經常食用食品中,添加物的比例也比較高:


 McCann D, Barrett A, Cooper A, et al. (November 2007). "Food additives and hyperactive behaviour in 3-year-old and 8/9-year-old children in the community: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 370 (9598): 1560–7. doi:10.1016/S0140-6736(07)61306-3. PMID 17825405.


在2009年6月的專業期刊的飲食建議,包含多食蔬果、全穀類、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以及蛋白質優質來源的食物在健康維繫上,比一般兒童常吃的不健康飲食,包含飽和脂肪酸、精緻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速食缺乏蔬果的飲食來源,前者對兒童健康的增進及維持較容易,這樣的飲食建議也適用於ADHD的孩童:


 "Diet an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Can some food additives or nutrients affect symptoms? The jury is still out". The Harvard Mental Health Letter 25 (12): 4–5. June 2009. PMID 19582942.


在哥倫比亞大學及哈佛大學臨床的研究觀察上,移除食物添加物的飲食來源,可以幫助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小孩不必靠藥物來維持穩定。


不是所有的小孩吃了糖都會過動,但對血糖調控有問題的人而言,我們還是不能輕忽糖(尤其是蔗糖)與過動的關連:


 Hoover, D.W. & Milich, R. (1994). The effects of sugar ingestion expectancies on mother-child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22, 501-515.


在某些研究上發現,ADHD的患者體內的Omega-3這類必須脂肪酸含量過低,雙盲研究也顯示,讓有ADHD症狀的患者接受每天1公克的Omega-3脂肪酸3-6個月,效果呈現中度到高度的改善:


Richardson AJ, Montgomery P (May 2005). "The Oxford-Durham stud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fatty acids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Pediatrics 115 (5): 1360–6. doi:10.1542/peds.2004-2164. PMID 15867048.


過動與過敏的關係密切,今年也有荷蘭的研究文章發表證實,相關討論文章請參照: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2445&prev=22846&next=22048&l=f&fid=26


再次提醒大家,過動只是現象,故此類的診斷容易流於浮濫。一味想靠藥物來維持穩定,除了必須承受藥物本身的相關的副作用,長期服用下來也有無法預測的風險,相關資料請參閱: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 title=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NIH Consensus Statement 1998 Nov 16Ð18; 16(2): 1Ð37.


在飲食習慣調整上,有專家學者建議可以從經常在家吃晚餐做起,也就是讓小孩在家吃晚餐,大人準備優質的食物來源,同時讓小孩在餐桌上分享學校發生的點滴與學習心得,一舉兩得:


http://fyiliving.com/mental-health/adhd/adhd-increases-substance-abuse-family-dinners-help-keep-kids-clean/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Methylphenidate簡稱MPH,目前市面上的商品名為短效的利他能(RITALIN)及長效的專思達(CONCERTA)。在FDA的治療核准範圍是ADHD,姿勢性低血壓心搏過速以及嗜睡症。它的化學結構是類似安非他命,其藥理作用皆在抑制單胺氧化酶的轉運來抑制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的回收,其藥效更像是古柯鹼,不過藥效是MPH的效力較弱,作用時間較長:


"Ritalin & Cocaine: The Connection and the Controversy"


MPH是中樞神經興奮劑最常被開立的用藥,短期作用可以增加或者維持警覺性,對抗疲憊感及增加專注力,長期使用對腦部的影響還未知,目前MPH還未被核准使用於六歲以下的兒童:


Vitiello B (2001). "Psychopharmacology for young children: clinical needs and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ediatrics 108 (4): 983–9. doi:10.1542/peds.108.4.983. PMID 11581454.


有些醫師會把MPH用於憂鬱症的治療,但這種尚未被核准的治療方式目前仍有爭議:


Kraus MF, Burch EA (1992). "Methylphenidate hydrochloride as an antidepressant: controversy, case studies, and review". South. Med. J. 85 (10): 985–91. doi:10.1097/00007611-199210000-00012. PMID 1411740.


包含用於治療難治型的憂鬱症也被證實沒有臨床效果:


Schweitzer I, Tuckwell V, Johnson G (1997). "A review of the use of augmentation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resistant depress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clinician". Aust N Z J Psychiatry 31 (3): 340–52. doi:10.3109/00048679709073843. PMID 9226079.


在戒毒的臨床治療,MPH也被一些研究人員用來做為甲基安非他命及古柯鹼的替代療法,如同美沙冬可以用於海洛因的替代療法,因為MPH與安非他命和古柯鹼的藥理作用類似:


 


Elkashef A, Vocci F, Hanson G, White J, Wickes W, Tiihonen J (2008). "Pharmacotherapy of methamphetamine addiction: an update". Substance Abuse 29 (3): 31–49.


Grabowski J, Roache JD, Schmitz JM, Rhoades H, Creson D, Korszun A (December 1997). "Replacement medication for cocaine dependence: methylphenidate". J Clin Psychopharmacol 17 (6): 485–8.


動物長期使用MPH,發現長大後抗壓性較差及情緒化明顯,儘管目前人類方面還未見到是否有類似的實驗結果,但仍提醒大家留意:


Grund T, Lehmann K, Bock N, Rothenberger A, Teuchert-Noodt G (2006). "Influence of methylphenidate on brain development—an update of recent animal experiments". Behav Brain Funct 2: 2. doi:10.1186/1744-9081-2-2. PMC 1363724. PMID 16403217.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article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1363724.


MPH服用最常見的副作用是神經質、嗜睡以及失眠,其他副作用包含腹痛、靜坐不能、脫髮、心絞痛、食慾缺乏、焦慮、血壓以及脈搏改變、心律不整、多汗、頭暈、運動障礙、心情不悅或者欣快感、頭痛、過敏症狀、倦怠、性慾增加或者減弱、噁心、心悸、倦怠、性慾增加或者減弱、噁心、心悸、瞳孔擴大、精神病、短暫的體重減輕噁心、心悸、瞳孔擴大、精神病以及短暫的體重減輕、生長遲滯、心跳加速以及口乾等等狀況:


http://www.drugs.com/sfx/ritalin-side-effects.html


Jaanus SD (1992). "Ocular side-effects of selected systemic drugs". Optom Clin 2 (4): 73–96. PMID 1363080.


在心臟風險方面,2006FDA分析19位使用MPH導致心跳停止的報告,一度考慮請廠商加註黑框警語:


Minutes of the FDA Pediatric Advisory Committee, March 22, 2006


"FDA may reject safety warning for ADHD drugs". New Scientist. 18 February 2006


 


MPH長期使用的臨床研究結果未被建立,因此ADHD患者長期使用對身體的衝擊也不清楚,有些醫師會對長期使用MPH有諸多疑慮:


Kociancic T, Reed MD, Findling RL (2004). "Evaluation of risks associated with short- and long-term psychostimulant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ADHD in children". Expert Opin Drug Saf 3 (2): 93–100. doi:10.1517/eods.3.2.93.27337. PMID 15006715.


 


根據原廠自己的臨床調查發現短期使用,造成精神病症狀(例如出現幻覺)的比例是千分之一,但加拿大的研究期刊卻顯示短期及長期使用產生精神病症狀的機率是6%:


Cherland E, Fitzpatrick R (1999). "Psychotic side effects of psychostimulants: a 5-year review" (PDF). Can J Psychiatry 44 (8): 811–3. PMID 10566114. http://drakecanhelp.com/research-article/psychotic-side-effects.pdf.


 


上述的精神症狀包含聽幻覺、視幻覺、自殘、嚴重焦慮、欣快感、自大、被害妄想、意識模糊、易怒及攻擊行為,這些精神症狀發生之前難以預估(沒有徵兆),而進一步研究亦顯示兒童時期服用MPH,長大以後被診斷為精神分裂及躁鬱症的機率大增,而且發病的年齡較一般病患來得更早且症狀更嚴重:


 DelBello MP, Soutullo CA, Hendricks W, Niemeier RT, McElroy SL, Strakowski SM (April 2001). "Prior stimulant treatment in adolesc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ssociation with age at onset". Bipolar Disord 3 (2): 53–7. doi:10.1034/j.1399-5618.2001.030201.x. PMID 11333062.


Soutullo CA, DelBello MP, Ochsner JE, et al. (2002). "Severity of bipolarity in hospitalized manic adolescents with history of stimulant or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J Affect Disord 70 (3): 323–7. doi:10.1016/S0165-0327(01)00336-6. PMID 12128245.


 


MPH與抗憂鬱劑合併使用可能造成高血壓、低體溫以及癲癇發作有癲癇病史的人應該留意,因為MPH會讓癲癇更容易發生:


Tan M, Appleton R (2005).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methylphenidate, and epilepsy".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90 (1): 57–9.


雖然開藥的醫師會一再保證這種藥物不會成癮,然而因為這種類似安非他命的中樞神經興奮劑會去刺激多巴胺增加,成癮性可能性並不低:


Zhu J, Reith ME (November 2008). "Role of the dopamine transporter in the action of psychostimulants, nicotine, and other drugs of abuse". CNS & Neurological Disorders Drug Targets 7 (5): 393–409. doi:10.2174/187152708786927877. PMID 19128199.


 


Kidd PM (2000).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in children: rationale for its integrative management" (PDF). Altern Med Rev 5 (5): 402–28. PMID 11056411. http://www.thorne.com/altmedrev/.fulltext/5/5/402.pdf.


 


儘管有些研究人員發現有一些ADHD的患者,其腦部影像學檢查出有缺陷,可以用MPH來改善,然而有更多大腦檢查完全健康,看不出缺陷的ADHD患者,如果也要開立MPH來治療,就更容易讓人質疑用藥的原則何在:


Weinberg WA, Brumback RA (1992). "The myth of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symptoms resulting from multiple causes". J. Child Neurol. 7 (4): 431–45; discussion 446–61. doi:10.1177/088307389200700420. PMID 1469255. http://jcn.sagepub.com/cgi/pdf_extract/7/4/43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肥胖、憂鬱兒童 白天易嗜睡


更新日期:2011/05/19 02:33 鍾玉玨/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鍾玉玨/綜合報導】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兒童缺乏睡眠可能導致過胖或過重,不過過重亦可能影響睡眠品質,讓小孩白天昏昏沉沉,無法專心。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針對五百多名五至十二歲兒童進行歷時五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造成兒童日間嗜睡最大原因竟然是肥胖,其次是焦慮、憂鬱、氣喘等疾病,並非一般認定的打呼、呼吸暫停等睡眠呼吸障礙。


受訪對象中,約15%出現日間嗜睡問題,他們大多過胖,或是有氣喘、焦慮和憂鬱等疾患,並伴有夜間入睡困難、睡眠品質差和經常夜間醒來的毛病。


研究報告發表於最新一期《睡眠》期刊。


研究計畫主持人比克斯勒說,矯正兒童日間瞌睡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把重點置於治療兒童肥胖、氣喘和憂鬱症等毛病,同時設法讓兒童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小孩過重、肥胖,是許多父母揮之不去的夢魘,最近美國的賓州州立大學研究發現,肥胖、憂鬱的小孩,白天容易嗜睡,同時也很容易焦慮,合併有晚上睡眠的入睡困難、睡眠品質差及睡眠中斷等問題。因此研究人員建議,要改善小孩白天昏沈無法專心的狀況,應該要針對肥胖、氣喘甚至是憂鬱等狀況來處理。關鍵部分在於:到底是什麼導致小孩的肥胖、氣喘與情緒困擾?


 


在美國曾做過大規模的研究分析,比較1971年及2000年的飲食熱量來源,不管男性或者女性其蛋白質及脂質攝取的比例及總量並無太大區別,碳水化合物明顯增加的結果也導致肥胖人口比例的增加:


1.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除此之外,氣喘是身體急性發炎的反應,這部分無庸置疑,而系統性的發炎導致的肥胖更是我們不能忽略的元兇,自從免疫學的研究白細胞激素(INTERLEUKINES)被發現之後,在肥胖者的身上我們發現許多導致系統性發炎的細胞激素或者介質跟一般人相較都有明顯增加,因此我們可以說慢性發炎是導致肥胖的最首要的因子一點也不為過:


1.        Kershaw EE, Flier JS. Adipose tissue as an endocrine organ.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4 Jun;89(6):2548-56. Review.


2.        ^ Bastard J et al. (2000). "Elevated levels of interleukin 6 are reduced in serum and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of obese women after weight los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85 (9): 3338–42. doi:10.1210/jc.85.9.3338. PMID 10999830. http://jcem.endojournals.org/cgi/content/full/85/9/3338?ijkey=c94031a625120a7e59ea52e88137260e974cee3a. 


3.        ^ Mohamed-Ali V et al. (2001). "beta-Adrenergic regulation of IL-6 release from adipose tissue: in vivo and in vitro studie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86 (12): 5864–9. doi:10.1210/jc.86.12.5864. PMID 11739453. http://jcem.endojournals.org/cgi/content/full/86/12/5864?ijkey=838bb038c4e311324ab354c88ea16afe51d6e823.


之前我也提醒大家憂鬱症與身體發炎的相關性:


 Dowlati Y, Herrmann N, Swardfager W, Liu H, Sham L, Reim EK, Lanctot KL. A meta-analysis of cytokines in major depression.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0;67(5):446–457. doi:10.1016/j.biopsych.2009.09.033. PMID 20015486.


有過敏體質的人,憂鬱風險倍增甚至達到三倍的危險性: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3616&prev=23652&next=23454&l=f&fid=27


過敏是現在小孩最常見的身體問題,因此要改善小孩白天昏昏欲睡、注意力難集中的重要關鍵,必須從限制糖類攝取及改善過敏體質開始,很遺憾地,仍有許多人並不了解過敏的來源,除了一般大家熟知的塵蟎、花粉、動物毛及黴菌之類的急性過敏原之外(其實這部分被檢出率只有1.5%),真正導致過敏的來源往往是慢性過敏原,而大家常吃的蛋、奶、麵食甚至是黃豆、堅果之類的食物來源,是慢性過敏原排行的前五類,想改善過敏體質,想單靠急性過敏原的隔離來治療過敏,改善機率不高。


運動及DHA的攝取也可以抑制身體發炎,這也是小孩過敏發炎想積極改善可以考慮合併使用的處理方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嬰兒愛哭鬧 長大恐易過動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4/23 03:04 諶悠文/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諶悠文/綜合報導】



最新的研究指出,如果嬰兒過度哭鬧、不愛吃奶而且睡不安穩,日後容易出現嚴重行為偏差。



英國華威大學、瑞士巴塞爾大學與德國波鴻大學的研究團隊,綜合分析一九八七年至二○○六年間的廿二項研究,樣本共計一萬六千八百四十八名兒童,其中一千九百卅五人在嬰兒時期曾出現問題,以探討嬰兒期的行為狀況是否與兒童期的行為異常有關。



他們發現,每五名嬰兒中就有一名會哭鬧不止、不愛吃奶與睡不好,而這些寶寶長大後,出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焦慮、抑鬱,以及攻擊行為問題的機率,比一般正常寶寶增加了四○%。



這項研究顯示,嬰兒期的危險因子愈多,愈有可能成為問題兒童,但兒童健康專家也提醒家長勿因這項研究的發現而過度恐慌。該研究報告發表於《兒童期疾病檔案》(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期刊。


殺蟲劑傷胎兒智商 吃蔬果宜去皮


公視 更新日期:2011/04/22 22:15



美國有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孕婦如果吃進食物當中殘留的殺蟲劑,可能會影響胎兒的智商,專家特別提醒準媽媽們,吃蔬果之前,要先刷洗乾淨,而且最好去皮,才能吃得安心。



七歲的孩子,已經對未來人生充滿憧憬



不過這些正等待茁壯的幼苗,很可能在母親肚子裏,智商就已經受到摧殘.



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和西奈山醫學院分別進行的三項研究顯示,如果孕婦身上測到殺蟲劑成份,他們的胎兒也會受影響,研究發現,體內殺蟲劑高於平均值的孕婦,孩子七歲時的智商下降了7分



原來問題就出在有機磷身上,這種化學物質廣泛存在於蔬果農作物的殺蟲劑,家用的滅蟑以及除草劑中,甚至飲水設備也受到污染,這些殺蟲劑有些在美國已經被禁止使用,但仍然在環境中被發現.事實上早在1998年,就有學者針對新墨西哥州農場使用殺蟲劑做過研究,當時對4、5歲的孩子測量智商,發現沒被殺蟲劑污染的孩子,能畫出左邊完整的人像,相反地智商受影響的孩子,所畫的點線根本不成人形.



因此專家建議,孕婦的飲食尤其要當心,要避免殺蟲劑吃下肚,水果要去皮清洗乾淨,蔬菜表層的葉子最好去掉別吃,魚肉最好也去皮去肥肉,因為這些地方都是殺蟲劑最容易殘留的部位.如果能吃有機食物,就能進一步避免被污染.



根據雙胞胎的統計,有9-20%的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與環境因素有關,在懷孕婦女的研究上,飲酒、吸煙以及鉛的暴露都被證實可能與小孩的ADHD有關:


Braun JM, Kahn RS, Froehlich T, Auinger P, Lanphear BP (2006). "Exposures to environmental toxicants an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U.S. children".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14 (12): 1904–9. doi:10.1289/ehp.10274. PMC 1764142. PMID 17185283.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article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1764142.


臨床的研究告訴我們,尼古丁可能會導致孩童腦部缺氧,早產及母親懷孕時期的感染(病毒方面包含麻疹、德國麻疹、腸病毒71型及水痘,細菌則是鏈球菌)都可能會增加小孩罹患ADHD的機率。在2007年已有報告提醒大家,有機磷這類農藥在水果及蔬菜的殘留會影響小孩的專注力及學習:


 Study Links Organophosphate Insecticide Used on Corn With ADHD. Beyond Pesticides. 5 January 2007.


在2010年進一步的研究更發現殺蟲劑的暴露與小孩罹患ADHD的風險有直接的關連。研究分析了1100個5-15歲的孩童,結果發現:體內有農藥的過量農藥代謝物的孩童,有越高的機率發生ADHD。尿液測出的農藥殘留濃度每增加10倍,ADHD的罹患率也提高35%:


Klein, Sarah. Study: ADHD linked to pesticide exposure. CNN. 17 May 2010.


Maugh II, Thomas H. (2010-05-16). "Study links pesticide to ADHD in children". The Los Angeles Times. http://articles.latimes.com/2010/may/16/science/la-sci-pesticides-20100517.


在2010到2011年期間,在美國三個由政府支持的計畫,針對懷孕婦女在懷孕時暴露高劑量的有機磷農藥,小孩的智商、問題聚焦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越低。因此建議懷孕的婦女對於蔬果的農藥殘留問題必須正視及預防。精確的智商統計,跟沒有暴露過量農藥的孕婦所生的小孩相較,智商平均降低了7分。對原文報導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


 http://www.webmd.com/baby/news/20110421/pesticide-exposure-in-womb-linked-to-lower-iq


至於小孩容易哭鬧,這是在提醒我們,小孩的身體不穩定,潛在可能有許多身體問題需要瞭解及處理,身體功能不穩定,對某些小孩來說,的確容易出現ADHD的現象,最近英國華威大學、瑞士巴塞爾大學與德國波鴻大學的研究團隊,綜合分析一九八七年至二○○六年間的廿二項研究,樣本共計一萬六千八百四十八名兒童,其中一千九百卅五人在嬰兒時期曾出現問題,他們發現,每五名嬰兒中就有一名會哭鬧不止、不愛吃奶與睡不好,而這些寶寶長大後,出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焦慮、抑鬱,以及攻擊行為問題的機率,比一般正常寶寶增加了四○%。


因此,小孩常生病、愛生氣、不聽話,不好睡甚至出現攻擊行為,務必早日透過相關的身體檢測及評估,找出身體真正的癥結及原因,針對原因來處理,身體穩定了,情緒、注意力及穩定性會跟著穩定,對相關觀念作法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3509&prev=13827&next=13197&l=f&fid=2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療小孩過動症飲食堪比藥物


 (大紀元,2011/03/29)


【記者郭靖康/編譯報導】過動、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和易衝動,如果您的孩子定期出現一個或多個這樣的症狀,可能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目前在學齡兒童中有3%~9%罹患過動症,男童罹患比率為女童的3~4倍。

目前對於ADHD孩子的治療多著重於藥物治療,但新的研究表明,飲食療法可能更為關鍵。新的研究顯示,經過嚴格的飲食療法,過動症的孩子症狀明顯地改善。

荷蘭ADHD研究中心帕瑟(Lidy Pelsser)表示,我們對過動症行為的思考和治療方式是錯誤的。因為兒童過動症是經由外界因素所觸發,治療上也能通過改善患兒的周圍環境著手。同時他再次強調,兒童過動症只是一些症狀而不是一種疾病,我們必須轉變我們的思維模式,並積極地尋找病因。

研究人員最後決定從準備孩子的飲食著手,並嚴格執行數週的食物療法。五週之後,孩子的行為模式顯著好轉,讓研究人員大吃一驚,更有學者稱其為「奇蹟」。在飲食療法後,孩子們的行為與其它正常的孩子沒有甚麼兩樣,他們不再容易分心或健忘,且脾氣也平和了許多。 

帕瑟博士提醒:「對所有過動症的孩子,我們都應該從飲食著手。如果孩子的行為沒有好轉,則需要藥物治療。但前提是我們必須培訓醫師來監測這一治療程序,因為它不能由未經訓練的醫生來完成這樣的飲食治療。」



最近知名的醫學期刊Lancet發表一篇由荷蘭的學者Lidy Pelsser博士對ADHD治療改善的研究報告,她發現透過嚴格的飲食限制,經過五週之後,ADHD的症狀可以獲得明顯的改善。Pelsser博士強調,一般被懷疑有ADHD的傾向,一般精神科都建議藥物控制,然而ADHD只是現象,應該去找出到底是何種原因導致注意力不足或者過動的現象。


Pelsser博士把ADHD跟濕疹來做比較:大部分的人得到濕疹,皮膚有症狀是因為有乳膠過敏或者他們可能吃了鳳梨或者草莓這類食物導致。Pelsser博士的研究發現,被診斷為ADHD傾向的小孩,高達64%的小孩其實對食物都有過敏,研究人員給小孩設計一套嚴格的飲食計畫,經過五週的驗證,證實ADHD的症狀與食物有關。


在荷蘭,一起參與這個研究計畫的老師及醫師被飲食改變可以改善ADHD的結果嚇了一大跳,因為之前並沒有人告訴他們ADHD與飲食的關聯。經過這種飲食控制,這些小孩跟一般人的行為一樣正常,他們容易分心、健忘以及暴怒等症狀都消失了。


某些老師坦承,原本沒想到這樣的方式有效,但當他們看到飲食的調整徹底地改變一個小孩的行為,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奇蹟。


Pelsser博士不認為飲食調整能夠處理所有的ADHD患者,但是經過這樣的研究,提醒家長及醫療專業人士,在治療ADHD的順序上,應該優先考慮的是飲食調整,而非先給藥物。先給藥物控制症狀無疑地是一大錯誤。同時,她也不建議在沒有醫師的監督下去調整小孩的飲食。


她說:我們現在有好消息,食物是造成ADHD的主要原因,壞消息是我們必須去訓練醫師監控這些步驟,因為沒有訓練的醫師辦不到。


原文報導資料請參閱http://www.wbur.org/npr/134456594/study-diet-may-help-adhd-kids-more-than-drugs


研究原文摘要可連結: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0)62227-1/fulltext


很遺憾,絕大部分的兒童心智科醫師及精神科醫師並無這樣的概念,也缺乏這樣的訓練,衷心期望飲食改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觀念及作法能在醫界廣為推廣,造福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最直接及根本的方式,就是透過急性及慢性過敏原的檢測,根據檢測結果找出相關的過敏原,隔離過敏原的攝取而執行的飲食療法稱之為寡抗原飲食,其他食物則以輪替飲食來進行,最常見的慢性過敏來源往往是大家每天接觸的食物,例如牛奶(包含起司與優格)、蛋(蛋白比蛋黃容易過敏)及小麥(尤其是麥膠蛋白,也就是麵筋的成分)。一般而言,可以考慮減少或避免攝取的食物來源,就是糖(尤其是蔗糖)、油炸食物、牛奶及小麥製品(後兩者與消化不完全產生的縮胺酸進而影響大腦的穩定性有關)。可以增加攝取的是全穀類及蔬果,這類飲食方式在美國也曾進行大規模的研究,效果也一樣令人驚豔,建議大家可以多參考及實行。以功能性醫學而言,除了食物過敏引發,毒素(例如重金屬)、腸道及營養等等問題,也可能導致ADHD的狀況,因此,除了飲食調整,若能在身體功能的相關部分也做詳細的評估與配套處理,到頭來真正需要藥物處理的機率恐怕微乎極微。


相關資料還可以參照我之前部落格的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3509&prev=13827&next=13197&l=f&fid=26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8970&prev=9279&next=8757&l=f&fid=2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五歲童注意力不集中 原來是高度遠視散光


中廣 更新日期:2011/03/07 12:05



幼童如果注意力或學習力不易集中,家長常擔心孩子是不是過動、或身心統合不佳,眼科醫師提醒,如果孩子注意力、學習力不集中,也有可能是因為視力出了問題,就有幼童因為罹患高度遠視散光,看近看遠都不清楚,就像嚴重老花眼,一度被家長懷疑過動,還好及早矯正視力,現在已經改善了學習遲緩。(林麗玉報導)



有一位五歲的張小弟弟,在幼稚園上課時,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相當不專心,讓家長相當苦惱,一度懷疑過動,趕緊送到身心統合門診治療,而經過整合檢查之後,發現原來張小弟弟的問題,是因為視力眼睛看不清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醫師蔡景耀說,這名五歲幼童,罹患有先天性高度遠視散光,遠視超過300度、散光超過200度,也就是看遠看近都不清楚,就像嚴重老花。



而經過配戴眼鏡矯正、弱視訓練治療,這名張小弟弟,視力矯正正常之後,還得到好寶寶獎。眼科醫師蔡景耀說,就眼科醫師觀點,不建議幼童在小學中年級之前,過早就進行近距離文字閱讀、寫字、甚至看電腦等,最好進行統合學習,不宜過早讀寫,而進行三年幼稚園幼童的視力篩檢,發現幼童每天看電視、打電腦累計超過兩小時以上的,近視度數容易增加。而家長及早在幼童六歲之前,發現是否有視力問題,可以把握黃金治療期,如果發現幼童常常看不清楚、眼睛癢、痛、常怕光、流眼淚、眨眼次數多、或兩眼瞳孔大小不等異常反光等,就要趕緊找專業醫師檢查。



我常說,小朋友被懷疑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絕對不是急著給小朋友的家長及老師用生活調查表來評分,是否達到注意力不足、衝動控制不好或者有過動的標準,而馬上貼上標籤服藥。因為不管注意力不足或者過動,這都是現象,原因若不找出來,那麼藥物控制將會沒完沒了,而且不但無法根本解決問題,有一部份的服藥者還會出現食慾變糟、影響生長發育、增加心臟血管壓力、頭痛及晚上難入眠等狀況。


最近國內的有眼科醫師提醒家長,小朋友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的症狀有可能是因為小孩本身的視力障礙所引起,有一位五歲的張小弟弟,在幼稚園上課時,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相當不專心,讓家長相當苦惱,一度懷疑過動,而經過整合檢查之後,發現原來張小弟弟的問題,是因為視力眼睛看不清楚。


眼科醫師,這名五歲幼童,罹患有先天性高度遠視散光,遠視超過300度、散光超過200度,也就是看遠看近都不清楚,就像嚴重老花。而經過配戴眼鏡矯正、弱視訓練治療,這名張小弟弟,視力矯正正常之後,還得到好寶寶獎。


所以,針對引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狀的原因直接矯正,ADHD的症狀自然就會消失,以上就是很好的例子,但在一般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無法真正找出導致過動的原因,一味只靠藥物來控制症狀,對於服藥的小朋友來說,不僅沒有治本,還得承受服藥可能帶來的風險。因此建議,小孩被懷疑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的情形,最好能在專業的協助下,找出真症的病因。除了視力,過去也有因為聽力問題導致,不過,在排除了視力及聽力障礙的影響因素以後,大部分的小孩還是身體功能失衡所引發,例如營養、過敏(包含及性及慢性過敏原的影響)、身體發炎、腸道問題及毒素(包含重金屬)等等問題所導致。有興趣的人可以翻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內容。


以下也把之前國內另一位眼科醫師的實際臨床案例提出來給大家做參考:


 


真的是過動兒嗎?
梁中玲台北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眉頭深鎖的媽媽,帶著五歲的小強(化名),第一次前來眼科門診做
視力檢查。

媽媽說:「我孩子是個過動兒,在外頭的兒童心智科已治療一年多,
還是老樣子。幼稚園的老師又說他的視力可能有問題,必須來醫院做檢查
,真是頭大。醫生可不可以請您將結果寫個回條讓我帶回去給老師。」

我點頭答應的同時,專心和小強一邊玩一邊檢查,整個過程中,小強
十分配合,看著兩眼矯正視力僅各達零點二的結果,我不禁懷疑著說:「
真的是過動兒嗎?」

「唉!為了這孩子,這已經跑了四、五家醫院做鑑定,得到的答案都
是一樣的。真的是一個過動兒,什麼事都靜不下來,學習的能力也比較差
。」媽媽無奈地回答著。

我開始向媽媽解釋說小強有嚴重的弱視,這是由於兩眼的高度散光所
引起的,一般小朋友三足歲就該帶來做視力檢查,四至六歲是弱視治療的
黃金期,他的情況不能再拖了,應該馬上接受治療。

煩惱的媽媽一邊點頭,一邊拿出記事本,記下注意事項及下次回診時
間。經過三個多月的治療,小強的矯正視力由原來零點二進步到零點九。

在這期間,小強總是很能配合我的檢查,我忍不住好奇問媽媽:「小
強在家裡和學校過動的情形有沒有好一點?」媽媽開心地告訴我,小強已
經沒有過動的情形了,學校老師也稱讚他目前的學習能力很好。唉!又是
一位被誤解的孩子。

其實小強並不是一位過動兒,原本的學習能力受影響,和躁動不安,
這些不能專心的結果,是由於他的視力不良所引起的。這就像我們在看一
樣東西,如果看不清楚,自然沒有興趣,也就無法引發好奇學習的慾望了
,表現出來的樣子,便像是過動兒一般。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治療,小強雙
眼的矯正視力,已可達到各一點零的穩定結果,目前仍然每隔半年來門診
追蹤檢查一次。每次回診時,已不見當年愁容滿面的媽媽,而是一掃陰霾
的快樂母親。看著小強圓滿的結果,雖然令人高興,但在另外一方面,令
我憂心忡忡的是,在門診仍然時常見到一些嚴重弱視的孩童,被判定為過
動兒多年,而幾乎耽誤了治療。幸好目前幼稚園全面篩檢孩童視力的活動
,讓這些病童能在這偶然的機會中(因為老師要求視力複檢回條),回歸
正確的治療。

希望每位過動兒的父母,能詳細思考:孩子真的是過動兒嗎?有沒有可能
是弱視呢?

全文轉載自【2002-02-16/聯合報/15版/健康】
http://www.daleweb.org/special/spec1-11.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