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痛風藥老婦全身潰爛 小心藥物不良反應致命


中廣 更新日期:2008/10/26 13:35



服藥時,小心藥物不良過敏反應!一位82歲老婆婆,有痛風問題,不料日前服藥後,全身皮膚開始起紅疹水泡、潰爛,引發「史帝文生氏強生症候群」,二度發病,差點引發嚴重感染,才發現,原來是對痛風藥過敏,藥師表示,研究發現,國人的基因比起歐美,對於痛風、癲癇等藥物,皮膚過敏比例較高,提醒民眾,如果服藥出現異常不適,務必趕緊諮詢藥師,以免導致症狀加劇,甚至致命。(徐韻翔報導)



台灣婦產科身心學會舉行「婦女身心醫學學術研討會」,會中發表了一起二度嚴重藥物不良反應案例。一名82歲的老太太,日前吃了痛風藥之後,沒多久,全身的皮膚開始出現水泡與破皮、流血水、潰爛等症狀,疼痛不已,被家人趕緊送醫,證實為「史帝文生氏強生症候群」,住院三週左右,才逐漸復原,後來老太太為了治療痛風,又再度到別處求醫領藥,曾先注意過痛風藥的種類,因為與過去吃的藥物顏色形狀皆不同,於是安心的服用,不料,過敏症狀再度發病又被送醫,原來痛風藥裡的成分與上回的還是一樣。



振興醫院藥劑師黃劍銘表示,藥物過敏反應中,「史帝文生氏強生症候群」,屬於比較嚴重的症狀,全身容易有超過30%的皮膚脫落,初期症狀會先出現發癢紅疹,如果服藥者輕忽沒有停藥,接著會出現全身性的表皮水泡,甚至連內臟與腸胃道黏膜都可能受損,死亡率高達三成。



藥師表示,研究發現,國人因為基因使然,比起歐美患者,在服用痛風與癲癇、抗生素等藥物時,皮膚過敏反應的比例較高,呼籲有用藥過敏史的患者,要詳細紀錄不良反應藥物資訊,連同健保卡備用,以便就醫時供開藥參考,避免吃錯藥,嚴重過敏。



史帝文森強生症候群 疑與基因有關


聯合 更新日期:2008/10/26 16:30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根據統計,痛風藥、抗癲癇藥、抗結核藥、NSAID類的止痛藥、磺胺類消炎藥,都是較容易引起嚴重藥物過敏,導致史帝文森強生症候群。藥師呼籲,藥物過敏者應隨身攜帶記錄卡,並於健保卡上登記過敏成分。



振興醫院藥劑科藥師黃劍銘指出,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屬於嚴重藥物過敏反應,且國人比外國人更容易發生。醫界懷疑與基因有關,國內正在進行基因篩檢,希望找出藥物過敏高危險群。



根據台灣藥害救濟基金會統計,前三名造成藥害的可疑藥品是治療痛風Allopurinol、治療癲癇的Carbamazepine,以及抗結核藥物Isoniazid、Pyrazinamide、Rifampin。



台安醫院藥劑科藥師郭浩蓁說,痛風、抗癲癇藥物較容易引起藥物過敏反應,而使用磺胺類的消炎抗生素,或是止痛藥物者眾,因此出現過敏病患也不少。



民眾吃藥時,往往一次吃了數種藥物,一旦發生藥物過敏,根本無從判斷是哪種藥物導致過敏。黃劍銘說,臨床上,非常多一再過敏的病患,以為自己對A藥過敏,繼續服用真正過敏藥物B藥,結果導致二度過敏。黃劍銘說,當民眾使用藥物之後,出現皮膚紅疹,就得非常小心,藥物過敏病患一定得在健保卡上登錄,並隨身攜帶藥物過敏卡。


 


一般而言,精神科還蠻常用到抗癲癇藥物來控制情緒,除了報導中提到的CAMBAMAZEPINE(商品名為顛通)以外,我過去在金門時也曾經遇到一個病患把新一代的抗癲癇藥物LAMOTRIGINE一口氣服用過多,造成藥物過量,事後引發史帝文森強生症候群的案例,也就是某些引發史帝文森強生症候群的患者,在治療劑量時,並不會產生,而是在劑量比較高的狀況下產生,這就是我們一般提到的劑量相關(DOSE RELATED)的反應。過去文獻報告發現,抗癲癇藥,不管新一代或傳統的藥物,都有機會發生史帝文森強生症候群,在此提醒大家注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