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常用口服抗生素的接觸率較高者與帕金森氏病風險增加有關。

發現廣效抗生素以及對抗厭氧細菌和真菌的抗生素之間存在最強的關聯。抗生素接觸的時間似乎也很重要。

該研究表明,過度使用某些抗生素可導致帕金森氏病的發病,延誤長達10至15年。這種關聯可以通過其對腸道微生物菌叢系統的破壞作用來解釋。

“抗生素暴露與帕金森氏病之間的關聯符合當前的觀點,對大部分患者而言,帕金森氏病的病理可能起源於腸道,可能與微生物變化有關,而這種病發生在典型的帕金森氏運動症狀(如動作緩慢,肌肉僵硬)發作數年前。已知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腸道細菌組成異常,但原因尚不清楚,我們的結果證實某些已知對腸道菌群有強烈影響的常用抗生素可能是誘發因素。”研究小組負責人,赫爾辛基大學醫院神經病學系神經學家Filip Scheperjans博士說。

在腸道中,帕金森氏病的典型病理變化在診斷前已觀察到長達20年。便秘,大腸激躁症和發炎性腸到疾患與罹患帕金森氏病的風險更高。業已表明,接觸抗生素會導致腸道微生物菌叢發生變化,其使用會增加某些疾病的風險,例如精神疾病和克羅恩氏病(Crohn's disease)。然而,這些疾病或容易遭感染來說還不能解釋目前觀察到的抗生素與帕金森氏病之間的關係。

“這一發現可能還會對未來的抗生素處方執業產生影響。除抗生素耐藥性問題外,抗菌藥物處方還應考慮到其對腸道微生物組和某些疾病發展的潛在長期影響,” Scheperjans。

在病例對照研究中,使用從國家註冊機構中提取的數據,研究了抗生素暴露與帕金森氏病的可能聯繫。該研究比較了1998年至2014年間13,976名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抗生素暴露情況,並將其與40,697名年齡,性別和居住地相匹配的未受影響患者進行了比較。

根據口服抗生素購買數據,在參考日期之前的1-5、5-10和10-15年的三個不同時間段檢查了抗生素的暴露情況。根據購買的次數對暴露進行分類。還通過根據抗生素的化學結構,抗菌範圍和作用機轉對抗生素進行分類來檢查其暴露程度。

參考文獻:

 Tuomas H. Mertsalmi, Eero Pekkonen, Filip Scheperjans. Antibiotic exposure and risk of Parkinson's disease in finland: A nationwide case‐control studyMovement Disorders, 2019; DOI: 10.1002/mds.27924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