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準媽媽不能輕忽的事(含親子關係) (49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媽媽受孕時喝酒 增孩子患糖尿病率

【台灣醒報記者李明倫綜合報導】澳洲新研究指出,婦女在受孕時喝酒,會讓孩子在中年時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增加!研究人員卡倫‧莫里茨副教授說,「這兩種疾病的風險因子常被歸因於不好的飲食習慣和缺乏運動,但我們的研究顯示,媽媽在受孕時喝了酒的影響,與吃高脂肪的飲食有等同的致病風險。」

雖然大多數婦女一但知道自己懷孕後就會戒酒,但許多人卻不知道他們在受孕前後就喝了不少酒!」昆士蘭大學領導這項研究的莫里茨副教授說。因此研究人員利用實驗室大鼠,發現他們使大鼠在受孕前後攝取等同於人們喝五杯酒的量時,胎兒的發育以及孩子長期的健康都受到不好的影響

研究發現,在受精卵尚未著床、還沒有任何器官開始發育前,酒精攝取就開始影響到胎兒了。「胎兒的發育受到干擾都有可能會造成長期乃至一生的影響,我們也發現在中年時,這些大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以及肥胖的機率大大增加。」莫里茨副教授表示。

有鑑於許多婦女可能有飲酒習慣但也計畫要受孕,這項研究特別呼籲大眾要注意喝酒對後代健康的影響。莫里茨副教授表示,往後的研究會著重在找尋預防孩子受影響的方法上,有一種可能性是給懷孕婦女特別的營養照護,使婦女受孕前後時喝酒對胎兒的影響可以被防止,進而避免他們往後健康受影響。

此研究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The FASEB Journal》。

鄭醫師補充:

這裡提到兩項危險因子,第一:受孕時飲酒。第二:受孕後高脂肪飲食。

雖然這還只是動物實驗,但為了下一代健康,準備受孕時,準媽媽最好就把酒戒了比較妥當,而且受孕後,最好避免高脂肪飲食。

參考文獻:

FASEB J. 2015 Jul;29(7):2690-701. doi: 10.1096/fj.14-268979. Epub 2015 Mar 2.

Maternal alcohol intake around the time of conception causes glucose intolerance and insulin insensitivity in rat offspring, which is exacerbated by a postnatal high-fat diet.

Journal of the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ocieties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 www.ncbi.nlm.nih.gov/pubmed/2573356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研究:小學教哲學能提升學習力

英國「德倫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學習哲學,可以提升學童的學習進度,在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童身上,效果特別明顯。而且,學童學習哲學,也可以改善溝通能力與自我形象

這項研究,是由英國「德倫大學」教育學院的教授所領導進行的,他們安排了來自四十八間小學,總共三千一百五十九個九到十歲的學生,給他們上一年的哲學課,並且再進行課堂討論。研究發現,哲學思辯,可以提升學童的思考、發問,以及組織論點的能力

研究人員發現,學童在學習了哲學課程之後,數學及閱讀理解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童,進步特別明顯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研究顯示,顯示哲學課程對學童的學習,具有正面影響,非常值得注意

鄭醫師補充:

哲學需要思考、邏輯以及閱讀能力,小孩學哲學可以提升相關學習能力,這是很好的創意發想,也得到實際驗證。

看來,哲學不是某些小孩大了,才有興趣會去學習的科目。

細心的家長若對哲學有涉獵,不妨撥些時間和小孩分享討論。而提問,讓小孩思考絕對是哲學學習不可或缺的一環。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bbc.com/news/education-3346425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做運動 降低妊娠糖尿病機率

【台灣醒報記者鄭宇晴綜合報導】愈早開始規律運動的準媽媽,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就愈低!妊娠糖尿病可能導致準媽媽流產或產出不健全的寶寶。西班牙研究指出,孕期中規律運動的孕婦,可減少30%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專家表示,「我們同樣發現,會運動的孕婦平均體重較其他孕婦輕1公斤,生下來的寶寶也較健康。」

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在懷孕前多沒有糖尿病病史,但在懷孕時卻出現高血糖現象,是高危險妊娠的代表疾病之一。根據西班牙昆卡光明聖女醫院發表於《英國婦產科》期刊的研究,研究員分析了13項過去研究中,2,873名孕婦在孕期做適當運動後的狀況,發現和一般孕婦相比,她們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降低了30%左右。

「若準媽媽整個懷孕期間都有持續、綜合地從事有氧運動、塑身運動、耐力訓練、重量訓練及伸展運動等,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還會更低,」光明聖女醫院研究員格瑪‧馬丁娜絲指出,「她們的平均體重比其他孕婦少1公斤,生下的寶寶也更健康。」研究指出,由於妊娠糖尿病媽媽生的寶寶體型較大,在生產過程中容易造成媽媽和寶寶的嚴重傷害。

英國皇家助產士學院顧問梅薇‧約基寧也建議,過去沒有運動習慣的孕婦,應先從每週3次、一次15分鐘的運動開始做起,再逐漸加量至每日運動30分鐘。

鄭醫師補充:

懷孕時期有規律運動,除了降低姙娠糖尿病風險,也有助於加速產程。因此,懷孕時維持規律的和緩運動,好處很多。

參考文獻:

Sanabria-Martínez GGarcía-Hermoso APoyatos-León RÁlvarez-Bueno CSánchez-López MMartínez-Vizcaíno V.Effectivenes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s on preventing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excessive maternal weight gain: a meta-analysisBJOG 2015; DOI: 10.1111/1471-0528.13429.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471-0528.13429/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滿12歲 禁可待因感冒藥

 

 

 

 

 

嬰幼兒、兒童出現咳嗽、感冒症狀,用藥必須非常小心。歐洲藥物管理局(EMA)四月提出警告,提醒十二歲以下幼童千萬不可使用含「可待因」(Codeine)藥物治療咳嗽、感冒症狀,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近日也提醒父母、照顧者,小孩用藥後一旦出現呼吸變慢、呼吸變淺、呼吸困難、呼吸有雜音、意識混亂、異常嗜睡等症狀,最好立刻停藥、馬上急診或叫救護車,以免情況惡化。

歐洲藥物管理局也建議,十二到十八歲兒童也最好不要使用含可待因藥物。主要原因在於,含可待因藥物可能造成呼吸變慢、呼吸困難等副作用

過去,美國兒童接受扁桃腺移除手術後,醫師可能開立可待因藥物處方箋。在二○一三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強烈反對這項做法。近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更進一步提醒父母、照顧者,當發現小孩用藥後出現上述異常症狀,就要盡快就醫。

可待因屬於鴉片類成分,通常用來舒緩疼痛。這種成分也會和止咳藥、感冒藥結合。美國兒科醫學會在一九九七年的時候就建議醫師,不要針對兒童開立可待因藥物處方箋

鄭醫師補充:

事實上,小孩感冒藥儘量少開少用,不管是這篇研究提到的可代因,還有常用的退燒止痛藥等等,因為容易有過量或者相關副作用的風險。

感冒發燒,藥退燒或者縮短感冒病程,建議不妨考慮高劑量維他命C的補充,此外,鋅或其他可以調節免疫功能的補充品都可以幫助感冒症狀緩解,感冒最怕是感冒重症,也就是發燒好幾天,異常衰弱疲憊等等,若出現不尋常的病程,很可能不是我們以為的一般感冒,最好儘快求醫治療。一般感冒明顯的症狀,三到四天症狀應該會緩解。

參考文獻:

The Pharmaceutical JournalURI: 20068144

http://www.pharmaceutical-journal.com/news-and-analysis/news/ema-recommends-restrictions-on-codeine-for-children/20068144.article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調查:9成5國中生討厭爸媽愛比較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7日電)國中生正值叛逆期,常導致親子衝突升高。根據家扶最新調查顯示,6成5國中生認為父母只關心學業,高達近9成5國中生不喜歡父母拿自己和別人比較

家扶基金會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布2015年國中生管教態度調查,調查於今年4月9日至4月24日間,針對國中生進行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為163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值為正負2個百分點。

孩子進入國中階段,生理心理上的轉變,常導致親子衝突升高。根據調查顯示,6成5國中生認為父母只關心學業狀況,3成8認為父母不常陪伴他們,3成國中生和父母關係互動不佳,3成7表示父母很少稱讚自己。

親子衝突的原因多元,調查發現,3成2國中生最常因講話態度不佳、脾氣不好、懶散等個性問題和父母發生衝突,9成8國中生認為父母應多給孩子自主空間、多聽孩子想法,而高達9成5國中生不喜歡父母拿自己和別人比較。

父母應該如何管教呢?調查顯示,逾4成國中生認為講道理最有效,3成7國中生不喜歡父母用責打方式管教,7成2國中生認為責打管教不能發揮警惕效果。

家扶基金會表示,根據去年新增的兒少保護個案顯示,管教不當僅次於身體虐待,進一步分析受虐原因,發現缺乏親職知識是主因,顯示父母並非刻意傷害兒少,而是欠缺親職技巧,容易情緒失控,造成管教過當,也讓親子衝突更激烈。

為促進親子溝通,家扶也提出「631」建議,每次和孩子溝通時抱著「6分聆聽、3分討論、1分管教」的比率,聆聽時關心孩子承受的壓力,討論時勿拿孩子和他人比較,管教時可改用寫紙條、傳簡訊、錄音等方式來取代持續當面說教。

鄭醫師補充:

父母愛比較會給小孩什麼感覺?比較不是期勉小孩可以做得更好?為什麼小孩不喜歡?

為人父母者,都當過孩子,可以自己檢視一下,自己還是孩提時候,父母拿自己跟同儕或者兄弟姊妹做比較的感覺,其實並不舒服。

被比較時,當事人容易感覺到一種「我不夠好」的想法,這種感覺往往只會把當事人心情更往下拉,絕少有真正鼓舞當事人的向上提升作用。

一個人是否會選擇正向的行為,取決於自己當時的感覺好不好,感覺好,自然而然,不用別人提醒,自然導向上提升的結果。相反地,當事人當下觀感不佳,往往會做出讓人頭痛或者不舒服的行為來做為抗議。

聆聽當事人的目的,不是為了讓當事人接受自己的觀點,許多人在溝通時,太急於要對方接受自己觀點,這樣的溝通往往形成單導向的強迫灌輸,只會讓彼此的關係越來越糟。

真正的聆聽,在於不預設立場,以寧靜狀態了解當事人的觀點和感受,讓當事人也能沉靜下來,一旦沉靜下來,當事人便能完全知道自己接下來的方向何在。

親子關係的重點不是和小孩講道理,因為再有道理,如果親子互動感覺不好,原本要傳達的真實性便會大打折扣。親子關係的重點是先培養互動時的感覺,互動感覺舒服,不必說什麼,當事人也會進退有據。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常碰清潔劑 男寶寶尿道下裂風險增

 
(中央社法國蒙貝列5日綜合外電報導)法國一項新研究指出,懷孕女性經常接觸各種清潔劑、溶劑和殺蟲劑,產下生殖器畸形男嬰的風險相當高

這項由位於法國蒙貝列(Montpellier)區域大學醫院中心(Reg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Centre)2位研究人員主導的研究發現,工作常用到這類化學物質的女性,譬如清潔人員和髮型師,生出尿道下裂男嬰的風險最大

這種尿道開口在不正確位置的先天缺陷,會影響約千分之3的新生男嬰。

尿道下裂可接受手術治療,可能影響成年後的生育力。

由小兒科醫生卡爾發(Nicolas Kalfa)和小兒科內分泌學家蘇爾坦(Charles Sultan)主導的研究,進行了5年,對法國4個城市的醫院600名孩童進行研究,當中300人是出生就罹患尿道下裂的男嬰。

蘇爾坦告訴記者:「這項研究首度顯示,工作上或在家中經常接觸這些化學物質,或者比一般更常接觸,會增加生出生殖器畸形男嬰的風險。」

鄭醫師補充:

男嬰的生殖器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和環境荷爾蒙有關。母體接觸環境荷爾蒙,干擾原本體內正常的荷爾蒙代謝,導致男嬰的荷爾蒙濃度亦被牽連干擾,因為這些環境荷爾蒙進入體內,主要都是轉換成女性荷爾蒙為主。

參考文獻:

Is Hypospadias Associated with Prenatal Exposure to Endocrine Disruptors? A French Collaborative Controlled Study of a Cohort of 300 Consecutive Children Without Genetic Defect

DOI: 10.1016/j.eururo.2015.05.008

http://www.europeanurology.com/article/S0302-2838(15)00409-1/abstract/is-hypospadias-associated-with-prenatal-exposure-to-endocrine-disruptors-a-french-collaborative-controlled-study-of-a-cohort-of-300-consecutive-children-without-genetic-defe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新發表一項研究提醒孕婦們,在出生寶寶若是延遲斷臍,有助於提升日後的認知發展,主要是細微動作以及社交能力兩方面會好些。

國內目前有些產科醫師以及助產士倡導溫柔生產,其中也包含在出生時,不必急著斷臍,不妨先把寶寶抱到胸口,讓寶寶絕的安全舒適之後,再斷臍,減少寶寶因生產過程產生的驚嚇以及分離焦慮。

參考文獻:

Andersson O, Lindquist B, Lindgren M, Stjernqvist K, Domellöf M, Hellström-Westas L. Effect of Delayed Cord Clamping on Neurodevelopment at 4 Years of Ag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ediatr. Published online May 26, 2015.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5.0358.

http://archpedi.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229614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面鼓勵 吃得更健康

 

 

 

 


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發現,想讓小孩、家人、朋友或社會大眾多吃健康食物,最好以正面鼓勵方式,鼓勵他們一天吃顆蘋果或其他健康食物,效果會比較好。相較之下,一味禁止其他人吃甜食、恐嚇別人吃甜食會發胖、會影響健康,效果反而不好。

不少公共衛生單位、專家學者常告誡民眾不要吃太多糖果、甜食、含糖飲料或不要吃紅肉、加工肉品,以免對健康造成危害、增加癌症風險。這些人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讓大家吃得更健康、身體更少病痛。

研究團隊分析四十三項國際研究報告,想了解正面、負面營養訊息效果如何。結果發現,負面訊息對於營養師、醫師等專家較為有用,營養師、醫師等專家、學者較能聽進、理解這些訊息。但如果針對一般大眾,就要多強調正面訊息,告訴他們吃哪些食物比較健康,民眾較容易接受。

研究首席作者布萊恩‧萬辛克建議,身為父母,若想讓孩子吃得更健康,就要多強調花椰菜、蔬菜對健康的好處,而不要一直攻擊漢堡,一直說漢堡對健康多不好,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改變飲食習慣。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營養綜論》期刊(Nutrition Reviews)。

鄭醫師補充:

我曾聽說過一個報導,有一個國家,為了降低吸毒風險,結果在全國各地廣為宣傳不要吸毒,吸毒為什麼不好,結果那段時間,吸毒比率遽增。

當我們說提到不要做什麼?對想法而言,都會提醒當事人那件事,效果跟要做什麼相當。舉個例子來說,當有人告訴我們:不要想粉紅色的大象,結果往往進入我們腦海的第一個畫面就是粉紅色的大象。

因此,與其負面恐嚇,不如置入正面的訊息,效果更佳。就像一天到晚叫小孩不要沉迷電玩,還不如告訴他們可以做哪些正面的事情,好處在哪,效果更佳。

吃東西也是一樣的。

參考文獻:

When do gain-framed health messages work better than fear appeals?

 

DOI: http://dx.doi.org/10.1093/nutrit/nuu010 4-11 First published online: 18 December 2014

http://nutritionreviews.oxfordjournals.org/content/73/1/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調查發現 多數民眾對流產誤解大

 

民眾對流產往往有許多迷思。愛因斯坦醫學院婦產醫學教授斯夫‧威廉斯表示,研究調查顯示民眾對流產充滿誤解。

研究共同作者,斯夫‧威廉斯教授指出,針對一千名成人的調查顯示,約半數認為流產很罕見,然而這恰與事實相反。男性尤其認為婦女流產的機率不高。

接受調查的成人中,男女各有一半表示,自己的伴侶或本身經歷過至少一次流產。但整體調查結果顯示,很多人還是誤認為流產機率很低。研究已發表在《婦產醫學》期刊。

醫師指出,大部份人都理解流產主要是基因及健康上的問題所致,但七成多的人仍誤認為壓力過大是流產主因

部份研究指出,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婦女,早產風險較高,但不代表一定會流產。醫師提醒,子宮頸短、有早產或流產病史、懷多胞胎或長肌瘤未治療,都是懷孕過程需特別注意的高危險群,應多留心注意。醫師指出,肌瘤會致早產或流產,如未治療,婦女懷孕過程就需特別留意

感染乙型鏈球菌大多數帶菌孕婦不會有症狀,但可能會增加流產、死產或早產的機率。生產過程中可能會導致新生兒感染問題,例如新生兒敗血症和腦膜炎

另當孕婦在早期懷孕時發生子宮頸無痛性的擴張,伴隨陰道出血與腹部的下墜感,內診或超音波撿查時可看到羊膜成一汽球般突出於子宮頸口外,往往是子宮頸閉鎖不全所造成,流產機率頗高,需接受特殊治療,才能減少風險。

鄭醫師補充:

這個報導提醒我們,流產機率不低,有鏈球菌感染要積極處哩,否則流產以及新生兒健康風險都會提升。壓力影響比較大的是不孕。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293580.php

參考文獻:

Public perceptions of miscarriage: A national survey, Zev Williams, et al., Obstetrics & Gynecology, published online 7 May 2015.

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at at Yeshiva University news release, accessed 6 May 2015 via Newswise.

Additional source: MedlinePlus, Miscarriage, accessed 6 May 201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木糖醇小兵立大功!德國年省逾百億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台灣的兒童蛀牙率一直居高不下,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統計,目前台灣5歲兒童齲齒率高達79.3%,5歲兒童每10人約有8人蛀牙,每人平均蛀牙2.5顆。但是,反觀外國對於牙齒的照護卻非常有一套,德國、分蘭藉由嚼食含有木糖醇的無糖口香糖,來降低蛀牙率的做法,是值得取經的對象。

 

德國養成嚼食無糖口香糖的習慣,年省逾百億元醫療支出

根據一項由箭牌基金會委託德國波鴻大學(University of Bochum)及維騰大學(University of Witten)的專業科學團隊註進行,以歐洲口腔保健先驅之一芬蘭的經驗為師,研究口腔保健對整體經濟的影響。研究發現,每年德國健保在無糖口香糖高消費族群,及低消費族群投入的口腔保健費用,分別為196歐元(約新台幣6,822元),以及277歐元(約新台幣9,642元),意味著養成嚼食無糖口香糖的習慣,將可使每年每人可省下81歐元(約新台幣2,820元)的醫療支出,相當於台灣公立小學三學期的註冊與書籍費用。

芬蘭推動「氟與木糖醇」雙管齊下,進行預防蛀牙

無獨有偶,根據《90%的病,從牙齒開始》這一本新書中也指出,芬蘭從1975年就開始銷售木糖醇製品,並且推動「氟與木糖醇」雙管齊下進行預防性牙科政策,讓蛀牙人數大幅減少。1975年芬蘭人的平均蛀牙數目是6.9顆,高於日本的5.6顆,芬蘭國民對牙齒保健的知識和日本人差不多。不過到1978年兩國蛀牙數目相等,到1991年芬蘭更是驟減至1.2顆,現在則低於1顆。

牙醫師黃耀慧醫師建議,母親節將至,媽媽應該從自身的牙齒保健做起,因為「媽媽口中若含有高濃度的細菌,並有較多的蛀牙時,就可能在照顧家人的過程中將齲齒的細菌傳染給全家,形成蛀牙家族,自然也會對全家經濟產生影響。

 

「愛牙四守則」守護家人口腔健康

照顧牙齒不能偷懶,建議每天早餐後、睡覺前需各刷一次牙齒,最好是每次吃完東西後就刷牙,若場合或時間不適合,可把握飯後10至20分鐘的黃金時間咀嚼無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中和口腔酸性,幫助代謝食物和細菌,達到「自我乾淨」的潔牙作用。

並且建議媽媽們可以用簡單、方便的「愛牙四守則」來守護家人口腔健康:

一、定期進行口腔檢查。

二、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

三、每天使用牙線(棒)。

四、吃完、喝完嚼無糖口香糖或使用含氟漱口水。

鄭醫師補充:

很多人不知道木糖醇其實是天然的糖,但熱量較蔗糖低40%,同時,也不會讓口腔的細菌發酵分解,進而導致蛀牙發生,因此,飯後或是吃完食物若是刷牙不便,不妨透過木糖醇口香糖來幫助清潔牙齒,降低蛀牙發生率與風險。

參考文獻:

1. Reusens, B. (2004). Remacle, Claude; Reusens, Brigitte, ed. Functional foods, ageing and degenerative disease. Cambridge, England: Woodhead Publishing. p. 202. ISBN 978-1-85573-725-9. Retrieved March 14, 2012.

2. "Policy on the Use of Xylitol in Caries Prevention" (PDF). Reference Manual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 Dentistry) 33 (6): 42–44. 2010. Retrieved March 14, 2012.

3.Scheinin, Arje (1993). "Dental Caries, Sugars and Xylitol". Ann Med 25: 519–52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睡前故事 促進語言閱讀能力

【台灣醒報記者李明倫綜合報導】科學家首度證實,床邊故事可大幅增進幼兒大腦發育。家長很早就知道,睡前故事不僅幫助孩子放鬆容易入睡,也增進家長與孩童之間的情感。科學家首次提出可量測的科學證據,指出這個例行性的「兒童夜間活動」,還有一個重要的好處,就是促進幼兒大腦的語言與閱讀能力。

研究指出,3歲以內是嬰兒大腦發育的關鍵時刻。2014年6月,美國兒科學會即開始提倡,家長應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對初生兒放聲朗讀或講睡前故事,以培育孩童的早期學習能力,促進大腦的連接,有利於孩童的語言發展。如今,科學家終於提出睡前故事對幼兒的大腦語言與閱讀能力發展影響的直接證據。

【大腦測量研究】在發表於美國兒科學術學會年會的研究成果中,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療中心約翰‧赫頓醫師表示,他們很興奮可以首次呈現,學齡前幼兒所接觸的閱聽,對於大腦發育是有意義且可以被量測的,並可協助預測孩童之後的語言與閱讀能力。赫頓醫師說,使孩童具有「想像力」的腦區對於往後閱讀能力的發展特別重要,可以幫助孩童在腦中「看見」所閱聽到的東西。

研究人員研究19名3到5歲學齡前兒童,37%的人是來自低收入家庭,每個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完成旨在衡量孩童在家裡接受到認知刺激,(如他們朗讀或講述故事給孩子的頻率、選擇的書籍,以及他們如何聊天、一起玩等)的問卷調查。孩子們則透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術,測量他們在通過耳機收聽與年齡相適應的故事時的大腦活動。

【大腦測量研究結果】研究分析結果指出,更多的家庭閱讀與對於負責分析語言意義的腦區,有較高活性有緊密關聯,這些腦區對於語言發展以及往後的閱讀能力發展非常重要。赫頓博士強調,即使考慮不同家庭的經濟能力,平時在家裡接受到較多認知刺激的幼兒,在接受閱聽刺激時,大腦活動更活躍依然非常顯著。

赫頓醫師表示,使孩童具有「想像力」的腦區活性也特別高,顯示在大腦中「視覺化」有助孩童對於敘述的理解。想像力允許孩子「看到」故事,往後孩童由圖畫書進一步要學習閱讀文字時,此腦區幫助他們理解文字扮演重要的角色

鄭醫師補充:

不要怪孩子閱讀能力差,身為父母的人,是否在協助孩子大腦發展閱讀能力的關鍵期耐心地讓孩子聽睡前故事,也是一大關鍵,這篇報導就是很好的說明。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3054843/Bedtime-stories-aid-reading-brain-tests-Study-finds-provides-meaningful-measurable-boost-development.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每天寫功課1小時 改善青少年數理能力

 

時代雜誌(TIME)網站今天(24日)報導,青少年和師長之間常常爭論不休的是每天到底應該花多少時間寫功課,而數理作業更是讓青少年苦不堪言;如今西班牙一群研究人員發現,青少年每天花在功課上的最佳時間是1小時。

西班牙奧維亞多大學(University of Oviedo)研究人員找了7,725名學生,這些學生要詳述自己寫功課的時間,以及每個科目所分配的時間,之後再讓他們接受一項數理的標準化測驗。

研究主持人阿瓦瑞茲(Suárez-Álvarez)分析成績後發現,每天寫功課60分鐘既合理又有效益。

阿瓦瑞茲和共同作者費南德茲(Rubén Fernández)發現,這些學生每天平均得花70分鐘寫功課,有些教師交派的作業甚至要花90到100分鐘;然而,功課太多的話,學生的數理成績反而下滑。

阿瓦瑞茲表示,「每天指派超過70分鐘的作業似乎不大有效」。

這項研究的結果已刊登於美國心理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教育心理期刊(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鄭醫師補充:

凡事都是過與不及。營養是如此,寫功課也是如此。就連喜歡做的事,也都是最好適可而止,才能山高水長。

我在高中時,曾聽一位考上頂尖醫學系的學長說過,在聯考前,他每天念書的時間只有三小時,而且絕不熬夜。因為根據他自我的觀察,三小時的時間最有效率,而且充足的睡眠有助於記憶力的形成。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apa.org/news/press/releases/2015/03/math-science-homework.aspx

參考文獻:

“Adolescents’ Homework Performance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Personal Factors and Teaching Practices,” by Ruben Fernandez-Alonso and Javier Suarez-Alvarez, University of Oviedo, and Jose Muniz, University of Oviedo and Biomedical Research Network in Mental Health, Barcelona, Spai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online March 16, 201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喝母乳! 智力較高賺卡多

喝母乳好處多,現在還有知名醫學期刊的研究發現,喝母乳的人,長大以後,不但智商比較高、教育程度比較高,就連收入都比較高!而且喝母乳的時間越長,好處越明顯。

寶寶喝ㄋㄟㄋㄟ,如果喝的是來自媽媽的ㄋㄟㄋㄟ,不只頭好壯壯,長大以後成就也比較高!歷史最悠久的醫學期刊刺胳針,最新刊登研究,證實母乳對人體的好處,可以持續到30歲!研究發現,喝母乳至少1年的寶寶,長大後,比起喝不到1個月的寶寶,智力分數高出4分,教育程度多0.9年,月薪也多出大約台幣3300塊!過去不少研究都證實母乳的好處,但這份研究樣本數將近3500人,還持續追蹤到成人,發現喝母乳時間越長,成就越好,為母乳哺育的好處,做了更強的佐證

鄭醫師補充:

這是巴西的研究,研究結果相當然爾可以加強母親餵寶寶母乳的動機,也是母乳協會的最佳文宣。

參考文獻:

 

  1. Cesar G Victora, Bernardo Lessa Horta, Christian Loret de Mola, Luciana Quevedo, Ricardo Tavares Pinheiro, Denise P Gigante, Helen Gonçalves, Fernando C Barros. Association between breastfeeding and intelligenc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income at 30 years of age: a prospective birth cohort study from Brazil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15; 3 (4): e199 DOI: 10.1016/S2214-109X(15)70002-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腹脹氣!塗「薄荷醇」 嬰恐呼吸中止、臉發紫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出國要注意!37週前搭機最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農曆春節將至,是全家出國旅遊的大好時機,但對於正在懷孕中的婦女來說,是否適合出國、坐飛機會不會對寶寶造成任何影響等問題,想必是所有人心中的疑慮與擔憂,而日前英國婦產科專家指出,懷孕37週前搭機較安全,只不過,可能會有腳腫、耳鼻不適等症狀出現,因此,建議孕婦應採取定期走動飛機,以減少產生血栓的風險。

孕婦久坐不動 容易發生深層靜脈栓塞

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於日前公布了新孕婦搭機須知,建議孕婦在37週前搭機最為安全,主要考量一般孕婦在37週後隨時可能生產,另若是懷雙胞胎的話,則建議32週後不要搭飛機

此外,指南也建議孕婦,應穿著寬鬆的衣服與鞋子,且應坐在靠走道的位子,以方便每30分鐘,在機艙內走動1次,因為飛行時間只要超過4小時以上,就可能會發生深層靜脈栓塞,所以,固定起來走動,有助於降低血栓形成發生率,以免危及性命。

旅程越長 危險因子越多

除了孕婦外,其實不管是誰,只要搭飛機、開車還是坐火車的時間較長,高於4小時以上,深層靜脈栓塞的機率就越高,只是,對於有血栓病史、孕婦、剛開完刀等人而言,得要更加小心。

過去《優活》也曾有報導指出,旅程越長、危險因子越多,發生靜脈栓塞的機率也會越高,而栓塞的常見症狀,包括腿部腫脹、疼痛感、皮膚紅腫發熱等,且如果同時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血、心律不整的症狀,則可能是出現肺栓塞,要立即就醫。因此,醫師建議,旅途中坐著時,要常常動一動雙腳,幫助腿部促進血液循環,才能確保旅遊盡興又健康。

 

鄭醫師補充:

 

懷孕幾週後最好不要搭機?這是孕婦經常會在門診提出的問題。這篇根據營國皇家婦產科學院提出的建議明確地告訴大家是37週。不過之前有過早產狀況的孕婦對此建議仍持保守態度比較妥當。雙胞胎的生產一般都是提早生產居多,因此建議提早到32週。

 

參考原文資料:

 

https://www.rcog.org.uk/globalassets/documents/patients/patient-information-leaflets/pregnancy/air-travel-pregnancy.pdf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情緒壓力大 影響胎兒

劍橋大學透過動物試驗發現,情緒不佳減少母體對胎兒的葡萄糖供給。

劍橋大學研究人員歐文福漢指出,母體壓力大,體內糖皮質激素水準增加,恐減少胎盤供給胎兒的葡萄糖,使胎兒出生時體重過輕。

研究人員甚至透過分析發現,壓力改變胎盤細胞的基因表現,胎盤對成功懷孕生產相當重要,順利懷孕有賴正常胎盤循環。

一般民眾或許知道濫用藥物或不慎食用有毒物質可能部分有害物質可透過胎盤及母乳傳給胎兒,增加早產及流產、畸形兒發生的機率,而新生兒受母體垂直傳染下,恐增加自閉、腦性麻痺等腦神經系統疾病發生的可能。然而母親自己如果出現難以排解的壓力或焦慮,可能對胎盤造成不良影響,進而增加生產過程中的風險,甚至影響胎兒健康。

一般民眾比較重視產後身心症狀,包含失眠、焦慮、沮喪、失落感、情緒失控、流淚、食慾不振、胃痛、腹瀉、頭痛等,大部分女性在產後都有相同經驗,只是症狀程度輕重不同。然而懷孕時期的情緒困擾也不宜忽視。

懷孕婦女身心症狀如果狀況輕微,多數可自行恢復正常;倘若情況嚴重,還是需要醫療介入。

 

鄭醫師補充:

孕婦壓力提升,會製造一種類固醇,減少輸往胎盤血液以及葡萄糖的供應,因而影響胎兒發展,增加生產的風險。懷孕過程,生活作息的規律以及外在事務的壓力管控,非常重要,提醒大家留意。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5-01/w-sdp012115.php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甲狀腺異常 影響女性生育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女性一旦甲狀腺異常,很容易出現不孕、反覆流產等問題。研究建議,女性若難以受孕,或胎兒一直很難保住、常懷孕初期就流產,最好檢查一下甲狀腺功能是否正常。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婦產科」醫學期刊。

研究人員指出,有不孕問題的女性當中,約有百分之二點三的人甲狀腺亢進,相較之下,一般人甲狀腺亢進比率只占百分之一點五。當出現甲狀腺亢進,女性患者很容易經期不規則。

英國紹斯密醫院布里斯托生殖醫學中心研究員阿曼達‧傑佛瑞斯表示,甲狀腺功能異常可能影響生育能力,進而導致受孕率下降、流產風險增加,且懷孕過程也很容易出問題。

研究人員指出,所有生育年齡女性當中,約有百分之零點五的人飽受甲狀腺功能低下困擾。小孩、青少年甲狀腺低下,性成熟情況就會較為遲緩。這次研究發現,若是成年女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有些患者月經就會出現異常,甚至無法排卵。此外,甲狀腺疾病也會增加流產、妊娠毒血症、胎兒發育不良、早產、胎死腹中等風險。

傑佛瑞斯指出,患者定期檢查、追蹤甲狀腺功能變化,並好好治療,上述風險就會大為降低。

美國林諾克斯山醫院生殖內分泌科醫師托莫‧辛格接受外電訪問時表示,年輕女性很常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問題,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建議,三十五歲女性應該要檢查一下甲狀腺功能。患者只要有反覆流產、不孕等問題,他多會安排患者檢查甲狀腺功能。

辛格醫師補充,甲狀功能異常容易影響排卵,造成經期不規則,治療這類疾病很簡單,也很安全,大概只要幾星期,多數患者月經周期就可以恢復正常。即使懷孕時進行治療,也都非常安全。

 

鄭醫師補充:

甲狀腺功能對婦產科醫師來說非常熟悉的常規檢查,若是異常,不孕、死產以及反覆流產的機率會提升,即使生下小孩,也容易早產,影響小孩的發育與智力。甲狀腺異常的人,排卵困難,月經也不規律。提醒大家留意!

 

參考文獻:

A Jefferys, M Vanderpump, E Yasmin. Thyroid dysfunction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The Obstetrician & Gynaecologist 2015;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tog.12161/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該不該生第二胎?也許你看了就能懂

「到底該不該生第二胎?」這個問題你是不是正在猶豫著?大家都說生了絕對養得起,但經濟上的考量總是讓人怯步,此外,生活品質能兼顧嗎?老公不顧小孩怎辦?諸多的壓力好讓人害怕。但,已生二寶的媽竟然都不害怕?甚至不斷鼓勵別人生第二胎?也許,以下這些理由能夠讓你明白。

 


1.無私的付出
當你生了第二胎,你會花最多的心力照顧他,老大當然也看在眼裡,而他也跟你一樣想學著如何照顧弟弟妹妹,慢慢的,你會發現老大變了!他成了你最佳的小幫手,在你忙碌時,幫忙餵奶、陪玩,讓你有多一點時間休息。

 


2.喜歡上分享
對孩子來說分享是如此困難,正值佔有慾強的他們,卻得學著分享爸媽的愛、彼此的玩具,從分享中學會愛、學會體諒,慢慢地知道分享帶來的快樂。

 


3.懂得解決問題
孩子們照三餐吵架是家常便飯,雖然爸媽得不時當調解委員,但吵架不盡然是壞事,學著說出自己的想法,說服別人,挑戰自己的觀點,慢慢到解決問題。而這不就是生活中最棒的教育了嗎?

 


4.相互團體合作
2個人相互合作,力量絕對比一個人單打獨鬥來的好!而手足就是最好的合作夥伴,能夠兩個人一起共同學著同心協力,完成一樣不可能的任務。(雖然可能背著媽媽一起做壞事XD)

 


5.彼此最佳的玩伴
玩樂,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但兩個人一起玩,絕對比一個人來的幸福,可以一起討論、一起笑,感受到你懂我的快樂,而手足就是最佳的玩伴。

 


6.彼此最好的學習對象
老大就是老二最好的學習榜樣,不管老大做什麼,老二也想跟著一起,因此,不管做什麼,老二學習的速度總會快一些!

 


7.有個懂我的人可以說話
你絕對聽過「老二是老大最忠實的粉絲 ! 」因為年齡相近,你就會覺得他似乎懂你,能感受到你的想法。 當爸媽的你,也不用擔心孩子沒人可以聊天。

 


8.一起度過生活中的艱難時刻
當爸媽老了、病了,如果沒有一個手足可以相互討論,分擔照顧爸媽的辛勞,想必會很辛苦的!

 


9.一起長大的幸福
友誼可能會隨時間而淡,而「家人」是即便時間不論過多久,卻還是有那麼一條線牽著彼此。能有著手足一起長大,參與生活中每個重要時刻,老了之後,還是能坐在長椅上聊著天,回憶著小時候的美好。

 


這種手足間的幸福,相信只有生過才能明白。但生不生第二胎,還是得評估自身的狀況是否合適,別因為周遭的人情,搞得自己壓力過大。畢竟,有快樂的媽媽才會有快樂的小孩。

 

鄭醫師補充:

生第二胎,老大就不會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父母身上,年紀相差不大,也是另一種同儕成長與學習的契機。不過重點仍在於父母,到底是否喜歡小孩?如果不喜歡小孩硬生,小孩很辛苦,父母也很累。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嬰兒睡眠充足 可增強學習能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我們常聽老一輩的人說:「嬰仔嬰嬰睏,一暝大一吋」。由此可見,睡眠對嬰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且英國的科學家也表示,在嬰兒階段,充足的睡眠可使孩子增強記憶力和學習新知的本領。

嬰兒最佳學習時間:睡覺前

英國雪菲爾大學的科學家,針對216名0~1歲的嬰兒做了測試,發現寶寶如果沒有好好睡覺,就不能夠記住新的知識。研究人員以教6到12個月的嬰兒,玩手指木偶的3個方式,發現有一半的寶寶在學習後的4個小時睡了一覺,但是另外的寶寶則沒有睡覺或只短暫休息不到30分鐘。結果顯示,有充足睡眠的寶寶,能記住1.5個玩耍方式,但是沒有睡覺的寶寶,則一項本領都沒有記住。

專家們表示,睡眠對於嬰兒比其它年齡階段要重要很多。而且,研究團隊也指出,嬰兒最佳學習事物的時間為睡覺前,因此他們認為晚上睡覺之前的學習或閱讀非常重要。

 

鄭醫師補充:

睡眠對於學習力的提升,不只是青少年以及成年人甚至是年長者而已,嬰兒也是一樣。要擁有良好的學習能力,睡眠是不能忽略的一環。一旦睡眠不佳,應該透過專業評估找出原因,針對原因來處理。

參考文獻:

Sabine Seehagen, Carolin Konrad, Jane S. Herbert, Silvia Schneider. Timely sleep facilitates declarative memory consolidation in infant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5; 201414000 DOI: 10.1073/pnas.14140001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女性屁股大 容易生出聰明寶寶

(中央社倫敦18日綜合外電報導)老一輩的人常說「屁股大卡好生」,沒想到還能生出更聰明的寶寶?美國科學家宣稱,儲藏在女性大腿和臀部的脂肪,有助寶寶腦部發育。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存在於女性大腿和臀部的脂肪細胞,可以經由哺乳行為直接幫助寶寶腦部發展,因為女性臀部有儲存重要營養成分的作用。

發表這項研究結果的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of Pittsburgh)研究人員還說,在特定部位含有大量這種脂肪的女性,能夠生出更聰明的孩子。

女性身體隨著時間進化變得能夠儲存這種脂肪,專家認為,他們的研究結果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的大腿和屁股這麼難瘦下來。

匹茲堡大學公共衛生流行病學者教授拉塞克(WillLassek)告訴「星期泰晤士報」(Sunday Times):「這些部位的脂肪對寶寶腦部發育來說就像1座補給站。發展神經系統需要大量脂肪,而這些部位的脂肪又富含DHA,是人腦中特別重要的成分。」

「看樣子女性似乎已經進化到可以累積這些脂肪,並加以保存,直到寶寶的到來。」

拉塞克還說,這些頑固脂肪細胞本來一直都卡在大腿和屁股上,不過等到女性有了身孕,這些細胞就開始流動,讓寶寶的腦部可以吸收其中豐富的營養物質。

 

鄭醫師補充:

老一備的人選媳婦,焦點都放在臀部,對照這項報導,的確有其道理。這項研究的的細節,刊登於報導中提到的教授的書中《Why Women Need Fat》,為何女人需要脂肪。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roundnews.com/health/environment-and-health/3162-study-claims-women-with-fat-bottoms-make-smarter-babies.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