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有醫療糾紛,疑似是因為打止吐針引發的,這讓我想到之前的臨床經驗:


記得剛畢業時,到外島服務,當時在同一個單位有其他醫師幫忙當地的居民看診。有一次,有一個年約三歲的小女孩,由家人帶來看病,當時小女孩本身因腸胃不適,出現嘔吐的症狀,因此,由當時值班的醫師開立一些藥物,其中也包含止吐藥的注射,結果第二天,家人很緊張地帶她回診,因為出現眼睛上吊(翻白眼)、肌肉僵硬、嘴斜等症狀(這其實是典型的錐體外症候群),原本幫她看診的醫師擔心小孩可能有腦出血或者中風的狀況,因此馬上申請緊急後送,但經過另一位資深的當地醫師詢問及評估,他即刻做出判斷:小女孩的嘴歪眼斜,是打了止吐針引起的副作用,因此不需後送,只須打抗副作用的針劑,、待原本止吐藥效過後,止吐藥引發的錐體外症候群(這是抗精神藥物服用經常會出現的副作用)自然會消失。


所以,小朋友出現嘔吐的狀況,不一定要急著用藥來止吐,因為往往會引發錐體外症候群的副作用(甚至可能會出現坐立不安、肌肉僵硬、手抖等等情形),建議這方面的用藥還是保守些比較妥當,此外,止吐藥的使用,不管注射還是口服,都可能發生,提醒大家留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