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化療的患者經常會出現認知障礙,例如記憶障礙和注意力不集中,這種情況通常被稱為「化療腦」。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現已證明,刺激伽瑪頻率(gamma frequency)腦電波的非侵入性治療可能有望治療化療腦。在一項針對小鼠的研究中,他們發現每天接觸頻率為 40 赫茲的光和聲音可以保護腦細胞免受化療引起的損傷。該治療也有助於防止記憶喪失和其他認知功能受損。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療法最初是作為治療阿茲海默症的一種方法而開發的,目前似乎具有廣泛的作用,可以幫助治療各種神經系統疾病。

麻省理工學院Picower 學習與記憶研究所所長、Picower 教授Li-Huei Tsai 表示:「這種治療可以減少DNA 損傷、減少發炎並增加寡樹突膠質細胞( oligodendrocytes)的數量,寡樹突膠質細胞是在軸突周圍產生髓磷脂的細胞。」麻省理工學院腦與認知科學系。 “我們還發現這種治療可以改善動物的學習和記憶,並增強執行功能。”

蔡是這項新研究的資深作者,該研究今天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論文的主要作者是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 TaeHyun Kim。

保護性腦波

幾年前,Tsai 和她的同事開始探索使用 40 赫茲(每秒週期)的光閃爍來改善阿茲海默症的認知症狀。先前的研究ˋ證明,阿茲海默症患者的伽馬振盪受損,伽馬振盪是一種範圍在25 至80 赫茲(每秒週期)的腦​​電波,被認為有助於注意力、感知和記憶等大腦功能。

Tsai 對小鼠的研究發現,暴露於 40 赫茲閃爍的光或音調為 40 赫茲的聲音可以刺激大腦中的伽馬波,這具有許多保護作用,包括防止澱粉樣蛋白斑塊的形成。結合使用光和聲音可以提供更重要的保護。這種治療方法在人類身上似乎也很有希望: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的一期臨床試驗發現,這種治療方法是安全的,並且確實提供了一些神經和行為方面的益處。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著手研究這種治療是否也能抵消化療對認知的影響。研究發現,這些藥物會引起大腦發炎,以及其他有害影響,例如白質的喪失,白質是幫助大腦不同部分相互溝通的神經纖維網絡。化療藥物也會促進髓鞘的流失,髓鞘是一種保護性脂肪塗層,幫助神經元傳播電訊號。其中許多影響也出現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

「化療腦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因為它非常常見,並且有很多關於化療後大腦狀況的研究,」蔡說。 “從我們之前的工作中,我們知道這種伽馬感覺刺激具有抗發炎作用,因此我們決定使用化療腦模型來測試感覺伽馬刺激是否有益。”

作為實驗模型,研究人員使用了給予順鉑(cisplatin)的小鼠,順鉑是一種通常用於治療睪丸癌、卵巢癌和其他癌症的化療藥物。小鼠接受順鉑治療五天,然後停藥五天,然後再次服用順鉑五天。一組僅接受化療,另一組每天接受 40 赫茲的光和聲治療。

三週後,接受順鉑但未接受伽馬射線治療的小鼠表現出許多化療的預期效果:腦體積縮小、DNA 損傷、脫髓鞘和發炎。這些小鼠的寡樹突膠質細胞數量也減少了,寡樹突膠質細胞是負責產生髓鞘的腦細胞。

然而,接受伽瑪治療和順鉑治療的小鼠的所有這些症狀均顯著減輕。伽馬療法也對行為產生有益影響:接受該療法的小鼠在測量記憶和執行功能的測試中表現更好。

 

“基本機制”

研究人員利用單細胞 RNA 定序分析了接受伽瑪治療的小鼠中發生的基因表現變化。他們發現,在這些小鼠中,與發炎相關的基因和引發細胞死亡的基因受到抑制,尤其是在寡樹突膠質細胞(負責產生髓鞘的細胞)中。

在接受伽馬射線治療和順鉑的小鼠中,一些有益效果在四個月後仍然可見。然而,如果在化療結束三個月後開始伽瑪治療,其效果就會低得多。

研究人員還說明,伽瑪治療改善了接受不同化療藥物甲氨蝶呤(methotrexate,用於治療乳腺癌、肺癌和其他類型癌症)的小鼠的化療腦症狀。

「我認為這是改善髓鞘形成和促進少突膠質細胞完整性的一個非常基本的機制。似乎它並不是特定於誘導脫髓鞘的藥物,無論是化療還是其他脫髓鞘來源,」Tsai說。

由於其廣泛的影響,蔡的實驗室也在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小鼠模型中測試伽馬治療,包括帕金森氏症和多發性硬化症。由 Tsai 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Edward Boyden 創立的 Cognito Therapeutics 公司已經完成了阿茲海默症患者伽瑪療法的 2 期試驗,並計劃今年開始 3 期試驗。

「就臨床應用而言,我的實驗室現在的主要關注點是阿茲海默症;但希望我們也可以針對其他一些適應症測試這種方法,」蔡說。

該研究由 JPB 基金會、Ko Hahn 種子基金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

參考文獻:

  1. TaeHyun Kim, Benjamin T. James, Martin C. Kahn, Cristina Blanco-Duque, Fatema Abdurrob, Md Rezaul Islam, Nicolas S. Lavoie, Manolis Kellis, Li-Huei Tsai. Gamma entrainment using audiovisual stimuli alleviates chemobrain pathology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duced by chemotherapy in mice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4; 16 (737) DOI: 10.1126/scitranslmed.adf460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優格助腸道消化也能抗憂鬱? 研究發現這成分是關鍵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許多人都知道吃優格能促進腸胃道蠕動,幫助腸道消化,但其實好處不僅於此,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為了探討益生菌對人類行為的影響,進行了1項研究,結果發現,富含益生菌的優格,可能為治療焦慮、憂鬱和其他心理健康狀況,找到新的方向,此研究發表於國際期刊《大腦、行為與免疫》(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優格內含乳酸菌菌株 有助減輕憂鬱與焦慮症狀


優格是透過發酵牛奶製成的,含有對腸道健康有益的鏈球菌和乳酸菌菌株。以前的研究表明,在憂鬱和焦慮患者中體內的腸道細菌,尤其是屬於乳酸菌科的細菌會受到干擾,這種情況通常被稱為腸道微生態失調。


此外,一些臨床試驗和動物研究也表明,乳酸菌屬於1種精神益生菌,能為心理健康帶來益處,包括增強對壓力的抵抗力、減少小鼠的紊亂行為,同時還與患者憂鬱和焦慮症狀的減輕有關。


在最新的研究結果發現,研究人員從包含數百萬細菌、真菌和病毒的腸道菌群中分離出1組細菌,稱為「改變的施德勒菌群」(Altered Schaedler Flora),含有2種乳酸菌和其他6種細菌。


研究人員表示,利用這個很少被使用的細菌群體,能夠培育出有和沒有乳酸菌的小鼠,並且避免使用抗生素的需要,最後,這組改變的施德勒菌群出現了令人興奮的結果。


維吉尼亞大學神經科學系的首席研究員阿爾班·高提耶(Alban Gaultier)指出,從以前的研究中得知,乳酸菌有助於改善情緒障礙,可以逆轉小鼠的憂鬱症,但其潛在原因仍然不清楚。因此,研究團隊為了了解乳酸菌是如何影響行為機制,以及缺乏乳酸菌會如何加重憂鬱和焦慮症狀,又再度展開研究。

 


乳酸菌為何能調節壓力又抗憂鬱? 研究找到關鍵原因


研究人員說明,乳酸菌科中的乳酸菌能夠維持免疫介質「干擾素γ」的濃度,該介質能調節身體對壓力的反應,並有助於防止憂鬱。


阿爾班·高提耶表示,研究發現了腸道內的乳酸菌,是透過調節免疫系統來影響情緒障礙,這項研究可能為治療焦慮和憂鬱的藥物,開啟了1條平順的道路。研究人員希望這些發現,將有助於制定含有最佳乳酸菌濃度的益生菌,來幫助憂鬱症患者或憂鬱症高危險群。


研究人員Andrea R. Merchak表示,有了這些結果,等於有了優化益生菌發展的新工具,應該可以加速新療法的發現。更重要的是,現在可以去探索如何維持乳酸菌和干擾素γ的健康水平,以預防和治療焦慮和憂鬱。


文字編輯:連慧婷
核稿編輯:陳珍妮

鄭醫師補充:

參考文獻:

Andrea R. Merchak, Samuel Wachamo, Lucille C. Brown, Alisha Thakur, Brett Moreau, Ryan M. Brown, Courtney R. Rivet-Noor, Tula Raghavan, Alban Gaultier,
Lactobacillus from the Altered Schaedler Flora maintain IFNγ homeostasis to promote behavioral stress resilience,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Volume 115,
2024,
Pages 458-469,
ISSN 0889-1591,
https://doi.org/10.1016/j.bbi.2023.11.001.

https://doi.org/10.1016/j.bbi.2023.11.00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照紅光就能降血糖 糖尿病療法新曙光

 

06:002024/02/25 
中時新聞網
 

 

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紅光療法(red light therapy)有助於控制血糖,尤其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可能會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生物光子學期刊》(Journal of Biophotonics)上。雖然,這項研究是在沒患有糖尿病的受測者中進行的,但這種療法對於患有糖尿病的人或許也有所幫助。

 

據《今日醫學新聞》(MNT)23日報導,來自倫敦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London)的研究人員認為,紅光療法使用低波長的紅光或近紅外線光照射特定部位,可透過雷射或其他設備進行。紅光可以穿透皮膚,對人體細胞內的線粒體(mitochondria)產生積極影響,有助於產生更多的能量,使細胞功能更好並進行修復。

 

研究的共同主要作者、倫敦城市大學健康與心理科學學院的神經生物學教授波納博士(Dr. Michael Powner)表示,他們決定研究紅光療法作為控制血糖水平的一種方式,是受到大黃蜂的葡萄糖與紅光之間的反應啟發。

 

30名受試者中,發現接受紅光療法的人相較於未使用的人,其血糖峰值和2小時內的總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

 

波納博士表示:「顯然,光線會影響線粒體的功能,進而影響我們身體的細胞和生理水平,我們的研究表明,我們可以通過單次15分鐘的紅光照射來降低進食後的血糖水平。」

 

雖然這項研究僅針對健康個體進行,但這有可能對未來的糖尿病控制產生影響,因為它有助於減少進食後可能導致身體葡萄糖突然上升的情況。

鄭醫師補充:

粒線體調節新陳代謝,但太陽光影響其速率。紅光 (670 nm) 的光生物調節 (PBM) 會增加粒線體膜電位和三磷酸腺苷的產生,並可能增加葡萄糖需求。在這試驗透過葡萄糖耐受性測試證明,正常受試者的 PBM 顯著降低了血糖濃度。暴露於 670 nm 光 15 分鐘,攝取葡萄糖後血糖升高的程度降低了 27.7%,在葡萄糖攝取後 2 小時內測試。最大葡萄糖峰值降低了 7.5%。因此,670 nm 光的 PBM 可用於降低餐後血糖峰值。這種干預措施可以減少血糖對身體的破壞。

參考文獻:

1.M. B. PownerG. JefferyJ. Biophotonics 2024, e202300521. https://doi.org/10.1002/jbio.20230052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喝都會吞下微塑膠 只要這麼做 就能減少90%

 

06:102024/03/01 
中時新聞網
 

 

遍佈空氣、水和土壤中的塑膠微粒又稱微塑膠(Microplastics),是全球化經濟的一個不幸副產物,某些研究者將我們這個時代定義為塑料時代(Plastic Age),它們越來越常出現在海洋、大氣、飲用水和食物之中,研究發現吃下這些微塑膠對於腸道菌叢有不良影響不過最近實驗表明,將水煮沸就可以減少9成塑膠微粒,如果再用咖啡濾紙濾一下幾乎能全部剔除。

 

據《每日醫學新聞》(MNT)1日報導,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聯合國環境署(UNEP)和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將塑膠微粒定義為長度不到5毫米(mm)且不溶於水的顆粒,它們在地球的海洋、大氣、飲用水和食物供應中愈發普遍。

 

2022年,研究團隊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塑膠微粒對人類腸道菌叢有不良影響。雖然有一些過濾系統可以減少自來水供應中的塑膠微粒數量,但《環境科學與技術通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tters )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煮沸和過濾水,使用泡茶或咖啡濾紙會用到的方法和材料,可以減少90%的奈米塑膠、微塑膠(NMPs)。

 

中國大陸研究人員從廣州取樣硬水,實驗樣本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奈米塑膠、微塑膠,然後將每個樣品煮沸5分鐘他們發現,由於硬水中富含礦物質,煮沸後會形成碳酸鈣的結晶結構,將奈米塑膠、微塑膠的顆粒包覆其中。

 

鄭教授(Eddy Zeng)表示,這些顆粒可能會隨著時間累積,也可以倒入咖啡濾紙中,就可以馬上清除任何剩餘的「被包覆」的奈米塑膠、微塑膠

參考文獻:

1.Tamargo, A., Molinero, N., Reinosa, J.J. et al. PET microplastics affect human gut microbiota communities during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digestion, first evidence of plausible polymer biodegradation during human digestion. Sci Rep 12, 528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1-04489-w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1-04489-w

2.

Drinking Boiled Tap Water Reduces Human Intake of Nanoplastics and Microplastics

  • Zimin Yu
  • Jia-Jia Wang
  • Liang-Ying Liu
  • Zhanjun Li*
  • , and 
  • Eddy Y. Zeng*
Publication Date:February 28, 2024
 
https://doi.org/10.1021/acs.estlett.4c0008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健康中心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昆達里尼瑜伽為有阿茲海默症風險的老年女性提供了多種認知和記憶益處,包括恢復神經通路、防止大腦物質衰退以及逆轉老化和發炎相關的生物標誌物,而這些改善是在老年女性中未發現的。接受標準記憶訓練練習。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轉化精神病學》雜誌上,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健康中心研究人員在過去15 年中領導的一系列研究中的最新成果,這些研究旨在研究瑜伽和傳統記憶增強訓練對減緩認知能力下降和解決失智症其他危險因子的比較效果。

 這項最新研究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健康中心簡和特里塞梅爾神經科學和人類行為研究所的精神病學家Helen Lavretsky 博士領導,旨在確定昆達里尼瑜伽是否可以早期用於預防停經後婦女的認知能力下降和阿茲海默症的發展軌跡。

與男性相比,女性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大約是男性的兩倍,原因包括預期壽命更長、更年期雌激素濃度的變化以及遺傳等因素。

 在這項新研究中,從 UCLA 心臟病診所招募了 60 多名 50 歲及以上的女性,她們自述有記憶問題和腦血管危險因子。這些婦女被平均分成兩組。第一組每週參加昆達里尼瑜珈課程,為期 12 週,而另一組則在同一時間段內每週接受記憶增強訓練。也為參與者提供了每日家庭作業。

 昆達里尼( Kundalini )瑜珈是一種更注重冥想和呼吸工作而不是身體姿勢的方法。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長壽中心開發的記憶增強訓練包括各種練習,例如使用故事來記住清單上的物品或組織雜貨清單上的物品,以幫助維持或改善患者的長期記憶。

 研究人員在前 12 週後評估了女性的認知、主觀記憶、憂鬱和焦慮,並在 12 週後再次評估,以確定改善的穩定性。也採集了血液樣本來測試老化標記物的基因表現以及與發炎相關的分子,這些是導致阿茲海默症的因素。少數患者也接受了核磁共振掃描評估,以研究大腦物質的變化。

 研究人員發現,昆達里尼瑜珈組的參與者看到了一些記憶增強訓練組沒有經歷過的進步。這些包括顯著改善主觀記憶問題,預防大腦物質衰退,增加管理壓力相關記憶的海馬體的連接性,以及改善週邊細胞因子和抗發炎和抗衰老分子的基因表現。

 

 拉夫列茨基說:“這就是瑜伽的好處——減輕壓力、改善大腦健康、主觀記憶表現、減少發炎和改善神經可塑性。

 在記憶增強訓練組中,主要改善的是參與者的長期記憶。

 兩組都沒有出現焦慮、憂鬱、壓力或復原力的變化,儘管拉夫列茨基表示這可能是因為參與者相對健康且沒有憂鬱。

雖然昆達里尼瑜珈對預防或延緩阿茲海默症的長期影響需要進一步研究,但拉夫列茨基表示,研究證明,同時使用瑜珈和記憶訓練可以為老年女性的認知提供更全面的益處。

參考文獻:

 

  1. Adrienne Grzenda, Prabha Siddarth, Michaela M. Milillo, Yesenia Aguilar-Faustino, Dharma S. Khalsa, Helen Lavretsky. Cognitive and immunological effects of yoga compared to memory training in older women at risk for alzheimer’s disease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2024; 14 (1) DOI: 10.1038/s41398-024-02807-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近日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上的新研究,對美國43 萬名成年人的分析發現,即使在控制菸草使用(可燃香菸和其他菸草製品)可能顯著提高相關和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後,使用大麻(最常見的是透過吸食、食用或蒸發大麻)仍與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較高風險明顯相關

儘管大麻在聯邦層級被列為非法,但 24 個州包含華盛頓特區已將娛樂性大麻的使用合法化。此外,根據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藥物濫用和心理健康服務管理局的 2019 年全國藥物使用和健康調查,近幾十年來,美國吸食大麻的人數大幅增加。年度調查發現,2019年,12歲或以上的人有4,820萬人至少使用過一次大麻,而2002年12歲或以上的人有2,580萬人,比例從11%增加到17%。

儘管大麻很常見,但人們對大麻使用的風險,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知之甚少,」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波士頓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數據分析師阿布拉·杰弗斯博士說。「對吸食大麻危害性的認知正在下降,人們並沒有認為吸食大麻對他們的健康有害。然而,先前的研究表明大麻可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此外,吸食大麻是主要的吸食方式——因為顆粒物被吸入,可能會帶來額外的風險。”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回顧了 2016 年至 2020 年收集的 43 萬名成年人的調查數據,以研究大麻使用與不良心血管後果(包括心臟病、心臟病發作和中風)之間的關聯。調查數據是透過行為風險因素監測系統收集的,這是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每年進行的全國性橫斷面調查。

研究人員專門調查了一般成年人口、從未吸過菸草或電子煙的人以及年輕人(定義為 55 歲以下的男性和 65 歲以下的女性)中大麻的使用是否與不良心血管及心臟病的風險結果相關,他們也考慮了人們每月使用大麻的天數。

分析發現:

  • 任何大麻的使用(吸食、食用或汽化)都與較高數量的不良心血管後果(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中風)獨立相關,並且使用頻率越高(每月天數越多),不良後果的可能性就越大更高。在控制其他心血管危險因子(包括菸草和/或電子煙的使用、飲酒、體重指數、第2型糖尿病和體力活動)後,結果相似
  • 與不吸食大麻的人相比,每天吸食和非日常吸食大麻的心臟病發作風險均增加;與不吸食大麻的人相比,每天吸食大麻的心臟病發作幾率高出 25%。
  • 與不吸食大麻的人相比,每天吸食大麻的人中風的幾率高出 42%,而那些非每日吸食大麻的人中風的風險較低
  • 在有早發性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年輕人(定義為小於55 歲的男性和小於65 歲的女性)中,吸食大麻與冠心病、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綜合幾率增加36% 顯著相關,無論是否或說他們也使用傳統的菸草產品。對這些從未吸過菸草或使用尼古丁電子煙的成年人中的一小部分進行的單獨分析也發現,使用大麻與冠心病、心臟病和中風的綜合幾率增加之間存在顯著關聯。

傑弗斯說:“我們的樣本足夠大,我們可以在從未使用過煙草或電子煙的成年人中調查大麻使用與心血管結果的關聯。” 「大麻煙霧與菸草煙霧並沒有什麼不同,除了精神活性藥物:四氫大麻酚跟尼古丁的差別。我們的研究證明,吸食大麻與吸食菸草一樣,具有顯著的心血管風險風險。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大麻的使用正在增加,傳統菸草的使用正在減少。”

研究背景及詳情:

  • 調查參與者年齡介於18-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歲。
  • 大約一半的參與者是女性。60.2% 的人是白人成年人,11.6% 的人是黑人成年人,19.3% 的人是拉丁裔成年人,8.9% 的人是其他族裔成年人。
  • 近 90% 的成年人根本不吸食大麻;7% 的人使用量少於每天;4% 是日常用戶。在目前的大麻使用者中,73.8% 的人表示吸菸方式是最常見的大麻施用形式。超過 60% 的受訪者從未抽過菸草;28.6% 的日常大麻使用者從未抽過菸草;44.6%的非日常大麻使用者從未使用過菸草捲菸,63.9%的不使用大麻的參與者從未使用過菸草捲菸。
 

該研究有一些局限性,包括心血管疾病和大麻使用是自我報告的,這使得它們可能受到回憶偏差(潛在的記憶錯誤)的影響;作者沒有測量參與者基線血脂或血壓的健康數據;該研究僅捕獲了參與者單一時間點的數據。作者指出,需要進行前瞻性世代研究(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個體群體進行追蹤的研究),以檢查大麻使用與心血管結果的關聯,同時考慮大麻使用的頻率。

「在總體人群中,研究結果與其他研究一致,表明每日使用大麻與心臟病發作、中風以及冠心病、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綜合終點的增加有關,隨著美國各地大麻使用的合法性和可及性不斷提高,執業醫師和臨床人員需要記住在每次接觸患者時評估大麻的使用情況,以便就潛在的心血管風險早期介入,降低相關健康風險。

參考文獻:

 

  1. Abra M. Jeffers, Stanton Glantz, Amy L. Byers, Salomeh Keyhani. Association of Cannabis Use With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mong US Adult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24; DOI: 10.1161/JAHA.123.03017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3年228和平紀念日休診公告】

 

2/28(週三)適逢和平紀念日

門診休診一日

預祝大家佳節 愉快!!  

-

#鄭光男醫師#除了開藥單我還能做什麼#光能身心診所

-

-

睡眠障礙|過動|情緒障礙|過敏|戒癮

營業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158

預約專線:02-2721-432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丹麥的一項新研究探討了飲食與認知功能之間的聯繫,結果顯示富含蛋白質的早餐可以增加飽足感並提高注意力研究人員表示,在肥胖率和生活方式相關疾病不斷增加的社會中,這是重要的知識。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 這是一個陳腔濫調,從來沒有太多科學證據基礎。

但丹麥的一項新研究探索了不同類型的早餐如何影響飽足感和注意力,並為這項陳腔濫調添加了新的燃料。

該研究對30 名年齡在18 歲至30 歲之間的肥胖女性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追蹤調查,在此期間,這些女性吃了富含蛋白質的早餐、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早餐或根本不吃早餐。

午餐時間測量了女性的飽足感、荷爾蒙濃度和熱量攝取量。

也測量了他們每日的總熱量攝取量。

參與者在研究期間也必須完成認知集中度測試。

「我們發現,含有skyr(一種優格產品)和燕麥的富含蛋白質的早餐可以增加參與者的飽足感和注意力,但與不吃早餐或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早餐相比,它並沒有減少整體熱量攝取。」該研究的作者之一、公共衛生部副教授兼博士梅特漢森 (Mette Hansen) 說。

對抗肥胖的可能策略?

在丹麥和全球範圍內,超重人數都在增加。

肥胖常伴隨著與生活方式相關的疾病,例如第2型糖尿病。

先前的研究證明,吃早餐的人比不吃早餐的人有更低的BMI,而且與相同熱量的富含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的食物相比,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通常被證明具有增加飽腹感的效果內容。

因此,我們的想法是測試富含蛋白質的早餐是否是一種很好的策略,可以在白天獲得更大的飽足感,從而減少每日卡路里的攝取量。

然而,解決方案並不那麼簡單,梅特漢森說:

“結果證實,富含蛋白質的膳食會增加飽足感,這對於防止體重增加是積極的。然而,結果也證明,要使這種營養策略有效,早餐僅僅吃富含蛋白質的膳食是不夠的。”

有趣的差異

從研究測量的飽足感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用富含蛋白質的飲食取代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的潛力。

有些受試者很難吃完由優格和燕麥組成的整個富含蛋白質的早餐。

 

「有趣的是,具有相同卡路里含量的兩種不同膳食的飽足感效果可能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如果該項目中的女性被允許自己選擇膳食的份量,那麼她們很可能會吃掉當天吃更多的食物,從而獲得更多的卡路里

 

他們吃到的麵包和果醬比吃到優格和燕麥的那天要多,」梅特漢森解釋道。

 

需要進一步研究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這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見解,但它也有其局限性,因為只有超重的年輕女性參與了這項研究。

 

研究也基於相對短期的觀察,留下了長期飲食變化如何影響健康和體重的問題。

 

因此,梅特漢森指出,這項研究強調需要進一步研究,以了解不同類型的食物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影響健康。

 

「我們已經從一項試驗中獲得了新數據,其中參與者接受了高蛋白早餐或低蛋白早餐。目的是研究不同類型的早餐如何影響身體組成和其他參數,例如腸道微生物群和膽固醇濃度, “梅特漢森說。

 

梅特漢森表示,這些研究的結果可能會導致未來制定更有針對性的營養建議。 

 

參考文獻:

  1. L.B. Dalgaard, D.Z. Kruse, K. Norup, B.V. Andersen, M. Hansen. A dairy-based protein-rich breakfast enhances satiety and cognitive concentration before lunch in young females with overweight to obesi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ross-over study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2023; DOI: 10.3168/jds.2023-2415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達斯-西奈半島斯密特心臟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在運動方面,女性和男性之間存在性別差距。

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 ( JACC )上的研究結果證明,女性運動的次數比男性少,但心血管方面的益處卻更大

「從歷史上看,從統計數據來看,女性在進行有意義的運動方面一直落後於男性,」西達斯-西奈斯密特心臟研究所心臟病學系預防心臟病學主任、女性心血管醫學安妮塔·丹恩·弗里德曼主席瑪莎·古拉蒂(Martha Gulati)醫學博士說。研究和該研究的共同主要作者。

“這項研究的美妙之處在於,女性可以從每分鐘的中等至劇烈活動中獲得比男性更多的收益。我們希望女性能夠牢記這一激勵理念。”

研究人員利用國家健康訪談調查資料庫分析了 412,413 名美國成年人的數據。

1997 年至 2019 年期間的參與者(其中 55% 是女性)提供了有關休閒時間體育活動的調查數據。

研究人員檢查了與身體活動的頻率、持續時間、強度和類型相關的性別結果。

對於所有定期進行體力活動的成年人來說,與不活動相比,死亡風險預計會更低,」女性心血管健康和人口科學研究所所長、Erika J. Glazer 主席、醫學博士、公共衛生碩士Susan Cheng 說。斯密特心臟研究所心臟病學系的健康老化研究,也是該研究的資深作者。

“但有趣的是,女性的死亡風險降低了 24%,男性的死亡風險降低了 15%。

研究團隊隨後研究了中度至劇烈的有氧身體活動,例如快走或騎自行車,發現男性透過每週約五個小時的這種程度運動達到了最大的生存效益,而女性則獲得了相同程度的生存效益每週運動不到 2.5 小時。

同樣,當涉及舉重或核心身體鍛鍊等肌肉強化活動時,男性透過每週進行 3 次訓練獲得最大益處,而女性則透過每週約 1 次訓練獲得相同的益處

 

Cheng 表示,如果女性每週進行超過 2.5 小時的中度至劇烈有氧運動,或每週兩次或兩次以上的肌肉強化活動,效果會更大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發現有助於將運動實驗室中長期以來對性別特異性生理學的認識轉化為現在對運動相關臨床結果中性別差異的廣泛認識。

古拉蒂說,考慮到所有類型的運動和變量,基於研究結果的建議是有力量的(重量訓練)。

古拉蒂說:“男性每週進行 300 分鐘的中度至劇烈活動可以獲得最大的生存益處,而女性每週進行 140 分鐘也能獲得相同的益處。”

“儘管如此,女性每週繼續獲得最多 300 分鐘的進一步好處。”

Christine M. Albert(醫學博士、公共衛生碩士)、Smidt Heart Institute 心臟病學系主任、Lee 和 Harold Kapelovitz 心臟病學傑出主席表示,像這樣具體、新穎的研究並不經常發生。

我希望這項開創性的研究能激勵目前沒有進行定期體育活動的女性了解,她們能夠為長期健康投資,每增加一次定期運動就能獲得巨大的好處, 」心臟病學教授阿爾伯特說。

參考文獻:

  1. Hongwei Ji, Martha Gulati, Tzu Yu Huang, Alan C. Kwan, David Ouyang, Joseph E. Ebinger, Kaitlin Casaletto, Kerrie L. Moreau, Hicham Skali, Susan Cheng. Sex Differences in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With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24; 83 (8): 783 DOI: 10.1016/j.jacc.2023.12.01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埃塞克斯大學的新研究發現,微笑一秒鐘會讓人們更有可能在面無表情的臉上看到幸福。

由心理學系的塞巴斯蒂安·科爾布博士領導的這項研究證明,即使是短暫的微弱笑容也會讓人臉上顯得更加快樂。

這項開創性的實驗利用電刺激來激發微笑,靈感來自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著名的照片。

一股無痛的電流瞬間操縱肌肉,產生短暫的、無法控制的微笑。

這是首次顯示臉部電刺激會影響情緒感知。

科爾布博士希望這項研究能夠探索治療憂鬱症或影響表達的疾病(如帕金森氏症和自閉症)的潛在療法

他說:「這項發現是具有開創性的,即面部肌肉的受控、短暫和微弱的激活確實可以在原本中性甚至略帶悲傷的臉上產生幸福的幻覺。

 

“它與關於面部反饋在情緒感知中的作用的理論辯論相關,並且具有未來臨床應用的潛力。”

Korb 博士使用了法國醫生 Duchenne de Boulogne 在 19 世紀首次開發的技術的現代化版本。

達爾文在《人與動物的情感表達》中出版了 Duchenne作品的圖畫,這是他關於進化論的第三部重要著作。

然而,新實驗的電壓被調低,以確保參與者的安全並更好地控制微笑。

透過使用計算機,該團隊能夠以毫秒精度控制微笑的出現。

共有 47 人參與了埃塞克斯研究,該研究發表在《社會認知和情感神經科學》(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雜誌上。

 

他們看到了數字化身,並被要求評估他們看起來是快樂還是悲傷。

在一半的試驗中,微笑肌肉在臉部開始時被啟動。

結果發現,500 毫秒的微弱微笑就足以誘發幸福感

科爾布博士說,這些結果有助於我們了解臉部回饋,他希望擴大這項研究。

他說:「我們目前正在進行更多的研究,以進一步探索健康參與者的現象。

「然而,在未來,我們希望應用這項技術來探索臉部情緒識別,為患有帕金森氏症等疾病的人探索,這些人的自發性臉部模仿能力減少,臉部情緒辨識能力受損。“此外,我們還發布了指南,允許其他研究人員安全地開始使用臉部肌肉電刺激。”

參考文獻:

  1. Themis Nikolas Efthimiou, Joshua Baker, Alasdair Clarke, Arthur Elsenaar, Marc Mehu, Sebastian Korb. Zygomaticus activation through facial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NMES) induces happiness perception in ambiguous facial expressions and affects neural correlates of face processing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2024; 19 (1) DOI: 10.1093/scan/nsae01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項新研究發現,使用合成代謝類固醇的人可能會增加心房顫動心臟病的潛在風險。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生理學期刊》上,由伯明罕大學和德國合作者領導的一個由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組成的跨學科聯盟進行。

研究小組發現,男性性激素,如睪固酮,也稱為雄性激素合成代謝類固醇(androgenic anabolic steroids,簡稱AAS),被濫用於增強肌肉,特別是在年輕男性中,可能會增加遺傳易患心臟病的個體罹患心房顫動風險。

Laura Sommerfeld 博士是漢堡 UKE 的博士後研究員,她在伯明翰大學心血管科學研究所完成了博士學位,專注於這項研究,並且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

索末菲博士說:「我們的研究可以極大地有助於了解濫用合成代謝類固醇來增加肌肉量的年輕男性對心臟健康的影響。最近的報告證實,年輕人尤其成為TikTok 等社交媒體上銷售睾酮產品的目標,但我們已經展示了濫用類固醇會帶來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的特定風險。”

漢堡 UKE 遺傳性心臟病研究主席兼伯明罕大學心血管科學研究所榮譽主席 Larissa Fabritz 教授補充:

像 ARVC 這樣的心肌疾病會影響年輕的運動員,並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心律不整。心房顫動是普通人群的常見病症。睾酮濃度升高可能導致這些疾病提前發作。”

科學家研究了對致心律不整性右心室心肌病變(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簡稱ARVC)的潛在影響,這種疾病是由基因決定的,主要歸因於對心肌穩定性至關重要的細胞連接形成的破壞

 

科學家根據來自 UHB 和其他地方的臨床患者數據初步證實,ARVC 在男性中發生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均高於女性

在實驗室實驗中,他們發現攝取 AAS 六週,再加上細胞連接受損,可能會導致心臟組織中鈉通道功能降低,心房內訊號傳導減慢

伯明罕大學臨床科學研究所的合著者兼助理教授安德魯‧霍姆斯博士說:

“這項研究意味著,具有關鍵遺傳性基因變化的年輕男性個體因濫用合成代謝類固醇而出現心臟傳導問題的風險更大。”

參考文獻:

  1. Laura C. Sommerfeld, Andrew P. Holmes, Ting Y. Yu, Christopher O'Shea, Deirdre M. Kavanagh, Jeremy M. Pike, Thomas Wright, Fahima Syeda, Areej Aljehani, Tania Kew, Victor R. Cardoso, S. Nashitha Kabir, Claire Hepburn, Priyanka R. Menon, Sophie Broadway‐Stringer, Molly O'Reilly, Anika Witten, Lisa Fortmueller, Susanne Lutz, Alexandra Kulle, Georgios V. Gkoutos, Davor Pavlovic, Wiebke Arlt, Gareth G. Lavery, Richard Steeds, Katja Gehmlich, Monika Stoll, Paulus Kirchhof, Larissa Fabritz. Reduced plakoglobin increases the risk of sodium current defects and atrial conduction abnormalities in response to androgenic anabolic steroid abuse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 2024; DOI: 10.1113/JP28459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橙劑是越戰期間使用的除草劑,是一種已知的毒素,具有廣泛的健康影響。儘管橙劑已經幾十年沒有被使用了,但人們對其對老年退伍軍人大腦健康的影響越來越感興趣。布朗大學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揭露了橙劑影響大腦的機制以及這些過程如何導致神經退化性疾病。

研究證明,接觸橙劑除草劑化學物質會損害實驗室大鼠的額葉腦組織,其分子和生化異常與早期阿茲海默症中發現的異常相似。該論文的早期線上版本於 2 月 13 日發表,詳細介紹了研究結果,並計劃發表在《阿茲海默症雜誌》上。

 

研究作者、布朗大學醫師科學家蘇珊娜·M·德拉蒙特博士說,這些發現可能對越戰期間接觸過橙劑的退伍軍人產生重要影響

 

德拉蒙特說:“如果我們能夠證明之前接觸橙劑會導致隨後的神經退化性疾病,那麼退伍軍人就有機會獲得幫助。”

 

但她補充說,這項研究的結果具有更廣泛的意義,因為橙劑中的毒素也存在於草坪肥料中。

 

「這些化學物質不僅影響退伍軍人;它們影響我們整個人口,」布朗沃倫阿爾珀特醫學院病理學、實驗醫學和神經外科教授德拉蒙特說。

 

橙劑是一種合成的去葉除草劑,在 1965 年至 1970 年越戰期間廣泛使用。美軍成員在駐紮在飛機噴灑的敵方領土附近時接觸到了這種化學物質。政府報告顯示,接觸橙劑還會導致居住在受影響地區的越南婦女所生的嬰兒出現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發現,接觸橙劑會增加某些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還揭示了橙劑暴露與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的後期發展以及失智症發病率顯著升高和早期發病之間的關聯。然而,由於橙劑與老化相關疾病之間缺乏已證實的因果關係,因此需要進行研究來加深對除草劑影響大腦過程的了解。

「科學家意識到橙劑是一種神經毒素,具有潛在的長期影響,但這些影響並沒有以明確的方式顯示出來,」德拉蒙特說。“這就是我們透過這項研究能夠展示的內容。”

 

該分析由 De La Monte 和布朗大學醫學助理研究員 Ming Tong 博士進行。兩者都與沃倫阿爾珀特醫學院的附屬羅德島醫院有關聯。他們的研究建立在最近對中樞神經系統未成熟人類細胞暴露於橙劑化學物質的研究基礎上,該研究證實,短期暴露於橙劑會產生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神經毒性和早期退化性影響。

 

研究人員利用實驗室大鼠額葉的樣本,研究了橙劑的兩種主要成分(2,4-二氯苯氧基乙酸和2,4,5-三氯苯氧基乙酸,即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和 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對阿爾茨海默氏症神經退化標記物的影響。成熟、完整的腦組織樣本包括一系列完整且複雜的細胞類型和組織結構。

 

科學家們對樣品進行了累積暴露於橙劑及其單獨化學成分的處理,並觀察了潛在的機制和分子變化。

參考文獻:

 

  1. Suzanne M. de la Monte, Ming Tong. Agent Orange Herbicidal Toxin-Initiation of Alzheimer-Type Neurodegeneration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2024; 97 (4): 1703 DOI: 10.3233/JAD-230881

 

 

他們發現,橙劑及其成分的治療會導致腦組織發生變化,導致腦細胞變性,以及顯示細胞毒性損傷、DNA 損傷和其他問題的分子和生化異常。

 

研究人員使用的方法幫助他們更好地描述橙劑毒素暴露對年輕健康大腦造成的神經病理學、神經毒性和神經退化性後果,就像越戰時期的軍事人員和許多越南當地居民的情況一樣。

 

德拉蒙特說:“尋找早期影響告訴我們,存在一個會在以後造成麻煩的問題,也讓我們掌握了該代理造成麻煩的機制。” “因此,如果你要進行干預,你就會知道要關注早期的影響,監控它並嘗試扭轉它。”

 

德爾拉蒙特希望參與對人類腦組織的更多研究,以評估橙劑暴露對越戰退伍軍人老化和進行性神經退化性病變的長期影響。

 

1971 年,美國政府禁止使用橙劑。然而,德拉蒙特表示,這些化學物質在環境中仍存在數十年研究的作者表示,橙劑在除草劑和殺蟲劑產品中的廣泛、不受控制的使用使得三分之一的美國人有先前接觸過橙劑的生物標記證據。

 

儘管人們越來越認識到 2,4-二氯苯氧基乙酸具有廣泛的毒性和致癌作用,但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擔憂尚未達到足以讓聯邦機構禁止其使用的程度。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這項研究的結果和最近發表的另一篇文章支持了這樣的觀點,即橙劑及其獨立成分(2,4-二氯苯氧基乙酸和2,4,5-三氯苯氧基乙酸)對成熟大腦產生令人震驚的不利影響和中樞神經系統。

 

「這就是為什麼研究這些化學物質的影響如此重要,」德拉蒙特說。“它們在水中;它們無處不在。我們都暴露在外。”

 

這項研究得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酒精濫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的支持(R01AA011431、R01AA02840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紀之毒」戴奧辛汙染有解了 清大團隊靠1招成功降解為無害草酸

 

  

 

被稱為「世紀之毒」的戴奧辛、多氯聯苯、DDT殺蟲劑,因為毒性高又難分解,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都造成長期危害,清華大學化學系特聘教授黃國柱帶領的研究團隊,模擬大氣層的臭氧和紫外光分解反應,發現在室溫下可以將戴奧辛降解成無害的草酸,也為環境中有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帶來解方。

 

焚化爐、煉鋼廠、森林火災等等都會產生戴奧辛,「世紀之毒」戴奧辛、多氯聯苯、DDT殺蟲劑,毒性高又難分解,現在清大教授黃國柱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了解方!

 

清大化學系特聘教授黃國柱:「我們在這個,有毒的汙染物加到溶液裡面去,攪拌分散之後,我們通進臭氧。」

 

取出戴奧辛汙染物,加到含水的有機溶劑中,打開臭氧產生機,再照紫外光,其實玻璃杯中應該是無色液體,因為要在鏡頭前方便觀察變化,研究團隊加入螢光染料,可以看到顏色從橙黃色慢慢變淡到無色,代表化學結構慢慢被裂解掉。

 

清大化學系特聘教授黃國柱:「經過臭氧加上UV照光,在溶液像有水的存在底下,它會產生氫氧自由基,那這個是非常強的這個氧化劑,那它可以來把這些,就是說戴奧辛這種或是殺蟲劑這些東西,就把它分解掉,然後它最後變成草酸,變成一個無害的草酸。」

研究團隊在室溫、常壓下,將戴奧辛等9種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降解成無害的草酸,根據研究結果顯示,用水銀燈照射16小時進行光化學反應後,就可以將毒性最高最難分解的四氯聯苯戴奧辛的濃度降低47%,另一種持久性汙染物六氯苯,經過20小時照射,更高達98%都分解成無害的草酸,黃國柱教授帶領印度籍博士生羅巨和博士後研究員魏珀,做的這項研究,後來登上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綠色化學》期刊,並獲選為封底文章,黃國柱教授說這是跨領域的發想和研究,在大氣科學界,汙染物通過大氣層時,會和氫氧自由基產生氧化反應而被降解,所以氫氧自由基又被稱為大氣清潔劑。

清大化學系特聘教授黃國柱:「(戴奧辛)它在非常高溫的環境底下生成,所以也就是說它對那些熱的耐受性極端強,攝氏1000度在空氣當中,它仍然燒不掉,那所以這個就非常棘手,然後它另外一個對環境的污染,就是主要它是一個不是水溶性的東西,它溶...是個油溶性脂溶性的物質,那它擴散到空氣當中或是環境當中,它沉積在泥土裡面,然後這些動植物,植物的話生長那它也會吸收戴奧辛進去。」

黃國柱希望接下來研究成果能實際投入應用,解決環境汙染問題,而戴奧辛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是非常長期的。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以TCDD來說,它在人體的半衰期就長達7年,然後我們在工業化社會,一定會有戴奧辛的汙染,那戴奧辛的話,如果例如說我們在塑膠垃圾,不完(全)...PVC塑膠垃圾不完全燃燒,它可能就會產生戴奧辛,然後戴奧辛一旦產生後,它可能就會進入食物鏈,然後過去我們很多研究發現說,哪一些食物比較容易有汙染到戴奧辛呢?包括肥肉內臟組織還有鮮奶,還有大型的魚,如果一個民眾,他長時間和低劑量接觸到戴奧辛,他可能就會影響他免疫的能力,增加各種癌症的風險,那另外如果懷孕的婦女,她懷孕當中長期接觸到戴奧辛,也會增加一些流產的風險,也會增加產下畸形胎兒的風險。」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建議,如果想要避免吃到戴奧辛,可以不吃肥肉和內臟喝脫脂奶製品,而避免世紀之毒,政府也得從源頭焚燒和重工業多加把關。

鄭醫師補充:

參考文獻:

Ragupathi, A., Charpe, V.P., Hwu, J.R., & Hwang, K. (2023). Oxidative Destruction of Chlorinated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by Hydroxyl Radicals via Ozone and UV Light Irradiation. Green Chemistry.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3/gc/d3gc02365f

 

戴奧辛能比沙林毒氣還毒,但它最可怕的不是毒性

 

 

 

更新時間: 2018年10月26日

 

 

戴奧辛除了從空汙中由呼吸道吸入,因為食物鏈的層層傳遞,其實最主要的攝入途徑是受汙染的食物,大約佔九成。近日又爆出有業者自中國進口受戴奧辛汙染的大閘蟹,只要吃到一隻就會超標。

 

 知道戴奧辛有多毒嗎?

 

 戴奧辛最早源自氯酚類藥劑的副產品,氯酚類藥劑包含許多除草劑、殺蟲劑、農藥,而人類花了二十多年才發現戴奧辛的危害。到了上世紀70年代,才有人提出棼燒過程中也會產生戴奧辛。當人們開始注意到化學製程中戴奧辛的產出問題時,戴奧辛的主要來源就轉為垃圾棼燒了。戴奧辛因為其毒性與普遍性被稱為「世紀之毒」

 

 戴奧辛並非專指某一種物質,而是一群多達210多種的化合物的總稱,分為兩大類 ─ 包括75種的多氯聯苯戴奧辛(PCDDs)與135種的多氯二聯苯呋喃(PCDFs),這些分子都是由兩個苯環組成的物質,而此主結構依其連結的氯原子數量與連結位置又有各種不同的化學性質。其中,2,3,7,8-四氯雙苯環戴奧辛(TCDD)在動物實驗中顯現它有最低的半數致死劑量,其毒性甚至強過沙林毒氣,十分可怕。

 

 但戴奧辛最可怕的不是毒性

 

 雖然戴奧辛家族中有很多狠腳色,但整體來說,戴奧辛的毒性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可怕。舉例來說,美軍在越戰時曾使用強效落葉劑,有不少退伍軍人被驗出體內積存過量的戴奧辛。然而,雖然他們的脂肪中TCDD濃度極高,但是患者除了受氯痤瘡、抑鬱與月經失調所苦之外,並無其他症狀。2004年的烏克蘭總統候選人尤申科被人以投以戴奧辛,意圖不軌;他的體內被驗出含有大量TCDD,濃度為108000pg/g,但他除了初期的憂鬱症狀與氯痤瘡外,並無其他臨床症狀。

 

 戴奧辛可怕的地方在於它十分穩定,可抗熱、抗酸鹼、抗氧化,使其在自然環境中難以被分解,因而大量累積進入食物鏈,最後汙染了大家的飲食。另外,戴奧辛為脂溶性,容易累積在人體裡,而人體代謝戴奧辛的速度也很慢,其「半衰期」約為10年左右。

 

 若體內累積過量的戴奧辛,會有氯痤瘡、肌肉或關節疼痛、分泌系統及免疫系統異常等問題。而且戴奧辛也可能造成畸形胎兒;總結各種可怕的後果,戴奧辛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分類為第一類致癌物。

 

鄭醫師補充:

戴奧辛這種穩定脂溶性毒素一旦進入食物鏈,就容易形成生物累積,除了設法杜絕來源外,之前國外也有相關臨床觀察發現,藉由高劑量菸鹼酸及其他營養素的組合,配合烤箱排毒,能幫助已被戴奧辛及其他生物累積效應造成毒害的當事人,減少生物累積量,提高生活品質:

Kerr K, Morse G, Graves D, Zuo F, Lipowicz A, Carpenter DO. A Detoxification Intervention for Gulf War Illness: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9 Oct 28;16(21):4143. doi: 10.3390/ijerph16214143. PMID: 31661809; PMCID: PMC6862571.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86257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咖啡能減肥 一天要喝多少?專家這麼說

 

21:262024/01/31 
中時新聞網
 

 

飲食和運動始終是任何減肥策略的核心,不過咖啡因可以幫助減肥,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但每天需要多少咖啡因才能減肥?專家表示,根據你身高體重,每天喝2到5杯,咖啡因攝取量約為200至400毫克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據美國《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31日報導,營養師湯米(Tammy Lakatos Shames)和萊西(Lyssie Lakatos)的看法與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一致,每天4杯咖啡可以降低約4%的體脂肪。

 

兩位營養師表示:「咖啡因,它具有生熱作用,可以加速新陳代謝,幫助你燃燒更多卡路里,一些研究表明,它有助於降低體重指數、體重和體脂。咖啡還可以抑制食慾,減少飢餓感。」

 

研究表明,飯前喝咖啡可以減少下一餐攝取的熱量,即使您飯前喝咖啡長達4個小時。咖啡還含有綠原酸(CGA),現已被證明可以增加體脂肪燃燒,並可能有助於減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但他們也提醒,如果在咖啡中添加奶油、牛奶或糖,那麼咖啡消耗掉的任何卡路里,就全回來了。

 

文章來源:Drinking coffee can help you lose weight — here’s how many cups per day
鄭醫師補充:
參考文獻:
1.Tabrizi R, Saneei P, Lankarani KB, Akbari M, Kolahdooz F, Esmaillzadeh A, Nadi-Ravandi S, Mazoochi M, Asemi Z. The effects of caffeine intake on weight los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rit Rev Food Sci Nutr. 2019;59(16):2688-2696. doi: 10.1080/10408398.2018.1507996. Epub 2018 Oct 18. PMID: 30335479.
2.Schubert MM, Irwin C, Seay RF, Clarke HE, Allegro D, Desbrow B. Caffeine, coffee, and appetite control: a review. Int J Food Sci Nutr. 2017 Dec;68(8):901-912. doi: 10.1080/09637486.2017.1320537. Epub 2017 Apr 27. PMID: 28446037.
3.

Matthias Henn, Andrea J. Glenn, Walter C. Willett, Miguel A. Martínez-González, Qi Sun, Frank B. Hu,
Changes in Coffee Intake, Added Sugar and Long-Term Weight Gain - Results from Three Large Prospective US Cohort Studi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Volume 118, Issue 6,
2023,
Pages 1164-1171,
ISSN 0002-9165,
https://doi.org/10.1016/j.ajcnut.2023.09.023.

其他參考報導:
https://www.hsph.harvard.edu/news/hsph-in-the-news/four-cups-of-coffee-modest-loss-of-body-fa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3/2/8至113/2/14(初五)春節假期,本診所休診7天

喜慶爆竹送玉兔 吉祥梅花迎金龍

春節假期,敬請民眾保持身體健康

 

光能身心診所 關心您

 

-

睡眠障礙|過動|情緒障礙|過敏|戒癮

營業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158

預約專線:02-2721-4322

 

 

龙事顺心,事事如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