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少吃糖就好?研究:1飲食也會提高罹病風險

 

12:252023/12/06

 

2023/12/06

不僅是糖類,過量攝取鹽分,也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最近1項研究表示,頻繁攝取鹽分,會增加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

 

攝取過多的鹽分易患糖尿病? 研究:攝取愈多風險愈高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杜蘭大學的研究人員,評估了長期攝取鈉與第2型糖尿病之間的關係。根據《梅奧診所學報》(Mayo Clinic Proceedings) 上發表的研究結果,過量的鹽分,將使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39%。

 

杜蘭大學公共衛生暨熱帶醫學學院的教授Lu Qi博士表示,目前已知限制鹽分攝取,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的風險,但這項研究首次顯示,減少日常飲食中的鹽分攝取,也有助於預防第2型糖尿病。

 

研究小組隨後追蹤了約40萬名在英國生物庫註冊的參與者,以評估他們的鹽攝取量,在平均11.8年的隨訪中,有超過13,000名參與者罹患第2型糖尿病。

 

研究發現,與從不或很少食用鹽的人相比,有時、經常或總是添加鹽的參與者,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分別增加了13%、20%和39%。

 

●高鹽飲食也會提高BMI值 以低鈉調味品取代鹽才健康

 

研究人員解釋,這項研究首次表明,更頻繁地將鹽添加到食物中,由於這是1個人長期以來的鹽味偏好和攝取標記,可能與提高第2型糖尿病風險相關。

 

該研究未顯示,過量攝取鹽分是如何提高糖尿病的風險,然而,研究小組觀察到頻繁攝取鹽分,與較高的BMI和腰臀比之間,也存在關聯性。他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鹽分使人們吃得更多,而導致肥胖和發炎所致,同時這也是導致罹患糖尿病的因素之1。

 

為了進一步了解2者間的關係,研究人員下一步將進行1項臨床試驗,控制參與者的鹽攝取量,並觀察其效果。Lu Qi博士建議,民眾平時應限制鹽攝取量,並尋找低鈉的調味替代品,因為這可能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巨大的影響,須要特別注意。

 

參考文獻:

 

Dietary Sodium Intake and Risk of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561962300118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新研究發表 長者吃「芥末」可改善記憶力!關鍵在「這成分」

  

據日本一項小型研究顯示,讓年齡介於60至82歲的測驗者服用含有「芥末」萃取粉末的膠囊後,可有助長者提高及改善記憶力,主要是因為山葵的根莖部含有少量的6-MSITC(6-Methylsulfinyl Hexyl Isothiocyanate)活性成分,結果顯示能對記憶力有顯著的改善。

綜合日媒報導,山葵的根莖部含有6-MSITC這種活性成分,長期以來被認為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的特性,因此日本食品製造商金印芥末國際有限公司(Kinjirushi)和東北大學共同進行研究,把72名年齡介於60歲至80歲之間的長者分成2組,一組每天服用0.8毫克的6-MSITC,而另一組則服用安慰劑。

實驗前後皆進行認知測試,經3個月後實驗及測試,結果顯示服用6-MSITC補充劑組與安慰劑組相比較,工作記憶(短期記憶)及情節記憶(發生在過去特定時間和地點的個人經歷)有顯著改善,認知能力則是在處理簡短對話、執行簡單計算以及名字與臉孔進行匹配的能力也有明顯進步。

因此科學家推斷6-MSITC的成分十分有價值,有助改善認知的功能,該研究已於11月份發表在《營養學》(Nutrients)期刊。

參考文獻:

Nouchi, R.; Kawata, N.Y.S.; Saito, T.; Nouchi, H.; Kawashima, R. Benefits of Wasabi Supplements with 6-MSITC (6-Methylsulfinyl Hexyl Isothiocyanate) on Memory Functioning in Healthy Adults Aged 60 Years and Older: Evidence from a Double-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Nutrients 202315, 4608. https://doi.org/10.3390/nu15214608

https://www.mdpi.com/2072-6643/15/21/460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脂肪肝將成肝癌主因 低劑量「阿斯匹靈」能降5成罹癌率

2023-12-09 17:21 

在政策引導下,台灣病毒性肝炎接近完治,但肝癌罹病人數並未隨之下降,脂肪肝是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肝癌致病原因。陽明交大與中研院、全台8家醫學中心的1項最新研究顯示,脂肪肝患者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能下降罹患肝癌的比率高達5成,研究登上國際期刊「刺胳針」雜誌。

 

衛福部今舉辦「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的癌症治療—新策略與新科技」成果發表暨國際研討會。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俊穎表示,肝癌死亡率在台灣排名第2,隨著C肝使用抗病毒用藥,預期5年內台灣C肝會消失。B肝抗病毒藥物,讓年輕人肝衰竭、年長者肝硬化的情況大量減少,但隨著B、C肝下降,肝癌並無顯著下降。最主因是肝癌不僅來自B、C肝,也與脂肪肝、代謝症候群有關。

 

「在可預見的2、30年間,脂肪肝會變成台灣肝癌主要致病原因。」吳俊穎表示,隨飲食習慣西化,代謝症候群已是全球普遍現象。西方國家脂肪肝導致的肝癌,在2、30年前就是重要問題,例如美國B、C肝沒有增加,但肝癌仍在增加。

 

吳俊穎說,脂肪肝不像病毒性肝炎,能夠篩出病毒進行治療。減重對民眾而言挑戰性高,且許多脂肪肝病人的疾病成因,與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有關,有些是家族遺傳所致。不過,研究者過去發現糖尿病患者罹患肝癌風險高,且糖尿病第一線用藥「二甲雙胍」可以有效降低肝癌發生機率;高血脂病人使用Statin類降血脂藥物,亦可有效降低肝癌風險。

 

不過,吳俊穎表示,若單純脂肪肝、沒有慢性病史的患者,使用上述藥物容易產生副作用,自己和研究團隊便找到阿斯匹靈用於預防。過去研究發現,阿斯匹靈可用於預防大腸癌,也有研究顯示阿斯匹靈能減少B、C肝風險,但病毒性肝炎已經大幅減少;本次研究根據全國資料庫進行調查,發現使用阿斯匹靈的脂肪肝患者,10年間罹患肝癌風險下降5成。

 

吳俊穎說,台灣40歲以上民眾4成都有脂肪肝,但並非所有患者都是肝癌高危險群。超過50歲,且肝功能異常達2倍以上的族群,再積極接受篩檢。研究團隊正在尋找脂肪肝患者中容易罹患肝癌的族群,未來將與立院厚生會肝癌防治委員會倡議,將肝癌防治由病毒肝炎向脂肪肝推進。

參考文獻:

Daily aspirin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Author: 

Teng-Yu Lee,Yao-Chun Hsu,Hsiu J. Ho,Jaw-Town Lin,Yi-Ju Chen,Chun-Ying Wu

Publication: 

EClinicalMedicine

Publisher: 

Elsevier

Date: 

July 2023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clinm/article/PIIS2589-5370(23)00242-0/fulltex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鐵氟龍塗層、防水衣愛用PFCs 毒物醫曝持久毒性歐盟逐步禁用

 
 

乳癌是我國女性好發癌症第一名,台大癌醫中心腫瘤內科教授林季宏的一篇最新研究發現,常用於鐵氟龍塗層衣物的全氟烷基物質(PFCs),由於會干擾人體內的荷爾蒙,對50歲以下年輕女性乳癌發生,有很高的顯著相關。對此,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部主任楊振昌表示,全氟烷基物質(PFCs)已被認為是一種荷爾蒙干擾物,由於對環境會造成持久性污染,歐盟早於2009年,就提出將分階段把類似物質正式停用。

PFCs早年廣泛用來作為表面塗料,包括衣物、紙張護膜、食品包裝材料、炊具等都有其蹤跡。不沾鍋若使用鐵氟龍塗層,當鐵氟龍結構遭破壞,也可能會造成PFCs成份釋出。台大癌醫中心腫瘤內科教授林季宏的一篇最新研究發現,常用於鐵氟龍塗層衣物的全氟烷基物質(PFCs),由於會干擾人體內的荷爾蒙,與50歲以下年輕女癌的發生,有很高的顯著相關。

對此,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部主任楊振昌表示,全氟烷基物質(PFCs)最早是在美國被發現用在生產不沾鍋的鐵氟龍塗層,工廠周遭居民的體內殘留該物質的濃度也都很高,當時被認定為是一種環境散布度很高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楊振昌表示,PFCs物質,後續也被發現會影響膽固醇的代謝,影響血脂肪,也會對肝功能影響,造成肝功能異常,另也會對血糖造成影響。被認為也是一種對荷爾蒙的干擾物質。楊振昌表示,過去也有學者研究其與卵巢癌、攝護腺癌的關係,但目前還沒有發現較直接的相關性。但國內學者發現與乳癌高度相關,確實有其學理依據。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則認為,目前還需要更多證據證實其致癌性。

 

楊振昌表示,氟烷基物質(PFCs)過去被廣泛應用防水衣、免洗杯底、或是鐵氟龍不沾鍋用於當作防水塗層;很容易透過皮膚接觸或食入。建議若是與皮膚接觸後,吃東西前可以先洗手。但若是用於容器內層,就涉及管理,建議可以使用其他無毒性例如食用蠟來替代。此外,若發現不沾鍋的表面出現受損,就建議不要再使用了。

楊振昌表示,歐盟已於2009年就曾提出應逐步正式停用氟烷基物質(PFCs),自2020年7月4日,已正式停用屬於同家族的全氟辛酸(PFOA)。目前也逐年將同家族的化合物列入管制。

目前台灣鐵氟龍製造業者已經在2015 年起停止使用PFOA。

鄭醫師補充:

這是2020年發表的本地研究,目前國內已有相關實驗室提供PFCs的人體血液檢查,建議對自己健康狀況關心,想深入了解的人不妨透過檢測來確認自己體內是否有過量殘留?如果偏高,儘早找到曝露來源,早日隔離,並透過相關身體排毒療程來幫助身體加速排除,減少身體累積的毒素帶來的負擔,解毒為健康之鑰,絕非言過其實!

參考文獻:

Tsai MS, Chang SH, Kuo WH, Kuo CH, Li SY, Wang MY, Chang DY, Lu YS, Huang CS, Cheng AL, Lin CH, Chen PC. A case-control study of 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Taiwanese women. Environ Int. 2020 Sep;142:105850. doi: 10.1016/j.envint.2020.105850. Epub 2020 Jun 21. PMID: 3258011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化血色素飆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糖尿病診斷標準/仁愛醫院提供

 

33歲杜小姐因作息不規律又較少運動,自掏腰包在外院做健檢,結果糖化血色素高達10.2 % (正常值<5.7 %)。她擔心罹患糖尿病前往仁愛醫院分泌暨新陳代謝科林文森主任門診,指尖血糖值和空腹血糖值皆正常,經糖化白蛋白檢測,結果為11.8 % (正常值<15.8 %)。

 

另外,體重過重的46歲劉先生在新冠肺炎確診後變得倦怠沒精神,到住家附近診所抽血檢查,結果糖化血色素7.4 %超標 (正常值<5.7 %),空腹血糖正常,經林文森主任門診安排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血糖值正常,糖化白蛋白12.9 %,門診追蹤1年後糖化血色素仍高,血糖保持正常。

林文森主任在最近收治的病例中發現,雖然檢查顯示糖化血色素飆高,最後證實是虛驚一場,並未罹患糖尿病。林主任表示,因為糖化血色素在某些情況下是無法當成血糖控制好壞的指標,平均血糖檢測包括有代表3個月平均值的糖化血色素,以及代表2-4週的糖化白蛋白,當糖化血色素無法真實反映血糖狀況時 (常見各種貧血或洗腎患者),建議民眾應該考慮檢測糖化白蛋白,提供醫師做正確診斷。

 

 

林文森主任表示,糖化血色素是血中葡萄糖和紅血球中血色素結合的比例,由此推算過去3個月血糖的平均值,當紅血球生成代謝出現問題或是血色素結構有異常時,糖化血色素就無法反映血糖平均值,例如在末期腎病變或有變異型血色素以及各種原因貧血等,可改測糖化白蛋白評估血糖的狀況。糖化白蛋白是血中葡萄糖和血漿中白蛋白結合的比例,標準值一般介於11 %-16 %,可推算過去2-4週血糖平均值,應用在孕婦妊娠糖尿病短期的血糖監測,以及因血液疾病或貧血導致糖化血色素無法真實反映血糖控制狀況者。

 

林文森主任說,診斷為糖尿病方法有四種:一、正常空腹8小時的血糖應低於100 mg/dl(毫克/分升),檢查結果超過126 mg/dl。二、若空腹血糖正常仍懷疑糖尿病時,考慮加做75公克葡萄糖耐受試驗,當糖水喝完2個小時,血糖大於200 mg/dl。三、當有明顯高血糖症狀 (口乾、多尿和消瘦等),隨機血糖超過200 mg/dl。四、若沒有血色素變異,糖化血色素大於6.5 %。

 

台灣糖尿病人口已超過220萬,每9位成人就有1位糖尿病。林文森主任呼籲,當糖化血色素降低1%,可減少併發症風險40 %,大血管病變死亡率亦可降低25 %。血糖過高或波動過大會產生氧化壓力,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傷害,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減少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包括:心臟病、腦中風、截肢、失明及洗腎等,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及體重管理,都是控制好血糖不可或缺的條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近日在北美放射學會 (RSNA) 年會上發表的研究,相對於大腿後肌(hamstrings)而言,股四頭肌更強可能會降低全膝關節置換術的風險。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可以為患有晚期膝關節炎的人的肌力訓練計劃提供資訊。

晚期膝骨關節炎是全世界疼痛和殘疾的主要原因。

光是在美國,就有 1,400 萬成年人患有有症狀的膝骨關節炎,其中超過一半預計最終將接受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雖然通常認為更強的肌肉群與較低的全膝關節置換率相關,但它們的相對重要性尚未明確。

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伸肌和大腿後肌(膝蓋中兩個最重要的肌肉群)之間的關係。

伸肌,即大腿前側的肌肉,通常稱為股四頭肌,是體內最強的肌肉群,對步態、其他活動和生物力學有重要影響。

大腿後部周圍的肌肉(稱為大腿後肌)負責髖部的伸展和膝蓋的彎曲,這使得它們對於身體活動同樣重要。

「這兩個肌肉群具有反作用力的作用,它們之間的平衡可以在保護膝關節的同時實現廣泛的活動,」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UCSF) 的研究主要作者 Upasana Upadhyay Bharadwaj 醫學博士說。“除了其他因素之外,不平衡還會導致生物力學的變化,從而導致骨關節炎的進展。”

Upadhyay Bharadwaj 博士及其同事評估了初步骨關節炎 (Osteoarthritis Initiative) 的 134 名參與者的大腿肌肉體積,這是一項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贊助的全國性研究。

他們將 67 名接受單膝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與 67 名未接受膝關節置換術的對照參與者進行了比較。

病例和對照組的年齡和性別等變數進行配對。

研究人員在手術時獲得了大腿的 3T MRI。

他們還評估了手術前兩年和四年的 MRI 結果。

他們使用之前訓練過的深度學習模型來分割和計算大腿肌肉的體積——手動計算的測量方法非常繁瑣。

 

將接受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與對照組進行比較,股四頭肌與大腿後肌體積的比率較高與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機率較低顯著相關。

大腿後肌和股薄肌(大腿內側又長又薄的肌肉)的體積越大,也與全膝關節置換術的幾率較低有關。

Upadhyay Bharadwaj 博士說:「我們的研究說明,除了單獨的強壯肌肉之外,相對於大腿後肌肌肉群而言,較大的伸肌群與兩到四年內進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幾率較低顯著相關。”

此研究結果對影像檢查的解釋和臨床管理都有影響。

結果證明,加強股四頭肌與大腿後肌相關的訓練計劃可能是有益的。

Upadhyay Bharadwaj 博士表示:「雖然我們認為整體肌肉體積作為肌肉力量的替代指標很重要,但伸肌和腿筋之間的比例以及平衡可能更為重要,並且與較低的全膝關節置換幾率顯著相關。」說。

儘管這項研究主要針對關節炎患者,但研究結果也可能有助於為更廣泛的人群進行肌力訓練。

Upadhyay Bharadwaj 博士說:“雖然這些結果對於骨關節炎風險人群的靶向治療至關重要,但即使是普通公眾也可以從我們的結果中受益,以預防性地納入適當的強化鍛鍊。”

參考報導: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3/11/231127180710.htm

鄭醫師補充:

再一次證明,肌肉可以保護關節,免於或減緩關節退化及發炎。肌肉到一定年紀,用進廢退,不積極鍛鍊就會退化,這是鐵則。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憂鬱症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但目前的抗憂鬱藥物尚未滿足許多患者的需求。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神經科學家最近發現一種小分子,能以較低劑量阻止厭惡記憶形成,從而有效緩解小鼠壓力誘發的憂鬱症狀,為未來開發抗憂鬱藥物提供了新方向。

「憂鬱症影響著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人,需要更有效的治療。傳統的方法,例如延遲作用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在為許多患者取得滿意的結果方面存在局限性。迫切需要在治療方面取得開創性的進步,」何菊芳教授說,她是香港城市大學轉化神經科學講座教授。

先前的研究發現,壓力會導致大腦效價編碼系統的神經可塑性變化(「效價」指的是某件事令人愉悅或厭惡的程度),這與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和焦慮症密切相關。

此外,一些研究顯示憂鬱症與杏仁核過度活躍有關。

「然而,我們對杏仁核調控憂鬱的神經機制仍然知之甚少,」何教授說。

多年來,何教授課題組專注於記憶形成和編碼研究。

先前,他們發現膽囊收縮素(cholecystokinin,簡稱CCK)是一種關鍵的神經調節劑,對於誘導長期增強(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神經元之間溝通強度的持久增強——以促進記憶形成至關重要。

他們還發現CCK和CCK-B受體(CCKBR是中樞神經系統中三種已知的CCK受體之一)調控聽覺皮層的神經可塑性以及視覺和聲音聯想記憶的形成,並追蹤恐懼記憶杏仁核中的形成。

其他研究發現CCKBR拮抗劑(阻斷CCK和CCK-B受體的結合,從而抑制結合的作用)在小鼠中表現出抗憂鬱作用。

因此,何教授的團隊推測,CCK 可能透過活化基底外側杏仁核(basolateral amygdala,BLA) 中的LTP 來促進嫌惡記憶的形成,BLA 是一個參與處理情緒記憶的大腦區域,被認為在憂鬱症中會失調,從而促進憂鬱症的發展。

在他們的最新研究中,他們使用各種實驗方法測試了這個假設,包括體外電生理記錄、光遺傳學操作、藥物操作和小鼠行為分析,以檢驗CCK和CCKBR在憂鬱症中的關鍵作用。

他們發現一種名為 YM022 的 CCKBR 拮抗劑透過阻斷小鼠神經可塑性引起的厭惡記憶形成而具有類似抗憂鬱作用

BLA的體外記錄結果證明,YM022 顯著抑制神經可塑性。

對照組神經可塑性誘導率達72.3%;但在藥物治療組中這一比例僅 10.2%。

此外,該團隊還進行了一系列行為測試以確定拮抗劑的功效。

結果證實,接受 CCKBR 拮抗劑治療的小鼠的憂鬱行為有所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YM022在3.0 ug/kg的劑量下就顯示出抗焦慮作用,這比目前抗憂鬱藥物所需劑量低了3000倍,」何教授說。「這些結果說明CCKBR是憂鬱症治療的潛在靶點,而所選的拮抗劑YM022由於其有效劑量極小,可能是一種很好的抗憂鬱候選藥物。這為在基底外側杏仁核中觀察到異常,專門針對憂鬱症的標靶藥物開發展開新頁。” 接下來,研究團隊將重點研究CCKBR拮抗劑的精確機制和潛在副作用,為未來涉及人體的臨床試驗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Xu Zhang, Muhammad Asim, Wei Fang, Hossain Md Monir, Huajie Wang, Kyuhee Kim, Hemin Feng, Shujie Wang, Qianqian Gao, Yuanying Lai, Jufang He. Cholecystokinin B receptor antagonists for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via blocking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the basolateral amygdalaMolecular Psychiatry, 2023; 28 (8): 3459 DOI: 10.1038/s41380-023-02127-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偏頭痛不僅僅是頭痛。疼痛常伴隨噁心、嘔吐、光敏感和聲音敏感。慢性偏頭痛可能會導致許多人(尤其是女性)喪失能力,無法正常運作。

儘管如此,偏頭痛患者通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找到適合他們的治療方法。挪威頭痛研究中心 (NorHead) 的研究人員利用挪威處方登記冊的數據來研究哪些藥物最能預防挪威人的偏頭痛:

該研究的負責人、該部門的 Marte-Helen Bjørk 教授表示:「先前已經針對這一主題進行了大量研究。這可能會削弱該患者族群的治療品質並增加治療成本。」卑爾根大學臨床醫學博士。

三種藥物比首選藥物效果更好

研究人員使用 2010 年至 2020 年的國家登記資料來估計治療效果。他們透過觀察開始預防性治療前後急性偏頭痛藥物的消耗量來衡量這一點,並調查偏頭痛患者使用不同預防性治療的時間。共有超過十萬名偏頭痛患者參與了這項研究。

「當開始使用預防性藥物後,急性偏頭痛藥物的停藥情況變化不大,或者人們很快停止使用預防性藥物,則可以認為預防性藥物效果甚微。如果長期、不間斷地使用預防性藥物,我們會看到由於急性藥物的消耗減少,我們認為預防藥物具有良好的效果,」Bjørk 解釋道。

通常,所謂的β受體阻斷劑是預防偏頭痛發作的首選藥物,但研究人員發現,特別是三種藥物的預防效果比這些藥物更好:CGRP抑制劑、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和辛伐他汀(simvastatin)。

 

「後兩種藥物也是分別用於治療憂鬱症、慢性疼痛和高膽固醇的成熟藥物,而 CGRP 抑制劑是專門針對慢性偏頭痛而開發和使用的,」教授說。

對醫療保健費用具有重大意義

CGRP 抑制劑比其他藥物更昂貴。2021年,他們的報銷金額達到5億挪威克朗(不包括藥廠給予的折扣)。

 

「我們的分析證實,一些成熟且較便宜的藥物可以與較昂貴的藥物具有相似的治療效果。這對患者群體和挪威的醫療保健可能都具有重要意義」Bjørk 說。

 

NorHead 的研究人員已經開始進行一項大型臨床研究,以衡量現有降膽固醇藥物作為預防慢性和陣發性偏頭痛的效果。

 

事實:

 

該研究是與 Aud Nome Dueland(挪威頭痛、桑維卡神經中心)、Frank Sørgaard(諾華前醫療顧問)、Solveig Borkenhagen 以及奧斯陸經濟研究所的幾位成員合作完成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歐洲神經病學期刊》。

參考文獻:

 

  1. Marte H. Bjørk, Solveig Borkenhagen, Francisco Oteiza, Aud N. Dueland, Frank E. Sørgaard, Erik Magnus Sæther, Christoffer Bugge. Comparative reten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migraine preventive treatments: A nationwide registry‐based cohort study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 2023; DOI: 10.1111/ene.16062

 

鄭醫師補充:

1.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是傳統三環抗憂鬱劑。

 

CGRP(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是降鈣素基因相關胜肽的縮寫。它參與許多身體過程:調節血壓,幫助組織修復和傷口癒合,並導致發炎

 

當 CGRP 在大腦中釋放時,它會影響三叉神經,三叉神經負責傳達疼痛以及對觸摸和溫度的敏感度。CGRP 也會引起偏頭痛期間發生的發炎和疼痛;它會使頭痛加劇並導致頭痛持續時間更長。看來那些被診斷出患有偏頭痛的人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 CGRP 。

 

CGRP 抑制劑是阻止 CGRP 與 CGRP 受體結合的藥物,CGRP 受體是導致三叉神經疼痛和偏頭痛發炎的關鍵因素。有些經 FDA 批准用於預防偏頭痛,有些用於治療急性偏頭痛,還有一種被批准用於急性和預防性治療。 

這些藥物有兩類:單株抗體和小分子 CGRP 拮抗劑。CGRP 單株抗體是一種大分子藥物,可自行注射或靜脈注射。根據藥物的不同,每月或每季(每年四次)使用自動筆(類似胰島素注射筆)進行注射。小分子 CGRP 拮抗劑以藥丸形式口服。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東安格利亞大學的最新研究,空氣過濾系統並不能降低病毒感染的風險。

今天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目的在使室內空間社交互動更安全的技術在現實世界中並不有效。

團隊研究了空氣過濾、殺菌燈和離子發生器等技術。

他們研究了所有可用的證據,但發現幾乎沒有證據支持這些技術可以使空氣免受呼吸道或胃腸道感染的機率。

東安格利亞大學諾里奇醫學院的保羅‧亨特教授說:「空氣清淨機的設計目的是過濾掉流經空氣中的污染物或污染物。

「當新冠病毒大流行襲來時,許多大公司和政府——包括NHS、英國軍方、紐約市和德國地方政府——研究了安裝此類技術,以減少建築物和小型場所中空氣傳播的病毒顆粒。空間。

“但是空氣處理技術可能很昂貴。因此權衡收益與成本並了解此類技術當前的能力是合理的。”

研究團隊研究了空氣淨化技術是否可以使人們免受空氣傳播的呼吸道或胃腸道感染的證據。

 

他們在 32 項研究中分析了接觸或未接觸空氣處理技術的人的微生物感染或症狀的證據,所有這些研究都是在學校或療養院等現實環境中進行的。到目前為止,新冠病毒時代開始的空氣處理研究尚未發表。

同樣來自東安格利亞大學諾里奇醫學院的首席研究員Julii Brainard 博士說:「我們考慮的技術包括過濾、殺菌燈、離子發生器以及任何其他安全清除病毒或在可呼吸空氣中讓病毒失去活性的方法。

簡而言之,我們沒有發現強有力的證據證明空氣處理技術可以保護現實世界中的人們

「大量現有證據證明,可以透過多種空氣處理策略來減少環境和表面污染,特別是殺菌燈和高效顆粒空氣過濾 (HEPA)。但綜合證據發現,這些技術並不能阻止或減少疾病

「有一些微弱的證據證明空氣處理方法降低了感染的可能性,但這些證據似乎有偏見和不平衡。

「我們強烈懷疑有一些相關研究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但這些研究從未發表。

 

「我們的研究結果令人失望,但公共衛生決策者必須全面了解情況,這一點至關重要。

“希望在新冠疫情期間進行的那些研究能夠盡快發表,這樣我們就可以對大流行期間空氣處理的價值做出更明智的判斷。”

這項研究由東安格利亞大學領導,合作者包括倫敦大學學院、艾塞克斯大學、諾福克和諾維奇大學醫院信託基金以及薩里大學。

該計畫由倫敦國王學院和東安格利亞大學領導的國家健康與護理研究所緊急情況準備和響應健康保護部門資助,並與英國健康安全局合作。

參考文獻:

 

  1. Julii Brainard et al. Effectiveness of filtering or decontaminating air to reduce or prev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Submitted to medRxiv, 2023 DOI: 10.1101/2023.06.15.2329141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微量營養素缺乏與生命早期腸道微生物群組成之間的驚人聯繫,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全球抗生素抗藥性不斷上升。

研究團隊研究了維生素 A、B12、葉酸、鐵和鋅等關鍵微量營養素的缺乏如何影響消化系統中的細菌、病毒、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群落。

他們發現這些缺陷導緻小鼠腸道微生物組發生顯著變化,最顯著的是已知為機會性病原體的細菌和真菌的驚人擴張

重要的是,微量營養素缺乏的小鼠也表現出與抗生素抗藥性相關的基因的更高密集度

「在關於全球抗生素抗藥性的討論中,微量營養素缺乏一直是一個被忽視的因素,」UBC 醫學遺傳學系和兒科係以及 BC 兒童醫院研究所的博士後研究員 Paula Littlejohn 博士說。“這是一個重大發現,因為它證明營養缺乏會使腸道環境更有利於抗生素抗藥性的發展,這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問題。”

細菌天然擁有這些基因作為防禦機制。某些情況,例如抗生素壓力或營養壓力,會導致這些機制的增加。這構成了一種威脅,可能會使許多強效抗生素失效,並導致未來常見感染可能變得致命。

抗生素抗藥性通常歸因於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和濫用,但 Littlejohn 博士和她的 UBC 同事的研究證實,微量營養素缺乏的「隱性飢餓」是另一個重要因素。

在全球範圍內,大約有 3.4 億五歲以下兒童患有多種微量營養素缺乏症,這不僅影響他們的生長,而且還顯著改變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組,」Littlejohn 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結果尤其令人擔憂,因為這些兒童經常因營養不良相關疾病而服用抗生素。諷刺的是,由於潛在的微量營養素缺乏,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組可能會產生抗生素抗藥性。 」

這項研究發表在本週的《自然微生物學》期刊上,為生命早期微量營養素缺乏的深遠影響提供了重要的見解。它強調需要製定全面策略來解決營養不良及其對健康的連鎖反應解決微量營養素缺乏不僅僅是克服營養不良,它也可能是對抗全球抗生素抗藥性禍害的關鍵一步

參考文獻:

 

  1. Paula T. Littlejohn, Avril Metcalfe-Roach, Erick Cardenas Poire, Ravi Holani, Haggai Bar-Yoseph, Yiyun M. Fan, Sarah E. Woodward, B. Brett Finlay. Multiple micronutrient deficiencies in early life cause multi-kingdom alterations in the gut microbiome and intrinsic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miceNature Microbiology, 2023; DOI: 10.1038/s41564-023-01519-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酒可以與即將到來的感恩節大餐完美搭配。但對某些人來說,即使少量飲用紅酒也會引起頭痛。通常,喝一小杯葡萄酒後 30 分鐘到 3 小時內就會出現「紅酒頭痛」

葡萄酒中的什麼成分會引起頭痛?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科學家研究了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即使是那些喝少量其他酒精飲料也不會頭痛的人也是如此。研究人員認為,紅酒中天然存在的黃烷醇會干擾酒精的正常代謝,並可能導致頭痛。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

頭痛罪魁禍首:槲皮素,一種黃烷醇

這種黃烷醇( flavanol )被稱為槲皮素(quercetin),天然存在於各種水果和蔬菜中,包括葡萄。它被認為是一種健康的抗氧化劑,甚至可以補充劑的形式提供。但當與酒精一起代謝時,可能會出現問題。

「當它進入你的血液時,你的身體會將​​其轉化為另一種形式,稱為槲皮素葡萄糖苷酸(quercetin glucuronide),」葡萄酒化學家、通訊作者、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葡萄栽培和釀酒學系榮譽教授安德魯沃特豪斯(Andrew Waterhouse)說。“以這種形式,它會阻止酒精的新陳代謝。”

乙醛毒素積聚導致潮紅、頭痛、噁心

結果,人們最終會累積毒素乙醛,主要作者、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葡萄栽培和釀酒學系博士後研究員阿普拉米塔·德維 (Aramita Devi) 解釋道。

 

「乙醛是一種眾所周知的毒素、刺激性和發炎物質,」德維說。“研究人員知道,高濃度的乙醛會導致臉部潮紅、頭痛和噁心。”

為酗酒者開立的防止飲酒的雙硫崙藥物也會引起這些相同的症狀。沃特豪斯說,這是因為這種藥物也會導致毒素在體內積聚,而通常情況下,體內的酵素會分解毒素。大約 40% 的東亞人口還存在一種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的酶,導致乙醛在他們的系統中積聚。

「我們假設,當易受影響的人飲用含有少量槲皮素的葡萄酒時,他們就會出現頭痛,特別是如果他們已經患有偏頭痛或其他原發性頭痛疾病,」神經病學教授兼頭痛中心主任莫里斯·萊文(Morris Levin)說。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我們認為我們終於走上了解釋這個千年之謎的正確道路。下一步是在患有這些頭痛的人身上進行科學測試,所以請繼續關注。”

 

陽光會增加葡萄中引起頭痛的黃烷醇

 

沃特豪斯說,紅酒中這種黃烷醇的含量差異很大。

 

槲皮素是葡萄對陽光的反應而產生的,」沃特豪斯說。“如果你種植葡萄串裸露的葡萄,就像納帕谷的赤霞珠那樣,你會得到更高含量的槲皮素。在某些情況下,它可能會高出四到五倍。”

 

槲皮素的含量也可能因葡萄酒的釀造方式而異,包括發酵、澄清過程和陳釀過程中的果皮接觸。

 

 

 

葡萄酒頭痛的臨床試驗

 

接下來,科學家將比較含有大量槲皮素的紅酒和含有很少槲皮素的紅酒,以檢驗他們關於紅酒對人類頭痛的理論。這項小型人體臨床試驗由葡萄酒觀察家獎學金基金會資助,將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領導。

 

研究人員表示,關於紅酒頭痛的原因仍有許多未知之處。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有些人似乎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它們的影響。研究人員不知道患有紅酒頭痛的人的酵素是否更容易受到槲皮素的抑制,或者這個人群是否更容易受到毒素乙醛積聚的影響。

 

沃特豪斯說:“如果我們的假設成立,那麼我們將擁有開始解決這些重要問題的工具。”

參考文獻:

 

  1. Apramita Devi, Morris Levin, Andrew L. Waterhouse. Inhibition of ALDH2 by quercetin glucuronide suggests a new hypothesis to explain red wine headachesScientific Reports, 2023; 13 (1) DOI: 10.1038/s41598-023-46203-y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北醫學、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和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的一項新研究報告稱,幾乎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降低鈉攝取量來降低血壓,即使是目前正在服用降血壓藥物的人

「在研究中,中老年參與者與平時飲食相比,每天減少約1茶匙的鹽攝取量。結果是收縮壓下降了約6毫米汞柱(mm Hg)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醫學副教授兼聯合首席研究員Deepak Gupta 博士表示:「我們發現,70-75% 的人,無論是否已經服用降血壓藥物,如果降低飲食中的鈉含量,血壓可能會降低。」

這是一項規模最大的研究,目的在調查減少飲食中的鈉對血壓的影響,研究對象包括高血壓患者和已經服用藥物的患者。

「我們之前不知道已經服用降血壓藥物的人是否真的可以通過減少鈉攝取來進一步降低血壓,」昆汀·D·楊健康政策教授兼流行病學和人口健康中心主任艾倫說。 。

該研究將於 11 月 11 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並在費城舉行的 2023 年美國心臟協會科學會議上發表。

Allen 說,AHA 建議的每日鈉攝取總量低於 1,500 毫克,而這項研究的目的是將攝取量降至更低。「這可能具有挑戰性,但減少任何量的鈉都會有益,」她說。

高血壓是世界各地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血壓會導致心臟衰竭、心臟病發作和中風,因為它會給你的動脈帶來額外的壓力,」艾倫說。“它會影響心臟有效工作和泵血的能力。”

 

研究如何進行

 

來自伯明罕、阿拉巴馬州和芝加哥的 50 至 70 多歲的中老年人被隨機分為高鈉飲食(在日常飲食基礎上每天 2,200 毫克)或低鈉飲食(每天總共 500 毫克)。一天)持續一周,然後他們轉向相反的飲食一周。

 

在每次研究訪問的前一天,參與者都會戴上血壓計並收集 24 小時的尿液。在 213 名參與者中,與高鈉飲食相比,低鈉飲食的收縮壓顯著降低了 7 至 8 毫米汞柱,與平常飲食相比顯著降低了 6 毫米汞柱。

 

總體而言,與平常飲食相比,72% 的參與者在低鈉飲食中的收縮壓有所降低。

 

古普塔說:“幾乎所有個體,包括血壓正常、高血壓、已治療的血壓和未治療的血壓的人,減少膳食鈉攝取對降低血壓的影響都是一致的。”

他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任何體力活動都比沒有好,同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從目前的日常飲食中減少鈉攝取可能也比不攝取鈉更好。”

艾倫補充說:“這強調了減少膳食鈉攝取量以幫助控制血壓的重要性,即使對於服用高血壓藥物的人也是如此。”

一週內快速又安全地實現了飲食減鈉的降血壓效果。

“血壓在短短一周內大幅下降且耐受性良好,這一事實非常重要,並且強調了減少膳食鈉攝取對公眾健康的潛在影響,因為高血壓是全球範圍內一個巨大的健康問題。” ——研究員科拉‧劉易斯博士,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流行病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醫學教授。

劉易斯說:“特別令人興奮的是,我們在低鈉飲食中使用的產品普遍可用,因此人們可以透過這種方式改變飲食來真正改善健康。”

參考文獻:

  1. Deepak K. Gupta, Cora E. Lewis, Krista A. Varady, Yan Ru Su, Meena S. Madhur, Daniel T. Lackland, Jared P. Reis, Thomas J. Wang, Donald M. Lloyd-Jones, Norrina B. Allen. Effect of Dietary Sodium on Blood PressureJAMA, 2023; DOI: 10.1001/jama.2023.2365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大阪居民血檢異常 疑水體受PFAS汙染 擴大至1000人篩檢

2023-11-13 08:42
聯合報/ 編譯盧思綸/ 即時報導
 

日本每日放送電視台(MBS)報導,關西地區多處河川、地下水被檢出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超標,大阪府攝津市遂針對市民進行血液檢測,結果發現87人中有31人血液中含有高濃度PFAS,超過美國安全標準。

 

日本新聞調查網站Tansa報導,對此,民主醫療機構聯合會(Osaka Min-Iren)和其他組織將召集志工,委託京都大學醫學院進行分析,擴大對當地1000人進行血液檢測,目前已達到3成檢測進度,結果將交付中央採取措施。

 

PFAS是一種永久性化學物質,因具備防水、防油、及摩擦力小的特性,自1940年代起便廣泛被用作表面塗料,如衣物、紙張護膜、食品包裝材料、炊具、消防泡沫等。

 

PFAS的高穩定度固然實現許多生活用途,卻也因此不容易被自然分解,而在生產PFAS過程中可能會汙染附近環境的飲用水及土壤,並進入生態鏈中汙染動植物。

 

一般來說,PFAS在環境和人體的代謝時間為3至9年。

 

根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目前已有研究顯示人類接觸PFAS可能導致健康問題,包括生育能力下降、兒童發展遲緩、免疫系統下降、膽固醇升高和癌症和肥胖風險增加等。

 

 

遊日注意|大阪水質「永久化學物」PFAS超標 居民血液檢測異常擴至千人受檢

 

 食用安全10:45 2023/11/13

 

遊日要注意!日本各地近日疑似出現水質受污染的問題,關西地區多處被驗出「永久化學物」PFAS超標,大阪更有居民的血液檢測發現異常。有組織就召集義工,擴大範圍對當地1000人進行血液檢測,結果將交由當局處理。

 

根據日本每日放送電視台(MBS)報道,關西地區有多處河川及地下水皆被檢出全氟烷基和PFAS(多氟烷基物質)超標,大阪府攝津市的醫生及研究人員遂針對市民進行血液檢測,結果發現受檢的87人中,有31人的血液含有超標高濃度PFAS。

 

 

據日本新聞調查網站Tansa報道,大阪民主醫療機構聯合會(Osaka Min-Iren)將與其他組織召集義工,擴大檢測範圍,對當地1,000名居民進行血液檢測,並委託京都大學醫學院進行分析。據報目前的檢測進度已達到3成,結果出爐後將交由當局處理及採取措施。

到底甚麼是PFAS?報道就指出,PFAS是一種永久性化學物質,因具備防水、防油、及摩擦力小的特性,自40年代起便被廣泛用作衣物、紙張護膜、食品包裝材料、炊具、消防泡沫等物件的表面塗料。

雖然PFAS具有高穩定性,為生活帶來不少方便之處,但它並不容易被自然分解,而生產PFAS的過程可能會令附近環境的飲用水及土壤產生污染,並進入生態鏈中污染動植物。在一般情況下,PFAS在環境和人體的代謝時間約為3至9年。

長期接觸PFAS可致各種疾病 增加患癌風險

澳洲有研究發現,無論用任何形式,只要在易潔鑊上造成一道只有5厘米的裂縫,都會釋出多達9,100顆塑膠微粒,並會在煮食時滲入食物中,增加食用安全風險。

另外,美國也曾有研究觀察到,受試者在進食快餐後24小時内,體内PFAS濃度會迅速上升,原因很可能是食物沾到包裝紙或膠盒塗層含有的PFAS導致。

而FDA亦曾指出,化妝品及護膚品中所含有PFAS,作用可以是撫平皮膚、提升光澤等;或用於調製產品質地。物質有可能來自原材料雜質,並非故意添加。

另外,還有更多研究證據支持,長期攝入PFAS會致男性睾丸功能受損,或干擾內分泌、影響生育。也有機會引起肝損傷、甲狀腺疾病。孕婦若長期接觸該物質,胎兒會被同步影響,出生後患自閉症風險大增,且成年後也會面對罹患癌症,包括腎癌、睾丸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和骨髓癌等高風險影響。

鄭醫師補充:

PFAS的污染其實由來已久,但真正被關注及立法禁止不過是這十年的事,連日本這樣對環境污染及衛生高規格要求的國家,都無法倖免,本地如果有相關研究,相信結果也會讓人大為驚訝,至少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的飲食及用品來避免,也盼本地相關研究及立法能早日出爐,幫助大家早日避免及擺脫PFAS的危害。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送貨員將包裹留在您的門前台階上而沒有通知您,您可能不會知道它在那裡。等待補充燃料的飢餓細胞也處於類似的位置。它必須透過感測機制感知細胞壁外部營養物質的存在,以便轉運蛋白能夠將營養物質帶入內部。

迄今已發現的少數營養感應機制對人類健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膽固醇營養感應機制的發現,這導致了史他汀類藥物的開發(並獲得了諾貝爾獎)。

這些發現集中在整個細胞如何檢測營養物質。但每個人體細胞內都有獨立的、膜結合的細胞器,所有這些細胞胞器都同樣需要燃料來執行重要的功能。那麼它們可能有自己的營養感測器嗎?

正如《科學》期刊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所述,Kıvanç Birsoy 和他在洛克斐勒代謝調節和遺傳學實驗室的同事發現了第一個用於細胞器(特別是細胞動力中心粒線體)的感測器。該感測器是具有三重功能的蛋白質的一部分:它感知、調節抗氧化劑穀胱甘肽並將其輸送到粒線體內部,在抑制氧化反應和維持適當的鐵水平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我相信這將是一個非常富有成果的發現,」伯索伊說。“每次人們研究營養感測時,我們都會學到很多生物學知識,並因此開發出許多藥物。”

抗氧化能力

穀胱甘肽是一種全身產生的抗氧化劑,發揮許多重要作用,包括中和稱為自由基的不穩定氧分子,如果不加以控制,自由基會對 DNA 和細胞造成傷害。它還有助於修復細胞損傷並調節細胞增殖,它的喪失與老化、神經退化性和癌症有關。因此,穀胱甘肽補充劑作為一種非處方保健方法越來越受歡迎。

 

這種抗氧化劑在粒線體中含量特別豐富,沒有它,粒線體就無法發揮作用。「作為呼吸細胞器,粒線體產生能量,」伯索伊指出。“但粒線體也可能是許多氧化壓力的來源”,氧化壓力與癌症、糖尿病、代謝紊亂、心肺疾病等有關。如果粒線體中的穀胱甘肽濃度無法精確維持,所有系統都會失敗。沒有它,我們誰都無法生存。

 

但直到 2021 年,Birsoy 和他的團隊發現,穀胱甘肽實際上是如何進入粒線體的,才知道是一種名為 SLC25A39 的轉運蛋白負責傳遞包裹。它似乎還可以調節穀胱甘肽的含量。Birsoy 說:“當抗氧化劑濃度較低時,SLC25A39 的數量會增加,而當抗氧化劑濃度較高時,轉運數量會下降。”

 

研究結果強烈證實粒線體有某種方式來檢測和調整這些波動的程度。他說:“粒線體以某種方式計算它含有多少抗氧化劑,並根據該量來調節它抗氧化劑進入的的量。”

 

獨立域

 

為了弄清楚粒線體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研究人員結合了生化研究、計算方法和基因篩選,發現「SLC25A39 同時是感測器和轉運蛋白,」Birsoy 解釋道。“它有兩個完全獨立的區域。一個區域感知穀胱甘肽,另一個區域是運輸它。”

 

Birsoy 說,這種蛋白質的獨特結構可以解釋其能力。當他實驗室的研究生、該研究的第一作者 Yuyang Liu 將 SLC25A39 的結構與 AlphaFold 蛋白質結構資料庫中 SLC 轉運蛋白家族中的其他結構進行比較時,Liu 發現了該蛋白質中一個獨特的額外環。當他們從蛋白質上剪下它時,它的轉運能力保持完整,但它失去了感知穀胱甘肽的能力。「後來發現這個有趣的循環讓我們了解了感測機制,」伯索伊說。

 

鐵匠

 

Birsoy 說,這項研究也支持了穀胱甘肽是鐵的「伴侶」的理論,鐵是細胞內幾乎所有功能所必需的。

 

「鐵不僅是地球上最豐富的金屬,也是我們細胞中最豐富的金屬,」他說。但鐵也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如果沒有穀胱甘肽來保持其平衡,它就會引發細胞氧化壓力,造成損傷。“我們認為保持穀胱甘肽與鐵的比例非常重要,因為如果穀胱甘肽太少,鐵就會變得非常活躍,而如果穀胱甘肽太多,鐵將無法使用。” 他們的實驗確定,SLC25A39 在其表面帶有獨特的鐵特徵,作為穀胱甘肽感測機制的一部分。

 

現在研究人員知道了 SLC25A39 的包裹遞送系統如何運作,他們可以對其進行實驗。Birsoy 說:“這種特殊的轉運蛋白在一組癌症中表達上調。” 「人們曾嘗試改變整體穀胱甘肽濃度,但現在我們有一種方法可以在粒線體中改變它,而不影響細胞的其他部分。這種標靶治療可能會減少因改變整個細胞中穀胱甘肽濃度而產生的副作用。整個身體。我可以看到利用這種新理解的許多轉化成果。”

參考文獻:

 

  1. Yuyang Liu, Shanshan Liu, Anju Tomar, Frederick S. Yen, Gokhan Unlu, Nathalie Ropek, Ross A. Weber, Ying Wang, Artem Khan, Mark Gad, Junhui Peng, Erdem Terzi, Hanan Alwaseem, Alexandra E. Pagano, Søren Heissel, Henrik Molina, Benjamin Allwein, Timothy C. Kenny, Richard L. Possemato, Li Zhao, Richard K. Hite, Ekaterina V. Vinogradova, Sheref S. Mansy, Kıvanç Birsoy. Autoregulatory control of mitochondrial glutathione homeostasisScience, 2023; DOI: 10.1126/science.adf415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倫敦大學學院和達特茅斯學院的學者對長新冠感罹患和症狀流行情況進行了大規模調查,稱到 2022 年底,美國有七分之一的人患有長新冠困擾。

根據《PLOS ONE》發表的研究結果,長新冠患者會導致焦慮和情緒低落,並且持續出現身體活動問題以及記憶力、注意力或理解力方面的挑戰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對於接種過疫苗的人來說,包括那些長期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焦慮和情緒低落的風險似乎較低。

共同作者亞歷克斯·布賴森教授(倫敦大學學院社會研究所)表示:「人們對長新冠罹患及其對健康和福祉的影響知之甚少,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許多人經歷了持續且令人擔憂的症狀。

「在這裡,我們發現長新冠繼續影響著美國數百萬人,其中一些群體受到的影響比其他群體嚴重得多。那些曾出現長新冠症狀的人仍然更有可能報告情緒低落,日常工作遇到困難,與從未長期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相比,記憶力、注意力和理解力方面都面臨挑戰。”

研究人員審查了2022 年6 月至12 月期間對美國人口普查局家庭脈搏調查做出回應的461,550 人的數據。他們將那些自稱從未感染過Covid-19 的人和那些感染了Covid-19 但沒有持續症狀的人以及目前或以前被診斷長新冠的患者進行了比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說法,他們將長新冠定義為在初次感染新冠病毒後至少三個月內持續或出現新症狀。

 

研究人員發現,近一半(47%)的受訪者表示曾在某個時候感染過Covid-19,而總數中的14% 的人曾在某個時候出現感染過Covid-19的長新冠症狀,其中一半(佔總數的7%)長新冠症狀仍持續存在。回答調查時出現新冠症狀。研究結果說明,三分之一的感染 Covid-19 的人最終可能會出現長新冠症狀。研究人員警告說,他們的研究的局限性在於它依賴人們自我報告的症狀,而一些受訪的人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感染了 Covid-19。

 

研究人員發現,長新冠的患者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焦慮、憂鬱、擔心或對事物缺乏興趣),以及身體活動能力問題和穿衣洗澡問題,所有這些都是影響自身的。  透過回答問卷進行報告。長新冠也與自我報告的記憶力、注意力、理解力或被理解力等方面的問題有關。

 

他們還發現,長新冠患者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見,白人、中年人和收入或教育程度較低的人中的比率也較高,而在西維吉尼亞州最常見(佔人口的 18%)在夏威夷最不常見(11%)。

 

長新冠的患者在初次感染Covid-19 期間出現嚴重症狀的人中也更為常見,因為在目前報告長新冠的患者中,有31% 的人表示他們最初出現了嚴重的Covid-19 症狀,相比之下僅為7%的人曾感染 Covid-19 且沒有發展長新冠。

 

他們表示,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更好地了解新冠病毒引起各種潛在症狀的時間有多長,同時還需要更好的縱向數據來了解疫苗接種對長期新冠病毒風險的潛在影響。

參考文獻:

  1. David G. Blanchflower, Alex Bryson. Long COVID in the United StatesPLOS ONE, 2023; 18 (11): e0292672 DOI: 10.1371/journal.pone.0292672

鄭醫師補充:

目前醫學界對長新冠的治療還未有真正有效的治療方式,國外有學者利用外泌體療法來改善,臨床效果不差,據說國內也有醫療從業人員在應用這類療法改善長新冠患者。有需求的人不妨多了解。

參考文獻:

Askenase PW (2022) Recommendation: Treatment of clinical long COVID encephalopathies with nasal administer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nt. Nanotechnol. 4:987117. doi: 10.3389/fnano.2022.98711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