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脂肪怎麼來?快放下手上那杯糖飲

 

【華人健康網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別以為喝飲料只會造成肥胖或糖尿病,連脂肪肝都有可能找上門!美國研究發現,每天喝一杯含糖飲料,內臟脂肪大增3成,連帶提升心臟病風險。趕快放下手中那杯糖飲,別再虐待身體了!

研究發現,每天喝含糖飲料容易增加內臟脂肪。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院(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追蹤1萬多名中年人長達6年的時間,調查受試者喝含糖飲料的頻率,並且利用特殊的X光,在研究開始和結束的時候檢測他們內臟脂肪含量的變化。

每天喝糖飲 內臟脂肪大增

結果發現,跟完全不喝糖飲的人比較,每天喝含糖飲料或是氣泡飲料(fizzy drinks)的人,在研究進行的6年之中,內臟脂肪增加了將近1公升,相當於多出了30%脂肪量。這裡所謂的內臟脂肪,包含肝臟、胰臟、腸子的脂肪。內臟脂肪過多,容易增加心臟病風險,並誘發胰島素阻抗,提升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

過量攝取糖分不利健康,建議每天糖分攝取量應控制在總熱量的10%以下。

此研究團隊的成員包含美國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和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專家。此研究已經刊登於《循環》(Circulation)期刊。

過量糖分害處多 每天控制攝取量

提醒民眾,過量糖分不只容易體重過重,或是發展成糖尿病,也會造成內臟脂肪過多,進而形成多種慢性疾病;而這項研究也再次證明含糖飲料對健康的危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每天額外的糖分攝取量不應超過總熱量的10%,但是WHO呼籲,最好能夠控制在5%以下,對健康更有好處

鄭醫師補充:

代謝症候群、內臟脂肪、糖尿病以及心臟病的元凶,可能都是糖造成的,這篇研究就是簡明扼要的示範說明。為了身體健康、降低肥胖以及代謝障礙引發的慢性疾病風險,先從戒糖癮以及戒甜食的習慣開始。

參考文獻: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 of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Over 6 Years of Follow-Up

  • Jiantao Ma,
  • Nicola M. McKeown,
  • Shih-Jen Hwang,
  • Udo Hoffman,
  • Paul F. Jacques,
  • and Caroline S. Fox

Circulation. 2016;CIRCULATIONAHA.115.018704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January 11 2016,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5.018704

http://circ.aha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6/01/06/CIRCULATIONAHA.115.018704.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柑橘類水果 防不舉

男人想要「堅挺」、減少不舉困擾,不妨吃點草莓、葡萄或柑橘類水果。英國、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吃草莓、葡萄、柑橘類水果等含類黃酮食物,似乎可幫助預防勃起障礙、降低不舉風險

上述食物都含有大量類黃酮物質,幾乎所有蔬菜、水果都有類黃酮,蔬菜、水果之所以有醒目顏色,主要是因為這些化學物質所造成。

英國東安吉拉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團隊想要了解哪些含類黃酮食物可幫助預防勃起障礙,研究人員以類黃酮中常見六種型態為研究重點,結果發現,花青素、黃烷酮類與黃酮類對預防勃起障礙似乎有好處。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研究首席作者英國東安吉拉大學教授艾汀‧卡西迪表示,男人出現勃起障礙,多半是血流供應不足導致,研究顯示,類黃酮或可改善血壓,讓血流更順暢,動脈也會變得更有彈性。

研究團隊分析兩萬五千多名專業男性健康、飲食資訊,這些人都登記參加一場二○○○年美國研究,經過十年追蹤,其中百分之三十五點六的人出現勃起障礙,研究人員發現,男性飲食若含有豐富的花青素、黃烷酮類與黃酮類物質,較不容易出現勃起障礙困擾。如果想要補充類黃酮,像草莓、葡萄、紅酒、蘋果、水梨、櫻桃、柑橘類水果等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報導提到富含花青素、黃烷酮類與黃酮類物質等食物來源,其實就是抗氧化效果較強的營養來源。抗氧化除可幫助身體去除自由基也可以抗發炎甚至對抗疲勞。血管老化,心臟功能退化甚至是大腦功能衰退,與身體抗氧化能力以及抗發炎能力息息相關。

過去我常說,性功能只是身體健康的一個明顯的指標,也就是身體好,性功能自然沒問題,身體狀況不佳,性功能也容易受影響。而且性功能是身體行有餘力才會執行的功能,身體狀況不好,會把資源留給其他維持生命比較關鍵的系統,性功能相關生殖系統會先被犧牲。

多吃像草莓、葡萄、紅酒、蘋果、水梨、櫻桃、柑橘類等水果,便是強化身體抗氧化以及抗發炎等功能。

參考文獻:

  • A. Cassidy, M. Franz, E. B. Rimm. Dietary flavonoid intake and incidence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6; DOI: 10.3945/ajcn.115.12201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性慾回春關鍵 台灣研究團隊找到它

(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13日電)年紀越大會越「不行」,失去墜入情網的衝動?國內研究團隊發現調控多巴胺是老年雄果蠅「回春」關鍵,對未來提升或抑制性慾的醫療需求提供新的可能。

人類的七情六慾都受到大腦中多巴胺的影響,多巴胺是一種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能調節動物許多重要的生理反應,包括性慾與深陷羅曼蒂克的愛情,及因缺失引發的帕金森症等,但因為大腦中的多巴胺神經網路錯綜複雜,因此科學家還沒有找到直接相關的證據。

科技部經費支持、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應用化學系副教授傅在峰領導的研究團隊,以雄果蠅為研究對象,篩得一群名為PPL2ab神經細胞,可以透過調控多巴胺增強雄果蠅的性慾強度,是科學界首次在單細胞層級發現與調控雄性動物性活動的關鍵路徑,成果並登上國際知名科學期刊「自然通訊」。

傅在峰表示,果蠅因為生活史短、可大量繁殖,自20世紀初便是遺傳學研究者愛用的模式生物。研究團隊藉由記錄果蠅的求偶行為,從初次見面的到開始追求所花費的時間長短,量化雄果蠅性活動力的強弱。

他說,果蠅大腦中約有280顆多巴胺神經元,根據這些神經元的細胞體及神經纖維走向可區分為13個群集(clusters)。研究團隊利用基因工具專一性地增加PPL2ab神經元的多巴胺量,可使40天大的老年雄果蠅性活動力提升。反之,若專一性地抑制PPL2ab神經元多巴胺量,則可使10天大年輕雄果蠅的性活動力顯著下降。

傅在峰表示,這也是科學界首次操控特定神經細胞進而回復高齡雄性動物性活動的重要發現,透過理解這群神經元的分子調節機制模型,可以提供未來在人類等哺乳類動物研究上發現促進或抑制性慾開關的切入點,未來有可能成為改善老年人、性功能障礙者性慾低下或人道地抑制性暴力者性慾的契機。

他說,研究團隊正計畫將針對小鼠等脊椎動物進行研究,但何時可應用在人類還無法預測時間。

鄭醫師補充:

多巴胺是大腦愉悅中樞的關鍵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沒有啟動,性欲自然缺乏。

最簡單的例子,有些人會誤用毒品來助性,這類毒品必然是中樞神經興奮劑,也就是能增加多巴胺分泌的物質。

或者服用巴金森藥物是試圖增加大腦神經細胞多巴胺的傳導,在某些服用者中,如果藥物作用過頭,可能導致性欲不正常增加,即使是上了年紀的長者。

適當運動可以增加多巴胺分泌,營養補充如能再加強,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PPL2ab neurons restore sexual responses in agedDrosophila males through dopamine

doi:10.1038/ncomms8490

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5/150630/ncomms8490/full/ncomms8490.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眠超痛苦 吃鮭魚鯖魚助眠

 

【華人健康網文字提供/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具高油脂含量的魚,除了是人類omega-3及維他命D的主要膳食來源,還可能和較佳的睡眠品質有關?根據《Sleep Medicine》刊登美國梅約診所睡眠障礙中心(Sleep Disorders Center, Mayo Clinic)的最新研究,發現在日常生活的飲食中,若能多攝取一些富含油脂的魚類,可能可以助人一夜好眠。

失眠超痛苦 吃鮭魚鯖魚助眠

作者訪問700多位40歲以上居民,調查受訪者的心血管風險因子、睡眠品質及魚類的攝取量。結果發現28%的受訪者具有較差的睡眠品質,在具有良好睡眠品質族群的日常飲食中,富含油脂的魚類攝取量較高。

研究結果顯示,攝取富含油脂的魚類和較佳的睡眠品質有相關;即使是食用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的人,其攝取魚量的增加仍和睡眠品質進一步改善有關。作者建議,有睡眠品質不佳問題的人可以試著多吃鮭魚、鯖魚、鯡魚和鱒魚,同時亦可減少心臟病發作及中風的風險

研究刊登在《Sleep Medicine》第17卷2016年1月號 第126-128頁

鄭醫師補充:

攝取富含Omega-3的油脂,可以幫助睡眠,不只是魚類,素食者可以透過牙麻仁油的補充,亦可得到類似的效果。過去我在臨床發現,有些失眠或者睡眠品質不佳的人,在睡前補充一些好油,睡眠品質大大提升。

吃好油會藉由腸道吸收,將訊息傳遞至大腦,幫助大腦鎮靜,過去一項荷蘭的研究,以生理食鹽水和油分別經鼻胃管灌入受試者的胃中,掃描大腦,發現灌油的受試者,大腦影像發現的確比較平靜。腸道吸收的食物確會影響大腦功能以及睡眠品質。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制酸劑恐致慢性腎病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治療胃食道逆流藥物「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與長期腎臟受損很有關聯性。研究顯示,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的患者出現慢性腎臟病風險比未用藥者增加二成到五成。雖然研究並沒有證實兩者因果關係,但卻發現,藥物劑量越高,腎臟似乎越容易受到損壞。

「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可以減少胃酸分泌,專門用來治療火燒心、胃酸逆流症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流行病學助理教授摩根‧葛蘭斯表示,當藥物劑量增加,慢性腎臟病風險也跟著上升,這種現象也許真實存在。

上述研究成果已於一月十一日發表於《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

研究作者表示,在美國,這些處方箋用藥當中,最多有七成為不當用藥,約有百分之二十五的用藥者並沒有再出現火燒心、胃食道逆流症狀,已經可以停藥,但卻還是繼續用藥。

葛蘭斯指出,過去研究顯示,這些治療火燒心藥物與急性腎損傷、急性間質性腎炎有關。最新研究更發現,這些藥物也與慢性腎臟病有所關聯。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資訊,患者一旦出現慢性腎臟病,腎臟過濾血液功能會逐漸衰退,經過一段時間,慢性腎臟病可能轉變成腎衰竭,此時患者就能接受透析治療,也可能需要換腎。

在這項研究當中,研究人員不只分析一萬多名「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用藥者資訊,同時也估算近二十五萬人數據。在研究剛開始的時候,研究人員發現,「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用藥者較容易有肥胖、高血壓、心臟病等問題。當患者用藥超過十年,慢性腎臟病患者風險便會上升。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發現,一天用藥兩次的患者比一天用藥一次的患者更容易出現慢性腎臟病,其慢性腎臟病風險增加百分之四十六,相較之下,每天用藥一次的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只上升百分之十五。

鄭醫師補充:

長期使用質子幫浦抑制劑導致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類似研究,過去比較少看到。一般醫師再開立這類藥物時,幾乎不會知會服藥者相關風險,因此把這篇規模不小的研究提出來給大家參考。

長期抑制胃酸,其實不利於身體吸收蛋白質與礦物質,胃酸存在自有其功能。為了抑制胃酸,但得犧牲營養吸收,兩相權衡,到底孰輕孰重?

關於胃食道逆流的療法,不妨參考整合療法的評估以及相關營養補充來做體質的根本改善,還能降低長期用藥潛藏的健康風險,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Lazarus B, Chen Y, Wilson FP, et al. Proton Pump Inhibitor Use and the Risk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11, 2016.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5.7193.

http://archinte.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248115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育越多 老化越慢

不少女人想要凍齡,生小孩說不定就能夠幫助凍齡、延緩老化。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女性生小孩數目會影響身體老化速度,生越多小孩,身體老化速度越慢

加拿大西門菲沙大學健康科學系教授帕卜羅‧內龐納斯奇、博士後研究員辛蒂‧芭爾哈研究發現,女性生下越多小孩,染色體末端「端粒」也就越長

端粒長度,可看出細胞老化情況,端粒縮短速度較慢,代表老化速度比較慢,若端粒長度較長,往往也意味壽命較長

研究人員以七十五名女性為研究對象,分析她們生子數與染色體端粒長度是否有關聯。

在十三年間,研究人員兩次透過她們的唾液樣本、口腔黏膜細胞檢測其細胞染色體端粒長度,這是首次有人分析生小孩數目與人類染色體端粒長短是否有直接關聯。

過去曾有學者認為,生子數目越多,可能加速生理老化速度,但這項研究結果正好相反。研究顯示,女性生越多小孩,染色體端粒縮短速度就越慢。

內龐納斯奇解釋,女性懷孕期間,身體雌激素濃度大量增加,雌激素是一種強效抗氧化劑,可以保護細胞,有助減緩端粒縮短速度,因此這種現象可能是雌激素大量增加所造成

女性所處社會環境或許也對延緩老化有關鍵影響。

內龐納斯奇表示,在研究當中,女性自然生下越多小孩,在親戚、朋友間就獲得越多幫助、支持。

當一個人獲得越多支持,新陳代謝所產生的能量就會增加,身體組織在維持功能方面也就分得越多能量,因而造成老化速度減慢。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PLOS One)。

鄭醫師補充:

生小孩越多,老化越慢,這真是造物主獎勵女性生產的絕佳機制。換個角度來看,生越多,得照顧小孩,身體衰老速度若過快,無法照顧小孩。

這篇文章中提到的端粒長度,可看出細胞老化情況,端粒縮短速度較慢,代表老化速度比較慢,若端粒長度較長,往往也意味壽命較長。

參考文獻:

  1. Cindy K. Barha, Courtney W. Hanna, Katrina G. Salvante, Samantha L. Wilson, Wendy P. Robinson, Rachel M. Altman, Pablo A. Nepomnaschy. Number of Children and Telomere Length in Women: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Evaluation. PLOS ONE, 2016; 11 (1): e0146424 DOI: 10.1371/journal.pone.014642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莞語專欄》好菌拯救躁鬱之腸

腹脹、腹瀉、便秘、肚子疼痛不適,是所有人都可能經驗過的症狀,但許多人四處就醫吃藥問題仍無法改善,每天都得面臨不斷跑廁所或久未解便的痛苦,這些人正是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的受害者。IBS是一種腸道的功能性異常;這種疾病的症狀相當複雜,有人易腹瀉、有人易便秘、有人則腹瀉與便秘交錯發生。據估計,國內一到兩成的人口有此困擾,每年造成的健保花費達九十億元。

IBS的成因可能是體質所致,但更多人是壓力所引起,奔忙於事業與家庭兩頭的青壯年族群最常見,尤以女性居多,有些患者則有憂鬱、焦慮、愛鑽牛角尖、追求完美等人格特質。近來研究更指出,IBS患者的腸道菌叢可能改變。人體腸道充滿巨量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黴菌、原蟲、寄生蟲。單就細菌而言,數目即高達百兆以上,種類千百種,重量超過1公斤,其代謝副產物更提供人體10%熱能來源,因此腸道菌叢可視為人體的一種器官。腸道細菌對人體而言,可分為好菌(益菌、共生菌占10至20%)、壞菌(害菌、致病菌占10至20%)及中性菌(伺機菌、條件致病菌占60~70%)。腸道好菌能與人體宿主和平共存、共生互利,其發酵產物有益人體;反之,壞菌的腐敗作用,則使人生病。

2015年5月美國FDA核准rifaximin用於治療腹瀉型腸躁症。Rifaximin是由rifamycin半合成衍生的巨環類抗生素,僅有不到0.4%的腸胃道吸收率,幾乎不會穿越腸壁。此藥並非新藥,早在1998年已核准用於治療旅行者腹瀉及肝腦病變(肝功能急速衰退,腸道產生的毒素無法由肝臟分解,導致毒素累積於中樞神經系統,影響患者的意識狀態)。

第三期臨床試驗TARGET1和TARGET2收納600名有輕到中度腹瀉和脹氣的IBS病患,隨機分為服用550mg rifaximin的治療組或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每天3次,治療2周後持續追蹤病患症狀達10周。合併兩篇研究發現,服用該藥病患有40.7%獲得適當症狀緩解,安慰劑組則只31.7%。此藥不易吸收,優於其他類會被身體吸收而導致對IBS病患效果各異的抗生素。

短期治療但有持續效果,將使IBS患者解便正常而無腹瀉,脹氣情況也減少,可以享受社交生活與旅遊,不用擔心頻繁跑廁所。但是在廣泛使用該藥之前,需進行更長期間的追蹤,以確定無抗生素抗藥性的隱憂。另一方面,要改善腸道菌叢失衡,除了以抗生素消滅壞菌,也要儘量補充高劑量的益生菌,雙管齊下,效果將會更明顯,症狀復發率也會更低。(雨辰)

鄭醫師補充:

FDA核准治療腸躁症的藥物,國內並沒有核准。因此,本地的腸躁症患者要透過類似療法來改善,只能透過整合療法來自力救濟。

有腸躁症患者,不妨透過功能醫學的腸道菌叢檢測,了解自己腸道菌叢失衡的狀況,透過適當的營養補充來除弊興利,也就是滅壞菌,補好菌,對於腸道菌叢的恢復效率更快。當然,本身有情緒、人格或者精神方面的困擾,建議配合處理,多管齊下,改善更快。

參考文獻:

http://www.fda.gov/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ucm448328.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運動降低攝護腺癌機率

攝護腺癌向來是男性心頭大患,原因在於死亡率高,手術有可能影響性功能,預防勝於治療,英國雪菲爾哈倫大學研究發現,運動可以降低攝護腺癌發生機率,甚至降低罹癌患者嚴重度,加強醫療效果

研究團隊隨機抽選50位攝護腺癌患者,進行12個月測試,其中25人每周嚴格監督運動狀況,其餘則是給予相關衛教,並未強制要求規律運動,最後發現加強運動患者,血液PSA數值明顯得到改善,顯示病情控制較佳。

研究負責人Liam Bourke表示,雖然這次研究樣本數不多,做為推斷整體仍言之過早,但是結論數據仍然可以指出,規律運動可以幫助身體調節,抑制癌細胞生長,修復細胞損害DNA,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大的研究規模

運動可以限制攝護腺癌惡化,研究團隊希望醫療機構廣泛宣傳,英國癌症研究學者Malcolm Mason強調,運動對每一個人都有益處,這項研究讓我們多知道一項運動好處,攝護腺癌患者能夠藉此改善病情。攝護腺在膀胱與尿道交界處,一旦肥大或病變會影響排尿,根據英國衛生單位統計,攝護腺癌是英國男性第2大癌症死因。

鄭醫師補充:

PSA是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的簡稱,1970年首先在攝護腺組織中被發現。一旦罹患攝護腺癌,PSA便成為攝護腺癌控制以及治療效果的主要指標。

運動可以幫助攝護腺癌患者加強癌症控制效果。但運動強度須視當事人體能狀況慢慢加強,身體虛弱者必須慢慢增加強度。適當營養補充是對抗癌症疲乏的重要療法,身體虛弱其實不利於抗癌。

參考文獻:

 

Bourke L, Smith D, Steed L, Hooper R, Catto J, Albertsen PC, Tombal B, Payne HA, Rosario DJ. Exercise interventions for men with prostate cancer (Protocol).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5, Issue 12. Art. No.: CD011251. DOI: 10.1002/14651858.CD011251.pub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門診不時會遇到女性憂鬱患者,有過早停經的現象。在本地,五十幾歲停經算正常,然而有些女性在四十歲之前,月經便開始不穩定甚至過早停經,這項的現象往往會增加憂鬱症風險。

這項研究是針對14項研究,其中涵蓋67714位女性研究對象大規模研究分析發現:停經往後延遲兩年,憂鬱症風險降低2%。停經越晚,憂鬱症風險愈低。由於停經時間早晚可以差別到20年,因此這項研究的結果值得女性朋友留意。此外,其中有三項研究發現(包含52,736位參與者),發現停經年紀每晚兩年,嚴重憂鬱症罹患率增加5%。

而一項針對3033位參與者的分析研究發現:四十歲後停經的人跟四十歲前停經的人相比,憂鬱症罹患率降低50%。 

過早停經的人,即使以荷爾蒙治療,罹患憂鬱症的比例跟未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的人相比,憂鬱症罹患率並無差別,這表示真正保護大腦免於憂鬱症的關鍵在於內生性的荷爾蒙。內生性,在血液循環的雌二醇,具有神經保護作用,主要是透過神經元的以及膠質細胞的α 和 β受體,讓血管內皮擴張,抗粥狀動脈硬化,免於發炎反應,產生的保護作用。

研究人員希望可以研發早期的賀爾蒙取代療法,預防停經過早出現,進而降低憂鬱症的發生率。一旦過早停經出現再用荷爾蒙取代療法,可能就太遲了。

參考文獻:

Georgakis MK, Thomopoulos TP, Diamantaras A, et al. Association of Age at Menopause and Duration of Reproductive Period With Depression After Menopau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06, 2016.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15.2653.

http://archpsyc.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248095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酵母菌感染藥 流產增5成

丹麥大型研究發現,懷孕初期服用治療酵母菌感染的處方藥物,可能增加流產風險。

這項十七年研究使用的是氟可那挫(fluconazole)口服藥,這種藥物有藥丸和藥水兩種。研究並未找出這種藥物有害的證據,但有人認為,孕婦使用高劑量的這種藥可能會產生其他問題。

研究人員以丹麥一百多萬名孕婦作為觀察對象,比較服用與未服用氟可那挫口服藥的孕婦。

在懷孕頭六個月服用此藥的婦女,流產機率比未服藥的婦女高出近五十%。這些高風險孕婦包括服用一五○毫克低劑量者在內;至於服用較高劑量的孕婦,流產風險也增加。雖然每個組別只有不到十%的婦女流產,總數為七一○人,研究人員還是指出,醫師在為懷孕初期的孕婦開立氟可那挫處方時,應態度謹慎。

設於哥本哈根的丹麥國家血清研究所(State Serum Institute)的這項研究報告,今天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二○一一年曾發表安全聲明表示,懷孕初期服用高劑量氟可那挫,可能導致寶寶出現某些先天性缺陷,但單次服用一五○毫克似乎安全。

鄭醫師補充:

治療酵母菌或者黴菌藥物,原本就是毒性較高的藥物,這項研究再度證實懷孕期用藥在怎麼審慎保守都不為過。

這是大規模研究,可信度極高。

參考文獻:

Mølgaard-Nielsen D, Svanström H, Melbye M, Hviid A, Pasternak B. Association Between Use of Oral Fluconazole During Pregnancy and Risk of Spontaneous Abortion and Stillbirth. JAMA. 2016;315(1):58-67. doi:10.1001/jama.2015.17844.

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248048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初服抗憂鬱劑 易胎兒缺陷

孕婦若要服用抗憂鬱劑,就得多注意藥物風險。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孕婦若在懷孕剛開始前三個月服用專門用來治療憂鬱症、強迫症、焦慮症、創傷後壓力失調藥物「克優果」(Paroxetine),可能增加胎兒先天缺陷、心臟缺陷風險

這項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英國臨床藥理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大約五分之一的女性在生育年齡曾出現憂鬱症狀,在國外,最近這幾年,懷孕服用抗憂鬱處方藥的女性患者有增多趨勢,從二○○五年開始,醫界多半使用「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幫助懷孕女性對抗憂鬱症,「克優果」就是其一,醫界認為孕婦使用這類藥物很安全。不過曾有小型研究指出,胎兒若在出生前就接觸「克優果」,心臟缺陷風險可能上升。後續也有學者針對歐洲、北美不同族群做研究,結果雖然分歧,但學界還是傾向認為這種藥物可能增加胎兒心臟缺損風險。

在這項研究當中,研究人員發現,與沒有用藥者相比,孕婦若服用「克優果」,胎兒出現先天缺陷風險增加百分之二十三,胎兒心臟缺陷風險也上升百分之二十八

研究作者指出,對於孕婦服用「克優果」等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最好抱持謹慎太多,無論用藥風險是高、是低,對胎兒來說,都還是有其危險性,因此計畫懷孕就顯得很重要,孕婦一旦有憂鬱症等疾病,最好慎選藥物或以運動方式幫助舒緩症狀

鄭醫師補充:

孕期服用抗憂鬱劑會導致新生兒先天缺陷、心臟缺陷風險,類似的研究還包含增加自閉症以及過動風險甚至是致命的肺動脈高壓風險都比較高。

然而孕期服用抗憂鬱劑增加胎兒產後以及日後的健康風險相關研究資訊,一般服藥的孕婦大多不會被事先告知,開藥的醫師也都以藥物很安全來安撫當事人,然而風險的確存在。

孕期出現的憂鬱症,一般而言還是須處理,除藥物之外,其實有非藥物整合療法可以來提供協助。為了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孕期使用藥物還是保守謹慎為上,尤其是抗憂鬱劑,絕非安全無虞。

參考文獻:

  • Anick Bérard, Noha Iessa, Sonia Chaabane, Flory T. Muanda, Takoua Boukhris, Jin-Ping Zhao. The risk of major cardiac malformations associated with paroxetine use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15; DOI: 10.1111/bcp.1284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祕褪黑激素 異位性皮膚炎新治療方針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

 一暝大一寸,充足的睡眠對孩子的健康格外重要,尤其在接近入睡時,身體便會開始分泌褪黑激素幫助睡眠,台大團隊最新研究發現,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兒童,褪黑激素對改善病況有顯著影響。

異位性皮膚炎在兒童的盛行率高達15-30%,而且逐年在增加。這些一直癢、一直抓的小朋友們,體內的褪黑激素大量減少,晚上更常會因為睡不好,產生情緒問題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科醫師張詠森表示,褪黑激素是一種抗氧化劑,雖然目前抑制異位性皮膚炎的機轉並不清楚,但已有研究在神經的免疫調節及抗癌藥亦有成效,未來將有更多可能。

鄭醫師補充:

褪黑激素可以改善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相關研究,國外的確有研究證實,但國內會應用相關療法來幫助異位性皮膚炎改善的專業人員比較不多見。這篇國內最新發表的研究應該可以讓更多人知道褪黑激素的另一種臨床應用療法。

參考文獻:

Chang Y, Lin M, Lee J, et al. Melatonin Supplementation for Children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nd Sleep Disturbanc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ediatr.2016;170(1):35-42.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5.3092.

http://archpedi.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247086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衛院:肌肉多 降低死亡風險的關鍵

肌肉量夠嗎?設法「長」肌肉非老人「專利」!生活呈「靜態」的年輕中壯族群,更需「養」肌,讓自己老來更健康。

台灣「肌少症」的人口越來越多!近年有不少研究調查公布,證實肌肉量的多寡,是影響老人死亡風險高低的關鍵。

5位老人中1人有肌少症

根據統計顯示,台灣65歲以上老人約每5位就有1人有肌少症;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的調查發現,50歲以上國人有1∕5(近138萬人)蛋白質攝取不足,1∕10中壯族群也有相同問題,再加上國人仍只有33%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老人肌少症困擾恐「提前」上身。

所謂肌少症,就是骨骼肌質量流失,肌力或肌耐力下降。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醫保組莊紹源博士表示,如果男性的肌肉量小於7.09 kg∕m2 、女性小於5.70 kg∕m2,再加上男性手部握力小於26公斤、女性小於16公斤,或是男性每秒鐘行走少於0.7公尺、女性每秒小於0.6公尺,就是有肌少症。

也就是說,當人出現走不快的蝸牛速、軟腳蝦、奶油手等狀況時,這些都可能是肌少症的徵兆。再加上現代人常久坐、不愛運動、營養不均衡,骨質流失更快,同時也是骨質疏鬆症的候選人,有研究調查發現,男性若罹患肌少症,骨鬆風險較一般人高3倍,女性更高出12.9倍。

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指出,肌肉量不足和骨質疏鬆症息息相關,會導致人體代謝率和抵抗力下降,更會因為肌肉力量減弱而易跌倒,甚至失能風險增加。過去幾乎只會出現在老年人身上的肌少症問題,現在已逐漸年輕化,尤其不當減肥的年輕人是最大的隱性族群。

肌肉流失快 死亡風險增1~2.41倍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現,「肌肉量」(skeletal muscle mass)才是影響老人死亡風險的重要關鍵之一。研究分組的結果顯示,肌肉量最低的25%老人,相較於其他老人會增加1倍的死亡風險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根據2010年《美國臨床營養期刊》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肌肉流失速度較快的人,比起流失最慢的人,3年間的死亡風險高出2.41倍

他進一步解釋,所謂肌肉「流失的快」,是指四肢肌肉每年流失超過385公克;肌肉「流失的慢」,則是指四肢肌肉每年流失少於130公克。經過3年的追蹤,發現肌肉流失快的人(也就是肌肉流失較多者)的死亡風險高出2.41倍

維持足夠肌肉量 減緩老化最佳方案

評估是否有足夠的肌肉量,是分辨老人死亡風險高或低的有效工具。國衛院認為,應該將身體的肌肉量視為篩選高風險老人的重要指標,而不再是去強調降低或增加身體質量指數(BMI)或體重

莊紹源指出,根據國衛院2014年公布的老人追蹤研究顯示,身體質量指數與總死亡率呈現反J曲線關係,也就是說,較瘦的老人有較高的死亡風險,而過重(BMI介於24~27 )的老人有最低的死亡風險。所以,BMI 可能不太適合用來當作老人肥胖的指標或是不健康的指標。

莊紹源表示,國衛院檢視其他身體組成指標,發現肌肉量與死亡率有關係,當身體肌肉量達到一定的程度(男性11.45kg/m2;女性8.5kg∕m2)以上,死亡率就不會再減少;另一個說法是,肌肉量低於這一個標準,死亡率就會提升。

足夠的肌肉量是維持日常體能活動的關鍵之一,肌肉量不足,可能是營養失衡或是活動力不足的一個結果,這兩項因素都會導致老化的快速發展。因此,維持足夠的肌肉量,可能是減緩老化的最佳方案之一

營養失衡、運動不足 影響肌肉成長

造成肌肉量減少的原因相當複雜而多元,台安醫院腦、脊髓神經內科主任林冠宏指出,除了不可逆的年齡老化因素外,會使肌肉流失,還牽涉到內分泌、神經、營養、缺乏運動,還有癌症疾病等諸多因素

人體內分泌系統攸關肌肉成長因素,人會長肌肉,但也有人吃再多也不長肉,原因就出在內分泌的問題上。林冠宏分析,透過肌肉內在的發炎程序,因氧化與自由基的影響,也可能導致肌肉細胞凋亡;而神經負責指揮肌肉,一旦神經受傷或是如中風病人般神經無法支配肌肉,自然會導致肌肉出現萎縮;營養不足或不均衡,或是癌症細胞搶走營養的吸收,以致缺乏肌肉生成所需的蛋白質元素等諸多原因,都會造成「肌少症」的出現

莊紹源指出,從2005~2008年的「國民營養與健康調查」研究顯示,中壯年族群當中,也有過量攝取蛋白質的情況,其中,男性超過建議攝取量71%,女性超過建議攝取量51%,但是,這些中壯年族群缺少運動,而肌肉的維持,除了需要足夠的優質蛋白質,更需要有規律的運動(特別是阻抗肌力訓練)的配合。 在目前國人生活型態越趨於「靜態活動」的情況下,未來肌少症的盛行率可能還會持續增加。

肌少症與慢性病、肥胖脫不了干係

在臨床上,常發現許多老年肌少症患者,除了和營養失衡有關外,與肥胖、代謝異常、心血管疾病、失智症、骨質疏鬆症等慢性疾病脫不了干係

針對老人肌少症的相關研究,國衛院的老人醫學組正進行建立台灣老人肌少症臨床診斷標準,發現老人肌少症與肥胖、代謝異常症候群風險有關,肌少症合併肥胖的老人,會有更高的代謝異常風險 。

在2015年11月公布的「國民營養與老人健康調查」研究發現,中廣型肥胖合併肌少症的老人,有明顯較高的總死亡率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此外,國衛院的一篇研究也指出,低血硒的老人有較高比例的骨骼肌偏低的情形

從諸多老年患者的臨床就診情況看,林冠宏表示,肌肉量變少會使得老年人的活動量變少,也可能因骨骼肌減少、骨骼不夠強壯或是因骨質疏鬆而跌倒、骨折,行動必須依賴他人,甚至只能管灌飲食而致營養不良、器官功能不佳,肌肉萎縮、流失,演變成惡性循環。

肌少症的人,不一定只有骨骼肌減少,老人家肺部肌肉也會減少,導致吞嚥及排出異物功能下降,容易因嗆到而引發肺炎;泌尿道亦可能肌肉減少,影響排尿、解便功能,易致尿道發炎;肌肉量減少還會影響出門意願,會力不從心、活動力減弱、社交人際互動減少、缺乏運動,後續失智、憂鬱症等的風險,也會大為增加。

〈 養肌2大策略 〉

不想老後成為「肌少症」的一員,年輕中壯族群有必要及早為自己「長」肌肉作好打算。提早調整飲食,改變「少動」的生活型態,即使必須長期坐在電腦前工作,也應適度間歇性起身活動,最好養成每天規律運動30分鐘的習慣。

〈策略1〉補充優質蛋白質

努力養肌,不是光靠吃就能辦到,吃了些什麼?什麼時機點吃?還有是否搭配適合的運動,都是會影響能不能長出肌肉的關鍵。

平日飲食著重均衡,除了選擇優質蛋白質,還要適度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以防止骨質疏鬆。林冠宏建議,在運動前補充少許醣類,讓肌肉有足夠運用的能量,在運動過程中及運動後,補充適量水分與肌肉修補所需的營養素,尤其是補充高蛋白質食物或更容易吸收的胺基酸營養補充品,都有助於肌肉迅速恢復與放鬆

〈策略2〉多肌力訓練及伸展運動

運動的選擇,林冠宏強調,應以可訓練肌肉力氣、增加肌肉量的肌力訓練與維持平衡的伸展運動為主,像是打太極拳;老人家更應在安全的前提下,伸手、抓握、擴胸,抬腿、舉高、撐久,待肌肉有力之後,再配合快步走的訓練,幫助增加肌肉量。運動必須有長續性,增長肌肉並非一蹴可及,而是在打一場長期抗老防病的戰爭,越早設法掙足本錢,才能讓自己老了之後活得更健康。

算一算 你的肌肉量夠不夠?

如何知道自己的肌肉量是否足夠?最簡單的是可以在運動中心或健康檢查時,利用身體組成分析儀(INBODY)檢測出骨骼肌肉量是否符合標準、身體哪一個部位的肌肉量不足,以及體重、BMI、體脂肪、體脂率等。

劉燦宏指出,目前最普遍採行的骨骼肌肉質量指數(SMI)計算方式,是以瘦肉組織(純肌肉)重量(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再依各類體型的不同來推估肌肉量,平均值應該在10~12%之間。至於瘦肉組織(肌肉質量),可利用雙能X光吸收儀(DEXA)或生物電阻抗法(BIA)估算四肢的肌肉質量。

不過,低於這個標準值並不代表就是肌少症,劉燦宏強調,因為東西方人種體型不同,根據日本的標準推估,我國男性肌肉量約為6.87%、女性5.86%,若是依美國的標準計算,則全台灣人大概都有肌少症問題。

鄭醫師補充:

肌少症,一般來說只要補充蛋白質,增加運動(尤其是阻力運動,重量訓練),就能降低肌肉減少流失的速度。然而,許多人即使前兩者有做,但效果仍然不佳,主要是身體有營養缺失、荷爾蒙失衡、身體發炎或者有代謝或者肥胖等等狀況導致,在處理時,必須先針對身體的功能失衡部分做了解以及改善,再配合運動以及蛋白之補充,肌少症才能根本改善。

參考文獻:

http://ajcn.nutrition.org/content/early/2010/03/17/ajcn.2009.2825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體內好膽固醇太多 沒好處

多年來,許多醫師認為「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壁壘分明,「壞膽固醇」會增加心臟病、中風風險,濃度越低越好;「好膽固醇」濃度則要盡量提升,以降低心臟病發生機率。不過國外學者指出,有些人一旦高密度脂蛋白濃度過高,不但對身體沒好處,甚至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義大利心臟科醫師艾立亞諾‧納法里斯接受英國《每日郵報》(DailyMail)訪問時表示,過去醫師總建議民眾,多增加體內高密度脂蛋白濃度,這樣對身體比較好,但越來越多研究證據顯示,這種想法並不正確。

在血液中循環的脂肪,多數來自飽和脂肪。低密度脂蛋白將膽固醇從肝臟運送到細胞,以幫助細胞強化細胞壁、製造荷爾蒙。高密度脂蛋白則相反,主要功能是將細胞使用剩下的膽固醇運回肝臟,讓肝臟回收,或讓肝臟透過膽汁排除多餘膽固醇

美國匹茲堡大學一項研究以兩百二十五名健康四十歲女性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當體內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很可能增加血栓風險,中風、心臟病發生機率便容易上升

納法里斯表示,不少研究證據顯示,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濃度不只無法對心血管產生保護效果,還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此外,也有研究發現,高密度脂蛋白濃度過高,還可能對腎臟透析患者造成負面影響,可能造成發炎反應惡化、組織受損更嚴重

鄭醫師補充:

高密度膽固醇(又稱高密度脂蛋白,HDL)與低密度膽固醇(又稱低密度脂蛋白,LDL)最大的不同在於後者是把膽固醇從肝臟輸往細胞,讓細胞可以強化細胞膜以及製造荷爾蒙,前者是回收剩下的膽固醇回到肝臟。

HDL高,代表身體不需那麼多的膽固醇,所以必須增加回收量,因此身體膽固醇過高,仍然潛藏健康風險。

若是低密度不高,高密度沒有高出甚多,健康應該無虞,但低密度高,高密度也高,不能安慰自己健康無虞,應該設法改善身體的代謝問題,積極改善,避免相關慢性疾病產生。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3384473/Why-having-good-cholesterol-actually-BAD-you.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頭昏腦脹好難受!4食物減輕宿醉困擾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跨年元旦連三天假期,不少民眾選擇到餐廳酒吧狂歡,大口吃肉喝酒,當心每晚這樣毫無節制的喝,第二天你將面臨的是頭痛欲裂的早晨,伴隨嘔吐、口渴、嘴乾、發抖、暈眩等症頭。因此國外專家提供了解酒妙方,讓大眾隔天上班不再精神不濟,一整天覺得不舒服!

急救法!多攝取水分  加速酒精代謝

經過幾天假期的放縱,明天又到了需要上班的星期一,有收假症侯群不用說,最慘的是宿醉未醒,頭痛又想吐。根據統計,酒醉的人之中,有75%的人會產生令人不舒服的宿醉。所產生的狀況包括頭痛、噁心、嘔吐、口渴、嘴乾、發抖、暈眩、疲勞以及肌肉痙攣,對聲音敏感和情緒不好。

而宿醉後,卻面臨隔天要起個大早上班的窘境,究竟該如何解除惱人的情況呢?別緊張,據國外專家指出以下這些食物都是有助解決宿醉的良藥:

1)水/酒精會令身體脫水,造成口乾舌燥,因此多喝點水可以舒緩酒後不適,如頭痛、頭暈和想吐。
2) 茶/薑茶、薄荷茶能減輕酒後的作嘔感和頭痛的狀況,而綠茶中的茶多酚能幫助肝臟分解酒精。
3)番茄汁/據日本醫學研究指出,番茄汁可以降低人體血液中的酒精濃度,進而達到醒酒的效果。
4)香蕉/宿醉後吃香蕉可補充損失的電解質,尤其是因酒精利尿效應而流失的鉀鹽。奇異果或運動飲料等其他富含鉀的食品也有同樣功效。

鄭醫師補充:

大抵上來說,酒精會幫助身體脫水,首要就是先把脫水補回來,下一步,就是增加肝臟解毒能力,這部分原住民的祕方則是牛樟芝。東南亞的解酒秘方是椰子水,事實上,椰子水含的鉀比香蕉還要多,而且還含豐富的電解質,劑補充水分又能補充電解質,說椰子水是天然的運動飲料,一點也不為過。

參考文獻:

http://www.webmd.com/food-recipes/truth-about-coconut-water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