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偏鄉童血中鉛濃度偏高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26日電)台灣大學教授黃耀輝研究兒童血中鉛濃度,結果顯示離島地區、從事農林漁牧業、家庭收入低、有燒香拜拜、外配與原民孩童等血中鉛濃度偏高,長期暴露恐會影響發育。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黃耀輝接受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進行兒童血中鉛濃度研究,今天發表「2011年台灣地區幼稚園兒童血中鉛濃度與影響因素初探分析」報告。


黃耀輝說明研究內容指出,這次研究範園涵蓋全台,包括離島等共934位,4歲到7歲就讀在幼稚園兒童血中鉛濃度,研究個案血中鉛平均濃度為1.86μg/dL(微克/分升)。


黃耀輝說,研究顯示,幼童平均血中鉛濃度已降低至1到3μg/dL,血中鉛濃度超過4 μg/dL比例為3.7%。離島幼童的血中鉛濃度最高(2.59 μg/dL),如金門縣(2.80 μg/dL)、北部最低(1.53 μg/dL)。


研究也發現有2名個案血中鉛濃度值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標準值(10μg/dL)。他說,外配與原民孩童血中鉛濃度也偏高,分析個案發現共同點,包括低家庭收入、父親從事農林漁牧業與營造業、曾服中藥、家中有燒香拜拜習慣等。


他提醒,鉛毒性會危害神經系統,也會造成高血壓、腦、腎臟疾病。兒童在地板或土地上玩耍時也容易接觸到鉛粉塵,可能導致氣喘、神經系統受損、腎臟病變、維生素D代謝失調等。


黃耀輝說,研究收集國際資料顯示,包括美國、北歐、德國等國家學齡前兒童血中鉛濃度由4到6μg/dL逐年下降到1.5到2.5 μg/dL。


黃耀輝說,美國在2個月前調降標準值到5μg/dL,建議國內兒童血中鉛監測警戒值應設定為4μg/dL。毒物科醫師林杰樑建議,兒童應定義在3μg/dL以下;建議成人血中鉛濃度標準在3μg/dL左右。1010626

 

  


來說,它是神經毒素及腎臟毒素,同時會影響紅血球的合成,同時也會影響體內必須元素的利用,例如:鈣、鎂及鋅。同時影響腦部記憶及認知下降,神經傳導、維他命D的新陳代謝和貧血等現象,小孩子衹要頭髮檢測鉛超過3ppm,則小孩的學習障礙比低於3ppm的小孩比率上有明顯的差別(詳見Arch Enrinon Hlth 51:214-2201996),其實更近一步,對小孩而言,含量超過1ppm易有過動傾向,超過3ppm則以注意力缺乏居多,一般人以為有焊接、舊式油漆、飲水、肥料、工廠廢物、陶磁、玻璃及報紙印刷的接觸史才會有,殊不知製造過程不佳的生活日用品也潛藏這麼多危機。


以功能性醫學處理觀點,透過檢測,使用螯合療法便可以幫助身體排除中金屬,當然也包含鉛,螯合療法是醫學上對於重金屬排除的標準療法,然而螯合療法所需費用較高,而且螯合過程中也必須留意微量元素的補充,避免螯合劑也把一部份微量元素帶走所產生的身體反應。


想要排鉛,不妨參考分子矯正醫學的作法,也就是每天攝取至少1000毫克的維他命C(抗壞血酸),有機會幫助體內的鉛排除,濃度下降。相關研究文章可以參閱: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0204833


非螯合劑的相關營養療法也有些特殊營養製劑可以幫助重金屬排除,有興趣探討的人歡迎和我討論。  

arrow
arrow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