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準媽媽不能輕忽的事(含親子關係) (49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勿餵食嬰兒蜂蜜 嬰兒中毒危險性高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5月10日 下午6:56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嘉義市政府指出,因蜂蜜偶含肉毒桿菌芽孢,而一歲以下嬰兒,因免疫系統及腸道菌叢尚未發展健全,且胃腸道是一個良好的缺氧環境,如嬰兒食用含肉毒桿菌芽孢之蜂蜜,肉毒桿菌孢子就有可能於腸道中生長,產生毒素而造成中毒。


早期發病症狀包括疲倦、眩暈、食慾不振、腹瀉、腹痛及嘔吐等症狀。神經性症狀通常於12~36小時間出現,但亦有數天後才發生,會造成視力模糊或複視、眼皮下垂、瞳孔放大或無光反射、顏面神經麻痺、唾液分泌障礙、口乾、吞嚥困難、言語困難及四肢麻痺等,嚴重時會因呼吸障礙而死亡。給予適當的呼吸系統照護及抗毒素治療,死亡率可降低至7%以下。


嬰兒肉毒桿菌中毒要給予支持性之照顧,不可注射抗毒素以免造成過敏之危險,故相對於成人,一歲以下嬰兒因免疫系統尚未健全,應避免餵食蜂蜜,嬰兒肉毒桿菌中毒危險性較高。


鄭醫師補充:


在部落格或者臨床上,偶爾會有小寶寶的家人提出這個問題:嬰兒是否可以餵食蜂蜜?上述報導就是很好的說明,需要的人可以留意這方面的資訊。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研究:孕婦壓力影響胎兒發育

中央社 – 2012年5月1日 下午1:30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新加坡1日專電)美國和以色列研究人員指出,婦女在懷孕初期若承受較大的壓力,胎兒缺鐵的風險較高,可能影響發育。


新加坡媒體今天引述外媒報導,美國及以色列研究人員合作,對孕婦分組調查壓力對胎兒的發育影響,結果發現有正向相關。


這項研究以孕婦所住地區遭受火箭襲擊為例,發現在懷孕初期前3個月曾受此壓力者,對照在火箭襲擊之後3個月才懷孕者,壓力組孕婦生下的新生兒血清鐵蛋白明顯較低。


由於鐵在新生兒大腦等器官發育過程中有重要作用,這項研究首次發現,孕婦早期的壓力是影響胎兒體內鐵含量的風險之一。


研究人員建議處於壓力情境下的孕婦應盡早檢測,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鄭醫師補充:


我常在門診建議孕婦在懷孕過程中儘量注意營養補充,睡眠充足,減少過敏症狀發生以及不要有過度壓力,因為這些都會影響孕婦本人以及日後胎兒的身體健康暨發育狀況。最近美國及以色列的研究提醒大家若是孕婦壓力過大,產下的新生兒血清鐵蛋白血清鐵蛋白明顯較低,明顯影響身體發育及心智發展,提醒孕婦若有過度壓力務必尋求專業諮詢,積極減壓,以免影響下一代的身心健康。


這項研究發表於今年4月29日於美國波士頓所舉辦小兒科學術協會年會(Pediatric Academic Societies (PAS) annual meeting )上,相關原文報導可以參閱: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2/04/120429085406.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來因為社會新聞報導產後憂鬱之媽媽,不堪精神壓力,殺害自己的親生骨肉並自殘,導致大家對此議題有莫大的關注,故我認為大家應對產後憂鬱有進一步的瞭解與認識。


 


       目前產後憂鬱的真正原因仍未明,不管是懷孕時女性荷爾蒙濃度較高,產後一下子減少太多,或是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等等的不足,都還沒有定論,一般認為生理以外,心理調適上,包含媽媽自己的角色扮演、太擔心寶寶或者產後生活的調適,都可能有影響,但仍無確實的病因可以直接解釋,所以,我們最好產後憂鬱當成是一種綜合的現象,而協助產後憂鬱的恢復,最好由身心兩方面,儘量以不具後遺症或副作用的方式來協助當事人恢復比較得宜。


 


        產後憂鬱症狀與我們一般熟知的憂鬱症的表現,並沒有不同,只不過發生在生產之後,產後憂鬱發生率並沒有確切的研究統計數字,從2.5%到25%都有,但絕沒有到一些誇張的說法到將近五成這麼高。很多產後的媽媽,因為新生兒的狀況,影響到她們的睡眠時數不夠,導致產後疲勞(POSTPARTUM EXHAUSITION),難免脾氣大或心情不好,但在嬰兒睡眠狀況慢慢穩定後,上述的不穩定狀況,也會跟者改善,相信這是許多人共同的經驗,提醒大家,這絕非產後憂鬱。


根據一篇2006年的研究期刊:


Sarah J. Breese McCoy et al. (April 2006). "Risk Factors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A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at 4-Weeks Postnatal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其中提到容易導致產後憂鬱的三大因素,分別為母親是否親自授乳(有哺乳的媽媽比例比較低),有憂鬱症病史以及本身抽不抽煙(有抽煙的比例比較高)。所以如果具備這些狀況的母親,產生產後憂鬱的機會比較高,因此最好能在懷孕時,就能開始做一些預防措施,但絕非服用抗憂鬱劑來做預防,以下我把已經經臨床證實能有效預防或治療產後憂鬱的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1.營養補充:這在懷孕及產後最好持續進行,能有效預防及幫助產後憂鬱的營養品首推OMAGA-3,一般熟知的魚油或者亞麻仁油,都是人體不攝取也不會自行製造的必須脂肪酸,食物從魚類或蛋也攝取得到,但魚類攝取需提防重金屬污染,包含魚油也最好選購有純度認證的安全魚油。根據2001年的婦產科研究建議:


 "Pregnant/Nursing Women Need Proper Fat Intake to Combat Depression".


孕婦及產婦攝取OMAGA-3的確有助於減少及預防產後憂鬱的發生。 其次像葉酸、B12及鐵的補充,一般的孕婦都會在婦產科醫師的建議下做補充,相對來說比較不會缺乏。但其他像維他命B2對產後憂鬱的治療也蠻重要的,日本的研究大家不妨參考:


The Osak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Study。一般而言,可以考慮比較好吸收的維他命B群,比較省事。


此外,適當蛋白質、足夠的水分補充也很重要,如果需要其他特別營養補充,得請專業醫師討論。。


2.伴侶支持及生活壓力的減輕:如果媽媽出現產後憂鬱,另一半最好增加對媽媽的支持,找其他人協助小孩的照顧,減輕 媽媽的負擔。這絕對有助於狀況的改善,如果有些生活上的壓力或困擾,也最好面對問題,讓壓力減到最少,這方面其實有些生活改善技術可以提供協助。


3.持續及健康的睡眠:睡得好,情緒比較穩定,產前不妨養成每天散步的習慣。睡不好,可以考慮一些好吸收的鈣鎂營養,水果方面,若對奇異果沒有過敏,可以考慮補充,因為含豐富的鈣鎂。


4.適當的運動:當然孕婦及產後的媽媽不一定要做劇烈的運動,產前除了散步,其實爬樓梯是蠻好的一項運動,建議大家不妨試試,而且多爬樓梯,也有助於產程順利。


至於藥物的服用,我建議務必謹慎,尤其是仍在懷孕及想親自哺餵母乳的媽媽,更須小心。因為服藥可能也會經由胎盤血液交換或母乳讓新生兒或胎兒吸收到。許多醫師其實不建議以藥物來處理產後憂鬱,因為如同一般的憂鬱一般,大部分的產後憂鬱症狀,會自行消失。我認為在懷孕時,如能按以上的建議儘量來配合,相信會出現產後憂鬱的機率會少很多,即便有,相信嚴重度及時間都不會令人太擔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孕婦吃藥,安全嗎?

 

懷孕的婦女應該和平常人一樣也會生病,但由於害怕吃藥影響胎兒安全,所以往往有病不敢服藥,因而延誤病情反而使母親及胎兒受到傷害。當然胎兒本身是比較脆弱,尤其是前三個月細胞正在分裂和增生,容易受到干擾而引起畸形產生,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藥物都會影響胎兒。


台東基督教醫院婦產科-徐文成醫師表示,目前醫藥學者根據藥物對胎兒影響程度嚴重與否而把藥物分為五類。


一、 A類藥物:一些藥物在有良好控制的情形下對婦女進行研究,證實對胎兒沒有危險性。


二、B類藥物:動物試驗的結果證實對胎兒不具危險性,但對婦女尚無充分的研究。或動物試驗顯示對動物胎兒有不良作用,但在良好控制的條件下,對孕婦的研究尚未證實對胎兒有不良反應。


三、C類藥物:動物試驗顯示對動物胎兒有致畸形或殺傷性,但對婦女尚無類似發現,因此危險性無法被排除。


四、D類藥物:對人類胎兒有明確的危險性存在,但在某種利多於害的情況下(如母體生命受威脅或罹患嚴重疾病,別無其他較安全和有效的藥物可資利用時),雖對胎兒有危險仍可使用。


五、X類藥物:動物或人體的研究都證實可發生畸胎,而且所產生的危險性明顯的大於服藥的好處,這類藥物孕婦忌用。


換言之,A、B兩類藥物都可以用,C類藥物必要時可以用,也不需要因吃了C類藥物而把胎兒拿掉,D類藥物在救命時仍可以用,但胎兒可能有畸形發生,但不是一定有,只有小部分有。


X類藥物就忌用,如果誤服此類藥物,有些醫師建議把胎兒拿掉,但在正常情況下包括沒吃藥沒生病的情況下,仍有百分之二的胎兒有或重或輕的畸形,這是一個自然的發生率,所以無論何種情況,醫師都不能保證胎兒百分之百的健康。


徐文成醫師強調,最好的防範方式,就是孕婦千萬不要在生病時自己隨便購買藥物服用,必須先就診經婦產科醫師判讀,畢竟A、B、C三類的藥物有很多種,醫師可以替你選擇適當及安全的藥物,在就診時必須先說出自己已懷孕或準備懷孕,讓醫師開處方時有所注意。此外無病時千萬不要隨便服用 “補“大人小孩或去“胎毒”的藥物,事實證明很多去“胎毒“的藥物無故服用一段時間後反而傷害胎兒。


目前台灣常用的藥物有上萬種,沒有一位醫師能把所有常用藥物的外觀及顏色能分清楚,所以每當孕婦服用任何藥物時必須把藥名記下來,以便請教醫師或藥師,最好不要只把藥品直接拿給他們看。總之,孕婦往往無法避免生病,生病時必須看醫師,有很多藥仍可使用,不致傷害胎兒。所有的準媽媽一定都能產下健康活潑的寶寶。


 


我接觸到個案,大都是懷孕的媽媽,之前有固定服用精神科藥物,但為了避免對小孩造成傷害或者致畸胎,很多準媽媽們土法煉鋼,或者只靠忍字訣硬撐,相當辛苦。提醒已在服用精神科藥物的準媽媽們,減藥停藥,其實不必那麼辛苦,當然,能在懷孕前把藥物減下來完全不吃,這是最皆大歡喜的。由於在臨床上累積了不少幫個案減藥斷藥的經驗,所以有這方面問題或疑慮的準媽媽們,歡迎和我討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懷孕末期 醫師:慎選感冒止痛藥

作者: 陳珮瑜 | 台灣醒報 – 2012年4月3日 下午4:54






台灣醒報記者陳珮瑜台北報導】針對日前有孕婦因誤用感冒藥,造成新生兒罹患持續性新生兒肺高壓一事,新光醫院婦產科醫師蕭國明表示,感冒時醫師常開的非類固醇類消炎藥,雖可有止痛、消炎作用,但孕婦如果服用之後,腹內胎兒恐會有腎臟功能損害、肺高壓等後遺症。他提醒孕婦,如果感冒發燒,可以服用普拿疼一類的藥,或就醫尋求專業協助,不要自行購買成藥,增添懷孕風險。


一名孕婦上個月在懷孕39週時,因為感冒喉嚨痛就醫,醫生在診斷後開感冒止痛藥治療,情況大有改善;之後又因為陣痛再度就醫,才發現胎兒患有「持續性新生兒肺高壓」。經過緊急插管、呼吸器治療等等,終於在2週後病情改善,順利出院;而罹患肺高壓的原因,經檢驗後也證實是因為孕婦產前服用的感冒止痛藥(NSAID)所致。


新光醫院婦產科醫師蕭國明說,感冒時醫師常開的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具有止痛、消炎、退燒作用,多用於關節炎、感冒、發燒、喉嚨腫脹等症狀,非一般抗生素,但懷孕32週以上的孕婦不宜使用,因為其會造成胎兒肺動脈導管提早關閉、腎臟功能損害、肺高壓等後遺症。


至於什麼是持續性新生兒肺高壓,新光醫院小兒科醫師劉明發解釋說,在懷孕期間,胎兒的肺並不會交換氧氣和二氧化碳;但當嬰兒開始自行呼吸時,如因胎內缺氧、先天性肺疾病、藥物或其他因素,使得肺壓無法下降,造成新生兒持續缺氧,就稱為持續性新生兒肺高壓,死亡率高達30%。


「孕婦如果真的出現感冒症狀,建議可服用普拿疼,避免藥物產生的副作用。」蕭國明提醒孕婦,身體如果出現痠痛症狀,可用熱敷、按摩代替含有NSAID成分的藥膏;如果感冒發燒,也可以服用普拿疼。


另外,劉明發也呼籲孕婦,如果出現身體不適症狀應先找婦產科醫師,避免服用到不合適的藥物,也不要自行購買成藥,增添懷孕期的風險。


鄭醫師補充:


NSAID這類止痛藥與SSRI(選擇性血清回收抑製劑,例如百憂解、客憂果或者樂復得等等)抗憂鬱劑副作用有些雷同,例如持續服用NSAID,腸胃道出血的風險增加,SSRI也會:


Serebruany VL (February 2006).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and increased bleeding risk: are we missing something?".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19 (2): 113–6. doi:10.1016/j.amjmed.2005.03.044. PMID 16443409.


Halperin D, Reber G (2007). "Influence of antidepressants on hemostasis". Dialogues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 9 (1): 47–59. PMID 17506225.


在SSRI的藥物中,百憂解及克憂果已被證實會增加胃酸分泌而導致胃潰瘍,尤其是和止痛藥合併服用更容易發生:


Abdel Salam OM (September 2004). "Fluoxetine and sertraline stimulate gastric acid secretion via a vagal pathway in anaesthetised rats".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50 (3): 309–16. doi:10.1016/j.phrs.2004.01.010. PMID 15225675.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8700&prev=28730&next=28150&l=f&fid=33


至於上述報導提到的新生兒肺高壓的風險,SSRI也會,內容請參閱部落格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8700&prev=28730&next=28150&l=f&fid=3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流感疫苗易使少年入睡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3月29日 下午3:19






芬蘭研究發現,施打新流感疫苗容易讓十七歲以下的少年出現嗜睡的狀況。


嗜睡症的人會覺得特別疲倦,容易忽然睡著或是麻痺。


赫爾辛基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二零一零年初,芬蘭少年和兒童嗜睡症案例突然增加。研究人員比對了二零零二到零九年兒童嗜睡比例和二零一零年的比例以後發現,二零一零年十七歲以下兒童和少年嗜睡症增加了十七倍。


進一步分析才發現,二零一零年初流行新流感,芬蘭政府讓大家打了疫苗。研究人員說,二十歲以上的人打新流感疫苗就不會出現嗜睡的症狀。


 


鄭醫師補充:


這個主題上次有提到,相關資料請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2435&prev=22760&next=22399&l=f&fid=40


上次的資料建議需要更多資料來證實,這次的研究結果清楚呈現,研究全文請連結參閱: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33536


研究引用來源:


Nohynek H, Jokinen J, Partinen M, Vaarala O, Kirjavainen T, et al. (2012) AS03 Adjuvanted AH1N1 Vaccine Associated with an Abrupt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Childhood Narcolepsy in Finland. PLoS ONE 7(3): e33536. doi:10.1371/journal.pone.003353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產婦體態走樣 睡得少是主因


  張瑋



【台灣醒報記者張瑋報導】產後身材走樣,原來不是吃多了,真正原因是睡少了。美國醫學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女性產後難以恢復身材,可能與她們睡眠不足有關。專家研究產後6個月的女性,睡眠5小時或更少者,減重比睡眠7小時以上的女性困難兩倍,因為缺乏睡眠會影響到荷爾蒙的分泌。


美國健康生活新聞網報導,流行病學專家埃麗卡•岡德森由940名來自麻州的產婦研究發現,產後6個月的婦女,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與睡眠多於7小時的婦女相比,前者無法恢復懷孕前身材的機率,比後者高出兩倍。


岡德森說,睡眠時間不足是導致女性產後難以恢復身材的因素之一。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西麗蒙烏特拉庫爾說明原因是,「缺乏睡眠會改變影響荷爾蒙分泌」。


研究者表示,人體由腦下垂體前葉所分泌的生長荷爾蒙,是依照生理時鐘變化來進行,以晚上分泌最多,在晚上11時到凌晨1時之間最旺,功能是促進體內器官的發育成長,加速體內脂肪的燃燒,與胰島素相抗拮,防止體內脂肪堆積。


但晚睡的人,就會造成這種荷爾蒙分泌失調,分泌不活躍,加上攝取的熱量若超出身體所消耗的熱量,多出的營養素日積月累,就會形成脂肪,體態自然就會越來越臃腫。


 


我想,所有生過小孩的媽媽都有這樣的經驗:產後容易睡眠不足。主要的原因是小寶貝需要有人餵奶,如果 常需要半夜餵奶,要睡眠充足實在不太可能。不過隨著小寶貝慢慢長大,幾個月後,睡眠應該可以慢慢增加時數,所以睡眠不足的狀況,應屬短期出現的狀態。最近 美國有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會導致內分泌失調,研究人員發現睡不滿五個小時的產後媽媽,要減重成功的機率比睡滿七個小時的產後媽媽困難兩倍。所以研究人員 推估:睡不夠,可能導致內分泌失調,尤其是腦下垂體前葉所分泌的生長激素,生長激素不足,容易造成脂肪囤積,但比較可惜的是沒有看到實際生長激素的數值比 較,故我們只能把生長激素的影響當成是一種可能的解釋理論,若要進一步證實,應該有每位產婦生產後的生長激素濃度報告,而且採取檢體的時間最好一致,不能 差太遠。睡不夠會影響的荷爾蒙,其實不只生長激素一種,像是壓力荷爾蒙濃度太高,也會導致身體肥胖,瘦不下來。睡不夠,壓力荷爾蒙濃度也容易升高,唯一可 以確定的是:睡不夠,會影響體內荷爾蒙的平衡,導致身體容易出狀況。


對那些有時間睡但睡不到七個小時的產後媽媽們來說,這很可能另外的生理或者心理狀況,最好能在專業醫療的協助下,找到根本原因,以非藥物的方式徹底改善睡眠,否則屆時需面對的,往往不只是體重降不下來的問題而已。


產後瘦身,建議在餵奶時,媽媽們在可能的範圍內,能夠哺餵母乳最好,因為這也是幫助產後身材恢復的一種方法。


最後我認為應該把年齡的因素也帶入分析,因為年齡對生長激素來說,是成反比的,也就是年齡越大,生長激素濃度越低。請參考附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適度運動 增受孕機率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3月20日 上午12:04






如果想懷孕,最好每天都健走一段路,不過盡量不要去跑馬拉松或接受馬拉松訓練,以免運動過度,反而傷害生育能力。


美國、荷蘭研究發現,女性適度運動,不但對全身健康有好處,對正常體重者,也可增加受孕機率。不過正常體重女性若常進行激烈運動,一周做激烈運動達五小時以上,懷孕機率就會減少百分之四十二,懷孕機率比不運動的人更低。運動程度越激烈,受孕成功率也就越低。


美國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副教授勞倫‧威斯表示,研究結果讓人很驚訝,就算只是短時間激烈運動,似乎也會傷害女性生育能力。


共有約三千位女性參與研究,她們都想懷孕,但都沒有接受不孕症治療。研究人員以問卷詢問她們平常運動的習慣、頻率與強度。


像跑步、有氧舞蹈、游泳,快速用力地騎腳踏車等都算激烈運動,而健走、邊騎腳踏車邊休閒、打高爾夫球、做園藝工作都是適度、溫和的運動。研究也發現,過重、肥胖者做激烈運動,並不會影響受孕時間。威斯表示,對於過重、肥胖女性來說,不管哪種做哪種運動,有作運動都比沒運動來得好。過重本身就會增加不孕症風險。只要有運動,身體就會得到好處。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生育與不孕症」醫學期刊。


鄭醫師補充:


1.肥胖一向是不孕的主因,透過適當運動來減輕體重,有助於提升受孕機率。運動過度的女性連月經都會停止,不少女性馬拉松或者鐵人運動選手都有此狀況。對女性來說,運動的過與不及,都會影響受孕。


2.上述研究的原文可以參閱: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502821200259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寵愛媽咪-孕婦採無痛分娩北部是南部2倍

作者: 林宏聰╱高雄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3月9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林宏聰╱高雄報導】


高雄32歲孕婦「小如」怕產痛,原本計畫採無痛分娩,但長輩一再提醒從「龍骨」注射麻醉藥,以後會腰酸背痛,讓她很兩難;高雄長庚醫院麻醉科主任潘恩源說,南部婦女確實較擔心無痛分娩後遺症,採用比例較北部少一半。


潘恩源說,高雄長庚自然產孕婦僅30%是無痛分娩,但台北長庚採無痛分娩的孕婦則超過70%,形成「南北差距」有趣現象;他表示,南部民眾擔心注射時傷及「龍骨」,且無痛分娩需自費約5000元,也是不普及的原因。


他指出,無痛分娩從脊椎硬膜外腔注射麻醉藥,阻斷生產過程疼痛;據國外研究,無痛分娩產後一年,和未採無痛分娩的孕婦幾乎沒差別,且婦女產後本來就有四、五成會腰酸,施行無痛分娩後感到腰酸背痛的機率沒特別高。


「無痛分娩後少數覺得頭痛、腰酸背痛,是因注射不慎戳破硬脊膜!」潘恩源說,無痛分娩畢竟是侵入式醫療行為,若麻醉醫師經驗不夠,無法排除過程中可能造成脊髓漏液、傷及韌帶、骨頭而引發頭痛或腰酸背痛等後遺症。


不過他強調,這些後遺症大多在產後一周就能舒緩,萬一持續覺得不舒服,只要向醫師求助,服藥或將自體血注入硬膜外腔便可治癒;他認為權衡之下,仍建議孕婦採取無痛分娩來降低產痛,保持愉快心情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潘恩源說,醫學中心均指派經驗豐富的麻醉醫師為產婦施行無痛分娩,但確實有部分小型醫院或私人婦產科診所,由接生醫師甚至護士來注射,提醒孕婦要事先問清楚,確定生產時是由麻醉專科醫師做無痛分娩,才能降低風險。


鄭醫師補充:


二十年前我還在醫院實習時,看到產婦的無痛分娩,曾一度認為這是產婦最好的禮物,後來接觸個案累積才發現背後仍有一些潛在的風險。舉例來說:我有一位好友,她的夫人前年生產時,為了避免產痛,故採用醫院的自費建議:打麻醉無痛分娩,由麻醉科專科醫師親自執行的醫療服務。麻醉效果產生之後,沒有痛覺,但產程也停滯了,等了半天,沒有辦法,只好用剖腹生產,原來的無痛分娩變成更大工程的剖腹生產,讓當事人始料未及。一般來說施打麻醉之前,醫護人員絕少提到這方面的風險,提醒大家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哈佛發現/年輕女性卵巢有造卵幹細胞

自由時報 – 2012年2月28日 上午4:31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六十年來醫界一直認為,女性一輩子能產生的所有卵子,在她出生時就已存於其體內且數量固定,不過,這個論點現在受到哈佛大學一份新研究挑戰這份研究發現,年輕成年女性的卵巢擁有罕見的造卵幹細胞能製造卵子,意味著女性卵子數量能持續補充;這項研究若獲得證實,對於因疾病或年紀導致卵巢失去功能而不孕,卻仍想生育的婦女來說,將是一大福音。


研究負責人、哈佛大學麻州綜合醫院生殖生物科主任強納森‧提里說,「我們現今對於卵巢老化的見解並不完整,女性卵子並非只是從一批固定數量中越用越少」。


醫界向來認為,所有雌性哺乳動物一出生就帶有固定數量的卵子細胞,由這些卵子細胞形成卵子,就像存有固定金額的銀行帳戶,卵子數量會逐漸減少,約在中年就會用罄。提里二○○四年首度挑戰此論點,提出成年老鼠卵巢內發現存有造卵幹細胞,而美、中等實驗室的研究也有同樣發現。這份廿六日於「自然醫學」期刊發表的最新研究,即在探索人類是否也有造卵幹細胞。


提里的研究,使用由日本埼玉醫科大學提供的冷凍人類卵巢,是由二十多歲健康女性因接受變性手術而捐出供研究使用。研究團隊透過只存於造卵幹細胞表面的蛋白質DDX4,從人類卵巢中找出這種幹細胞,然後予以螢光標記、方便確認其所製造出的卵子。這些幹細胞注入人類卵巢組織切片,再把組織切片移植到老鼠皮膚下,以便供應血液營養,結果,兩週內就發展出帶有螢光綠的卵子細胞。研究人員對老鼠進行相同實驗顯示,造卵幹細胞產生的卵子能受精、形成胚胎。


不過,提里認為,利用造卵幹細胞在實驗室中培養卵子,開啟未來人類擁有源源不絕卵子可用的可能性,「將徹底改寫人工協助生殖技術」。


鄭醫師補充:


1.以前有句俗諺:「阿婆仔生子,甲拼耶!」意思是過了生育年齡之後,女性想要生小孩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這也與醫界長期以來的認定相符:醫界一直認為,女性一輩子能產生的所有卵子,在她出生時就已存於其體內且數量固定,所有雌性哺乳動物一出生就帶有固定數量的卵子細胞,由這些卵子細胞形成卵子,就像存有固定金額的銀行帳戶,卵子數量會逐漸減少,約在中年就會用罄。


但這樣的論點即將被美國哈佛醫學院麻州總醫院最近發表的臨床研究結果所推翻,這是生殖醫學的突破性發現,對不孕或者年紀較大仍想生育的婦女絕對是一項福音,除了期待這項研究發現早日在臨床上能廣為應用,造福更多想生育但有困難的家庭之外,也提醒我們幹細胞醫學是未來醫學的績優潛力股。


2.上述研究研究摘要請參閱:


http://www.nature.com/nm/journal/vaop/ncurrent/full/nm.2669.html


引用來源為:


Nature Medicine:(2012) DOI:doi:10.1038/nm.266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餵奶的母親請留意,如果小孩出現不好睡的狀況,每天喝咖啡的量請小心控制在一杯的量以內,也就是不要超過300毫克的咖啡因,因為咖啡因會透過母奶讓小孩吸收,相關研究請連結參閱刊登於咖啡因研究期刊(Journal of Caffeine Research)研究的原文全文:


http://online.liebertpub.com/doi/pdfplus/10.1089/jcr.2011.12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近半孕婦 拒接種新流感疫苗

【記者蘇湘雲、鍾佩芳/綜合外電報導】

台灣許多人對新流感疫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這種心情舉世皆然;據一項英國調查顯示,將近一半的孕婦拒絕接種新流感疫苗,因為人擔心疫苗安全性不足,可能傷害身體,也傷及寶寶。


英國從4月開始,已有66位新流感患者死亡,其中包括兩位孕婦。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一項網路調查顯示,如果新流感疫苗問世,48%的孕婦不願施打疫苗。只有6%表示絕對接受疫苗接種,另有22%的孕婦表示可能接受疫苗接種。其中有些孕婦家中有5歲以下的小孩,這些媽媽認為,她們不會讓自己的孩子接受疫苗接種。


有些人擔心疫苗是否測試完全,也有人憂心副作用和防護效果;甚至有些人擔憂疫苗安全性勝於新流感病毒。總共有1458位民眾參與問卷調查,其中包括562位孕婦。


新流感流行期間,媽媽是否能哺育母乳呢?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陳昭惠表示,母乳能給嬰兒最好的營養與免疫力。


當母親罹患感染性疾病時,母體的免疫系統會產生對該感染疾病的專一性抗體,而此抗體也會藉由母乳提供給寶寶,讓寶寶即使得到相同的感染,症狀也會比較輕微。


由於新型流感的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呼吸道的飛沫感染與接觸傳染,陳理事長也表示,在哺乳過程中,可能會增加傳染的危險性。若罹患新流感的媽媽們,在急性期時可以將母乳擠出,由未被感染者代為餵食;過了急性期時,則應戴口罩,避免對嬰兒咳嗽與打噴嚏,並加強洗手以注重個人衛生。對於沒有症狀的媽媽們,哺乳前也必須先洗手後再哺乳。


母乳中是否有新流感的病毒?是否會藉由母乳將病毒傳給寶寶?陳理事長表示,目前仍不清楚。但根據過去季節性流感的經驗,母乳中含有流感病毒的量極少,媽媽們不需要過度憂慮。也鼓勵媽媽們跟六個月大以上的寶寶接受新型流感疫苗注射。



孕婦對於新流感的疫苗注射,到底安不安全?答案沒人知曉,因為疫苗的製成與相關的動物、人體及臨床試驗,都無法照一般的流程來進行,因此沒人敢保證絕對安全。但由於之前新流感的感染病例中,發現孕婦是住院病例中的高危險群之一(比例還是蠻低的),所以幾乎所有的醫療建議都是要懷孕的婦女施打流感疫苗。這樣的結果不禁讓許多懷孕婦女感到憂心,好像變成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我建議大家可以先參考國外施打疫苗的狀況,同時也觀察國內施打的情形,若對於孕婦沒有產生副作用或危險性的報導,應該可以放心的來施打。至於要不要哺餵母乳,目前仍無證據顯示有危險性,請媽媽們大可放心餵奶。


至於在預防新流感上,除了疫苗之外,我們還有其他可以作的嗎?在此,我提出一些國外營養學的作法提供大家參考:


根據至少六篇的國外研究及一本替代療法教科書的內容提到,鋅離子具有阻止病毒入侵黏膜的作用,有效地防止病毒的擴散,因此在感冒發病的初期,鋅離子能扮演阻止感冒病毒入侵及擴散的而達到防治感冒的作用。基本上感冒病毒的入侵,是透過我們上呼吸道黏膜組織的一個ICAM(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受體來附著,感冒本身帶負電荷而鋅離子帶正電荷,當大量的鋅離子像磁鐵一樣吸附在感冒病毒表面,病毒就不能與ICAM受體來結合,造成病毒無法入侵細胞,進而在體內擴散,因此可以達到防治感冒的效果。若能在感染的四十八小時內大量服用鋅離子,可以縮短感冒病程達42%,當然在流感肆虐之際,也能作為一種預防感冒的方法。


另外,含有硫胺、核糖黃素、維生素B6、鈣及磷的天然植物黑接骨木果(又稱黑接骨木莓),曾受西方醫學始祖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推崇,對感冒的病毒研究發現:感冒病毒表面具有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這種類似小棘刺的物質,可以用來打穿細胞得外殼,以便病毒侵入細胞。黑接骨木果的成分能夠卸除病毒的棘刺,欲這些棘刺結合,防止它們刺穿細胞膜。病毒的棘刺覆蓋了一層叫神經胺醣酶(neuraminidase)的酵素,而此酵素正負責打破細胞的外殼。黑接骨木果中含大量的生物類黃鹼,因此可以抑制這種酵素的活性。1992年,以色列在流感疫情爆發時曾做過以安慰劑對照的雙盲試驗,有兩成患者在24小時內,感冒症狀顯著減輕,75%的患者在第二天症狀也有顯著減輕,在第三天已有超過九成患者完全痊癒,顯見效果卓著。


HA就是hemagglutinin,請參考以下的病毒結構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加拿大研究,小孩不聽話時,父母管教如果用打的,小孩長大會變得更有攻擊性。這項長達二十年的最終研究發現當小孩頑皮、行為不端,大人若是常以打屁股、呼巴掌或者吼叫來管教,那麼小孩長大以後,也容易對家人(包含父母及兄弟姊妹)、配偶以及同儕出現類似的行為。


最新一項研究針對500個家庭來探討結果發現當父母停止體罰,小孩之後比較不會去挑臖大人。研究人員提到許多研究顯示管教小孩時把手舉起來,會增加小孩日後衍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危險性,例如憂鬱症等等。神經影像學研究也證實打小孩會改變大腦跟IQ表現有關的區域,影響智力的發揮,研究者提醒這樣的研究改變了體罰奏效的觀念。相關研究引用來源:


CMAJ February 6, 2012 cmaj.101314


有一位美國的哲學家說過一句話:你沒有辦法面對的的部分,會成為你的一部份。對照上述研究結果,言之成理。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肺炎病菌進化 疫苗無法擋

中央社 – 2012年1月30日 下午10:20






(中央社巴黎29日法新電)根據今天發表的研究,引發兒童肺炎的病菌已經進化,能藉由與其他細菌交換少許基因組,躲避疫苗。


這份刊登在「自然遺傳學」期刊(NatureGenetics)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些致命的病原體能迅速以借來的基因誘餌偽裝自己,藥物很難找到它們。


肺炎鏈球菌引發的疾病,據信每年在世界各地奪走逾100萬名幼童的性命。


防範所謂肺炎雙球菌感染的這類疫苗,是研發來辨別多醣細菌細胞表面的1種物質。


在超過90種、也就是90個「血清型」的細菌中,每種細菌的多醣表層皆不同。


2000年,美國引進1種針對7個血清型細菌的疫苗,經證實極為有效。這種疫苗也獲英國採用,還能防止兒童傳染病菌給成人。


然而,久而久之這種疫苗功效變得較差,因此由英國牛津大學的包登(Rory Bowden)領導的研究團隊著手找尋原因。


他們結合先進基因分析與流行病學發現,致命病原體透過與其他些微不同的細菌交換基因,躲過疫苗的偵察。研究人員運用流行病學來檢驗疾病傳播方式。


令人矚目的是,交換而來的基因物質正好來自負責製造細胞表層的基因組,而細胞表層是疫苗的攻擊目標。


換句話說,這種細菌保留本身的完整毒性,但改變了外觀。


包登解釋:「想像每株肺炎雙球菌是同校學童,全穿著學校制服。」


「如果1個男孩從街頭小店偷東西,警察,也就是疫苗,能輕易由他的制服認出他讀那間學校。」


他說,但是如果這個男孩與別間學校的朋友交換制服穿,警察將不知道從何查起,而小偷就會像細菌一樣逃脫。(譯者:中央社張雅亭)


鄭醫師補充:


1.任何防治細菌的疫苗,永遠潛在一種風險:細胞變性。以肺炎雙球菌來說,日前國內有公衛專家提到以預防疾病觀點來看,打流感疫苗不如打肺炎雙球菌疫苗來得有實際效果,現在最新的研究證實連肺炎雙球菌的疫苗也會失效。所以在疾病預防觀念上,千萬不要認為打了疫苗就萬無一失,真正能預防傳染疾病的關鍵,還是從提升每個人自我的免疫力來做起。


2.上述英國的研究引用出處為:


Nature Genetics Year published:(2012)
             DOI:doi:10.1038/ng.1072
原文請見:
http://www.nature.com/ng/journal/vaop/ncurrent/full/ng.1072.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研究發現 維他命D可降童憂鬱風險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2年1月21日 上午11:36





新頭殼newtalk 2012.1.21 洪聖斐/編譯報導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的「90後孩童研究計畫」發現,大量攝取維他命D的孩子們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攝取不足者少10%。


這項研究針對2千7百名孩童進行研究,在他們9歲和13歲時分別檢測他們的維他命D攝取量。結果發現,攝取維他命D太少者,比較可能出現憂鬱症的病徵;攝取較多維他命D者,在青少年時期的憂鬱症病徵也會減少。


維他命D主要是靠曬太陽來獲得,也可以藉由富含油脂的魚類(例如鮪魚)來加以補充。


這項研究還針對維他命D2和D3加以調查,結果發現維他命D3與抗憂鬱症的相關性最大。


 


鄭醫師補充:


1.日前我把維他命D與成年人的甚至是老年人憂鬱症的相關研究PO出來給大家參閱,如今最新發表於去年底的研究也顯示維他命D對於兒童憂鬱有明顯的幫助,上述研究引用來源為:


The association of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3 and D2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ildhood –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na-Maija Tolppanen, Adrian Sayers, William D. Fraser, Glyn Lewis, Stanley Zammit and Debbie A. Lawlor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29 DEC 2011 | DOI: 10.1111/j.1469-7610.2011.02518.x


論文研究摘要可以連結參閱: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469-7610.2011.02518.x/abstract


2.所以多曬太陽或者補充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來源非常重要。相關文章請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8534&prev=28757&next=27834&l=f&fid=2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用藥 生下氣喘兒機率增3.7倍

自由時報 – 2012年1月20日 上午4:28






〔自由時報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台灣孩童氣喘盛行率逐年上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台大公衛學院研究發現,媽媽懷孕時吃藥,孩子氣喘比例是一般孩子的三.七三倍,不論西藥、中草藥都會提高生下氣喘兒的機率。不過,過敏免疫專科醫師認為,上述推論仍未有醫學實證,孕婦若有不適,還是要治療。


中興院區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揚卿昨天表示,研究團隊於全台北南東十四個社區三百六十九位氣喘兒中,電訪其中一百九十三位氣喘兒的媽媽,了解她們懷孕期間、孩子周歲前暴露環境及五歲居家狀況,並找到同年齡、性別的非氣喘兒加以比對,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臨床發展及免疫」。


哺育母乳有保護作用


陳揚卿表示,研究發現,媽媽懷孕期間用藥、生產時使用真空吸引器、孩童一歲內反覆呼吸道感染、孩童三歲前送去幼稚園,均增加罹患氣喘的危險;媽媽哺育母乳對孩子則是保護因子。


陳揚卿舉例,媽媽懷孕服用感冒藥,產下氣喘兒的機率為四.三五倍。許多孕婦習慣於孕期以中藥補身,但調查發現,孩子罹患氣喘的機率也達三.六三倍;她呼籲,懷孕期間盡量避免服用中草藥,雖然中草藥為天然成分,但畢竟是藥物,若含不明成分,作用也不明。


鄭醫師補充:


1.誠然,這樣的臨床研究結果無法證實小孩氣喘或過敏是否直接由媽媽使用的藥物引發,但是懷孕期間孕婦的藥物使用最好還是保守一點比較好。


2.小孩的氣喘或者過敏體質,與父母的過敏體質有關,因此懷孕期還必須用藥的孕婦,代表身體並不好,或者因為孕婦本身也是過敏體質,身體發炎以及免疫力也不是很理想的狀況而必須服藥,因此要減少寶寶在懷孕時期的母親身體過敏發炎反應的刺激,建議最好透過完整的急性及慢性過敏原分析來作完整的環境調整、飲食規劃及控制。中草藥儘管可以幫助過敏體質調整,但在中藥材無法落實全面的污染管控(例如重金屬含量)之前,長期服用仍然有潛在的風險。對功能性醫學有概念的醫師都知道重金屬累積量高也會導致腸道的腸漏現象加劇,進而讓過敏更嚴重。


3.總之,懷孕期間母親有身體狀況,儘量透過自然飲食調整的營養補充來幫助身體穩定,藥物(包含中藥)使用最好保守謹慎,減少小孩日後氣喘及過敏的發生。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母嬰關係疏離 青春期易胖

作者: 【中央社紐約廿八日路透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1年12月28日 下午11:56






美國「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今天發表一篇研究,指出幼兒時期與母親關係疏離的小孩,長大時身材較有可能肥胖。


研究人員追蹤近千名幼兒到青春期,發現在幼兒時期與母親關係分數最低的兒童,超過四分之一到十五歲會有過胖現象。相對的,和媽媽關係良好的幼兒只有十三%會在日後肥胖。


雖然無法證明因果關係,但研究人員說,其他的研究也顯示,兒童情緒和智力的發展,與他們在幼兒時期跟母親互動的情況有關聯性。


從事這項最新研究的安德森(Sarah Anderson)表示,童年處在壓力之下,可能會對兒童大腦造成持續性影響。安德森來自哥倫布的俄亥俄州立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她說:「這項壓力反應可能影響食慾調節,造成肥胖。」


研究對象為九七七名兒童,分別在他們一歲、二歲和三歲時,用錄影機拍下他們與母親玩耍的情形,研究人員再依數項指標評估母子關係,包括媽媽是否能認知到孩子的情緒狀態並以溫情回應,以及孩子自由探索環境的傾向等。


其中廿五%的幼兒和媽媽關係「不良」,有廿二%的幼童和母親關係達到滿分。


研究發現,到了孩子十五歲時,母子關係不良的孩子有廿六%肥胖,兩倍於與母親關係良好的兒童。


鄭醫師補充:


母嬰關係不好會讓小孩日後肥胖風險倍增,到底是母親本身產後憂鬱,導致小孩的內在壓力讓他們肥胖風險增加?或者是小孩遺傳媽媽容易發炎的體質導致?在上述的研究無法提供直接的答案。


這篇研究的原文摘要可以連結參閱: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1/12/21/peds.2011-0972.abstract?sid=3c8e1451-251d-4356-983a-40a931b12418


引用來源為:

(doi: 10.1542/peds.2011-0972)


過去也有相關論文提到容易憂鬱的青少年,肥胖的機率增加: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10/3/497.abstract?sid=3c8e1451-251d-4356-983a-40a931b12418


然而憂鬱與肥胖到底是互為因果或者是一種共病現象?我認為不妨透過功能性醫學的觀念及作法,可以得到直接的解釋及解決辦法,許多肥胖的患者都有身體持續發炎的徵兆,透過發炎的原理及處理來改善憂鬱,也是目前一部份學者的研究方向:


身體持續的發炎,細胞激素(Cytokines)的過度分泌也經常看到,尤其是身體經過一個感染之後,身體免疫系統被不當地引發反應,目前研究皆認為不當遞細胞激素過度分泌的確會引發憂鬱症的症狀發生,直接的證據就是這些憂鬱患者體內的IL-6以及TNF-α血液濃度跟非憂鬱患者相較高出許多:


 Dowlati Y, Herrmann N, Swardfager W, Liu H, Sham L, Reim EK, Lanctot KL. A meta-analysis of cytokines in major depression.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0;67(5):446–457. doi:10.1016/j.biopsych.2009.09.033. PMID 20015486.


在身體發炎的原因裡,過敏跟憂鬱症的發生率有相當大的關連,對小孩或者青少年的長期情緒困擾改善而言,最好能清楚了解並透過環境調整及飲食來改善,我在部落個也曾專文討論過,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對照: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3616&prev=23652&next=23454&l=f&fid=2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受孕期父抽菸 子女易白血病

作者: 【中央社紐約十五日路透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1年12月16日 上午12:37






根據澳洲研究,父親在受孕期間抽菸的兒童,罹患一種最普遍的兒童癌症│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風險至少增加十五%。


儘管這項研究將兒童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歸因於多重因素,但這項研究結果和其他已發現會增加風險的研究結果一致。


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由泰勒松兒童健康研究所(TelethonI nstitute for Child Health Research)米爾恩(Elizabeth Milne)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報告中寫道:「研究結果顯示,受孕期間暴露於父親重度菸害,是兒童罹患ALL的風險因子。」


研究人員調查近三百個罹患ALL兒童的家庭,詢問雙親是否有抽菸習慣,並和八百多名類似年紀、但沒有白血病的兒童家庭做比較。


研究人員發現,母親抽菸行為對於兒童罹患這種癌症的風險並無影響,但是父親在整個受孕期間抽菸卻可能增加十五%白血病風險;而父親在這段期間每天至少抽廿根菸的兒童,罹患白血病的風險增加四十四%。


研究人員拿此前九項研究和目前研究做比較,發現有六項研究指出風險會因此增加。


米爾恩指出:「有DNA缺損的精子一樣能到達卵子成功受精,不過卻可能導致後代產生疾病問題。」


鄭醫師補充:


1.這篇文章的研究給吸菸的父親一個強力的戒煙理由:幫助小孩更健康,遠離白血病威脅。研究引用來源為:


Am. J. Epidemiol. (2011) doi: 10.1093/aje/kwr27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止吐藥恐引發痙攣 少服用

作者: 邱俐穎╱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1年12月9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國內去年有廿九萬處方次數、含metoclopramid成分的止吐藥,瑞士衛生部門日前做出一歲以下禁用、一到十八歲不建議使用的警告,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目前國內藥品仿單已註明十四歲以下兒童使用須嚴密監控,但將再蒐集資料評估風險,決定是否變動仿單警語。


metoclopramide成分藥目前在國內約有一百多張藥物許可證、用來止吐、預防逆流性消化性食道炎,可能會引起頭肩頸肌肉痙攣、不自覺抽動的「錐體外症候群」副作用,提醒兒童、青少年小心使用。


食品藥物管理局簡任技正戴雪詠指出,分析去年健保資料庫,國內約有廿九萬處方次數,另分析十八歲以下使用情形,一到十八歲兒童、青少年處方次數約有二萬一千多次,一歲以下嬰幼兒沒有處方紀錄。


新光醫院藥劑部主任王春玉指出,metoclopramide成分藥品臨床使用頻率高,尤其癌症接受化療產生嘔吐副作用的病人,幾乎百分百都會開立注射,胃腸科病人有腹脹、嘔吐情形也會開立,兒童服用劑量較低。


服用metoclopramide成分藥品較擔心會出現如帕金森氏症般身體肌肉不自主抖動、僵直等副作用,小朋友嘔吐多有其他疾病成因如感冒發燒,metoclopramide成分藥品只是減緩嘔吐症狀,不能治本,且目前還有其他止吐藥可選擇。


台北市立聯醫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邱婷芳表示,小朋友腸炎、腹脹引發嘔吐症狀時,臨床上會開立metoclopramide成分藥,但因考量有錐體外症候群副作用,若是住院病人則會多加觀察他的身體反應,或在回診詢問身體是否有不適症狀,若發生錐體外症候群時目前也有解毒劑應急。



大約十五年前我在外島服役,某天晚上,有家長急急忙忙抱了他的小孩回來複診,因為小孩前一天因為腸胃不適來看診服用某位醫官開的藥物之後,開始出現眼睛上吊、嘴斜,不自主抽動的狀況,看診的醫官很擔心,判斷可能是中風或者是其他中樞神經病變,因此想要緊急啟動後送,但經過跟當地資深的醫師討論及諮詢以後,判定是使用止吐針引發的錐體外症候群,因此以解副作用的針劑處理即可。這種臨床常用的止吐藥metoclopramid在門診常用,原廠商品名為primperan,對任何專業人員來說是一點都不陌生的常用藥。


metoclopramid常見的副作用包含坐立不安、嗜睡、頭暈、疲累以及局部的肌肉張力失調,較少見的副作用包含血壓過高、低血壓、泌乳激素過高導致泌乳、便秘、憂鬱、頭痛、以及眼睛上吊類似錐體外症候群的症狀:


Rossi S., ed (2006). Australian Medicines Handbook. Adelaide: Australian Medicines Handbook. ISBN 0-9757919-2-3.


二十歲以下的人若以高劑量延長使用,容易引發錐體外症候群:


 "Maxolon (Australian Approved Product Information)". Valeant Pharmaceuticals. 2000. http://www.mydr.com.au/medicines/cmis/maxolon-tablets.


最近的研究發現metoclopramid是引發動作疾患(例如錐體外症候群)最常見藥物,有些人服用超過三個月甚至會發生不可逆的遲發性運動不能tardive dyskinesia類似長期使用抗精神病藥物的嚴重後遺症 因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要求廠商以黑框警語來提醒此藥不能長期使用,最好不要超過12週:


"FDA requires boxed warning and risk mitigation strategy for metoclopramide-containing drugs" (Press releas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2009-02-26. http://www.fda.gov/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ucm149533.htm. Retrieved 2009-06-11.  "Lay summary–WebMD". http://www.webmd.com/digestive-disorders/news/20090227/metoclopramide-drugs-get-black-box-warning.


要改善噁心嘔吐,藥物之外,其實有更好的選擇,有興趣了解的人不妨參閱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656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之前我曾聽聞過一個宗教鼓勵生育的說法,女性至少要生育四次,才能減少罪或業,另外一個類似的說法,是我到峇里島旅遊時,聽到當地人的說法,結婚後女性要儘量生育,因為生越多,罪越少。如果不能生產,對於當地人來說,其實是很大的打擊。以本地來說,少子化已然是一個趨勢,要做到似乎不易,但是上述的說法,在一項剛發表的美國研究證實的確有其根據,根據外電報導:






科學家發現,曾懷孕4次以上的婦女,和從未生過小孩的人相比,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可能較低。



該研究調查美國南加州近1300名停經後婦女發現,生小孩多寡的主要影響是中風的發生率,擁有大家庭的媽媽死於此病的機率減少一半。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California, San Diego)研究人員指出,懷孕期的高荷爾蒙濃度,或許對血管有長久的助益。這項研究中的婦女,若懷孕超過4次,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低。


相關研究引用出處:The association of reproductive history with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older women: the Rancho Bernardo Study
Jacobs, Marni B. / Kritz-Silverstein, Donna / Wingard, Deborah L. / Barrett-Connor, Elizabeth,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Nov 2011
doi:10.1016/j.fertnstert.2011.10.02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