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接觸甲醛 成為漸凍人風險高三倍
作者【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5年7月15日 上午12:00
哈佛大學研究指出,常接觸甲醛從業人,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風險大幅增加,相對高出一般人三倍。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研究員安瑞亞羅伯茲表示,有些職業必需經常接觸甲醛,如調配防腐化學物質的工作;「國際癌症研究署」已確認甲醛(俗稱福馬林)為致癌物。非環保訴求的油漆、去漬油、粘膠、泡沫充填物、壓縮板、合板、地毯隔板以及編織物的裝璜材料,常緩慢釋出揮發性有機物甲醛。這類產品有一定的檢測標準。
漸凍人是一種運動神經元疾病,最終導致嚴重失能及吞嚥與呼吸功能障礙。美國名人堂棒球選手魯蓋瑞罹患此病,故又名魯蓋瑞氏症,而英國物理學大師史蒂芬霍金亦罹此病。
由於運動神經細胞的逐漸凋亡,臨床症狀為進行性肌肉萎縮,最常見是上肢肌肉最早開始萎縮,最後波及全身,但是感覺神經正常。通常病發後會快速進行,三年內可能全身癱瘓和呼吸衰竭死亡;約百分之五是家族性病例。
過去科學家一直想了解化學物質與漸凍人症的關聯,然而十分之九的漸凍人無法找出明確的致病因素,且目前無法治愈。動物試驗曾發現,甲醛可能與漸凍人有關,目前因果關係仍未完全確認。
研究人員調查約一百五十萬名二十五歲以上的美國人,結果顯示經常接觸甲醛的從業人員,罹患漸凍人而死亡的機率明顯高出不接觸該物質的人達三倍。
研究已刊登在最新一期《神經學、神經外科學與精神醫學》期刊。
鄭醫師補充:
對上過醫學院的人來說,甲醛是再熟悉也不過的味道,因為遺體解剖學習過程,必然接觸到甲醛,因為甲醛是遺體必然使用的防腐劑。
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即使工作上不需接觸甲醛,但在居家環境也會接觸。原因是裝潢還有一些家具會使用,導致居家環境變成毒素環繞的危樓。
甲醛是最常見的室內空氣污染毒物,約有三千多種不同建築物的產品均含有甲醛,主要來源為纖維板、三夾板、隔音板、保麗龍等裝潢材料。目前甲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致癌和致畸型物質,室內濃度達0.5 mg/m^3會使人體產生流淚及眼睛異常敏感的症狀。根據國內的研究,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結腸癌、腦瘤、細胞核基因突變等。
甲醛長期接觸,癌症以及神經病變機率提升。為了健康,居家環境最好慎選低甲醛建材,若能透過適當的甲醛去除施工或者相關器材來進一步降低甲醛汙染對全家人的健康保障更妥當。
參考文獻:
Job-related formaldehyde exposure and ALS mortality in the USA
- Andrea L Roberts,
- Norman J Johnson,
- Merit E Cudkowicz,
- Ki-Do Eum,
- Marc G Weisskopf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jnnp-2015-310750Published Online First: 13 July 2015 doi:10.1136/jnnp-2015-310750
http://jnnp.bmj.com/content/early/2015/06/24/jnnp-2015-310750.ful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百憂解與胎兒先天缺陷 疑有關連
中央社 – 2015年7月10日 下午5:53
(中央社華盛頓9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政府一項針對抗憂鬱症藥物的全面性研究發現,孕婦服用抗憂鬱藥物「百憂解」(Prozac)與「克憂果」(Paxil),恐與胎兒先天性缺陷有關。
路透社報導,不過這項研究已排除其他同級藥物,像是「喜普妙」(Celexa)、「立普能」(Lexapro)以及輝瑞大藥廠(Pfizer)生產的「樂復得」(Zoloft)等藥物與胎兒先天缺陷的關連性。
稍早前的研究已對「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s)的抗憂鬱症同級藥物提出質疑,引發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2005年發布孕期服用這類藥物的安全性警告。
根據今天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研究,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研究人員希望探究胎兒先天缺陷風險是否與所有同級藥物有關,還是只有部分藥物。
研究人員詢問近2萬8000名婦女,在受孕前1個月以至懷孕前3個月的任何時間點是否服用抗憂鬱藥物,並且分析是否出現新生兒先天缺陷的情形。
研究人員發現,許多受歡迎的抗憂鬱症藥物,像是「喜普妙」、「立普能」或「樂復得」和先天缺陷沒有關連,研究中只有「百憂解」與「克憂果」具關連性。
在懷孕初期服用這兩款藥物的婦女,胎兒缺陷的風險是未服藥婦女的2至3.5倍。
研究發現,懷孕初期服用「百憂解」與寶寶顱骨畸形有關,「克憂果」則與胎兒腸子外露或是生出無腦畸胎有關。研究也顯示,這兩款藥物與先天性心臟病具關連性。
不過研究作者指出,這類藥物造成先天缺陷的絕對風險似乎相當小。舉例來說,懷孕初期服用「百憂解」的婦女,生出無腦畸胎的風險從萬分之2升至萬分之7。
這項分析只能呈現胎兒先天缺陷與藥物的關聯性,無法證明藥物是藥物所致。
不過研究人員稱研究結果,可以讓服用「樂復得」的婦女感到「放心」,因為高達40%受試婦女表示曾在懷孕初期服用過「樂復得」。
鄭醫師補充:
如果拿這則報導給懷孕時因憂鬱開立這類藥物的醫師詢問,他們會說:即使機率提升,風險仍然不高,權衡服藥帶來的好處大於風險,因此不必太過擔心,可以服用。
我的建議:在未釐清風險與抗憂鬱劑完全無關之前,我建議最好透過整合療法來穩定以及改善憂鬱。不管是顱骨畸形、腸子外露、無腦或者是先天性心臟病,任何懷孕的媽媽都不希望是自己服藥而增加自己下一代健康風險。何況有些畸形影響的是孩子的一輩子。
參考文獻:
Specific SSRIs and birth defects: bayesian analysis to interpret new data in the context of previous reports
BMJ 2015; 351 doi: http://dx.doi.org/10.1136/bmj.h3190 (Published 08 July 2015) Cite this as: BMJ 2015;351:h3190
http://www.bmj.com/content/351/bmj.h3190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吸二手菸 中風增險近3成
作者【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5年7月13日 上午12:00
許多人都知道二手菸傷身體,但可能不知道二手菸對其他人的傷害有多大。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沒抽菸習慣的人如果常吸二手菸,中風風險會增加近三成之多。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預防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研究人員分析一項大型中風研究數據,調整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變數後發現,本身不抽菸,但常吸二手菸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中風,其中風發生機率比其他人增加近百分之三十。
這項研究含括近兩萬兩千人,其中有百分之二十三的人在過去一年曾接觸二手菸。研究人員分析二○○三年四月到二○一二年三月間四百二十八名中風患者資料,進一步發現,多數中風患者為缺血性中風,大腦血流受到阻礙。
越來越多醫學文獻發現二手菸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但並非所有研究都清楚證實二手菸與中風有關聯性。研究首席作者美國南卡羅萊納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學者安琪拉‧瑪雷克表示,過去研究多有一些限制性,導致中風與二手菸關係沒有定論。而這項研究運用人口研究數據,參與研究人數眾多,因此研究證據更具可信度。
馬雷克指出,這次研究數據顯示,沒有抽菸習慣的人如果接觸二手菸,很容易就會中風,這與其他眾多研究證據一樣,都支持應限制民眾抽菸。
根據美國癌症醫學會資訊,香菸燃燒後,會產生兩種二手菸形式,分別為主流煙與側流煙,側流煙的致癌物質濃度較高,因此比主流煙更毒,且因為側流煙分子也比較小,因此更會侵入肺部深層組織,身體細胞也更容易受到傷害。
鄭醫師補充:
這是研究的規模不小,因此實驗結果值得我們參考。對健康來說,吸菸算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為了自己和家人健康,早日戒菸為妙。
參考文獻:
-
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and Stroke
Malek, Angela M. et al.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DOI: http://dx.doi.org/10.1016/j.amepre.2015.04.014
http://www.ajpmonline.org/article/S0749-3797(15)00198-1/fulltex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研究:小學教哲學能提升學習力
中廣新聞網 – 2015年7月13日 上午6:11
英國「德倫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學習哲學,可以提升學童的學習進度,在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童身上,效果特別明顯。而且,學童學習哲學,也可以改善溝通能力與自我形象。
這項研究,是由英國「德倫大學」教育學院的教授所領導進行的,他們安排了來自四十八間小學,總共三千一百五十九個九到十歲的學生,給他們上一年的哲學課,並且再進行課堂討論。研究發現,哲學思辯,可以提升學童的思考、發問,以及組織論點的能力。
研究人員發現,學童在學習了哲學課程之後,數學及閱讀理解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童,進步特別明顯。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研究顯示,顯示哲學課程對學童的學習,具有正面影響,非常值得注意。
鄭醫師補充:
哲學需要思考、邏輯以及閱讀能力,小孩學哲學可以提升相關學習能力,這是很好的創意發想,也得到實際驗證。
看來,哲學不是某些小孩大了,才有興趣會去學習的科目。
細心的家長若對哲學有涉獵,不妨撥些時間和小孩分享討論。而提問,讓小孩思考絕對是哲學學習不可或缺的一環。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bbc.com/news/education-3346425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測代謝症候群新趨 算兩種血脂比值
作者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5年7月8日 下午12:32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你也踩到代謝症候群的地雷了嗎?現代人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比例高,目前醫學界列出5項危險因子做為預測標準,但每項指標的標準不一,一般人難以記憶,反而更容易漠視異常警訊。最近有學者主張簡化判斷指標,只要計算三酸甘油酯和好膽固醇的比值,男性超過3.5、女性大於2.5,就能預測代謝症候群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現代人生活不規律、多吃少動,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比例增高,連帶也增加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診斷代謝症候群 現有5大指標太複雜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代謝症候群診斷標準,以下5項指標中,只要符合3項或3項以上,就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族群,一旦確診且未積極治療和改善,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代謝症候群5大指標】
1.
腹部脂肪堆積:男性腰圍超過90 cm(35.5吋)、女性腰圍超過80 cm(31.5吋)。
2.
血壓增高:收縮壓(高壓)≧130 mmHg / 舒張壓(低壓)≧85 mmHg。
3.
好膽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男性<40 mg/dl、女性<50 mg/dl。
4.
三酸甘油酯上升:三酸甘油酯≧150 mg/dl。
5.
空腹血糖值上升:空腹血糖≧100 mg/dl。
不過,上述5項指標的標準數值不一,許多人感覺複雜且難以記憶,反而拒絕正視代謝症候群對健康的威脅。
預測代謝症候群新觀點 「三酸甘油酯÷好膽固醇」簡單又好記
對此,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特聘教授蕭明熙透過文獻分析,發現三酸甘油酯除以好膽固醇所獲得的比值,可能是更精簡且容易的預測指標。
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指標中,一般人最容易從量腰圍和量血壓的習慣降低風險。
蕭明熙教授在一場糖尿病學術研討會中提到,無論以韓國、阿根廷或是墨西哥成人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文獻,都發現當男性三酸甘油酯與好膽固醇的比例大於3.5時,就會顯著提升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而女性比值大於2.5時,有較為顯著的關係。這比值除了用於預測代謝症候群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預測胰島素抗性也有很好的效果。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邱詩涵表示,以往在進行代謝症候群衛教宣導時,確實有許多民眾認為5項指標的標準值「很難記」,若未來醫學界能發展出更簡單的診斷工具,將有助於衛教知識的推廣,讓更多民眾正視代謝症候群的健康問題。
檢測代謝症候群居家版 天天量血壓和腰圍
不過,依照學者所提的新方法,民眾仍需先抽血,測得三酸甘油脂和好膽固醇的濃度,再進行數值計算,略顯麻煩。邱詩涵營養師建議,可先從目前代謝症候群診斷5大指標中的「量腰圍」和「量血壓」著手,民眾不需到醫療院所抽血,只要天天量測腰圍和血壓,超過標準則要小心,可能是代謝症候群的高風險族群,需盡快就醫做更詳細的檢測和治療,搭配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以遠離三高和代謝症候群的威脅
特別的是,量腰圍也有訣竅!邱詩涵營養師表示,許多人以為測得數值應以腰腹最瘦部位為基準,但是,每個人腰腹最瘦的位置略有不同,通常是肚臍略上方最瘦,測量時不能以此做為基準;正確量腰圍的部位是腸骨上緣和肋骨下緣之間,約為肚臍位置,且應於正常吐氣後測量。
預防代謝症候群,量腰圍的正確方法。(圖片提供/千禧之愛基金會)
【正確量測腰圍方法】
1.
除去腰部覆蓋衣物,輕鬆站立,雙手自然下垂。
2.
以皮尺繞過腰部,調整高度使能通過左右兩側腸骨上緣至肋骨下緣之中間點(約肚臍高度),同時注意皮尺與地面保持水平,並緊貼而不擠壓皮膚。
3.
維持正常呼吸,於吐氣結束時,量取腰圍。
鄭醫師補充:
簡而言之,測三酸甘油脂和高密度膽固醇的比值,男性若大於3.5,女性大於2.5,就容易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包含糖尿病風險也會增加,因為胰島素阻抗也容易出現。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型糖尿病最傷思考、記憶力
作者【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5年7月10日 上午12:00
研究資深作者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學副教授菲拉‧諾瓦克表示,這次研究顯示,大腦血流調節功能一旦受到損壞,認知功能就會加速衰退。
血管擴張功能健全,大腦血液供給才會足夠,這對維持大腦思考非常重要,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思考能力出問題,主要原因在於血管擴張功能異常。
諾瓦克指出,研究發現,過去幾個月,平均血糖值(A1C,糖化血色素)越高,患者血管擴張異常就越嚴重。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線上版《神經醫學》期刊。
在這次研究當中,研究人員招募四十人參與研究計畫,平均年齡六十六歲,其中十九人患有第二型糖尿病,另外二十一人則沒有任何血糖相關疾病。
研究剛開始時,研究人員為每個人進行思考、記憶力測試,並以核磁共振攝影(MRI)檢視大腦血流,研究人員也透過驗血了解這些人的血糖平均值、身體發炎狀況。
研究數據顯示,患者經過兩年,學習、記憶能力測試成績平均衰退百分之十二。另外,大腦血液調節功能也較差,發炎程度越嚴重,大腦血液調節能力越低下,就算患者血糖控制很好,也是一樣。
鄭醫師補充:
糖尿病患者罹患失智症的比例偏高,關鍵就是大腦的血流下降,大腦得不到足夠的血流,大腦細胞就會飢餓,自然影響記憶力以及思考。
即使血糖控制穩定,大腦血液調節供還是不佳。因此,血糖穩定,大腦還是持續退化。
過去我曾提出一篇美國的新生兒專科醫師為了幫助糖尿病又罹患失智症的先生,透過補充椰子油,攝取中鏈脂肪酸來增加腦部循環,同時補充酮體(也就是人斷食時,大腦需要的能量來源)。糖尿病患者的大腦因為胰島素功能不佳,會自動降低血流,因為血流大也得不到葡萄糖轉換而來的能量。
對椰子油有疑慮的人,還可以考慮可以幫助大腦血流增加的補充品來改善。
參考文獻:
- Chen-Chih Chung, Daniela Pimentel, Azizah J. Jor'dan, Ying Hao, William Milberg, and Vera Novak. Inflammation-associated declines in cerebral vasoreactivity and cognition in type 2 diabetes. Neurology, July 2015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182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0 (五)因颱風警報,故光能診所暫停營業一天。
照成您的困擾,請見諒。
大家要注意安全,盡量別出門,安全最重要,記得做好防颱措施~~!!
光能診所
(02)2721-4322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15號8樓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腦中常想食物氣味 易胖
作者【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5年7月9日 上午12:00
胖瘦與氣味的想像力有關。研究發現,腦中經常充滿食物或其他氣味想像的人比較容易胖。
耶魯大學研究人員指出,腦中經常充滿食物氣味想像的人,食慾通常較大,食慾特別大的人,平均來說,身體質量指數(BMI)較高。
耶魯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帕塔爾表示,透過問卷與實驗室分析,發現容易想像食物或各種氣味的人,身體質量指數相對較高。研究已發表在飲食行為學會年會。
研究人員指出,肥胖的判斷的簡易標準分別有身體質量指數及體脂肪率及腰圍。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食量較大不見得一定會胖,食量小體重可能輕,但太少動就會造成體脂肪偏高。然而目前有不少民眾重視自己站在體重計上的數值,針對體重控制常採取節食方式,但卻懶得運動,造成假象的瘦,也就是外表看來體重標準或甚至太瘦,但體脂肪卻過高、肌肉量不足的情況,如此容易衍生出其他健康問題。
採取刻意節食瘦身而忽略運動則可能造成肌肉量不足。以靜態活動為主,久坐時間長,進行工作,容易導致肌肉量偏低。研究指出,六十五歲以上族群若肌肉量不足,導致日後身體失能的風險比較高。
成人女性每天身體所需熱量約一千二至一千六百大卡,男性則為兩千至兩千二百大卡,但依工作量輕、重度有所不同,又有差異。有些人每餐只吃低於兩百大卡的食物,一日三餐,遠低於每日建議攝取量,長期熱量攝取不足,身體自動消耗體內脂肪維持身體所需熱量,但整體健康未必會更好。
鄭醫師補充:
原文描述的是對於食物氣味記憶力佳的人,他們的BMI值也比較高。對食物氣味的鑑別率高,食欲通常也比較大,因此容易吃下更多的食物,導致發胖的結果。
然而,對食物氣味鑑別率高的人也不必因此懷憂喪志。建議這些人吃東西,只有在餓的時候才吃,絕不因為嘴饞去吃東西。吃東西只吃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且專心吃東西,把食物的味道吃出來,有人稱之為樂食療法,這樣的方式反而會幫助體重控制,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健康腦、身心沒煩惱這本書。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pagetoday.com/PrimaryCare/DietNutrition/52494
參考文獻: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2586566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空腹吃口香糖減肥?醫:只會引起胃部損傷
作者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5年7月8日 下午2:15
再過不久即將迎接農曆新年到來,長假期間往往會享受美食,但對胃食道逆流的患者而言,可能因飲食型態改變造成疾病發作,必須特別注意。醫師表示,平常可從生活和飲食習慣調整,改善胃食道逆流的病情,有五個重點可提供民眾參考,包括減重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名三十歲女子,因聽信網路上說只要空腹嚼口香糖就能幫助預防蛀牙外,還可減肥,但是才嚼兩天,就覺得胃部不舒服、還覺得臉頰肌肉痠痛。到底,「空腹嚼口香糖」對身體又有什麼影響呢?
曾有牙醫師表示,喜歡咀嚼口香糖的民眾要特別注意,因為咀嚼的動作可能使臉部肌肉過度使用、鍛鍊,刺激下頜角的肌肉和骨骼發育,使得外觀呈現方形的「國字臉」,有些人認為不太美觀。然而,也有一些人相信咀嚼含有木糖醇口香糖,可幫助預防蛀牙,對此,專家認為是因為口腔細菌無法藉由木糖醇獲得營養,因此可預防蛀牙,至於能否達到減肥效果,目前則無醫學實據。
宏恩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暨肝膽胃腸科主任譚健民醫師指出,一旦開始咀嚼食物,會讓口腔分泌大量唾液,同時也會反射性地分泌胃酸。一般來說,胃酸分泌機制係以「接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分成三階段,即頭期、胃期、腸期,這三時期在運作時幾乎是同時開始而相互重疊的,也就是說,進食動作引起頭期胃液分泌,接下來傳入衝動皆是來自於大腦的感受器,如眼、耳、口腔、咽喉以及食道等器官。
因此,在咀嚼動作會使大腦中的反射中樞得到刺激,如下視丘、大腦皮層等部位,並且,經由迷走神經來進一步刺激胃壁細胞分泌胃酸,再加上,空腹時本身就會產生大量胃酸,使得胃部內處於「高酸」的狀態,當然會有如案例中女子所陳之「胃部不適」的情況出現。
譚健民醫師叮嚀,咀嚼口香糖最好的時機,是在吃過飯後的一個小時內進行。若是胃部長期處於高酸狀態,容易引起十二指腸黏膜衍生損傷或其他腸胃道疾病,建議盡量避免長時間空腹、即使是空腹時也不要吃口香糖,以免刺激更多胃酸分泌。
鄭醫師補充:
嚼食對腸胃道是一種反射動作,因此空腹嚼口香糖的確會引發胃部分泌胃酸,有胃酸不足困擾的人,不妨利用飯後一小時左右的時段嚼食口香糖,既能幫助消化,又能清潔口腔,一舉兩得。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做運動 降低妊娠糖尿病機率
台灣醒報 – 2015年7月6日 下午7:34
【台灣醒報記者鄭宇晴綜合報導】愈早開始規律運動的準媽媽,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就愈低!妊娠糖尿病可能導致準媽媽流產或產出不健全的寶寶。西班牙研究指出,孕期中規律運動的孕婦,可減少30%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專家表示,「我們同樣發現,會運動的孕婦平均體重較其他孕婦輕1公斤,生下來的寶寶也較健康。」
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在懷孕前多沒有糖尿病病史,但在懷孕時卻出現高血糖現象,是高危險妊娠的代表疾病之一。根據西班牙昆卡光明聖女醫院發表於《英國婦產科》期刊的研究,研究員分析了13項過去研究中,2,873名孕婦在孕期做適當運動後的狀況,發現和一般孕婦相比,她們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降低了30%左右。
「若準媽媽整個懷孕期間都有持續、綜合地從事有氧運動、塑身運動、耐力訓練、重量訓練及伸展運動等,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還會更低,」光明聖女醫院研究員格瑪‧馬丁娜絲指出,「她們的平均體重比其他孕婦少1公斤,生下的寶寶也更健康。」研究指出,由於妊娠糖尿病媽媽生的寶寶體型較大,在生產過程中容易造成媽媽和寶寶的嚴重傷害。
英國皇家助產士學院顧問梅薇‧約基寧也建議,過去沒有運動習慣的孕婦,應先從每週3次、一次15分鐘的運動開始做起,再逐漸加量至每日運動30分鐘。
鄭醫師補充:
懷孕時期有規律運動,除了降低姙娠糖尿病風險,也有助於加速產程。因此,懷孕時維持規律的和緩運動,好處很多。
參考文獻:
Sanabria-Martínez G, García-Hermoso A, Poyatos-León R, Álvarez-Bueno C, Sánchez-López M, Martínez-Vizcaíno V.Effectivenes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s on preventing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excessive maternal weight gain: a meta-analysis. BJOG 2015; DOI: 10.1111/1471-0528.13429.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471-0528.13429/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是否患自閉症 嗅覺測試即知
中央社 – 2015年7月3日 下午12:21
(中央社倫敦3日綜合外電報導)以色列的研究人員發現,兒童嗅聞不同氣味的方法或可成為測試兒童是否患有自閉症的診斷依據。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人們花在聞玫瑰花香的時間通常超過聞散發惡臭的腐魚。
刊登在美國「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針對36名兒童所作的研究結果顯示,患有自閉症的兒童不論是聞香或聞臭,反應都沒有差別。
美國國家自閉症協會(National AutismAssociation)表示,嗅覺最終可能成為測試兒童是否患自閉症的額外診斷工具。
全球每160名兒童就有1人患有自閉症,行為、社交互動與溝通技巧都會受到影響。兒童通常要長到至少2歲,才能診斷出是否患有自閉症。
研究人員之一、博士研究生羅森克蘭茲(LironRozenkrantz)表示,兒童在嗅聞各種氣味時通常會調節吸氣速率。
她向BBC表示,自閉症兒童從未出現吸氣速率調節的情況-不論是聞到洗髮精還是腐魚,自閉症兒童的吸氣頻率都一樣。
她說:「這項研究結果不僅驚人,也令人有些意外。」
研究團隊開發了一款電腦程式,能夠測試一群兒童是否患有自閉症,準確率達81%。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報導值得參考,因為過去這樣的研究比較少,而且這樣的測試也可以幫助父母在家時,留意自己的小孩對於不同氣味的反應是否不同,提早發現小孩是否有自閉症之傾向。
參考文獻:
A Mechanistic Link between Olfaction an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Liron Rozenkrantz
,
,
,
,
,
,
,
Noam Sobel
Publication stage: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
http://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15)00651-X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滿12歲 禁可待因感冒藥
作者【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5年7月7日 上午12:00
嬰幼兒、兒童出現咳嗽、感冒症狀,用藥必須非常小心。歐洲藥物管理局(EMA)四月提出警告,提醒十二歲以下幼童千萬不可使用含「可待因」(Codeine)藥物治療咳嗽、感冒症狀,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近日也提醒父母、照顧者,小孩用藥後一旦出現呼吸變慢、呼吸變淺、呼吸困難、呼吸有雜音、意識混亂、異常嗜睡等症狀,最好立刻停藥、馬上急診或叫救護車,以免情況惡化。
歐洲藥物管理局也建議,十二到十八歲兒童也最好不要使用含可待因藥物。主要原因在於,含可待因藥物可能造成呼吸變慢、呼吸困難等副作用。
過去,美國兒童接受扁桃腺移除手術後,醫師可能開立可待因藥物處方箋。在二○一三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強烈反對這項做法。近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更進一步提醒父母、照顧者,當發現小孩用藥後出現上述異常症狀,就要盡快就醫。
可待因屬於鴉片類成分,通常用來舒緩疼痛。這種成分也會和止咳藥、感冒藥結合。美國兒科醫學會在一九九七年的時候就建議醫師,不要針對兒童開立可待因藥物處方箋。
鄭醫師補充:
事實上,小孩感冒藥儘量少開少用,不管是這篇研究提到的可代因,還有常用的退燒止痛藥等等,因為容易有過量或者相關副作用的風險。
感冒發燒,藥退燒或者縮短感冒病程,建議不妨考慮高劑量維他命C的補充,此外,鋅或其他可以調節免疫功能的補充品都可以幫助感冒症狀緩解,感冒最怕是感冒重症,也就是發燒好幾天,異常衰弱疲憊等等,若出現不尋常的病程,很可能不是我們以為的一般感冒,最好儘快求醫治療。一般感冒明顯的症狀,三到四天症狀應該會緩解。
參考文獻:
Th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4/11 April 2015, Vol 294, No 7856/7, online | URI: 20068144
http://www.pharmaceutical-journal.com/news-and-analysis/news/ema-recommends-restrictions-on-codeine-for-children/20068144.article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眠受干擾、品質不佳 疼痛感加劇
作者【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5年7月7日 上午12:00
睡覺品質不好,疼痛就會加劇。美國最新研究發現,一旦睡眠受到干擾、睡眠品質不佳,就會改變身體疼痛訊號傳遞,中樞感官系統也會變得更敏感,若能好好提升睡眠品質,就可以幫助舒緩疼痛,對疼痛控制很有好處。
這項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美國疼痛醫學會所出版的《疼痛期刊》(The Journal of Pain)。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當中,超過一半的人晚上會出現關節疼痛症狀,因此睡眠就會受到干擾,這些患者不但睡眠品質變差、輾轉難眠,睡眠也變得斷斷續續。近來有研究顯示,患者睡眠受干擾情況,可被視為疼痛嚴重程度指標。而睡眠受到干擾可能也會造成慢性疼痛加劇、止痛藥效果減弱。
美國亞利桑納州立大學、阿拉巴馬大學、佛羅里達大學研究團隊以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失眠嚴重程度與疼痛之間的關聯性。參與研究民眾都有關節疼痛困擾,年齡介於四十五歲到八十五歲之間,研究人員透過問卷了解患者睡眠情況,評估關節疼痛程度。
研究發現,睡眠受干擾程度可能影響疼痛訊號傳遞過程,如果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好好治療、改善失眠困擾,或可減輕疼痛。
研究作者認為,對於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來說,想要提升睡眠品質,最有效的方法可能是認知行為療法,這種治療方式對失眠患者、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都能帶來好處。
鄭醫師補充:
睡眠是身體修復的重要關鍵,睡眠不佳,身體修復進度受阻,疼痛忍受度下降其實是一種提醒,然而這樣的效應,往往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也就是睡眠影響疼痛忍受度,疼痛影響又惡化睡眠。許多人不得安眠或者入睡困難,其實與身體的疼痛或者局部僵硬不適有直接關係。
因此,改善的重點,最好雙管齊下,也就是處理疼痛的根源以及睡眠障礙雙管齊下。最怕用錯方式,例如並用止痛藥加上安眠藥,也許可以短暫獲得安眠效果,但長期下來可能就是無休無止的藥物依賴甚至是藥物濫用的問題了。
參考文獻:
Sleep and Pain Sensitivity in Adults.
Sivertsen, Børge; Lallukka, Tea; Petrie, Keith J PhD; Steingrímsdóttir, Ólöf Anna; Stubhaug, Audun; Nielsen, Christopher Sivert
doi: 10.1097/j.pain.0000000000000131
http://journals.lww.com/pain/Abstract/publishahead/Sleep_and_Pain_Sensitivity_in_Adults_.99853.aspx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飲酒更聞美食香 食慾控不住小心胖
作者華人健康網 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5年7月4日 上午10:06
【華人健康網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暢飲清涼啤酒,可說是夏天一大樂事!愛喝酒的不只男性,許多女性也常在炎熱的夏天喝啤酒消暑或享樂。不過,喝酒對於想要瘦身的女性或許不是件好事,因為國外研究發現,酒精會增加女性大腦對於食物味道的敏感度,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吃進更多食物!
美國研究發現,女生攝取酒精會增加食慾,讓妳吃得更多吃日式燒烤要配啤酒,吃台式熱炒也要配啤酒!在悶熱的夏天小酌兩杯,似乎已經成為難以抗拒的誘惑。不過,對於想控制體重的民眾來說,高熱量的啤酒一定要適可而止,對在意身材的女性來說尤其如此。
研究發現 女生喝酒會增加食物攝取量
美國「每日科學」(Science Daily)網站指出,美國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醫學院醫學與神經學系(Departments of Medicine and Neurology)所進行的研究發現,攝取酒精會讓女性的大腦對於食物香味的反應更加敏銳,導致喝酒的女性吃進更多卡路里。這項研究已經刊登於由肥胖學會(The Obesity Society)所發行的七月號《肥胖》(Obesity )期刊。
酒精、食物香味做實驗 發現喝酒與飲食關聯性
研究員邀請35位不吸菸、非素食、體重適當的女性參與實驗,觀察他們在飯前分別接觸酒精和安慰劑之後的影響;接著,再使用食物的香味以及非食物的香味來測試大腦的反應,並且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觀察血氧濃度相依對比(BOLD)的變化。觀察完畢之後,就讓受試者享用午餐。
適量飲酒無傷大雅,但是酒精的熱量高、營養價值低,民眾千萬別貪多。
研究發現,和安慰劑相比,當受試者接觸酒精之後,大多數的人在接下來那頓午餐就會吃得比較多。此外,研究員也發現,當受試者聞到食物味道的時候,大腦丘腦下部的反應也比聞到非食物味道時的反應還要強烈。因此,研究員認為,大腦可以控制要吃進多少食物,如果再加上酒精的影響,民眾恐怕就會在無形之中飲食過量。
酒精熱量高、營養低 喝多易增重
事實上,透過酒精幫助開胃,就是所謂的「開胃酒效果」(aperitif effect)。不過,本次研究發現,這個作用並不全然是由第一時間接觸酒精的口腔,以及消化吸收酒精的腸道所造成的,大腦對於調節食物攝取量,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另一方面,酒精飲料本來就是「無營養卡路里」(empty calories)的食物,也就是營養價值低,熱量卻很高。因此,高卡路里的啤酒喝下肚,再加上其「開胃酒效果」,自然會增加熱量攝取,造成體重上升。
美國德克薩斯理工大學(Texas Tech University)營養科學系教授賓克斯(Martin Binks)指出,酒精和吃東西之間的關聯性以前都被過於簡化,這個研究顯示了其中的複雜過程,未來還需更進一步的研究。
適量飲酒 助興又健康
提醒民眾,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喝酒都不宜貪多,適量飲用才能助興又健康。此外,啤酒本身就是高熱量的飲料,想要保持苗條身材的民眾,還是少喝為妙!
鄭醫師補充:
酒精會增加味覺敏感度,對的食物配對的酒,食指大動,食欲大開,這是國外高級餐廳,都有侍酒師專門針對不同的菜餚搭配不同酒類來享受美食的重要原因。
對於想減重的女性,酒精攝取還是儘量節制會好些。這篇報導就是很好的說明。
參考文獻:
- William J.A. Eiler, Mario Džemidžić, K. Rose Case, Christina M. Soeurt, Cheryl L.H. Armstrong, Richard D. Mattes, Sean J. O'Connor, Jaroslaw Harezlak, Anthony J. Acton, Robert V. Considine, David A. Kareken. The apéritif effect: Alcohol's effects on the brain's response to food aromas in women. Obesity, 2015; 23 (7): 1386 DOI: 10.1002/oby.2110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腦記憶形成的秘密 科學家破解
台灣醒報 – 2015年7月5日 下午7:49
【台灣醒報記者李明倫綜合報導】人們每天的記憶是如何形成,又怎麼喪失?7月1日發表於著名國際學術期刊《神經元》,美國與英國的科學家們首次精確發現,人類大腦記憶是由「內側顳葉」的神經細胞負責產生。這項新發現將有助科學家們進一步了解記憶如何喪失,對未來治療阿茲海默症以及其他腦神經系統疾病展露一道曙光。
【記憶問題爭論不休】腦科學家長期爭論究竟記憶是如何形成的,但許多問題仍然沒有答案。相互競爭的理論包括單一或少數幾個神經細胞即可紀錄一個人或一個概念,而也有學者認為需要一大群神經細胞來形成記憶。
此次研究邀請了14位志願者,這些志願者都患有嚴重的癲癇,在醫院中科學家將電極植入他們癲癇發作的腦區以監測他們是否適合進行手術,電擊的植入也幫助研究人員紀錄大腦中單一顆細胞的活躍程度,並觀察大腦不同腦區在記憶形成時,整體神經細胞活躍狀況的圖譜。
【記憶形成核心】科學家們首先給志願者分別觀看一些名人和著名景點的照片(比如老虎‧伍茲和艾菲爾鐵塔),同時記錄大腦看到這些影像時活躍的神經細胞。之後,科學家們將名人和著名景點合成新的照片(比如把老虎‧伍茲合成到艾菲爾鐵塔前),給志願者觀看這些合成照片時,發現活躍的細胞與先前的圖譜不同(亦即不同的細胞在這狀況下活躍)。
最後科學家們又再度給志願者觀看一開始使用的名人或著名景點的照片,發現分別看名人或景點時,活躍的神經細胞與觀看合成照片時的圖譜一樣。這意味著研究人員觀察到測試者同一神經細胞內產生新的連結內容。在志願者學會將人物與特定地方連結的剎那(新記憶形成時),科學家表示他們發現了在「內側顳葉」的神經細胞們戲劇性地非常活躍。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外科與精神病學和生物行為科學」大衛·格芬醫學院的伊扎‧佛萊德教授在記者會上表示,在數十億個腦神經細胞中可以記錄到單一顆細胞活躍程度的技術,是世界上少數有,而這研究技術幫助團隊直進入瞭解人類認知和記憶形成的核心。
這項發現將有助於更好地解釋記憶損失,以及研究新的方法治療阿茲海默症和其它神經系統疾病。
鄭醫師補充:
所以在幫助記憶力方面,任何治療或者處置若能針對內側顳葉來做加強,效果必然更為顯著。
參考文獻:
-
Alternative Splicing in the Mammalian Nervous System: Recent Insights into Mechanisms and Functional Roles
Raj, Bushra et al.
Neuron , Volume 87 , Issue 1 , 14 - 2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