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兒狀況多 服藥效果各異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藥物雖能使患者保持專注,卻無助於增進ADHD兒童的學業表現。美國研究指出,服用「利他能」、「專思達」等藥物的ADHD男童,學業表現較未服藥者差,女童則有較情緒化的表現。丹麥研究也顯示,長期服用ADHD藥物,恐增兒童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現階段臨床上公認ADHD治療以藥物為主、行為療法為輔;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統計,隨著ADHD確診人數增加,服用利他能、專思達等類似興奮劑的「派醋甲酯」類藥物兒童比例,從2007年的4.8%,升至2011年的6.1%。這類藥物能促進腦部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分泌,幫助ADHD患者保持專注,並減少衝動或過動行為,患者偶爾會出現食慾不振、行為反差過大、治療無效等狀況。

「兒童服用ADHD藥物最主要的目的,應是更能專注於課業、改善學習狀況。」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潔奈特柯瑞,透過「全國經濟研究所」發表的研究,追蹤加拿大魁北克當地4000多位ADHD兒童長達11年後發現,服藥的男性學業表現反而較差,女性則較情緒化。柯瑞認為,短期用藥可改善ADHD症狀,長期服藥則效益不彰。

美國賓州大學認知神經學教授瑪莎法拉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解釋,ADHD兒童的專注力因服藥而增強,使兒童能認真埋首書堆,完成作業效率也提升,「但當同學來到書桌旁聊天時,服藥者一樣付出100%的專注。」法拉團隊針對ADHD兒童進行智力及認知能力測驗後也發現,服藥與否對患者並無影響。

丹麥奧胡斯大學團隊追蹤8300位ADHD兒童,其中百餘人出現高血壓、心律不整、心搏驟停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症狀,儘管發病率僅約1.3%,但統計顯示,長期服藥者出現各種心血管疾病輕微症狀的風險,較未服藥者提高2倍。該校經濟學博士索倫戴思嘉德於《兒童及青少年神經藥理學期刊》發表研究指出,該結果並非危言聳聽,而是希望提醒醫師,需特別注意ADHD服藥者的心臟健康狀況。

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團隊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精神病學》的研究則證實,ADHD患者駕駛汽機車的事故率及死亡率,都較常人高,但透過服藥加強專注力,可減少逾4成ADHD男性的交通事故率。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的重點在於:

1.男童長期服用ADHD藥物,學業表現未見提升,反而更糟,女童則更易情緒化。

2.ADHD藥物提高兩倍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一般謹慎的醫師指是在服用前會做心血管疾病評估,然而根據研究,即使開始服用時看起來沒問題,但服用後仍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須小心追蹤。

最後提醒:提供這類國外研究資料,並非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服用精神科藥物,對醫療建議的治療有任何疑慮,務必與主治的醫師討論,若無法得到明確或滿意的答案,不妨找第二甚至第三專業意見做諮詢。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drugs.com/news/adhd-may-up-risk-heart-problems-kids-study-finds-52240.html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