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練馬甲線過猛 椎間盤突出

夏天許多愛美女性狂練馬甲線,希望露出結實小腹,但小心姿勢錯誤,反而傷了脊椎。1名24歲的女性上班族,利用網路上的影音示範,在家練腹肌,結果姿勢錯誤,造成腰椎、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疼痛不已。

水蛇腰小蠻腰,每個女生最夢想的身材,就是有馬甲線,怎麼練,大部分的人都是,上網搜尋各種教材,腹肌馬甲線10分鐘搞定,一名24歲的女性上班族,就是看網路影音示範自主健身,但片面資訊不太正確,她做仰臥起坐力度過猛,造成腰椎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疼痛不已。

如果背部是拱起,沒貼合地面,加上猛力起身,腰椎就容易受傷,像這樣貼緊地面,脊椎一節一節,從頭到尾彎曲起,才是正確姿勢,另外也可試試反向捲腹,完全是用下腹部力量,脊椎不會受傷,教練也提醒,核心訓練結束,記得做些腹部延展,避免運動傷害,切記不管做什麼運動,慢慢來才不會受傷。

鄭醫師補充:

練腹肌時,背部壓力會增加。因此,若是不當訓練,背部肌肉力量不足,可能會導致椎間盤突出,在臨床上並不少見。

因此,練腹肌之前,最好先鍛鍊背肌,背部肌肉是核心肌群鍛鍊的重點。適當的核心肌群訓練,再來鍛鍊腹肌,才能降低相關風險。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臟出狀況 性生活有障礙

心率變異低,自律神經失衡的風險增加,與性功能異常、精神、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也有關。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指出,心率變異低的婦女出現性生活障礙的風險較高。

婦女的性功能一般是指對性的感受或是否期待性生活及是否出現性冷感。如果婦女出現性功能障礙,性生活往往受到影響。德州大學研究人員艾米拉史坦頓表示,心率變異低被認為是自律神經失衡的表徵,心臟病患者患者心率變異低,死亡率較高。患者除了同時可能出現心血管功能不佳的問題外,也顯示有較高風險的憂鬱、焦慮及酒癮風險,這些問題影響性生活甚鉅。如果男性心率變異偏低,也有較高的陽痿風險。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精神醫學教授伯瑞·立伯委斯表示,不少人認為心情不好或情緒低落是常見的心理反應,但有些人憂慮時,未必出現明顯的情緒低落或哀傷,只是會吃不下、睡不好,無法專注。

多數時候,症狀較輕微的憂鬱症患者,相對更少直接表達悲傷或自己情不佳,近年來憂鬱症逐漸受到重視,憂鬱症有精神、思考、身體方面的症狀,精神方面包括情緒低落、沮喪、悲哀等,思考方面為猶豫不決、缺乏決斷力、悲觀、失去自信、內疚、自殺意念等,身體方面則包括失眠、暴食症、記憶力變差、便秘及各種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鄭醫師補充:

根據研究,不只是女性,如果男性的心跳變異率出現問題,也同樣會有性功能障礙。

心跳變異率檢查可以直接了解自律神經是否失衡?檢查五分鐘即可得到結果。自認有性功能困擾的人,最好也能透過自律神經檢測來了解是否因自律神經失衡導致性功能障礙。自律神經失衡可以透過營養補充來直接改善。當然,荷爾蒙以及其他血管因素病變的因素影響性功能障礙也需考量。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icaldaily.com/heart-rate-and-sexual-dysfunction-low-heart-variability-may-influence-womens-arousal-339092

參考文獻:

A.M. et al.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 Risk Factor for 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 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and Biofeedback, 201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月「仿禁食」5日 可減脂抗老化

【台灣醒報記者鄭宇晴綜合報導】短期「仿禁食」不但可延年益壽,也可降低癌症、糖尿病與心臟病等風險。過往研究指出,禁食可以「欺騙」身體,讓身體減少分泌刺激生長的賀爾蒙而「凍齡」,但並非每個人都能承受不吃東西的風險。美國專家近日研發出一種「仿禁食」的飲食習慣,只要每個月連續5天攝取等同於平日約3分之1或一半的熱量,就可延緩老化、降低罹病機率。

根據美國南加州大學發表於《細胞代謝》期刊的研究,研究員設計了一套仿禁食菜單,內容包括蔬菜湯、能量棒、能量飲品、花茶及營養補品等,讓19名受試者在1個月內連續5天,僅攝取正常飲食34%至54%的熱量。

第1天受試者僅攝取1090大卡熱量(蛋白質10%、脂肪56%、碳水化合物34%)。第2天至第5天攝取725大卡熱量(蛋白質9%、脂肪44%、碳水化合物47%),之後1個月內便任由受試者按原先的飲食習慣進食。

3個月後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受試者仿禁食時血糖濃度下降約10%,在非禁食時也下降約6%。」南加州大學生物科學教授華特‧隆格表示,受試者體內的葡萄糖、軀幹體脂肪和偵測發炎的C反應蛋白等指標都有所下降,「這些生物指標愈高,身體老化或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等疾病的機率愈高。」

研究者同時也針對白老鼠做實驗,讓老鼠每個月禁食4天2次,發現老鼠的骨骼、肌肉、腦部及免疫細胞都有再生跡象,且較少出現發炎、骨質酥鬆或癌症等疾病,學習能力與記憶力也得以維持,壽命也更長。

「這樣的飲食方式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欺騙』了身體,讓身體減少分泌一種刺激生長與老化的賀爾蒙『第一型類胰島素生長因子』,讓身體延緩老化,」隆格指出,一般人只需每3至6個月進行一次仿禁食,過胖或罹病高風險人士則可每2星期進行一次。隆格也強調,「有意嘗試仿禁食的民眾,應要先諮詢醫師,並由醫師監控仿禁食的過程,切勿自行斷食。」

鄭醫師補充:

禁食對許多人來說太激烈,因此仿禁食或者間歇性禁食(過去部落格也提出來討論過)的方式變成為取代但仍然有效的保健方式。仿禁食必須設計菜單,不然一天吃一餐,連續五天也是一種直接降低熱量攝取的方式。

參考文獻:

  1. A Periodic Diet that Mimics Fasting Promotes Multi-System Regeneration, Enhanced Cognitive Performance, and Healthspan

    Brandhorst, Sebastian et al.
    Cell Metabolism

http://www.cell.com/cell-metabolism/abstract/S1550-4131(15)00224-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抗生素治盲腸炎有效 或免開刀

 
芬蘭醫生證明用抗生素治療盲腸炎效果很好,今後或許不用開刀就可以解決盲腸炎了。

過去一百年,盲腸炎都以手術割除盲腸解決。不過,芬蘭「土耳庫」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把五百三十名盲腸炎病患,分成兩組。一組用抗生素治療,一組動手術。動手術的一組只有一人沒有完全康復。抗生素治療的有七成三痊癒,另外的兩成七再動手術切除。這兩成七的病人痊癒以後,並沒有留下後遺症。

研究人員說,今後碰上盲腸炎病患,醫生應該告知可以切除也可以用抗生素治療。由病人決定是要開刀還是服藥。

不過,醫生警告,盲腸炎可能致命,一定要立即就醫,再決定該怎麼處理。

鄭醫師補充:

我曾聽過一位小兒科醫師分享她的臨床經驗,她提到有一次,她的小孩被送到急診住院準備開刀,但被她阻止。她當時建議家人先不要開刀,同時服用大量的松樹皮萃取物,三天之後,家人完全康復,也不需開刀。

熟悉松樹皮萃取物的專業都知曉,這是一種生物類黃酮,強效的抗氧化劑,可以幫助體內的抗氧化營養,像是維他命C以及E等等,作用得更有效率。

以分子矯正營養學的觀點來看,高劑量的維他命C,可視為天然的抗生素,因此,上述兒科醫師的作法就比較能理解了。

參考文獻:

Salminen P, Paajanen H, Rautio T, et al. Antibiotic Therapy vs Appendectomy for Treatment of Uncomplicated Acute Appendicitis: The APPAC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5;313(23):2340-2348. doi:10.1001/jama.2015.6154.

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232031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最近發表一篇小型的研究發現,FDA核准於治療失智症的藥物 memantine可以用於改善患者的執行功能。

因為執行功能與認知功能有關,而 memantine這種藥物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細胞認知功能的受體上,因此,研究人員才想了解是否有幫助。

這項研究規模不大,只有針對26位男女,年齡介於18-57歲,同時被診斷ADHD以及執行功能缺損的患者,研究證實確實能提升患者的執行能力。實驗進行為期十二周, memantine使用的劑量為10毫克,一天兩次。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46627

這項研究發表於世界生物精神病學會議:

World Congress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 Presented June 15, 2015.

2013年發表的研究認為並沒有實際的幫助,在此提出來給大家比對參考:

Sheik Hosenbocus, Raj Chahal
J Can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3 May; 22(2): 166–171.
PMCID:PMC3647634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64763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酪梨脂肪成分可能助抗骨髓性白血病

加拿大最新研究發現,酪梨中的脂肪成份或可幫助抑制白血病癌症幹細胞生長、對抗急性骨髓型白血病。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成份未來也許可以發展新藥,幫助治療白血病。

加拿大研究人員指出,白血病癌症幹細胞是癌病變根源,這些幹細胞會發展成異常血液細胞,而酪梨中的脂肪分子有助對抗白血病癌症幹細胞。

在全世界,很少藥物可以針對白血病癌症幹細胞進行治療。這項研究為白血病治療帶來一線曙光,希望未來可以透過酪梨抗癌成份研發藥物,這樣就能幫助急性脊髓性白血病患者延長壽命。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一種致死率很高的癌症病變,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一旦出現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五年內約有九成的人失去性命。

研究人員發現,酪梨中的「AvocatinB」脂肪分子可以阻止這過程,針對異常幹細胞作用,健康血球細胞就能順利生長。

研究作者指出,酪梨這種成份不只可以斬斷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根,還具有標靶性質,只對異常幹細胞作用,也可以減少毒性,避免傷害健康細胞。上述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癌症研究》期刊。

鄭醫師補充:

談到癌症治療,最關切的就是療效好、安全性高而且沒有副作用,顯然這篇報導提到的酪梨的脂肪成分Avocatin B對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露出一大片曙光。

對癌症患者來說,酪梨是一種值得考慮的飲食來源,很多人不知道酪梨提供優質的脂肪來源,每100公克含5.9到7.8公克的脂肪,大部分是單元不飽和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參考文獻:

Targeting mitochondria with avocatin B induces selective leukemia cell death, Paul Spagnuolo et al., Cancer Research, doi: 10.1158/0008-5472.CAN-14-2676, published online 15 June 2015, 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憂鬱女 長壽荷爾蒙降低

 
在人體當中,有一種長壽荷爾蒙「可羅索」(Klotho)可以調節老化過程、提升認知能力。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最新研究發現,女性長時間承受壓力或情緒老是很沮喪、很憂鬱,長壽荷爾蒙濃度就會明顯偏低。

研究人員發現,女性若長時間出現憂鬱症症狀,血液中的可羅索濃度甚至比單純承受壓力、沒有憂鬱症症狀的女性來得低。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轉譯精神病學》期刊。研究首次發現,一個人的精神狀態與可羅索濃度變化有所關聯。

研究首席作者精神病學助理教授艾瑞克‧普拉瑟表示,可羅索對健康非常重要,而慢性壓力與早發性疾病、死亡息息相關,可羅索可能扮演重要關鍵。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因此現在還不能斷言就是慢性壓力直接導致可羅索濃度降低。但這項研究卻讓人對老化、身心健康、老化相關疾病等有新一層認識。

這項研究包含九十名高壓力女性照護者與八十八名低壓力對照組民眾,多數為三十歲、四十歲,身體都很健康。一般來說,可羅索濃度會隨年齡逐漸降低,這項研究發現,相對年輕女性族群當中,只有承受高度壓力的女性,可羅索濃度才會降低,而低壓力女性就沒有出現這種現象。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醫學助理教授都寶爾表示,慢性壓力常導致一個人健康狀況變差,因此就比較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等老化疾病。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報導主要是提醒我們,長期的心理壓力會導致壽命縮短,透過這項名為「可羅索」(Klotho)的濃度檢測,可以發現壓力越大者,濃度越低。這種多效性荷爾不僅控制衰老,還可以幫助大腦和骨質更強健,因此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指標。

過去也有研究發現,長期壓力者,其端粒縮短速度會加快,和這項研究的結果相符。

參考文獻: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2015) 5, e585; doi:10.1038/tp.2015.81
Published online 16 June 2015

Longevity factor klotho and chronic psychological stress
A A Prather, E S Epel, J Arenander, L Broestl, B I Garay, D Wang and D B Dubal

http://www.nature.com/tp/journal/v5/n6/full/tp201581a.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罹乳癌、口腔癌 平均少活16年

衛福部今天〈17號〉公布最新的103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調查,順序與102年大致相同,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仍高居前三位。進一步分析發現,罹患乳癌 、口腔癌、子宮頸及子宮癌患者,以應活70年來推算,將少活15到16年。

(黃仲丘報導)

 

衛福部公佈最新的103年十大癌症死因調查,十大癌症死因順序依序是,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女性乳癌、口腔癌、前列腺癌、胃癌、胰臟癌、食道癌、子宮頸癌,順位和再前一年相同。

 

進一步分析,如果以應活70歲來推算,罹患乳癌(少活16.1年) 、口腔癌(少活15.9年)、子宮頸及子宮癌(少活15年),將比一般人少活15到16年。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說:「肝癌、肺癌他們的死亡年齡都在60、70歲以上,但是例如像乳癌跟口腔癌,它的損失年數是比較多的,這兩個癌症它的損失年數是比較多的。」

 

根據103年的癌症死亡中位數,乳癌、口腔癌,死亡中位數為58歲,食道癌則是59歲。相較於肝癌69歲、肺癌72歲的死亡中位數,這三種癌症少活了十幾年。

 

吳建遠指出,乳癌如果排除荷爾蒙因素,與腸癌的發生,主要都與不健康飲食、不規律運動、吸菸、喝酒、吃檳榔有關。吳建遠表示,目前肝癌、子宮頸癌的標準化死亡率有明顯下降,乳癌跟腸癌仍在持續增加,口腔癌、胃癌、前列腺癌則是持平。

鄭醫師補充:

許多人癌症患者都是等身體出現不適,才去做檢查,發現罹癌之後,才開始改變生活型態。即便是癌症篩檢發現,意義與症狀出現相去不遠,因為許多癌症發現,都已經是病灶過大,甚至出現轉移的情形,甚至不感覺疼痛。

真正積極的做法,就是平時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包含戒菸,喝酒不過量,作息正常,吃健康的食物以及維持適當的運動,避免過度壓力等等,此外,若是家人有癌症的家族史,建議不妨透過基因檢測來看看自己的體質,是否是哪些癌症的高危險群。許多癌症患者疾病不菸不酒,生活也規律,但還是逃不了罹癌的結果,甚至在年紀輕時便罹癌,這些其實都跟基因組合有關係。

有罹癌傾向的基因,並不代表一定會罹癌,因為脆弱的基因型需要環境來配合才會發病。一旦確認自己是罹癌的高風險群,接下來除了積極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之外,很重要的,利用一些營養補充來補強基因的弱點,後天調控其實可以降低許多憾事的發生。

 

目前國健署也提供國人包括「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大腸直腸癌」四大癌症免費篩檢,鼓勵符合篩檢資格者多加利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日飲兩杯番茄汁 可減輕更年期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番茄因含有豐富的茄紅素、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不僅可幫助人體於抗氧化、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外,近年來更被廣泛運用於醫療保健食品上,也因此,在2002年時還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十大營養食品之首

然而,番茄的好處不單單僅有如此而已,日前在國外更有項最新研究發現,更年期女性只要每天喝2杯200毫升的番茄汁,2個月後就可以減輕近一半的更年期症狀,包括熱潮紅、易怒、焦慮等

不僅降低更年期症狀 還降低血液脂肪量

該研究主要是由日本東京醫科大學,針對95位40~46歲的婦女進行長達八週,每天喝2次200毫升不加鹽番茄汁的研究,結果發現,她們不但焦慮、熱潮紅與易怒等更年期症狀,幾乎減輕近一半外,就連睡眠時也會燒耗更多卡路里,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同時下降

對此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與番茄含有類似雌激素的物質有關,所以,當婦女在飲用番茄汁時,等同於在補充雌性激素,進而改善更年期症狀。

鄭醫師補充:

番茄汁可以改善更年期症狀,這方面的研究過去比較少被提出,對那些有更年期困擾但對賀爾蒙替代療法有疑慮的女性,不妨試試。提醒大家,研究人員用的是不加鹽的番茄汁,而番茄汁本身也有幫助代謝以及抗氧化的作用,好處不少。難怪義大利的諺語說:番茄紅了,醫師的臉就綠了。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3115939/Tomato-juice-ease-menopause-Chemicals-drink-act-similar-way-hormone-oestrogen.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調查:9成5國中生討厭爸媽愛比較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7日電)國中生正值叛逆期,常導致親子衝突升高。根據家扶最新調查顯示,6成5國中生認為父母只關心學業,高達近9成5國中生不喜歡父母拿自己和別人比較

家扶基金會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布2015年國中生管教態度調查,調查於今年4月9日至4月24日間,針對國中生進行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為163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值為正負2個百分點。

孩子進入國中階段,生理心理上的轉變,常導致親子衝突升高。根據調查顯示,6成5國中生認為父母只關心學業狀況,3成8認為父母不常陪伴他們,3成國中生和父母關係互動不佳,3成7表示父母很少稱讚自己。

親子衝突的原因多元,調查發現,3成2國中生最常因講話態度不佳、脾氣不好、懶散等個性問題和父母發生衝突,9成8國中生認為父母應多給孩子自主空間、多聽孩子想法,而高達9成5國中生不喜歡父母拿自己和別人比較。

父母應該如何管教呢?調查顯示,逾4成國中生認為講道理最有效,3成7國中生不喜歡父母用責打方式管教,7成2國中生認為責打管教不能發揮警惕效果。

家扶基金會表示,根據去年新增的兒少保護個案顯示,管教不當僅次於身體虐待,進一步分析受虐原因,發現缺乏親職知識是主因,顯示父母並非刻意傷害兒少,而是欠缺親職技巧,容易情緒失控,造成管教過當,也讓親子衝突更激烈。

為促進親子溝通,家扶也提出「631」建議,每次和孩子溝通時抱著「6分聆聽、3分討論、1分管教」的比率,聆聽時關心孩子承受的壓力,討論時勿拿孩子和他人比較,管教時可改用寫紙條、傳簡訊、錄音等方式來取代持續當面說教。

鄭醫師補充:

父母愛比較會給小孩什麼感覺?比較不是期勉小孩可以做得更好?為什麼小孩不喜歡?

為人父母者,都當過孩子,可以自己檢視一下,自己還是孩提時候,父母拿自己跟同儕或者兄弟姊妹做比較的感覺,其實並不舒服。

被比較時,當事人容易感覺到一種「我不夠好」的想法,這種感覺往往只會把當事人心情更往下拉,絕少有真正鼓舞當事人的向上提升作用。

一個人是否會選擇正向的行為,取決於自己當時的感覺好不好,感覺好,自然而然,不用別人提醒,自然導向上提升的結果。相反地,當事人當下觀感不佳,往往會做出讓人頭痛或者不舒服的行為來做為抗議。

聆聽當事人的目的,不是為了讓當事人接受自己的觀點,許多人在溝通時,太急於要對方接受自己觀點,這樣的溝通往往形成單導向的強迫灌輸,只會讓彼此的關係越來越糟。

真正的聆聽,在於不預設立場,以寧靜狀態了解當事人的觀點和感受,讓當事人也能沉靜下來,一旦沉靜下來,當事人便能完全知道自己接下來的方向何在。

親子關係的重點不是和小孩講道理,因為再有道理,如果親子互動感覺不好,原本要傳達的真實性便會大打折扣。親子關係的重點是先培養互動時的感覺,互動感覺舒服,不必說什麼,當事人也會進退有據。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每天攝取15克堅果 可降低早死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顆小小的堅果,到底有著多大的魔力,不僅讓美國《時代雜誌》在2005年時,將它評比為十大健康食物之一,就連每日飲食指南,也建議民眾每天都要攝取1份堅果種子類為佳,綜觀以上,堅果種子類在近年來已成為最矚目的焦點。

由於堅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價值高,對於人體而言,有助於預防細胞老化,降低心血管疾病、失智症風險,只不過熱量偏高需適量攝取,此外,日前更有項研究最新發現,每天食用15克的堅果或花生,還能降低早死風險

僅有花生、堅果可預防 花生醬並無保護力

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由Maastrich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從1986年起,針對逾12萬名年齡介於55~69歲間的民眾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每天食用15克的堅果或花生,可降低因癌症、呼吸道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等疾病早死的風險

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因為堅果、花生都與含有各種不同的化合物,如脂肪酸、維生素、纖維、抗氧化劑,而這些都有助於降低早死風險,只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花生醬並無保護作用,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國際流行病學期刊》。

鄭醫師補充:

這是大規模的研究,極具參考價值。尤其,經常外食的人,難以透過日常飲食補充優質脂肪,透過堅果是簡單又直接的保健方式。

有過敏體質的人,務必透過相關急性與慢性過敏原檢測,確定排除特定堅果種類的過敏,再食用會比較妥當。

參考文獻:

  1. Piet A. van den Brandt, Leo J. Schouten. Relationship of tree nut, peanut, and peanut butter intake with tota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June 2015
  2. http://www.alphagalileo.org/ViewItem.aspx?ItemId=153534&CultureCode=en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父親年紀大 兒自閉機率高

【台灣醒報記者鄭宇晴綜合報導】美國近日針對父母年齡與生下自閉兒的關係作統計發現,父親年齡超過50歲生出自閉兒的機率,較20幾歲爸爸高出66%。專家表示,這與父親年齡大,精子容易變異有關。但專家也強調,「雖然父母年齡為生出自閉兒的因素之一,但總體來看,各年齡層大多都能生出正常的小孩。」

根據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發表於《分子精神病學》的研究,研究員共調查5,766,794名於1985年至2004年間出生、國籍橫跨丹麥、以色列、挪威、瑞典及澳洲的孩子,觀察其父母的年齡狀況,當中也包括30,000名自閉兒。

「過去已有許多實驗試圖證實父母年齡與自閉兒的關係,」西奈山伊坎醫學院流行病學家斯文‧薩丁表示,「但沒有研究像這篇一樣,有足夠的數據支持結論。」

研究調查了母親年齡、父親年齡以及父母年齡懸殊各種不同的情形,發現父親年齡超過50歲生出自閉兒的機率,比起父親20多歲高出66%。父親年齡超過40歲生自閉兒的機率,則比起20多歲父親高28%。

母親40多歲生出自閉兒的機率較20多歲母親高出15%。而10多歲母親較20多歲母親高出18%。父母雙方年齡都較大,也會增加生出自閉兒的機率。若父母彼此年齡差距過大,生出自閉兒的機率也會提高,「父親年齡在35歲至44歲之間,而母親年齡小10歲以上,機率最高。」薩丁指出,「媽媽30多歲搭配小10歲以上的父親,生下自閉兒的機率也較高。」

「根據調查,發現父親年齡的因素影響最大,」薩丁表示,其次為父母年齡差距大的狀況,「這是因為父親年紀愈大,其精子愈容易變異,導致生出自閉兒的機會也增加。」薩丁指出,母親年齡和父母年齡差距的因素,則仍無法解釋。

自閉症是因腦部功能異常所導致的發展障礙,特徵是情緒表達困難、社交互動障礙、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有問題,會表現出退縮的行為或重複的動作。

鄭醫師補充:

這幾年有些研究慢慢証實父親的年紀大,與小孩自閉症的風險發生是有關的。主要原因仍在於年紀越大,精子產生變異的危險性隨之提高,進一步也增加自閉症風險。

過去研究都比較是小型研究,因此說服力稍嫌不足,不過這篇報導提到的研究,分析的對象不算少,因此可信度不低。

這也提醒大家,想要生兒育女最好趁早。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news/fullstory_152985.html

參考文獻:

Sven Sandin, Ph.D., M.Sc., statistician, department of medical epidemiology and biostatistics, Karolinska Institute, Karolinska Sweden; Glen Elliott, M.D., Ph.D., chief psychiatrist and medical director, Children's Health Council, Palo Alto, Calif.; Andrew Adesman, M.D., chief of 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al pediatrics, Cohen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of New York, New Hyde Park, N.Y.; June 9, 2015, Molecular Psychiatry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降血壓 聽古典音樂避開饒舌電音

(中央社倫敦9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顯示,特定歌劇和古典交響樂曲與人體的自然韻律一致,因此可大幅降低聆聽者的血壓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MailOnline)報導,研究顯示,不同的音樂節奏可對人體的脈搏和血壓產生很不一樣的效應。心臟科醫生發現,古典音樂符合人體自然韻律,而快節奏的饒舌、流行和電子音樂呈現相反效果,會升高聆聽者的血壓。

研究人員說,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GiuseppeVerdi)的慢板作品、貝多芬第9號交響曲選曲和印度西塔琴音樂,對降低血壓特別有效,可能會是強有力治療工具。

不過,快速的古典音樂,像韋瓦第(AntonioLucio Vivaldi)的「四季」(Four Seasons)並無類似效果。

這項研究在曼徹斯特舉行的「英國心血管學會」會議發表,研究報告主要作者斯雷特(Peter Sleight)教授說,人體自然節奏是音樂力量的關鍵。

他解釋說,人體血壓約每10秒鐘升降,一些作曲家尤其是威爾第,設法在作品裡重現此節奏。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找來的參與研究對象,分別是12位受過音樂訓練的人員以及另外12位未受過訓練的音樂素人,算是小規模的研究。

原文報導提到的不只是威爾第和貝多芬的作品,另外像普契尼的歌劇杜蘭朵公主的詠嘆調部分,也具有類似降血壓的效果。

研究者提到這部分的身體機制:監督血壓的訊息,是每一個心跳之後會傳送到大腦,但大腦控制心跳走的是另外一條不同的神經,速度較慢,大腦大概是每十秒會傳送一次控制訊息至心臟,而這些音樂樂段的速度大概與這個控制速度相仿。

其實不只是音樂,某些義大利天主教堂提供的禱告詞誦唱萬福瑪麗亞,也具有類似頻率,可以達到類似效果。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science/want-to-relax-listen-to-verdi-scientists-say-10306136.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嗅覺失靈 意外亡風險增

 
中老年人喪失嗅覺,不只是單純身體退化。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指出,嗅覺出問題,不僅意味健康出狀況,也代表因意外死亡的風險大增。

研究共同作者,哥倫比亞大學神經與精神醫學教授達文里德文蘭指出,長期對氣味判斷出問題,不只是身體健康退化或惡化的跡象,民眾更可能因此吃下更多腐敗或有問題的食物,對瓦斯洩漏也缺乏警覺,意外死亡的風險增加。

研究人員分析一千一百名年過八十的紐約居民嗅覺,一旦在四十種氣味中分辨不出十八種,代表嗅覺較差。嗅覺較差者,約四成五在研究期間因故死亡。嗅覺正常者死亡率約一成八,明顯較低

研究人員強調,年長者的嗅覺退化,代表與嗅覺相關的細胞,再生能力變差;年輕人短期嗅覺異常可能與局部疾病有關。例如有些人長期鼻塞,也可能引發嗅覺變化。

很多民眾因鼻塞或鼻竇問題造成張口呼吸、打鼾、嗅覺失靈等症狀,進而影響食慾,若鼻涕倒流厲害或鼻竇中的分泌物無法順利清除,除了經常會頭暈、頭痛及口臭之外,嚴重時甚至會引發中耳炎,造成聽力減退等併發症。

鄭醫師補充:

嗅覺是許多動物非常重要的本能,當本能消失或者退化,隱藏的訊息就是健康風險以及應變適應能力不佳。

過去提到嗅覺退化,大多著重巴金森症或者是失智症的風險警訊,這篇研究主要想提醒大家,除了大腦功能退化,因為嗅覺退化導致食慾降低,吃錯東西以及對於環境危險偵測能力下降,導致壽命縮短。

一旦發現嗅覺退化,最好找出原因。到了中老年,嗅覺開始退化或者消失,鮮少是過敏引發,最好透過完整的身心評估,找出原因,針對原因來處理,減緩身體退化,延年益壽。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icaldaily.com/longevity-measured-sense-smell-spells-bad-news-noseblind-336306

參考文獻:

Olfactory identification deficits and increased mortality in the community

  1. D. P. Devanand M.D.1,*,
  2. Seonjoo Lee Ph.D.3,
  3. Jennifer Manly Ph.D.2,
  4. Howard Andrews Ph.D.2,
  5. Nicole Schupf Ph.D.2,
  6. Arjun Masurkar M.D., Ph.D.2,
  7. Yaakov Stern Ph.D.2,
  8. Richard Mayeux M.D.2 and
  9. Richard L. Doty Ph.D.4

DOI: 10.1002/ana.2444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常碰清潔劑 男寶寶尿道下裂風險增

 
(中央社法國蒙貝列5日綜合外電報導)法國一項新研究指出,懷孕女性經常接觸各種清潔劑、溶劑和殺蟲劑,產下生殖器畸形男嬰的風險相當高

這項由位於法國蒙貝列(Montpellier)區域大學醫院中心(Reg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Centre)2位研究人員主導的研究發現,工作常用到這類化學物質的女性,譬如清潔人員和髮型師,生出尿道下裂男嬰的風險最大

這種尿道開口在不正確位置的先天缺陷,會影響約千分之3的新生男嬰。

尿道下裂可接受手術治療,可能影響成年後的生育力。

由小兒科醫生卡爾發(Nicolas Kalfa)和小兒科內分泌學家蘇爾坦(Charles Sultan)主導的研究,進行了5年,對法國4個城市的醫院600名孩童進行研究,當中300人是出生就罹患尿道下裂的男嬰。

蘇爾坦告訴記者:「這項研究首度顯示,工作上或在家中經常接觸這些化學物質,或者比一般更常接觸,會增加生出生殖器畸形男嬰的風險。」

鄭醫師補充:

男嬰的生殖器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和環境荷爾蒙有關。母體接觸環境荷爾蒙,干擾原本體內正常的荷爾蒙代謝,導致男嬰的荷爾蒙濃度亦被牽連干擾,因為這些環境荷爾蒙進入體內,主要都是轉換成女性荷爾蒙為主。

參考文獻:

Is Hypospadias Associated with Prenatal Exposure to Endocrine Disruptors? A French Collaborative Controlled Study of a Cohort of 300 Consecutive Children Without Genetic Defect

DOI: 10.1016/j.eururo.2015.05.008

http://www.europeanurology.com/article/S0302-2838(15)00409-1/abstract/is-hypospadias-associated-with-prenatal-exposure-to-endocrine-disruptors-a-french-collaborative-controlled-study-of-a-cohort-of-300-consecutive-children-without-genetic-defe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