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診公告

  

6/2  端午佳節休診一天

 6/3 正常看診

 

祝各位佳節愉快~

 

Img377963944  

 

 

 光能身心診所門診時間表: 

門診時間-1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15號8樓本號 捷運忠孝復興站4號出口

TEL:02-2721432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肥胖與臥房亮度有關

英國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肥胖與睡覺時臥房的亮度有關,如果在光線太亮的房間睡覺,體重可能增加。

「倫敦」「癌症研究協會」一組專家針對11萬3千名婦女進行調查研究,記錄她們晚上睡眠時臥室的亮光程度,結果發現有水桶腰的婦女,在晚上睡眠時,臥房的光線都可讓人看穿整個房間。

不過,研究小組也強調,他們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取得更多證據,才能確認睡眠時房間的亮度與肥胖有關。

專家提出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睡眠時,若光線比較亮會影響生理時鐘,而且光線也會改變心情、體力、甚至影響食物在我們體內24小時的循環處理。

此外,眾所周知,光線會影響睡眠賀爾蒙 「褪黑激素」的製造,「褪黑激素」與睡眠息息相關,而且近年來,「褪黑激素」被認為可以抗氧化、消除人體內的自由基,相當重要;因此專家建議,晚上睡覺將臥室更暗一點,沒有什麼損失。

   

鄭醫師補充:

 睡覺時,須讓褪黑激素分泌到高點,睡眠是身體放鬆,進行修復得最好時機,然而臥室的光線不夠暗,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自然會影響當事人的健康狀況。

 以我的看法,臥室不夠暗,身體會無法真正放鬆,會導致壓力荷爾蒙上升,這與肥胖有直接相關。

 

參考文獻:

  • Emily McFadden,
  • Michael E. Jones,
  • Minouk J. Schoemaker,
  • Alan Ashworth,
  • and Anthony J. Swerdl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esity and Exposure to Light at Night: Cross-Sectional Analyses of Over 100,000 Women in the Breakthrough Generations Study Am. J. Epidemiol. kwu117 first published online May 29, 2014 doi:10.1093/aje/kwu117

http://aje.oxford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4/05/29/aje.kwu117.short?rss=1

原文報導參考:

http://www.bbc.com/news/health-2761761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你喝得下去?男去加油站買2元汽油 當場喝光旁人傻眼

 

社會中心/桃園報導

這怎麼喝得下去?桃園縣有一處加油站,日前有一名疑似外勞的男子,拿了一個紙碗加了2元的92無鉛汽油,約莫58c.c.,不料他下一秒當場將汽油喝光,一旁的加油員和機車騎士看了還來不及反應阻止,男子喝完後竟若無其事的離開。事後不少人看到直呼「太神了吧!」但醫師警告喝汽油嚴重恐致死,別拿生命開玩笑。

網路上瘋傳一段名為「在加油站買一碗汽油 當場喝掉...」,影片長度約23秒。一名貌似外勞的男子,約莫在27日上午7時50分左右,騎著腳踏車到桃園縣大園鄉一間中油加油站,拿出一個紙碗對著加油員指著「92無鉛汽油」,並用手指比「1」,示意要加1元汽油;加油員沒多想,油槍壓了一下跳了2元,男子隨即拿出5元付帳。

正當加油員轉身要拿發票和找錢時,該名男子隨即將碗內的汽油喝光,當時旁邊還有一名機車騎士,2人見狀都還來不及反應阻止,而男子在拿了發票和3元之後,若無其事的騎著腳踏車離開加油站,只留下一旁錯愕的加油員和騎士。事後該名加油回想此事直說,「我看到後當場嚇到」。

事後這段影片在網路上流傳,網友看到直呼「是機器人嗎?」、「太神了吧!」、「他可能以為這是加水站吧!」但醫師表示汽油是有機溶劑,喝下會被人體的腸胃脂肪細胞吸收,嚴重者恐致死。

  

鄭醫師補充:

記得還在醫學院時,有位精神科教授談到他在美國進修時的病例,有一天急診接到一位疑似中風、意識不清的患者,但作影像學檢查以及物理檢查,均沒有中風的徵兆與發現,後來才知道是汽油濫用太多,導致意識昏迷。

在物質濫用的分類上,汽油是屬於有機溶劑,在美國當地,經濟狀況不佳的人,會拿汽油來濫用,本地比較接近的則是強力膠。現在強力膠濫用的案例比較少,但在精神科門診還是偶而看得到。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每天喝2杯綠茶 有助長壽

綠茶可以說是集多重保健功效於一身的飲品,不但能幫助降體脂肪,還可以維護心血管功能的健康,十分適合做為日常保健的飲品。此外,根據瑞士巴塞爾醫院大學的研究發現,綠茶還有能改善人體大腦認知功能、幫助增加「工作記憶」表現。

喝綠茶有助於預防失智、增記憶力

美國《今日醫藥》(MNT)新聞網站報導指出,綠茶的萃取物質能刺激大腦頂葉(parietal)和額葉皮層(frontal cortex)的連結性,瑞士巴塞爾醫院大學的研究中,將受試者分為兩組進行盲測,一組飲用以乳清做為基底,並加入27.5克綠茶萃取物的飲料,一組則無綠茶萃取物。結果發現,飲用帶有綠茶萃取物的該組人員,大腦在跟工作記憶(語言理解、閱讀、邏輯推理、數學運算)的表現有所加分。

另外,2005年南佛羅里達大學神經免疫學所研究人員發表的研究報告中也曾指出,高劑量的綠茶成分「epigallocatechin-3- gallate」(EGCG),明顯減少阿茲海默症老鼠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beta-amyloid protein)形成;腦部β澱粉樣蛋白斑塊的變異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神經損害和記憶損失有關。

每天喝約2~3杯綠茶 能延年益壽

而日本仙台東北大學公共政策學院,由栗山進一所發表於「美國醫藥協會」(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研究報告中也指出,女性每天喝340毫升左右的綠茶,就可以降低31%左右的心臟疾病,甚至還有延年益壽的助益。

 

飲用綠茶也要注意飲用量與品質的考量,當然不是喝任何一種綠茶都有相同的功效,便利商店賣的微甜綠茶或是手搖店賣的含糖綠茶,其實都偏飲料的角色居多,較沒有保健功效。以真正的茶葉沖泡所成的新鮮茶,才能完整攝取到綠茶的營養成份。

由於綠茶也含有不低的咖啡因,因此有睡眠問題的人,最好不要在傍晚過後喝茶,盡量在白天喝,還有助於提神、集中注意力的好處。每天喝約2~3杯的綠茶,並注意溫度不要過高,就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綠茶的營養素除了可以靠沖泡飲用,也可以利用口服補充錠的方式,不但方便隨時隨地補充,也可以更有效率的讓身體吸收到足夠的營養成份,也會讓口齒充滿茶葉的清香,是怡人又健康無負擔的夏日清爽保健食品。

 

鄭醫師補充:

綠茶具有高抗氧化力,因此藉由發炎導致慢性疾病的狀況可以協助控制與改善。諸如心血管以及失智症等等。在提升專注力部分,綠茶可以抑制多巴胺的回收來協助。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小麥過敏?可能是麩質不耐症

 

在你了解乳糜瀉可能對身體帶來的長期影響之後,或許可能會比較「希望」自己拉肚子。傳統觀念認為乳糜瀉會反覆出現腹瀉症狀:沒有腹瀉,就不是乳糜瀉——其實不然。乳糜瀉不只是一種伴隨腹瀉症狀的腸道疾病,它會延伸到腸道以外,表現在各方面。

 

乳糜瀉有關的疾病林林總總,範圍之廣令人訝異,從幼年型(第一型)糖尿病,到失智症和硬皮症(scleroderma)都有。目前醫學界對於其間關聯性的了解少之又少,因此不清楚是否因為飲食排除所有麩質,與身體對麩質敏感有關的疾病,如幼年型糖尿病,會如預期減輕或完全消失;不過,這當然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病症就像乳糜瀉一樣,各項乳糜瀉抗體標記檢測皆呈陽性,而且都是因為遺傳因子——HLA DQ2 和HLA DQ8 的遺傳標記——和攝取小麥麩質,啟動了免疫和發炎現象,導致發病。

這些乳糜瀉相關疾病最麻煩的問題之一,就是患者可能不會出現乳糜瀉的腸道症狀;換句話說,患者可能神經方面受損,如動作失去平衡或失智,但沒有典型的腹部絞痛、腹瀉和體重減輕症狀。少了指標性的腸道症狀,也意味著醫生很少能夠做出正確的診斷。這些疾病比較正確的名稱是「免疫介導麩質不耐症」(immune-mediated gluten intolerance),而不是沒有腸道症狀的乳糜瀉。

但這些麩質敏感非腸道疾病當初最早被發現,是因為它們和乳糜瀉有共同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和免疫標記,於是習慣上稱為「潛伏性」乳糜瀉,或與腸道無關的乳糜瀉。隨著醫學界開始認同「免疫介導麩質不耐症」案例比乳糜瀉多,我預見將來醫界會使用「免疫介導麩質不耐症」之類的名稱,乳糜瀉則成為它的亞型。

與乳糜瀉有關的疾病,也就是「免疫介導麩質不耐症」,包括下列幾種:

疱疹性皮膚炎:這是乳糜瀉或免疫介導麩質不耐症較為常見的一種典型皮疹,患者皮膚會長出發癢、凸起的疹子,好發於手肘、膝部或背部。只要戒除麩質,疹子隨即消失。

● 肝病:和乳糜瀉有關的肝病可呈現許多樣貌,從肝功能檢查輕微異常,到性活動性肝炎(chronic active hepatitis)、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到膽癌(biliary cancer)都是。儘管肝臟是腸胃系統的一部分,但這類免疫介導麩質不耐症不常出現腹瀉之類的腸道症狀。

● 自體免疫疾病:這是一種體內免疫系統攻擊自體器官的疾病,較常發生在乳糜瀉患者身上。乳糜瀉患者易患類風溼關節炎、橋本氏甲狀腺炎,與結締組織疾病如狼瘡、氣喘、發炎性大腸疾病,包括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和克隆氏症,以及其他發炎性和免疫系統疾病。

類風溼關節炎可導致疼痛和關節變形,通常使用消炎藥治療。患者在戒除麩質之後,病情有所改善,有時會完全康復。乳糜瀉患者罹患發炎性大腸疾病,包括潰瘍性大腸炎和克隆氏症的風險尤其高,發生率是非乳糜瀉患者的六八倍。

●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有胰島素依賴型(即第一型)糖尿病的孩童,乳糜瀉抗體標記檢測呈陽性的機率異常地高,罹患乳糜瀉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二○倍。目前並不清楚小麥麩質是否是造成糖尿病的「原因」,但研究人員懷疑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當中,有一部分是因為暴露於麩質的環境才引起的。

● 神經損傷:與麩質暴露有關的神經病變,我打算在本書後面的章節詳細討論。病人如果有不明原因的步伐不穩(運動失調),或腿部失去知覺和肌肉無法控制(周邊神經病變),其乳糜瀉標記陽性反應的機率高達五○%。甚至還有一種可怕的疾病,名為「麩質腦病變」(glutenencephalopathy),特徵為腦部受損,出現頭痛、運動失調和失智症狀,最後會致命。腦部磁振造影(MRI)發現,這類患者的腦白質有異常現象。

● 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在乳糜瀉患者身上相當常見,影響多達六九%的病患。缺乏維生素B12、葉酸、鋅,和脂溶性維生素A、D、E、K也很普遍。除了前述列舉的幾種,大約還有數百種與乳糜瀉或免疫介導麩質不耐症有關的病症,但是比較不常見。根據現有紀錄,麩質引發的免疫反應,會影響人體的每個器官,無一倖免。舉凡眼睛、大腦、竇(器官或組織的內凹部分)、肺、骨骼等,只要你說得出來,麩質抗體就曾經在那裡出現。

簡單地說,攝取麩質的結果牽連甚廣,可影響任何年齡、任何器官,症狀表現繁多,比老虎.伍茲(Tiger Woods)的情婦名單還要長。許多醫師辦公室認為乳糜瀉只是腹瀉,這種想法太過於簡化,可能產生致命的結果。

  

鄭醫師補充:

許多過敏體質或者腸道功能失衡體質的人,身體其實是經常處於發炎的狀況,然而身體長期的發炎,影響的層面就是全身性的,這則報導就是清楚的提醒,因此我在門診不時會提醒,有過敏或者嘗到問題的人,應該儘量避免小麥的攝取。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身心疾病 折壽

很多人不把身心疾病當一回事,英國牛津大學醫學專家提醒,許多精神、身心疾病會縮減壽命,對身體傷害程度比抽菸還嚴重,民眾、相關單位應該要多重視這問題,及早採取預防之道,避免死亡悲劇發生。

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團隊表示,身心疾病會對健康帶來很大傷害,且身心疾病盛行率與抽菸盛行率不相上下,不過許多人不認為這很重要,民眾對這議題的關注遠不如菸害。

研究人員近日在「世界精神醫學期刊」(World Psychiatry)發表研究指出,一些精神疾病、身心疾病可能會造成壽命縮減,以躁鬱症來說,躁鬱症患者壽命平均縮減九到二十年,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壽命平均縮減十到二十年,藥物、酒精濫用的壽命平均減少九到二十四年,憂鬱症復發患者壽命則平均減少七到十一年。

研究人員有系統地分析二十項臨床研究,含括一百七十萬人,超過二十五例死亡病例,進而得到上述結論。研究人員發現,重度抽菸的人壽命平均減少八到十年,身心、精神疾病對壽命長短影響較大。

研究人員解釋,這種現象是由許多原因所造成,舉例來說,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會出現高危險行為,且較容易死於自殺,加上很多人雖然有身心、精神方面問題,卻沒有積極接受治療,導致壽命大為縮減。

另外,有些身心、精神疾病患者同時也有心臟病、糖尿病、癌症等其他生理性疾病,身心、精神疾病可能讓這些生理性疾病更加惡化,但身心、精神疾病患者不一定會接受治療。

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可以找到更有效方法治療身心、精神疾病,或許就能幫助患者延長壽命。

 

參考原文報導:

壽命的長短與生活習慣、自我照顧以及藥物治療有關。過去也有研究,壓力大或者精神分裂等疾病,DNA端粒縮短的速度比一般人快。端粒縮短越慢越長壽。

生活習慣不佳,吸菸以及喝酒,食物攝取正常與否,都是關鍵。

不可諱言,許多身心疾病患者,本身的身體功能失衡比一般人來得明顯,但當事人大多不知道,因此也未對身體功能失衡的部分作深入的了解以及處哩,長久下來,平均壽命要和常人一般,確有困難。

最後,精神科藥物本身也有相關的副作用,以抗精神病藥物來說,服用者產生代謝症候群的比例非常高,代謝症候群又是糖尿病、心臟病以及中風等等疾病的高風險。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2637319/Mental-illness-bad-life-expectancy-smoking.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慢性蕁麻疹 研究:與壓力有關

 

(中央社記者曾雅琦、劉得倉台北26日電)蕁麻疹是國內常見的皮膚病症,台灣皮膚科醫學會今天說,適當的紓解生活壓力對於改善慢性蕁麻疹病情有很大的幫助。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表示,急性蕁麻疹來的快去的也快,常常發得全身都是,但不到半天就消失;慢性蕁麻疹則是反覆發生,並且超過6週以上。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表示,根據台灣的研究顯示,有高達7成以上的慢性蕁麻疹患者是長期處在心理壓力大的生活情況,適當的紓解生活壓力對於改善慢性蕁麻疹病情有很大的幫助。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說,很多人以為蕁麻疹大多是由食物引起,其實要讓皮膚產生過敏反應,透過皮膚壓迫、磨擦都有可能會發生跟蕁麻疹一樣的疹子。

朱家瑜說,慢性蕁麻疹絕大部分不是因為對外來過敏原過敏引起,很多是與自體免疫疾病有關。1030526

 

 

鄭醫師補充:

壓力大會導致腎上功能失衡。腎上腺功能與免疫系統息息相關。過多壓力導致腎上腺分泌壓力荷爾蒙,壓力荷爾蒙太高,會抑制免疫系統,長期壓力,最終導致壓力荷爾蒙耗竭,壓力荷爾蒙不足,會讓腎上腺抑制發炎能力變差,免疫系統擾亂後,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自然提高。因此慢性蕁麻疹患者,若是排除急性以及慢性過敏原引發,關於壓力方面的檢測、評估與治療萬萬不能忽略。

參考文獻:

 Malhotra SK, Mehta V. Role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in Induction or Exacerbation of Psoriasis and Chronic Urticaria. 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 2008;74(6):594-9.

Wallengren J, Isaksson A. Urticarial Dermatographism: Clinical Features and Response to Psychosocial Stress. Acta Derm Venereol. 2007;87:493-9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衛院:癌症可能是新陳代謝疾病

新頭殼newtalk2014.05.26 周佑政/綜合報導

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團隊,針對癌症發表最新研究指出,癌症可能是一種「新陳代謝疾病」。新觀念除提醒民眾,均衡飲食及運動才是防治癌症關鍵外,研究團隊也指出,未來癌症的治療,可能會以「調節癌細胞新陳代謝」的方式,取代原有的藥物治療,避免影響正常細胞,也較無負作用。

國衛院院長龔行建、清華大學教授王雯靜及博士王鴻俊所組成的研究團隊,找到調控癌細胞葡萄糖代謝造成腫瘤增生的機制,提出「癌症可能是一種新陳代謝疾病」的想法,也就是癌細胞是正常細胞的新陳代謝途徑產生變異所致。國務院指出,這項新發現提醒民眾維持人體新陳代謝正常運作的重要性,而防治癌症,均衡飲食及運動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國衛院指出,研究團隊測試與前列腺癌及乳癌發生有高度相關的致癌本質因子「JMJD5」,發現它能和控制癌細胞生長的關鍵糖解酵素「PKM2」結合,改變細胞新陳代謝路徑,從而促成腫瘤生長。而以「JMJD5」為分子標靶降低其表現量,將可還原癌細胞新陳代謝路徑,減緩腫瘤生長。

研究團隊強調,癌細胞不同於正常細胞以有氧呼吸產生能量,而是以少量葡萄糖進行有氧代謝途徑,其餘大部分的葡萄糖都進行糖解作用,變成乳酸而促使腫瘤生長。因此,他們認為,癌症可能是一種新陳代謝疾病。

龔行建表示,一般癌症病患的治療中,有限制糖分攝取的飲食指引,目前,部分控制糖尿病病患血糖的藥物,也證實對腫瘤生長有抑制作用,可說明新陳代謝的正常運作,與癌症防治確有相關。

龔行建說,目前抗癌藥物多半是阻斷或破壞癌細胞基因及生長機制,但這些方式也會傷害到正常細胞,根據新觀念,可利用調節癌細胞新陳代謝的方式治療,不但不會影響正常細胞,也不會有副作用。

國衛院提醒,包括運動、均衡飲食、審慎選擇糖分攝取、控制血糖值等,有助於維持人體新陳代謝正常運作的方法,都對防治癌症有正面幫助,民眾可依此作為日常保健方針。

 

鄭醫師補充:

底下我們用放大圖來看比較清楚。

1.正常細胞的代謝,會走有氧代謝途徑,也就是每個葡萄糖會產生38個ATP。

2.缺氧的身體環境適合癌細胞的生長。

3.JMJD5本身是可以和PKM2結合,改變細胞代謝途徑,促進癌細胞生長。

4.抑制JMJD5可以阻斷癌細胞的生長代謝路徑,抑制癌細胞生長,有不會影響正常細胞的能量代謝。

 

幫助血糖正常代謝以及避免細胞缺氧,都可以幫助預防以及治療癌症。期盼這類療法的治療藥物能早日面世,造福癌症患者。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孩常打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及憂鬱發生率提高!

打呼的孩童較會有行為問題

作者:劉運 | 台灣醒報 – 2012813下午6:20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有小孩打呼的父母注意了!有研究指出,一週打呼2次的孩童未來比較可能有行為問題。美國一位資深醫師警告,孩童睡覺如果出現持續大聲打呼,他們罹患過動症、注意力不集中的機率會提高。研究人員指出,哺育母乳可以預防孩童打呼現象。心理學家建議,醫生與父母要定期追縱孩童的打呼現象,尤其是經濟環境不佳的家庭。

美國神經心理學家迪彼比針對學齡前兒童的打呼及行為發展關聯進行研究,研究人員訪問249名母親有關她們孩子的睡眠及行為,發現10分之1的孩童有持續及大聲的打呼情形。迪彼比指出,呼吸困難及不當的睡眠方式,可能會引發行為不當。

研究發現,每週至少大聲打呼2次的23歲孩童出現最多的行為問題,包括過動症、注意力不集中及意志消沈。迪彼比說:「我鼓勵父母與醫生聯絡,特別是如果孩童經常打呼,並且維持一段長時間。」迪彼比的研究發表在網路上的《小兒科》醫學期刊。

迪彼比指出,長期的哺育母乳似乎可以預防小孩打呼。迪彼比醫生指出,卡通讓人們覺得打呼是件可愛及有趣的事,「但打呼如果持續幾個月就不是正常的現象,如果還會引發行為問題,那就一點都不有趣!」他說打呼可能是晚上的呼吸問題,而且可以治療。

科學家指出,打呼是呼吸困難的症狀,會造成睡眠不良及白天的疲倦,並影響身體健康及發育。迪彼比建議醫生定期追縱孩童的打呼現象,尤其是來自經濟環境不佳的家庭。迪彼比指出,不做檢查,對打呼採「等等看」的心態,會讓學齡前孩童的行為問題更嚴重。

醫師補充:

打呼,代表呼吸道不通,呼吸道不通,身體處於缺氧的狀況,且無法進入深度睡眠,等於晚上無法好好睡覺,因此白天精神會難以專注容易倦怠,甚至脾氣不好不聽話不足為奇,這在臨床上也不少見。想知道小孩的打呼嚴不嚴重,可以透過睡眠檢測來了解打呼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的頻率以及時間是否嚴重。嚴重的話,過渡期甚至要先用正壓呼吸治療來直接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的狀況,幫助睡眠品質提升。

這類小朋友通常有肥胖以及鼻子過敏等狀況,根據過去的研究,這些都與ADHD的發生有關。

很多小兒科,耳鼻喉科的醫師,他們在接觸一些鼻子過敏的臨床個案,往往也會合併有注意力比較缺乏的狀況。在國外的統計,被診斷有注意力缺乏或是過動的小朋友,大約七成以上都有過敏的狀況。而他們的注意力缺乏影響的就是智力及學業表現,甚至有些人也會比較坐不住而有過動的情形。針對這些人,為人父母者,絕不是急著讓他們服用幫助注意力提升的中樞神經興奮劑,相反的,應該讓他們先作完整的過敏評估,先幫助他們的身體穩定才是重點。

完整的過敏評估包含急性過敏原、慢性食物過敏原甚至考慮食品添加物及色素過敏原分析,針對過敏原採用隔離及輪替飲食療法,我們往往能在一個月左右見到成效。國外有這方面的研究統計,有明顯改善的比率是九成三。長期哺餵母乳的小孩,過敏的機率也比較低(包含呼吸道),因此打呼出現機率也比較低。

所以有鼻子過敏的小朋友如果還有注意力缺乏的狀況,一定要先從過敏處理起。

ADHD與打呼有關,類似結論國內早有研究證實:

長庚醫院研究發現,臨床符合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簡稱過動症)診斷的小朋友中,高達四分之一以上孩子其實有睡眠呼吸障礙問題

由於目前臨床使用的過動評量表,並不能分辨純粹睡眠出了問題的病童。換句話說,有些晚上睡不好、睡不夠,以致影響日間表現的孩子,可能被誤為過動兒治療,值得臨床醫師以及家長多留心﹗

這項研究結果是由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黃玉書等人跨科系進行,並於睡眠醫學會中發表,兩年期間共有超過兩百名兒童被納入研究。

經由實際進行睡眠檢測的結果發現,其中四分之一的孩子其實有程度不等的睡眠呼吸中止症,還有十點二%有週期性肢體抽動症。

如何透過根本治療方式來處理肥胖以及過敏問題,才能真正解決打呼問題,擺脫ADHD的糾纏:

http://www.webmd.com/add-adhd/guide/adhd-sleep-disorders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DHD患者體內的Omega-3脂肪酸偏低,影響學習以及行為控制!

Omega-3不足 影響學童學習

作者: 莊瑞萌 | 台灣醒報 – 2013年9月17日 下午4:20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牛津大學最近 一項研究發現,英國7歲以上的學童,有許多在Omega-3脂肪酸的攝取量攝取不足,研究者指出,學童Omega-3 DHA足夠與否會影響閱讀能力。調查中還發現,近1成英國兒童飲食中從未吃過魚類等富含Omega-3脂肪酸食物,身體與智力發展堪虞。

魚類及海鮮含有Omega-3脂肪酸EPA和DHA不飽和脂肪酸,對腦部發育、心臟及免疫系統相當關鍵,牛津大學觀察493位7歲到9歲閱讀能力在 中低以下的英國學童,發現學童血液裡DHA比例低於2%, EPA僅0.5%,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加總則為2.45%,這些數據都遠低於成人保持心血管健康最低建議值的4%水準。

研究者蒙特格羅尼表示,「兒童血液中的Omega-3濃度,反映了學童的行為與學習能力優劣,其中DHA值越高者,閱讀及記憶能力越佳。」

深海魚類油脂中含有的Omega-3脂肪酸,主要分為EPA與DHA,屬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且Omega-3脂肪酸是需從食物中獲取的人體必須營養素,但這次的調查從家長提供資訊發現,竟有近九成英國兒童每周吃魚次數少於2次,近10%兒童則從未吃過魚。

另一名研究者李察森憂心地指出,研究結果可推測,英國兒童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普遍不足,這些情形如果放諸成人來看,等於將會提高心臟疾病風險。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PLOS One》期刊。

醫師補充:

體內的Omega-3含量到底夠不夠?可以透過功能醫學相關檢測能直接測量,檢測結果偏低,建議考慮以補充有純度認證,獨立檢驗室背書的安全魚油來協助改善。

上述報導的參考文獻來源:

Montgomery P, Burton JR, Sewell RP, Spreckelsen TF, Richardson AJ (2013) Low Blood Long Chain Omega-3 Fatty Acids in UK Children Are Associated with Poor Cognitive Performance and Behavior: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from the DOLAB Study. PLoS ONE 8(6): e66697. doi:10.1371/journal.pone.0066697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66697

過去就有研究發現,ADHD的患者體內的Omega-3這類必須脂肪酸含量過低,雙盲研究也顯示,讓有ADHD症狀的患者接受每天1公克的Omega-3脂肪酸3-6個月,效果呈現中度到高度的改善:

Richardson AJ, Montgomery P (May 2005). "The Oxford-Durham stud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fatty acids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Pediatrics 115 (5): 1360–6. doi:10.1542/peds.2004-2164. PMID 15867048.

近年研究發現ADHD患者可以藉由補充Omega-3來獲得改善:

Kine S Dervola, Bjørg Å Roberg, Grete Wøien, Inger Lise Bogen, Torbjørn H Sandvik, Terje Sagvolden, Christian A Drevon, Espen Borgå Johansen, Sven Ivar Walaas. Marine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duce sex-specific changes in reinforcer-controlled behaviour and neurotransmitter metabolism in a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model of ADHD. Behavioral and Brain Functions, 2012; 8 (1): 56 DOI: 10.1186/1744-9081-8-56

2000年的研究報告很清楚地告訴我們:Omega-3脂肪量低的男孩,有行為問題記錄的頻率較高。包括過動、衝動、焦慮、大發脾氣和睡眠問題:

  • John R Burgess,
  • Laura Stevens,
  • Wen Zhang,
  • and Louise Peck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m J Clin Nutr 2000 71: 1 327S-330S

http://ajcn.nutrition.org/content/71/1/327S.ful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抑制免疫系統 可告別牙周病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藉由抑制免疫反應緩和牙齦發炎情形,可望避免嚴重牙周病造成牙齒鬆脫的狀況。美國賓州大學團隊日前發表於《免疫學期刊》的研究,透過動物實驗發現,抑制免疫系統中負責引起發炎反應的「補體」系統,可減輕牙周疾病常見的牙齦發炎情形,避免牙齒鬆脫。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統計,有47.2%的30歲以上成年人患有牙齦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而我衛福部國健署資料也顯示,號稱「亞洲口腔衛生最差」的台灣,則有逾9成的18歲以上民眾罹患各種牙周疾病。

牙周疾病主要因細菌長期殘留口腔引發感染,造成牙齦發炎、腫脹而產生疼痛感,刷牙時容易流血,牙齒對冷熱等刺激也極端敏感;症狀較輕微的牙齦炎若未獲治療,恐演變為較嚴重的牙周炎,牙齒附著的牙床骨骼會逐漸流失,導致牙齒鬆脫、甚至缺牙。有研究指出,自牙周發炎及缺牙部位「入侵」的細菌,恐引發部分可能致命的心臟疾病。

研究人員發現,免疫系統中的補體可能與口腔細菌引起的發炎有關;補體系統由30餘種蛋白組成,可破壞細菌等病原體的細胞膜,並在病原體入侵部位造成發炎,吸引巨噬細胞及嗜中性球等白血球攻擊並消滅病原體。「發炎反應雖然是生物體對抗入侵者的方式之一,」賓州大學牙醫學院微生物學教授哈吉生嘉里斯說,「但發炎同時也提供最常造成牙齦發炎的『牙齦卟啉單胞菌』適合生長的環境。」

參與該研究的實驗病理學教授約翰藍布里斯指出,透過基因工程破壞其補體系統的實驗鼠,在口腔被牙齦卟啉單胞菌感染數週後,牙齦發炎與牙齒、牙床骨質流失的狀況,都較正常鼠輕微。

研究人員以人類藥物抑制「實驗猴」的補體系統後更發現,罹患牙周病的猴子牙床骨質流失的狀況也獲得改善,代表人類極可能透過類似藥物緩和牙齦發炎症狀,藉此避免牙齒鬆脫。

 

 

鄭醫師補充:

最近也另一篇研究報導,利用紅酒的萃取物做動物實驗發現可以防止蛀牙。紅酒的萃取物本身其實有抑制發炎的效果。不管是蛀牙或者牙周病,都是口腔細菌引發的,因此細菌引發的發炎反應,若能藉由抗發炎物質來抑制,改善發炎環境,不讓當導致牙周病的細菌進一步為害。

參考文獻:

INNATE IMMUNITY AND INFLAMMATION: Genetic and Intervention Studies Implicating Complement C3 as a Major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iodontitis

  • Tomoki Maekawa,
  • Toshiharu Abe,
  • Evlambia Hajishengallis,
  • Kavita B. Hosur,
  • Robert A. DeAngelis,
  • Daniel Ricklin,
  • John D. Lambris,
  • and George Hajishengallis

J Immunol 1400569;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May 7, 2014, doi:10.4049/jimmunol.1400569

http://www.jimmunol.org/content/early/2014/05/07/jimmunol.140056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胖熟男 不舉風險多6成

BMI逾27 性慾減低 台研究登國際期刊

2014年05月24日
【蔡明樺╱台北報導】熟男舉不舉,BMI見端倪。國內最新研究發現,40歲以上熟男,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超過27、達肥胖標準,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將比BMI27以下者高6成2,此為全球首篇針對40歲以上男性BMI與勃起功能關聯性的研究,成果已登上國際期刊《性醫學期刊》。

台北榮總玉里分院副院長趙建剛領導的研究團隊,針對門診中476名年齡40歲以上的男性患者進行檢測,其中有264人罹患輕、中、重度的勃起功能障礙,BMI大於27的則有250人,經統計回歸分析,發現BMI逾27的肥胖者不舉風險較未達肥胖程度者高6成2。BMI是身體質量指數,BMI值的算法是:體重(公斤)/身高(公尺)平方。

 睪固酮濃度下降快

趙建剛昨說,過去已有研究指,40歲以上男性約2成9有勃起功能障礙,其中肥胖是重要風險因子,該研究團隊則是首度將造成不舉的肥胖危險值,定義為BMI27以上,讓熟男能更精確防範此問題。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王起杰說,勃起功能障礙求診患者中,肥胖者約佔2、3成。他曾收治一名40歲熟男,一般男性正常嘿咻頻率應是1周2次,男子卻2周才1次,因性慾低造成夫妻失和,被老婆強迫就醫;該患者雖無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卻體重過重、頂著大肚腩,抽血檢查發現睪固酮濃度偏低,導致「性」趣缺缺。
王起杰說,男性年過40後,體內睪固酮濃度會逐漸下降,若有肥胖、代謝症候群等問題,睪固酮濃度下降速度更快、就像「溜滑梯」一樣,不僅性慾減退,勃起後也是硬度不足的「舉弱男」。

鄭醫師補充:

BMI值並不難算,以我為例,體重76公斤,身高180公分,76/(1.8*1.8)=23.45。想知道自己BMI值多少,將體重直接除以身高(以公尺計算)兩次就能直接得到BMI值。

肥胖,本來就是睪固酮低下的主要因子之一,原因在於造成肥胖的脂肪細胞,會幫助身體合成雌激素,也導致睪固酮濃度下降。

睪固酮濃度下降,不只是性功能的問題而已,不少人會合併情緒以及認知功能問題,不可輕忽。

有計畫的減重以及補充睪固酮(如果確認低下),可以直接幫助這類問題。

參考文獻:

Shi, M.-D., Chao, J.-K., Ma, M.-C., Hao, L.-J. and Chao, I.-C. (2014),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x Hormones and Erectile Dysfunction in Male Taiwanese Participants with Obesity.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11: 230–239. doi: 10.1111/jsm.12353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sm.12353/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盟:精神病標籤化比刀子殺人還恐怖

 

新頭殼newtalk2014.05.22 林雨佑/台北報導

北捷昨天發生首樁捷運隨機殺人案,造成4死23傷。為避免外界刻意將凶嫌與精神病患連結,康復之友聯盟和台灣精神醫學會今(22)日指出,「精神疾病標籤化的恐怖循環比刀子殺人還恐怖」,並呼籲社會大眾不要依據新聞資料,將此行為標籤為精神疾病,媒體也勿將殺人事件導向或暗喻為精神病友,加深污名化。

康復之友聯盟發出新聞稿指出,「精神疾病標籤化的恐怖循環比刀子殺人還恐怖」,標籤化只會讓人們漸漸地只能看到事件的表面,未能傾聽事件背後是否有著求援的聲音,誤以為沒有病的人不需要心理健康的協助;讓精神疾病患者背負莫須有的罪名,會導致更多精神健康有問題的民眾,不敢就醫也不敢向外求援,才會造成像是北捷的悲劇。

而身為精神康復者與家屬代表的他們,也期待社會大眾別再依據新聞報導資料,以「隔空問診抓藥」的態度,將此行為標籤為精神疾病。

另外,康盟曾接到許多家屬控訴,只要小孩罹患精神疾病,學校的教育體系不僅缺乏輔導資源,更直接放棄孩子的教育權。康盟認為,沒有一個疾病可以預知人的一生,也「沒有任何一個精神疾病可以預知往後的人生」。唯有放棄粗魯的標籤化,並努力檢討社會的病態,「才能終結真正比刀子殺人還要令人驚恐的惡性循環。」

台灣精神醫學會也對大眾媒體提出建議,在事件未明前,勿將殺人事件導向或暗喻特定族群如精神病友,加深污名化;也應讓嫌疑者的家屬、受害人的家屬,都有多一些空間來喘息平復。政府也應對重大創傷的被害人、目睹暴力的人,主動提供心理輔導的協助。

 

鄭醫師補充:

這裡提到的精神病標籤化,指的是把事件當事人的行為解釋為潛藏精神病,讓已經被診斷精神病的患者承受更大壓力,單心旁人異樣眼光外,自己也會衍生更多疑慮。另外,也可能誤導一件事:沒有精神病的人不需要幫助或者輔導。

我前天上媒體在接受訪問時,便極力避開標籤化的部分,單純解釋心神喪失與精神耗弱的定義與差別,此外,也提醒大家,這類事件的發生,其實是審視自己每個人內在陰影的機會,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陰影效應這本書,也有DVD可以看。

別再追著媒體的報導,讓自己心煩意亂,回到自己的中心,再次找回平靜。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命名  

關於昨日鄭醫師到少康戰情室錄影

有興趣的民眾可以點選以下網址

 http://2100.tvbs.com.tw/index 少康戰情室

網頁下就有昨日錄影影片可以做觀看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昨日捷運社會事件

鄭醫師今晚9:00會在TVBS 56頻道

少康戰情室

提供個人觀點給大家參考!!

歡迎大家打開電視觀賞喔~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