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失智症!多吃大蒜保護大腦細胞

 

【華人健康網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大蒜是台式料理不可或缺的調味料,炒青菜或紅燒魚時加入幾顆大蒜一起烹調,馬上香氣四溢,令人食指大動。其實,大蒜不只美味,美國研究就發現,這種特殊的蔬菜還能修復大腦受損,預防失智症! 

我們的大腦在日常生活中會受到各種損害,這些損傷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民眾比較熟知的環境壓力,包含人體老化、吸菸、環境汙染、腦部外傷、飲酒過量等。另一方面則是大腦內的免疫細胞,在抵抗環境壓力時產生的有害物質,而大蒜的營養成份對於抵抗這些傷害,都有相當好的效果。 

在西方國家,民眾將大蒜視為一種「超級食物」(superfood),因為大蒜的含硫化合物有很好的抗氧化、抗炎作用,可以對抗一般的環境壓力。此外,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指出,美國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研究發現,大蒜還有一種營養素能夠降低大腦免疫細胞帶來的傷害。 

大蒜可減少大腦損傷 增加抗氧化效果 

參與研究的醫學院副教授古澤宗(Zezong Gu)指出,當細胞受損時,大腦的微膠細胞(Microglia)就會保護腦部,它是一種存在大腦和脊椎神經中的免疫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主要防線。一般成熟的大腦細胞很少再生,但是當腦部發炎或是因環境壓力受損時,微膠細胞就會大量增加,並且聚集到受損處,保護其他腦細胞不受傷害。 

不過,古澤宗指出,微膠細胞雖然肩負保護大腦的重任,卻也會在過程中釋放出對腦部細胞有害的一氧化氮,增加罹患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的風險。 

好消息是,實驗發現,大蒜當中的碳水化合物衍生物FruArg,可以減少微膠細胞作用時伴隨產生的一氧化氮,減少對大腦有害的物質,自然降低腦部退化的風險。此外,FruArg還能促進腦部抗氧化物的增加,提供其他腦細胞更多的保護和修復作用,進而預防失智症。

 排毒、殺菌、靠感冒 多吃大蒜強身健體 

事實上,大蒜的好處非常多,除了民眾熟知的殺菌消毒之外,大蒜還可以淨化血液、降低血脂、促進排毒,進而舒緩疲勞和壓力。另外,現在春天早晚溫差大,一不小心就會感冒,平時多吃大蒜,對於預防傷寒感冒、呼吸道感染都有功效。中醫也認為,大蒜可疏風散寒,幫助人體殺菌防病,但以生吃的效果較佳。 

另一方面,大蒜是更是公認預防胃癌的首選,曾有調查顯示,食用生大蒜的人罹患胃癌的機率相當低,因為大蒜能大幅降低胃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減少亞硝酸胺合成的可能,因此具有防癌效果。 

無論是保護大腦還是殺菌抗感冒,大蒜都是一種多食有益的蔬菜。民眾平時不妨將爆香的大蒜跟主菜一起吃,藉此攝取更多營養,提前預防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腦部疾病,預約健康的老年生活!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報導很清楚的告訴我們大蒜的碳水化合物FruArg可以保護大腦細胞免受自己釋放的一氧化碳所受的傷害,進一步保護腦細胞免於退化風險,降低失智症以及巴金森症等大腦退化疾病的風險。此外,大蒜可以殺菌,降低胃癌風險,還可以降血脂,好處不勝枚舉,對大蒜沒有過敏的人,建議可以多吃。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3018536/Researchers-garlic-slow-ageing-protect-brain-disease.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葡萄皮含白藜蘆醇 減輕大腦發炎 緩解憂鬱

有些學者認為,憂鬱症與身體發炎反應有關。美國最新老鼠實驗更發現,紅葡萄皮中的天然抗發炎物質「白藜蘆醇」除了預防發炎反應,還能幫助老鼠減少社交壓力所帶來憂鬱相關行為。

研究計畫主持人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蘇珊‧伍德表示,在現在這個社會,越來越多人面臨社交壓力,因而產生憂鬱症與各種情緒失調病症。這次研究成果或可幫助改善這些問題,希望研究成果可以鼓勵更多科學家進行人體臨床實驗,進一步測試白藜蘆醇是否真能改善憂鬱症。

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藥理學與實驗治療學會(ASPET)年會。

鄭醫師補充:

的確,不少憂鬱症患者,身體的發炎狀況並不輕,而改善憂鬱若不緩解發炎,治療效率往往不佳。白藜蘆醇是在紅葡萄皮中可以找到的,想透過紅酒飲用來補充足夠的量,簡直是緣木求魚,透過優質的營養補充品來直接補充,比較有效果

白藜蘆醇可以幫助細胞粒線體功能更為提升,憂鬱症患者因為諸多身體因素導致粒線體功能不佳,藉由白藜蘆醇的足量補充來降低身體的氧化壓力,減少自由基以及緩解發炎,根本改善憂鬱症體質不可或缺的一環。

參考文獻:

http://www.aspet.org/March_30_Finel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姐妹注意!女性心臟病死亡率高於男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心臟疾病不再是男性的專利!根據衛福部統計民國98年十大死因,心臟疾病都是男女死因的第二名,但女性心臟疾病死亡率23.8%高於男性21.4%!所以女性不是不會得心血管病,只是平均發病年齡較男性晚,加上過了更年期少了女性荷爾蒙的保護後,發病及死亡率很快追上來,甚至於會超過男性!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內科張瑋婷醫師表示,許多心臟疾病相關症狀及臨床表現,在女性往往不典型,以冠狀動脈疾病為例,男性的表現通常為運動後胸悶胸痛,而女性則可能以心悸、呼吸困難、頭暈噁心、消化不良、全身無力來表現。也因此造成診斷上的困難及延遲,而錯過了黃金治療時機。

3大危險因子:壓力、高血壓、肥胖

女性預防心血管疾病就從生活開始!因為根據美國十年以上追蹤發現,職場壓力、高血壓及肥胖都是導致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工作壓力大的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比常人高40%,心臟病發機率大幅高出88%。

女性荷爾蒙亂補充 護心不成反血栓

而女性過了更年期少了荷爾蒙的保護,心臟病發病及死亡率會提高,那麼是否建議更年期婦女都補充女性荷爾蒙?根據研究顯示,更年期每天補充女性荷爾蒙,並不如預期的達到顯著的保護效果。同時由於這類藥物可能造成血栓的生成,並非適合所有的女性朋友。

張醫師也提醒,心臟疾病與女性息息相關,絕對不可以輕忽!從日常生活的保養做起,除了健康飲食,少鹽、少油、多膳食纖維,規律的運動並維持理想體重,戒菸以及避免置身於二手菸的環境也相當重要!

鄭醫師補充:

一般人以為男性比較壓抑,不重視身體感覺,心臟病罹患風險大於女性,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迷思。這篇報導提醒女性,心臟病罹患以及死亡率並不亞於男性,甚至更高。

壓力調適、體重管理以及健康的生活型態(包含飲食以及適度運動),是心臟病預防及保健的不二法門。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蔬中之王!吃菠菜能防阿茲海默症


【華人健康網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有「蔬中之王」美喻的菠菜,對人體健康的好處一籮筐,根據美國一項最新的研究更發現,長期吃菠菜可以讓人活力滿滿,尤其讓大腦變得敏銳,甚至能夠減緩老化,簡單吃蔬菜就能預防阿茲海默症! 

現代人年輕時忙於工作,大量消耗腦力,年老時則受到阿茲海默症的威脅,如何維護大腦健康就成了醫界最關心的話題。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就指出,2050年全球罹患各類型失智症的人數預計將高達4,400萬人,有些醫師認為,改變飲食習慣才是遠離失智的最佳良方。到底老年人應該怎麼吃,才能依然頭好壯壯呢?

常常吃綠色葉菜 腦力不衰退

美國拉什大學(Rush University)做了一個研究,調查950名平均年齡81歲受試者的飲食習慣,並且每年都幫他們做腦力測試長達10年。結果發現,每天吃1至2份綠色葉菜類如菠菜、羽衣甘藍的人,大腦老化的速度比較慢,認知能力甚至和比自己年輕11歲的人一樣。研究員莫瑞斯(Martha Morris)博士指出,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的病因就是認知能力衰退,但只要多吃綠色葉菜類蔬菜,就能保護大腦。

為什麼菠菜這麼神奇?這是因為菠菜和其他葉菜類含有豐富的維他命K、維他命B9、葉酸以及植物的天然色素─β-胡蘿蔔素和葉黃素,這些營養素可以維護大腦健康,確保大腦正常運作。另外,如果你不愛吃菠菜,也可以多吃紅蘿蔔、番茄、青椒、甜椒等同樣富含維他命K、β-胡蘿蔔素,以及葉黃素的蔬果。 

菠菜營養豐富 健腦、美容、瘦身都靠它

事實上,菠菜的好處不只這樣,它還含有酪氨酸(tyrosine),能夠促進大腦的創造性思考能力,讓你擁有源源不絕的靈感和創意。此外,菠菜的天然色素具有抗氧化、抑制癌細胞生成與分化,以及促進不良細胞代謝的功能,換句話說,多吃菠菜還有助預防癌症。

除了補腦力和強身健體,菠菜更是具有全方位肌膚美容功效的蔬菜,其中的β-胡蘿蔔素能夠轉化為強力的抗老化維生素A,能使表皮保留水分,預防皺紋形成。另外,菠菜的硫辛酸、維生素C、維生素E也都是維持肌膚年輕的重要養分。菠菜還富含錳、鈣、鎂、鋅、硒等礦物質,這些都是有助於美容的營養素。

除了維持大腦正常運作,菠菜的β-胡蘿蔔素和類黃酮,還可提供強大的抗氧化保護,抵抗自由基造成的傷害。對想要瘦身的民眾來說,菠菜豐富的胺基酸以及比其他蔬菜高出兩倍的纖維,更是減重的最佳食物!同時,膳食纖維可維護腸道健康,帶走身體有毒物質,好處多多。

對各年齡層的民眾來說,菠菜都是值得經常攝取的健康蔬菜,豐富的營養素不但有助瘦身和美容,更可以保護老年人的大腦,減緩老化。其實,只要留意日常飲食,多多攝取蔬果,就能用最簡單、最經濟的方式預防各種失智症,遠離阿茲海默症的威脅!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指的不只是波菜,而是綠葉蔬菜都有幫助。蔬菜攝取對身體健康的幫助更勝於水果。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5/03/150330112227.htm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休診公告 =

2015/04/03 (五)上午正常看診,下午晚診休診

2015/04/04-2015/04/06 清明年假休診,

照成您的不便請多見諒!! 

2015/04/07 恢復正常看診.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各器官排毒時間表

為什麼晚上11點前要睡覺?下午1點該喝水?因為體內氣血在經脈中循環流動,但在不同時間,會有各部位加強的狀況,藉由健康圖文解說每天24小時(12個時辰),不同時段對應的器官調養,讓大家輕鬆瞭解排毒養生。


 
子時:晚上11點到凌晨1點,走膽經,此時最適合睡覺

丑時:凌晨1點到3點,走肝經,此時最適合睡覺休養身體

寅時:凌晨3點到5點,走肺經,此時容易咳嗽,須注意保暖

卯時:清晨5點到7點,走大腸經,起床排便最合宜

辰時:早上7點到9點,走胃經,按摩腹部與進食

巳時:早上9點到11點,走脾經,建議可以多拍打小腿

午時:上午11點到下午1點,走心經,可以多按摩心經

未時:下午1點到3點,走小腸經,多喝水可以幫助排毒

申時:下午3點到5點,走膀胱經,可輕打腰椎到尾椎處

酉時:下午5點到7點,走腎經,雙腳抓地動作可刺激腎經穴道

戌時:晚上7點到9點,走心包經,吃完晚餐後可吃點苦(如蓮子心泡茶)

亥時:晚上9點到11點,走三焦經,可輕打三焦經

鄭醫師補充:
 
這些時間對應,對西醫的專業來說,是整合醫學的一大利器。也就是說,患者症狀的發生或者在什麼時段容易感到疲累,都是在提醒治療者,患者的系統哪部分有問題。
 
而這也可以解釋醫些我們臨床常見的現象,例如若是呼吸道感染發燒,往往是半夜三點後特別厲害;過了凌晨一點,睡意全消;胃不好的人,總是早上起不來,還會賴床等等。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每天寫功課1小時 改善青少年數理能力

 

時代雜誌(TIME)網站今天(24日)報導,青少年和師長之間常常爭論不休的是每天到底應該花多少時間寫功課,而數理作業更是讓青少年苦不堪言;如今西班牙一群研究人員發現,青少年每天花在功課上的最佳時間是1小時。

西班牙奧維亞多大學(University of Oviedo)研究人員找了7,725名學生,這些學生要詳述自己寫功課的時間,以及每個科目所分配的時間,之後再讓他們接受一項數理的標準化測驗。

研究主持人阿瓦瑞茲(Suárez-Álvarez)分析成績後發現,每天寫功課60分鐘既合理又有效益。

阿瓦瑞茲和共同作者費南德茲(Rubén Fernández)發現,這些學生每天平均得花70分鐘寫功課,有些教師交派的作業甚至要花90到100分鐘;然而,功課太多的話,學生的數理成績反而下滑。

阿瓦瑞茲表示,「每天指派超過70分鐘的作業似乎不大有效」。

這項研究的結果已刊登於美國心理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教育心理期刊(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鄭醫師補充:

凡事都是過與不及。營養是如此,寫功課也是如此。就連喜歡做的事,也都是最好適可而止,才能山高水長。

我在高中時,曾聽一位考上頂尖醫學系的學長說過,在聯考前,他每天念書的時間只有三小時,而且絕不熬夜。因為根據他自我的觀察,三小時的時間最有效率,而且充足的睡眠有助於記憶力的形成。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apa.org/news/press/releases/2015/03/math-science-homework.aspx

參考文獻:

“Adolescents’ Homework Performance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Personal Factors and Teaching Practices,” by Ruben Fernandez-Alonso and Javier Suarez-Alvarez, University of Oviedo, and Jose Muniz, University of Oviedo and Biomedical Research Network in Mental Health, Barcelona, Spai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online March 16, 201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攝取大量高脂肪食物 易患心理疾病

新頭殼newtalk 2015.03.28 林介平/編譯報導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攝取大量的高脂肪食物,不僅容易罹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等生理疾病,甚至還會影響行為,增加憂鬱等相關心理疾病的風險。

這篇發表在《生物精神病學》期刊(Biological Psychiatry)的實驗顯示,高脂肪食物飲食會改變人體腸道內微生物群系。路易斯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改變可能讓人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研究人員餵食實驗用老鼠高脂肪飲食,然後採取老鼠的腸道微生物,植入並不肥胖的老鼠體內。他們發現與高脂肪相關的微生物造成了焦慮加劇、行為重複及記憶受損等問題。此外,牠們出現許多身體受損的後果,像是腸道通透性提高及發炎標記。腦部發炎的跡象亦很明顯,可能造成行為改變。

《生物精神病學》期刊主編克里斯托博士(Dr. John Krystal)表示,「這篇報告顯示高脂肪飲食損害腦部健康,部分原因是擾亂腸道微生物與人體之間的共生關係。」

雖然這個領域仍有需要進行許多研究,這項研究強調出即使沒有糖尿病,高脂肪飲食仍可能造成心理疾病。

鄭醫師補充:

不當飲食會導致腸道菌叢失衡,這是諸多研究早已證實的理論。而腸道菌叢失衡會進一步影響心情,導致焦慮以及憂鬱的機率提升,也有不少研究佐證。因此,飲食是當與否,除了營養因素之外,是否會導致腸道菌叢失衡也是很重要的關鍵。

要了解腸道菌叢失衡與否?得先透過相關的功能醫學檢測來越認。一旦發現異常,除須評估以及改變當事人的飲食外,腸道菌叢失衡也可以透過相關療法來改善與恢復健康平衡。

 

  1. Annadora J. Bruce-Keller, J. Michael Salbaum, Meng Luo, Eugene Blanchard, Christopher M. Taylor, David A. Welsh, Hans-Rudolf Berthoud. Obese-type Gut Microbiota Induce Neurobehavioral Changes in the Absence of Obesity.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5; 77 (7): 607 DOI: 10.1016/j.biopsych.2014.07.0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抗生素治肺炎 竟使她腸道細菌大繁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抗生素能救命但也可能造成問題,因為抗生素能殺死危害人體的細菌,但也可能影響人體原有的細菌生態。就有一名郭姓女子因為肺炎住進加護病房,經過一個星期的抗生素和呼吸器治療,肺炎終於改善。然而他卻覺得肚子發漲,沒有解便,也沒辦法進食,檢查後才知道病人感染了困難梭狀桿菌。

抗生素一刀兩面 沒細菌感染勿濫用

成大醫院內科部加護重症科謝宗達醫師表示,困難梭狀桿菌感染常見症狀是腹瀉和腹痛,有時伴隨發燒,像個案這樣腸阻塞的狀況並不多見。平常人體就有困難梭狀桿菌於腸道中,但數量不多不足以致病。但若不幸遇上病患細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治療,此時一般細菌大多被殺死,剩下幾種天生具有抗藥性的細菌就容易大量增殖,困難梭狀桿菌就是其中之一。

而大量繁殖的「困難梭狀桿菌」會產生大量毒素,對病人的腸道上皮就會造成損傷,輕則腹瀉,重則造成毒性巨結腸症,甚至需要將大腸整段手術切除才能避免死亡。而謝宗達醫師也說,雖然感染困難梭狀桿菌的病患,以藥物治癒機率達8成,但要當心部分仍會復發。所以,最重要的是減少抗生素濫用,如果病患沒有細菌感染,其實根本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鄭醫師補充:

抗生素是好壞菌通殺,唯一殺不了的就是抗藥性的菌種,這篇報導提到的困難梭狀桿菌,原本在一般人的腸道就存在,只是為數有限,因為其他菌種也存在的關係。唯有當其他菌種被抗生素消滅之後,這些抗藥性的少數族群才有機會趁虛而入,導致腸道菌從失衡進而影響腸胃的正常蠕動、消化和吸收。

國外研究發現,服用抗生素時,如果搭配益生菌的補充,可以降低42%的腹瀉發生率。之所以腹瀉或者便秘,都是抗生素導致腸道菌叢失衡的結果:

http://www.webmd.com/digestive-disorders/news/20120508/probiotics-reduce-antibiotic-diarrhea

建議大家選購經過臨床實驗驗證有效的益生菌,也就是有醫學期刊證實的產品,效果較為顯著。此外,服用抗生素的時間應該和益生菌得服用必須錯開,不然,益生菌也跟著被抗生素消滅,效果可是會大打折扣的。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周六2015/03/28 

飛碟電台  早上11:00-12:00 今日真美好
有鄭醫師的專訪,請大家多多收聽捧場!!!!


宜蘭 FM89.9 
竹苗 FM91.3
台中 FM89.9
南臺灣 FM103.9
台北 FM92.1
花蓮 FM91.3
台東 FM91.3
澎湖 FM89.7
雲嘉 FM90.5  

UFO APP~~~~~~~~~~~~~~~~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人每周適度運動 不陽痿

 
男性對性功能總是特別在意,洛杉磯的西達斯西奈醫學中心研究指出,運動可以改善部分陽痿,適度的活動量讓男性更能維持雄風。

西達斯西奈醫學中心外科學教授安瑞爾˙法朵團隊分析三百名不同種族的男性,發現每周「代謝當量」在十八左右的人,也就是每周從事高強度運動如跑步、游泳兩小時,或是中等強度運動三點五小時,低強度運動六小時,性功能正常的比例較高。研究刊登在《性醫學》期刊。

研究人員強調,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同一種運動菜單,仍需視個別健康狀況而定。

動脈問題造成的陽痿是指血液無法流進陰莖海棉體,於是無法充血勃起。靜脈因素則相反,動脈帶來充足的血液後,靜脈問題會導致血液流過而無法留在在陰莖海棉體。勃起功能障礙發生率一般隨著年紀的增加而漸增。有些不一定能完全靠運動能改善,包括各種慢性疾病、吸煙、過多的酒精使用、男性荷爾蒙過低等。但運動若能減少體脂肪,對過胖引起的陽痿確實能改善。

醫師指出,肥胖除了導致心血管疾病外,太胖的男性陽痿機率大增。若是體重超過理想體重三成以上,很可能合併性功能障礙,脂肪細胞太多,誘發雌激素的產生,雄性素受抑制,自然影響性功能。據統計,台灣大約一成病人是因肥胖影響性功能。醫師認為,病人不妨先控制體重,約八、九成患者可因此恢復性功能,不必使用藥物就能改善。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文章,把男性的適度運動量化得非常清楚。

強度以及時間足夠的運動,能夠幫助血液循環,維持適當體重以及改善性功能,這對泌尿科醫師的衛教來說,可說再普通不過了。過去也有研究告訴我們:心臟功能不佳,也往往影響性功能,因為血管硬化,影響血液循環,性器官的血流灌注與血管健康與否疑息相關。規律運動能同時提升心臟以及性功能,又能增加代謝,降低肥胖以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進而幫助大腦功能活絡,維持認知功能,提振心情,好處多得說不完,聰明男士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 Ross M Simon, Lauren Howard, Daniel Zapata, Jennifer Frank, Stephen J Freedland, Adriana C Vidal. The Association of Exercise with Both Erectile and Sexual Function in Black and White Men. 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2015; DOI: 10.1111/jsm.1286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除草劑年年春恐致癌

 

聯合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今天表示,受歡迎的除草劑年年春(Roundup)等3種殺蟲劑很可能會致癌,另2種已遭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殺蟲劑,則可能會致癌。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根據讓人類罹癌有限證據,將年年春主要成分除草劑嘉磷塞(glyphosate)以及殺蟲劑馬拉松(malathion)和大利松(diazinon),列為很可能會致癌。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表示,而根據實驗動物的信服證據,將殺蟲劑殺蟲畏(tetrachlorvinphos)和巴拉松(parathion)列為可能會致癌。

世界衛生組織轄下機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表示,這項由專家小組作出的分類不具法律約束力。

IARC說:「訂定規範、立法或干預建議是各政府和其他國際組織的責任。」

 

鄭醫師補充:

過去,提到除草劑以及殺蟲劑,鮮少人聯想到與癌症相關。而一部分的殺蟲劑甚至會導致巴金森症的發生。這篇研究提醒我們,一部分癌症的發生與環境的污染脫不了關係。對除草劑以及殺蟲劑的規範,只能由政府來主導。期待當局者能正視這方面對民眾健康的威脅,早日提出規範,降低民眾食安以及癌症風險。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nytimes.com/2015/03/21/business/who-report-links-ingredient-in-roundup-to-cancer.html?partner=rss&emc=rss&_r=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小睡45分鐘 可提高5倍記憶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俗話說的好「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所以,不管是工作或是上課時,只要感到疲累就別硬撐,休息一下會更好,因為有項最新研究發現,只要小睡45分鐘,就能提升5倍的記憶力。

休息片刻 助於提升學習力

根據《每日郵報》指出,科學家表示短暫的睡眠,將有助於改善記憶力,且也意味著小睡片刻對於學生而言,也能復習考試內容,因此,特地對此進行研究,讓所有的受測者學習90個單字與120個無相關單自組成的詞語,如牛奶司機等,接著再把一部的人安排去觀看DVD,另一部分的人則是去睡覺。

結果當他們再次接受測驗時,小睡一下的人記得較多組詞語,對此,德國薩爾大學科學家表示,在睡眠期間,大腦活動產生的「紡錘波」,在鞏固新資訊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研究人員Mecklinger教授則表示,只要小睡45分鐘~1小時,就能改善記憶力,提高5倍的訊息檢所力,由此可見,在辦公室、學校小睡一下的影響,足以改變記憶,提高學習力,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Neurobiology of Learning and Memory》期刊

鄭醫師補充:

過去研究告訴我們,晚上睡眠不佳,記憶力變差。睡眠好,記憶力也會提升。這篇研究進一步告訴我們:小睡也會提升記憶力。

不過小睡別睡太久。睡太久,進入深睡期,可能會影響生理時鐘,導致晚上不好睡。過去研究建議,小睡時間最好是介於15-30分鐘,最多四十分鐘。

參考文獻:

  1. Sara Studte, Emma Bridger, Axel Mecklinger. Nap sleep preserves associative but not item memory performance. Neurobiology of Learning and Memory, 2015; 120: 84 DOI: 10.1016/j.nlm.2015.02.0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褪黑激素 助你好眠

醫界早知道,褪黑激素可以幫助改善睡眠品質,近日中國最新研究更進一步發現,在吵雜環境當中,使用褪黑激素會比使用眼罩、耳塞更能提升晚上睡眠品質。這項研究往後或可幫助加護病房患者睡得好一點。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重症照護》醫學期刊(CriticalCare)。

褪黑激素是一種荷爾蒙,身體分泌褪黑激素,以調節深夜睡眠品質,醫師治療部份睡眠障礙患者時,會使用到人工合成褪黑激素,以增加患者體內褪黑激素濃度。在加護病房,患者晚上睡覺時,若常受到噪音、光線打擾,導致睡眠品質不佳,就會拖延復原時間,因此研究人員想要透過研究找方法幫助加護病房患者提升睡眠品質。

中國北京首都醫科大學研究團隊招募四十名成年民眾參與研究計畫,並與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睡眠實驗室進行合作。研究剛開始四天,受試者睡在睡眠實驗室,研究人員讓睡眠實驗室模擬加護病房燈光、吵雜環境。

接著,受試者分成四組:第一組沒有任何睡眠輔助,第二組使用眼罩、耳塞,第三組成員睡覺前服用一毫克速效口服褪黑激素,最後一組服用安慰劑。

在研究期間,參與研究民眾每小時都抽血,讓研究人員檢測褪黑激素濃度。研究人員也運用特殊儀器測量這些人睡覺時腦波、眼球活動與肌肉張力,以了解其睡眠品質好壞。研究人員也請受試者自我評估焦慮程度與睡眠情況。

研究發現,當住在模擬加護病房環境,所有人睡眠都受到干擾。使用眼罩、耳塞,以及使用口服褪黑激素的人,睡眠情況都獲得改善,其中使用口服褪黑激素者晚上起床數次更是大為減少,睡眠品質也顯得比較好,此外,使用口服褪黑激素的人也比較不焦慮,睡眠快速動眼期也較長,睡眠快速動眼期長一點,代表認知功能恢復狀態較好

鄭醫師補充:

這些參與研究的對象者,並沒有睡眠障礙問題,因此一毫克的褪黑激素即有可能提升睡眠品質。一般失眠的患者想藉由這樣的劑量來幫助睡眠穩定,可能性較低。長期有失眠困擾的人,可考慮服用劑量高一點的補充品。必要時可以考慮選擇性褪黑激素受體的藥物,只針對睡眠以及生理時鐘的機轉做調整,副作用較少。

參考文獻:

Effect of oral melatonin and wearing earplugs and eye masks on nocturnal sleep in healthy subjects in a simulated intensive care unit environment: which might be a more promising strategy for ICU sleep deprivation?

Hua-Wei HuangBo-Lu ZhengLi JiangZong-Tong LinGuo-Bin Zhang*Ling Shen* and Xiu-Ming Xi*

Critical Care 2015, 19:124  doi:10.1186/s13054-015-0842-8

http://ccforum.com/content/19/1/12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睡眠充足 女性「性」致較高昂

 

 

 

 

(中央社華盛頓22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一項新的研究,擁有良好且足夠的睡眠,可能會使女性性慾增加至少14%。

美國網站hngn.com報導,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of Michigan)研究人員針對171名女性展開14天睡眠研究。

參與研究的女性必須在這段期間,記錄自己每晚睡了幾個小時,以及隔天是否與伴侶發生性關係。這些受試者每晚平均睡了7小時22分鐘。

研究發現,睡眠時間較長者,隔天「性」致較高昂。研究人員計算出,多睡1小時,女性從事性行為的可能性就會提高14%。

領導研究的密西根大學睡眠與生理節律研究實驗室(Sleep and Circadian Research Laboratory)研究人員卡姆巴克(David Kalmbach)說:「睡眠對性慾產生影響這方面鮮少受到關注,然而這些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會降低女性的性慾。」

他說:「我認為,(研究)所要傳達的訊息並非睡得愈多愈好,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擁有生心理需要的充足睡眠。」

研究人員表示,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來確認睡眠和性慾之間的關係。卡姆巴克認為,睡眠可能影響與性慾有關的荷爾蒙,接下來的其他研究或可聚焦這塊領域。

研究結果對說明擁有充足睡眠的重要性有所助益,特別是針對性生活不美滿的伴侶。

這項研究刊登在3月16日出版的「性醫學期刊」(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譯者:中央社劉文瑜)1040322

鄭醫師補充:

 睡不夠,身體有壓力。當身體有壓力,繁衍後代的系統會被暫時擱置。就好像動物被追補,絕不會想到交配繁衍後代這檔事一般。

參考文獻:

The Impact of Sleep on Female Sexual Response and Behavior: A Pilot Study

  1. David A. Kalmbach PhD1,*
  2. J. Todd Arnedt PhD1,
  3. Vivek Pillai PhD2 and
  4. Jeffrey A. Ciesla PhD3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16 MAR 2015

DOI: 10.1111/jsm.12858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sm.12858/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