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版的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針對影響身心健康的各層面,均有詳細的說明,以下是關於藥物使用的部分內容,摘錄出來提醒大家注意,想得到更完整的資訊,請自行參閱該書。這些都是一般醫療人員不會告訴我們的,甚至在症狀治療為主的醫療生態中,許多人早已深受其害而不自知。以下為書中的部分內容:


 


 


警語:不要擅自停止服用醫生所開立的處方藥。應該要先詢問醫生,並了解如何先以生活習慣的改變來改善病情。如果必須要服用藥物,了解如何服用最低劑量,並以適當的營養素抵銷「副作用」。


 


降低輔酶Q10的藥物


見的藥物會降低輔酶Q10,包括降低膽固醇的施德丁(Lipitor, Zocor, Pravachol)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Toprol, Inderal)、以及糖尿病藥物(口服降低血糖的藥物,例如Glucotrol Micronase)


輔酶Q10是身體所製造與膽固醇相同的酵素(HMG-CoA retuctase)。因此服用施德丁會讓身體停止製造輔酶Q1021。如果正在服用這些藥物,試著找尋替代療法。如果必須要服用,要確定在營養補給品中添加100~ 200m g的輔酶Q10,以補充流失的量。


 



降低維他命B群的藥物


 


長期服用而對腦部造成傷害,最令人擔憂的藥物,莫過於制酸劑22,包括Prilosec, Prevacid, Nexium, Aciphex, and Protonix


 


制酸劑藥物的影響


l      阻礙充分的蛋白質消化,削減我們提供胺基酸基礎給神經傳導素的能力,因而影響我們的情緒、記憶與注意力。


l      阻礙礦物質的吸收,導致體內鎂元素的降低。缺乏鎂元素是焦慮與情緒障礙的主因。


l      提高腸道感染的風險23,並造成骨質疏鬆症24


l      最嚴重的是阻礙維他命B12的吸收25,導致疲憊、記憶力喪失、失智症與沮喪26


 


其它會造維他命B群流失的藥物包括阿斯匹靈、雌激素(包括避孕藥與類固醇)、利尿劑、抗痙攣藥劑(痙攣藥物經常也用於治療情緒障礙,例如Tegretol Depakote)、像普洛芬等消炎藥、以及帕金森氏症的藥物Sinemet等。


 


降低穀光甘肽的藥物


乙醯胺酚 (Tylenol or Panadol,一般人熟知的普拿疼)促使穀光甘肽流失的速度遠超過其他藥物。這個成分出現在無數的成藥裡。服用成藥的人完全沒有想到這個問題。實際上,這種藥物的毒性遠超過大部分的處方藥。


 


穀光甘肽是體內對抗毒素、發炎與自由基的最後防線。在第II部將說明這些問題對人體所造成的浩劫,以及穀光甘肽如何保護人體抵禦外侮。


現在,只要說穀光甘肽是人體最重要的單種化學成分就夠了,缺乏症會造成嚴重的精神與生理問題。


除了環境與飲食影響只要說穀光甘肽是人體最重要的化學成分就夠了,缺乏症會造成嚴重的精神與生理問題。


除了環境與飲食影響造成穀光甘肽的流失以外,有一半的人(大部分都有大腦耗弱的問題)都少了一種重要的基因GSTM1,這可以促使人體恢復對穀光甘肽的儲存。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整個情況更為惡化。


 


青花菜與蒜頭等食物可以提高體內的穀光甘肽,也可以服用一種名為NAC (乙醯基半胱氨酸)的補充劑,這有助於補充流失的穀光甘肽27。這在急診室是用於治療乙醯胺酚過量,以及避免肝臟衰竭和死亡的補充劑,保護人體的功效顯著。


要牢記的是乙醯胺酚是很危險的,尤其是和酒精一起服用。只能偶爾服用,而且是在真正需要的情況下。


 


含金屬的藥物


除了許多鈣質補充劑不慎是受到鉛汙染以外,許多藥物也會受到金屬汙染,甚至是蓄意加入的。這些金屬對大腦與人體具有致命性的傷害。


 


例如,鋁會提高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而許多人當成柳橙汁般暢飲的解酸劑,就含有鋁,例如Gaviscon, Maalox Mylanta;鋁也遍佈於我們的飲水、廚具、錫箔紙與大部分的腋下芳香劑


 


6星期大腦健康計畫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哪些藥物影響消化系統?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09/16 00:07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服藥因素,也可能會影響老年患者消化功能?三軍總醫院家醫部醫師張耀文表示,許多藥物都會影響到消化系統,常見的藥物如化療藥物、類固醇、抗膽鹼藥物、軟便劑或瀉劑、促進腸胃蠕動的藥物等。建議如果懷疑是藥物引起的消化問題,應該請醫師或藥師對於目前的藥物作個回顧,找出可能影響的藥物,並且用其他的藥物來替代。



家醫部醫師張耀文表示,有些藥物可會影響到消化系統,根據每個人的病症、體質症狀適應性不同,或對於藥物過敏因素等都可能影響到,應全方面考量。常見的藥物包括像是有:影響食慾的藥物;如化療藥物、類固醇。影響唾液分泌的藥物,如抗膽鹼藥物(如膀胱過動藥物)、抗組織胺藥物(如抗過敏藥物)。還有影響味覺的藥物,如化療藥物、血管收縮素轉化脢抑制劑(高血壓藥物)。以及導致噁心或嘔吐的藥物,如麻黃素(肺氣腫藥物)。還有導致便秘的藥物,如鈣離子阻斷劑(高血壓藥物)。此外,還有導致腹瀉的藥物,如軟便劑或瀉劑、促進腸胃蠕動藥物。



醫師建議,如果懷疑是藥物引起的消化問題,應該請醫師或藥師對於目前的藥物作個回顧,找出可能影響的藥物,並且用其他的藥物來替代。


 


很多人服用精神科藥物以後,常會發生腹痛、便秘等等狀況。其中也包含抗膽鹼作用的藥物,精神科藥物中的抗膽鹼藥物,指的是抗副作用藥物,通常是醫師開了抗精神藥物後,患者出現一些手抖、肌肉僵硬、眼睛上吊甚至坐立不安等等,這類抗膽鹼藥物就會跟著被開上。


精神科藥物的可能副作用如下:




  • 中樞方面可能會引發嗜睡、昡暈、頭痛、及頭暈等等。劑量高些可能會有焦慮、神經質、緊張、激動、譫妄即意識模糊等等。根據研究還有降低癲癇發作的情形。



  • 周邊的副作用包含視力模糊、口乾、流汗異常、腹痛及便秘等等。心跳過快及過敏性皮膚炎也有可能發生。
  • 有青光眼的人是絕對不能開立此藥,因為會惡化青光眼的病情。也有人本來沒有青光眼,因為服用此類藥物而引發。

  • 這類藥物對某些人而言,因為會引發一些欣快感,因此可能會導致藥物的濫用,尤其是針劑方面更容易。

其實除了抗膽鹼藥物以外,其他像抗憂鬱劑或者抗精神藥物,有一定比例會影響到消化系統。若對自己用藥或者親朋好友精神科用藥有困惑或疑問,歡迎和我討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爸爸,我們去哪裡?」
  2. 托馬總是重複問著我這一句話。
  3. 「爸爸,我們去哪裡?」
  4. 只是,他從來都不懂這話的意義,也不懂我的回答。
  5. 「爸爸,我們去哪裡?」
  6. 我想對他說:孩子,對不起,把你生壞了……

有人說,生出一個殘障兒,就是遇到一次世界末日,而他,遇到了兩次!


他是尚路易.傅尼葉,在法國文壇及電視圈擁有極高的地位,然而在一身的光環背後,隱藏的卻是他多年來避而不談的兩個殘障兒。遲至四十年後的今日,他決定送給他的孩子這本書,用來表達他的歉意,及永遠未說出口的愛。


然而,傅尼葉卻以異於其他殘障兒父母的幽默口吻,訴說自己的經歷,甚至輕鬆地開起兒子的玩笑。他說不想讓讀者哭泣,只想帶來歡笑,但如此輕盈的敘述,卻字字精準地刻劃出了他身為一個父親的痛苦掙扎。


相較於眾多描寫生命傷悲的題材,《爸爸,我們去哪裡?》打破了我們對悲傷的看法。傅尼葉選擇直率地嘲弄自己的遭遇,正如他所說的:「幽默,是對付痛苦最好的武器!」我們可以不流淚,以另一種方式越過生命的傷痛與困境!


「對我而言,馬修和托馬只是兩個『與眾不同』的孩子,從來都不是殘障或不正常的!儘管他們有著殘缺,卻不停地讓我們看到人性可愛與動人的地方。這本書不只是我送給馬修和托馬的禮物,也是給我自己的一份禮物!」


──尚路易.傅尼葉

 

關於尚路易.傅尼葉的介紹:

 

1938年生。大學時修習古典文學,原應成為嚴肅學者的他,後來卻成了法國知名作家及電視劇編導。他曾獲得多項國際藝術電影大獎,也曾投入卡通影片的創作,並參與多部電視影集及紀錄片的製作。從1992年起,傅尼葉開始文字創作,作品逾二十部,包含散文、小說、劇本,他幽默詼諧的筆法,令眾多法國讀者為之著迷。
雖然經常受邀上媒體談論作品,但關於自己的兩個孩子,一直是傅尼葉避言談起的話題。直到他70歲,也就是2008年,他才出版《爸爸,我們去哪裡?》,首度寫出身為兩個殘障兒父親的心聲。他說:「過去不提,不是因為怕丟臉、怕被人用異樣眼光看待,而是無法面對說了之後難以承受的痛楚。」
《爸爸,我們去哪裡?》一出版,立即在法國引起相當熱烈的迴響,在銷售量和排行榜上都創下耀眼的佳績。傅尼葉的句句文字撫慰了許多讀者,不僅僅只是同為殘障兒的父母,更告訴大家即使有再痛苦的遭遇,還是能夠有勇氣地笑著活下去。有評論家說:「或許上帝不曾善待傅尼葉的孩子,但這部作品之於傅尼葉,甚至所有的讀者,都是我們面對生命困境時最好的禮物。」

 

以上內容來源:


 

在此謹向普天下有殘障兒的父母致敬,同時讓我想到在身心障礙中,除了智障之外,最令父母們感到無力的就是自閉兒,家中有自閉兒的父母對此書應能感同身受。儘管不是殘障兒的家人,也會為作者深深動容。

 

對自閉兒而言,除早療可以安排以外,唯一可能的出路就是功能性醫學的幫助,這方面的作法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自閉症生物療法及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兩本書。衷心希望這類身心障礙的個案可以得到真正的幫助及改善,減少類似這本「爸爸,我們去哪裡?」的作者所經歷的遺憾。

爸爸,我們去哪裡?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恭喜您獲得Yahoo!奇摩站長工具


2009 年 08 月 部落格榜 - 總排名 前 1000 名!


排行榜記錄

謹以此榮耀跟所有拜訪過鄭醫師部落格的格友們分享,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由衷感謝!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藍莓為何能補腦?


英研究:藍莓補腦效果佳 常吃有助強化記憶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9/12 08:49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11日專電)英國科學家研究指出,藍莓具有優異的補腦效果,喝藍莓奶昔,可以提高專注力,長期食用藍莓更能強化記憶力。



瑞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營養專家史賓塞博士(Dr. Jeremy Spencer)與他的研究團隊對40名年齡在18歲到30歲的民眾進行研究,提供他們食用包含藍莓奶昔在內的套餐,再針對他們的專注力、智商、對閃光螢幕上的字彙反應等進行測驗。



一個月後,研究人員請他們重新進行調查,提供同樣的套餐,但不含藍莓奶昔飲料。



在認知能力測驗中,兩次實驗後的前二個小時,沒有任何差異,但是到了下午,沒有飲用藍莓奶昔的第二次實驗,參加者的專注力減退15%到20%。



研究人員之後邀請40名屆退休年齡的自願者,進行同樣的比對實驗,結果也一樣。



這份最新研究指出,藍莓的補腦功效並不是它所含的抗氧化成份,而是它能夠促進腦部血液循環的功能。



史賓塞指出,藍莓所含的「類黃酮」(flavonoids)才是真正的關鍵,類黃酮不僅可以疏通血管,提高血流量,同時可以降低血壓。



他說,食用藍莓短期內可以增進認知功能的表現,長期則可以讓頭腦更健康,經常食用有助提升記憶力。980911




 


黃酮類物質或稱類黃酮Flavonoid)是一群來自於水果、蔬菜、菜、葡萄酒、種子或是植物根的一群化合物。雖然他們不被認為是維生素,但是在生物體內的反應裡,被認為有營養功能:例如像是抗氧化等或是具有一些抗發炎反應功效。也被認為有抵抗或是減緩腫瘤的形成。可可亞,特別是一些黑巧克力,內含Flavones Epicatechin成分,其抗氧化能力是紅葡萄酒或是綠茶的二到三倍。Epicatechin也促進血液循環,也被認為有助於對於心臟血管健康。


以下是黃酮類的化學結構:


File:2-Phenyl-1,4-benzopyrone.svg


我們熟知的銀杏、或者松樹皮萃取物,裡面都有豐富的黃酮類物質。關於銀杏,每天服用40-200毫克可以幫助失智的預防與治療,相關資料可以參考2008年的最新研究資料:


http://jama.ama-assn.org/cgi/content/abstract/300/19/225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中國部分地區新生兒出生缺陷率攀升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9/12 19:13



(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12日電)統計顯示,近年來中國大陸部分地區新生兒出生缺陷的發生率一直在攀升,專家估計每30到40秒就有1名新生缺陷兒出生;造成的原因包括環境汙染、遺傳、輻射與高齡生育。



北京市衛生局日前公布,1997年北京的出生缺陷總發生率為每萬人90.78例,2008年增加到每萬人170.82例。



  北京市衛生局新聞發言人鄧小虹表示,發生率的上升尤以2003年後較為明顯。據北京市順義區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技術服務中心統計,2006年該區的出生缺陷發生率為每萬人139.14例,2008年為每萬人158.91例。2006年至2008年間發病率最高的前4位始終為先天性心臟病、指趾畸形、唇(顎)裂、神經管畸形。



  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升高的不只是北京。「財經網」報導,從公開資料來看,廣東、浙江、江西、湖南等地都出現了同樣問題。



  廣東省統計局和廣東省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聯合發布的統計監測報告顯示,自2003年至2007年,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從每萬人186例增加至每萬人249例。



  浙江省政府等機構於2008年年底共同完成的「浙江省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問題與對策研究」指出,浙江省人口出生缺陷發生率從2003年的每萬人115.1例上升到2007年的每萬人208.7例。



  江西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全省出生缺陷發生率由2000年的每萬人102.6例增加至2006年的每萬人151.2例。



  湖南省則從2001年的每萬人91.77例增加至2006年的每萬人166例。



中國出生缺陷監測中心專家透露,「從總體數字上來看,中國的出生缺陷率,是在上升的。」



根據該中心一份報告,在2007年的各類出生缺陷中,先天性心臟病每萬人25.1例,多指(趾)每萬人16.3例,總唇裂每萬人13.2例,是最常見的3種出生缺陷。



  曾有專家測算,在中國每年約2000萬名新生兒中,出生缺陷兒約占4%至6%,即80萬至120萬例;其中肉眼可識別的先天畸形兒為20萬至30萬名;每30秒至40秒,就有1個出生缺陷兒出生。中國每年的出生缺陷兒數量約占全球的20%。



  有專家認為,臨床診斷能力的提升,也導致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現率有所增加。根據報告,先天性心臟病在2000年的發生率為每萬人11.4例,2007年則為每萬人25.1例。



  報導說,對於中國目前真實的出生缺陷率升降趨勢,專家還難以作出結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出生缺陷率的提升,與遺傳、環境汙染、輻射和高齡生育等有關。



  據統計,中國高齡產婦的比例在2006年達到8.3%。過去10年間,高齡產婦比例上升導致唐氏症例增加約9500例。每例病童經濟負擔約人民幣45萬元(約新台幣近225萬元),代表著中國每年為此要多花費43億元。



  此外,北京大學生育健康研究所統計,有3種物理因素、27種化學因素、8種生物因素、12種母體因素和代謝失衡因素與出生缺陷有關,例如酒精、吸菸、甲苯、荷爾蒙等。



而據大陸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節目報導,山西煤礦礦區居住的育齡產婦,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遠遠高於中國全國平均水平。



  從2003年10月開始實行的自願婚前醫學檢查也被認為推高了新生兒出生缺陷率。不過,這項說法目前在大陸學術界尚存在爭議。



  專家普遍認為,因應出生缺陷的策略,一方面是透過積極干預,消除導致出生缺陷的危險因素,例如透過給孕婦補充葉酸,可降低神經管畸形的發生率;另一方面,就是要透過加強婚前保健、產前診斷,「攔截」有缺陷的新生兒。



  不過,報導分析,當前「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的經濟發展模式仍然普遍存在,各種干預手段、婚前保健、產前診斷的效果尚有不理想之處。降低中國高出生缺陷率的工作仍是任重道遠。980912




 


最近中國的研究統計發現:新生兒的出生缺陷率節節上升,除了高齡產婦的原因之外,基因缺陷及環境污染可能大有關係。說到這裡,不禁讓我想到類似發生在越南的狀況,在越戰期間,美軍大量的使用橙劑(戴奧辛結構的落葉劑),導致當地居民的體內亦遭污染而產生後遺症,其中包含生下畸形兒,相關的圖片大家可以參考下面的圖片:



在中國境內,環保議題一直是令人關注的議題,環境污染在母親體內的累積,是否會影響胎兒,過去曾有這樣的研究,像是生物累積(Bioaccumulation)指的就是生物體內吸收的大於失去的有毒物質的影響,過去為人所熟知得就是重金屬的污染,舉例來說,甲基汞是脂溶性的,進入身體後,容易停留在脂肪組織及大腦,造成身體的不良影響,在最新出版的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中,作者馬克‧希曼醫師就非常強調重金屬的累積對情緒及思考的影響。這方面在身心狀況改善上,若不一起瞭解及排除,在身心狀況的改善上往往會事倍功半。類似的重金屬像是添加在酒精及汽油的四乙基鉛,也是脂溶性的毒素,這些在體內若過量不排除,在改善上往往會走許多冤枉路。


此外,像是DDT這種進入身體,幾乎很難排除的脂溶性毒素,很難想像卡在身體脂肪的毒素,如何影響身體,其實是身體會利用脂肪作為能量的利用,所以同時會把毒素帶到血液循環,造成對身體的影響。而懷孕的婦女透過胎盤的血液交換或者哺乳的媽媽透過母奶的哺餵,進入新生兒體內而造成影響。


根本解決之道,是透過有效的重金屬螯合及高效率排毒技術,由美國知名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研發的排毒程式(請參閱清新身體‧清新心靈這本書),不只能處理卡在身體脂肪組織的脂溶性毒素,也能有效排除輻射對當事人的影響,建議大家多瞭解這方面的資訊,應用它來幫助身體去除毒素的殘留刺激的影響,如此,因母親的生物累積導致的新生兒出生缺陷才可能改善或者控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參考報導)

更新日期:2009/09/11 16:17 記者蔣文宜/綜合報導

居住屏東一位9個月大的孕婦日前因為高燒、咳嗽及肌肉酸痛,到醫院診治經快篩檢驗後,呈現A型流感陽性反應,服用克流感治療,吃到第5天即因出現子宮收縮、腹部劇烈疼痛,緊急送醫產下一名女嬰,所幸母女均安,不過,孕婦產嬰與克流感有無關聯?倒是引起外界關注。

報載指出,屏東這家醫院因為9月大孕婦的案例,懷疑是因為產時到了,或是克流感所致?向疾管局求助,結果疾管局並無前例可循,最後,因為評估胎兒已9個月大,器官已發展成熟,最後決定剖腹產,順利產下一名女嬰。

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內科部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根據文獻資料記載,服用克流感會有噁心、嘔吐等引發腸胃道的副作用,此外,日本也曾傳出青少年服用克流感後引發精神幻覺,而出現自殺傾向。不過,這些在國際間都並未獲得進一步證實。

關於孕婦服用克流感的案例過去並不多見,克流感被歸類為C級用藥,因此使用上需特別小心,黃玉成強調,孕婦為感染新流感後易引發重症的高危險群,「感染歸感染,可能引發早產,但是否與服用克流感有關,並無明顯證據支持」,因此,他仍建議不幸染病仍應服用克流感,預防病情更嚴重。

至於根據美國研究資料顯示,動物實驗有產下畸胎的風險,但人體實驗則不清楚,目前雖沒有足夠的證據佐證,但安全性仍有待評估。



由於孕婦算是新流感的高危險群,因此感染新流感,到底要不要服用克流感,的確讓人陷入兩難。


最近屏東有懷孕九個月的孕婦,服用克流感治療,結果在第五天產生子宮收縮、腹部劇烈疼痛,緊急送一產下一名女嬰,目前還無法確定是否為服用克流感所引發。


依照一般慣例來看,過去婦產科醫師在處理孕婦感冒時,都是非藥物的保守治療為主,主要是怕藥物對胎兒造成的影響。根據統計,新流感的死亡率略高於一般的流感,故我們在處理這樣的問題時,我認為不應離一般流感處理原則太遠。過去對於孕婦服用克流感是否引發畸胎的研究很少,因為媽媽們不會拿自己的小孩開玩笑。動物實驗證實已有畸胎的風險,我不知道有多少孕婦願意拿小寶貝來和動物實驗作比對?


最後,克流感導致的精神副作用之警告,這是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公告,沒有足夠的研究與結果,FDA不會提出警語,請大家注意!相關資料請參考:


 


 PEDIATRIC ADVISORY COMMITTEE BRIEFING DOCUMENT FOR TAMIFLU





... The objective of the MarketScan Databas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Tamiflu
on the risk of psychiatric event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by Thomson. Psychiatric
events were defined as delirium, delusions, psychosis, suicide, and self ...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多發性硬化症藥物 Tysabri 喚醒致命病毒


路透 更新日期:2009/09/10 14:44



路透華盛頓9日電)美國研究人員今天指出,治療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簡稱MS)的藥物「那他珠單抗」(Tysabri,natalizumab)可喚醒導致罕見腦部疾病的病毒,不但抑制人體對抗這個病毒的機制,還使病毒威力更強大。



這對沒有感染症狀的病患也有影響,研究發現顯示,科學家至今仍無法完全瞭解,為何13位服用那他珠單抗的病患出現有致命可能的腦部感染。



那他珠單抗是一種單株抗體,可抑制多發性硬化症病患的免疫系統,避免錯誤攻擊神經。



由美國生技製藥公司生物基因艾迪克(BiogenIdec Inc)製造,並由愛爾蘭伊連藥廠(Elan CorpPlc)推廣,那他株單抗曾於2005年,因和漸進性多病灶腦白質病 (progressive multifocalleukoencephalopathy,PML)有關聯而下架。2006年在更嚴格的安全限制下繼續使用。



哈佛大學醫學院,以及貝斯以色列狄更尼斯醫學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醫生寇拉尼克(Dr. Igor Koralnik)和同事研究19名剛開始服用那他珠單抗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



他們尋找的是JC病毒。



寇拉尼克在聲明中表示:「JC病毒是以最初那名病患名字縮寫命名,約有9成人口都帶有此病毒。」



他說,「但對健康人的來說,這種病毒通常存在於腎臟內,不會造成問題。」中央社(翻譯)




 


首先讓我們瞭解多發性硬化症是什麼?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種慢性、炎症性、脫髓鞘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可引起各種癥狀,包括感覺改變、視覺障礙、肌肉無力、憂鬱、協調與講話困難、嚴重的疲勞、認知障礙、平衡障礙、體熱和疼痛等,嚴重的可以導致活動性障礙和殘疾。多發性硬化症影響腦和脊髓的神經細胞──神經元。神經元傳遞信息,形成思維和感覺,以使大腦控制身體。保護這些神經元的脂肪層為髓鞘(Myelin Sheath),協助神經元進行電信號傳遞。多發性硬化症逐漸造成大腦和脊髓的斑塊性的神經髓鞘的破壞(脫髓鞘),髓鞘的瘢痕形成影響神經軸突的信號傳遞,以失去大腦和脊髓對外周的控制,以至多部位的僵硬或喪失功能。


多發性硬化症的平均發病年齡一般在20至40歲,女性發病人數兩倍於男性。多發性硬化症的病因不清,多被認為是自體免疫疾病。少數人認為是一種代謝依賴性神經變性疾病。


這個疾病目前尚無已知有效的治療方式,大多是症狀控制或支持療法,干擾素或免疫抑制劑,容易影響患者本身原本的免疫力,讓潛伏在身體原本無害的病毒危害到患者,最近美國的研究發現:


治療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簡稱MS)的藥物「那他珠單抗」(Tysabri,natalizumab)可喚醒導致罕見腦部疾病的病毒,不但抑制人體對抗這個病毒的機制,還使病毒威力更強大。



這對沒有感染症狀的病患也有影響,研究發現顯示,科學家至今仍無法完全瞭解,為何13位服用那他珠單抗的病患出現有致命可能的腦部感染。


在替代療法方面,比較為人所知的是高壓氧的治療,有興趣瞭解的人不妨參考:


http://mrw.interscience.wiley.com/cochrane/clsysrev/articles/CD003057/frame.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流感看這裡/對蛋過敏 最好別打疫苗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9/11 04:09



Q:以前打一般疫苗會過敏,請問可以打新流感疫苗嗎?



A:要看過敏的程度如何,如果只是出一點疹子,還是可以打新型流感疫苗。但如果打一般疫苗,卻出現抽筋或是全身無力等嚴重的過敏性休克,就不能打新型流感疫苗。



另外,新型流感疫苗跟多數的疫苗一樣,都是利用雞胚胎去培養病毒,病毒無論再怎麼純化,還是會存有雞蛋白的成分,如果過去對雞蛋會產生嚴重過敏,建議還是不要打新型流感疫苗。



不能打新型流感疫苗當然少了一個防護,無論是成人或是小孩都要更注意個人衛生防護,勤洗手、多用酒精消毒、儘量少出入公共場所。


(長庚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解答,記者魏怡嘉整理)


 


什麼人最好不要打新流感疫苗?答案是過去打疫苗曾出現嚴重過敏的人以及對蛋有嚴重過敏的人,這裡提到的蛋的過敏指的是IgE急性過敏反應,而非慢性IgG的過敏,提醒大家注意。


至於新流感疫苗到底一劑有效或者需兩劑?最新的研究出爐,應該一次就夠了。不過不同地方生產的疫苗,是否會有不同的效果與結果,有待觀察。



研究顯示新流感疫苗可能打一劑就夠了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9/11 08:05



新的研究顯示,成人可能注射一劑低劑量的新流感疫苗,就足以達到預防病毒的效果。



澳洲進行的一項研究,以240個年紀在18到64歲的成年人作對象,他們被分成兩組,一半的人施打15毫克劑量疫苗,另外一半的人,給予雙倍劑量。21天之後,驗血發現,多數人都產生了足夠的免疫力。



研究發現,十五毫克劑量的新流感疫苗,在八到十天之內,就可以讓一個健康的成人,產生充分的免疫反應,這和季節性流感疫苗的效果類似。這項研究結果令人相當振奮,因為它表示在疫苗製造恐怕趕不上疫情蔓延的狀況下,至少以目前有限的資源,可以讓更多人更快的完成注射,這項研究結果刊登在新英格蘭醫藥期刊上。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每天3千人自殺 平均每兩分鐘1人自殺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9/10 08:05



世界衛生組織警告,過去50年,全球自殺率竄升百分之60,目前每年有1百萬人自殺,平均每天3千人自殺,每小時125人自殺,每一分鐘有兩人自殺。世衛組織說,從地理上分析,自殺率最高的地區是東歐跟俄羅斯;從自殺人數來說,亞洲自殺人數最多,主要是中國,印度日本,每年都有很多人自殺。世衛組織估計,未來全球自殺率,可能還會升高。報告指出,世界各地自殺原因並不一樣,例如在歐洲跟北美,9成自殺的人,因為精神錯亂才自殺。但在亞洲,人們通常因為某些事,突然決定自殺。今天是(世界防止自殺日),(世衛組織)因此今天發表報導,提醒個人跟政府,要關注有自殺傾向的人;要告訴這些人,如果有自殺念頭,應該向生命線或醫生求助。



關於自殺的原因有很多,我無法一次把所有可能與自殺有關的原因全部列出來,過去我曾提到,無慢性疾病的自殺個案,真正主要的自殺關鍵,在於當事人有即將被揭露的越軌行為或者隱瞞行為,有興趣進一步瞭解的人,可以上好消息電視台網站看健康醫食代的234集的錄影存檔或者參考人格的完整與誠實這本書。


讓我們先瞭解越軌行為定義,在人格的完整與誠實這本書提到:一個有害的行為,或是對團體的道德守則有所違反的行為。當一個人坐了某件違反所同意之道德守則的事情,或是當他根據那個道德守則,應該去作某件事情,卻忘記而沒有去做時,他就是犯了一個越軌行為。一個越軌行為就是違反某件被同意的事情。一個隱瞞行為指的是一個人犯下一個越軌行為,而他並沒有將他說出來的一種行為。


談到這裡,不禁讓我想到過去我曾接觸到的個案,他到門診來求助,是因為他想自殺,自殺的原因是之前他曾因為到圖書館自己拿美工刀把圖書館的報紙割下自己有興趣的內容帶回家,後遭圖書館員發現報警處理。之後他便一直懷者忐忑的心情,直到他確定自己被判刑(需繳罰金),但判決書不知何時會寄達家中,他的自殺念頭油然而生。關鍵在於他完全無法面對他即將被揭露的越軌行為,不管這越軌行為大或小,只要當事人無法面對,就足以產生自毀的衝動。這類自殺行為會產生,根據統計,以亞洲人最多。解決的關鍵,是幫助當事人瞭解關鍵在於面對越軌行為或隱瞞行為,有其方法。一旦面對,原本的自殺念頭有可能在瞬間消失。願意說出來,就是最基本的面對。但對想自殺的人而言,他們願意去談自己的越軌或者隱瞞行為的意願往往不高,因為這些就是他們不想讓別人知道的東西,也是真正會讓他們想不開的關鍵。


自殺身亡在某些年齡層的死亡原因還可以位居前十名,若能針對自殺的原因以有效的生活改善技術來處理,除了能真正幫助當事人以外,還能減少周遭的人的遺憾與難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亂增減類固醇劑量 小心副作用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9/07 04:09



文/王重隆



許多人聽到類固醇,就會聯想到它的副作用,類固醇猶如一把雙刃刀,適當的使用可治療疾病,使用不當,可能產生不必要的藥物副作用。



類固醇因具有抗發炎、抗過敏、免疫抑制的功能,在早期全民健保尚未實施前,類固醇因使用在一些炎症,或免疫相關疾病的療效明顯且快速,因此有「美國仙丹」之稱,常被濫用,但被長期濫用之後,卻產生一些副作用,讓許多人聽到類固醇,就心生畏懼。也因為大家的誤解背上黑鍋,認為它同樣有副作用而不敢使用。



其實對一些過敏、發炎或自體免疫所導致的疾病,例如各種過敏症、氣喘、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腎病症候群、重症肌無力等疾病,類固醇都扮演重要的治療或控制角色;在骨科治療上,可以減輕骨破壞性疼痛,及神經或脊髓受擠壓引起的疼痛;在發生嚴重感染症時,甚至可以減輕因為感染而導致身體過度的生理反應;在器官、骨髓移植的病人,也需要有類固醇來抗排斥。


 


長期使用類固醇,會影響體內荷爾蒙的平衡,常見的副作用如下:


許多合成的同化性類固醇是被設計為能夠製造出更多的雄性激素而非產生雌性化反應,容易衍生的副作用包含包括了高血壓,膽固醇上升,皮膚痤瘡,提早禿頭,性功能減退以及睪丸萎縮。男性使用者有可能會長出胸部。女性使用者則是體毛增長,聲音變低沈,胸部變小,陰蒂漲大以及經期不規律。部分副作用是無可避免的。對青少年使用者來說,可能會造成骨骼停止生長。對於長期使用者來說,肝功能會嚴重的受損。 在心血管方面,可能導致左心室的肥大,而影響心臟的收縮與放鬆,長期下來容易引發高血壓、心律不整、充血性心臟衰竭、心臟病發以及猝死等等。


其實類固醇的使用也會引發精神症狀,過去曾有針對美式摔角選手長期使用類固醇引發家庭暴力的報導,就是相當明顯的例子。根據2005年在中樞神經藥物期刊CNS Drugs的回顧文章,提出類固醇引發明顯的精神症狀包含攻擊、暴力、躁症發作等等,其他項精神病發及自殺等等也與類固醇的使用有關。長期的濫用易引發依賴與戒斷症狀。長期的高劑量使用類固醇,容易導致神經細胞的損害甚至是不可逆的神經精神毒性。儘管尚無明顯的證據證實在醫療的治療上劑量上會引發類固醇的依賴,但已經被證實的情緒障礙,例如憂鬱或躁症等等,都是與使用劑量有關。


在攻擊行為及輕躁症的相關研究上,過去有些零星報導,但一直限於研究個案不足,比較少人注意到這方面的影響。在2008年有一篇代表性的研究文章提到,使用類固醇的年輕人比不使用類固醇的年輕人更容易產生暴力行為。有興趣深究的人不妨參考:


Beaver KM, Vaughn MG, Delisi M, Wright JP (December 2008). "Anabolic-androgenic steroid use and involvement in violent behavior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young adult mal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m J Public Health 98 (12): 2185–7.


至於因為類固醇使用引發嚴重的精神障礙到需要住院治療的比例則不高。


1992年的研究發現,斷然停用類固醇或者減量太快,容易導致憂鬱的發生。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551042


總之類固醇的使用必須當心,已經在服用的人想停用,必須在專業醫師的監督下來執行,否則容易引發相關的精神症狀,當然,長期的高劑量使用或者濫用,後遺症更多,請大家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胖男恐患不孕症 生不出孩子男人有責任


NOWnews 更新日期:2009/09/08 00:16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澳洲一項研究調查顯示,男性體重過重,會讓精子的品質下降,影響胚胎的發育,嚴重的話,恐會無法生育,因此想懷孕的男性應要注意體重的控制。



根據澳洲阿德雷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的實驗,他們給公老鼠吃高油脂的食物,等到老鼠發胖後,竟然發現精子的活動力逐漸轉弱,品質也跟著下降,連帶著也讓生育力跟著降低



科學家巴克斯認為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男性人類身上。同時他也指出,BMI身體質量指數如果大於25,就已經是過胖;BMI超過30的人,則是不孕症的高危險群。



此外,澳洲社會生物專家霍蘭教授也特別強調,夫妻如果不孕,問題不全出在女性的身上,「有超過6成不孕的男性,無法驗出是否罹患不孕症」,因此許多人都會將生不出孩子的問題歸咎於女性身上,這是錯誤的觀念。(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羅紜辰)


 


最近澳洲研究發現:男性體重過重,會讓精子品質下降,影響胚胎發育,嚴重的話還會導致不孕。過去,我曾舉出身體有嚴重殘留毒素污染的越戰退役男性,導致太太兩次流產,在做完排毒程式之後,太太順利懷孕,且生了兩胎的案例。顯見不孕的原因上,其實男性也要負大半的責任。


Body Mass Index,縮寫為BMI算法如下:體重除以身高(以公尺計)的平方。如果一個人體重為七十公斤,身高為一百七十公分,那麼他的BMI值就是70/(1.7*1.7)等於24.22,還不算過重。


以功能性醫學的角度來看,體重過重,周邊脂肪組織容易產生過量的女性荷爾蒙,當然這部分定然影響男性的生殖功能,因此,擔心體重過重的原因導致不孕,除了分析精子的品質以外,還可以透過功能性醫學的分析,找出問題所在,透過飲食控制、減重及荷爾蒙調整,把正常生育功能找回來。


圖片預覽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為什麼疾病無關緊要?


在打開這本關於大腦與情緒的書時,我猜書中沒有任何關於沮喪、焦慮、注意力不集中過動(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或阿茲海默症等熟悉疾病的章節,會讓你大吃一驚。取而代之的是關於營養、荷爾蒙、發炎、消化、排毒、活力與鎮定情緒的章節。


 


如果疾病是如我們所知的,是可以找出我們的大腦、情緒、思維出了甚麼問題的有效方法,那我會寫一本關於疾病的書。但是,疾病派不上用場。


 


相反地,本書探討的是我們的大腦到底出了甚麼問題。是關於我們的精神折磨,以及沮喪、焦慮、失智症、自閉與注意力不集中等現代社會流行病的真實原因與解決方法。


如果你被診斷出精神障礙大腦疾病,我會告訴你哪些是你真正必須要去了解關於痛苦的根源與解藥。我們目前對疾病的定義是毫不相干的,因為我們了解相關症狀根源所在的共同基礎分子機制。


以上是希曼醫師對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的自序,他強調一件事:疾病是結果,尤其是精神障礙或者大腦疾病,真正的根源往往是身體出問題導致了衰弱的大腦。至於本身接受內科訓練的醫師,如何成為身心健康的專家,主要的關鍵在於他也是過來人,以下為他的經歷:


我對這個問題的了解是兼具醫生與病人的角色。19968月底,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我的大腦故障了。我變得不知所措、恐懼萬分,陷入無助與無望的深淵。


請聽我的故事。


破碎的大腦


學習、思考與演說,對我而言一直都是輕而易舉的。我的大腦從未讓我失望。在大學裡,我輕鬆地學了幾千個中文字。在醫學院裡,解剖學錯綜複雜的圖案與名稱骨骼、肌肉、器官、血管與神經,毫不費力地銘刻在我的大腦,而在聽過一節課與閱讀我的筆記之後,生理學與生化的複雜路徑就變得清晰無比。


我每天跑 四英哩 的路到醫學院。我在課堂上書寫詳細的筆記,同時還能聽取、記憶與寫下教授所講的每一句話。


 


在漫長的一天結束之後,我又跑回去我的公寓,做一個小時的瑜珈、吃天然新鮮的食物,然後每天心無旁騖,專心地念書三小時。然後爬上床,在5分鐘之內就能安然入眠,熟睡7小時。


隔天起床,再度重複相同的生活節奏。那樣規律的生活被打亂了,就像所有實習中的 醫師一樣,在進入醫院之後,開始以超乎極限的方式壓迫我的生理與心理,規律的36小時輪班,最高紀錄是60小時的輪班(從周五早上一直持續到周一晚上!)


 


當我在愛德荷擔任小鎮的家庭醫生時,我的工作時間縮短,一周看診80小時,每天30名患者、接生,以及在急診室工作。


 


我離開愛德荷到中國工作一年,呼吸飽含煤灰與汞的空氣,之後回到麻州,在貧民窟的一家急診室工作,以超級瘋狂的時間表輪班。


 


然後突然之間 (或者時間到了),我的大腦崩潰了 (連帶著我的身體)


 


在看診時,我經常忘記患者剛說的話,或是在引導他們的敘述時,陷入一片茫然。我嘗試詳細做筆記與追蹤,但是我在對談時無法專心,記不得任何人的名字。我開始拍照片與寫下患者的個人資料,做為我的周邊記憶體,避免下次和他們說話時,讓自己困窘不已


 


在演講授課時,我會突然忘記我講到哪哩,而必須要問聽眾我剛剛講了甚麼。當我看一本書時, 我必須要反覆地閱讀同一章節,才有辦法了解其意義。晚上在為我的小孩讀床邊故事時,只能像機器人般地吐出字語,因為我無法在大聲朗誦的同時,了解故事的意義。


睡神逃避著我。筋疲力竭的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幾小時也無法入眠。最後終於入睡了,隔天早上醒過來時,感覺就像沒睡一樣疲憊。


以前和我無緣的沮喪與焦慮,現在變成了形影不離的朋友。


我時候我覺得自己撐不下去了。愉悅與歡笑的能力消失在遙遠的記憶中。 


我的身體感覺愈糟,我的大腦就越不管用。如果我胃脹氣拉肚子,我就無法思考或睡覺。如果我的舌頭發炎或眼睛紅腫,我就會變得沮喪。如果我的肌肉疼痛痙攣,我就無法專注。如果我覺得精疲力竭,我會忘記我正在說的話或是為什麼我走入一個房間。


 


有些醫生說我是沮喪憂鬱,建議我服用抗憂鬱藥劑。心理醫師建議抗焦慮藥劑。我的家庭醫生開立處方安眠藥。一名神經科醫生說我得了ADD,因此我需要興奮劑。其他人說我得了慢性疲勞症與纖維肌痛症。我只知道我的大腦故障了、注意力無法集中、心情沮喪、健忘,身體也不聽使喚。


突然之間,我無法專注、注意力無法集中、失憶、也無法體驗愉悅與快樂。就好像我突然罹患了三種可怕的疾病--注意力不足障礙、沮喪與失智症。我的大腦怎會讓我失望呢? 我身體的強項突然變成最脆弱的環節。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的經歷太激烈了,除了少數非常親密的朋友以外,我極盡隱瞞之能事。我假裝得像無事人似地,戰戰兢兢地過著每一天。


但是在八月的那個夏日,我的大腦停擺、精疲力竭的我與腦霧抗戰著,我開始找尋答案。


 


一點一滴,我以地毯式搜尋的方式逐一檢視細胞與身體系統,我發現破碎大腦的源頭。遍尋文獻、諮詢數十位科學家與醫生,並以我自己的身體與心理做實驗,我慢慢地逐步找回自己。 


 


讓我的大腦停擺的原因,並非只有一個。而是所有的症狀累積而成,一直到我的身心崩潰為止。看似突然,卻是毒素、壓力與古怪感染的漫長連鎖反應的結果。


 


追根究底地回溯到居住於中國北京時,呼吸1千萬人民住家暖氣燃燒生煤所產生的汞中毒;童年所吃數不清的鮪魚三明治;以及滿嘴的銀牙或汞齊。我也缺少了將汞排出體外所需的一個關鍵性基因,讓整個問題更形惡化。我是在之後的詳細檢測中才發現這一點的。


幾年來不眠不休地在急診室工作與接生,徹底破壞了我身體的韻律,為了繼續撐下去,我狂酗四倍的濃縮咖啡、猛吃大量的巧克力脆片餅乾與堆積如山的冰淇淋(因為有香蕉與堅果,所以我認為那是健康食品)


然後在1996年接近夏天尾聲的一天,我在緬因州野外露營時,所吃或喝的東西讓我的腸胃發炎。那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本書是我的療癒故事,也是我發現目前大腦障礙流行病答案的過程。這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就像解決我的問題一樣。


我並不是因為「沮喪」、「注意力缺乏症」、或「失智症」而造成悲傷、無助、健忘與無法專注。而是因為中毒、發炎、營養不足、腸道一團混亂、荷爾蒙失調、細胞無法製造能量、以及身為單親的筋疲力竭。  


我在了解如何重建這些支離破碎的症狀與治癒我的身體之後,我的大腦才恢復正常。


改變身體就可以修復衰弱的大腦。


我們的思惟、信念與態度、經歷過的創傷與生活經驗,直接對生理產生影響。我們知道壓力與其他的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重大。現在我們了解95%的所有疾病,是因為壓力所造成或惡化的。我們的想法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或是讓我們生病。心理的狀態影響生理的情況。


這稱為身心醫學。這是對科學領域的重大貢獻,且是由像哈佛與史丹佛等許多大型學術機構所投入研究的。


遺憾的是大部分的醫生在行醫時並未應用這項知識。他們接受這樣的觀點,卻沒有應用心靈的療癒力量,反而輕蔑地說那些健康受到心理影響的人是罹患身心失調疾病生理化,表示他們的生理症狀都是憑空想像的。 


 


更糟的是「身心」醫學(或是生理如何影響心理)幾乎是無法偵測的。


身體直接且強力地影響大腦。營養狀態、荷爾蒙失調、食物過敏、毒素、或消化、免疫與新陳代謝失調,都會大幅影響我們的情緒、行為、注意力與態度。


 


生理的情況影響大腦,這是我們從未想過的。心理與大腦障礙的治療意涵搖搖欲墜。一整套全新的可能原因與治療方法就擺在我們眼前。


 


改變飲食、營養、工作睡眠韻律或睡眠型態、所使用的物品、運動量或休閒時間、排除體內的毒素、均衡賀爾蒙、修復消化腸道的失衡、刺激系統製造能量的能力,以及改善食物敏感或過敏的情況,都可以大幅轉換心情與大腦功能。


真相和許多傳統的醫生要你相信的不一樣,大腦和身體的其他部位並不是分開的,衰弱大腦流行病的解決之道,並不在於找出更能影響心理或精神狀態的藥物或更佳的治療方法。


 


大腦主要是匯聚在整個身體所發現之實際生理原因的結果。大腦問題或失調經常都是系統失調所造成的,解決之道並不在大腦而是身體


 


 


更多的內容請大家參考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裡面針對無法以客觀檢測來確立診斷的精神科醫療,有更多精彩的論述。希曼醫師從未質疑壓力對身體的影響,但壓力到底壓垮了哪些稻草?如何重建?他在書中有詳盡的說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他的老師告訴說他簡直是判若兩人。」


小小孩克萊頓靜不下來、很容易感到挫敗,而且很少一覺到天亮。在開始上學之後,我們有其他的小孩可以比較,這些問題顯得更為嚴重。我們不願意讓他重蹈幼稚園的覆轍,我們向當地的一位擅長教育測驗的醫生求助。當結果出來時,我們得到的診斷是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除了服用藥物控制以外,似乎別無他法。


 


接下來的一年,他持續在焦躁中掙扎,我們最後決定讓他開始服用藥物。藥效良好,但是就像所有的藥物一樣,必須要付出高昂的代價。每天晚上都像是經歷一場戰鬥,他深受反彈效應之苦。他的胃口很差,無法入睡的問題持續困擾著。在學校的專注力改善了,但是經常感染鼻竇炎、抱怨肚子痛,而且經常爆發我們找不出原因的蕁麻疹。


 


我們帶克萊頓去看希曼醫生,對於我兒子的情況,第一次得到真正可以理解的原因,也確認了麩質、酵素與汞中毒的問題。透過飲食的改變與營養素的補充,我們不止解決了無法專注的問題,也一舉掃除了他的其他生理症狀。有史以來,克萊頓變得注意力集中、身體健康改善了,也可以一覺到天亮。在幾個月之後,我注意到他的筆跡有驚人的改善,之前他所寫的字根本就是慘不忍睹。他的老師說他簡直是判若兩人。



 


在將近二年之後,我兒子心悅臣服地接受這個照顧自己的新模式。他準備自己的午餐、處理有敏感食物的社交場合,並做出讓他常保健康的決定。我非常地感謝希曼醫生,感謝他的知識與充滿同理心的支持,讓我們一家持續邁向最佳的健康狀態。


Audrey Lampert(母親)


康州北格蘭比


 


 


以上是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書中的實際案例,對一個受過精神科專科訓練的醫師而言,難以想像教科書提到的大腦失衡疾病,竟然可以由功能性醫學的檢測找出異常原因,並藉由相關的飲食調整、營養補充及身體排毒來作根本的改善。大多數的斥為無稽,甚至有些專業人員,在面對家長們的詢問,會以為家長在質疑藥物治療的方式,生氣地說:「如果不相信我,就不要找我治療!」然而非藥物處理真地不存在嗎?非也,只不過在精神科教科書中並沒有提到這些方法。這些方法在功能性醫學教科書才找得到。


 


以下為希曼醫師對克萊頓的評估與處理:


 



在心理治療的領域,克萊頓被診斷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一種行為異常的症狀。他在學校無法專心,恍神且破壞力旺盛。就像其他被貼上ADHD或自閉症標籤的小孩,克萊頓所寫的字跡潦草,幾乎無法辨識。在另一方面,他的數學又很突出。


 


在生理上,克萊頓被診斷出氣喘,深受環境性過敏之苦,鼻竇阻塞、鼻涕倒流、喉嚨痛、濕疹、反胃、胃痛、拉肚子、頭痛、肛門搔癢、口腔潰傷、肌肉疼痛、肌肉痙攣、鼻子與氣味過敏、打噴嚏、蕁麻疹、皮膚搔癢與起疹塊,以及及經常性的感染。晚上睡不安穩、呼吸困難。他也有焦慮、恐懼與嗜吃甜食的症狀。


 


五位不同的醫生開出七種不同的藥物來治療所有的症狀,包括ADHA的利他能(Ritalin)、過敏藥物、蕁麻疹與氣喘吸入劑、胃痛的制酸劑、還有頭痛的止痛藥。


 


對於12歲的男孩,如此驚人的藥物雞尾酒,卻無法緩解他的生理、心理或行為症狀。而這正是我們醫學上治療的方式將症狀分門別類,再由不同專科醫生開出堆積如山的處方藥。



克萊頓和他的家人過的生活真是悲慘啊!


 


大部分的心理醫生不只缺乏處理生理問題的訓練,也覺得這與心理診斷無關。然而,我相信這些生理疾病是最重要的發現,這些線索將有助於找出原因與適當的療法,修復紊亂的大腦功能。


 


現在,藥物清單與未經測試的雞尾酒式調配組合,以驚人的比例成長。像克萊頓這樣出現心理、行為或情緒問題的兒童,都被施以像Ripserdal抗精神病藥物;像Trileptal的抗癲癇藥物;以及百憂解等抗憂鬱藥物再加上像利他能(Ritalin), Concerta, and Adderall等興奮劑藥物。


 



克萊頓的重建心靈之路


在我們深入探索時,我們發現與治療了他所有症狀的根源身心健康七大關鍵的失調,這是重建心靈之道的基礎。以下說明的是我們的發現以及我們的因應之道。克萊頓的情況,在某個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代表了我們大家的情況。這說明了我們衰弱的大腦所傳達的絕望訊息。


我們看看影響克萊頓病情的一些基礎關鍵。


 


營養不良


就像大部分的兒童一樣,尤其是具有ADHD與自閉症的症狀,克萊頓嗜吃垃圾食物。它的典型飲食中包括反式脂肪、食品添加物2與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與糖份。這種情況與ADHD形影不離3。血糖測試確認嚴重缺乏許多重要的脂肪、維他命、抗氧化劑與礦物質。克萊頓沒有omega-3脂肪與極低量的色氨酸、維他命B6、維他命A、維他命D、抗氧化劑(維他命E與胡蘿蔔素)、鋅和鎂


 


Omega-3脂肪二十碳五烯酸(D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大腦運作所不可或缺的。事實上,大腦有60%是由DHA所組成的。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4、濕疹及免疫力不足,和缺乏這些脂肪之間有很大的關聯。


 


色氨酸是製造血清素所必須的一種胺基酸(蛋白質的組成分子);血清素是情緒放鬆與快樂的化學元素,退黑激素是睡眠的化學元素。維他命B6是將色胺酸轉變成血清素的關鍵。克萊頓不穩定的情緒、睡眠障礙與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都是缺乏維他命B6的表徵。他所服用的一些處方藥,實際上是進一步剝奪維他命B6的補給5


 


缺乏維他命A and omega-3脂肪的症狀是手臂後面的疹塊,稱為毛孔角化症(hyperkeratosis pilaris)6 缺乏維他命D導致免疫力不足。像維他命E與胡蘿蔔素等其他維他命的不足,顯示出他的飲食含有大量的垃圾食物,缺乏蔬菜與全穀物。

缺乏鋅伴隨著免疫力降低、重金屬排毒不良與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這符合了克萊頓經常感染、濕疹與過敏8,以及過動的症狀。鎂的缺乏則導致了頭痛、焦慮、失眠、肌肉痙攣、抽筋與疼痛,以及對噪音的過度敏感9


 


營養素具有多重因子的影響,且是協同作用的。重要的是補足所有缺乏的部分,因為這些營養素的作用都是彼此重疊且環環相扣的。


 


 


免疫與發炎性失調


克萊頓有氣喘、過敏、蕁麻疹、鼻竇炎、皮膚發癢、口腔潰傷,還有嬰兒配方奶不耐症、尿布疹、經常性耳朵感染等病史。這些都是免疫與發炎性失調的明顯徵兆。


 


這些不應該被視為個別的症狀,而是整個免疫系統受到一種或多種刺激物的嚴重侵擾,例如食物或環境過敏原、黴菌、毒素、慢性輕微發炎、或是上述這些因子的組合。


 


遲發性輕微食物過敏(IgG食物敏感)的特殊測試顯示克萊頓的免疫系統(或許還有他的大腦10,11)18種食物產生反應,包括乳製品、花生、酵母、柑橘,尤其是麩質,這些造成了更嚴重的發炎。12


麩質會造成輕微的慢性免疫反應,讓大腦與其他系統發炎。口腔潰傷只是腹腔疾病或麩質不耐症的另一個指標。13事實上,他的IgG抗麩質蛋白抗體升高。我們將會從後面的章節進一步了解,為什麼麩質是克萊頓療癒過程的關鍵。


 


消化失調


反胃、拉肚子、胃痛、肛門搔癢與腸胃敏感都是克萊頓消化系統失調的明顯症狀。治療許多感染而經常使用的抗生素,導致酵母的過度生長與異常的腸道菌叢。這造成腸漏(也稱為小腸滲透)這種情況造成上述的食物過敏、系統過敏與發炎的現象。14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為什麼他的免疫系統如此紊亂失調。



排毒功能失調


重金屬中毒代表排毒功能不佳。測試顯示克萊頓有高含量的汞和鉛。他的金屬暴露率可能類似同年齡的其他兒童,但是因為營養和/或基因的因素,讓他無法從體內排除重金屬,因此貯存在他的身體組織內。


 


汞會造成大量的胃腸與自體免疫以及認知的問題。出生於1989年與2001年之間的兒童,都有可能暴露於汞中毒的風險,因為出生後那幾年所施打的各種疫苗,都含有硫柳汞(thimerosol(2001年起的疫苗不再使用這種有機水銀防腐劑)。其他的汞來源包括燃煤的工廠、許多種大型的掠食性魚類、河魚、甚至是鑲牙的汞齊。


 


鉛毒會造成兒童的認知與行為問題。16在一份最近的突破性研究中,鉛毒與環境毒素都與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有明顯的關聯。17居住在受汙染的環境裡、接觸中國製含鉛油漆的玩具、爬行在鞋子從戶外夾帶鉛汙染源進來的地板上,克萊頓暴露於工業革命的危險之下。


 


他可能也有受到其他的環境毒素影響,例如房子內黑黴的黴菌毒素與食物添加物,這是我們無法檢測的。


克萊頓的問題顯然不是利他能(Ritalin)缺乏症或是家教不好。所有這些問題的原因都在飲食與環境汙染源,造成我們身體七大根本系統的失調。


 


對症下藥的治療


造成克萊頓的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寫字異常、蕁麻疹、氣喘或胃痛,並非單一原因。對身體的所有壓力,加上獨特的脆弱基因,彼此相互影響的總負荷,造成異常的大腦作用與健康問題。


克萊頓的治療卻是超乎尋常的簡單。


小心謹慎地找出刺激身體系統的原因或來源(營養不良、有毒的食物、食物過敏、麩質、環境毒素、食物添加物、酵母菌的過度生長),以及確認恢復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養份,包括綜合維他命、omega-3脂肪、B6、鋅、鎂、維他命D、健康腸道益菌、促進睡眠與緩和焦慮的5-羥基色胺酸(5-hydroxytryptohan),克萊頓的健康與大腦功能最後終於可以正常地運作。



 

 



 

克萊頓的治療結果



克萊頓和他的母親下定決心要努力改變。在2個月後的追蹤門診,克萊頓停止服用所有的藥物,包括利他能(Ritalin)、抗組織胺藥物(Zyrtec Tagamet)、氣管擴張藥、類固醇吸入劑、Tylenol (乙醯胺酚)、以及Advil(止痛藥異丁苯乙酸)


 


他的情緒和行為恢復到12歲兒童應有的狀態。他的注意力改善了、在家裡與學校的破壞力消失了、他的暴躁易怒與焦慮也消失無蹤了。


 


克萊頓發現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擺脫了所有的長期症狀。他的蕁麻疹、氣喘、慢性流鼻水、肛門搔癢、胃痛、反胃、拉肚子、頭痛、肌肉痙攣、與對噪音的敏感,全部都解決了。他終於能夠入睡,而且可以整晚熟睡。克萊頓在與同學相處,以及課業方面開始有良好的表現,這是前所未見的。


 


克萊頓並沒有神經學或心理治療的「疾病」。他的症狀是「衰弱的大腦」,起因來自於營養失衡、中毒、免疫系統、神經傳導素與消化功能的改變。治療這些根本原因與導正失衡的情況,解決了他的所有症狀


 


其中有些發現與解決方式是主觀的,因此,對於那些抱持懷疑態度的人,一項無法反駁的客觀結果強調出這個方法的成效,且「證明」了生理對心理與大腦的強大影響力。


 


最後,我想引用一位名醫的話來讓大家思考:



「看到你所相信的?還是相信你所看到的?


--西尼貝克醫生(Sidney Baker, MD)


也建議大家可以找這本跟大家身心狀況有密切關係的書籍來參考。尤其是認為身心的健康與穩定不應建立於長期藥物控制的人來說,定能從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中得到更直接的解答。




 

6星期大腦健康計畫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綠花椰菜有益心臟 英科學家揭秘


路透 更新日期:2009/09/06 01:31



(路透倫敦4日電)綠花椰菜長久以來被視為對心臟有益,如今英國科學家認為他們已曉得其中機制。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發現在綠花椰菜和其他綠葉蔬菜含有的一種化學物質,可促進天然防衛機制,避免動脈血管形成栓塞,而栓塞可引發心臟病。



由英國心臟基金會(British Heart Foundation)資助的一項研究,以老鼠做實驗,研究人員發現,在綠花椰菜和其他芸薹屬(brassicas)植物中內含的化合物蘿蔔硫素 (sulforaphane),可「啟動」一種保護性蛋白質,而部分容易阻塞的動脈血管中,此蛋白質未活化。



倫敦帝國學院「國立心肺研究所」(NationalHeart and Lung Insititute)專家艾萬斯(PaulEvans)說:「我們知道蔬菜顯然對健康有益,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多年來一直不知道如何從分子機制解釋其原因。」



他說:「此研究為攝取綠色蔬菜能促進心臟健康,提供一個可能解釋。」中央社(翻譯)


 


綠花椰菜本身原本就富含維生素C、K和A,也是很好的膳食纖維。過去在營養醫學的研究中發現,它含一些可能抗癌的成分,像是diindolylmethane這種成分還有硒等等。diindolylmethane這種成分可以幫助免疫系統對抗病毒、細菌及癌症細胞的活動。相關的研究可以參考:


http://www.activamune.com/diindolylmethane_dim_immune_activation_data_center.htm 


多攝取綠花椰菜已被證實能降低前列線癌的風險,有興趣的人請參考: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7652276


至於心臟的保養,也就是這篇研究報告的原始文章,可以參閱:


http://www.express.co.uk/posts/view/125136/Broccoli-beats-heart-disease


想保養自己的心臟血管嗎?多吃點綠花椰菜吧!想抗癌及增加免疫力嗎?多吃點綠花椰菜吧!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