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準媽媽不能輕忽的事(含親子關係) (50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嬰兒躁動不安時,讓媽媽抱在胸前,聽媽媽規律的心跳通常能讓寶寶安靜下來,但這樣的效用並非母親而已,其實父親也作得到,最近發表一篇研究發現寶寶的爸爸若能靠著一起睡,體內的睪固酮會下降,之前研究發現動物或者人類的男性荷爾蒙或者低一些,會對小孩負多一點責任,也能對擔任父母的角色多擔待。


這項新研究是讓父親和寶寶彼此靠近睡在同一張床(或同一表面上),研究發現跟父親自己睡的人相比,跟寶寶一起睡的父親睪固酮低一些。這項研究發表於9月5日,知名的研究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 (PLoS One)上。


研究人員找了362位父親年齡全介於25-26歲之間,根據他們晚上睡覺的地方不同,區分為和小孩分房睡,同一間睡但不同床以及和小孩睡同一張床三組,睪固酮的濃度則是從唾液收集來量測,每人總共測兩次,一次是醒來,另一次是睡前,分析結果發現,三組父親在醒來那次的濃度無顯著差異,但是睡前睪固酮的濃度只有跟寶寶睡同一張床的父親的睪固酮低一點,顯示和寶寶一起睡,有助於激發父愛的自然生理機制。


此外,之前另外的研究亦顯示,當一個男人成為父親之後,睪固酮也會下降,尤其是那些會親手餵小孩、和小孩一起玩一起讀書的父親,下降幅度更大。


男性荷爾蒙高的人,研究發現是雄性用強健肌肉或者體態,打敗其他雄性,吸引異性注意的主要關鍵,因此對男性來說,男性荷爾蒙較高與好爸爸的需求相違,睪固酮較高的男性對小孩需求回應度比那些睪固酮低的男性低許多。


根據以上討論,大男人與睪固酮有直接相關!選擇一個具男性氣概的男性當伴侶,就要有相關心理準備:可能比較不顧小孩,除非願意和小孩睡同一張床,可能還有轉機。相關研究來源:


Lee T. Gettler, James J. McKenna, Thomas W. McDade, Sonny S. Agustin, Christopher W. Kuzawa. Does Cosleeping Contribute to Lower Testosterone Levels in Fathers? Evidence from the Philippines. PLoS ONE, 2012; 7 (9): e41559 DOI: 10.1371/journal.pone.004155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想生子 夫妻皆要注意體重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9月10日 上午12:34






夫妻想要生小孩,不只太太要注意體重,先生體重也不宜過重。澳洲墨爾本大學最新動物研究建議,男性若想當爸爸,最好也能有健康體重,這樣胎兒發育才會好。


一般只要講到肥胖、懷孕風險,多半是針對肥胖女性,但澳洲研究發現,女性想成功懷孕,男性也有責任。男性一旦體重過重,精子受孕效率就會比較差,且胎盤也會比較小,不但懷孕成功率會下降,胎盤發育也會大受影響。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約有百分之四十八的成年男性有過重、肥胖問題,代表這些人可能都面臨不孕危機。


澳洲墨爾本大學大衛‧加爾德納教授、娜塔莉‧漢南博士與博士生娜塔莉‧賓德共同進行這項研究。


加爾德教授表示,許多男性不知道在受孕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多重要。


研究人員拿正常體重、肥胖體重雄性老鼠做實驗,以試管嬰兒技術觀察雄性肥胖對胚胎成長的影響。結果發現,父親若較為肥胖,胚胎發展就會比較遲緩,胎盤顯得比較小,胚胎重量增長速度也較慢。


研究也發現,父親一旦有肥胖問題,不只胚胎發展受到波及,胚胎成功植入子宮的機率也會大大降低。


研究人員分析,胎盤較小就會損害到胚胎生長,對未來子孫影響甚遠。因此男性想成家生子、讓太太順利懷孕,最好先減去多餘體重,較能得償所願。這項研究已發表於二O一二年澳洲內分泌學會與生殖生物學會年會。


鄭醫師補充:


女性健康與否與受孕機率有直接相關,無人否認,但胚胎的形成,精卵各一半,因此父親的健康(包含肥胖情形)會影響受孕以及小孩日後的健康,以常理來說不難想像。最近澳洲發表的研究直接證實這樣的論調。過去在部落格不止一次提到父親的健康狀況,發表於今年五月的研究也告訴我們,父親的肥胖與否,與小孩的肥胖有直接相關,相關論文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2693553?dopt=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增加孩子運動量 父母陪同效果更大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8月31日 下午3:47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希望孩子不要宅在家,想要增加孩子運動量?那父母們自己必須多加運動才行。這是由發表於<身體活動與健康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的研究,此研究囊括了八十三個家庭,目的是協助年齡介於七到十四歲有過重或肥胖問題的孩子控制體重。鼓勵父母和孩子透過每天走路超過兩千步來增加運動量。整個過程皆以計步器追蹤。


整體而言,研究者發現,當母親多走一千步時則孩子們會多走一百九十六步。類似的結果也出現在父親和孩子之間。我們都知道父母和孩子的活動量是有關的,而本次研究證實了當父母的活動量增加,孩子的活動力也變強。這樣的影響在週末更是特別明顯。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表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要孩子多運動,不如就陪他一起,運動不管對我們的身體或心理都會有幫助,他以自己為例,有時候他會利用空閒的傍晚和孩子一起慢跑或是去游泳,共同設定一個目標,不管是跑3000公尺還是游1000公尺,讓兩人一起達成,甚至鼓勵孩子去超越自己,那種共同完成一件事的感覺,其實就是增進親子間情感的好方式,而運動時的談天,更是改善家庭溝通問題的有效潤滑劑。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運動會幫助產生好心情已經有許多研究証實的,董氏基金會在2011年進行的「台灣五大都市國、高中學生運動狀況、壓力源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結果得知,當受訪學生的父母常運動者,受訪學生有運動習慣的比例高於沒有運動習慣者,且達顯著,這呼應了本研究,父母的運動習慣也會帶動孩子。另外,發現有17.3%的國高中生會因情緒不佳而運動,運動後有84.2%覺得心情會變好。也已証實運動會產生腦內啡,幫助人們產生愉悅感,這都提醒我們對於運動,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鄭醫師補充:


許多父母看小孩宅在家,身體狀況越來越糟,叫小孩去運動,似乎都叫不動,原因可能在於父母自己也缺乏運動,甫發表於<身體活動與健康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的研究,此研究囊括了八十三個家庭,目的是協助年齡介於七到十四歲有過重或肥胖問題的孩子控制體重。


當母親多走一千步時則孩子們會多走一百九十六步。類似的結果也出現在父親和孩子之間。我們都知道父母和孩子的活動量是有關的,而本次研究證實了當父母的活動量增加,孩子的活動力也變強。這樣的影響在週末更是特別明顯。對於不愛運動的小孩,父母運動量必須比小孩多,否則小孩也跟著不運動。


所以有人把親子關係比喻成像一本銀行存摺,現在存什麼,以後就會跑出什麼樣的數字來,親子互動,若能把一起運動也涵括進來,不僅親子關係更進一步,家人也會一起更健康!


相關研究的原文摘要可以連結參閱:


http://journals.humankinetics.com/jpah-back-issues/jpah-volume-9-issue-5-july/parental-influence-on-child-change-in-physical-activity-during-a-family-based-intervention-for-child-weight-gain-prevention


研究引用來源:


Parental Influence on Child Change in 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a Family-Based Intervention for Child Weight Gain Prevention









2012, 9, 661 – 669



Authors: Kristen Holm, Holly Wyatt, James Murphy, James Hill, and Lorraine Odgen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人肥胖 常因嬰兒期過度餵哺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小嬰兒肚子餓,父母親總是趕緊泡牛奶餵哺,有些家長為了擔心嬰兒長得過小,常會在嬰兒期過度餵哺。根據國外最新研究發現,嬰兒時期過度餵哺,容易造成小孩長大後身材過胖,甚至提高罹患疾病風險。


根據英國倫敦兒童健康研究所研究人員辛諾爾表示,「成人身材過胖有20%是由於嬰兒時期過度餵哺造成,」而且研究人員還指出,接受母乳餵食,比起傳統奶瓶餵食更適合孩子的需求,因為嬰兒需靠自己力量吸吮,較不會發生營養過剩的現象,因此以奶瓶餵哺嬰兒時,家長必須更格外謹慎份量是否太多。


研究人員指出,「嬰兒時期營養過剩,5歲到8歲時的體脂肪較一般正常飲食的嬰兒會多出22%到38%,而且比率越高,日後成為肥胖的機率越高。」


辛諾爾表示,「這次研究證實早期營養與成人體內脂肪多寡的關係,這在之前其他研究也證實過,在動物實驗上也獲得同樣結果,」他呼籲為人母親,雖然母乳餵哺仍有待推廣,不過只要嬰兒身體健康,餵牛奶時不必因過度擔心孩子體型太小,反而造成餵食過量,導致營養過剩。


本次研究結果同時刊登在最新一期《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期刊。



最新一期的美國臨床營養期刊刊出最新的研究報導:成年人的身材過胖,與嬰兒時期的過度餵哺有關,根據 研究,有20%的成年人身材過胖主要原因就是源自於此,這多發生在餵食牛奶的人身上,至於哺餵母奶的人,本身接受的母奶是天然營養,且需靠自力吸吮,因此 不會產生營養過剩的問題。而且嬰兒時期營養過剩,到了5-8歲,跟嬰兒時期營養狀況正常的同年紀幼童相比,體脂肪高出22-38%,明顯提高日後成人肥胖 的機率。


我曾觀察過一些吃母奶的寶寶,即使在一歲左右吃得像米其林寶寶,然而到了五到八歲,體重還是恢復到一般的正常體重,沒有體脂肪過量的狀況,因此,建議母親的嬰兒的哺餵選項上,仍是以母乳為優先考量,因為嬰兒時期的營養不注意,甚至會影響他們一輩子的身體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紐約75%學童用品含毒 恐損害兒童智力發展

NOWnews – 2012年8月28日 下午2:18





實習記者陳岱安/綜合報導

環保團體健康環境及正義中心(CHEJ)日前在紐約市抽驗近千份學童用品,其中有75%的樣品含鄰苯二甲酸鹽(Phthalates),且含量超出美國標準的數10倍。


據美國環保團體一項報告指出,部分顏色鮮艷、表面光滑的學童用品,例如:文具、書包、文件夾、餐盒、雨鞋等等,都含有有毒物質苯二甲酸鹽,若小孩長期接觸,恐會引發氣喘、過動、糖尿病,嚴重的話會造成智力發展遲緩,甚至死亡。


CHEJ總監樹德表示,家長在選購用品時應避開顏色過於鮮豔的塑料品,因為這些用料多為鄰苯二甲酸鹽或聚氯乙烯,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紐約州參議員舒默Charle Chumer)表示,目前環保署(EPA)已建議含鄰苯二甲酸鹽的兒童用品和玩具下架,他督促當局能夠趕緊立法禁售,從根本解決問題。


鄰苯二甲酸酯類是使用最廣泛、品種最多、產量最大的塑化劑。近年來研究發現,鄰苯二甲酸酯可透過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等途徑進入人體,會使男性精子數量減少、活動能力降低,干擾男性生殖器的正常發育,以及增加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幾率等等。目前美國、歐盟已針對鄰苯二甲酸酯類建立規範,以減少鄰苯二甲酸酯類對人體造成進一步的危害。


鄭醫師補充:


鄰苯二甲酸鹽(Phthalates),是目前工業應用廣泛的塑化劑,兒童日常用品例如文具、書包、文件夾、餐盒、雨鞋等在製造過程中,往往會添加。美國環保團體的報告結果也跟本地有關,因為供應美國兒童用品的最大產地跟我們一樣,都是中國大陸。上述報告的原文可以連結參閱:


http://chej.org/wp-content/uploads/HiddenHazardsReportFINAL.pdf


提醒為人父母者為小孩慎選安全產品,遠離環境毒素的威脅!想要知道體內環境荷爾蒙是否過高,功能性醫學相關檢測能夠幫助我們直接了解。下列列舉一些鄰苯二甲酸鹽(Phthalates)影響健康的相關臨床研究給大家參考。


導致孩童氣喘風險:


Kolarik B, Bornehag C, Naydenov K, Sundell J, Stavova P, Nielsen O (December 2008). "The concentration of phthalates in settled dust in Bulgarian homes in relation to building characteristic and cleaning habits in the family".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42 (37): 8553–9. doi:10.1016/j.atmosenv.2008.08.028.


注意力不足過動(ADHD)風險提高:


 Bung-Nyun Kim, Soo-Churl Cho, Yeni Kim, Min-Sup Shin, Hee-Jeong Yoo, Jae-Won Kim, Young Hee Yang, Hyo-Won Kim, Soo-Young Bhang, Yun-Chul Hong Biological Psychiatry - 15 November 2009 (Vol. 66, Issue 10, pp. 958-963, doi:10.1016/j.biopsych.2009.07.034)


肥胖風險:


Desvergne B, Feige J, Casals-Casas C (2009). "PPAR-mediated activity of phthalates: A link to the obesity epidemic?". Mol Cell Endocrinol. 304 (1–2): 43–8. doi:10.1016/j.mce.2009.02.017. PMID 19433246.


糖尿病風險:


 Stahlhut RW, van Wijngaarden E, Dye TD, Cook S, Swan SH (June 2007). "Concentrations of Urinary Phthalate Metabolites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Adult U.S. Male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15 (6): 876–82. doi:10.1289/ehp.9882. PMC 1892109. PMID 17589594. http://www.pubmedcentral.nih.gov/articlerender.fcgi?tool=pmcentrez&artid=1892109.


擾亂孩童生殖系統:


Sathyanarayana S, Karr CJ, Lozano P, et al. (February 2008). "Baby care products: possible sources of infant phthalate exposure". Pediatrics 121 (2): e260–8. doi:10.1542/peds.2006-3766. PMID 18245401.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gi/content/full/121/2/e260.


女性經常曝露,乳癌風險增加,仍與賀爾蒙被擾亂有關:


Lopez-Carillo, L., Hernandez-Ramirez, R.U., Calafat, A.M., Torres-Sanchez, L., Galvan-Portillo, M., Needham, L.L., Ruiz-Ramos, R., & Cebrian, M.E.(2010). Exposure to phthalates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 Northern Mexico.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14 (4), 539-54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來,當我談到學童的注意力及過動的狀況時,總是會先詢問:每天睡眠時間有多少?睡眠品質好不 好?因為睡眠的量與質不佳,絕對會影響孩童的專注力及脾氣。最近英國《每日郵報》最新一篇報導指出,學齡兒童睡眠不足,會導致無法彌補的大腦功能損害。以 認知能力來說,每天晚睡一小時的學童,其認知發展會比同年齡的孩子落後兩年。研究同時指出指出,青少年長時間的睡眠不足,也有可能引發情緒暴躁、憂鬱、酗 酒等行為問題。特拉維夫大學艾維‧索丹博士指出,睡眠量的些微差距,確實對孩子的學習力造成極大的影響。睡眠不夠的確有礙學童的大腦發展,也連帶降低學業 表現、情緒管理,並且造成過胖、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提醒大家,不僅是學齡兒童如此,成年人若睡眠不足或品質不佳也一樣會造成類似的後遺症。


從生理發展的角度來看,直到二十一歲為止,大腦都處於發育成熟階段,且多半是在睡眠中進行的。專家呼 籲,正值成長期的學童,每日至少要睡飽九個小時以上。然而,和三十年前的孩子相比,現在的國中小學童平均每晚少睡一小時。半數國小學童在上學日的睡眠時間 都不滿七小時;課業壓力大的國中生更不用說,平均睡眠時間只有六小時。而跟鄰國包含日本及韓國相比,我們的學齡兒童的睡眠時數也明顯落後,無怪乎有些統計 數字發現:學童的平均身高已明顯落後這些國家。睡眠不足,會影響發育,主要是生長激素的分泌時間主要在深睡期,因此良好的睡眠品質時充足的睡眠時數是確保 學齡兒童的生長發育的根本。再一次提醒大家早睡非常重要!


有關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請大家參閱: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1252989/What-losing-hours-sleep-really-does-children.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嬰兒服用抗生素 虛胖機率增高

作者: 劉運 | 台灣醒報 – 2012年8月23日 下午12:47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不要餵食嬰兒抗生素!科學家發現,與其它嬰孩相比,6個月大前食用抗生素的嬰孩,BMI值(身高體重指數)較高,等3歲時,肥胖的機率也高出22%。學者指出,抗生素可能殺死了腸內一些有益營養吸收的細菌,並造成肥胖。


服用抗生素最近幾年一直是許多人關切的問題,尤其是兒童服用抗生素的問題。科學家指出,嬰孩若服用抗生素,日後肥胖機率將升高。


研究者調查11,532名在1991-1992年出生的孩童,觀察他們服用抗生素的情形。研究者分析他們從出生到5個月大、6-14個月大、15-23個月大的資料,並在5個時間點檢測其體重:出生6星期、10個月、20個月、38個月及7歲大。


研究顯示,出生後6個月內服用抗生素的嬰孩,身高體重指數明顯比其他嬰孩高。另外,6到14個月大的嬰孩若服用抗生素,身高體重指數卻未比其他嬰孩高。


美國紐約大學的傳聖迪教授指出:「先前大家以為肥胖是不當飲食及缺乏運動所致,但愈來愈多研究顯示,成因其實非常複雜。」他進一步指出,抗生素可能殺死腸子內的一些微生物,使人無法正常吸收養份,進而造成虛胖。


傳聖迪教授指出,本研究並未證明幼年服用抗生素會導致肥胖,只是指出兩者的關聯性,尚需進一步研究深入探討兩者間的關係。該研究發表在網路的《國際肥胖期刊》。


鄭醫師補充:


不可諱言,不少小兒科醫師治療感冒的處方,習慣在裡面用抗生素來預防二次感染,尤其是未滿半歲的寶寶,但這樣的作法對寶寶而言潛伏健康風險。抗生素是兩面刃,既能殺死入侵的細菌,也能殺死腸道的細菌。腸道細菌能協助製造維他命K、維他命B12與生物素等等,並幫助消化許多植物以及乳製品,強化免疫系統、抑制病原微生物的過度生長。小寶寶的免疫力以及吸收功能,腸道益菌扮演關鍵角色,最新美國研究指出,若半歲之前使用抗生素,日後肥胖機率將升高。


相關研究引用來源:


L Trasande, J Blustein, M Liu, E Corwin, L M Cox, M J Blaser. Infant antibiotic exposures and early-life body ma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12; DOI: 10.1038/ijo.2012.132


不用抗生素,可以試試分子矯正醫學的治療方式,也就是高劑量的維他命C來取代,相關資料可以參閱部落格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30230&prev=-1&next=30199


分子矯正醫學名作〈無藥可醫〉這本書裡面也提到一位11個月大的寶寶,體重僅有九公斤,發生嚴重感染時,使用每天20公克的維他命C治療其嚴重充血、發燒與精神不劑的狀況,治療效果令人讚嘆,12小時就有明顯的改善,所有症狀在48小時內消失,而且從頭至尾未發生腹瀉的情形,有興趣的人可以翻閱相關內容。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兒時暴露輻射 甲狀腺癌風險增

路透社 – 2012年8月20日 下午3:30








甲狀腺細胞對車諾比核災或日本原爆產生的游離輻射特別敏感。


這份研究追蹤1945年原爆時,分別住在日本境內與日本境外的人口,再比較他們之間新診斷出的癌症病例。研究結果刊於「國際癌症雜誌」(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ancer)。


1958年至2005年間,約10萬5000名原爆倖存者中,有371人被診斷出罹患甲狀腺癌。


暴露於輻射汙染的成年人往後是否較易罹患甲狀腺癌,研究沒有找到太多證據。


不過,對於兒時遭受輻射汙染的人來說,結果就不同了。研究人員從原爆當時是兒童或青少年的民眾身上發現191起甲狀腺癌病例,36%可能與暴露於輻射有關。


馬里蘭州比塞大(Bethesda)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研究負責人說:「甲狀腺癌是對輻射最敏感的癌症之一。」


「其中1項假設是,越年輕的甲狀腺組織可能對輻射越敏感。」


研究人員還不清楚這項發現是否適用於住在福島核電廠附近的日本兒童。福島去年3月發生地震和海嘯。中央社(翻譯)

 


鄭醫師補充:

 

上述研究是長時間大規模的研究,可信度極高。相關研究原文可以連結參閱:


 

研究引用來源:

Long-term trend of thyroid cancer risk among Japanese atomic-bomb survivors: 60 years after exposure


Kyoji Furukawa,Dale Preston,Sachiyo Funamoto,Shuji Yonehara,Masahiro Ito,Shoji Tokuoka,Hiromi Sugiyama,Midori Soda,Kotaro Ozasa,Kiyohiko Mabuchi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16 AUG 2012


DOI: 10.1002/ijc.27749


此外,輻射,不只是原子彈或者是核電廠外洩,大家比較忽略的是醫源性輻射,也就是接受X光檢查、電腦斷層檢查或者核子醫學檢查過程仍會接收到輻射。熟悉兒科或者放射治療的專業都了解,小孩接受檢查時,輻射劑量不能累積過高,否則日後甲狀腺癌罹患率有提高之虞。在小劑量的曝露後,身體會慢慢把輻射排出來,多 喝水以及短期間額外補充一點碘對小孩也能加速輻射排除以及增加保護。


孩童接受輻射的檢查能夠避免儘量避免為宜,提醒大家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SRI(例如百憂解、樂復得或者克憂果等等)抗憂鬱劑服用對於寶寶是否會增加風險?發表於流行病學期刊的研究再次提醒我們對寶寶的健康風險的確會提高。


研究分析2793位有憂鬱症狀的孕婦,其中包含服用抗憂鬱劑的實驗組,結果發現憂鬱症狀並不會增加早產的機率,但是如果使用抗憂鬱劑,早產機率明顯提高,嬰兒早產,健康風險較高,照顧上也必須多花許多心思。研究原文全文可以參閱:


http://journals.lww.com/epidem/Fulltext/2012/09000/Depression_and_Serotonin_Reuptake_Inhibitor.6.aspx


引用來源:

Epidemiology:

September 2012 - Volume 23 - Issue 5 - p 677–685

doi: 10.1097/EDE.0b013e31825838e9

Depression and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Treatment as Risk Factors for Preterm Birth

Yonkers, Kimberly A.; Norwitz, Errol R.; Smith, Megan V.; Lockwood, Charles J.; Gotman, Nathan; Luchansky, Edward; Lin, Haiqun; Belanger, Kathleen

 

SSRI抗憂鬱劑服用增加寶寶健康危險性,例如頭圍較小(大腦發展)問題、持續性肺動脈高血壓(致命風險)甚至是自閉症風險都有研究發表,一般在門診求助的人,很難從開藥的醫師獲得相關的資訊以及事先告知,有憂鬱症狀,最好透過非藥物治療來改善與控制,避免抗憂鬱劑使用引發的相關風險。有興趣了解的人可以參考部落格相關文章: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大量飲酒 傷新生兒長達9年

作者: 劉運 | 台灣醒報 – 2012年8月17日 下午12:52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研究人員指出,懷孕婦女若飲酒過量,將會影響嬰孩出生後的發育到9歲。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喝酒過量的孕婦所產下的嬰孩,在身高、體重及頭圍上,測量值都低於平均值,且罹患貧血的機率相對較高。


研究人員觀察85位「喝酒過量」的孕婦,她們每天飲用至少250cc的酒精;另外觀察63位沒有飲酒或「少量飲酒」的孕婦。研究人員測量新生兒的身高、體重及頭圍,並在6個月、1年、5年及9年後,於不同的時間點再次測量。結果顯示,重度飲酒婦女產下的嬰兒在重量、身高及頭圍上,測量值都低於未飲酒或少量飲酒孕婦產下的嬰孩。


未飲酒婦女所生下的小孩在5到9歲期間,平均頭圍會增加2公分,但大量飲酒孕婦所生嬰孩的頭圍,只會加1.6公分。領導研究的羅伯特卡特博士指出,頭圍代表大腦的生長,且其影響會持續9年,甚至可能永久。卡特說,大腦發育不良可能導致孩童智商變低。


研究人員指出,酗酒婦女產下低重量嬰孩的機率較其它人高出4倍,且嬰孩長至1歲後,體重也較其他嬰孩輕許多。另外,酒精引起的發育問題會促使嬰兒無法正常飲食;到5歲時,這些幼兒無論飲食為何,貧血的機率都比其它小孩高出6倍。


鄭醫師補充:


極少孕婦會大量飲酒,除非懷孕之前已有酒癮問題。孕婦喝酒對小孩不好(除非非常少量),已經出爐的研究都建議最好避免。上述研究是典型先天不足,後天也難以調整回來的悲劇,提醒想懷孕的女士們,如果有酒癮問題,務必先根除,以免殘害下一代健康而到時悔之莫及。上述研究即將發表於今年十一月《酒癮:臨床與實驗研究》期刊(Alcoholism: Clinical & Experimental Research) 上。


相關研究摘要可以連結參閱: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530-0277.2012.01810.x/abstract


研究引用來源:



Effects of Heavy Prenatal Alcohol Exposure and Iron Deficiency Anemia on Child Growth and Body Composition through Age 9 Years


R. Colin Carter,Joseph L. Jacobson, Christopher D. Molteno,Hongyu Jiang,Ernesta M. Meintjes,Sandra W. Jacobson,Christopher Duggan,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15 AUG 2012


DOI: 10.1111/j.1530-0277.2012.01810.x


分子矯正醫學對於酒癮能夠提供有效的營養治療來免除身體對於酒精的依賴,主要是透過足夠劑量的左旋麩醯胺酸、每天數克的維他命C(甚至高達10-20公克甚至更多)、含B1的高劑量B群、均衡飲食以及避免糖的攝取來達到效果,國外臨床研究以及實務效果卓著,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討相關療法。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澳洲研究:垃圾食物損害兒童智商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8月13日 下午3:12






澳洲最近一項研究顯示,飲食均衡有助提高兒童智商,若食用過多垃圾食物則會妨礙智力發展。


「阿德萊德大學」研究小組調查七千多名兒童兩歲前的飲食型態,項目包括各時期飲食狀況、各類食品攝取量等,綜合分析嬰兒飲食習慣與八歲時智商的關聯。


結果顯示,兩歲前多攝取母乳、豆類、蔬果等食物的兒童,八歲時智商分數比同齡兒童高兩分;而兩歲前經常食用甜食、炸物的八歲兒童,智商分數則比同齡孩童低兩分。調查更指出,攝取健康食物的兒童在學校的考試成績較高。


這項透過「歐洲流行病學雜誌」發表的論文表示,兩歲前是兒童腦部發育的關鍵時期,必須攝取均衡營養,蛋糕、薯條、碳酸飲料等不利健康的垃圾食物除了缺少人體所需的營養素,還含有損害大腦的反式脂肪。


先前英國一項研究也提到,三歲前是兒童大腦發育速度最快的時期,這段期間若食用較多垃圾食物,對兒童大腦發育將造成不利影響,就算日後改變飲食習慣也救不回來。




研究:兒時懂自制 長大較不胖

中央社 – 2012年8月17日 上午7:16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16日專電)「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今天報導,醫學研究報告顯示,年僅4歲就懂得自制的孩子,成年後身體質量指數(BMI)也較低。


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醫學院研究人員薛拉姆(Tanya R. Schlam)主持這項研究,分析對象就是30年前曾參加1項學齡前兒童延遲滿足實驗調查的同一批人員。


當年這650多名研究對象只有4歲,實驗目的是測試哪些小朋友在面對餅乾、棉花糖等誘惑下,能夠暫時忍著不吃零食。


如今這些研究對象都已經年逾30,薛拉姆率領的研究團隊針對這些研究對象目前的體重狀況,與30年前延遲滿足實驗測量所得的自制力高低結果進行比較。


統計顯示,小時候比較有自制力的研究對象,成年後的BMI也比較低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預防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卡茲(David L. Katz)指出,「環境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但我們在不同環境下會如何應對,也是很重要的。」



鄭醫師補充:


垃圾食物缺乏營養,糖太多又有反式脂肪的負擔,百害而無一益,建議大家少碰為妙!


相關研究原文摘要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j3086542453r3360/


引用來源:


Dietary patterns at 6, 15 and 24 months of age are associated with IQ at 8 years of age


Lisa G. Smithers, Rebecca K. Golley, Murthy N. Mittinty, Laima Brazionis, Kate Northstone, Pauline Emmett and John W. Lynch


Volume 27, Number 7 (2012), 525-535, DOI: 10.1007/s10654-012-9715-5

此外,從小可以看到大,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追蹤長達30年以上的研究發現:

醫學研究報告顯示,年僅4歲就懂得自制的孩子,成年後身體質量指數(BMI)也較低。因此一個人長大胖不胖的關鍵之一與自制力有關,自治力不佳的小朋友也不要任其亂吃東西,若能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相信還能維持不錯的身形,這是學者主張環境的影響仍具某種程度的幫助的原因。相關原文引用資料:


"Preschoolers’ Delay of Gratification Predicts Their Body Mass 30 Years Later" by Tanya R. Schlam, PhD, Nicole L. Wilson, PhD, Yuichi Shoda, PhD, Walter Mischel, PhD, and Ozlem Ayduk, PhD, appears in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www.jpeds.com), DOI 10.1016/j.jpeds.2012.06.049, published by Elsevier.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憂鬱 孩子發展遲緩風險大


文/柯俊銘


以往文獻證實,婦女若出現產後憂鬱,未來新生兒易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值得注意的是,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際婦產科學期刊」的報告指出,即使新手媽媽們沒有產後憂鬱的困擾,但懷孕期間情緒普遍低落,同樣也會有類似的結果。


該研究係由英國西英格蘭大學兒童暨青少年健康中心的Toity Deave博士所主持,與布里斯托(Bristol)大學的心理學家合作,針對11098位孕婦與其生下的子女進行長期追蹤,目的在瞭解產前憂鬱與孩子身心發展狀況的關連性。


過程中,所有婦女個案除需提供基本資料外,還要在孕期的第18、32周,以及產後的第8周、第8個月接受憂鬱症狀的評估;其產下的孩子則在18個月大時,被安排去做一系列的測試,項目包括肢體動作、認知、情緒、社交等功能。


統計數據顯示,有14%的婦女產前出現憂鬱症狀,產後便恢復正常,而有9%的小朋友被鑑定出是發展遲緩,和同齡孩子相較下,部分能力落後許多,需要早期療育的介入。


◎進一步的分析摘要如下:


●相對於無產前憂鬱者,有產前憂鬱者產後持續出現憂鬱的風險高出達50%。


從懷孕到產後一直都有憂鬱症狀者,比起都沒有憂鬱症狀者,其產下的孩子有遲緩現象的風險多出約50%。


●產前憂鬱與孩子的發展遲緩具顯著相關。當排除產後憂鬱的影響,只考慮產前憂鬱時,上述風險依然還有34%。


研究者表示,詳細原由並不清楚,雖有學者指稱,孕期具憂鬱症狀者,往後早產的機會較大,但這僅能解釋少數個案的情形。


 


胎教很重要,這篇文章提醒大家:懷孕時維持心情穩定,可以減少小孩發展遲緩的機會。過去我在門診,常 會有已經在服用精神科藥物的媽媽來求助,他們很清楚懷孕時,應該減少藥物的使用,尤其是某些藥物,還會增加唇顎裂或者先天心臟病的危險性,但貿然停藥,又 會陷入類似精神情緒不穩定的狀況,影響到生活品質是其一,向這樣也影響到胎兒日後的智力發展或者人格形成,也不能坐視不管,因此陷入兩難的狀況。當然,我 非常敬佩某些媽媽們,他們為了小孩,毅然決然把原本服用的藥物完全停下來,只怕小孩有畸形,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憾,然而這樣硬撐下來的結果,反而增加小孩其 他的問題,例如本篇文章提到的發展遲緩。


在我幫助門診個案減少藥物的臨床經驗,我發現其實不少藥物都可以藉由營養品的輔助來減少劑量及種類, 而能維持穩定,同時我也推薦可以藉由一些援助法的協助,幫助媽媽們更放鬆以及更好入眠,這是由知名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所研發,援助法簡單易學容 易上手,效果也蠻快的,歡迎有興趣的媽媽及家人一起來學習及使用,使用這些援助法並不限於用藥的媽媽,本身原本沒有使用藥物的媽媽們,也可以學習應用,效 果也很好。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心肺健康學生 成績較好

中央社 – 2012年8月6日 上午6:56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5日專電)最新研究發現,就讀中學、心肺功能健康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好。


北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運動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皮崔(Trent Petrie)3日在奧蘭多舉行的美國心理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Association)年度會議上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就讀中學的學生,如果心臟與肺臟都很健康,數學、英文閱讀的考試成績,分數也比較高。


研究人員以來自德州地區5所中學的1211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學生們對於學業表現的信心程度,尋找哪些因素可能影響孩子的成績表現。


皮崔指出,分析結果顯示,不管是男學生或女學生,有著健康的心肺功能,是對於英文閱讀與數學考試成績的最重要影響因素。


皮崔表示,這項結果證明,學校必須檢視現行政策,看看是否有體育課遭到刪減的情況。


鄭醫師補充:


在《運動改造大腦》這本書的第一章,針對一些中、小學的學生,提出運動可以改善學習能力的證據,在此舉出兩個明顯的統計研究提供大家參考:


在2001年,加州教育廳針對二十七萬九千名九年級學生作分析,他們發現,體能健康的學生考試的分數是體能不健康者的兩倍,在FitnessGram測驗(體適能測試)得滿分六分的人,在史丹佛成就測驗裡的數學百分位數是平均67,英文百分位數是平均是四十五;相對地,體適能測驗只得到一分的學生:他們的數學百分位數平均是35,英文百分位數平均是21。


2004年,一組由運動家、小兒科等領域十三位知名專家共同組成的團隊,針對八百五十件關於體能活動隊學童影響的研究報告進行大規模的回顧,這些研究大多針對每週三到五次,每天三十到四十五分鐘溫和到激烈程度的運動效果作了衡量,而且觸及層面相當廣,包含肥胖、心肺功能、血壓、憂鬱、自我認知、骨質密度和學業表現等,根據結果之持有規律運動的學童,各項分數都比較高,故他們公開建議學童每天應該作一個小時或者更多)的溫和或激烈運動;特別是學業方面,也與上述加州的研究報告相符。此外,運動能對記憶、專注力和教室行為產生正面的效果,所以,想幫助孩童學習更專注,不妨從平常規律的運動來著手。


2009年七月,中國針對運動員的以核磁共振掃瞄來研究,他們發現成績好的運動員,大腦絕對比一般人發達。所以身體動起來,大腦亦能跟著動起來。



建議即便到了考試之前幾個月,體育課最好能繼續,或者讓考生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幫助學生維持較佳心肺功能,讓學業表現更穩定。



至於最新報導研究來源:


 "Physical Fitnes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Sudhish Srikanth, lead author, Trent A. Petrie, PhD, Christy Greenleaf, PhD, and Scott Martin, PhD,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Session 2120, Friday, Aug. 3, 10 -- 10:50 a.m. Convention Center, Room W310A, Level III.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這篇研究是兒童語言補習廣告的最佳廣告:


根據Strathclyde大學發表的最新研究發現,能說雙語的小孩比只說單語的小孩在問題解決技巧評估上,表現更傑出。這項針對小學生的研究,分析能說英語或者義大利語的人,他們若是也能說蓋爾語(Gaelic)或者薩丁島語( Sardinian),具雙語能力的人,在問題解決上表現較出色,只說蓋爾語的人又比只能說薩丁島語的人表現更好。


差別主要來自於雙語的轉換與心理警覺性有關,能說雙語必須發展其他型態的思考模式,這項研究發現能說雙語的小孩,不只語言表現較好,也反應在算術、問題解決以及讓小孩思考更具創意。


這項研究分析121位居住於蘇格蘭以及62位居住於薩丁島的小朋友而得到上述的研究結果,研究來源為:


F. Lauchlan, M. Parisi, R. Fadda. Bilingualism in Sardinia and Scotland: Exploring the cognitive benefits of speaking a 'minority' langu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2012; DOI: 10.1177/136700691142962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含汞魚類攝食過量可能流產



一場由台灣健康月委員會結合中華技術學院健康科技學群共同舉辦的「健康養生花之宴」,昨天在台北市政府宴會廳,由宴會廳大廚親自掌廚,運用各種健康食材,以花卉為主題,烹調出10道美味佳餚供來賓品嘗,現場也有專業醫師為大家提出飲食建議。


與會的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特別提出一個孕婦疑似因攝取過多含汞量高的魚類,造成流產的個案,來提醒大家慎選魚類的重要。


江守山說,這名33歲的孕婦,是去年從一間專門治療自閉症兒童的診所轉介過來的病人,這名婦人的第一胎在懷孕4個月時就不幸流產,第二胎出生後又被診斷出有自閉症,母子的頭髮經檢驗後,發現含汞量都超標。


江守山說,經他詢問婦人懷孕期間的飲食情況後,推定她的流產與孩子的自閉症,都與攝食太多含汞量高的大型魚類有關。


原來這名婦人知道懷孕後,與先生兩人都非常高興,於是幾乎每隔一天就到日本料理店吃生魚片吃到飽,希望能幫腹中的胎兒好好補一補。沒想到時常被用來作生魚片材料的鮪魚、旗魚、鮭魚等大型魚類,因為以其他小型魚類為食,體中所含的重金屬比較高,造成這名婦人體中汞含量超標。


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婦產科主任朱繼璋表示,目前對孕婦體內含汞量達到多少將會造成流產並沒有明確的量化數據,不過一旦孕婦攝入太多重金屬,會影響母體,也會影響小孩。


朱繼璋說,魚類是高利用價值的蛋白質,適量攝取對人體有益,建議民眾多吃ㄧ些小型、新鮮的魚類,愛吃大型魚也不要過量,就能取其益而避免其害。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228/2/uazu.html


 


補充葉酸,降低胎死腹中比率



通常在產檢的時候,可以利用胎兒心跳監視器 以及超音波,監測胎兒的心跳,在胎兒出生之前發現胎死腹中的狀況。懷孕中期以後的胎死腹中,通常孕婦自己也會感覺到某些異狀,最明顯的感覺是胎動消失,完 全感覺不到胎動。另外的徵兆包括子宮不再隨著懷孕周數變大,體重沒有增加或是減輕,但是這兩個徵兆比較不明顯,需要一段時間才會觀察出來。


通常確定胎死腹中以後,醫師就會進行適當的處理,通常會進行引產。臺安醫院婦產科醫師周輝政表示大部分的胎死腹中,都可以經由陰道自然生產,並不需要開刀。如果死胎留在子宮內太久沒有處理,會對母體產生不利的影響。通常胎死腹中的時間超過四個星期以上,孕婦就會出現血液凝固功能受損的併發症。


對於打算懷孕的婦女,雖然沒有辦法完全避免胎死腹中的情形的發生,但是可以藉由您本身的努力,將胎死腹中的情形降到最低:


《在打算懷孕的時候就開始補充葉酸》根據大規模的醫學研究,從懷孕前三個月到懷孕三個月,每天補充0.4毫克(400μg)的葉酸,可以使胎兒神經管缺陷(包括:無腦症、腦膨出和脊柱裂)的機會降低40%-80%,這是少數可以預防的先天性畸形,也是胎死腹中的一個原因。


《治療母體的疾病》許多母體的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或是甲狀腺異常,都會增加胎死腹中的機會,所以在懷孕之前應該進行相關的檢查,如果發現這一類的問題,應該先治療以後再懷孕。


《調整作息》許多研究發現,過大的工作負擔,會增加早產、流產、死產以及胎兒生長遲滯的機會,所以孕婦應該調整作息,要有充分的休息。


《避免環境中的毒物》菸酒都會增加胎兒死亡的機會,過去有一篇報告指出,美國每年由於孕婦抽煙,導致超過4,000個胎兒死亡。孕婦也切忌沒有經過醫師處方擅自服用藥物。至於毒品如海洛因,也會導致胎兒死亡。環境中的污染物質或是毒物。這些狀況都應該儘量避免。


《注意流行疾病》有一些傳染疾病,不但會造成胎死腹中,即使胎兒存活,也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例如:德國麻疹。所以如果懷孕前發現沒有德國麻疹">德國麻疹抗體,應該先施打疫苗在懷孕。如果是懷孕期間,才發現沒有抗體,則在疾病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到公共場所,以避免被傳染。


《注意性生活》有些性傳染病,會造成胎兒死亡或是重大畸形,例如:梅毒。避免多個性伴侶,或是使用保險套,可以避免性病的傳染。若是發現有感染的現象,應該及早治療。


《按時產檢》目前全民健康保險已經提供基本的十次產檢給付,孕婦應該充分利用,可以及早發現問題,例如:妊娠糖尿病或是妊娠高血壓,並且即時處理,不但可以減少胎死腹中的機會,也能確保母體的安全。


《重視產前教育》產前教育可以提供資訊,讓孕婦了解懷孕的生理變化以及應注意事項。許多孕婦本身不了解抽煙或是亂服成藥對寶寶所造成的傷害,也不知道懷孕危險的徵兆。參加醫院的各種產前教育,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降低風險。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254


 


大家都知道懷孕的媽媽身體健康會影響到胎兒但到底有哪些外來毒素是該注意的,是否在懷孕前,我們能幫助即將懷孕的婦女到何種程度?是否有哪些檢查可以是先告知當事人他們的身體污染為何?又如何處理?這些我相信都是準媽媽或者即將懷孕的婦女最關心的話題。


第一篇的報導提到魚類補充可能引發重金屬過量的問題,除了流產,也與自閉症有關,因而建議準備懷孕的婦女,可以先幫自己安排一個重金屬及微量元素的頭髮檢測,若發現有重金屬過量的狀況,也能透過螯合治療在幾個月內把重金屬降低到比較安全的範圍。當然OMAGA-3DHAEPA)還是很重要,除了小孩發育需要,對媽媽而言,也是預防產後憂鬱很重要的營養成分,在一項新研究中,給定期治療抗憂鬱症的患者,每天加用omega-3脂肪酸,能明顯舒解憂鬱症患者的症狀,包括焦慮、睡眠問題、沮喪、缺乏性欲以及自殺傾向。過去的研究顯示,憂鬱癌患者的一種稱為EPA eicosapentaenoic acid)的脂肪酸濃度低於正常值,這種脂肪酸對於維持腦部的正常功能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者測試了不同劑量的EPA補充劑的效果,接受補充劑的70位受試者患有長期憂鬱症,且標準抗憂鬱療法無效。研究結果發表在200210月份的《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雜誌上。研究者英國舍費爾德皇家醫院(Swallownest Court Hospital)的Malcolm Peet醫師及其同事發現,服用最低劑量每日 一克 魚油的患者,與服用安慰劑的人相比,其憂鬱症的各項主要指標都有顯著的改善。69%的每日服用 一克 魚油的患者,其症狀改善了50%,而那些服用安慰劑的患者,只有25%有類似的改善。過去的研究顯示,憂鬱癌患者的一種稱為EPA eicosapentaenoic acid)的脂肪酸濃度低於正常值,這種脂肪酸對於維持腦部的正常功能有重要的作用。折 衷式的方便補充,除了可以選擇小型魚類外,也不妨考慮可以用經過獨立檢驗室的純度認證,證明無重金屬或農藥殘留的魚油來補充,市售的魚油大多未經純度認 證,想藉此來補充好油的婦女們務必要謹慎。第二篇的報導,葉酸也非常重要,除了胎兒發育的需求外,也對媽媽的情緒為持有很大的幫助,葉酸的缺乏是會引發憂 鬱的,過去的諸多臨床報導,在在顯示這個營養的重要性,尤其是對那些有憂鬱病史或者曾有產後憂鬱的人來說。


在 執業過程中,我也常有機會遇到準媽媽們,他們共同的困惑就是服藥的人能否懷孕?能否停藥?如何停藥及維持穩定?因為擔心精神科藥物的致畸胎幸而停藥,但不 穩定的情緒或精神狀況也會影響胎兒,諸如此類問題,其實不難解決,替代性的營養補充是一個很棒的解決方案,在光能診所,我已經成功幫助好幾個媽媽斷藥而且 還能維持不錯的身心狀態,讓他們能安心及舒適地懷孕。過去,我也曾遇到一個有慢性精神分裂的女士,適逢精神狀況不穩定,但又發現她已懷孕一段時間,為了維 持她的精神狀態穩定,又不敢讓她服用精神科藥物,她的主治醫師採用的是電痙攣療法(ECT)。以我看來,真的可以不用這麼辛苦。


願天下的媽媽都能好好照顧自己,也能更輕鬆地幫助他們的下一代。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毒化物 恐禍延三代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8月1日 上午12:09






環境中的塑化劑、農藥、殺菌劑等汙染化學物質竟會影響卵巢健康,並禍延三代以上。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研究團隊進行動物實驗發現,如果在出生前就接觸環境化學汙染物質,很容易引起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卵巢早衰等卵巢疾病,且這些卵巢疾病很可能一代傳一代,延續三代以上。


化學汙染物質所造成的卵巢問題不只出現於老鼠,在人類身上也很常見。研究發現,環境汙染物質可能損害細胞DNA,使基因出現異常變化,而受到損害的基因會傳給下一代,使世世代代都受害。


研究人員讓母老鼠在子宮內就接觸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會影響老鼠生殖系統,使老鼠長大後產生種種卵巢疾病,這些疾病也會傳給後代子孫,即使後代子孫沒有接觸化學汙染物質,還是會得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ONE)。


研究人員測試五種化學物質,包括一種殺菌劑、兩種磷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一種塑膠成份、一種農藥,以及一種烴類混合物。這五種化學物質都影響卵巢健康,並禍延子孫。研究人員認為,這代表女性如果在懷孕過程接觸這些化學物質,可能增加女性後代罹患卵巢疾病的風險。


鄭醫師補充:


這是今年5月3日發表的研究,提醒我們環境賀爾蒙以及環境毒素禍延子孫,現在婦科門診出現越來越多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卵巢早衰等卵巢疾病,環境荷爾蒙汙染可能脫不了關係。


想知道自己體內環境賀爾蒙曝露是否過多,可以透過功能性醫學相關檢測來直接了解,藥排除體內殘留的環境賀爾蒙、殺菌劑以及農藥等等物質,最好能透過高效率排毒程式來處理。


上述研究相關引用來源:


 Nilsson E, Larsen G, Manikkam M, Guerrero-Bosagna C, Savenkova MI, et al. (2012) Environmentally Induced Epigenetic Trans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of Ovarian Disease. PLoS ONE 7(5): e36129. doi:10.1371/journal.pone.0036129


研究全文可以參閱: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36129


相關研究陸續發表,像是子宮內膜異位的罹患也與環境荷爾蒙有關,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


 Louis GMB, Chen Z, Peterson CM, Hediger ML, Croughan MS, Sundaram R, et al. 2012. Persistent Lipophilic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and Endometriosis: The ENDO Study.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20:811-816. http://dx.doi.org/10.1289/ehp.1104432


Environ. Sci. Technol., 2012, 46 (8), pp 4624–4632

DOI: 10.1021/es204415a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醫師研究:每天二份蔓越莓可預防泌尿道感染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7月30日 下午12:41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今天發表一項研究成果,醫學團隊發現,一天內食用二次以上的蔓越莓產品確實有預防泌尿道感染的效果。這項研究結果日前已發表在美國權威醫學期刊:內科醫學誌。(龐清廉報導)


  蔓越莓又稱為小紅莓,是一種生長在北美的植物。近幾十年來,蔓越莓被廣泛地用在許多方面,最重要的就是用來預防尿道方面的細菌感染。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急診部醫師王志宏、急診部主任李建璋醫師率領的研究團隊回顧了13個臨床研究,包含約一千五百多位受試者後的結論是:整體來說,使用蔓越莓產品,包括果汁或補充劑的受試者,和沒有食用者相比,泌尿道感染的機會減少了38%。對於婦女,特別是經常泌尿道感染的婦女,蔓越莓產品幾乎可以減低約50%的泌尿道感染。這項研究結果日前已發表在美國權威醫學期刊:內科醫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至於蔓越莓為何能夠有效預防泌尿道感染呢?研究者王志宏醫師發現,是因為蔓越莓在尿液中的代謝物能夠抑制細菌生長。之後更分離出一種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能夠防止泌尿道感染中最常見的細菌-大腸桿菌,黏著在泌尿道內側,進而降低泌尿道感染機會。


�目前市面上的蔓越莓產品眾多,包含蔓越莓果汁,濃縮液,膠囊或是錠劑等,哪一種產品才比較能有效預防泌尿道感染呢?研究分析發現是果汁類的產品較為有效。可能是因為蔓越莓果汁中含有較多天然的成分,這些成分可能也有助於減低泌尿道感染。


  同時,因為在一些研究中發現,蔓越莓代謝物在尿液中的有效濃度大約只能維持8小時左右,一天內食用蔓越莓產品的次數最好是在兩次以上,每次約60-200C.C。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蔓越莓原汁頗為苦澀,市面上好喝的蔓越莓果汁都添加了不少糖分,每天喝可要小心發胖,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更要小心糖分的控制。建議患有反覆性泌尿道感染或脊椎神經受損需長期導尿患者,每日飲用不含糖分的蔓越莓原汁。


醫師強調,蔓越莓中的花青素使得細菌不易附著在泌尿道,主要功用在於預防的作用,如果民眾已有泌尿道感染的現象,還是要就醫使用抗生素治療。


鄭醫師補充:


女性生殖泌尿道反覆感染,除了造成患者本人的不適之外,長期下來,甚至可能造成骨盆腔發炎,影響生育。營養醫學領域中,利用蔓越莓補充來預防女性生殖泌尿道感染的建議已經行之有年,欣見國內急診領域的醫師願意花時間整理已經發表的13項跟蔓越莓相關預防泌尿道感染的研究,再次提醒大家蔓越莓的食用或者補充,的確有助於預防女性泌尿道感染,我在臨床上的實證經驗也相符,建議大家不想用藥來控制感染,可以多考慮這類自然療法。相關研究原文全文可以參閱:


http://archinte.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213845


市面上,補充產品那麼多,原汁產品補充效果最佳,但多含糖或者稀釋居多,考慮攜帶方便、效果甚至是經濟上的花費,蔓越莓萃取補充品可能是更值得考慮的選項,在此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父愛對男嬰行為發展 非常重要

作者: 劉運 | 台灣醒報 – 2012年7月19日 下午4:53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科學家發現,在出生後3個月內,男嬰如果沒有與父親有良好的互動關係,在未來的成年生活比較可能會出現心理及健康的問題。英國劍橋大學的心理學家指出,如果父親在與小男生互動時,比較不熱衷、比較冷漠,或常陷於自己的思緒中,孩子在1歲時比較會有行為上的問題。


領導研究的英國劍橋大學保羅瑞成德尼博士說,大部份的研究都是在探討母親對嬰孩行為及發展的影響,但父親其實同樣也扮演重要的角色。他指出,父愛對所有小孩都很重要,但對男生來說格外重要;而幼年時期若有行為問題,成年時通常會發展為更難克服的健康及心理問題。


科學家指出,如果父親沒有在兒子出生後的3個月內與其建立良好互動關係,孩子一生恐怕都會有行為上的問題。相對的,如果父親在小男孩剛出生後,與其有良性的親子互動,小男孩在1歲時會更快樂、更鎮靜,且未來的身心發展將更健康。這個研究最近發表在《兒童心理學及精神病學》期刊。


瑞成德尼博士說:「我們發現如果父親與孩子的互動熱切,孩子比較不會有行為上的問題。如果父親表現得比較冷淡、常陷於自己的思緒中、或比較少與孩子互動,孩子未來比較會有行為上的問題。」研究人員指出,研究結果意謂:男生在年幼時比較容易受到父親影響。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可以督促父親對男嬰的付出,尤其是剛出生時更重要,互動不足會影響男嬰長大的行為與身心健康。不過換個角度來看,不喜歡和小孩互動的父親,也許潛在就有一些身心狀況,例如許多被診斷有高功能自閉症,也就是亞斯伯格症的青少男,媽媽也會發現孩子的父親其實也很像,希望日後有相關研究可以來滲入探討這部分的影響是否存在。


上述研究的引用來源:


Paul G Ramchandani, Jill Domoney, Vaheshta Sethna, Lamprini Psychogiou, Haido Vlachos, Lynne Murray. Do early father-infant interactions predict the onset of externalising behaviours in young children? Findings from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2012; DOI: 10.1111/j.1469-7610.2012.02583.x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眠壓力大 孕婦流產

 

有一位失眠婦女,在懷孕後不敢吃安眠藥,因為失眠的壓力太大,只要天黑就心煩,在極度焦慮下,不幸流產。


雙和醫院睡眠中心心理師林詩淳表示,現在有許多女性在懷孕後還是要工作,工作壓力大,加上身體荷爾蒙出現變化,身心壓力更大,如果本來就有失眠困擾,可能因害怕安眠藥副作用而停藥,失眠問題加劇,身體也可能出現各種不適。


雙和醫院睡眠中心主治醫師陳佳惠另舉例,有一名患焦慮症的孕婦,因為懷孕之後而停用抗焦慮藥,這類藥物可助眠,一旦停藥,到了晚上,她完全不能躺在床上,每個晚上,她就在黑漆漆的客廳裡走動,幾乎要磨穿地板,焦慮的幾乎叫人抓狂。後來經過失眠認知行為治療,一周至少可安睡幾天。


林詩淳心理師進一步表示,近來連續接獲想戒安眠藥的輕熟女個案,她們多是慢性失眠病患,長期使用安眠藥助眠,但是因為準備懷孕,在安眠藥與懷孕期望中擺盪,因此下定決心戒除安眠藥,想要靠自己入睡。


陳佳惠醫師解釋,安眠藥分為苯二氮平類與分苯二氮平類,苯二氮平類安眠藥可能會造成胎兒畸形,包括唇顎裂、四肢發育異常、心臟發育異常、胃幽門閉鎖不全。非苯二氮平類的安眠藥則有零星個案出現早產、胎兒過小的疑慮



我在門診不時會遇到,原本有服藥助眠的女性,面臨懷孕的問題,在服藥與不服藥之間掙扎,過去我也一再地在部落格中PO文提醒大家,抗焦慮劑的服用,可能會造成胎兒畸型、唇顎裂、早產及胎兒過小等等問題,因此在確定懷孕以後,最好在有經驗的醫師協助下,有計畫地把藥減下來。


一般非藥物療法,除了在醫院可以接受一些生理回饋的放鬆療法來幫助,其實居家也可以利用一些助眠的營養品、照光療法甚至可隨身攜帶來幫助放鬆的生理回饋儀器。在職場的利器這本書中提到的散步援助法,也可以合併使用,除了讓孕婦每天有些時間出去走走,也有助眠的效果。


有這方面的相關問題及作法,歡迎大家和我交流討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未滿半歲小嬰兒不可擦防曬乳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7月9日 上午12:16






最近戶外氣溫、紫外線指數節節上升。美國醫學專家提醒,6個月以下嬰兒盡量不要使用防曬乳,以免造成皮膚過敏、發炎。家長最好使用陽傘、遮蔽物等為小孩遮擋紫外線,並慎防小孩出現脫水危機。


小嬰兒比成人更小、更脆弱,一旦大量流汗,或身處高溫、紫外線環境,大多沒有能力應付這些劇烈變化,因此會比成人承受更大健康風險。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與美國兒科醫學會指出,6個月以下小嬰兒最好不要使用防曬乳。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兒科醫師哈莉‧伽莉爾‧沙奇斯解釋,小嬰兒皮膚比成人更薄,很容易吸收防曬乳當中的活性、化學成分,且小嬰兒皮膚面積與體重比例比成人大得多,接觸防曬乳後,肌膚也很容易過敏、發炎。


沙奇斯醫師說,對於6個月以下嬰兒,最佳防曬策略就是避免讓小孩接觸陽光紫外線,特別是上午10點到下午2點這段時間,戶外紫外線最為強烈,最好別讓小嬰兒在這段時間去戶外曬太陽。如果需要外出,可使用陽傘、嬰兒推車車棚等幫助遮陽。


醫師建議,家長可讓小嬰兒穿著輕便褲子、長袖T恤,最好戴上有邊帽子,保護耳朵、脖子等部位。而薄紗還是會引起曬傷,因此要避免穿薄紗類衣物。


注意穿著,家長也要確保小寶寶補充充足水分,且隨時注意是否出現煩躁、肌膚泛紅、過度嚎哭、尿液減少等脫水症狀。一旦發現小寶寶曬傷,一定要馬上停止曬太陽,趕快到陰涼之處,以避免曬傷惡化,小寶寶曬傷患部要冰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