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大麻破壞大腦結構 輕中度使用就有害

部分國家核可大麻公開販售,原因是沒有明顯證據證明大麻比菸品傷害更大,但美國西北大學研究發現,大麻會導致腦部永久性傷害,不但非常容易成癮,情緒也較難自我控制,讓使用者行為脫序,成為反對大麻一個強而有力證據,能藉此呼籲民眾不要任意接觸。

研究人員利用核磁共振攝影,調查十八至二十五歲,分析二十位使用者與一般民眾腦部,發現大麻會影響腦部兩個區域,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變得特別大,杏仁核(amygdala)則出現形狀變異,兩者都於人類情緒密切相關,同時也是成癮關鍵,似乎大麻使用量越大,影響就越嚴重。

研究學者布萊特教授說,民眾可能認為大麻對健康不會造成重大危害,但從實驗數據來看並非如此;另一研究學者安妮說,大麻影響部位都是大腦核心,情緒與態度大多這兩個部位掌控,研究曾探討成癮原因,發現每周至少使用大麻一次者,心理依賴程度並不高,腦部結構改變可能是成癮關鍵。

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專家卡爾認為,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不一定要重度使用,輕中度使用大麻都可能改變腦部結構,以往實驗都著重在大麻重度使用,卻忽略了輕度使用的可能傷害;但這次實驗只有四十人,許多學者希望能擴大研究範圍,證明大麻對身體確實有傷害結果更具有說服力。

 

 

鄭醫師補充:

伏隔核是主管在大腦的獎賞, 愉悅, 笑, 成癮, 侵犯, 恐懼, 以及安慰劑效果等作用,一旦受到外來物質影響,相關功能的正常調節即會受損:

Schwienbacher I, Fendt M, Richardson R, Schnitzler HU. Temporary inactivation of the nucleus accumbens disrupts acquisition and expression of fear-potentiated startle in rats. Brain Res. 2004, 1027 (1–2): 87–93. doi:10.1016/j.brainres.2004.08.037. PMID 15494160.

安慰劑效應作用區域也是服隔核: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07-07/cp-brc071607.php Brain region central to placebo effect identified

至於杏仁核有調節活動和產生情緒的功能。引發應變反應,讓動物能夠挺身而戰或是逃離危險。

杏仁核體積很小,對情緒反應十分重要,尤其是恐懼。當受到傷害之後,杏仁核的特定區域會「因為學會害怕」,並產生恐懼的記憶。杏仁核牽涉到情緒、決定以及情緒反應:

Amunts K, Kedo O, Kindler M, Pieperhoff P, Mohlberg H, Shah N, Habel U, Schneider F, Zilles K (2005). "Cytoarchitectonic mapping of the human amygdala, hippocampal region and entorhinal cortex: intersubject variability and probability maps". Anat Embryol (Berl) 210 (5–6): 343–52. doi:10.1007/s00429-005-0025-5. PMID 16208455.

大麻使用即使是中低度使用都會直接衝擊原始大腦的功能甚至造成永久腦傷,即使這是小規模的研究,都足堪借鏡。

 

參考文獻:

Cannabis Use Is Quantitatively Associated with Nucleus Accumbens and Amygdala Abnormalities in Young Adult Recreational Users

  • Jodi M. Gilman,
  • John K. Kuster,
  • Sang Lee,
  • Myung Joo Lee,
  • Byoung Woo Kim,
  • Nikos Makris,
  • Andre van der Kouwe,
  • Anne J. Blood,
  • and Hans C. Breiter

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34/16/5529.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療創傷症候群 K他命證實有效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綜合報導】第三級毒品K他命竟成醫療利器?知名科學期刊JAMA最新研究發現,K他命對於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有顯著療效。不但能夠在短時間內減輕症狀,長期下來也能夠緩解因PTSD所導致的身心狀況失調問題,其效果比過去常使用的鎮定劑、安眠藥更好,且風險也較低。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人在遭遇或對抗重大壓力後造成心理狀態失調,如在孩童時期遭受身心虐待、經歷性侵害、戰爭、嚴重車禍、目睹親人、愛人死亡、自然災害等,可能會因而導致惡夢、性格大變、易怒、失憶等症狀,進而引發重度憂慮、一般性焦慮失調或各種成癮症狀。

【K他命效果顯著】 此次由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研究人員費得所主持的實驗,找來了57位患者,並從中篩選出41名符合資格的受試者。他們隨機注射0.5毫克的K他命或0.045毫克的鎮定安眠藥「速眠安」,並在1周內規律施打。到了第2周,則選相對的另一種藥物施打。

根據Medpage Today報導,當研究者使用K他命靜脈注射治療後發現,其效果遠比注射速眠安來的更好。當病人首次施打後進行IES-R創傷事件影響量表評估時,注射K他命的病人從46分降到14分,而施打速眠安的病人僅從48分降到25分。然而兩種藥劑都存有負作用,使用K他命的患者產生特別明顯的情感解離症狀,但僅持續幾小時後便消退,也沒有產生瘋狂的情形。

【風險較鎮定劑更低】 亞特蘭大艾默理大學的創傷焦慮回復實驗主持人羅斯巴姆表示,此一研究對於PTSD治療有很大的突破,「過去就有研究指出,K他命能夠幫助治療憂鬱症和強迫症,但這是首次發現K他命對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也有顯著的療效。」另一位研究者卡羅指出,K他命過去本來就是用於手術麻醉劑,因此對於人體不會有害,反而是其他種類的鎮定劑比K他命帶來的風險更大。

Medscape指出,僅管K他命的注射能夠明顯改善PTSD和綜合性憂鬱症症狀,但此實驗還必須要擴大測試,並重複檢視K他命的使用安全性,避免重複注射的成癮性,才能真正用於臨床治療。

 

 

鄭醫師補充:

之前曾有零星小規模的研究發現,注射低劑量的K他命可以幫助改善難治型的憂鬱症。不管背後的機轉是K他命作用於認知功能系統的腦細胞受體或者是K他命本身的麻醉解離作用,除了患者本身心結以外,專業醫師誰敢用?

就像在佛洛伊德時代,安非他命是當是合法可以用來治療憂鬱的處方藥物一樣,僅僅為了療效,可以忽略藥物本身的副作用以及藥物依賴的風險,我想這是這類療法能否突破,廣泛應用的最大問題。

參考文獻:

Feder A, Parides MK, Murrough JW, et al. Efficacy of Intravenous Ketamine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sychiatry. 2014;():.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14.62.

http://archpsyc.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86085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長者冷漠 可能腦萎縮

 

年長者的冷漠可能與腦萎縮相關。研究作者,美國老化研究所研究員洛諾·雷納表示,年長者異常的冷漠可視為失智的警訊之一。

洛諾·雷納指出,這不代表熱情、外向的人不會腦萎縮,或改變行為能降低腦萎縮,目前醫界無法證明腦萎縮導致冷漠、無感,只能說觀察到一定數量的腦萎縮年長者,態度、行為上相對較冷淡或冷漠。

研究人員觀察四千多名平均七十多歲冰島年長者,分析他們的腦部核磁共振影像,並詢問日常生活的態度、行為的取向。

例如「是否常待在家不出門」、「是否放棄了一些原本有興趣的事物」、「是否感到充滿活力」,得出一個分數來量化冷漠程度。

研究顯示,冷漠程度較高的人,腦容量較冷漠程度低的人略小。研究人員無法確認冷漠導致腦萎縮,還是腦萎縮導致冷漠。

研究人員提醒,腦容量本來就會隨著年紀略為縮小。但是失智症,帕金森氏症,憂鬱症與腦小血管疾病也可能與腦萎縮的加速及進一步惡化相關。

此外,創傷或感染後腦血管神經細胞纖維病變、腦萎縮、硬化、空洞、水腫;腫瘤或腦壓過高或過低也可能導致腦部退化性問題。

高血壓、低血壓、中風、糖尿病或腫瘤等等諸多病症未,妥善處理或控制,皆可能造成腦組織缺氧或缺血及萎縮,不一定是單一疾病造成的現象。

 

 

 

 

 

鄭醫師補充:

年長者冷漠或者表情淡漠,不愛說話,一般人常誤以為是老年憂鬱,但其實往往不然,極可能是腦萎縮或者腦部退化的徵兆,這在臨床上並不少見。

腦萎縮仍是結果,導致腦萎縮的原因最好找出來並透過完整的功能醫學檢測與評估來根本處理,比較有機會減少大腦退化的速度。

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相關內容,這本書的作者馬克‧希曼醫師據說今年下半年畫應邀來台演講功能醫學的相關課程,確定時間屆時再跟大家分享。

參考文獻:

Structural MRI correlates of apathy symptoms in older persons without dementia: AGES-Reykjavik Study

  • Anne M. Grool,
  • Mirjam I. Geerlings,
  • Sigurdur Sigurdsson,
  • Gudny Eiriksdottir,
  • Palmi V. Jonsson,
  • Melissa E. Garcia,
  • Kristin Siggeirsdottir,
  • Tamara B. Harris,
  • Thordur Sigmundsson,
  • Vilmundur Gudnason,
  • and Lenore J. Launer

10.1212/WNL.0000000000000378;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April 16, 2014

http://www.neurology.org/content/early/2014/04/16/WNL.0000000000000378.shor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色的力量!5種必吃白色食物

在中醫的觀點裡,白色的食材是對應到氣管、呼吸道等與肺部健康相關的食物,因此有肺部器官相關病症的人,可以試著多吃這類蔬食。除此之外,以食物的顏色來區分,這樣的保健觀念中在西方也有同樣的概念,美國《赫芬頓郵報》報導就列出5種常見白色食物,多吃對身體還有不同的保健功效。

1.白花椰菜:十字花科防癌首選

第一個登場的白色食物界之后,就屬十字花科的白花椰菜莫屬了,十字花科家族十分強大,除了花椰菜以外還有萵苣、甘藍菜、高麗菜、油菜等,其中又以白花椰菜的防癌功效備受肯定,還能幫助強化骨骼組織、維持良好心血管功能等。

2.白色蘑菇:低卡又養生

菇類基本上熱量都不高,也沒有什麼脂肪含量、膽固醇、鈉等,富含硒、鉀、核黃素,菸酸和維生素D,都是有益於人體健康的營養素。許多女星想要減重又有飽足感時,多半會使用菇類做為飲食的搭配重點,加上菇類本身的鮮味,可以幫助料理更加提味加分。

3.大蒜:防感冒小尖兵

做為西方吸血鬼傳說中拿來保衛抵禦疾病的大蒜,氣味濃烈成為嚇阻鬼怪的武器,除了這個角色,大蒜在廚房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配料;獨特生物活性的大蒜素,對各種細菌、病毒具有強大的抑制和消滅作用,對於感冒咳嗽、慢性胃炎、胃潰瘍的預防都有效果,食用大蒜還對中老年人的心腦血管健康大有裨益。

4.洋蔥:抗氧化神器

洋蔥也是許多佳餚中會出現的狠角色,可以甜也可以嗆,更重要的是它有一種稱為「槲皮素」(quercetin)的抗氧化成分,可以幫助緩解關節炎帶來的不適症狀,以及降低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風險,並增進免疫系統。

5.馬鈴薯:纖維質高

多數人一天的飲食攝取營養中,無法達到足夠的食物纖維與鉀,馬鈴薯正好可以彌補這些缺失,一個中型的馬鈴薯熱量約163大卡,並有高達941豪克的鉀與3.6克的纖維。此外,也提供維生素C、維生素B6與鎂,營養成分極佳。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的觀點值得大家參考,建議大家在日常飲食中,不妨多攝取。

參考文獻: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4/04/16/health-benefits-white-vegetables_n_5127804.html?utm_hp_ref=healthy-living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研究:孩童時期遭霸凌 50歲時身心仍有創傷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英國有心理學者針對孩童遭受霸凌,對其未來在社會與身心理狀態造成的影響進行一項追蹤研究,結果發現,經常遭到欺負的孩童,所承受的焦慮症狀等負面影響,在40年後仍相當明顯,進而影響其生活品質。

根據英國BBC報導,研究團隊以7771名1958年出生的孩童為追蹤調查對象,並記錄其7歲至50歲的生活情況。研究結果發現,在孩童時期遭到霸凌的小孩,其負面影響可能會相當「持久且普遍」,甚至在40年後仍相當明顯。

研究指出,曾在孩童時期遭到霸凌的人,在50歲時身體狀況與心理健康情況較差,認知能力也相對較弱,且通常也更容易出現抑鬱、焦慮等病狀,甚至還較易有自殺傾向。

而研究顯示,這些人的教育程度可能也會較差,且若是男性遭到霸凌者,則更容易失業,或是拿比較低的薪資。研究人員並指出,霸凌的影響在40年後仍明顯,對受害者未來的生活品質也會有影響。

目前此項研究也被刊登於《美國精神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鄭醫師補充:

這個議題可以從兩個觀點來看。

第一:被霸凌者本身的體質以及人格特質是否比一般沒有被霸凌者的人來得脆弱。因此,即便過了四十年,當事人的霸凌經驗仍然反應當事人原本的身心狀況。

第二:被霸凌的經驗一直沒有消失,只是被壓抑到潛意識中,一直影響當事人。

被霸凌的經驗帶來的心靈負荷,須要去根本處理,才會從潛意識中消失。而且被霸凌的經驗,必須從心理上根本去寬恕,否則自己會一直淪為霸凌經驗的受害者,無法走出昔日陰影。

參考文獻:

Adult Health Outcomes of Childhood Bullying Victimization: Evidence From a Five-Decade Longitudinal British Birth Cohort 

Ryu Takizawa, M.D., Ph.D.; Barbara Maughan, Ph.D.; Louise Arseneault, Ph.D.
Am J Psychiatry 2014;:. doi:10.1176/appi.ajp.2014.13101401

http://ajp.psychiatryonline.org/article.aspx?articleID=186383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也是「開心」果!研究:天天吃奇異果 負面情緒少35%

豐含維生素C、水分高,奇異果不只營養,還具「開心果」的減壓效果!紐西蘭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每天食用奇異果、連續6周下來,感覺疲勞、憂鬱、失眠、壓力、暴食、怒氣等情緒困擾指標(TMD)可降低35%。國內醫師表示,心理壓力過大、情緒欠佳時,體內消耗的維生素C會比平時多8倍,補充有助穩定情緒。

這項刊登在「營養科學雜誌(Journal of Nutritional Science)」上的最新研究,共針對35名、體內維生素含量較低的年輕男性進行,採隨機分組,一組每天食用半顆奇異果、一組每天食用2顆奇異果,期間並停止攝取其他含維生素C的食物或飲料。

研究結果發現,連續食用6周下來,血液與尿液檢驗顯示,不管任一組,體內維生素C濃度都明顯提升,且受測前後問卷的TMD指標,負面情緒足足降低35%,變得較正面、快樂。

衛生福利部台東醫院院長、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醫師祝年豐也在國內進行類似臨床實測,他同樣讓40名、20至39歲的博碩士、醫院員工以及一般上班族,每天額外食用2顆奇異果,其他飲食不限制,14天後,受試者同樣對生活的整體滿意度提升、自覺快樂的量表分數平均提升5分。

祝年豐表示,心理壓力過大、情緒欠佳時,因為肌肉、器官都處在緊繃狀況,體內所消耗的維生素C會比平時多8倍,尤其人緊張時會脫水,水分不夠,因此,平時多吃豐含維生素C、水分高的水果,如奇異果、葡萄柚、柳丁等,可以緩解緊張情緒,都是抗壓力的好食物,但仍要適量為止。

衛福部建議國人,成人每天應攝取100毫克的維生素C,以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居冠的奇異果為例,一顆黃金奇異果就有90毫克、綠色奇異果也有72毫克,接近一天所需量。

不過,祝年豐強調,一個人情緒的快樂與否,除了食物,與生活型態的關聯度更高,如果每天都能吃足「三蔬二果」的人,一定是極為注重自身健康、且經濟狀況相對較好的階層,自然感覺較為快樂;他建議,廣泛從天然蔬果中攝取各類營養素,不僅是預防生理疾病,更是防治心理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紐西蘭研究也發現,水果中的天然維生素C,比市售補充的錠劑來得好,因為一般市售維他命C大多為單一成分,與天然水果相較,缺乏了其他維生素、酵素、葉酸等營養素的協同效果,效果大打折扣。

 

 

鄭醫師補充:

這雖然是去年發表的小規模研究,但提醒我們補充足夠量的維他命c可以幫助身體抗壓能力以及提升心情。研究人員讓參與者吃的是金黃色的那種奇異果。

此外,也過敏體質者,最好先搞清楚對奇異果是否過敏?

參考文獻:

Mood improvement in young adult males following supplementation with gold kiwifruit, a high-vitamin C food

Anitra C. Carr, Stephanie M. Bozonet, Juliet M. Pullar and Margreet C. M. Vissers

DOI: http://dx.doi.org/10.1017/jns.2013.1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雙磷酸鹽治骨鬆 拔牙後顎骨壞死

中國時報【林宜慧╱台北報導】

雙磷酸鹽類藥品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癌症骨轉移或多發性骨髓瘤,但服用期間若接受拔牙、植牙手術,或服藥時間太久太頻繁,恐造成顎骨壞死,甚至有引起敗血症死亡案例。

據食品藥物管理署不良反應通報,從民國88年至102年底,共接獲115件個案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造成顎骨壞死或其他牙齒病變、13件造成非典型股骨骨折。115件中56件是骨鬆患者、59件為其他癌症患者,最終有13件獲得藥害救濟給付。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戴雪詠指出,目前雙磷酸鹽類藥品共35張藥證,其中25張用於骨質疏鬆,其他則用於乳癌、前列腺癌等癌症骨轉移病患,以及多發性骨髓瘤、高血鈣症等患者。其中最常見有不良反應的是治療骨鬆的口服福善美錠,以及治療癌症的卓骨祂針劑。

台大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李正?指出,這類藥物會抑制破骨細胞活性,也降低負責促進新骨生成的「造骨細胞」活性及數量,若這時接受拔牙、植牙等手術,傷口無法癒合,就容易造成顎骨壞死。

據統計,服用3年以上福善美的骨鬆患者,顎骨壞死發生率是1000之1到萬分之1,而注射卓骨祂的癌症骨轉移患者顎骨壞死發生率為10分之1至100分之1。

李正?建議,用藥3年以上或有糖尿病、免疫力相關疾病等慢性病的骨鬆患者,拔牙或植牙前應詢問開立處方的醫師,停藥3個月後再進行治療;平時每6個月定期做口腔檢查,有牙痛時,儘快告知處方醫師。

 

 

 

 

鄭醫師補充:

要植牙或者拔牙的人,若是因為骨質疏鬆或者其他疾病正在服用雙磷酸鹽這類治療藥物,務必先跟牙科醫師討論,否則一旦發生藥物嚴重的後遺症,恐怕難以收拾,提醒大家。

參考文獻:

Woo S, Hellstein J, Kalmar J (2006). "Narrative [corrected] review: bisphosphonates an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s". Ann Intern Med 144 (10): 753–61. PMID 16702591.

使用五年以上須留意食道癌風險罹患率提高:

Green, J.; Czanner, G.; Reeves, G.; Watson, J.; Wise, L.; Beral, V. (2010). "Oral bisphosphonates and risk of cancer of oesophagus, stomach, and colorectum: case-control analysis within a UK primary care cohort". BMJ 341: c4444. doi:10.1136/bmj.c4444. PMC 2933354. PMID 2081382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的研究人員發現食用富含OMEGA-3的食物能夠提升流向大腦血液,在心智運作過程中提高表現,這樣的發現可用來治療失智症。眾所周知,魚類含有豐富的OMEGA-3,這項研究證實可以縮短反映時間,同時在大腦執行完費腦力的工作後,也比較不會感到疲累。

 

研究人員提到這種效應對於年長人更形重要,食用富含OMEGA-3的飲食來源具有預防失智症的潛力。刊登於英國營養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的研究,調查食用含脂肪量高的魚對於大腦有何影響及功效。

 

研究結果發現:在心智運作期間服用OMEGA-3的營養補充品,會提升血流去活化大腦的特定區域。同時也發現腦血流有些微差異,但是反應時間縮短,心智運作之後也比較不容易感到疲累。

 

接下來研究人員要針對50-70歲年齡層的人做測試,看看他們服用OMEGA-3補充品之後是否會影響他們的記憶力、心智表現以及腦血流變化。研究人員認為食用富含油脂的魚類或者是OMEGA-3營養補充品能夠預防認知退化和失智,增加腦血流可能是這些效果的原因,相關研究結果將能中高年齡層者的心智保健更好的建議。

 

期刊研究原文摘要可以連結參閱:

 

http://journals.cambridge.org/action/displayAbstract?fromPage=online&aid=8394629&fulltextType=RC&fileId=S000711451100404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發表於權威醫學期刊小兒科的線上版的一項研究指出:懷孕時若是服用抗憂鬱劑(SSRI,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尤其是孕期的前三個月,日後產下的寶寶自閉症風險提高三倍左右,發展遲緩的風險也明顯提高。

主要原因,是因為血清素是人體早期發育需要的重要神經傳導物質,服用抗憂鬱劑會影響當事人合成血清素的能力,若是孕婦,也會直接影響到胎兒自己合成血清素的能力。

這項研究的樣本數並不算少,研究分析近一千對母子所得到的結果。

建議大家,孕期若是出現焦慮或者憂鬱狀況,除了找專業醫師協助外,為避免相關風險,最好還是透過相關營養補充品來提高血清素以及增加身體抗壓性比較安全。

參考文獻:

R. A. Harrington, L.-C. Lee, R. M. Crum, A. W. Zimmerman, I. Hertz-Picciotto. Prenatal SSRI Use and Offspring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or Developmental Delay. Pediatrics, 2014; DOI: 10.1542/peds.2013-340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植物人是否甦醒 新方法能測量

(中央社巴黎/倫敦15日綜合外電報導)研究今天指出,醫師利用1種高科技掃描儀器來找出植物人的潛藏意識以及是否可能甦醒。不過這項結果引發治療與拔管與否的倫理爭議。

法新社與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一群超過1年對外界刺激沒有反應、被診斷為植物人的病患,研究人員利用正子造影(PET)技術發現其中1/3患者仍有潛藏意識,而在這1/3患者當中,大部分的人在12個月內「醒來」或是轉為較有反應的狀態。

研究說,在較嚴重的腦傷患者中,儘管他們看起來處於植物人狀態,PET能辨別那些患者有望回復某種程度的意識。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發現或許能提供醫師和家屬是否該讓植物人拔管的重要資訊。

研究主持人、比利時列日大學(University ofLiege)教授勞瑞斯(Steven Laureys)說:「PET影像能顯現病患腦部認知過程,傳統的床邊檢驗沒辦法看到這部分。」

這項技術最後可能和現有檢驗相輔相成,以發現「有望在長期治療下,恢復意識」的患者。

勞瑞斯與研究團隊歷時4年半,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技術與PET來檢驗126名患者。

在找出最低程度意識狀態(MCS)的患者中,PET準確度為93%,fMRI為45%。

在評估病患可能的恢復程度時,PET影像也較有用。

根據這篇發表在「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的研究,PET凸顯出完全只靠床邊檢查的缺點。

不過另一方面,假使PET的準確度真為如此,可能引發這類病患必須以不同方式治療的爭論,舉例來說,醫師可能得考慮患者仍有意識,是否應開給止痛藥,以及PET檢查後確定無意識患者,是否應該關掉其維生系統等倫理爭議。(譯者:中央社陳怡君)1030416

 

 

 

鄭醫師補充:

在國內某些醫學中心能夠提供正子攝影檢查,期望這樣的檢查能夠幫助更多植物人以及他們的家屬。

至於是否該關維生系統?目前國內法律上未核准安樂死,因此在國內尚無這類爭議。

參考文獻:

Diagnostic precision of PET imaging and functional MRI in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a clinical validation study
Johan Stender MD,Olivia Gosseries PhD,Marie-Aurélie Bruno PhD,Vanessa Charland-Verville MSc,Audrey Vanhaudenhuyse PhD,Athena Demertzi PhD,Camille Chatelle PhD,Marie Thonnard MSc,Aurore Thibaut MSc,Lizette Heine MSc,Andrea Soddu PhD,Mélanie Boly PhD,Caroline Schnakers PhD,Prof Albert Gjedde PhD,Prof Steven Laureys PhD
The Lancet - 16 April 2014
DOI: 10.1016/S0140-6736(14)60042-8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4)60042-8/fulltex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血糖低… 夫妻易吵架

有些人會突然對另一半看不順眼、感覺很不耐煩,為了一點小事就想對另一半發飆,這可能是血糖偏低造成。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血糖偏低的人較容易對另一半發飆,對另一半會比較有攻擊性。因此出現這種現象時,最好去驗一下血糖,看看是否有血糖偏低問題,或者趕快讓發飆的人吃點含糖食物、碳水化合物食物,也許就比較不會吵架。

研究團隊進行二十一天研究,以一百零七對夫妻對為研究對象,請這些夫妻每晚測一次血糖,結果發現,從血糖數值可以預測這人當晚會不會對另一半發飆、會不會產生爭吵。

當研究持續二十一天後,研究人員發現,血糖較低的人很容易對另一半不耐煩,講話聲音會比較大聲,與血糖濃度高的人相比,生氣、不開心的時間也拖得比較久。

研究首席作者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溝通與心理學教授布拉德‧布西曼表示,從研究結果來看,當一個人因為血糖偏低而感覺飢餓時,就很容易與另一半爭吵,有時甚至可能產生家庭暴力。若發現有血糖偏低情況,只要吃點含糖食物或碳水化合物食物。就能讓血糖快速回升。

布西曼教授指出,當一個人飢餓、血糖偏低時,脾氣往往就會變得很暴躁,此時就容易出現一些暴怒、抓狂行為,結果身邊最親密的人就會遭殃。有的人平常與另一伴關係很好,血糖偏低時還是照樣發脾氣。

為什麼血糖偏低會讓人更容易暴怒、具攻擊性?布西曼教授解釋,大腦運作需要糖份做燃料,大腦重量雖然只占全身體重百分之二,但所有熱量當中有兩成熱量負責供應大腦組織,大腦這種器官很需要熱量、能量。大腦如果要控制怒氣、攻擊衝動,就需要很多能量,能量不足時,大腦控制力量就會減弱。

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鄭醫師補充:

血糖低,脾氣不穩定、認知功能會大受影響,這在臨床上常見。因此,對脾氣不穩定、情緒起伏不定甚至恐慌,可以透過相關血液檢查來確認,一旦有問題,最好透過飲食以及體質調整來改善。

參考文獻:

  • Omar S. Khwaja,
  • Eugenia Ho,
  • Katherine V. Barnes,
  • Heather M. O’Leary,
  • Luis M. Pereira,
  • Yaron Finkelstein,
  • Charles A. Nelson III,
  • Vanessa Vogel-Farley,
  • Geneva DeGregorio,
  • Ingrid A. Holm,
  • Umakanth Khatwa,
  • Kush Kapur,
  • Mark E. Alexander,
  • Deirdre M. Finnegan,
  • Nicole G. Cantwell,
  • Alexandra C. Walco,
  • Leonard Rappaport,
  • Matt Gregas,
  • Raina N. Fichorova,
  • Michael W. Shannon,
  • Mriganka Sur,
  • and Walter E. Kaufmann

Safe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efficacy of mecasermin (recombinant human IGF-1) for the treatment of Rett syndrome PNAS 2014 ;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March 12, 2014, doi:10.1073/pnas.131114111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呼吸中止症不治療 中風、癌亡風險倍增

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者一定要盡早接受治療,以免對健康造成進一步傷害。澳洲最新研究發現,一旦出現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往後中風、癌症死亡風險機率就會上升。

這項追蹤二十年的研究顯示,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死亡機率比一般人增加四倍;中風機率則上升近四倍,罹癌風險也增加二點五倍,癌死亡風險則上升約三倍。研究成果昨日發表於美國睡眠醫學會所出版的「臨床睡眠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共有三百九十七人參與研究計畫,研究人員從一九九O年就以配戴型睡眠紀錄器收集患者睡眠資訊。其中有百分之四點六的人有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還有百分之二十點六的人有輕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在研究二十年期間,有七十七人死亡、三十一人中風。

 

 

 

鄭醫師補充:

睡眠呼吸中止會造成血壓升高,缺氧、中風機率提升。本周四即將在三立綜合台的節目婆媳當家播出的睡眠專題討論,其中一位藝人以其親身經歷,現身說法,應該會讓大家對睡眠呼吸中止的潛在危害有深刻印象,歡迎大家屆時收看。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診斷不能單靠鼾聲大小來判定,唯有透過睡眠檢測才能真正確認,

參考文獻:

Nathaniel S. Marshall, Keith K.H. Wong, Stewart R.J. Cullen, Matthew W. Knuiman, Ronald R. Grunstein. Sleep Apnea and 20-Year Follow-Up for All-Cause Mortality, Stroke, and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the Busselton Health Study Cohort.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2014; DOI: 10.5664/jcsm.360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 享「瘦」 秘訣 一夜好眠

(法新社阿姆斯特丹7日電) 今天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國際肥胖症研討會中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保持體態輕盈的秘訣之一是:一夜好眠

 


位於法國中部第戎(Dijon)的「歐洲味覺科學中心」(European Centre of Taste Science)在會中發表研究報告,該中心發現,「晚上睡不好,白天就會多吃550卡路里的食物,多出正常的22%」。


 


550卡路里相當於一個大漢堡的熱量


 


該研究摘要顯示,在測試組當中,晚上睡4小時的人比睡8小時的人更會餓。


 


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增加食物攝取,這可能成為發胖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份由荷蘭馬斯垂克大學(MaastrichtUniversity)研究員所做的研究則發現,年輕人在青春期時睡得比以前少的人,比進入青春期之後睡眠型態沒有改變的人更胖。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5年估計,全球約有16億成人超重,其中至少4億人肥胖。


 


這場會議是由歐洲肥胖研究協會(European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所主辦。(譯者:賴秀如)



 


最近在歐洲召開的國際肥胖症研討會發現:睡眠不足會增加食物的攝取,這可能成為發胖的原因之一,因為晚上睡不好,白天就會多吃550卡路里的食物。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睡眠品質不好或者睡眠時數不足,跟食慾何以會扯上關係?


其實,睡得不好或者時數不足,首先就會衝擊我們的壓力系統,因為睡眠時數不夠,身體啟動的是危險模式(像老祖先會遇到的飢荒或者逃難),身體的腎上腺皮質醇濃度升高,代表身體進入備戰狀態,身體也會想辦法儲存戰備糧食,一般睡不好壓力大的人,其腎上腺皮質醇不均衡刺激身體各部分儲存脂肪,造成脂肪堆積在軀幹、胸部、頸部和臉等處,故睡眠不夠的人,就算食量不變,身體還是有會設法儲存脂肪,也就是壓力型肥胖的主要原因。身體儲存的需求增加,也會刺激食慾,故白天增加卡路里的攝取順理成章。總之,讓身體處於危險模式(有壓力、擔心、威脅、睡不飽等等)等於在告訴身體要準備存糧備戰,肥胖在所難免。


所以想避免肥胖,很重要的是幫助身體處於安全模式(不需準備戰糧),故適時抒壓、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及時數是遠離肥胖陰影的關鍵。提醒大家注意!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環境毒素、成藥恐引發胎兒自閉症

摘譯自2014年4月9日ENS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報導;江惟真編譯;蔡麗伶審校

英國約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腦部脂質分子濃度的異常,會影響早期胎兒腦部兩條主要神經路徑的交互作用,進而可能導致自閉症。

科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環境因子可能影響這些脂質分子的濃度,例如某些化妝品和成藥中的化學成分。

自閉症系譜疾病 恐為環境毒素引發

「我們發現,當一種叫做前列腺素E2(PGE2)的脂質分子在腦部的濃度異常時,便會影響Wnt蛋白的功能,可能影響胚胎早期的發展。」約克大學自閉症研究聯盟成員、健康學院教授Dorota Crawford解釋。

前列腺素E2是一種生物活性脂肪酸,屬天然脂質衍生物,和健康與人體正常運作有關。約克大學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異常的PGE2信號和神經系統的疾病有關。」

「來自細胞外的刺激,如免疫和感染性物質、汞和鉛等環境毒素,以及含有米索前列醇和丙戊酸的藥物,都可能讓特定生物合成路徑異常分泌PGE2,改變細胞信號傳遞,進而影響睡眠、發燒、發炎和疼痛等生理反應。」

藥物、毒素或感染物質等環境因素增加了氧化壓力,導致脂質過氧化和免疫反應,干擾了PGE2信號傳遞;這些都和自閉症譜系疾病(ASD)有關。」自閉症病例增加 不全是因診斷進步

自閉症是一種腦部發展的主要疾病,輕微的症狀包括不斷重複某些行為,嚴重者可能出現社交行為和語言能力的缺失。自閉症好發於男孩,機率是女孩的4倍,而且發生機率越來越高,根據美國疾病預防與管制局2010年的資料,每68個孩童就有1個有自閉症。

此外,研究者也寫道:「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環境因子可能引發ASD等神經發育障礙疾病,亟需瞭解潛在的外在原因和可能的作用機制。」

Crawford說,基因在演化過程中變化並不顯著,即使遺傳因素是自閉症的主因,脂肪酸攝取不足、接觸感染物質、化學物質或藥物等外在因素仍可能造成基因表現改變,導致自閉症。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到警訊。自閉症發生機率已從兩年前的88之1增加了30%。也許我們不能再單純地把自閉症發生機率增加歸因於診斷工具的進步或是病識感增加了。」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有幾個重點。

1.腦部脂質分子濃度異常是導致自閉症的重要關鍵。

2.環境毒素以及成藥是背後推手及殺手。

3.環境毒素包含免疫以及感染性物質、重金屬毒素。

4.藥物主要是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治療胃潰瘍以及12指腸潰瘍用藥以及丙戊酸Valproic acid(抗癲癇用藥,導致葉酸吸收變差)。

5.自閉症罹患率節節升高,遺傳演化影響沒有想像中多,反而是外在毒素、藥物以及營養缺乏的部分影響更大。

參考文獻:

Autism Triggered in the Womb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TORONTO, Ontario, Canada, April 9, 2014 (ENS)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多吃類胡蘿蔔素蔬果 乳房卡健康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小女孩如果攝取含豐富類胡蘿蔔素的蔬菜、水果,長大後乳房會比較健康,較不容易罹患良性乳房疾病,而有些良性乳房疾病會增加乳癌發生機率。

類胡蘿蔔素是一種天然色素,許多橘色、紅色、黃色蔬果都含有類胡蘿蔔素,像橘子、木瓜、胡蘿蔔等食物都含有類胡蘿蔔素。學者認為,類胡蘿蔔素是一種抗氧化成分,可以幫助預防疾病。

良性乳房疾病是指乳房雖有病變,但並非癌症,是多種乳房疾病的總稱。不過有些良性乳房疾病會增加乳癌風險。

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卡洛琳‧布克為研究首席作者。她表示,很多研究都在專研類胡蘿蔔素與乳癌之間的關聯性。不過研究結果各有差異,但大體來說,學者多半認為類胡蘿蔔素對身體具有保護效果。

研究團隊以近六千六百名女孩為研究對象,分析其一九九六年到一九九八年間的飲食習慣,到了二○○五年、二○○七年與二○一○年,再比對她們的乳房健康紀錄,其中有一百二十二人罹患良性乳房疾病。

研究人員分析這些女孩的類胡蘿蔔素攝取量,結果發現,豐富類胡蘿蔔素似乎可以對乳房產生一些保護效果。攝取最多類胡蘿蔔素的女孩長大後出現良性乳房疾病的機率只有攝取最少者的一半。這些攝取較多類胡蘿蔔素的女孩每星期都會攝取兩、三份富含類胡蘿蔔素食物。研究成果發表於五月號「兒科」醫學期刊(Pediatrics)。

其他像酒精攝取量、運動量、家族史、身體質量指數等都會影響良性乳房疾病發生機率,研究已經納入這些變數。卡洛琳‧布克指出,造成這樣的結果部分原因可能是類胡蘿蔔素帶有抗氧化效果,可幫助除去自由基等有害物質。這次研究以天然食物攝取為主,並非營養補充劑,因此還是建議民眾多攝取天然食物。

 

 

鄭醫師補充:

補充抗氧化物質的食物來源,有助於降低女性良性纖維瘤的機率。是這篇研究的重點。

乳房的良性纖維瘤,不會成惡性,然而良性纖維瘤的數目或者本身病兆太大,代表身上不當的女性荷爾蒙刺激過度,乳癌風險自然提高。

參考文獻:

Adolescent Carotenoid Intake and Benign Breast Disease

  • Caroline E. Boeke,
  • Rulla M. Tamimi,
  • Catherine S. Berkey,
  • Graham A. Colditz,
  • A. Heather Eliassen,
  • Susan Malspeis,
  • Walter C. Willett,
  • and A. Lindsay Frazier

Pediatrics peds.2013-3844;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April 7, 2014, doi:10.1542/peds.2013-3844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4/04/02/peds.2013-3844.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