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最近的一項研究證明,從兒童時期限制螢幕時間並促進身體活動可能有助於保障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鑑於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多達 30% 的年輕人並帶來越來越大的社會挑戰,這項發現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這項研究由於韋斯屈萊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和東芬蘭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合作,對 187 名青少年進行了為期八年的追蹤調查。
研究人員發現,花更多時間在螢幕(尤其是行動裝置)上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更有可能經歷更高程度的壓力和憂鬱症狀。
相反,較高程度的體力活動和參與有組織的體育運動則與較低的壓力和較少的憂鬱症狀有關。
然而,體力活動和憂鬱症狀之間的關聯比螢幕時間和憂鬱症狀之間的關聯要弱。
螢幕時間長、體力活動少的青少年壓力和憂鬱症狀最嚴重。
“多項國際上的基於證據的建議發現,兒童和青少年的休閒屏幕時間應限制在每天兩小時以內。”
於韋斯屈萊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高級講師埃羅·哈帕拉 (Eero Haapala) 表示:“我個人認為,這個數字已經很高了,因為每年幾乎有一個月的時間都花在屏幕前。”
平衡體力活動和螢幕時間?
這些發現強調了從小就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必要性。
鼓勵孩子進行身體活動並對螢幕時間設定合理限制,對於預防以後的心理健康問題可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埃羅·哈帕拉博士說:“現代久坐的生活方式,加上長時間接觸螢幕,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構成了挑戰。”
“最近的討論正確地集中在螢幕時間和社交媒體上,但我希望我們的研究結果能夠鼓勵年輕人中的成年人養成廣泛的健康習慣——尤其是平衡螢幕時間和體育活動。”
「實現變革需要合作,」哈帕拉強調。
「整個社會——從家庭到政策制定者——都必須致力於促進兒童和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確保平衡的螢幕時間、足夠的身體活動、充足的睡眠和營養飲食。”
PANIC 研究是東芬蘭大學代謝疾病研究社群的一部分。研究界致力於研究主要的心臟代謝疾病。透過利用遺傳學、基因組學、轉化研究和生活方式干預,該社群旨在提供有關疾病機制的有力證據並促進早期診斷、預防和個人化治療。該研究社區由 20 個研究小組組成,涵蓋基礎研究到患者護理。
參考文獻:
- Eero A. Haapala, Marja H. Leppänen, Silja Kosola, Kaija Appelqvist-Schmidlechner, Siiri-Liisi Kraav, Juuso J. Jussila, Tommi Tolmunen, David R. Lubans, Aino-Maija Eloranta, Ursula Schwab, Timo A. Lakka. Childhood Lifestyle Behaviors and Mental Health Symptoms in Adolescence. JAMA Network Open, 2025; 8 (2): e2460012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6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