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飽和脂肪 增加憂鬱症風險

 

西班牙研究發現,反式脂肪、飽和脂肪會增加憂鬱症風險,讓人心情跌到谷底,而橄欖油則有助預防憂鬱症。



研究團隊過去曾進行一項長達6年的研究,共有12059位自願者參與研究計畫,研究人員分析、追蹤這些自願者的飲食、生活習慣,及疾病紀錄。這次研究發現,剛開始時沒有人有憂鬱症,但到研究結束的時候,共有657個憂鬱症新增病例。



研究人員比對數據發現,罹患憂鬱症的人往往攝取較多反式脂肪,與沒攝取反式脂肪者相比,慣吃者風險上升了4成8;吃越多對身體越會造成傷害。



人工食品、糕點、速食等都可發現反式脂肪蹤跡,某些全乳類製品也含有天然反式脂肪。



研究團隊也分析多元不飽和脂肪、橄欖油和憂鬱症之間的關係,像魚類、蔬菜油等都含有豐富的多元不飽和脂肪,研究結果顯示,飲食越健康,並搭配橄欖油,比較不會得憂鬱症。



這項發表於「綜合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網站(PLoSONE)的研究建議,憂鬱症和心血管疾病很類似,都會受到飲食的影響,或許器官得病機制也很像;反式脂肪不只會讓人得憂鬱症,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最好還是少碰為妙。



眾所周知,反式脂肪來自於加工食品、烘培商品、大部分的油炸食物、人造奶油,以及幾乎任何從工廠出來的產品。根據臨床研究,反式脂肪會損傷細胞、造成發炎、阻斷大腦功能,影響到每個人,包括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到沮喪或失智症的成年人因此,要做好身心保健,反式脂肪的杜絕一定不可輕忽。


最近西班牙的研究也發現,常吃反式脂肪、飽和脂肪的人和那些經常吃魚、橄欖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人相比較,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上升了四成八。我想,西班牙的研究,是要強調地中海飲食的內容可以降低憂鬱症的風險,過去也有類似的研究報告。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4082



很多人以為橄欖油可以取代魚油這類Omega-3脂肪酸的來源,其實這是錯誤的,橄欖油本身是Omega-6,雖然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然而魚本身含有的Omega-3是無法取代的必須脂肪酸來源,而且人本身無法製造,故務必從外面規律攝取,才能幫助身體有更好得資源來提升身心健康。在地中海飲食中,不適只有使用橄欖油而已,海鮮中的魚類所攝取的優質油脂也是重要的關鍵之一。



母奶,是公認豐富Omega-3的來源,茹素的人,不能吃魚,可以考慮亞麻仁籽油、海藻萃取的DHA、堅果核桃油以及蓖麻籽油(菜籽油)等等來源,亞麻籽油較不耐高溫,需要高溫調理的食物可以考慮蓖麻籽油。



野生魚類與特定堅果及亞麻籽等種籽的omega-3脂肪酸,對我們的認知發育與學習、視力發育、免疫與炎性功能、胎兒大腦發育、大腦健康、阿茲海默症與精神疾病,都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心臟病與癌症就更不用說了。



底下讓我們參考關於好油對身心健康改善的相關研究:



2002年刊登於英國心理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探討在補充omega-3脂肪之後,囚犯之間嚴重的暴力衝突減少。安慰劑對照組試驗提供其中一組日常建議量的維他命、礦物質與omega-3脂肪,另一組則維持一般的監獄飲食與生活型態。只是提供維他命與魚油補充,監獄的嚴重暴力犯罪減少了35%



這同時也顯示魚類攝取不足,普遍與沮喪息息相關。一份為期一年的研究,證明EPA有助於治療頑固的沮喪。



omega-3脂肪也有助於治療產後憂鬱症。魚油的DHA是母奶的重要成分,有助於胎兒的神經發育。體內含有較高omega-3脂肪的婦女,出現產後憂鬱的比率較低



若自覺魚吃得不夠多,想直接服用魚油來補充,建議魚油的選擇,儘量選購有純度認證(通過獨立檢驗室鑑定背書)的產品,確定沒有重金屬農藥殘留,服用起來較安心且安全。更多的資料請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內容。


對最新的西班牙脂肪酸與憂鬱症的研究想深究的人可以連結到原文內容一探究竟: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doi/10.1371/journal.pone.001626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周吃兩次生蒜 降低肺癌機率44%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8月8日 上午12:00


中國江蘇省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一項最新研究報告發現,每星期食用兩次生大蒜可幫助降低肺癌風險,每星期吃兩次生大蒜的人罹患肺癌機率降低百分之四十四。



抽菸是引起肺癌最主要原因,研究人員也發現,無論有沒有抽菸,只要規律吃生大蒜,都能減少肺癌發生機率。抽菸的人若有吃生大蒜的習慣,罹癌機率減少約三成左右。


過去有些研究發現,大蒜可以保護肺部,預防肺部受到各種感染,大蒜似乎也有助預防大腸癌等惡性腫瘤發生。南澳大學研究團隊就曾發表研究指出,大蒜也許能減少近三分之一大腸癌風險。


在這次最新發表的研究當中,中國江蘇省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研究團隊以一千四百二十四名肺癌患者與四千五百名健康成人為研究對象,比較他們的飲食、生活習慣,其中也包括這些人食用大蒜的頻率與是否有抽菸習慣。研究時間從二○○三年到二○一○年。


研究結果顯示,一星期習慣吃兩次以上生大蒜的人較不容易得肺癌,即使有抽菸習慣,規律吃大蒜的人罹癌機率還是比較低。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癌症預防研究」期刊。


目前還不知道食用煮過的蒜頭是否也有同樣防癌效果。以前有研究認為,大蒜壓碎、剁碎時所釋放出的大蒜素或許是防癌重要關鍵。很多人相信大蒜素可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細胞少受自由基傷害,進而減緩身體發炎反應。




鄭醫師補充:


過去提到大蒜,大多會認為大蒜對於肺部保養效果很好,研究告訴我們,食用大蒜,對於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預防上有其功效。心血管部分,大蒜能協助膽固醇降低:


Zeng, T.; Guo, F. F.; Zhang, C. L.; Song, F. Y.; Zhao, X. L.; Xie, K. Q. (2012).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s for the effects of garlic on serum lipid profiles". J Sci Food Agric 92 (9): 1892–1902. doi:10.1002/jsfa.5557.


還可以降血壓:


Ried, K.; Frank, O. R.; Stocks, N. P. (2010). "Aged garlic extract lowers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treated but uncontrolled hypertension: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Maturitas 67 (2): 144–150. doi:10.1016/j.maturitas.2010.06.001. PMID 20594781.


甚至抗凝血以及降低血脂肪:



Steiner M, Lin RS (June 1998). "Changes in platelet function and susceptibility of lipoproteins to oxidation associated with administration of aged garlic extract". J Cardiovasc Pharmacol 31 (6): 904–8. doi:10.1097/00005344-199806000-00014.


大蒜在感冒上的預防與恢復,一般人比較有印象,主要可以透過大蒜本身的維生素C來發揮作用:


Jones W, Goebel RJ (2001). "Garlic and Health". In Watson RR. Vegetables, Fruits, and Herbs in Health Promotion. Boca Raton: CRC Press. pp. 205–216.


鮮少人知道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大蒜也能幫助血糖控制更穩定,原因是大蒜能降低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



  1. People with diabetes should say 'yes' to garlic by Patricia Andersen-Parrado, Better Nutrition, Sept 1996
  2.  Garlic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Medical Center

抑菌以及抗微生物的效果,有不少報告都支持這樣的說法:



Lemar KM, Passa O, Aon MA, et al (October 2005). "Allyl alcohol and garlic (Allium sativum) extract produce oxidative stress in Candida albicans". Microbiology (Reading, Engl.) 151 (Pt 10): 3257–65. doi:10.1099/mic.0.28095-0. PMC 2711876. PMID 16207909.


Shuford JA, Steckelberg JM, Patel R (January 2005). "Effects of fresh garlic extract on Candida albicans biofilms".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49 (1): 473. doi:10.1128/AAC.49.1.473.2005. PMC 538912. PMID 15616341.


上述報導參考研究:


Raw Garlic Consumption a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Lung Cancer,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 Zi-Yi Jin,
  • Ming Wu,
  • Ren-Qiang Han,
  • Xiao-Feng Zhang,
  • Xu-Shan Wang,
  • Ai-Ming Liu,
  • Jin-Yi Zhou,
  • Qing-Yi Lu,
  • Zuo-Feng Zhang,
  • and Jin-Kou Zhao
Cancer Prev Res July 2013 6:711-718; Published OnlineFirst May 8, 2013; doi:10.1158/1940-6207.CAPR-13-0015

http://cancerpreventionresearch.aacrjournals.org/content/6/7/711.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童抗敏 別吃過敏食物

 

台北市衛生局去年底針對國小一年學童的健康調查發現,患有氣喘疾病的比率高達二成,為找出過敏原避免學童接觸引發過敏,衛生局特別委託市立聯合醫院進行潛在性食物過敏原檢測,醫師表示若能避免食用過敏的食物,將可有效降低過敏的發作。



衛生局去年對市內小一學童調查發現,塵高居兒童過敏原的第一名,過敏兒童中有九成因為塵造成氣喘發作;第二名則是螃蟹,占八成三左右;第三名是狗皮毛,占二成八。另外蛋白、牛奶、蝦、美國蟑螂、德國蟑螂也有明顯的影響。專科醫師指出,遠離過敏原是控制氣喘發作最有效的首要措施。



聯醫仁愛院區小兒科醫師溫港生表示,根據近年國內外的調查顯示,過敏體質的兒童有逐年攀升的趨勢,醫界尚未找出真正的主因,但一般認為與環境變遷及飲食習慣有關。



溫港生說,雖然過敏體質無法根治,但若能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將可有效降低過敏原引發氣喘的機會



溫港生說,有九成的過敏兒童過敏原為塵,其實只要維持居家環境清潔,每周至少換洗一次床單寢具,若能搭配以熱水清洗,即可有效降低塵引發過敏。



另外,學童的飲食習慣也需注意,如避免食用含有牛奶、蛋、花生等過敏原的食品,少吃添加色素、香料、防腐劑的加工食品,挑選新鮮的海鮮食用,多服用有助增強腸道的益生菌,多吃含有維他命C的蔬果避免感冒引發氣喘,都能有效對抗過敏。



像這樣的報導是很好的提醒,這會讓大家更清楚隔離過敏原是改善過敏的第一步。不過,我提醒大家,文章中的過敏檢測是以急性過敏反應為準,所以,氣喘的小朋友,九成以上有塵蟎過敏,接下來是螃蟹,還有狗毛貓毛等等。然而,大家知道急性過敏有異常的比例是多少嗎?其實連1.5%都不到,這是為什麼很多家長覺得很訝異,明明小朋友有過敏反應,卻驗不出來,說穿了是大部分的小朋友過敏反應是慢性食物過敏所引起,這個比例比較高,高達三、四成左右。一般常見的牛奶、蛋的過敏反應,在急性過敏檢測時並不多見,反而是在慢性過敏時,名列前茅,現在小朋友的過敏越來越多,我認為主要不是急性過敏的個案增加,而是目前的小朋友接觸蛋、奶及麵粉的機會越來越多,而這些恰巧是最容易引發慢性過敏反應的食物,因而過敏的案例數越來越高。急性過敏有異常的人,常常合併慢性食物過敏的問題,所以在改善過敏體質上,除了急性過敏原要儘量避免外,食物引發的慢性食物過敏原也該跟著一起執行,效果比較好。除了慢性食物過敏原能透過客觀的身體檢測知道結果外,其實像食物添加物像是色素、糖精、代糖或者防腐劑等等,都有相關檢測能清楚讓當事人明瞭自己過敏的體質到底為何。


過敏反應,其實不限於皮膚或是呼吸系統反應,其他像是精神方面的症狀例如情緒起伏不定、焦慮、憂鬱、暴躁易怒、注意力缺乏或者過動(國外的統計超過七成的人有過敏的困擾)、頭痛、失眠等等,甚至反覆感冒、中耳炎反覆發作等等,其實極可能都與過敏反應有關。有些小朋友發育較慢、挑食或者偏食,也常是慢性食物過敏所引發。


改善方面,除了上面提到的塵蟎防治之外(減少毛毯、絨毛玩具,除濕合併防蟎寢具使用等等),當然隔離所有的慢性及急性過敏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也有些診所或醫院提供針對塵蟎為主的減敏治療,對於灰塵或塵蟎過敏比較嚴重的個案(前提是其他急性過敏反應不嚴重),大抵上改善幅度都算顯著(不論氣喘或者過敏性鼻炎)。一些糖、色素及食物添加物少碰微妙。其中提到的維他命C,主要功效在穩定體內的肥大細胞,減少急性過敏反應,值得嘗試。益生菌的補充也不錯,此外魚油的補充,尤其以DHA為主的OMAGA-3的食品,除能改善過敏反應外,也能提升注意力,建議家長可以讓小朋友長期補充沒有污染的魚油,效果應該不錯,也可以順便幫助眼睛,保健視力,一舉多得。若能多攝取不會過敏的蔬果,分量及種類最好都充足(有人說兩個拳頭大的量),效果比較好,主要是蔬果中包含各種的天然營養及抗氧化物質,過敏體質改善效果有加分的效果。最後,建議適當的運動,我在門診也常建議過敏的小朋友多運動,除了能調節免疫機能外,也有為數不少的人最後過敏性鼻炎及氣喘都不藥而癒。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厭食症患者有自閉症特徵

路透社 – 2013年8月6日 下午3:29

(路透倫敦6日電)科學家研究發現,厭食症少女和自閉症患者有相似特徵。這項研究或許有助為厭食症治療開啟新頁。


英國劍橋大學自閉症研究中心專家巴龍-柯恩(Simon Baron-Cohen)研究發現,和一般女孩相比,厭食症女孩擁有的自閉症特徵數高於平均。 研究發現,厭食症女孩也對系統和秩序有超出平均的興趣,顯現這兩種疾病可能有潛在的共同特徵。

巴龍-柯恩說:「傳統上,厭食症都認為純粹是種進食障礙,這看起來相當合理,因為這些女孩體重低到很危險,有營養不良的風險,甚至一心求死。」 巴龍-柯恩表示:「不過這項新研究發現,在表面行為之下,厭食症患者可能和自閉症患者的心理有很多相同處;兩種病症患者都對『系統』有強烈興趣,像是厭食症女孩會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只攸關體重、身形與食物攝取的系統中。」

 巴龍-柯恩指出,自閉症和厭食症有相同的特定特徵,像是固執的態度與行為、非常自我聚焦的傾向以及對細節吹毛求疵;在大腦有關社會知覺的結構與功能上,這兩種病症也有類似差異。

研究共同作者賈法(Tony Jaffa)表示:「將厭食症女孩的注意力,從體重和飲食轉向不同、但同樣具系統性的主題,可能會有幫助。

 賈法說:「正視有些厭食症患者或許也需要社交技巧與溝通上的協助,也提供我們治療的新面向。」 研究發表在BioMed Central出版的「分子自閉症期刊」(Molecular Autism)。中央社(翻譯)

鄭醫師補充:

厭食症以女性患者的比例較高,過去臨床在協助治療厭食症的過程中發現,的確某些高度的固執與自閉症相像,這篇研究報告可能開啟治療厭食症的治療新頁。參考文獻:

Do girls with anorexia nervosa have elevated autistic traits?

Simon Baron-Cohen*, Tony Jaffa, Sarah Davies, Bonnie Auyeung, Carrie Allison and Sally Wheelwright



Molecular Autism 2013, 4:24 doi:10.1186/2040-2392-4-24


http://www.molecularautism.com/content/4/1/2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妥瑞症是由法國醫生Gilles de la Tourette提出來的疾病,這是一種不自主的抽動(tics)疾病,包括動作抽動,聲音抽動以及混合型的抽動。妥瑞症在18歲以前發病,會複發,患者會產生無法由意志控制的,快速的大部分肌肉群的動作痙攣,或者是一種或者多種聲音痙攣,在一個發病期,其癥狀可能的嚴重程度可以有變化,有些癥狀甚至會持續一年以上。


妥瑞症症狀發生的年齡,據研究統計,是5到7歲左右,根據1998年耶魯兒童研究中心的研究,最嚴重的症狀出現的年齡是8到12歲,平均年齡為10歲,大部分的妥瑞症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慢慢消失,許多妥瑞症患者在青春期以後的症狀便不明顯,妥瑞症患者本身往往有過敏、氣喘及視力問題,因此,在小兒科、過敏科或者眼科往往是第一個看到妥瑞症狀的醫師:


Leckman JF, Bloch MH, King RA, Scahill L. "Phenomenology of tics and natural history of tic disorders". Adv Neurol. 2006;99:1–16. PMID 16536348


妥瑞症患者往往也會合併出現ADHD及強迫症的現象,根據臨床的研究,比例並不低:


Spencer T, Biederman J, Harding M, et al. "Disentangling the overlap between Tourette's disorder and ADHD".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1998 Oct;39(7):1037–44. PMID 9804036


妥瑞症的病因與ADHD一樣,確切的病因並不清楚,因此都是以臨床的症狀觀察來做診斷,妥瑞症目前的假說是大腦基底核的神經元的多巴胺活性過高,與ADHD不一樣(ADHD一般被認為是多巴胺回收太快,導致多巴胺不足。從兩者致病的假說來看,其實是相衝突的,尤其是對那些有妥瑞症又有ADHD的人來說,這明顯是相互矛盾的理論,絕大部分的妥瑞症患者並不需要藥物治療,一般常見的藥物治療包含:抗精神藥物(抑制多巴胺)、降血壓藥(抑制衝動)、中樞神經興奮劑(例如利他能、專司達等等)抗憂鬱劑(前面藥效不佳時,有些醫師會開這類藥物)。藥物的治療,不僅無法根本處理,往往有長期及短期的副作用,建議大家對這方面的治療建議越保守越好。


我在門診時,對這些有妥瑞症狀困擾的人,都會建議不要把妥瑞症單純視為一種大腦疾病,相反的,應該去從身體的過敏、發炎、重進屬過量、腸道及營養等等狀況來瞭解,在門診常常也看到:有妥瑞症困擾的人,往往有其他身體功能失衡,因此建議大家不妨把妥瑞症視為身體功能失衡所引發的大腦功能失控,進而產生的症狀來看會比較恰當。這是功能性醫學的觀念與作法,透過相關的身體功能檢測,適當地補充營養及排除身體毒素(必要的話)、改善腸道健康及減少身體的發炎反應,有興趣的人也可以查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裡面有更詳盡的介紹。


參考報導:


http://tw.nextmedia.com/subapple/article/art_id/32516942/IssueID/20100517/sec_id/17760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兩個多月前,我提到法國一篇研究,分析9300位以上的受試者發現,年長者(超過65歲)若接受麻醉以及手術治療,失智症風險增加35%。


近日發表於英國精神病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由台北榮總的研究人員,透過分析兩萬人以上的資料發現,若是年逾五十歲,接受過麻醉以及手術治療的人,跟沒有接受過的人相較,日後罹患失智症的危險性倍增。

失智症的開 始與2、3年前進行的全身麻醉有關。研究指出,接受全身麻醉者比那些沒有全身麻醉的參與者,多了35%機率恐罹患失智症。之前研究已凸顯「手術後認知功能 障礙」(POCD)的情形,也就是經歷重大手術的年長病患,也會相當快的進入心智衰退狀態。雖然箇中原因不明,不過科學家相信,這與在阿茲海默症(最常見 的失智症)等患者腦部發現的類澱粉β蛋白(amyloid beta peptide)的一般病理機制有關。

由於這項研究的分析樣本數較大,可信度更高。研究人員雖未斷麻醉以及手術直接導致失智症的發生,但仍提醒大家,麻醉術後造成大腦的衝擊,比一般人想像中嚴重些,雖不需因噎廢食,但年長者接受過麻醉以及手術治療後,失智症提高的風險是存在的。

參考文獻:

  • Pin-Liang Chen,
  • Chih-Wen Yang,
  • Yi-Kuan Tseng,
  • Wei-Zen Sun,
  • Jane-Ling Wang,
  • Shuu-Jiun Wang,
  • Yen-Jen Oyang,
  • and Jong-Ling Fuh
Risk of dementia after anaesthesia and surgery BJP bjp.bp.112-119610;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July 25, 2013, doi:10.1192/bjp.bp.112.119610

http://bjp.rcpsych.org/content/early/2013/07/12/bjp.bp.112.119610.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懷孕時經常出現的憂鬱、焦慮以及疲憊感,怎麼辦?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告訴我們:規律運動可能是這些問題的好答案。
相對於產後憂鬱症經常出現的狀況,其實在懷孕過程中,孕婦經常出現的憂鬱、焦慮以及疲憊感,機率反而更高。
在懷孕時若出現憂鬱情緒,孕婦易出現體重不當增加、物質濫用危險性提高 、早產、台而體重過輕以及降低哺乳的意願。同時,孕婦在懷孕過程中,憂鬱以及焦慮往往會讓孕婦的壓力賀爾蒙(CORTISOL)值過高,導致小孩在青少年時期,認知技巧有問題,精神疾患的風險明顯提高。

此外,孕婦焦慮,剖腹產、睡眠障礙,同時身心健康的的危險也會隨之提升。這項作者的領導人提醒,不少人對於孕婦運動的安全性存有不小的誤解,以至於孕婦運動的比例以及頻率難以提升,研究人員希望透過持續的教育來改變人們的想法,強調規律運動對於孕婦以及胎兒的身心健康都有正面的助益。

參考文獻:

Anca Gaston, Harry Prapavessis. Tired, moody and pregnant? Exercise may be the answer. Psychology & Health, 2013; : 1 DOI: 10.1080/08870446.2013.80908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豆成分 可抗愛滋病毒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7月31日 上午12:00

目前治療愛滋病藥物多半會產生抗藥性,使愛滋病治療陷入瓶頸。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最新研究發現,黃豆中有一種成份似乎可以有效抑制愛滋病HIV病毒,且不會產生抗藥性。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國家生物防禦與傳染病中心、分子與為生物學系教授吳雲濤(Yuntao Wu)研究團隊發現,從黃豆與其他植物萃取出來的「金雀異黃酮」成份(Genistein)似乎可以抑制愛滋病毒感染。


吳教授指出,像黃豆等植物多含有豐富金雀異黃酮,雖然初步研究證實黃豆成份可能可以抑制愛滋病毒,但這並不是鼓勵民眾現在就開始拚命、大量地吃黃豆。目前還不清楚到底要吃多少黃豆、攝取多少金雀異黃酮,才能有效抑制愛滋病病毒。


細胞表面帶有感應器,這些細胞表面的感應器會告訴細胞周遭環境變化,且負責與其他細胞相互溝通,而HIV病毒會利用細胞感應器矇騙健康細胞,受騙的感應器就會對細胞內部發出訊息,此時細胞結構便產生變化,病毒就能趁虛而入。


研究人員發現,金雀異黃酮會阻斷細胞表面感應器功能,使細胞表面與內部連結中斷,在金雀異黃酮干擾下,HIV病毒就無法發出欺騙訊號,自然也就找不到路侵入細胞內部。這種對付病毒的方式與現行HIV抗病毒藥物全然不同。


吳教授表示,由於金雀異黃酮並非直接作用於病毒,而是在改變病毒感染過程,這樣細胞就不容易受到侵襲。病毒也很難產生抗藥性。如果臨床實驗證實金雀異黃酮真的有效,未來這種成分或可用來做為治療愛滋病另一選擇。




鄭醫師補充:


直接殺愛滋病毒,困難度太高,這篇報導一就提到的「金雀異黃酮」成份(Genistein),透過改變病毒感染的方式,讓病毒欺騙細胞的原本感染利器,完全無用武之地,同時也能減少愛滋病毒的抗藥性,進而幫助抑制愛滋病毒的感染,的確是一項新突破。不過,單純靠吃黃豆想達到療效,機會極為渺茫,提醒大家留意。


Jia Guo, Xuehua Xu, Taban K Rasheed, Alyson Yoder, Dongyang Yu, Huizhi Liang, Fei Yi, Todd Hawley, Tian Jin, Binhua Ling, Yuntao Wu. Genistein interferes with SDF-1- and HIV-mediated actin dynamics and inhibits HIV infection of resting CD4 T cells. Retrovirology, 2013; 10 (1): 62 DOI: 10.1186/1742-4690-10-6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杯子蛋糕含鋁量偏高 常吃恐傷腦

作者: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3年8月2日 下午6:20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杯子蛋糕是時下最夯的時髦甜點;不過,消基會調查發現,部分杯子蛋糕鋁含量偏高,在100至200ppm之間,如一口氣吃了3個60公克重的杯子蛋糕,就可能攝取6至30mg鋁量,吃多了,恐已超過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值。

消基會今天舉辦「4成3的樣品含鋁、恐傷及腦部」記者會,這次抽查32件使用膨鬆劑或色素等食品,品項包括馬來糕、黑糖糕、涼粉、粉粿、杯子蛋糕等,結果發現,其中14件含鋁,比率高達43%。


其中新北市愛買板新店鬆餅粉、廣明街市場黑糖糕、重慶市場黑糖糕、豆漿店馬來糕及土城卡多利蛋糕等食品含鋁量最高,達200至500ppm。另有,2例杯子蛋糕鋁含量偏高,約在100至200ppm之間。


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指出,這次抽驗結果以黑糖糕、馬來糕等鋁含量最高,每人一次吃2個半的黑糖糕,就會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歐盟標準。含鋁的膨鬆劑雖會讓蛋糕膨漲,增加口感,但常吃含鋁食物恐傷腦,導致智力、記憶力退化,業者應避免使用。


張智剛表示,鋁對人體可能造成腦部組織和智力的損害及降低飲食中磷的吸收,可能引起精神與神經功能混亂、記憶力減退與智力退化,同時可能造成骨骼含鈣量減少,嚴重時可能容易發生骨折。


張智剛批評,中國大陸早已在不同食物中規範鋁殘留量最高為100ppm,但國內衛生部門卻不見任何動作,應儘速改善,才能為國人健康把關。


對此,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組長蔡淑玲指出,含鋁食品添加物為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美國、歐盟及日本等國際間准用的食品添加物,但國際間對於含鋁食品添加物之規定不一,美國、日本即無制定使用限量。


為確保國人食用安全,食品藥物管理署將持續輔導業者減少使用含鋁食品添加物,同時參考國際規範,依據國人膳實習慣及暴露風險,研議修正含鋁食品添加物使用標準。




鄭醫師補充:


體內重金屬鋁的累積量過高,失智症風險提高,許多研究都支持項論點:


Int J Alzheimers Dis. 2011; 2011: 276393.


Published online 2011 March 8. doi:  10.4061/2011/276393
PMCID: PMC3056430

Link between Aluminum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Aluminum and Amyloid Cascade Hypotheses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056430/


衝動控制不好或者過動等狀況,往往與重金屬累積過量有關,其中也包含鋁,提醒大家留意:


http://www.biolab.co.uk/docs/nkpaper.pdf


使用膨鬆劑(含鋁)的食品像是馬來糕、黑糖糕、涼粉、粉粿、杯子蛋糕之外,油條、甜甜圈以及鬆餅等等也經常用得到,提醒大家留意。


想知道自己體內的重金屬累積是否過量,可以透過功能性醫學的相關檢測來了解,萬一累積過量,可以透過相關處理方式來幫助排除,減少身體毒素負擔,促進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乙醯基氨基苯可能引發罕見過敏

中央社 – 2013年8月2日 上午7:39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1日專電)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今天表示,在美國普遍使用的解熱、止痛劑乙醯基氨基苯(acetaminophen),可能引發罕見卻嚴重的皮膚過敏反應。


FDA發表聲明指出,乙醯基氨基苯是美國國內使用最普遍的解熱、止痛藥品之一,但可能具有風險引發罕見卻嚴重的皮膚過敏。


乙醯基氨基苯引發的皮膚過敏,症狀包括起疹子、長水泡、如果程度繼續惡化,還可能讓皮膚表層造成大規模壞損。


FDA表示,民眾服用乙醯基氨基苯後,如果發現皮膚出現疹子或其他狀況,應該立即停止服藥,並且就醫診斷。


FDA將要求,未來所有處方箋藥品如果含有乙醯基氨基苯,藥瓶包裝都必須加註可能引發皮膚過敏的警語。


同時,FDA也將與藥廠合作,在含有乙醯基氨基苯的成藥包裝上加註警語。

鄭醫師補充:

乙醯基氨基苯(商品名為普拿疼)是臨床上使用非常普遍的藥物,電視的藥物廣告也不時出現,大部分的人都以為這應該是很安全的藥物,之前我提到,幾乎都是提醒過量服用可能導致肝衰竭反應。這項可能引發的罕見過敏,是FDA評估臨床上的一些嚴重副作用的報告,而決定加註警語,提醒大家留意。

不想靠藥物來退燒,高劑量的維他命C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有興趣深究的人,可以參閱無藥可醫這本書。



參考文獻:

http://www.fda.gov/ForConsumers/ConsumerUpdates/ucm363010.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阿茲海默症最終解方 可能是運動

作者: 李昀澔 | 台灣醒報 – 2013年8月1日 下午6:37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溫和的健走運動,能夠改善阿茲海默症初期症狀。馬里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人體運動學研究所的團隊指出,溫和的健走運動,對輕微認知障礙患者,可以有效提升其腦部神經細胞運作的效率,進而增強記憶力。


輕微認知障礙是早期記憶喪失的徵兆之一,極有可能演變為更嚴重的阿茲海默症。過去十年,阿茲海默症相關的新藥研究,每每到臨床試驗的階段就遭遇失敗,只有三種藥物最終得到上市的機會,但他們全都只能用來延緩阿茲海默症的病程,無一能夠在治療疾病本身起到作用。


馬里蘭大學人體運動學研究所卡爾森史密斯醫師等人,在《阿茲海默症期刊》發表研究指出,運動可以刺激腦部,使某些與記憶相關的腦區活化,並延緩輕度 認知障礙的病程進展,甚至是記憶的喪失。研究人員使用核磁共振攝影技術發現,運動不僅使那些已被診斷為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記憶獲得改善,甚至促進了整個大 腦的運作。


研究人員將35名年齡為60-88歲,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老人分為兩組,17名有輕度認知障礙,另外18名為正常人。其他例如性別、年紀、教育程度、遺傳病史及用藥情況等條件則都是相似的。


受試者在健身教練的指導下於跑步機上健走,每天約20分鐘,強度保持在受試者於運動同時,能夠保持正常對話的程度,只要心跳有加速並出汗,便已達運動目的。連續12週的運動課程結束後,讓受試者接受辨認名人圖片的測試,同時用核磁共振攝影技術,觀察受試者腦部活躍的情形。


研究人員發現,與12週前相比,只需活化較少的腦區,兩組受試者皆能完成辨識的工作。史密斯醫師說,「受試者只要使用較少的神經細胞,就能夠完成同樣的記憶測試,也就是神經細胞運作的效率提高了,從來沒有任何一種藥物的臨床試驗能得到類似的效果。」


史密斯醫師表示,過去普遍認為運動對年長者的健康有幫助,卻沒有科學數據佐證,他們的實驗最主要是在觀察,當大腦功能正常運作的時候,各腦區活化的狀況,而神經細胞運作效率提高的部分,正好是阿茲海默症病灶最常發生的部位,例如顳葉及海馬旁迴等構造。


儘管實驗的結果令人振奮,但仍須持續追蹤病人記憶力增進的情形,看溫和健走帶來的效果是永久性的,亦或運動的療程必須持續不間斷。史密斯醫師也計畫把樣本數提高,同時納進有遺傳性阿茲海默症家族病史,也就是阿茲海默症高危險群的受試者。




鄭醫師補充:


這是透過直接的腦部影像學檢查來確認運動帶給失智症的直接改善效果,而這種效果,藥物完全無法達到,因此在失智症早期,若能透過規律的運動來協助當事人改善,效果遠遠大於藥物。


原文報導以及參考文獻來源:



J. Carson Smith, Kristy A. Nielson, Piero Antuono, Jeri-Annette Lyons, Ryan J. Hanson, Alissa M. Butts, Nathan C. Hantke, Matthew D. Verber (Handling Associate Editor: Laura Baker)
Semantic Memory Functional MRI and Cognitive Function After Exercise Intervention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http://www.j-alz.com/vol37-1


http://www.umdrightnow.umd.edu/news/exercise-may-be-best-medicine-alzheimer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食用花椰菜 可防老化、抗癌

作者: 劉運 | 台灣醒報 – 2013年7月31日 下午6:03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花椰菜具有獨特的營養價值!科學家發現,花椰菜含有一種獨特的化學物質,可維持人體細胞裡粒線體的健康,進而預防疾病包括癌症及心臟病。研究員指出,食用十字花科植物可以提升人體的新陳代謝,並降低因年老所導致的慢性病相關風險。


英國食品研究所要求實驗對象食用花椰菜3個月,並透過驗血檢視他們體質的改變。第一組實驗對象共有19名男女,在每週的正常飲食外,再增加400克 的花椰菜(每天3朵小花椰菜);另一組實驗對象則是食用含有高「蘿蔔苷」含量、由英國科學家研發的超級花椰菜Beneforte;第三組實驗對象則是食用 豌豆。


人體細胞中的粒線體猶如「電池」般提供能量,但是功效會隨著年紀而下降。粒線體的失調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心臟疾病及一些癌症。


研究結果顯示,食用超級花椰菜的人,體內粒線體可獲得新的能量,且在粒線體裡進行的一些化學反應也可得到改善,其中2項生化程序得到「重新平衡」。另外,受測者血液中與發炎相關的化合物也減少。若僅食用普通的花椰菜,則需食用3倍的量才可達到相同的效果。


研究教授密森說:「粒線體對人體非常的重要,如果出了問題,它將導致許多因年老而伴隨而至的疾病。」他說,此研究為食用花椰菜可保持健康的說法,提 供了新的證據。密森進一步指出,重點是要有均衡的飲食,並且做適度的運動,但食用超級花椰菜將帶來額外的益處。他建議每天食用2-3次的花椰菜。


研究結論指出,食用十字花科植物可以提升人體的新陳代謝,並降低因年老所導致的慢性病相關風險。十字科類食物包含花椰菜、西蘭花菜、甘藍菜、捲心菜、大小白菜、芝麻菜等。


此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




鄭醫師補充:


十年前,我開始接觸功能性醫學,我的一位好友介紹我給一位國內功能性醫學的先驅認識,當她提到這位博士時,我印象很深刻,因為這位博士提醒大家要抗衰老,除了均衡飲食與營養、適度運動之外,還得多吃花椰菜。接觸功能性醫學越多,就知道花椰菜是一種值得經常攝取的好東西,上述研究報導有清楚的闡釋。


此外,這篇報導提到的蘿蔔苷,原文為glucoraphanin,當人在咀嚼花椰菜時,存在於植物細胞中的芥子油甙,比如說蘿蔔苷(glucoraphanin)被從破碎的細胞中釋放出來,遇到存在於細胞另外部位的 黑芥子酶 (myrosinase),黑芥子酶(myrosinase)就將蘿蔔苷(glucoraphanin)轉化成蘿蔔硫素(sulforaphane)。蘿蔔硫素(Sulforaphane)被人體吸收到血液中,便能發揮抗癌作用。這個例子是要說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抗癌成份有潛在的抗癌能 力,但它們的抗癌效果只有在被人體食用的過程中才能被轉化出來。


參考文獻:


Genetic regulation of glucoraphanin accumulation in Beneforté® broccoli


  1. Maria H Traka1,
  2. Shikha Saha1,
  3. Stine Huseby1,2,
  4. Stanislav Kopriva2,
  5. Peter G Walley3,
  6. Guy C Barker3,
  7. Jonathan Moore4,
  8. Gene Mero5,
  9. Frans van den Bosch6,
  10. Howard Constant7,
  11. Leo Kelly8,
  12. Hans Schepers6,
  13. Sekhar Boddupalli8,
  14. Richard F Mithen1,*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8 APR 2013


DOI: 10.1111/nph.12232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nph.12232/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女性穿戴名牌 為防堵情敵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7月31日 上午12:10

【記者李威撰整理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公布一項研究發現,女性穿戴名牌,可能是為了要防止潛在情敵去勾引自己的男伴,而這些昂貴的名品,確實也發揮了一定的嚇阻作用。


這項由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卡爾森管理學院(Carlson School of Management)所做的研究指出,男性使用炫耀財,是為了吸引另一半;女人使用炫耀財,是為了嚇阻其他同性競爭對手。這份研究包含一連串的不同實 驗,共649名不同年齡及交往狀態的女性參與。


研究人員葛瑞司克維希斯(Vladas. Griskevicius)表示,過去有其他研究指出,女性購買奢侈品的原因,包括提升自信及表現認同。但這份最新研究另外還發現,奢侈品在交往關係當中,具有「釋出訊號」的重要功能。


男性奢侈品 針對異性


葛瑞司克維希斯表示,過去的研究已經指出,男性炫耀奢侈品,對象經常是其他女性,「男人的名車,是要女人看見這台名車,而且瞭解到它有多貴」。但對女性而言,奢侈品的展示對象可能是其他的女性。


在一項實驗中,受試女性被要求回答一個情境題,假如一名女性參加舞會,而該名女子的男性伴侶對她有多少忠誠?受試者在知道女性穿戴名牌時,會明顯認為另一半對這名女子有更高的忠誠。


另一項實驗裡,測試者要求受試者去想像,自己的男伴被其他女人搭訕,故意去喚起受試女性的警戒心。然後,再要求受試者去做一件不相干的事情,就是在一張手提包的圖案上,畫下品牌的logo。結果發現,產生警戒心的受試女性,畫的logo平均比其他人大上2倍。


研究還指出,當女性感到自己的交往關係遭遇威脅時,就更有可能會去購買奢侈品,並刻意公共展示。另外,受試者去參加舞會時,比較不願意去認識身旁有穿戴名牌女性的男子。


單身、有伴都適用


但葛瑞司克維希斯解釋,這些行為不完全是有意識的,很多是出於潛意識。他表示,研究發現適用的分析對象,並不僅限於正在交往中的女性,單身女性炫耀名牌,也有助於接近自己有意思的對象。奢侈品對單身女性而言,同樣有擊退潛在情敵的作用。


但葛瑞司克維希斯強調,研究結果只反映受試者群體的一般性回答,並不代表適用所有女性,也並非所有女性都會炫耀自己的名牌。他說,處於交往、但不會展露名牌的女性,可能是對自己的交往關係比較有安全感,較少感受到威脅的存在。




鄭醫師補充:


男性們常抱怨另一半,不知為何她們為何那麼愛購買名牌來穿戴,也許該自我檢討一下,是否有給另一半足夠的安全感?上述研究報導就是清楚又有趣的證明。


參考文獻:


http://www.jstor.org/discover/10.1086/673256?uid=3739216&uid=2134&uid=2&uid=70&uid=4&sid=21102192856513


http://www1.umn.edu/news/news-releases/2013/UR_CONTENT_450739.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餵寶寶喝母乳 10大秘訣

 

受到「毒奶事件」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媽媽發現「天然的尚好」。母乳是寶寶最天然,最符合生理需要的食物,沒有任何一樣人工食物會比母乳更適合寶寶。



澄清醫院平等院區-婦兒科吳淋禎護理長表示,很多媽媽都會擔心母乳的量沒有辦法應付寶寶的需求。其實,要增加奶水的分泌有10大秘訣,把握住10大秘訣,奶水一定會足夠。



一、在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產檢及生產。像是有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認證核可的母嬰親善醫院,可提供一個順利哺餵母乳的環境。



二、出生後儘早肌膚接觸。出生後的最初1-2小時是出生寶寶頭幾天最清醒的時刻,也是寶寶和媽媽產生銘記的最佳時機,此刻與媽媽肌膚接觸可以激發媽媽的母愛及奶水分泌。



三、除了母乳還是母乳。健康足月的寶寶頭幾天的需求不多,即使是剛生產後的頭三天,媽媽的初乳就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了。



四、不限時間且經常的哺乳。只要寶寶想吃就應該餵奶,產後經常且不限制時間的餵奶可以刺激奶水的分泌,也可以避免隨之而來的乳房腫脹。



五、24小時親子同室。寶寶不但需要奶水,更需要父母陪伴所提供的溫暖及安全感,並減少寶寶院內感染的機會。



六、確保寶寶含乳姿勢正確,吃到奶水。寶寶在吸吮乳房時必須含住乳頭和大部份的乳暈,下巴貼緊乳房,如此才可以有效吸吮奶水。



七、吸一邊乳房後,再餵另一邊。寶寶吸完一邊乳房,如果寶寶還要再吃,再給他吸另一邊的乳房。如此兩邊乳房都受到刺激,都可製造奶水。



八、適時擠奶。擠奶除了可以緩解奶脹情形外,在寶寶與媽媽分開時也時維持奶水分泌的重要方法之一。



九、確認寶寶吃得夠,不隨意添加其他食物。評估的最佳表徵為每天至少換6次以上顏色清澈,尿濕重重的尿布(初生前三天為每天1-3次);五到三週內的寶寶一天至少解三到四次的黃色大便,三週後可能大便次數變少。



十、不要以寶寶的哭鬧、餵奶時間長短及頻率來論斷自己是否沒有足夠的奶水,而添加母乳以外的食物。



吳淋禎護理長提醒,新生兒及寶寶只有三個最基本的需要:母親溫暖的懷抱、母乳、母親身旁的安全感,這是每個母親都做得到的。把握以上10大秘訣,每個媽媽都可以驕傲的說:我的寶寶喝母乳、天然的尚好!(資料參考: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母乳含有嬰兒需要的充分營養,餵母乳不必擔心DHA或者抗體不足,因為母乳都有,同時,母乳含的蛋白質,不會引發過敏反應,故能降低過敏的發生及增強抵抗力,這是哺餵母乳的媽媽對小孩最好的呵護,所以一般婦產科醫師也建議準媽媽們儘量以母乳來哺餵小朋友至少六個月,幫助小朋友頭好壯壯,健康成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吃好睡好成績自然好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7月30日 上午12:00

美國醫學專家指出,小孩如果身體好、睡得好,學校成績自然好。另外,小孩一定要養成吃早餐習慣,否則很容易影響學習、認知功能表現。


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資訊,小孩的飲食、睡眠習慣都與課業成績表現息息相關。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最新研究也發現,小孩學校成績好不好,與生活、飲食習慣大有關係。


營養科學系助理教授克莉絲塔‧卡莎拉解釋,如果一個人沒有攝取足夠熱量,大腦就無法工作,這通常不會是問題,不過小孩上學前若沒有吃早餐,認知功能 就可能受到影響。卡莎拉建議,家長可讓小孩以水果、蛋白質、全穀類食物做早餐,早餐要盡量避免食用含糖麥片、含糖榖片等食物,以免造成血糖突然飆升、下 降。


卡莎拉表示,早餐營養均衡,不但讓身體有充足熱量,還可讓小孩維持注意力,三餐吃得營養、健康,小孩就不容易在放學後亂吃零嘴。小孩在晚餐前若真想吃點東西,可以吃點優格、水果與蔬菜,口渴就喝白開水,不要喝汽水、可樂。


小兒睡眠呼吸醫學副教授克莉絲汀‧艾薇絲提醒,小孩擁有良好睡眠,也有助提升課業表現。小孩一旦睡眠不足,上課時記憶力、專注力就會變差,情緒管理也會受影響,甚至容易出現焦慮、憂鬱情緒。


艾薇絲指出,六到十二歲的孩子、十三到十八歲青少年晚上都至少要睡九小時,不過這些族群晚上平均都只睡七小時,睡眠明顯不足,很多父母認為,小孩少 睡一點,沒睡到九小時沒關係,事實上,這很容易影響小孩隔天表現,如果小孩長時間睡眠不足,問題就會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嚴重。周末補眠也會讓情況惡化,小孩 星期六、星期天早上很晚才起床,晚上就會很難入睡,星期一早上起床時就會顯得特別疲累,睡眠周期就會被打亂。建議小孩一星期七天上床時間都要規律、穩定, 睡眠也要充足,這樣早上才會有精神。




鄭醫師補充:


現代父母忙碌,有時早餐圖方便,一杯牛奶配穀片,纖維以及蛋白質補充明顯不足,因此在學校時,一旦醣類被分解完畢,血糖驟降,大腦能量來源被切斷,專注力自然難以集中,影響學校表現,不難想像。


充足的睡眠對小孩的情緒控制、學習專注力以及成績表現影響非常直接,過去有許多研究都支持睡眠品質是影響學習表現的重要關鍵。不僅小孩如此,成年人亦然。參考文獻:


Ramón Cladellas, Andrés Chamarro, María del Mar Badia, Ursula Oberst y Xavier Carbonell. Efectos de las horas y los hábitos de sueño en el rendimiento académico de niños de 6 y 7 años: un estudio preliminar. Cultura y Educación, 23 (1):119-128, 2011


Víctor J. Quevedo-Blasco, Raúl Quevedo-Blasco. Influencia del grado de somnolencia, cantidad y calidad de sueño sobre el rendimiento académico en adolescen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 2011, 11, 49-65


這篇報導的原文參考資料來源:


http://www.uab.edu/news/news-you-can-use/back-to-school-2013/good-eating-and-sleep-habits-help-kids-succeed-in-schoo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