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不用藥物的治療 (53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睡眠呼吸中止影響學習 喝綠茶 有助修復腦缺陷


中時 更新日期:2008/05/22 04:33 朱立群台北報導



美大鼠實驗證實,間歇性低氧所致腦傷,綠多酚發揮改善功能。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簡稱OSA)是常見的睡眠呼吸機能失調問題,許多報告早已指出,患者因為氧氣低下,導致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升高,大腦掌管記憶與學習的部位也會受到影響。但是美國最新動物實驗發現,多喝綠茶有助改善OSA導致的腦部缺陷。



■抗氧化與清除自由基



這項研究的祕密武器是「綠茶多酚」,研究團隊看準其抗氧化與清除自由基的功能,找來106隻大鼠做實驗。在14天、每天12小時的供氧控制時間內,大鼠氧氣供應量受到限制,以便模擬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間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的情形。



研究團隊做出「缺氧」大鼠後,將這些大鼠分成兩組,實驗組餵食添加綠茶多酚的白開水,對照組則僅餵喝純白開水。



接下來,研究團隊設計一套神經科學實驗中用到的墨利斯水迷宮(Morris water maze)裝置,藉由大鼠尋找水中隱藏平台的表現,測試牠們空間記憶的能力,以及大腦海馬迴功能受損情形。



結果發現,喝綠茶的大鼠表現優於喝白開水的大鼠。研究主持人、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University of Luisville)教授大衛.柯佐爾(David Gozal)表示,研究結果顯示「綠茶多酚有助於減少間歇性低氧導致的空間記憶學習缺損。」



■美專業期刊登載研究



相關研究日前刊於5月號第2期《美國呼吸與重症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科佐爾建議,未來進一步實驗證實後,綠茶多酚或可當作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的介入治療手段。

上班族你累了嗎?嗜睡量表看看自己到底有多累

優活 更新日期:2008/05/21 09:20 uho編輯部



睡眠障礙對於一些壓力大的上班族實在是揮之不去的夢魘,有些人失眠,不管夜晚或白天都無法成眠;相對的, 也有一些人一天到晚想睡覺,無論在開車、在吃飯、在講電話或在會議中都可以睡著。嗜睡症必須跟全身疲倦、無精打采或缺乏動力來區分, 其區別的重點在於是否會在不適當的場合中睡著。



有些人常抱怨全身疲倦無精打采,而到醫療院所要求檢查肝功能,事實上不只有肝功能異常才會引起倦怠感,還有其他內科疾病需要考慮。嘉義聖馬爾定醫院睡眠中心醫師葉世彬指出:在門診中,常見到以全身倦怠,無法專注於工作為主訴的病人,來尋求醫師的幫助,有些病例經詳細的評估及檢查,才知道是得了嗜睡症。目前在美國的流行病學統計中指出,在嗜睡的病因中最多的是睡眠不足症候群,其次是呼吸中止症候群然後是發作性睡病,再來是特發性中樞嗜睡症。



要了解自己,下列有幾個簡單的問題,民眾可以自我檢測一下,瞭解自己嗜睡的程度或是否有嗜睡的傾向:



(1)靜靜坐著閱讀, 是否會睡著



(2)白天看電視時, 是否會睡著



(3)在公共場合中,靜靜的坐著是否會睡著(例如在電影院或會議中)



(4)連續坐一個小時的公車或汽車是否會睡著



(5)在下午躺下休息時是否會睡著



(6)坐著跟人談話是否會睡著



(7)在午餐後,雖然未喝酒,靜靜坐著是否會睡著



(8)當您開著車,在等紅綠燈時是否會睡著



在上述(1)至(8)個問題中,當你回答每一個問題時,若你從未發生過則為0分,偶而發生則為1分,常發生為2分,一直發生為3分。若8個問題的累積分數為大於12分,則你很可能已經得了嗜睡症,應僅速求助睡眠醫師,找出正確的病因。



 


這裡有二 篇和睡眠有關的報導值得大家關注,目前有許多醫師針對睡眠呼吸中止症一直在作宣導,提醒大家這種狀況本身與公共安全大有關連,大家不可不慎。


一般人可以透過第二篇報導的嗜睡量表的簡單篩檢,大致瞭解自己是否可能有這方面的睡眠問題。過去,阻塞性的睡眠呼吸中止,一直被認定只有手術、正壓呼吸器或者止鼾牙套才能幫忙,但第一篇報導告訴大家,動物實驗發現綠茶多酚可以減少氧化壓力,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產生的缺氧所帶來的不良反應。


所以夜晚鼾聲如雷,白天容易精神不濟的朋友們,建議安排睡眠檢測(除了醫院的多導程睡眠檢測,也可以考慮居家睡眠檢測)瞭解自己到底嚴重度為何,同時,也可以考慮來點綠茶多酚,減少氧化壓力的效應。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蒔花弄草治病 亞東醫院研討園藝療法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8/05/21 10:31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台北縣二十一日電)蒔花弄草的園藝療法目前是精神醫療界正夯的另類療法,繼去年首次舉辦「園藝療法國際研討會」獲得廣大迴響,今年「園藝療法國際研討會」將在台北、台中、花蓮三地舉辦,台北場今天在亞東醫院舉辦,引吸不少民眾及專業人士到場聆聽



主辦單位指出,西方世界已漸風行的「園藝療法」是透過與植物培養親密關係,來改善人的身、心、靈。經由園藝治療師的專業設計與引導,不僅可以幫助失智長者透過選擇適當花種、翻泥、換盆等栽種過程,刺激感官神經,也能讓患有情緒障礙的兒童、青少年,提昇自信,增強抵抗逆境的能力,甚至能協助精神障礙者,釋放情緒、平穩身心。



亞東醫院院長朱樹勳表示,「園藝療法國際研討會」共在亞東醫院、台中潭子慈濟醫院、花蓮門諾醫院等北、中、東三地舉辦,希望精神科醫療能應用園藝療法,引用在慢性病、緩和病症、老人痴呆症及少年身心障礙等症狀治療,希望這種喚起身心靈的記憶治療方式,能讓現代與傳統醫療技術能作最好的結合。



主辦單位共邀請來自美國、德國日本與香港等地頂尖且資深的園藝治療專家,分享他們將園藝治療與「全人健康照護」結合的實務經驗與研究分析,國內首位取得美國園藝治療師身分的黃盛璘也分析出園藝治療素材中十大居家必備藥草,分別是左手香、魚腥草、艾草、蕃薯、薑、蘆薈、薄荷、石蓮花、蔥、蒜。同時,她也希望能成立園藝治療學會,在國內建立更完善的園藝治療資源。970521




 


看到這篇報導,忍不住要跟大家分享,因為從事園藝的確可以減壓,有機會,應該讓一些個案,讓他們從事園藝工作,再以量測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儀器來量測比較,相信會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在哪裡?首先得先瞭解每一個人的DNA中紀錄著演化下來的辨識系統,何種情境會讓我們比較放鬆?何種情境會讓我們感到緊張有壓力?這些都不需要思考,身體會直接作反應。


圖片預覽


以上圖為例,我們看到馬上會放鬆,所以我們可以解讀成安全模式打開,安全模式打開,身心的復原才會隨之而來,所以專家都會建議大家有空應該多往郊外走,尤其是有瀑布及森林這些環境有大量負離子及芬多精是最好的。


圖片預覽


反之,當我們接觸到這個畫面,安全模式馬上關閉,緊急模式打開後,身體的交感神經表現較為明顯,同時也會讓免疫、消化及身體其他系統受到抑制(壓力影響),身心的復原暫時擱置一旁。


讓人接觸大自然,開啟安全模式,舒緩自律神經絕對可以幫助身心的回復,這不一定要在精神科病房裡面的花園作園藝才能達到,同時坊間,也有利用這類概念做成的保健器材聽說效果卓著,歡迎大家多交流這類養生保健的概念與意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覺頭痛20年…呼吸中止症作怪


聯合 更新日期: 2008/03/30 07:20 記者王昭月高雄縣報導



高雄一名退役軍官廿年來半夜就頭痛,飽受失眠之苦,到處求醫,去年轉介到義大醫院,診斷發現他是睡眠呼吸中止,腦部短暫缺氧引發疼痛,會同牙科幫他做了止鼾牙套戴著睡眠後,頭痛問題不藥而癒。



這名退役軍官六十歲,廿年前開始有入睡就頭痛的現象。他向醫師表示,他九點多睡覺,十二點左右就會痛醒;接著再睡,半夜二、三點又痛,一夜下來反覆三、四回,迫使他只好坐著假寐,撐到天亮。



退役軍官為睡好覺,換枕頭、換姿勢都沒效,先後看過家醫、疼痛、神經等科,檢查都說正常,直到轉介義大醫院求診,才恢復一覺到天亮。



義大睡眠中心主任許世斌與醫師鄒孟真說,正常人睡覺時血壓會下降,呼吸、心跳變慢,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因腦部缺氧,交感神經呈反作用,血壓、心跳、呼吸都會變快。



許世斌指出,人的睡眠分「非快速動眼期」與「快速動眼期」兩類,一般睡覺約一、二小時後,即會進入快速動眼期,此時新陳代謝雖旺盛,外觀卻呈肌肉麻痺現象,因此呼吸容易被塞住,夜間偏頭痛研判也在此時發生。



這名退役軍官頭痛時間,都發生在「快速動眼期」,每隔兩、三小時一個睡眠周期,就折騰一次。鄒孟真強調,肥胖、脖子粗、下巴後縮者,較易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檢查患者的最好方法就是由家人或配偶在患者睡眠時,了解患者呼吸或中止情形,告知醫護人員,就可對症下藥。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330/2/wcne.html




研究指白天常打瞌睡 中風機率高


中廣 更新日期: 2008/03/31 14:00



研究人員表示:白天經常打瞌睡的人,患中風的機率要比普通人高二到四倍。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在2004年,對兩千一百多名受測者進行調查,了解他們白天在看電視、聊天以及午後打瞌睡的頻率,以及駕車疲倦不得不停車休息的機率,這些參與調查的人員全部都在四十歲以上,並且沒有一個人有過中風的病史。研究人員發現,44%的人偶爾會打瞌睡,9%的人則有嚴重打瞌睡的現象。



中新網報導,兩年後,在這些調查對象中,偶爾打瞌睡的人患中風的概率是不打瞌睡的人的2.6倍;而那些經常瞌睡的人,中風機率則達到四點五倍。研究顯示,睡眠中有呼吸暫停症狀的人患中風的機率更大。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331/1/wew0.html


一直以來拜止痛藥之賜,很多人的頭痛可以暫時抒解,然而也因此有人一直服藥而無法改善,除了少數器質性因素,大部分的人與心理壓力是比較有直接相關的。長期需依賴止痛藥來抒解頭痛的人,必然是沒有處理問題根源的關係,這篇報導就提醒大家睡眠的呼吸中止會造成某些人的長期頭痛,原因是腦部缺氧,國外也有憂鬱焦慮甚至是過動的個案,在查出有睡眠呼吸中止而與給矯治後,大幅改善原本的狀況。而睡眠呼吸中止,除了精神狀況的影響,其他如免疫系統、新陳代謝、心血管及高血壓、肥胖、記憶力及判斷力、白天的注意力變差等等都有非常大的關係。第二篇報導甚至提到睡眠呼吸中止會增加中風的機率,所以不能輕忽睡眠呼吸中止帶來的後續影響。


提醒大家,

這個問題的處理有三種:正壓呼吸器,特製牙套或者手術,藥物幫不上大忙。

如果家人或室友抱怨自己的打呼聲很大,自己白天的專注力的持續也不好,有肥胖及脖子較短的體型,下巴後收的人,可能都有睡眠呼吸中止的狀況。想瞭解自己是否真的有這類問題,除了可以到大醫院的睡眠檢查中心作睡眠檢測,想在家中熟悉的環境作檢查的人,目前也有居家睡眠檢測可以在家裡作,這是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利用紀錄睡眠的心電圖與呼吸的結果,再利用特殊的運算分析所得到的結果,建議那些不想等檢測等太久,也想在熟悉的環境睡覺接受檢測的人,可以考慮這種方便的居家睡眠檢測。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家表示女性常運動罹患乳癌幾率減半



20080217 08:29:55  來源:廣州日報



20%--30%婦科患者為荷爾蒙失調


    “內分泌問題、婦科炎症、婦科腫瘤這三大類疾病囊括了婦科門診患者主要的問診范疇,其中內分泌問題佔據婦科看病總體人群的20%~30%。”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婦科教授陳志遼告訴記者,女人漫長一生都受內分泌所“左右”,所以調整其正常分泌幾乎是一輩子的工作。


    專家解釋,所謂內分泌發生問題其實是“荷爾蒙出現障礙”,荷爾蒙又稱激素,是人體分泌係統調節身體平衡的激素總稱。人體內有千百種不同的荷爾蒙,如雌激素、胰島素等,分布在全身內,幫助人體器官之間協調,對生長發育、生殖等起到調節作用。“它不但主導了女性月經周期,更是人體健康的基礎,因此,荷爾蒙失調會導致百病叢生。”專家表示。


    “在所有荷爾蒙中,對女性影響最大的就是女性荷爾蒙,它主要由孕激素和雌激素構成。”陳志遼告訴記者,女性荷爾蒙正常的分泌能維持女性身體健康,還能孕育新的生命。“它如果發生故障,不但可能導致月經不調和生殖障礙,還會使女人情緒不穩定,體重突然暴升或暴跌等。”陳志遼表示。


    陳志遼介紹,“一位女性患者走進診室來,醫生察言觀色,甚至不用等其開口就可以看出其內分泌出現了異常,哪怕化粧都很難掩飾。”他表示,女性荷爾蒙不正常變化所導致的常見外在表現主要有如下一些徵兆,患者可以自查:無原因的疲倦和乏力、容易頭暈、氣色不好、對什麼事都沒興趣、態度消極遇事容易激動、脾氣暴躁、記憶力減退、性欲減退、陰道幹澀、容易消化不良、脹氣便秘、毛發幹燥、皮膚幹燥、松弛無光澤、皺紋、有老人斑、腹部脂肪增加、肌肉松垮、容易發胖、全身發熱、多汗、心悸、失眠、視力明顯減退、更年期綜合症、經前期綜合症、產後憂鬱症等。


  運動可促進女性荷爾蒙更好分泌


    “常運動的女性相較于長期靜坐不動的女性,往往體內荷爾蒙分泌水平更高,具體表現為月經更加規律,膚色毛發都更有光澤,食欲、性欲等總體需求可能更高。”陳志遼介紹,如果女性荷爾蒙能很好分泌,對于提高女性的生活質量有很大裨益,而“功臣”之一就是鍛煉。據介紹,美國一項科研結果證實,鍛煉確實能調節改善雌激素的分泌水平。一般情況下,婦女腦組織內促性腺激素釋放因子的衝動發放頻率在90~120分鐘左右一次;而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女運動員,這種激素分泌的衝動、釋放頻率和強度都會降低,尤其是在體育鍛煉之後,降低的程度更為明顯,此種情況甚至會使有些女運動員出現停經的現象。因此,體育鍛煉對雌激素的抑制有重要影響。有數據表明:早年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婦女,罹患乳腺癌及其他生殖係統腫瘤的比例要比一般婦女低50%以上。


    但陳志遼指出,由于女性在一個月的周期內將經歷排卵期、月經期和卵泡期,三個階段體內的女性荷爾蒙分泌水平有很大的波動,所以相應的健身鍛煉也應根據生理周期分階段調整進行。“有的時段訓練可能事倍功半,如導致體重增加、水腫出現等,有的時期則能收到很好的健身效果,也能促進荷爾蒙更好的分泌。”他表示。


  月經期(月經開始至結束)


    女性身體特點:


    此階段為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較低的階段,外在表現為情緒低落、精神較差、體能較弱等。


    運動指導:


    宜靜不宜動,宜慢不宜快。陳志遼表示,此時期女性情緒不佳具有生理上的“物質基礎”,可適當通過小幅度運動散心。


    他指出,如果此階段仍需堅持鍛煉,最好選擇瑜伽、散步、太極等輕柔、緩慢、運動強度不大的項目進行,避免選擇對抗性強的體育活動和耗時長、高強度的訓練。


    卵泡期(月經結束日至往後十天左右時間)


    女性身體特點:


    陳志遼表示,此階段被稱為“卵泡期”,女性體內雌激素將緩慢爬升恢復,所以體內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消化都處于高水平期,所以比較適合進行強度稍大的運動訓練。


    運動指導:


    專家表示,如果女性自身有打網球、騎車、長跑、遊泳等愛好,或是需要實現瘦身減肥等目標,都可集中選擇在此時間段進行強化訓練,此階段為每月消耗人體熱量的“黃金期”,也是健身收效最好的階段。


    排卵期(月經前14天至月經來潮日)


    女性身體特點:


    陳志遼表示,此階段女性體內雌激素逐漸攀升直至最高峰,然後在排卵後期,即快靠近月經來潮時又逐漸回落。所以排卵前期仍可以持續進行高強度運動鍛煉,後期則慢慢減小運動強度、縮短鍛煉時間。


    運動指導:


    專家認為,此階段前期仍可實施大消耗量的健身項目,接近月經來潮的幾日則可改換為平緩的運動類型,如早操、慢跑等,陳志遼表示,如果排卵後期依然堅持強體能訓練,女性可能出現體重增加和水腫等現象。


    盲目減肥是幹擾荷爾蒙的“大敵”


    專家介紹,女性荷爾蒙受多種因素的幹擾,從自身角度而言,進入更年期以後,由于女性荷爾蒙的濃度急劇降低,讓身體產生強烈變化,代表女性生育能力終止;而患腫瘤疾病,如宮頸癌、卵巢癌等都會引起荷爾蒙失調,影響月經規律;如果患上糖尿病、貧血或厭食症等,也會引起荷爾蒙失調。另外,一些不良生活習慣都可能人為幹擾女性的荷爾蒙分泌,導致失調。專家提醒,以下三種為常見可嚴重影響內分泌水平的行為,女性應警惕並避免:


    不正確減肥:市面上不少減肥法鼓吹節食或吃藥減肥,體重下降迅速而身體各方面機能無法適應、跟上減肥的步伐,從而導致荷爾蒙失調。


    運動過度:運動過度會改變身體的脂肪和肌肉組織的比例,而影響荷爾蒙的分泌,因而出現月經不規則,甚至閉經的問題。


    不當行為:濫用精神科藥物,吸食毒品,服用抗癌或者避孕藥物以及酗酒等,都會擾亂荷爾蒙分泌。


    女性荷爾蒙調整7大主要目標


    如何衡量自身女性荷爾蒙水平是否調整恰當?專家表示,不同年齡層女性可參照以下7大主要目標自查:


    1.終日工作過程中能基本保持充沛的體力和良好的精神狀態;


    2.消除經前期症候(痛經、暴躁、憂鬱、月經不調、腹痛、乳房腫脹、腰酸背疼等)


    3.推遲延緩更年期;


    4.消除更年期症狀(潮紅、暴躁、憂鬱、陰道幹澀、關節痛、尿頻、性功能低下、記憶力減退、骨質疏松等)


    5.收緊產後松弛的皮膚,增加皮膚的彈性及淡化色斑;


    6.平衡體內的荷爾蒙、延緩衰老、解除疲勞、促進深睡眠、恢復精力、調整情緒、平和心境;


    7.改善黑眼圈,收緊眼袋、舒緩眼部皺紋。(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婦科教授 陳志遼)


出處: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8-02/17/content_7616552.htm


 


從這篇文章,我提出幾個值得注意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1.      規律的運動,會刺激中樞,促性腺激素釋放因子的衝動發放頻率會降低,進而減少雌激素的分泌。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的乳癌或其他生殖系統的癌症與雌激素的過度分泌與刺激有關。而這裡提到最新研究:女性如果早年有參與過運動訓練,她們乳癌發生率甚至降到一半以下。所以,對女性而言,最好從小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


2.      過度運動抑制雌激素過頭,會導致停經,也不好。


3.      一般人並不清楚精神科藥物會干擾人體荷爾蒙的分泌,除了專業人員以外,大部分會知道是在服用了精神科藥物以後才發現有這個副作用。文章中雖然是寫精神科藥物的濫用,但我提醒大家,一般遵照醫矚的劑量就有機會,主要是抗精神藥物,不管傳統或者新一代的抗精神藥物幾乎都有。主要的藥物機轉是造成泌乳激素濃度的提高,除了會讓月經不來,同時也會減低性慾。會影響性慾及性功能的藥物還包含一般的抗憂鬱劑,對男性的影響主要在於勃起困難,射精困難或者射精與快感的不協調等等,對女性來說,這方面的話題比較羞於啟齒,但以學理來說,仍有影響的機會。


4.      女性在月經週期的不同階段可以採用不同程度的運動,月經時當然以和緩的運動為主,月經結束後可亦開始加大運動的強度,即便是排卵日前後也不必太擔心,在接近下一次月經來時,可再把強度慢慢減下來。


 


總之,適度的運動對於女性身心健康保健及疾病預防有直接的幫助,如果能再避免一些不當的行為例如:濫用精神科藥物,吸食毒品,服用抗癌或者避孕藥物以及酗酒等,過度減肥(厭食症產生的停經)也須避免,我認為女性朋友想藉由運動來幫助自己並不困難。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壓力荷爾蒙濃度改變是頭痛偏頭痛誘發因子


中廣 更新日期: 2007/12/31 16:00



美國「亞特蘭大頭痛研究中心」,最近向1200個頭痛與偏頭痛患者寄發問卷,探討這些頭痛與偏頭痛患者的頭痛原因,調查發現,引發頭痛與偏頭痛的最主要原因,是壓力過大,而對女性患者來說,除了壓力過大之外,荷爾蒙濃度改變,也是另一個主要原因。



在頭痛方面,80%的調查者指出,引發他們頭痛的主要原因是壓力大,其次是荷爾蒙分泌有改變,另外,包括飢餓、氣候改變,或是睡覺姿勢改變等,都可能是引發頭痛的原因;至於偏頭痛方面,壓力與荷爾蒙濃度改變,也是主要的誘發因子。



調查也發現,有些受訪者,無法明確辨別導致他們頭痛或偏頭痛的主要原因,如果是這樣的話,研究者建議,不妨每次在頭痛或偏頭痛發作的時候,把自己的症狀,像寫日記一樣寫下來,這樣對審視自己頭痛的誘發因子,會很有幫助。


 


這是最近的一篇報導,提醒大家偏頭痛的原因雖然很多,但有不少是因為壓力引發。既然由壓力引發,當然最好先清楚壓力源為何?同時針對壓力作有效的處理,偏頭痛的復發才會越來越少。


當然,在一些慢性食物過敏所引發的偏頭痛也有,所以本身有過敏又同時有偏頭痛的人應該利用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來找出元兇,更直接的去改善偏頭痛。


同時,有一部份的人是因為脊椎兩側肌肉不平衡的原因所致,尤其是頸椎及肩膀的部分。懷疑自己有這方面狀況的話,自己脖子兩邊轉一轉,一邊硬一邊鬆,很可能就是這方面的原因。有一本頭痛斷根療法,作者提出來的無痛平衡療法就是藉由解除兩側肌肉張力的不平衡來根本處理偏頭痛。有一種自己在家就可以作的結構平衡調整器,每次費時約五分鐘,效果不錯,光能診所有展示,有需要的話,歡迎來試試。


此外,在國外的期刊研究也有些營養品能減輕或預防偏頭痛:舉例來說,有一項設計良好的研究指出,長期服用維他命B2,可以有效預防偏頭痛。另外,有些研究也指出口服鎂離子或小白菊(feverfew)可以預防偏頭痛的發作。直到最近,輔酶Q10才被用作偏頭痛預防用藥的研究。



輔酶Q10是一種天然的成分,而且是身體糖解產生能量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必須元素。這個步驟發生在身體內數以兆計的細胞的能量工廠:粒線體 內。


由一些影像學的線索以及DNA的分析,我們認為,至少在某些病患身上,偏頭痛可能與粒線體功能異常有關。有偏頭痛的患者,不管在頭痛發作或是在發作間期,其腦內的能量代謝似乎有所缺陷。在平時,偏頭痛患者的腦內能量儲存量似乎就比較少,可能也是造成這些患者較易頭痛的原因。因此,如果偏頭痛的患者其粒線體的功能較差,若我們可以促進粒線體的生成,使細胞產生更多能量,或許可以改善偏頭痛。


輔酶Q10是在用來治療粒線體疾病的藥物中,最被廣泛研究的一種藥物。用在人類身上,它幾乎沒有什麼副作用。因為偏頭痛可能與粒線體功能缺失有關,而輔酶Q10可以增進粒線體的功能。因此,我們選用它來作為預防偏頭痛的藥物實驗。


在這項實驗中(費城的傑佛遜頭痛中心),32名偏頭痛患者(26名女性,6名男性),於每日早上服用150毫克的輔酶Q10。這項實驗為"開放性open-label)實驗,也就是每位患者皆知道自己服用輔酶Q10,而無對照組。每位病患必須有一年以上的偏頭痛病史,且每月發作28次。


最後,共有31位患者完成這項研究。百分之六十一的患者,其每月頭痛天數有超過一半的減輕。在服用藥物前,這些病患的每月平均頭痛日數是七天;在服用藥物三個月後,病患的每月平均頭痛日數降至三天,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對每個患者而言,大部分的患者在服用藥物前,每月有高達五次的頭痛;而在服用藥物三個月後,大部分患者每月只有二到三次的頭痛(有統計學上的意義)。這些資料顯示,服用可能需要五到十二週的治療,才能達到完全的療效。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這些服用輔酶Q10的患者並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然而,由於該實驗並無對照組,我們必須更小心的加以判讀這項研究的結果。任何藥物都必須經過設計良好的實驗,證實其效果優於安慰劑,我們才能相信它真的有療效。和安慰劑互相比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一部分的患者(大約百分之三十),單靠安慰劑即有明顯的療效。


經由這些初步的研究,輔酶Q10可以是某些偏頭痛患者的首選用藥。然而,這個結論還須經由有安慰劑對照組的實驗加以驗證。另外,輔酶Q10用來預防偏頭痛的最適合劑量仍是未明。輔酶Q10可以用在任何年齡層,而不用擔心有顯著的副作用。雖然輔酶Q10對於治療頭痛到底是否有所助益,仍需進一步的研究證實,但它提供了一個新的治療偏頭痛的方式(增加腦內的能量代謝)。


關於Q10治療偏頭痛研究的詳細內容,大家可以參閱原文:http://www.taiwanheadache.com.tw/teach_32.asp#0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08.09  中國時報
再造心生機 成大謝清河獨步全球

陳美文/台南報導


    成大醫院臨床醫學研究所謝清河醫師獨步全球,利用基因轉殖鼠實驗,證明幹細胞有再生心臟細胞能力,成大醫院保守估計,5至10年內研究若有長足進展,心肌梗塞病患將優先受惠。


    謝清河這項發現,被自然醫學雜誌(NatureMedicine)選為最新一期封面故事,並被幹細胞權威華盛頓大學默瑞教授稱為是該領域,目前為止最好的研究。


    他表示,醫學院百年來教學都告訴學生,神經細胞及心肌細胞無法再生,尤其哺乳類動物的心臟,在出生後不久即無法再產生新的心肌細胞(cardiomyocytes),來以取代原本老舊或死亡的心肌細胞。


    所以,一旦心臟缺血或發炎而導致心肌細胞壞死,就容易造成心臟衰竭,乃至個體死亡。


    他這項研究結合哈佛醫學院、辛辛那提兒童醫院與成大醫學院團隊,截至目前為止,是全球第一個利用誘導式細胞標示基因轉殖鼠,成功證明幹細胞具有再生心臟細胞能力


    他說,一般轉殖鼠難做,這項計畫不但選用兩種不同的轉殖鼠,融成一種轉殖鼠進行實驗,甚至獨步全球利用藥物染色,進行老鼠心肌細胞血統追蹤(cell lineage tracing)。


    先將老鼠分成自然老化及心臟受損兩組,進行為期三年實驗,結果發現,自然老化的老鼠,幹細胞雖然無法新陳代謝掉原本存在的心肌細胞,但心肌受損老鼠族群,卻出現心肌細胞再生現象。


    實驗證明,當心肌梗塞發生3個月後,在心肌梗塞周圍心肌細胞,竟有多達15%左右是由幹細胞衍生而來的,證明成年哺乳類動物的心臟,仍然具有再生的能力。


    只是,程度還不足以維持正常的心臟功能,另未受損部位者,也有7%新的心肌細胞來自幹細胞。


    他說,未來5年,成大將致力於研究年齡(age-dependant)、時間(time-dependant)、及幹細胞來源(origin of stem cell)的探討,希望可以大量複製這種具有心肌細胞分化能力的幹細胞,活化成心肌細胞的控制機轉,協助心肌梗塞病患找到新的生機


 


南韓以幹細胞成功治療中風






【大紀元6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羅彥傑報導〕南韓研究人員9日宣布,他們已成功地使用幹細胞療法來治療腦部受損的中風病患和其他也遭受過類似器官受損的病人。聲明中說,這是南韓首次以幹細胞療法治療一群病患,而非僅是任何特定個案。


資助此一研究團隊的南韓衛生部在聲明中指出,研究人員找了七十四名病患,他們的狀況都是因為腦梗塞或因血液循環異常所引起,結果發現這種幹細胞療法對其中六十四人具有「療效」。衛生部表示已贈與四十億韓元(約台幣一億二千二百萬元 )給臨床團隊,而這只是該部大力金援幹細胞研究的一部分。


聲明說:「在較大病患團體所取得臨床成功,將外界對於幹細胞療法的疑慮一掃而空,而且也為提早與推廣幹細胞療法鋪路。」這支臨床研究團隊的成員由南韓天主教大學與全北大學的六名醫學博士組成。他們表示,幹細胞療法完全不會有諸如免疫系統排斥等副作用。


這支研究團隊指出,他們先萃取出病患骨髓中的幹細胞,由於這些病患都是因為血管堵塞造成腦部或其他器官受損,所以他們將這些幹細胞注射至受損的器官中。


聲明中提到:「那些(受損 )器官的功能都在注射幹細胞後獲得大幅改善。」聲明指出,在五名接受治療的腦梗塞病患中,有三人從語言障礙與MRI(核磁共振造影 )的角度觀察,獲得大幅改善,另兩人也在治療後出現輕微的好轉。團隊中一名神經科學專家說,這是首件幹細胞直接注射於腦部受損部份,而且對病患產生療效的案例。有些病患在接受治療前無法與別人溝通,但現在已好轉到足以與配偶溝通。



6/10/2005


我想任何一位醫師在看到這些報導,很難不去想像幹細胞醫學未來的領域有多寬廣。一般醫學最難做到的就是重建,然而由於幹細胞本身能夠啟動細胞的新生,所以目前許多醫學的困境將能獲得清楚而明瞭的解答。


20世紀,因電腦軟體成為世界首富的 美國微軟總裁比爾蓋茲即預測:下一個世紀的富豪,必將出自於生物科技 界;而生物科技界的「矽金」,是幹細胞。此外,神經 科學家EVAN SNYDER說過:即使最笨的幹細胞都比最聰明的科學家來的聰明。提供給大家作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邁可波特批評:台灣醫生 平均看個病人三分鐘



更新日期:2007/05/01 04:39



 



國際管理大師邁可波特(Michael Porter)昨天批評,台灣的醫生診療一個病人的平均看診時間只有三分鐘,令人感到驚訝。但台灣健保減少對醫生的給付費用,最後逼醫生只好多看病人以增加收入,可說是這個行業的「癌症」。


他也強調,台灣平均每人花在醫療方面的支出過低,比起瑞典、美國等先進國家顯得不足,這不利於台灣進行醫療的整合服務、或採取更有效益的預防醫學作法。


哈佛大學教授邁可波特曾經擔任台積電的監察人,昨日受邀在台積電的二十週年慶上,以「重新定義醫療保健:對台灣的涵義」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他首先讚揚台灣健保普及率達九十九%,在全世界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同時也提醒,未來醫療勢必走向整合,需要更多資源投入。波特表示,全球都很注重醫療成本改善問題,但他認為,「控制成本最好的方式是創造品質,而不是減少花費。」


波特以競爭力理論聞名,最近非常關注醫療體系的競爭力問題,他認為目前醫療體系的效率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例如,在美國有一三九家醫院可以進行心臟移植手術,其中技術較好的醫院,病人在手術後一年的存活率接近百分之百,但有的醫院比例則低到幾乎是零。他覺得應該只保留二十家醫院做心臟移植手術即可,醫院不應該都做相同的事。


針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普遍性醫療體系問題,波特表示,大家都是按照專科別的分工方式,一個牽涉多部門檢驗的病人,在各醫生、各部門間被轉來轉去,醫療方式非常的「支離破碎」,這不合理,應該要以病人為中心做整合,就像過去企業的組織一樣,曾經是以功能別區分,但現在都依照客戶的需求轉變成單一窗口的服務。


未來五年、十年,波特認為醫療保健界必須進行很大的改變 ??必須提供病患整合的醫療服務,而不是讓病患不停逛醫院。醫院對單一技術必須能提供大量且穩定服務,達到規模經濟,而且,服務的提供必須能夠跨領域,例如某個城市的某個醫院對特定病症可以提供專業醫療服務,這個醫院也可以在別的城市設立分支機構,提供同樣專業的服務。




問診一次看五個!立委質疑醫病關係與醫療品質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 2007/05/02 12:30



依據衛生署公佈的整體醫療滿意度和就醫方便度調查,有九成以上的民眾受尊重,約八成民眾覺得醫師有仔細聆聽病況;不過,有部分立委提出質疑,許多醫療院所看診平均一個患者只有約三分鐘、還有些醫師問診一次看五個,醫療品質令人擔憂,衛生署表示,會透過合理門診量限制,維護病患權益。(徐韻翔報導)


衛生署長侯勝茂前往立法院進行醫病關係的專題報告,依據報告中的調查指出,有91%以上的民眾覺得看病受到尊重,有78%以上的民眾覺得醫生有仔細聆聽自己對於病情的說明,看似滿意度高,不過,多位立委卻提出質疑。 其中,立委賴仕葆引述國際學者麥可.波特的分析指出,台灣病人看病時間平均每人只能分配得到三分鐘的時間,再加上有民眾陳情,有耳鼻喉科的私人診所看病,為了效率,一次就是五個人一起接受診治,問診後一同開藥,病人的就醫與用藥安全實在堪慮。 賴仕葆舉例,香港醫藥管理局為維護病患就醫權益,已經著手立法規範醫生對病人看診時間,如果台灣醫病關係無法進一步提升,朝野立委也將計畫連署推動立法,要求各醫院醫生對病患看病要達一定的時間,維護品質。 對此,衛生署長侯勝茂回應表示,短期內,可能還是必須透過合理的門診量限制,來維護民眾的就醫安全。



不同的醫療品質


    這二篇報導,很清楚地點出目前國內醫療生態,許多醫療從業人員對此種惡劣的就醫型態,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醫師當了那麼久,總覺得應該提供更好的就醫品質給需要的客戶,所以我在一年前開設了光能身心診所。我開始創造一些不同的醫療品質,也曾有資深的醫師來診所跟我聊過,像這般可以一個人至少談半個小時以上,又不用大排長龍,衹為了跟醫師講上幾句話,然後就是拿藥的醫療,其實也是他的理想。然而,最大的不同,是我不同意看病等於拿藥的文化,我非常確定很多狀況是可以改善的,而且不必經由藥物。人性的關懷配合有效的技術,也就是慈悲與智慧,我們才能真正改善人們的狀況。診所即將周歲,過去這一年,我們幫助了一些人,也被很多人幫助,感謝大家!


    身為一個人,我們真的可以創造一些不一樣的,衹要你覺得不同意某些狀況。


    讓我們大家繼續創造一點不同吧!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有人會有點納悶,為何我提出來的許多觀點與現行的主流作法相去甚遠,其實國外也有精神科醫師在做類似的事情,像是大衛‧希禮DAVID HEALY博士以及羅倫莫席(LOREN MOSHER)博士都是這方面的專家,他們都強烈質疑主流市場的作法,詳細狀況大家可以參閱為藥瘋狂(YOUR DRUGS MAY BE YOUR PROBLEMS)藥你生病(SELLING SICKNESS)這兩本書,都有中譯本。接下來我也會針對這類書籍提出我個人的觀點,歡迎大家屆時交流討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如果您的小孩在做過詳細的身體檢查,知道如何調整,且回復到可以學習及穩定的狀態,我相信沒有父母會願意給他的小朋友吃中樞神經興奮劑。


    過動或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能被藥物控制下來?目前所有期刊的報告是UNKNOWN,有的都是假設。為什麼糖尿病高血壓都治不好,只能控制?因為找不到病因,也無法恢復身體原有的功能。


    當過動及注意力缺乏被定義為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疾病,那麼接下來當然就是長期的服藥。要吃多久沒人知道,但提醒大家,目前有一些專家正慎重考慮是否要把成人過動與注意力缺乏放到改版的精神科診斷中。因為狀況並未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


    我相信每位父母都會想辦法為自己的寶貝找到最好的方法,關鍵在於父母們,你們相信什麼?你相信的方向,會把小孩帶到那個地方。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我常會被詢問到:光能身心診所跟其他醫療機構有什麼不一樣嗎?是頭上照明的全光譜的光源教人心情比較愉快?或者天花板上吸頂的盒子,據說是高科技奈米離子產生器,教人覺得空氣特別清新?或者飲用富含負離子及礦物質的甘甜用水,教人身心舒暢?除了「陽光、空氣、水」,光能身心診所的特點在哪裏?


    我想是產品吧。記得我剛踏入醫師這行業時,有位前輩半開玩笑地跟我說:「當精神科醫師怎樣才算成功呢?就是到最後有一群人跟你排隊拿藥。」當時的玩笑話現在仔細去檢視,竟然反應了大多數醫師的狀況。但是醫師做得愈久,我都不斷在自問:「難道這就是我要的產品嗎?」不是的。看醫師不該是為了要看更久的病。同樣的,讓醫師覺得有成就感的是:「恢復健康而不須持續看病的顧客」,這才是我要的產品啊!


    所以除了我專科醫師的專業外,不管是功能性醫學檢測與營養諮詢,實用性的生活改善技術與心靈技術的應用,甚至排毒程式等等,都是基於「Do No Harm」,也就是沒有傷害性的原則下,幫助患者重新找到他們原本就該擁有的健康。不管那是身體或是藥物導致的精神症狀,或是生命中的疑惑還是失落導致的身心性疾病,我們真的能為自己及周邊的人做一點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