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球糖尿病患 30年暴增逾倍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6/27 04:11


〔編譯俞智敏/綜合倫敦二十六日外電報導〕英國「刺胳針」期刊二十五日公布的一項最新國際研究顯示,全球罹患糖尿病的成人人數已自一九八○年的一億五千三百萬人,暴增至將近三億五千萬人,三十年來人數增加逾一倍,這也顯示糖尿病已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問題。糖尿病患者人數增加主因之一,是全球人口老化與人口增加,因為糖尿病通常到中年才會發生,另一重要原因則是全球肥胖率大增。



全球高齡社會警訊



專家表示,隨著開發中國家飲食持續西化,全球各地的肥胖人數不斷增加,糖尿病已不再是富有國家專屬疾病,而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患者人數增加最快的地區,包括維德角、薩摩亞、沙烏地阿拉伯、巴布亞紐幾內亞與美國。富裕國家中糖尿病患者與平均血糖值上升最多地區為美國、馬爾他、紐西蘭與西班牙,最少區為荷蘭、奧地利法國



研究作者之一、倫敦帝國學院全球環境健康研究負責人艾札迪表示,糖尿病很可能成為未來十年最重大的全球健康議題,而且研究中的數據並未反映出過胖兒童與年輕人的人數,這些年輕世代中年以後,恐將對醫療系統構成龐大負擔。不同於高血壓及膽固醇,糖尿病至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亞洲人、黑人及拉丁裔 較易罹患糖尿病



醫師警告,某些族群如亞洲人、黑人及拉丁裔,較易罹患糖尿病,恐造成未來患者人數暴增。美國喬斯林糖尿病研究中心醫師塞培斯就說,其他族裔不需要像歐洲後裔那麼肥胖,就可能得到糖尿病,例如印度人和中國人可能把脂肪儲存在如肚子等更危險的地方,而腹部脂肪可能發出荷爾蒙訊號,加速糖尿病發生。



老人失智症 全球經濟新殺手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6/25 02:43 蔡鵑如/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蔡鵑如/綜合報導】



「阿茲海默氏症」專家廿三日警告,隨著人類壽命越活越長,這種老人失智症恐將演變成為各國財政的頭痛問題。全球去年耗費在治療阿茲海默氏症的開銷逾六千億美元,佔全球經濟總產值近一%,倘若此病為單一國家,「阿茲海默氏國」將是世界第十八大經濟體。



阿茲海默氏症專家小組廿三日在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作證時表示,目前全球有二千四百萬至三千七百萬人罹患阿茲海默氏症。預計在二○五○年之前將會破億,達一.一五億人。



專家表示,由於生育率降低,加上人口老化,面對一大群必須仰賴照顧的大量老年人,全世界將日漸感到束手無策。因此當務之急是投入更多經費研究預防之道。



遊說團體「美國對抗阿茲海默氏症」創辦人弗拉登伯格指出,俄羅斯、歐洲、美國和部分亞洲國家正面臨人口下降、勞動人口減少、越來越多人依賴健康照護體系等問題,勢必對醫療體系形成財政壓力:「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與繁榮,在往後幾年將出現衰退風險,尤其是西歐與亞洲。」



弗拉登伯格引用老化專家的研究數據指出,他的兒孫輩壽命將達一百一十至一百二十,但當今八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每兩人中就有一人是阿茲海默氏症患者。他說,將來會出現愈來愈多身體健朗、但認知有障礙的人口。



與會的民主黨眾議員馬爾奇同意,世人應採取行動,找出解決方式,因為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爭。」



「國際阿茲海默氏症協會」(ADI)主席阿科斯塔(Daisy Acosta)女士形容,這種病症是本世紀最重要單一健康與社會危機。



不過與愛滋病、癌症等其它重大疾病相較,投注在阿茲海默氏症防治的研究經費卻少得可憐。「阿茲海默氏症協會」科技長席斯(Bill Thies)說,每年投資在研究癌症的經費達六十億美元,心臟疾病為四十億美元,愛滋病為廿億美元,但阿茲海默氏症只有四.五億美元。他警告,倘若不大幅增加研究經費,這種病症一旦達到巔峰,情況會糟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最近英國的知名研究期刊發表的研究統計數字提醒大家:糖尿病患者在三十年內全球患者人數從一億五千三百萬人暴增至三億五千萬人。很多人只把糖尿病視為內科的醫療問題,殊不知糖尿病背後的胰島素分泌異常會衍生更多身心疾患,包含焦慮、憂鬱、恐慌及失智等等問題。而失智也是未來人類平均壽命延長隨之而來的醫療照護的重要議題。以下我整理功能性醫學名醫馬克‧希曼醫師所著「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的荷爾蒙相關內容給大家參考:


 


糖分刺激大量的胰島素(稍後將會說明),過量的胰島素是各種慢性疾病的第一大主因,也是情緒障礙與失智症的主因,卻尚未被承認


 


超過一億的美國人苦於所謂胰島素抗性的症狀,這對每個人所造成的影響各異,症狀也不盡相同,但是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沮喪、失智症、疲倦、體重增加、心臟疾病與癌症。


 


大部分有胰島素抗性的人,腹部都有過量脂肪。(看看自己的腰臀比,這是肚臍四周與臀部四周的比率。如果大於0.8,就可能有胰島素抗性的傾向)


雖然腰臀比是個良好的指標,但是唯一確定的方式是做胰島素反應測試。這是測量空腹血糖以及胰島素含量,在喝下75公克的糖水之後12小時,再測量一次。一般的醫生就可以進行這項測試。



我們吃了太多糖分或精製的碳水化合物,不運動又壓力緊繃,我們的身體就開始改變了。剛開始身體會製造出更多的胰島素,以維持血糖的均衡。然後細胞必須要有愈來愈多的胰島素才能維持血糖的平衡。那就是所謂的胰島素抗性


 


持續攝取大量的糖分,長時間下來就會發展出許多其他的問題肥肚腩、略為偏高的血糖、高三酸甘油脂、低 HDL、高血壓、血液發炎,然後這些就被稱為「症候群」或「新陳代謝症候群」。


 


這種症狀也稱為糖尿病前期,因為這並不符合嚴格的糖尿病基準,即血糖超過126。但是在罹患糖尿病之前,大腦與血管已經開始受損。「糖尿病前期」的名稱讓人誤以為還不至於會有問題。真相卻已經擺在眼前。  


這些不同的「症狀」或「疾病」實際上都是來自於一個單純的問題攝取過量的糖分(或是迅速轉化為糖分的食物,例如麵粉做的加工食品)



我們的基因還是屬於農業時期之前的。我們在一萬年前才開始農耕,在200年前發明蒸汽引擎動力的麵粉廠之後,才開始精製麵粉。食品業在近百年來有了「長足的進步」。  


但是我們的基因並未隨著這些技術的創新而演化。


然而,我們的基因無法適當進行新陳代謝的一萬五千種低脂食品(也稱為高糖高熱量食品),在近15~20年來,紛紛進駐市場。結果呢? 造成了普遍的流行病: 愈來愈多的肥胖症、糖尿病、心臟疾病與大腦障礙。


我們的身體一般是根據胃裡的食物製造胰島素,尤其是糖份。我們的基因結構是在我們一年攝取20茶匙的糖分時所演化的。那表示人體的胰島素反應是針對遠遠低於現代人所攝取的糖分。  


可憐的身體只能以原有的方式來因應我們新的低脂、高度加工與精製的食品,不斷製造大量胰島素以因應過量的糖分。  


最後我們變成對血液內的胰島素產生抗性,就像對藥物產生抗藥性一樣。身體需要愈來愈多的胰島素,才能完成原本少量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因此我們的胰島素分泌系統失控地分泌更多的胰島素進入人體。



胰島素對大腦、身體與健康的實際影響:


*現在我們確認胰島素是許多反應過程的重要轉換站--或是控制荷爾蒙。那是一種重要的儲存荷爾蒙脂肪倉庫。


*胰島素也會干擾情緒與行為,例如沮喪、恐慌症、焦慮、失眠與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雖然盡力減肥,只要胰島素居高不下,減重就注定是一場敗仗。因為胰島素對大腦的作用就是胃口大開,尤其是渴望甜食。


*胰島素增加LDL膽固醇,減少HDL膽固醇,提高三酸甘油酯與血壓。胰島素抗性造成50%的高血壓通報案例。


 




  • 胰島素讓血液變得黏稠,阻塞風險更高,導致心臟病與中風。
  • 胰島素刺激癌症細胞的生長。
  • 提高發炎與氧化壓力,讓大腦老化,導致所謂的第三型糖尿病(也稱為阿茲海默症)
  • 因為糖分的攝取會減少維他命B6與葉酸,因此胰島素也會增加同半胱氨酸,然後讓甲基化反應列車脫軌,大腦因而無法正常運作,導致更多的大腦傷害。
  • 胰島素也會造成性荷爾蒙的問題,導致不孕、毛髮生長在不該長的地方,該濃密的地方卻稀稀疏疏、痤瘡、男性的低睪丸酮等問題。

哈佛大學與布朗大學丹尼斯薩爾科(Denis Selkoe)與蘇珊蒙特(Suzanne de la Monte )博士的創新研究已經證明,胰島素抗性(也稱為前期糖尿病)是啟動大腦受損連鎖反應的主要因素,讓一半以上八十幾歲的老人喪失記憶,形成阿茲海默症的診斷。


發表於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4,一份為期五年,針對2632名男性與女性所做的研究,發現那些有新陳代謝症候群(或胰島素抗性)與發炎症狀的人,認知功能急遽衰退。


 


一份針對年輕男性的芬蘭研究,發現胰島素抗性最嚴重的人,陷入重度沮喪的風險幾乎高達37



一些簡單的飲食改變、做做運動、放鬆一下,以及一些營養補充品,就能完全矯正與逆轉胰島素抗性,以及對身體與大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


 


平衡血糖與改善胰島素抗性是我們自己可以掌握的,且其效果是相當驚人。大部分的研究顯示只要規律的散步,就足以預防認知的衰退與失智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