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實:中學生體適能佳 學測成績越高

過去不少人認為運動時間太多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或課業表現,但台灣師範大學今天(17日)公布最新大數據分析結果,發現我國七年級至九年級中學生的體適能成績對於學生的學測成績有明顯影響。體適能越好,基測成績也越好,體適能最好與最差學生的學測成績差距甚至達30分以上,打破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迷思

台師大研究團隊利用體育署提供體適能資料與教育部國教署提供的5屆學測成績,分析近40萬名七年級至九年級的體適能成績與基本學力測驗成績之間的關係

研究發現,九年級階段的體適能總分、心肺適能及肌肉適能與基測成績成正比;如果將各項體適能表現依照成績區分成高、中、低三組,高體適能總分組的學生與低體適能總分組的學生,基測總分差距31分;心肺適能與肌力適能成績較好的學生,學測成績表現也明顯贏過心肺適能與肌力適能成績較低的學生。台師大體育室主任洪聰敏說:『(原音)我們把這40萬筆小朋友的體適能把它分成高、中、低三組,最高跟最低的總體成績差距到30分的基測成績,30分的差距還是蠻大的。』

資料分析結果也顯示,國中三年期間體適能若有進步,學生的學測成績也會有所進步,若學生從國一開始就重視體適能,並維持規律運動,將體適能維持在適度水準,對基測的表現相當重要

台師大研究團隊指出,許多國外研究都已經證實,運動有助身心健康和學習效果,台灣目前的中學生每週只有2節體育課,比起先進國家仍顯不足,學校不但不能剝奪學生上體育課的權利,還應該再增加體育課時數;若是課間短暫休息,則建議學生跳繩,可以有效刺激心肺功能,儲備更好的學習狀態。

鄭醫師補充:

有一句話很容易誤導大家:「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這則研究報導告訴大家:身體動起來,大腦就會動起來,比較遺憾地,許多學校,為了升學考試,取消或者壓縮體育課的時間,這樣對成績表現反而造成反效果。

所以,抽出時間運動,反而可以幫助大腦運作更好,對升學考試的表現來說,絕對是種正向投資。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性常酗酒 恐改變子女的基因

【台灣醒報記者陳怡安綜合報導】常酗酒的男性要當心,恐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後代罹患「胎兒酒精綜合症」的風險!雖然過去的研究都強調女性的生活方式會影響到未來孩子的健康狀況,但最新的研究顯示,男性的生活方式也將造成精子的DNA產生遺傳變異,恐將提高後代罹患胎兒酒精綜合症的風險,患者也會出現生長遲緩與學習障礙等問題。

這項研究刊登在美國《幹細胞雜誌》的網路上,研究指出,過去普遍認為罹患「胎兒酒精綜合症」的原凶是準媽媽在懷孕期間酗酒所致,此疾病會永久性地破壞中樞神經系統,引發一連串的初級認知及功能障礙,包括記憶力變弱、注意力不足、行為衝動、理解力較弱等問題

但別再把錯都歸咎於準媽媽身上,有些準媽媽在懷孕期間滴酒不沾,小孩卻仍被確診為罹患胎兒酒精綜合症。研究發現,有75%的患者父親都是酗酒者,這代表父親的飲酒惡習,也是造成小孩罹病的原因之一

研究團隊還指出,愛酗酒的父親也將導致新生兒的體重較輕、腦容量縮小,以及認知功能受損等問題。父親的年齡、飲食習慣及壓力狀態也跟小孩的健康有關,例如,肥胖的父親將擴大後代的脂肪細胞,影響到後代糖尿病、代謝等問題,但研究團隊表示,只要改掉這些壞習慣,就有機會扭轉對後代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此外,創傷性事件也會改變基因的表現形式,如飢荒不單單影響到自身的基因,也會讓後代的基因產生變異。研究團隊指出,這項研究旨在探討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環境將如何改變DNA上的某些基因,提醒民眾當前的生活方式不僅會影響到自身的健康,還會影響世世代代代子孫的健康。

鄭醫師補充:

基因不是決定身體條件的一切,有一個名詞EPIGENITICS,中文翻譯為表觀遺傳學,通過某些機制引起可遺傳的基因表達或細胞表現型的變化,簡單來說,同樣的基因,給予不同的環境,會產生不同的基因功能修飾與表現,這樣的反應甚至可以直接遺傳給下一代,這篇研究就是最好的說明。

參考文獻:

Influence of paternal preconception exposures on their offspring: through epigenetics to phenotype Jonathan Day1 , Soham Savani1 , Benjamin D Krempley1 , Matthew Nguyen1 , Joanna B Kitlinska2 1Georgetow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Georgetown University Special Master’s Program in Physiology, Washington, DC, USA; 2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 Cellular Biology, Georgetow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Washington, DC, USA Received April 10, 2016; Accepted April 28, 2016; Epub May 15, 2016; Published May 30, 2016

Am J Stem Cells 2016;5(1):11-18 www.AJSC.us /ISSN:2160-4150/AJSC0030217

http://www.ajsc.us/files/ajsc0030217.pdf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現多已是末期!青背魚這樣吃降30%胰臟癌罹患率

 

【早安健康/王貞潔編譯】胰臟癌素有「沉默殺手」之稱,由於初期沒有特殊徵兆,大多數人發現時已是末期。衛福部國民健康署104年十大癌症登記報告指出胰臟癌死亡率為第九名,國外研究更發現胰臟癌五年內存活率僅有5%。想預防胰臟癌,飲食習慣是一大關鍵。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就發現,攝取大量富含EPA與DHA海鮮類食物的人,胰臟癌發生率大幅降低30% 。

 發現胰臟癌多已是末期,所以預防更重於治療,關鍵在飲食習慣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104年十大癌症登記報告指出,胰臟癌的發生率在男女癌症的排名為13位,僅佔全部惡性腫瘤個案數的1.96%,但是死亡率卻在十大癌症中排名第9。並且,根據國外的研究指出胰臟癌死亡率是所有癌症的前3名,5年內存活率只有5%。

 由此可知,胰臟癌的預防遠比治療來的重要,關鍵之一在於飲食習慣。除了戒菸、少喝酒、少吃高油高糖食物,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也指出,攝取大量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海鮮類食物的人,胰臟癌發生率低了30% 。

 多吃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魚類,可以大幅降低30%胰臟癌發生率

 而一般人最耳熟能詳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就是EPA、DHA了。日本網站健康生活就指出富含EPA與DHA的魚類,多是富含脂肪的青背魚,常見的有:沙丁魚、鰹魚、鯖魚與鰻魚。

 大量攝取EPA,除了可以降低胰臟癌的發生率,還可防止動脈硬化、提高視力與強化肝臟功能 。而DHA在降低胰臟癌的發生率外,還可以增強集中力、記憶力、注意力與理解能力,也有預防失智症的效果。

 EPA與DHA容易溶解又不耐高溫,所以能最完整攝取EPA與DHA的方法就屬生吃魚類。如果無法接受生吃的話,烤魚或是煮魚也是不錯的選擇。

鄭醫師補充:

類似的研究報告,2013年有一篇研究發現:EPA可以讓胰臟癌細胞凋亡:

J Cell Biochem. 2013 Jan;114(1):192-203. doi: 10.1002/jcb.24354.

EPA, an omega-3 fatty acid, 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role of ROS accumulation, caspase-8 activation, and autophagy induction.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2903547

2007年中國的研究,也發現EPA以及DHA可以幫助抑制胰臟癌細胞的生長以及促進凋亡:

Modulatory effects of EPA and DHA 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8060632

不方便吃魚或者擔心重金屬的累積,可服用通過純度認證的魚油產品。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咖啡因不是藥物 卻有大妙用

工商時報【本報訊】

咖啡含有咖啡因,可發揮提神醒腦的功效。咖啡因具有提升認知功能與注意力的作用,有助於活化扣帶迴,這個區域和自我有關。

咖啡因提高注意力的作用會影響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這是傳達興奮、喜悅等訊息的重要物質。喝咖啡能讓人神清氣爽、感到幸福,可能也與多巴胺息息相關,因此許多研究顯示,咖啡因能有效減輕壓力。

由此可見,咖啡因除了可活化自我領域之外,還可幫助控制壓力,喝咖啡可預防各種大腦疾病,就是受惠於這個作用。

咖啡的有效成分不只是咖啡因,還有可預防動脈硬化的多酚,咖啡中的多酚含量與紅酒差不多。研究顯示,日本人每天攝取的多酚,約有一半來自於咖啡。

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大規模比較實驗,將平時喝咖啡與不喝咖啡的人分成兩組,結果發現平時喝咖啡的人(大多為一天四杯),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比例較低。實驗報告進一步指出,咖啡因能促進與帕金森氏症有關的大腦部位分泌多巴胺,成功降低罹患機率。由於帕金森氏症起因於大腦裡的多巴胺枯竭,理論上咖啡確實有助於預防帕金森氏症。而動物實驗已經證明,不只帕金森氏症,喝咖啡也能有效預防阿茲海默症等失智症。

不僅如此,喝咖啡也能降低女性引發腦溢血的機率,降低成年人神經膠質瘤的發生率。根據近年來的研究報告,平時喝咖啡有助於預防各種大腦疾病。

平時喝咖啡不僅有益大腦,在大規模的長時間比較實驗中,也發現喝咖啡有助於預防糖尿病和肝癌。

綜合上述內容,咖啡具有各種健康功效。不過,我不建議過量飲用咖啡。尤其是當身體疲勞或想要激發疲勞大腦的最後一點活力,像喝藥一樣猛灌咖啡的行為,反而會危害身體。

先前介紹的法國文豪巴爾扎克每天喝大量咖啡,一邊創作小說,不曉得是否因為這個緣故,他在五十一歲的時候便離開人世。各位一定要注意,唯有在獲得充分休息與睡眠後,才能喝咖啡活化大腦。依據我的個人經驗,在經過充分休息後飲用咖啡,可以充分感受到咖啡的效果。使用正確方法飲用咖啡,才有助於預防各種大腦疾病。

咖啡並不是用來維持大腦健康的藥物,而是享受生活樂趣的嗜好品,建議各位以這個角度看待咖啡,在享樂之餘維持健康,得到意外驚喜。咖啡的健康功效與多巴胺有關,會刺激大腦的獎賞系統。就像我在序章所說,我們要適度運用獎賞系統,絕對不可毫無節制地濫用。

鄭醫師補充:

這是從《不健忘的生活》這本書節錄出來的內容,其中有一個重點,很遺憾這篇節錄報導沒有刊出來,也就是何時喝咖啡比較好?答案是睡飽喝咖啡,效果最好。然而大部分的人都是沒睡飽靠咖啡提神,這反而會有反效果,我形容沒睡飽喝咖啡,就像是自己沒有收入,跟銀行借款度日一樣,終究入不敷出。

適量喝咖啡,睡飽喝,可幫助提升大腦功能,然而過量喝,睡不夠沒有精神靠咖啡提神,負擔其實更大,提醒大家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吃太多B12 兒增自閉症風險

許多女性在計畫懷孕時,都會吃點葉酸。不過葉酸、維生素B12等營養素並非吃越多越好,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孕婦一旦吃太多葉酸、維生素B12,很可能傷害胎兒,導致小孩自閉症風險上升。

研究顯示,孕婦生產後,體內葉酸濃度若高於正常值四倍之多,小孩得自閉症風險會翻倍

若媽媽的維生素B12濃度偏高,也可能造成傷害,小孩出現自閉症風險增加約三倍。如果媽媽的葉酸、維生素B12濃度都非常高,小孩自閉症風險更飆升十七點六倍之多

葉酸屬於維生素B群家族一員,在水果、蔬菜當中,原本就含有葉酸,在一些營養強化穀片、麥片、麵包產品或維他命補充品中,也可能添加人工合成葉酸。

上述研究成果發表於五月十三日在美國巴爾的摩所舉行的二O一六年國際自閉症研究醫學研討會。

研究資深作者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自閉症與發展障礙中心主任達尼耶爾‧法林表示,長久以來,醫界早發現,孕婦若葉酸不足,很容易影響寶寶健康,而這項研究顯示,攝取過量葉酸,一樣也會造成傷害,對於這種重要營養素,應該要想辦法維持適合劑量,過猶不及,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葉酸對細胞生長、促進神經發育很重要,孕婦在懷孕初期葉酸濃度不足,小孩容易出現異常,但葉酸太多,則會增加自閉症風險。

研究團隊以一千三百九十一對母子為研究對象,這些女性在一九九八年至二O一三年間參與研究計畫,研究追蹤七年。

研究人員在孕婦剛生產一到三天內檢測其血液葉酸濃度,結果發現,每十名女性當中,有一人葉酸過量。另外,約百分之六的女性,體內維生素B12過多,研究人員進一步追蹤、分析,因而得到上述結論。

鄭醫師補充:

孕婦葉酸濃度不足會影響小孩神經發育,過多會增加自閉症風險,到底怎麼補比較妥當?當然就是透過實驗室檢測來監控最安全。至於B12為何會和葉酸一起出現?因為葉酸補充製劑,經常合併B12一起。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63216

參考文獻:

International Meeting for Autism Research (IMFAR) 2016: Abstract 149.004, to be presented May 13, 201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長者冥想 強化記憶力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年長者規律進行冥想練習,或許可以幫助改善記憶障礙、強化記憶能力。

在這項研究當中,共有二十五名年長者參與研究計畫,這些人都要輕度認知受損問題,記憶力、思考力都受影響,有些人甚至逐漸演變成失智症。

研究人員將這些人隨機分成兩組,一組進行冥想、瑜珈練習,持續十二星期,另一組則是接受記憶提升訓練,研究人員安排專家教他們如何改善健忘困擾,也是持續十二星期。

研究結束時,研究人員發現,兩組人的語言記憶都有改善,年長者較容易記住其他人的名字、字彙清單,不過冥想組改善幅度較大,進行視覺空間記憶測試時,成績也比較好,一個人無論走路、開車,都需要仰賴視覺空間記憶。

研究人員也發現,規律進行冥想的年長者較不容易出現憂鬱症、焦慮症症狀

研究資深作者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教授海倫‧拉芙瑞斯基表示,冥想或許可以幫助改善焦慮症相關記憶問題,冥想對大腦健康說不定也能產生直接影響。研究人員運用特殊核磁共振攝影儀器(MRI)觀察受試者的腦部活動,有些大腦區域和記憶力有關,結果顯示,無論是進行冥想,或接受記憶強化訓練,這些大腦區域的連結情況都產生明顯變化。

上述研究成果已於五月十日發表於《阿茲海默症期刊》。

鄭醫師補充:

靜坐有助於提升自律神經的副交感神經活動,幫助身體放鬆以及修復,也有助於提升記憶力,對大腦健康也有幫助,這篇研究更直接證實對於記憶力的提升有明顯效果,因此培養靜坐習慣,也是減緩記憶力退化的選項之一。

參考文獻:

Effects of Meditation versus Music Listening on Perceived Stress, Mood, Sleep,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dults with Early Memory Loss: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nes, Kim E.| Selfe, Terry Kit  | Khalsa, Dharma Singh| Kandati, Sahiti

http://content.iospress.com/articles/journal-of-alzheimers-disease/jad15110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壓力大? 做瑜珈或冥想可改善

【台灣醒報記者陳怡安綜合報導】吃得夠健康嗎?休息得夠多嗎?運動量足夠嗎?準媽媽難免為體內的胎兒操心許多事,但小心壓力過大,恐導致發炎症上身,損害胎兒與母體的健康,研究指出,瑜珈有助於減緩壓力、抑鬱、焦慮和失眠,懷孕期間多做瑜珈可改善壓力過大所導致的問題。另外,冥想也可以促進孕期的健康,並影響到胎兒出生後的行為。

根據《每日醫學》報導指出,孕婦要特別注意「壓力」問題,懷孕期間有些許的壓力是正常且可以忍受的,但如果壓力變成長久的問題,便會破壞大腦中掌管壓力的化學物質的平衡。

有研究指出,壓力激素如皮質醇和腎上腺素,一般而言是幫助人們度過緊急的危險,但如果孕婦體內長期保有這些激素,會破壞身體健康,也會影響到胎兒的大腦發育,甚至會增加流產的風險。

文內引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發現,產前抑鬱和焦慮可用非藥物性的治療。研究人員指出,孕婦連續上8周的瑜珈課可以減緩焦慮,而且瑜珈的姿勢包含了身體的放鬆與呼吸技巧,可減輕孕婦分娩時的疼痛感,並有助於孕婦自然產,降低剖腹產的可能性,是很適合孕婦的一項運動

另外,冥想也對孕婦有幫助,香港伊莉莎白醫院的研究人員找來64位孕婦作為實驗組(參與冥想),59位孕婦作為對照組(未參與冥想)。這項研究發現,冥想除了促進懷孕期間的健康,也會影響到胎兒出生後的行為,實驗組的嬰兒在5個月大時表現出較好的氣質,透過臍帶血皮質醇與唾液皮質醇的檢測也發現,實驗組的嬰兒的健康狀況較佳。

鄭醫師補充:

孕婦的狀況可以接影響寶寶的健康情形,甚至是出生後的學習能力以及行為表現,有諸多研究皆證實此點無疑。

因此能在孕期透過適當無害的方式幫助孕婦穩定心情,降低壓力以及提升睡眠品質,除讓孕婦寶情心情平穩之外,皆是幫助寶寶出生後的身體以及大腦健康的捷徑。

沒有辦法做瑜珈或者靜坐,每天花點時間去散步,把注意力放在感官上大約30-40分鐘,也能幫助放鬆心情降低壓力。

兩年前,我曾聽過一位資深的小兒科醫師分享她的女兒懷孕期的調整經驗,由於她本身也從事整合醫療,因此她在女兒孕期時讓女兒補充幫助大腦功能穩定的相關補充品,結果不僅幫助女兒在懷孕期心情平穩,睡眠品質提升,做好胎教,小孩生下來好照顧且健康不易生病,之後我按她的方式建議幾位孕婦在孕期補充同樣的補充品,結果一樣,建議孕婦務必在孕期透過適當的放鬆方式,幫助自己心情以及睡眠穩定,因為這是幫助寶寶最直接的方式,在寶寶出生前,媽媽已經為寶寶準備一份珍貴的禮物,千金換不到,也就是寶寶的身體與大腦的健康。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icaldaily.com/being-pregnant-yoga-and-meditation-stress-management-384964

參考文獻:

Goyal M, Singh S, Sibinga ES, et al. Meditation Programs for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Well-be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Intern Med. 2014;174(3):357-368.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3.13018.

http://archinte.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80975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呷垃圾食物 很傷腎

英國最新研究發現,常吃垃圾食物對腎臟傷害很大,垃圾食物對腎臟所造成的損害與第二型糖尿病一樣嚴重。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實驗生理學》期刊(Experimental Physiology)。

第二型糖尿病與肥胖息息相關,一旦出現第二型糖尿病,身體就無法製造足夠胰島素,胰島素反應也可能變遲鈍,這會造成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增多,長時間下來,就會對腎臟等器官造成傷害,進而引起糖尿病腎病變。這項研究也發現,若抑制腎臟重複吸收葡萄糖,或許可以幫助降血糖、治療第二型糖尿病。

研究人員進行老鼠實驗,老鼠總共分成兩組,一組透過飲食,造成肥胖、胰島素阻抗現象,並讓老鼠產生糖尿病,研究人員觀察老鼠出現糖尿病後,高糖分、高油脂如何影響腎臟運送葡萄糖功能。至於另一組老鼠,研究人員持續餵食這群老鼠吃起司、巧克力、餅乾、棉花糖等垃圾食物,持續八星期,或讓大鼠食用高油脂食物,持續五星期。

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老鼠體內的GLUT、SGLT「葡萄糖載體蛋白」數量增加,不只如此,採用高脂飲食、常吃垃圾食物的老鼠,也出現一樣的現象,這些載體蛋白數量也一樣增加

研究作者解釋,西式飲食往往帶有許多加工垃圾食物、脂肪,過去研究證實,這些食物可能讓熱量攝取增多,導致肥胖、第二型糖尿病日漸普及。而這項研究發現,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會造成腎臟中的葡萄糖載體蛋白增加,垃圾食物、高油脂食物也會對腎臟造成相同傷害。若能透過藥物,抑制腎臟中的葡萄糖載體蛋白,或可助降低血糖濃度。

鄭醫師補充:

垃圾食物造成的後果不只是胰島素代謝出問題,而且對腎臟造成的衝擊,效果不亞於糖尿病的影響。

即使,這項實驗結果能發展出新的治療對策來調控血糖,但大家都知道最好的預防是少吃垃圾食物。

提醒大家:如果無法控制,極可能是身體功能以及大腦神經傳導的失衡引發,能針對源頭直接調整,自然不會嗜吃對身體有害的毒物。

參考文獻:

 1. Full paper title: Type II diabetes and related models of impaired glucose metabolism differentially regulate glucose transporters at the proximal tubule brush border membrane DOI: 10.1113/EP085670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3/EP085670/full

2. Experimental Physiology publishes high quality, original, physiological research papers that give novel insights into fundamental homeostatic and adaptive responses in health, and papers that further our knowledge of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in diseases. http://ep.physoc.org

3. The Physiological Society brings together over 3,500 scientists from over 60 countries. The Society promotes physiology with the public and parliament alike. It supports physiologists by organising world-class conferences and offering grants for research and also publishes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in its three leading scientific journals, 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 Experimental Physiology and Physiological Reports. http://www.physoc.org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奇的褐色洋菇!研究:有助減緩脂肪堆積

 

神奇的抗氧化劑──波特貝勒菇好處多!有國外研究建議,每天只要在飲食中添加一點「波特貝勒菇」(Portobello Mushrooms),就有控制血糖、減緩脂肪堆積的效果,也能讓體力變好,效果對女性尤其顯著

 波特貝勒菇是指成熟的褐色洋菇,常見於台灣市面。隨著洋菇成熟,外觀會漸漸從白色轉為灰白色、淡黃色及褐色,其中以白色最受市場歡迎。不過,這次研究發現,褐色的波特菇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營養功效。

 波特菇中有一種特殊的植物胺基酸「麥角硫因」(ergothioneine),能幫助控制血糖,抑制胰島素快速上升,簡單來說就是對抗肥胖;抗氧化的波特菇還能保護人體組織免受傷害──而且這些好處統統會在30分鐘內發生

 研究領導人、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University of Buffalo)運動與營養科學系副教授 Peter Horvath 說,如果在運動前半小時吃一點波特菇配燕麥,身體會更有活力。 Horvath 表示,現代人的飲食中會攝取到太多不健康、經過加工的糖分,讓消化系統很難處理,而過高的血糖就會轉換成脂肪堆積起來,於是脂肪肝、糖尿病與肥胖就容易隨著而來。吃一點波特菇,能讓身體更健康。

 研究找來8位男性與10位女性,年齡19-29歲,發現喝了添有 95 克波特菇粉的糖水之女性,比起其他單純喝糖水的人,飯後血糖更加穩定。

 不過,男性與年過 30 的讀者也別失望,這種波特菇的健康效益是全身性的,研究也指出它的其他好處:

 1. 加強免疫系統

 2. 降低膽固醇

 3. 減少體內發炎反應

 4. 富含纖維質,能維持飽足感

 5. 富含礦物質鉀,能消水腫

 6. 富含礦物質鐵,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洋菇原生產於中國北方草原及西歐草原,自古便是人類重要的食物,法國人於 17 世紀研發成功人工栽培技術,遂成為歐洲人極重要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現在則已經廣泛在世界各地栽培。

 相關資料 Study finds new health benefit from eating mushrooms

鄭醫師補充:

這是2014年的研究,即使研究規模不大,但對於注重健康,飲食非得天然不可的人來說,波特貝勒菇是幫助代謝,抗制血糖以集體重的一項優值選項。

參考文獻來源:

  • Peter Horvath,
  • Shlomit Radom-Aizik,
  • Stacy Oliver,
  • Frank Zaldivar, Jr.,
  • and Pietro Galassetti

NFKB and CCR2 gene expression reflect long-term but not acute inflammatory activ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669.3) FASEB J April 2014 28:669.3

http://www.fasebj.org/content/28/1_Supplement/669.3.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成女性維生素D不足 麻煩疾病跟著來

 

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國人普遍缺乏維生素D,更有7成女性維生素D攝取不足,維生素D的不足會導致許多疾病產生,對此歐盟建議每天可補充維生素D800-1000 IU,切勿過量補充,否則將有中毒風險。

 缺乏維生素D 恐造成各項疾病產生

 維生素D為一種重要的營養素,主要的來源包含光照和食物,負責協助調節體內鈣平衡及幫助鈣質吸收,使骨骼強健、避免骨質疏鬆。但愈來愈多研究發現,它的重要性不僅如此。過去研究指出,身體內許多器官和組織都有維生素D的接受器,幾乎身體許多功能運作都要仰賴它,若缺乏,則可能和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憂鬱症和免疫疾病等息息相關。所以現在除了認為維生素D是營養素外,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荷爾蒙。

 國人普遍缺乏維生素D

 在台灣,根據全國營養調查,2006-2008年間針對2,596名19歲以上國人血液樣本分析,其中66.2%民眾缺乏維生素D,連陽光充足的南部,維生素D也普遍缺乏。而國民健康署2013年調查報告也指出,逾七成女性國人維生素D不足,由此可見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在台灣是很普遍的,適當的補充可以預防疾病、改善預後、維持器官細胞正常運作,益處多多。

 歐盟建議適量補充維生素D

 針對健康的更年期婦女,歐盟建議除了適當的運動及曬太陽外,每天可補充維生素D800-1000 IU,若證實為維生素D缺乏病人可提高劑量至每天4000-10000 IU,每年可抽血液中骨化二醇濃度來評估補充是否足夠。過量的補充仍有中毒的疑慮,維生素D中毒的症狀是異常口渴、眼睛發炎、皮膚瘙癢、厭食、嗜睡、嘔吐、腹瀉、尿頻,以及鈣於血管壁、肝臟、肺部、腎臟、胃中的異常沉澱,關節疼痛和瀰漫性骨質脫礦化。目前現有的實驗數據表明,每日持續補充維生素D4000-10000 IU不超過2個月,並未觀察到中毒現象。(資料來源:奇美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蔡幸君)

鄭醫師補充:

在臨床上我沒有見過維生素D中毒的個案,倒是維生素D缺乏的狀況十分普遍。這篇報導提到的歐盟建議補充劑量跟本地做的研究,有相當大的差異。歐盟是800-1000IU,本地研究是4000-10000IU連續補充兩個月都未見過量,顯見維生素D補充的安全範圍,比想像中高很多,建議大家如果平常不是經常日曬的話,務必規律補充。

想知道自己維生素D濃度是否足夠,簡單的血液檢測即可見真章。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410P4T8D7542524F107DT20150924140253

昨天下午,有一位光能的老朋友,過去也曾是光能診所職員拿了一個精心製作的超級大卡片給我,提醒我5月7日,是光能診所十歲生日,卡片上都是診所過去十年的老同事、一起共事的夥伴甚至是客戶的溫馨祝語,真的十分感謝您們的幫助,還有願意給光能機會,讓我們幫助的患者及客戶,我們就這樣走過第一個十年。感謝您們的協助與幫助。

除了影響一些對單純藥物治療效果不滿意的同業將整合精神醫學的做法應用於臨床,現在也積極幫助這些醫師在臨床的實務以及行政上運作順利,讓需要這類醫療的民眾更加受惠,也讓大眾對於身心健康領域的治療有更大的選擇與自主的真實性。

星期二到青年公園旁的新設社區復健中心做分享,與會的專業人員對於非藥物的整合醫療除有初步認識之外,他們都希望他們的案主,能夠儘量減少精神科藥物的服用,主要不是在對抗藥物,而是著眼於案主們的身體健康、生活品質以及生活功能等等的滿意度。治療不應只在控制症狀,而犧牲患者的生活滿意度,因此透過整合醫療的介入,將能幫助許多服用精神科用藥的患者或者對藥物反應特異,容易產生副作用的當事人,提供進一步的提升與改善。

謝謝大家!我們一起努力攜手邁向接下來的第二個十年!

光能診所 生日快樂!!!!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研究:喝櫻桃汁降血壓 效果有如服藥

 

(中央社倫敦5日綜合外電報導)研究人員發現,飲用櫻桃汁降血壓的效果與藥物相當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飲用以水稀釋的60毫升櫻桃濃縮果汁,血壓3小時內降低7%。

這足以使中風風險降低38%,或使心臟病風險降低23%

英國諾桑比亞大學(Northumbria University)科學家說,患者服用降血壓藥物也會產生類似影響。

科學家認為,櫻桃汁對血壓有著巨大影響,是因為其富含酚酸(phenolic acids)這種天然的抗氧化劑

英格蘭約有500萬人罹患高血壓,倘若未治療,將增加罹患心臟病、心臟衰竭、腎臟疾病、中風和痴呆的風險。

研究團隊讓15名出現高血壓早期徵兆的患者接受測試,結果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雜誌(American Journalof Clinical Nutrition)。

研究人員讓受試者飲用100毫升水稀釋的60毫升蒙特摩倫西〈Montmorency〉櫻桃濃縮汁,或等量的安慰劑果汁。

科學家發現,飲用櫻桃汁者的收縮壓比飲用安慰劑者低了7%。

研究領導人基恩(Karen Keane)說:「造成多數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都能獲得控制、治療或緩和。」

基恩說:「這些(因子)包括高血壓、膽固醇、肥胖、吸菸、缺乏體能活動和糖尿病。」(譯者:中央社劉文瑜)1050504

鄭醫師補充:

這一種古老品種的酸櫻桃,即使適規模相當小的實驗,都提醒我們,吃莓果類有助於提升身體抗氧化能力,幫助血管放鬆,恢復彈性。

參考文獻:

  • Karen M Keane,
  • Trevor W George,
  • Costas L Constantinou,
  • Meghan A Brown,
  • Tom Clifford,
  • and Glyn Howatson

Effects of Montmorency tart cherry (Prunus Cerasus L.) consumption on vascular function in men with early hypertension Am J Clin Nutr ajcn123869; First published online May 4, 2016. doi:10.3945/ajcn.115.123869

http://ajcn.nutrition.org/content/early/2016/05/04/ajcn.115.123869.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虛擬實境已用在治療妄想症

 

(中央社倫敦5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虛擬實境已運用在治療嚴重的妄想症。

研究人員鼓勵患有迫害妄想症的患者進入由電腦生成的地鐵車廂和電梯模擬情境,讓參與研究的30名病患了解,他們害怕的社會情境其實是安全的。

其中一組病患的指令是展現平日防衛行為,例如避免眼神接觸。其餘病患則被鼓勵降低防衛心理,並走近電腦角色(化身),與這些角色近距離站立或直視他們,以設法了解,這些角色無害。

全力測試抗拒恐懼的那組病患,最大幅度減少了迫害妄想症。在實驗當天結束時,一半以上的人不再有嚴重的妄想症

展現防衛心態的第一組病患,嚴重妄想症也有某種程度降低。

主持研究的牛津大學臨床心理學家弗利曼(DanielFreeman)說:「妄想症的核心就是1種毫無根據的想法,認為大家都遭到威脅。我們透過虛擬實境可協助病人重新了解,他們安全;而一旦如此,他們的妄想症便不藥而癒。」

儘管參與這個小型研究的病患僅接受半小時虛擬實境體驗,並沒有長期追蹤,但是弗利曼說,結果「格外好」。

弗利曼又說:「我想,這令人一窺精神醫療的未來。隨著各種耳機問世,虛擬實境正歷經1場革命。」

這項研究由英國醫學研究會(Medical ResearchCouncil)贊助,發表在「英國精神病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

鄭醫師補充:

妄想症可以用虛擬實境來治療嗎?我相信許多醫師都會都此描述大打問號的。因為妄想症患者,其妄想內容並非一成不變,因此用虛擬實境解決一項情境,過一段時間又有其他妄想內容投射出來,而且這項研究並沒有長期追蹤,因此研究人員樂觀地認定療效可以持續多久,有待後續的研究來確認。

但這種嶄新療法,相信未來在醫療上會有更多應用的空間。

治療妄想症,如能透過相關的功能醫學檢測,針對當事人妄想的體質做根本調整,我認為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在此也推薦一本今年才上市的翻譯書籍《營養的力量》,對於妄想症甚至是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特異體質,提供客觀又直接的營養改善之道: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8180

參考文獻:

Virtual reality in the treatment of persecutory delusions: randomised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study testing how to reduce delusional conviction
Daniel Freeman, Jonathan Bradley, Angus Antley, Emilie Bourke, Natalie DeWeever, Nicole Evans, Emma Černis, Bryony Sheaves, Felicity Waite, Graham Dunn, Mel Slater, David M. Clark

http://bjp.rcpsych.org/content/early/2016/04/07/bjp.bp.115.17643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憂鬱症惡化 慢性阻塞性肺病

英國最新研究發現,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若有憂鬱症,症狀更容易惡化,患者健康衰退會更嚴重。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胸腔》醫學期刊(CHEST)。研究人員以一千五百八十九名患者為研究對象,追蹤三年,研究當中,約有四分之一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有憂鬱困擾,大約百分之十四的患者在往後三年內確診罹患憂鬱症。研究人員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定期進行六分鐘走路測試、生活品質評估,因而得到上述結論。

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若之前就有憂鬱症,或在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之後出現憂鬱症,患者較容易出現容易喘、運動耐受性降低、感覺失去希望等現象,症狀較為嚴重

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病合併憂鬱症患者在運動表現方面,也比沒有憂鬱症患者來得差,這很容易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響,日常生活各項能力也會逐漸衰退。

研究作者建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若不遵從醫囑、最近剛承受喪親之痛,或在家難以與其他人相處,醫師、健康照護人員最好評估一下患者是否有身心困擾,及早評估、介入處理,或可降低住院風險。

研究首席作者英國曼徹斯特城市大學專研慢性阻塞性肺病、身心健康學者阿貝寶‧曼吉朱‧佑漢尼斯表示,研究顯示,身心健康也可能影響身體其他部位,以這項研究來說,身心疾病可能讓慢性阻塞性肺病更加惡化,患者日後健康狀況也會越來越差

鄭醫師補充: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會影響呼吸以及血氧功能,甚至會引發憂鬱症,這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是COPD導致憂鬱症更容易發生?或者是病人因為COPD而憂鬱?不管因果如何?身體的健康左右大腦的健康這樣的關係是存在的。所以不管是憂鬱症的治療或者是預防,身體健康必須放在首位,身體不健康,憂鬱症要痊癒真的很困難。

血氧不足,大腦供氧量也不足,原本有憂鬱症的人再罹患COPD,就是雪上加霜。

換個角度來看,原本有憂鬱症困擾的人,其實身體一直有某種程度的身體功能失衡只是被忽略,一般醫師在診斷或者治療憂鬱時,也鮮少針對身體功能失衡部分做評估以及處理,只是試圖用藥物控制來緩解症狀,治標不治本,長期下來往往淪為依賴藥物的慢性病患,至為可惜。

提醒大家,憂鬱症絕不是單純心理壓力能夠引發,在心理壓力存在之前,身體已經呈現某些警訊了,身體功能失衡加上心理壓力,超乎身體的負荷,才是導致憂鬱症發病的真正原因。因此治療憂鬱症,身體功能失衡的評估以及改善萬萬不可少。

參考文獻:

  1. Gurinder Singh, Wei Zhang, Yong-Fang Kuo, Gulshan Sharma. Association of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With 30-Day Readmission Rates in Patients With COPD. Chest, 2016; 149 (4): 905 DOI: 10.1378/chest.15-044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童腸胃炎 喝稀釋蘋果汁較好

 

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與接受電解質液的病童相比,嬰幼兒出現輕度腸胃炎、輕度脫水時,若使用稀釋蘋果汁、或將小孩喜歡的飲料稀釋,讓小孩飲用,較不需要接受打點滴等後續治療。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腸胃炎是一種常見兒科疾病,多數醫師建議病童攝取電解質液,以預防脫水,一般市售電解質液相對較為昂貴,且口味選擇很有限,目前也沒有證據證實輕度脫水病童使用電解質液是否會有好處。

在這項研究當中,加拿大卡加利大學研史提芬‧佛里德曼研究團隊以六到六十個月的嬰幼兒為研究對象,這些嬰幼兒都患有腸胃炎,也都有輕微脫水,這些病童中,有些飲用稀釋一半的蘋果汁,或將喜歡的飲料稀釋、飲用,另外的人則是喝蘋果口味的電解質液。

研究追蹤七日發現,接受稀釋蘋果汁的病童,較不會治療失敗,治療失敗比率約百分之十七,相較之下,使用電解質液病童的治療失敗比率為百分之二十五若小孩飲用蘋果汁、自己喜歡的飲料,接受打點滴(以靜脈注射方式補充液體)比率為百分之二點五,相較之下,病童若飲用電解質液,打點滴比率為百分之九,兩組的住院比率、腹瀉、嘔吐發生頻率則沒有明顯差異。

鄭醫師補充:

過去在醫院受訓,對於小孩腸胃炎的處理建議,大多是採用稀釋的電解液(運動飲料)補充水分,這篇研究結果提供了更好的選項,為人父母者不妨在孩童不慎染上腸胃炎時,可以試試。

參考文獻:

  1. Stephen B. Freedman, Andrew R. Willan, Kathy Boutis, Suzanne Schuh. Effect of Dilute Apple Juice and Preferred Fluids vs Electrolyte Maintenance Solution on Treatment Failure Among Children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 JAMA, 2016; DOI: 10.1001/jama.2016.535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