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半夜醒來跑廁所 頻尿可能因鹽吃太多

發稿時間:2017/03/27 16:54

(中央社倫敦27日綜合外電報導)夜間睡到一半常得跑廁所小便?日本的醫生研究後提出建議,有這種症狀的人可能必須減少鹽的攝取。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這種症狀稱為「夜尿症」,主要影響60歲以上族群,會導致睡眠中斷,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研究人員在這份300多名志願者受試的研究報告中發現,降低鹽的攝取能讓人排尿減少。

日本長崎大學研究人員在倫敦舉行的歐洲泌尿科醫學會(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大會發表這項發現。

研究人員建議攝取高鹽飲食又有睡眠問題的患者減少鹽攝取,並追蹤他們的作息變化3個月。

平均來說,受試者半夜跑廁所的頻率從超過2次減少至1次,白天的小便頻率也減少,生活品質隨之改善。

研究報告執筆人松尾朋博(Matsuo Tomohiro)表示,需進行更大規模研究才能確定兩者關連,但這項研究結果依然能提供年長者幫助。

他說:「只要簡單調整飲食,就有可能大幅改善許多人的生活品質,這項研究提供這樣的可能性。」(譯者:中央社周莉芳)1060327

鄭醫師補充:

根據研究人員表示:

隨著高齡者的味覺退化,他們很容易在日常飲食中不自覺地攝入過量的鹽分,也間接導致口渴而提高了飲水量。到了夜間自然排尿量也會有所增加。

研究團隊實際調查321名中高齡者後發現,有223名民眾每日攝取的鹽分達到11公克,遠超出建議標準;剩下的98名民眾雖然每日鹽分攝取量較低,但也平均達到了9.6公克。研究團隊便就此調查結果將這兩批民眾分別進行減鹽及增鹽飲食指導,觀察12周內的夜間排尿量變化。 

每日攝取鹽分量嚴重超標的223名民眾在限制每日鹽分攝取不超過8公克後,每晚平均的排尿次數從2.3次銳減到1.4次,而夜間排尿量也僅佔整日排尿量的27.7%;每日攝取鹽分些微超標的98名民眾則將每日鹽分攝取量增加至11公克,結果每晚平均的排尿次數則從2.3次增加到了2.7次,夜間排尿量更佔了整日排尿量的30.5%。

長崎大學表示,鹽分的攝取過量也會影響體內的一種荷爾蒙,兒茶酚胺的分泌,由於兒茶酚胺會與交感神經作用而提高緊張感並增加尿量。因此減鹽者不論在膀胱壓迫感、漏尿次數、殘尿感、下腹疼痛跟尿道炎等生活品質調查下,都明顯能感受到睡眠品質提升且身體變得健康。   
 

減鹽不是不吃鹽。完全避鹽,反而會導致電解質不平衡的低血鈉問題,不過對大部分的人而言,鹽分攝取都太多了。這篇報導提供夜尿的自我改善方式,就是減少鹽分的攝取。值得有夜尿困擾的人一試。

參考原文報導:

https://uroweb.org/wp-content/uploads/Night-time-urination-reduced-by-cutting-salt-in-diet.pdf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糖小心讓你更焦慮!營養師4招教你健康吃

H2U CLUB

【早安健康/H2U CLUB 營養師Neko】嚐了甜頭讓人快樂還是憂鬱?你上癮了嗎?吃糖會令你感到愉悅嗎?心情沮喪時習慣以甜食撫慰低落的情緒?獲得短暫的幸福感後是不是對於甜食更依賴,越來越容易感到失落並且渴望更多的糖份… 

食物與情緒-小心甜密陷阱 
吃甜食之所以會讓人產生幸福感,是由於血糖快速增加促使了一連串的反應,讓腦內的快樂因子濃度增加(如血清素、多巴胺),但是在短時間這種感覺就會消失,接著更加焦慮易怒、失落而且疲憊,接著就渴望更多的甜食來滿足自己;但實際上身體沒有真正攝取到製造快樂因子的材料,糖份攝取造成快樂的假象卻因此讓人沉迷,讓人不斷地在尋求快樂與失落之間循環,如同上癮一般無法自拔。 

高GI食物及添加糖使憂鬱症機率增加 
美國一項研究《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2015》針對約七萬多名無憂鬱症的停經婦女評估飲食內容及憂鬱症指數,3年後追蹤,結果指出:隨著飲食GI值(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升高、額外添加糖份增加、精緻碳水化合物較多的飲食內容,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增加;而吃較多的乳糖、纖維質、水果(非果汁)、蔬菜罹患憂鬱症的機率降低。 

吃糖境更容易憂鬱!每天到底能吃多少糖?下一頁告訴您 


無"糖"不歡?! 
高GI食物通常為精緻碳水化合物或添加了額外糖份的加工食品,例如:糖果、蛋糕、麵包、含糖飲料… 

隨著全球飲食西化,攝取精緻飲食的頻率增加,這些含糖食物取得方便,在政府大力宣導之下糖份攝取過多會造成肥胖、糖尿病、身體發炎指數升高、加速老化、許多慢性疾病已眾所皆知,但是糖份攝取竟也與憂鬱症有關連~ 

從生理及心理的雙面夾攻,讓身體越來越不健康;心也越來越不快樂,為了品嚐一時的快樂,後果得不償失 

糖建議攝取量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5年發佈《成人與孩童糖攝取指引》,強烈建議每天游離糖應攝取低於每日熱量攝取10%,並條件性建議若能低於每日熱量攝取5%更理想。 

.指引中特別說明游離糖包括由食品加工製造業、烹調或是消費者自行添加於食物中的單醣(葡萄糖、果糖)及雙醣(蔗糖、麥芽糖),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楓糖漿、果汁、濃縮果汁中的糖。 

.我國衛福部國健署已於「國民飲食指標」修訂草案中增訂每日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10%,預計於106年底前正式公布。 

.若每日攝取總熱量為2000大卡,10%為2000大卡×10%÷4大卡/公克=50公克的糖;5%則為25公克的糖。 

下一頁告訴您,如何在生活中實行減糖飲食最容易! 


吃對食物讓你身心都快樂! 
低GI飲食小技巧 (見下方參考連結)先前我們討過了,這次加強如何從目前的飲食中慢慢戒掉對糖的依賴性,選擇正確的食物並觀察自己的變化: 

.如果你真的對糖無法自拔,試著減少頻率及食用量吧!慢慢地將添加糖由你的生活中減去。 

.試著想像加工過程有多少隱藏的糖份,改變食物選擇,如:低脂鮮奶取代各種調味乳;新鮮水果取代果汁、點心;無糖茶飲取代含糖加料飲;豆製品(豆腐、豆干、蒸豆皮…)取代加工配料(熱狗、香腸、甜不辣…)。 

.學會看食品包裝標示,目前標示的八大營養素當中就包含"糖",不論天然存在或額外添加的糖都被計算在內,要分辨是否額外添加,可由原料/成份看出,而且依照所佔比例多寡排序,排越前面代表糖的比重越多。 

.挑選天然且富營養的食物,例如全穀類、牛奶、優質蛋白質(雞肉、深海魚、豆腐)、香蕉、深綠色蔬菜、新鮮水果,讓身體攝取製造快樂因子的材料,色胺酸、酪胺酸、葉酸、Omega-3脂肪酸、維生素B群、維生素C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試著改變看看!一開始會比較難受,畢竟在戒掉糖"癮",但經過幾天對糖的渴望會漸漸降低,嚴重失落的情緒也得到改善,讓身體感受真正的快樂與活力吧! 

鄭醫師補充:

吃糖,帶來短暫的幸福感,所以有些人心情不佳,便會開始靠甜食或糖引來舒壓,一旦形成糖飲,不僅糖無法真正紓解緊張壓力,還會導致當事人更恐慌憂鬱,糖的效果,是藉由胰島素濃度上升,幫助體內的色胺酸優先轉換為血清素,但效果短暫,而且當事人若是蛋白質攝取不足,體內的色胺酸來源也會不夠,最後反而是更憂鬱。這篇報導的研究結果是大數據分析,可信度較高,值得參考。

攝取充足優質的蛋白質來源,高纖以及好的油脂之外,營養醫學建議補充足夠劑量的 左旋麩醯胺酸 也可以幫助降低糖癮。如再配合適度的規律運動,除幫助身體血糖代謝更健康,也能幫助大腦自然有流暢的神經傳導,對於戒除糖癮當然也有大大的助益。

 參考文獻:

  • James E Gangwisch, 
  • Lauren Hale, 
  • Lorena Garcia, 
  • Dolores Malaspina, 
  • Mark G Opler, 
  • Martha E Payne, 
  • Rebecca C Rossom, 
  • and Dorothy Lane

High glycemic index diet as a risk factor for depression: analyses from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Am J Clin Nutr ajcn103846; First published online June 24, 2015. doi:10.3945/ajcn.114.103846

http://ajcn.nutrition.org/content/early/2015/06/24/ajcn.114.103846.full.pdf+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07-11 17:0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還在等什麼?快來喝1杯咖啡!美國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和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各有1項大型研究證明,飲用咖啡的人會更長壽!

據《CNN》報導,南加大的研究主要專注於多元族群,調查了超過18萬5000名非裔美國人、美洲原住民、夏威夷人、日裔美國人、拉丁美洲人以及白人後,發現不同種族的人喝咖啡,都一樣會延年益壽。

該研究指出,與沒有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2至4杯的人,死亡風險降低了18%之多。南加大凱克醫學院預防醫學副教授塞蒂亞萬(Veronica Wendy Setiawa)指出,這樣的結果和以前的研究相符,而且就算不同人種有不同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但咖啡都能在他們之中產生類似的影響。

該研究顯示,咖啡與壽命之間存在明顯的聯繫,咖啡的飲用量和心臟病、癌症、呼吸系統疾病、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的死亡率,呈現負相關,也就是有喝咖啡的人,因為這些疾病過世的比率較低。

至於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調查了10個歐洲國家的52餘萬人,是至今為止最大的咖啡與死亡率研究,專家發現喝更多的咖啡可以大幅降低人類的死亡風險。這項研究指出,咖啡和肝病、男性自殺、女性癌症、消化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是逆向關聯。每天喝3杯以上咖啡的人,比沒有喝咖啡的民眾死亡風險更低。

倫敦帝國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癌症流行病學和預防學系講師甘特(Marc Gunter),是參與歐洲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他表示與沒有喝咖啡的人相比,飲用咖啡者具有較低的身體發炎反應,更健康的脂質分佈與更好的葡萄糖控制。

目前尚不清楚咖啡哪些化合物帶來這些健康益處,但是甘特強調他將進一步探索咖啡的成效。以上來自美國與英國的研究,都已刊登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學術期刊。

科學證實咖啡因能保護大腦免於痴呆症或腦神經退化

2017/07/08

撰文=黃宜稜

在茶類、咖啡、能量飲料中最重要也最讓人著迷的物質,大概就是咖啡因了,這也讓許多科學家紛紛投入關於咖啡因的研究,努力想要解開這項神秘物質受到愛戴的原因,因此在國際許多著名的科學期刊中,三不五時就可以看見與咖啡因相關的研究報告,2017年《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也發表一篇研究,認為咖啡因可以有效保護哺乳類動物的大腦,降低罹患痴呆症或其他腦神經退化的機率。

這篇研究《Screening with an NMNAT2-MSD platform identifies small molecules that modulate NMNAT2 levels in cortical neurons》是由被稱為全美最傑出的醫學院之一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腦神經權威Yousuf O. Ali與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分子生物學教授Hui-Chen Lu共同帶領團隊所完成的。

由於以往的研究,已經證實咖啡因可以降低罹患痴呆症的風險,並能穿過血腦屏障,對NMNAT2產生正面的影響。NMNAT2是一種可以保護神經避免受到刺激的酶,並可防止「tau」這種蛋白質產生錯誤的堆疊,因為當許多錯誤堆疊的蛋白質聚集在一起,就會形成蛋白質斑塊,進而導致腦神經退化,而在許多腦神經退化的小鼠中,也確實發現其NMNAT2的活性比起健康的小鼠更低。

因此在本研究中,團隊先培育出一批NMNAT2活性較低的小鼠,等到小鼠長到3個月大時,再將其分為3組,每隔4小時餵食這些小鼠50毫克/公斤的咖啡因、20毫克/公斤的咖啡因、0.9%的鹽水。結果發現,餵食咖啡因的2組小鼠,其NMNAT2的活性明顯上升至一般健康老鼠的水平,這也證實咖啡因確實能夠對NMNAT2產生正面的影響

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其機制,認為咖啡因可以提高細胞間訊息傳遞時所釋放的訊號,這樣途徑被稱為被稱為cAMP-dependent pathway,對於許多細胞間的激素與神經傳遞物質中有非常重要之地位,而咖啡因能夠有效的降低cAMP的降解,進而增加cAMP的濃度,以利於細胞間的訊息能夠正確傳遞與作用

研究團隊還引述一份參考資料,認為長期使用咖啡因作為藥物治療,可以改善痴呆症與腦神經退化初期的小鼠,減少tau蛋白的產生,不過因為這次2種咖啡因劑量皆有正面回饋,因此到底要餵食多少咖啡因,仍須進一步釐清。而雖然有其他研究指出,不只是咖啡因有這項作用,A酸(retinoic acid)其實也能夠增加NMNAT2的濃度,研究團隊則表示A酸的效果並沒有咖啡因來得有效,因此未來研究仍會以咖啡因為主。

鄭醫師補充:

第一個新聞報導提到的兩項大規模的研究提醒我們:適量喝咖啡,也能幫助延年益壽。儘管其中關連,科學家無法直接証實。咖啡最主要的兩大功效,不外乎是幫助大腦健康以及抗氧化(抗發炎),靠的是主要是咖啡因以及綠原酸的功效。

第二則報導則是今年三月發表的研究,有詳細的機轉證實咖啡為何能幫助預防失智以及腦神經退化的確實機轉,之前的研究發現:咖啡因可以降低罹患痴呆症的風險,並能穿過血腦屏障,對NMNAT2產生正面的影響。NMNAT2是一種可以保護神經避免受到刺激的酶,並可防止「tau」這種蛋白質產生錯誤的堆疊,因為當許多錯誤堆疊的蛋白質聚集在一起,就會形成蛋白質斑塊,進而導致腦神經退化,而在許多腦神經退化的小鼠中,也確實發現其NMNAT2的活性比起健康的小鼠更低。而這篇研究更証實咖啡因能幫助降低cAMP的降解,進而增加cAMP的濃度,以利於大腦細胞間的訊息能夠正確傳遞與作用

建議大家咖啡不要過量,歐盟建議一天咖啡因攝取量最好不要超過300毫克,體質適合的人聰明喝咖啡,健腦又長壽。

參考文獻:

1. Gunter MJ, Murphy N, Cross AJ, Dossus L, Dartois L, Fagherazzi G, et al. Coffee Drinking and Mortality in 10 European Countries: A Multinational Cohort Study. Ann Intern Med. [Epub ahead of print 11 July 2017] doi: 10.7326/M16-2945

http://annals.org/aim/article/2643435/coffee-drinking-mortality-10-european-countries-multinational-cohort-study

2.Park S, Freedman ND, Haiman CA, Le Marchand L, Wilkens LR, Setiawan VW. Association of Coffee Consumption With Tota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mong Nonwhite Populations. Ann Intern Med. [Epub ahead of print 11 July 2017] doi: 10.7326/M16-2472

http://annals.org/aim/article/2643433/association-coffee-consumption-total-cause-specific-mortality-among-nonwhite-populations

3.

Yousuf O. Ali, Gillian Bradley, Hui-Chen Lu. Screening with an NMNAT2-MSD platform identifies small molecules that modulate NMNAT2 levels in cortical neurons.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 43846 DOI: 10.1038/srep4384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夜夜好眠的秘訣:人生有目標

 

(中央社倫敦10日綜合外電報導)俗話說,「平時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但根據今天發表的新研究,其實一夜好眠的秘訣,是在於明天有沒有值得你起床的好理由。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報導,美國科學家在第一份類似的研究中發現,生活有目標,晚上比較不會受干擾,睡眠品質也會更好

雖然這份研究的受試者都是年長者,但研究人員表示,其結果或許可適用於所有人。

由於睡眠問題和阿茲海默氏症、心臟病、糖尿病、甚至感冒和流感等疾病有關連,提高睡眠品質對整體健康或許也有幫助。

此份研究以年齡在60到100歲之間的823人為對象,請他們回答10題有關生活目標的問題,以及32個睡眠相關問題。覺得生活有意義的受試者,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少6成3,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s syndrome)風險少5成2,睡眠品質也比較好。

研究團隊接下來想觀察,所謂的「正念療法」(Mindfulness-Based Therapy),是否能在改變人生觀之餘,也改善睡眠品質。1060710

鄭醫師補充:

有人說過:如果要讓一個人發瘋,最簡單的方法便是讓當事人完全不擔心錢又無事可做。另外,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對照這項研究結果,提醒我們:生活有目標,對於健康真的很重要。而某些人在沒有好好規劃退休生活便貿然退休,身心狀況以及睡眠容易出現障礙,在臨床上並不少見。生活有適當的壓力,才是健康生活的核心。

不過這份研究有些值得我們探討的地方,究竟是因為這些受試者生活有目標,才導致他們健康狀況好,睡眠品質佳?或者是因為他們健康狀況良好,睡眠品質佳,生活才有目標,因為身體好,自然對生活有動力。我們可以再思考一下。

參考文獻:

Is purpose in life associated with less sleep disturbance in older adults?

  • Arlener D. TurnerEmail author,
  • Christine E. Smith and
  • Jason C. Ong
Sleep Science and Practice20171:14

DOI: 10.1186/s41606-017-0015-6

https://sleep.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1606-017-0015-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一項針對超過9000名以上的懷孕婦女的追蹤研究發現:孕期攝取糖分過多,小孩日後罹患過敏以及氣喘的風險明顯上升。這份研究刊登於歐洲呼吸期刊(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上。研究方式簡單來說,針對孕婦的糖攝取量做紀錄分析,之後在小孩七歲時再調查其過敏的狀況交互比對。

詳細的數字為如下:

攝取糖最多的20%的,跟攝取糖最少的20%孕婦相較,過敏罹患率增加38%。而且在特定的分析過敏原分析中,73%的有超過兩種以上的過敏原。更可怕的是氣喘性的過敏增加101%。

儘管研究人員無法藉由這項實驗分析馬上斷定是吃糖太多,導致孩童過敏,但仍建議孕婦於孕期應限制糖的攝取,降低孩童過敏及相關疾病的風險。日後,研究團隊想設計減少孕婦糖的攝取,看是否能降低孩童氣喘或者過敏的發生率,進一步確認。

參考文獻:

  1. Annabelle Bédard, Kate Northstone, A. John Henderson, Seif O. Shaheen. Maternal intake of sugar during pregnancy and childhood respiratory and atopic outcomes.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2017; 50 (1): 1700073 DOI: 10.1183/13993003.00073-201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以及布朗大學的最新研究:學齡前孩童若曝露於鉛的環境中,那麼日後會增加他們在求學時期留級或者犯罪監禁的機率。反之,若是若是減少鉛的曝露,便會降低反社會行為以及降低犯罪率。

過去統計發現,學齡時若是遭到留級或適或者監禁,成年後便容易犯罪,這項研究支持近幾十年來的研究假說:若是降低孩童的鉛曝露,便能大幅降低犯罪率。在美國,油漆禁鉛是從1976年開始,含鉛汽油淡出市場則是從1979年到1986年。

學齡前若是曝露鉛過多,便容易產生貧乏的思考技巧以及衝動控制困難。注意力難集中,也會比較有攻擊性。這些特質導致了成年的反社會行為以及犯罪,研究分析發現,禁鉛之後,1990年中期整體犯罪率降低近90%。

這項研究分析了近120000位出生於Rhode Island地區的研究對象,研究刊登於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ebsite。

研究是透過抽血來分析鉛的濃度,推測他們鉛的曝露程度,血鉛濃度增加一個單位,留級率便從6.4增加至9.3。男童血鉛增加一個單位,監禁率是從27%上升到74%。只要有留級,成年犯罪便會提升十倍。

重金屬過量曝露超乎我們想像,孩童的專注力、學習以及衝動控制不佳,可能與體內重金屬過量息息相關。透過相關檢測並積極處理,往往能改變一個人的原本的定調軌道。

參考文獻:

Lead and Juvenile Delinquency: New Evidence from Linked Birth, School and Juvenile Detention Records

Anna Aizer, Janet Currie

NBER Working Paper No. 23392
Issued in May 2017

 http://www.nber.org/papers/w2339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由哥倫比亞大學的公共衛生 Mailman學院以及Ferkauf Graduate 心理學院和Albert Einstein 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共同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

食物過敏與孩童罹患焦慮有明顯相關,要幫助孩童情緒穩定降低焦慮,食物過敏是不能忽略的一環。

這篇研究報告刊登於知名的醫學期刊小兒科。

在美國預估高達8%的年輕人有食物過敏的困擾,研究人員募集80位年紀4-12歲的受試對象,孩童平均八歲。包含過敏與非過敏者,如果孩童有氣喘,其焦慮或者情緒疾患的罹患比率較高,特別是低社經背景的少數族裔。

若是孩童有食物過敏,其罹患焦慮症狀的比例為57%,沒有食物過敏者比例為48%。而這些受試的孩童,罹患憂鬱的比例為48%,不管有沒有過敏比例都相當。研究人員認為這個年紀的孩童對於憂鬱的症狀的認知還不是很清楚,但的確許多患者在憂鬱症發生前,焦慮症已然存在。因此是否食物過敏真的與憂鬱無關,仍須進一步的研究來証實。

有些研究人員認為食物過敏的患者,因為家中食物的準備與採買,甚至過敏發作時所必須付出的醫療相關費用都容易對孩童造成壓力。

事實上,食物過敏本來就是身體的一種不當發炎反應。持續的身體發炎絕對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壓力,進而衍生一些精神症狀。因此,透過相關完整的急性及慢性食物過敏源分析,找出過敏原,透過寡抗原飲食來降低身體過敏或者發炎程度,其實對於身心健康的改善應該有莫大助益。

參考文獻:

  1. Renee D. Goodwin, Sandra Rodgin, Rachel Goldman, Juliana Rodriguez, Gabriele deVos, Denise Serebrisky, Jonathan M. Feldman. Food Allergy 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Ethnic Minority Children and Their Caregivers.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7; DOI: 10.1016/j.jpeds.2017.04.05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哈佛研究:每天喝這種牛奶,巴金森氏症機率高3成

日文編譯/陳建甫

 

【早安健康/陳建甫編譯】已故世界拳王阿里在生前飽受巴金森氏症所苦,而這項與腦中風、老年失智症並稱為「老年人三大腦病」的健康疾病,據流行病學推估,在台灣的高齡病患可能逾三萬人。排除遺傳因素而導致的早發型病例來看,病患多發病於55歲以後,隨著年紀越高,盛行率也跟著提高。部分研究者認為食物中的農藥殘留可能是影響民眾罹病的關鍵因素外,也有一部分則認為其發病的成因與腸道菌叢健全度有關。 

天天喝低脂牛奶 罹患巴金森機率增39% 
根據哈佛大學公衛學院在今年6月7日於美國神經學學會期刊《Neurology》中發表的一份大規模健檢報告研究,發現了每日攝取3份以上牛奶、起司、冰淇淋等乳製品的民眾,其罹患巴金森氏症的機率比每日攝取1份以下者高出了34%;另一方面,每周攝取至少7份脫脂或低脂牛奶者,其罹病的比例也比每周攝取1份以下者高出了39%。 

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分析了美國近25年內的「護理師及醫療從業人員」的健檢資料,其中雖然也包含了遺傳性的早發型巴金森氏症患者,但是仍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證明這項神經退化疾病與飲用牛奶的習慣確實有關。 

腸道菌叢是關鍵 
主導研究的凱薩琳‧休斯提到,近年來因為防止肥胖及飽和脂肪酸所給人的不良印象,低脂乳製品的市場正在逐日壯大,然而本次研究中卻也發現了攝取大量低脂牛奶,反而會讓生病機率也跟著增加。她認為這與低脂牛奶對腸道細菌的影響具有高度關聯,但是也坦言,本次的研究仍需要進一步的分析。 

而根據2016年加州理工學院公布的資料,發現75%的巴金森氏症患者確實有腸道問題,其中最常見的症狀就是便秘。該研究提到,腸道菌群的組成變化或者腸道細菌本身的變化,都可能促使身體的運動機能惡化,而運動機能惡化也是巴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狀 

長庚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宋昌穆表示,長期的便秘會使腸道菌相逐漸走向發炎狀態,產生出來的發炎性細胞激素就會透過神經傳達至大腦,經年累月後就會誘發巴金森氏症。 

因此凱薩琳‧休斯也建議民眾,若是想要飲用牛奶,也盡量選擇乳脂肪含量正常的一般鮮乳,養好腸道才是長久維持健康的必勝之道。 

 

鄭醫師補充:重點不是高脂或者是低脂牛奶,這項研究之所以挑牛奶做研究,是因為在歐美,牛奶是日常飲品,有些人擔心代謝問題,怕牛奶正常脂肪的含量造成身體負擔,因此選購低脂,但直接影響的就是腸道菌叢,因胃腸道的主要益菌之一就是乳酸菌,牛奶的脂肪不足,乳酸菌沒有足夠的食物,因此腸道益菌無法站優勢,導致壞菌囂張,腸道功能失衡以及發癌的風險增,透過腸-腦軸的影響,導致巴金森適症的罹患或者症狀惡化。

沒有喝牛奶習慣的人也不必刻意喝全脂牛奶,補充其他益菌需要的食物來源,例如高纖食物等等,搭配益生菌的攝取,幫助腸道菌叢健康平衡的簡單保養祕訣,降低腸道功能失衡以及發炎,也能幫助大腦保健。已經罹患巴金森症的患者,腸道保健也是絕對不能忽略的一環。

參考文獻:

  1. Katherine C. Hughes, Xiang Gao, Iris Y. Kim, Molin Wang, Marc G. Weisskopf, Michael A. Schwarzschild, Alberto Ascherio. Intake of dairy foods and risk of Parkinson disease. Neurology, 2017; 10.1212/WNL.0000000000004057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405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疑地,憂鬱症是一種巨大的疾病負擔,過去有數字分析統計估計全世界有三億五千萬的患者正為此病為苦,但醫療常用的SSRI(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的治療對不少患者而言,又是一項經濟(非健保第驅)與副作用的雙重負擔。最近在PLoS One的期刊上發表一篇非藥物治療憂鬱症的研究,告訴大眾營養素鎂對於輕度到中度的憂鬱症患者來說,顯然是有效且安全的一個選項。

鎂在一般認知中,對於心律維持、血壓以及骨質密度維持扮演關鍵的角色,但比較少人知道充足的鎂也可以幫助身體抗發炎,而此功效正是作為抗憂鬱的重重要關鍵。這項研究的領導人Emily Tarleton,透過給輕度到中度憂鬱症患者提供鎂的口服,與傳統的SSRI療法相較,鎂不為一項安全又有效治療選項。

研究小組招募126位罹患輕度到中度憂鬱症非住院的患者,平均年齡52歲,38%的男性,分兩組,實驗組在研究參與時期(六週)每個人每天服用248毫克的鎂,另一組則完全不給予。兩組的參與者每兩週做一次評估。實驗結束時,總共112位有完整資料蒐集提供研究分析,不管是憂鬱或者是焦慮指數,實驗組的數據,兩週評估時便可見明顯快速改善。不管年齡、性別或者正在服用抗憂鬱劑患者,服用者對於營養品的耐受以及類似的療效反應都一致。

這是第一項在美國針對憂鬱症患者以鎂來治療憂鬱症的研究。研究人員認為研究成果令人鼓舞,也建議大家可以把鎂當作治療憂鬱症的附加選項。

參考文獻:

Tarleton EK, Littenberg B, MacLean CD, Kennedy AG, Daley C (2017) Role of magnesium suppleme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PLoS ONE 12(6): e0180067.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80067

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8006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6月19日,在丹麥哥本哈根,發表於第13屆生物精神病學世界會議的一篇加拿大的研究顯示,益生菌治療可以改善輕度到中度的憂鬱症患者,尤其是未接受任何藥物治療的患者。症狀改善上最明顯的部分是心情、缺乏興趣(失樂症)以及睡眠障礙等等最明顯,有統計數字上的明顯改善差異。研究人員推薦這類療法的最關鍵因素在於這類療法沒有現行抗憂鬱劑的副作用。

近幾年一直有相關的研究發表,主要立論是益生菌可以改善腸道菌叢失衡,透過腸腦軸來降低發炎,提升血清素濃度。這項研究使用的特定品牌的益生菌產品:  Probio'Stick, 結合二種菌種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R0052and Bifidobacterium longum R0175.研究人員招募十位從未接受藥物治療的憂鬱症患者讓她們接受為期八周的臨床測試,並以量表在初期,第二、四以及八週做評估,也檢測受試者體內色胺酸以及血清素的濃度。受試者男性6位,女性4位,平均年齡21.2歲。

情緒評估上,嚴重度由24.4開始,到第四週降至14到第八周的11。至於失樂症部分,從最初的36.2到到第八周的29.4。睡眠從初始的9.2到第八周的6.2。儘管這不是大規模的研究,但因為這方面的研究累積越來越多,建議大家可以多瞭解,並和熟悉這方面療法的專業醫師討論。

參考文獻: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81877#vp_1

13th World Congress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 Poster P-05-015, presented June 19, 201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說一般人不知道,甚至專業人員也不是很清楚的資訊:治療攝護腺良性肥大常用藥物Avodart (Dutsteride)可能會讓男性糖尿病,膽固醇升高以及發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罹患風險提升,甚至會惡化性功能障礙。這篇最新研究的研究人員提醒開藥的專業醫師再開藥前應該完全瞭解這類藥可能潛在的代謝障礙以及性功能障礙的健康風險。這項研究發表於Hormones Molecular Biology and Clinical Investigations的期刊上。隨著年紀增長,男性的攝護腺有一定比例會慢慢肥大,導致尿液滯留以及尿流量降低,往往半夜夜尿次數增加,嚴重破壞睡眠品質。臨床上會開立alpha 阻斷劑,放鬆攝護腺以及尿道的平滑肌改善排尿,同時會開立抑制二氫睪固酮製造的藥物降低攝護腺的體積,像是 Proscar (Finasteride) 或是 Avodart (Dutsteride)等藥物。

這項研究追蹤36到42個月,具備完整的臨床前後評估以及血液檢測,確認Avodart (Dutsteride)這類藥物的確會增加代謝障礙以及惡化性功能障礙的副作用風險的確存在。建議大家要改善攝護腺良性肥大,還可以考慮整合療法的改善方案,一來避免藥物副作用,二來也能幫助攝護腺肥大症狀改善。

參考文獻:

  1. Abdulmaged Traish, Karim Sultan Haider, Gheorghe Doros, Ahmad Haider. Long-term dutasteride therapy in men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lters glucose and lipid profiles and increases severity of erectile dysfunctionHormone Molecular Biology and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17; 0 (0) DOI: 10.1515/hmbci-2017-001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cetaminophen ,商品名就是大家熟知的止痛藥「普拿疼」,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建議,懷孕的婦女孕期最好避免服用,因為它會降低睪固酮濃度,影響雄性性徵的發展,例如像睪丸的畸形,甚至會影響性向等等。

儘管這只是動物實驗,但仍值得我們留意以及警惕,此外2016年也有相關的研究發現普拿疼的服用,也會影響雌鼠日後的生殖能力。

因此,孕期萬一有身體狀況,在治療上,不管平時被認為在怎麼安全的藥物,還是儘量謹慎保守方為上策。

參考文獻:

 

  1. Anders Hay-Schmidt, Olivia T Ejlstrup Finkielman, Benjamin A H Jensen, Christine F Høgsbro, Jacob Bak Holm, Kristoffer Haurum Johansen, Tina Kold Jensen, Anderson Martino Andrade, Shanna H Swan, Carl-Gustaf Bornehag, Søren Brunak, Bernard Jegou, Karsten Kristiansen, David Møbjerg Kristensen. Prenatal exposure to paracetamol/acetaminophen and precursor aniline impairs masculinisation of male brain and behaviourReproduction, 2017; 154 (2): 145 DOI: 10.1530/REP-17-016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他命在臨床上是一種麻醉藥,這十幾年又被當成毒品氾濫使用,導致濫用者成癮以及不少生理後遺症甚至是精神疾病等等相關疾患。K他命能快速的緩解一些難治型的憂鬱症患者症狀,這幾年臨床上有陸續的研究發表,但老實說,沒有人知道實際的治療機轉到底為何。近日在知名的醫學期刊NATURE發表一篇關於K他命為何可以快速緩解癌重型的憂鬱症狀的實際生理機轉的研究,讓我們有機會了解治療關鍵為何。

首先強調,這篇文章不是鼓勵憂鬱症患者透過K他命來治療憂鬱,而是在憂鬱症治療上,目前藥物,不管是SSRI(選擇性血清素在回收抑制劑)或者是SNRI(選擇性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再回收抑制劑)等等,在療效產生的比例以及產生療效的時間點上,都不是那麼能符合所有憂鬱症患者的需求,甚至有些患者服用這些常用的抗憂鬱劑再配合其他藥物,仍未見效,往往被歸為難治型的患者,令患者感到更失望與沮喪,醫師亦無能為力。因此UT西南醫學中心的科學家想透過這項研究瞭解背後的治療機制為何,也希望未來可以發展利用此機轉而達到療效的新藥,幫助憂鬱症患者治療更快更有效率。

此研究的結果發現K他命之所以能快速緩解憂鬱症的關鍵在於K他命能夠阻斷一種蛋白,這種蛋白跟大腦正常功能有相關。這種蛋白就是  N-methyl-D-aspartate (NMDA)受體 ,NMDA受體與認知功能有關,憂鬱症患者一般來說NMDA傳導太多,思覺失調症患者則相反。阻斷NMDA受體功能有改善憂鬱症的效果,K他命的代謝物能延長NMDA的阻斷效果,達到快速緩解憂鬱症作用。

作為麻醉劑的K他命使用本身具有產生幻覺以及影響協調的副作用,因此目前在臨床上,還是充滿許多疑慮。因此即使能快速緩解憂鬱症狀,但這種療效能持續多久?治療的頻率多久注射一次?是否會因為規律使用而導致依賴?還有許多治療面向臨床專業人員自己也不清楚及沒把握。因此目前只有難治型,其他抗憂鬱劑治療都失效的患者,臨床人員「逼不得已」,才會考慮一試,但沒有人敢保證是否飲鴆止渴。

期待未來有更安全的藥物研發,幫助難治型的憂鬱症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Kanzo Suzuki, Elena Nosyreva, Kevin W. Hunt, Ege T. Kavalali, Lisa M. Monteggia. Effects of a ketamine metabolite on synaptic NMDAR functionNature, 2017; 546 (7659): E1 DOI: 10.1038/nature2208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HO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肥胖是一種疾病

 

肥胖是一種病,WHO更指出肥胖已是全球流行的現象,此肥胖風潮不僅出現在高收入的國家,甚至低和中等收入國家也廣泛存在這一問題。

依據我國「2013~2014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43%,其中女性比率為38.3%。國人過重和肥胖之比率與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資料比較(2015),我國成年人及兒童肥胖比率皆為亞洲之冠,顯示肥胖為必須積極解決的課題。

 

醫生實驗「高兒茶素綠茶減重法」2個月瘦下6公斤!

最新!高兒茶素綠茶減重!

 

日前台灣肥胖醫學會醫師鄭鈞云找來十位有體重困擾的受試者進行觀察,透過「高兒茶素綠茶減重法」來管理健康,受試者每天飯後喝一瓶兒茶素含量高的綠茶持續2個月。其中受試者陳小姐配合飲用,三餐均衡飲食並減少澱粉攝取,同時每晚搭配簡單運動健走,在持續喝2個月後,輕鬆瘦下6公斤,從69公斤減到63公斤,整個身形小了一個尺碼,氣色變得更好、更自信。

 

提升基礎代謝率 更易控制體重與體脂
 

鄭鈞云醫師說減重的原理是利用高兒茶素延緩身體正腎上腺素的代謝,維持交感神經的活性,並提升身體基礎代謝率、幫助熱量消耗和脂肪的分解,幫助到體重控制與降低體脂。

醫師並指出:餐後隔一段時間、待食物稍微消化後,此時飲用便可以透過交感神經的刺激,加強體內熱量的消耗與脂肪的氧化,這就是陳小姐成功減重的原理。

陳小姐也回應,這個減肥法很簡單,每天只要喝茶跟散步,就能快速有感瘦身,過去利用節食、大量運動的方式進行體重管理,但是都沒有辦法長期配合而失敗,因此建議愛健康又愛美的女性一起試試看,讓即使無法配合運動的人,也可打造輕盈體態。

鄭鈞云醫師提醒,民眾在挑選綠茶產品時,可留意外觀的營養標示,選擇產品包裝上標示的兒茶素含量高的對於減重效果較佳。但她提醒,高兒茶素綠茶因為含有較高的咖啡因,對於咖啡飲比較敏感的人,建議加水稀釋再飲用,避免出現頭暈等不適情形發生,至於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為避免下半身越來越寬廣,不妨每天飯後一小時飲用。

BOX:早安健康─兒茶素教室

兒茶素(catechin)屬於多酚類(polyphenol)的一種,也具保健功效:

1.具抗氧化作用─研究證實綠茶中所含的兒茶素,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以預防脂質過氧化。
2.兒茶素的抗氧化作用可降低血膽固醇值,可以預防血管壁上脂肪乳糜的形成,並有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與血栓形成的作用。
3.幫助降低體脂肪─研究發現兒茶素可以提高人體的基礎代謝率,有助於控制體重,降低體脂肪以及改善身體質量指數(BMI)。

 

鄭醫師補充:

喝綠茶,對於腸胃敏感的人,還是要當心,因為胃酸分泌會增加。攝取兒茶素來降低身體氧化壓力、降低膽固醇以及提升基礎代謝率等等,達到減重消脂的效果,2005年日本有相關的醫學研究報告可以參考對照:

 2005 Jan;81(1):122-9.

Ingestion of a tea rich in catechins leads to a reduction in body fat and malondialdehyde-modified LDL in men.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5640470

不習慣喝茶的人,可以透過適量飲用好的咖啡,其高綠原酸以及低咖啡因的內含物,同樣也能達到降低氧化壓力及提高代謝率,達到體重控制效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證實,吸菸者,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增加,最近在歐洲2017年的風濕科年會上發表的一篇研究更發現:早年曝露於吸菸環境(二手菸),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也明顯提高。這項大規模的研究追蹤誕生於1925年到1950年之間的女性志願者,一直追蹤到1990年,分析對向有70598位女性,最後有1239位罹患類風性關節炎。

研究探討成年人主動吸菸者與被動吸菸者(童年期曝露)與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相關性。結果發現:吸菸者的童年處於吸菸環境者,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率是非吸菸者(童年是未吸菸環境)的1.73倍。若是童年處於非吸菸環境者的吸菸者則是非吸菸者(童年是未吸菸環境)的1.37倍。研究人員提醒如果要保護孩童健康,無菸環境非常重要。

同時,也另外分析排便習慣與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連,結果發現:有慢性腹瀉的患者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率是非便秘者的2.32倍,再一次提醒腸道菌叢失衡,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致病的重大危險因子。

吸菸對身體來說,是一種環境毒素的壓力,這種壓力可導致免疫系統過度發炎而患病,而腸道免疫失衡又是自體免疫疾病發病與改善的重大關鍵。功能醫學能透過相關檢測提供檢查與積極降低身體發炎的有效對策,建議大家可以留意這方面的相關資訊。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自體免疫自救解方》這本書的相關內容: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4130

參考文獻:

https://www.eular.org/congresspressreleases/New_study_shows_for_first_time_link_between_passive_smoking_in_childhood_and_rheumatoid_arthritis_OP0253_and_OP0120.pdf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