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的嬰兒過度哭泣並拒絕睡覺時,大多數父母都會感到沮喪。科學家們發現,讓他們平靜下來的最佳策略是抱著他們走五分鐘。這種基於證據的舒緩策略在 9 月 13 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期刊上的一篇論文中進行了介紹。

“許多父母因嬰兒夜間哭鬧而受苦,”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腦科學中心的通訊作者黑田久美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特別是對於沒有經驗的父母來說,這可能會導致父母壓力,甚至在少數情況下會虐待嬰兒,”她說。

黑田東彥和她的同事們一直在研究運輸反應,這是一種在許多晚熟哺乳動物中看到的先天反應——這些哺乳動物的幼兒尚未成熟,無法照顧自己——例如老鼠、狗、猴子和人類。他們觀察到,當這些動物抱起(叼起)它們的嬰兒開始走路時,它們的寶寶的身體往往會變得溫順,它們的心率也會變慢。黑田東彥的團隊想要比較運輸反應的影響,即攜帶時的放鬆反應,以及其他條件,如不動的母親抱著或搖晃,並檢查這種影響是否會隨著人類嬰兒的長時間抱走而持續存在。

研究人員比較了 21 名嬰兒在四種情況下的反應:被行走的母親抱著、坐著的母親抱著、躺在靜止的嬰兒床上或躺在搖椅上。研究小組發現,當母親抱著嬰兒走路時,哭鬧的嬰兒在 30 秒內平靜下來,心率減慢。當嬰兒被放在搖搖床上時,也會產生類似的鎮靜效果,但當母親坐著抱著嬰兒或將嬰兒放在靜止的嬰兒床上時則不會。

這證實單獨抱嬰兒可能不足以安撫哭鬧的嬰兒,這與傳統的假設相矛盾,即母親抱嬰兒會減少嬰兒的痛苦。同時,運動具有鎮靜作用,可能會活化嬰兒的運輸反應。當保持和行走動作持續五分鐘時,效果更加明顯。研究中所有哭泣的嬰兒都停止了哭泣,其中近一半睡著了。

但當母親們試圖讓昏昏欲睡的嬰兒上床睡覺時,超過三分之一的參與者在 20 秒內再次變得警覺。研究小組發現,所有嬰兒都會產生生理反應,包括心率變化,這可以在他們的身體與母親分離的那一刻喚醒他們。然而,研究小組發現,如果嬰兒在躺下之前睡了更長的時間,他們在此過程中醒來的可能性就較小。

“即使作為四個孩子的母親,看到結果我也感到非常驚訝。我認為嬰兒在躺下時醒來與他們躺在床上的方式有關,例如他們的姿勢,或者動作的輕柔程度,”黑田東彥說。“但我們的實驗不支持這些一般假設。” 雖然該實驗只涉及母親,但黑田東彥預計任何照顧者的效果都可能相似。

根據他們的發現,該團隊提出了一種舒緩和促進哭鬧嬰兒睡眠的方法。他們建議父母抱著哭泣的嬰兒並抱著他們一起走五分鐘然後再坐著抱著嬰兒五到八分鐘,然後再讓他們睡覺。該協議與其他流行的睡眠訓練方法(例如讓嬰兒哭到自己入睡)不同,目的在為嬰兒哭鬧提供即時解決方案黑田說,它是否能長期改善嬰兒睡眠需要進一步研究。

“對於許多人來說,我們直覺地為人父母並聽取其他人的育兒建議,而沒有用嚴格的科學方法來檢驗方法。但我們需要科學來了解嬰兒的行為,因為它們比我們想像的要復雜和多樣得多,”黑田東彥說。

這項研究得到了 RIKEN 腦科學中心和日本科學促進會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Ohmura et al. A method to soothe and promote sleep in crying infants utilizing the Transport ResponseCurrent Biology, 2022 DOI: 10.1016/j.cub.2022.08.04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