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準媽媽不能輕忽的事(含親子關係) (49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近知名的醫學期刊BMJ發表一篇關於孕期即使攝取適量的咖啡因(每天小於300毫克),研究蒐集50943位孕婦,孩童追蹤至八歲,探討孕期孕婦攝取咖啡因的量與孩童肥胖是否有關?

分析發現學齡前以及就學期間,出現肥胖的機率高出咖啡因攝取最少的孕婦所生的小孩。孩童期即出現非胖,日後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以五歲孩童為例,孕期攝取咖啡因最高的母親其孩童出現過重或者肥胖得比例比咖啡因攝取最低的孕婦生的小孩高出5%。

不只咖啡有咖啡因,某些茶類也含,研究人員建議孕期最好嚴格限制咖啡因的量,降低孩童日後的健康風險。

參考文獻:

  1. Eleni Papadopoulou, Jérémie Botton, Anne-Lise Brantsæter, Margaretha Haugen, Jan Alexander, Helle Margrete Meltzer, Jonas Bacelis, Anders Elfvin, Bo Jacobsson, Verena Sengpiel. Maternal caffeine intake during pregnancy and childhood growth and overweight: results from a large Norwegian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BMJ Open, 2018; 8 (3): e018895 DOI: 10.1136/bmjopen-2017-01889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嗜速食 恐不孕

【中央社巴黎三日綜合外電報導】

2018年5月5日 上午12:00

根據今天發表的研究,不吃水果或吃大量速食的女性,受孕時間拖得較長,一年內受孕的機率也較低。

法新社報導,這份研究發表在經同儕審查的「人類生殖」(Human Reproduction)期刊中。研究發現,幾乎不吃水果的女性,比起每天吃至少三份水果者,平均要多兩週左右才能懷孕。

每週至少吃四次速食的女性,比如吃漢堡、披薩和炸雞等,比起完全不吃或幾乎不碰速食者,則要多上一個月才能懷孕。

率領研究團隊的澳洲阿得雷德大學教授羅伯斯說:「結果顯示,良好的飲食品質,包括吃水果、減少速食攝取,能夠促進生育、也能使受孕時間縮短。」

研究結果顯示,拒吃水果或嗜吃速食,與「受孕時間」較長或不孕風險較高,兩者間存在明顯關連。

比較兩項極端變因,例如食用大量速食比起完全不吃速食,不孕風險增加四十一%。

近五六○○名受試女性全部都是第一次懷孕,只有相對少數的三四○人在受孕前接受過各種生育治療。

鄭醫師補充:

速食吃得多,水果吃得少,身體營養失衡對身體無疑是一種壓力。要受孕,壓力不能過大,吃不好對身體也會形成壓力,當然有些人壓力來時,
也會亂吃甜食及富含油脂的食物來源來減壓,即使有效,但時間短暫,結果還是對身體有負擔。

參考文獻:

Pre-pregnancy fast food and fruit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time to pregnancy 

Human Reproduction, dey079, https://doi.org/10.1093/humrep/dey079
Published:
 
04 May 201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媽咪吃止痛藥 胎兒未來生育能力恐受影響

孕婦吃止痛藥,恐會損害小孩未來的生育能力。之前就曾有科學家發現,ibuprofen 和 paracetamol 這兩種藥物,會減少女孩卵巢細胞的數量,進而影響長大後的生育能力。除女嬰外,最近英國也有研究小組,發現止痛藥對男孩精子一樣會有影響,相關研究刊登在《環境健康展望期刊》(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

該研究主要是想了解 ibuprofen 和 paracetamol 對胎兒的睾丸及卵巢的影響;他們發現,在接觸 paracetamol 一周後,產卵細胞( egg-producing cells )的數量會減少40%,而 ibuprofen 的影響更大,它讓產卵細胞( egg-producing cells )的數量減少了一半之多。此外,這兩種止痛藥,也皆讓精子生成細胞的數量,減少了4分之1。

科學家們認為,止痛藥會影響前列腺素類分子,而這些分子對於卵子和精子的產生非常重要。負責研究的英國愛丁堡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 Rod Mitchell 博士建議,孕期婦女在服用止痛藥前應仔細思考,並遵循現有的指導方針。

英國藥品和保健產品監管局的 Sarah Branch 博士則說,除非絕對必要,婦女應該避免在懷孕期間服用藥物。

【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於此

鄭醫師補充:

此篇報導提到的止痛藥都是大家日常經常容易接觸到的常用藥,尤其是 paracetamol ,就是大家熟知的普拿疼,向來被視為非常安全,連孕婦也能服用,但這篇報導提到的研究,提醒大家止痛藥的使用仍然潛在對下一代的健康風險:降低生殖能力。

參考文獻: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DOI:10.1289/EHP2307

 

 

 

Effects of Exposure to Acetaminophen and Ibuprofen on Fetal Germ Cell Development in Both Sexes in Rodent and Human Using Multiple Experimental Systems

Pablo Hurtado-Gonzalez,1 Richard A. Anderson,1 Joni Macdonald,1 Sander van den Driesche,2 Karen Kilcoyne,1 Anne Jørgensen,3 Chris McKinnell,1 Sheila Macpherson,1 Richard M. Sharpe,1 and Rod T. Mitchell1

 

https://doi.org/10.1289/EHP230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篇關於抗憂鬱劑與產婦哺乳的相關研究報告,之前研究認為孕期服用抗憂鬱劑可能導致母乳量不足的狀況,但這項的研究發現乳量不足的原兇不在於抗憂鬱劑,而是女性若有潛在精神疾患,才是導致母乳量不足的最大風險。

這項澳洲研究,蒐集2004到2008年間,3024位產婦分析數據所得到的結論,研究人員提醒,若是有潛在精神疾病的孕婦,應先給予精神健康以及產後餵乳相關的衛教。

至於孕期以及餵乳期間是否持續使用抗憂鬱劑?研究人員覺得這的確是挑戰性的議題,因為不可否認,不管是孕期或者是哺乳期,寶寶都可能從胎盤以及母乳中攝取到抗憂鬱劑。孕期以及哺乳期間,媽媽情緒是否穩定對胎兒的身心健康以及親子關係的確至關體大,個人建議不妨參考整合醫學的觀點及做法,透過適當的營養補充來協助穩定母親的精神狀態,也不必擔心抗憂鬱劑對寶寶日後身心健康及大腦發育甚至是智力發展可能造成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Luke E. Grzeskowiak, Catherine Leggett, Lynn Costi, Claire T. Roberts, Lisa H. Amir. Impact of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Use on Breast Milk Supply in Mothers of Preterm Infant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18; DOI: 10.1111/bcp.1357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昆凌小禎都被它困擾!元兇可能是這樣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因「周董」周杰倫的太太昆凌與主持人胡瓜的女兒小禎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這個疾病因而被大家所注意。醫師提醒,如果發現自己突然變胖、體毛增加,或是月經遲遲沒來,都該警覺…

成大醫院婦產部醫師陳達生表示,月經帶來經痛、經血量大的問題,經常困擾許多女性朋友;但也有人月經不規則,從「月」 經變「季」經,甚至1年來1次,這種月經不來的問題也很大,很可能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體質。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在年輕女性相當常見,估計每7人就有1人遭遇類似困擾。陳達生說,有這種體質的人可能合併有青春痘、過多的體毛,檢查會發現雄性賀爾蒙偏高或卵巢有多囊性變化。雖然隨著年齡漸長問題可能獲得改善,但還是有許多人會因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無法順利排卵而不孕。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瞭,但多有胰島素阻抗問題,需分泌較多的胰島素才能維持血糖平衡。患者除雄性素過多,造成青春痘與多毛症外,因卵巢無法規則排卵致月經常拖很久才來,超音波檢查可見卵巢邊緣有許多未成熟卵泡。

陳達生指出,月經久久不來,子宮內膜也容易增生或癌化,放任月經不來,未來有可能罹患子宮內膜癌與卵巢癌。所以月經超過3個月沒來,除了要檢查是否懷孕,還應接受治療及持續追蹤。

治療多囊性卵巢會使用調經藥或避孕藥,使月經規則來潮,以減少子宮內膜增生癌變的機率,也能同時降低雄性素,改善青春痘與多毛症。但要根本改善體質、減少胰島素阻抗的問題,會使用對抗糖尿病的藥物Metformin,在規則服用3個月後,許多人真能在不使用催經藥或避孕情況下排卵來潮,甚至順利懷孕。對效果不彰,或無法忍受Metformin造成的噁心與腹脹的患者,則考慮補充維他命D。

陳達生指出,根據最新的研究,缺乏維他命D會造成許多疾病,也與多囊性卵巢相關。補充維他命D對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治療效果已被數個雙盲臨床試驗所證實,許多觀察性研究也證實維他命D對於預防癌症與其他疾病的功效。而根據中央研究院2008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台灣女性血液維他命D濃度達到33微毫克/10毫升標準的僅有2%;換言之,幾乎所有人都不合格。

補充維他命D最方便的方法是曬太陽,根據國健署的建議:「每天臉或手部裸露接受溫和的日曬約10-15分鐘」就可以產生足夠的維他命D3。可是年輕女性為了皮膚美白擦防曬油都來不及了,很難藉曬太陽獲得足夠維他命D;這也是位處陽光充足緯度的台灣,卻有大部分女性還是缺乏維他命D的緣故。

陳達生表示,女性月經不正常,先要排除懷孕的可能,然後盡量矯正可能影響月經週期的生活作息、飲食、壓力與肥胖問題。若月經還是遲遲不來,就應求醫評估是否為多囊性卵巢,並補充維他命D,以預防或治療包括多囊性卵巢在內的多種疾病。

鄭醫師補充:

大部分的人只知道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患者,雄性激素表現明顯,代謝功能不佳,鮮少人知道多囊性卵巢患者大多缺乏維生素D,而且可以藉由提昇維生素D濃度來改善。

參考文獻:

Indian J Med Res. 2015 Sep; 142(3): 238–240.
PMCID: PMC4669857

The role of vitamin D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669857/

除了降低胰島素抗性,改善代謝功能外,國外有臨床研究建議補充肌醇也有助於改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https://www.naturalmedicinejournal.com/journal/2014-12/inositol-and-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經常被視為最安全的鎮痛解熱用藥乙醯胺酚(商品名普拿疼) ,最近被西奈山醫院以及醫學院的學者提出臨床報告,提醒若是孕婦於孕期服用乙醯胺酚,跟未使用的孕婦相比,日後女童(30個月大時)出現語言發展遲緩的風險高達六倍,男童則不受影響。

這是首次有研究探討孕婦尿液的乙醯胺酚濃度與女童語言發展的相關性。研究刊登於2018年1月10日的歐洲精神病學期刊( European Psychiatry)。

這項研究募集754位孕婦(懷孕8-13週期間),研究人員請她們告知從孕期開始到研究當時服用乙醯胺酚的總顆數,同時檢測她們尿液乙醯胺酚的濃度。言語發展遲緩的界定為孩童在三十個月大時用語少於50個字。

分析發現有59%的孕婦於孕期早期服用乙醯胺酚,比較主要分兩個族群比較,一是最高用量(服用顆數最多量的四分之一)與完全沒有使用的族群相比,二是尿液濃度最高的四分之一與尿液完全沒反應的孕婦相比。有10%的孩童出現語言發展遲緩,男童比女童更明顯。

分析結果發現孕婦在孕期早期服用超過六次,其女童發生語言發展遲緩的比例與完全未服用的孕婦所生的女童相比風險高出六倍。這項結果與服用乙醯胺酚產下的孩子日後產生較低智力以及溝通障礙的研究結論相符。

這項研究將會在孩童七歲時繼續追蹤。

研究人員提醒,即使是宣稱安全的止痛藥,在孕期仍應審慎以及限制使用,以免殃及下一代。我不只一次提醒孕婦使用任何藥物都應該儘量保守再保守,能不用儘量不用,先以自然的整合療法來緩和,非不得已,再請醫師評估短暫使用,相對來說比較安全。

參考文獻:

 

  1. C.-G. Bornehag, A. Reichenberg, M. Unenge Hallerback, S. Wikstrom, H.M. Koch, B.A. Jonsson, S.H. Swan. Prenatal exposure to acetaminophen and children's language development at 30 monthsEuropean Psychiatry, 2018; DOI: 10.1016/j.eurpsy.2017.10.00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康乃爾大學一項新發表的研究發現,孕期攝取足夠的膽鹼(choline),對下一代的認知功能提升有幫助。

膽鹼的食物來源一般來說,可在蛋黃、瘦的紅肉、魚類、禽類、豆科、堅果以及十字花科等攝取到,膽鹼有許多健康好處,這項疑就想探討的是否可以提升胎兒的大腦發展。

在動物實驗以及人體實驗中,都發現孕其實若補充足夠量的膽鹼,對於下一代的認知功能甚至能終生受益,儘管膽鹼如此重要,但大部分的孕婦其實補充不到一天建議量450毫克。

除了目前的飲食趨勢以及方式之外,研究人員分析攝取不足的可能原因還包含這些食物被報導產生的誤解,例如蛋,新聞常報導富含膽固醇不宜多吃,健康專家甚至是政府提醒孕婦要小心未經煮熟的蛋,即使經過消毒以及煮熟的蛋幾乎沒有風險,但仍然會讓許多孕婦對蛋敬謝不敏。其他像紅肉含飽和脂肪酸以及肝臟比較少人吃都是造成膽鹼攝取來源不足的主要原因。

這項研究分析26位孕婦,被隨機分成兩組,兩組的人吃的飲食都一樣,除了膽鹼,一組是每天930毫克,另一組是480毫克,其他孕婦該有的B12、葉酸以及B6也充分供應。等到小孩出生後,研究人員在分別追蹤4、7、10以及13個月大時的認知反應測試,結果發現每天攝取930毫克的實驗組表現明顯比480毫克的高上一截。

研究人員建議,目前推薦的孕婦膽鹼每日攝取量仍然不足,建議孕婦應該在孕期設法提高膽鹼食物來源的攝取,幫助下一代的大腦發育。

參考文獻:

  1. Marie A. Caudill, Barbara J. Strupp, Laura Muscalu, Julie E. H. Nevins, Richard L. Canfield. Maternal choline supplementation during the thi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improves infa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peed: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feeding studyThe FASEB Journal, 2017; fj.201700692RR DOI: 10.1096/fj.201700692RR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一項大規模的丹麥研究調查發現,荷爾蒙的避孕藥物使用明顯增加女性自殺的風險(包含自殺嘗試及自殺成功),研究人員呼籲女性若是服用避孕藥出現憂鬱症狀,最好和專要人員商討其他替代方案,同時,醫師在開立避孕藥之前,最好也當事人沒有憂鬱症,或者之前是否有接受過憂鬱症治療或者自殺的狀況。這篇研究在11月17日刊登在知名的美國精神病學期刊上。

之前類似的研究認為這樣的風險比較容易發生在青春期的女性身上,這項新研究則把年齡層擴大來研究,同時排除資前有自殺嘗試、抗憂鬱劑治療、精神科診斷、癌症診斷、或者靜脈血栓治療等等,因為都會影響口服避孕藥與自殺關連性的研究。

追蹤39萬,平均21歲,時間長達8.3年,結果發現有6999位出現首次自殺嘗試,71位自殺成功,跟未使用荷爾蒙避孕藥的女性相比,自殺的風險與使用口服避孕藥有較大的關連,尤其是青春期的女性,危險的高峰期出現在使用兩個月後,超過一年以上,風險比較不明顯。

之前有五項研究全都證實這樣的風險存在,尤其是15-25歲的女性,這也是避孕藥使用的主要年齡層。研究人員建議開立口服避孕藥後,最好在三個月時作情緒方面的評估,確認是否因服避孕藥出現憂鬱症狀,同時也不該輕易的開立這類藥物,降低可能的後續憂鬱以及自殺風險。

相關研究報導: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6/oct/03/pill-linked-depression-doctors-hormonal-contraceptives

參考文獻:

https://ajp.psychiatryonline.org/doi/abs/10.1176/appi.ajp.2017.17060616

Association of Hormonal Contraception With Suicide Attempts and Suicides

Charlotte Wessel Skovlund, Ph.D., Lina Steinrud Mørch, Ph.D., Lars Vedel Kessing, D.M.Sc., Theis Lange, Ph.D., Øjvind Lidegaard, D.M.Sc.
Received: June 06, 2017
Accepted: August 24, 2017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7, 2017  |  https://doi.org/10.1176/appi.ajp.2017.1706061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眠不足與妊娠糖尿病的可能關聯

 

 【華人健康網文字提供/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Sleep Medicine Reviews》日前刊登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最新發表,研究團隊表示,孕婦睡眠不足,可能增加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的風險。

妊娠糖尿病的患者會在懷孕時發展出異常高的血糖值,並可能導致胎兒出生體重過重、早產及胎兒呼吸窘迫等問題。妊娠糖尿病也可能增加母親日後出現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中作者自8個研究中蒐集共17,595位孕婦的數據資料,在調整過如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種族等多項因素後,分析結果顯示,每日夜晚睡眠時間不足6.25小時的女性,其發展出妊娠糖尿病的機率,較睡眠充足的受試族群高了將近3倍。

作者表示,睡眠缺乏與妊娠糖尿病之間的實際關聯機制尚不清楚,然而孕期間荷爾蒙的變化以及與睡眠不足相關的系統性發炎,可能造成胰島素抗性以及較高的血糖值。

研究刊登在《Sleep Medicine Reviews》的網頁

鄭醫師補充:

根據過去已經發表於期刊journal Diabetologia 2015年針對超過59000位55-83歲的女性分析研究:睡眠時數過短,每晚不足六小時,增加糖尿病風險,然而即使讓他們每晚增加兩小時睡眠,糖尿病風險仍在。研究者Susan Redline醫師分析背後的原因發現真正的原兇仍在於飲食與運動的失衡。研究發現睡眠時數不足或者常熬夜的人,飲食內容長以高脂以及碳水化合物為主,且缺乏運動的意願,因此,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肥胖以及糖尿病風險隨之而來。

另一項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發現,生理時鐘打亂越嚴重,胰島素敏感度越差,該睡覺時越清醒,內臟脂肪越容易囤積,糖尿病甚至是心臟病風險越高:

https://www.webmd.com/diabetes/features/diabetes-sleep-connection#1

這篇報導提醒我們的,道理近似,但妊娠糖尿不只影響孕婦,也會影響寶寶健康,絕不可輕忽。要幫助孕婦睡眠品質提升以及時數充足,最好透過非藥物方式來進行,比較安全,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建議大家可以不妨透過營養整合醫學的做法來幫助。

參考文獻:

http://www.smrv-journal.com/article/S1087-0792(16)30140-X/fulltext

Short sleep duration and hyperglycemia in pregnancy: Aggregate and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

Sirimon Reutrakul'Correspondence information about the author Sirimon Reutrakul
Thunyarat Anothaisintawee
Sharon J. Herring
Bilgay Izci Balserak
Isabelle Marc
Ammarin Thakkinstian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餵母乳至少得兩個月 研究:減少近半嬰兒猝死率

風向新聞
Kairos
2017年11月8日 下午5:34

最新一期美國《兒科》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顯示,餵母乳兩個月,嬰兒猝死症發生風險可降低約一半。而這種好處不只適用於純母乳哺育的嬰兒,也同樣適用於母乳和奶粉混合餵養的嬰兒。專家推測餵養母乳可達此功效可能是因為母乳提高了嬰兒的免疫能力,或者改變了嬰兒的睡眠方式。

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是新手媽媽,也是兒科醫師的夢靨。過去有很多人想盡辦法要減少SIDS的機率,其中一個就是餵母奶。2000年2月就有一篇發表於Journal of Human Lactation的文章,醫師發現餵配方奶的嬰兒比餵母奶的嬰兒多兩倍發生SIDS的機率。2005年德國人也有一篇刊登於Acta Paediatrica雜誌發表類似的研究結果。

根據英國《鏡報》報導,根據最新一期美國《兒科》雜誌又刊登了關於餵母乳可降低嬰兒猝死率近半之研究。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綜合分析8項大型國際研究數據,將2200多例嬰兒猝死症病例和未有猝死問題發生的近7000名嬰兒做對照。

研究結果顯示,儘管各國文化習慣不同,但各國數據均顯示,只要堅持餵母乳兩個月以上,就能降低寶寶猝死的風險。但吃母乳不足兩個月的嬰兒則沒有這種保護效果。研究人員猜測,母乳可能提高了嬰兒的免疫能力或者改變了嬰兒的睡眠方式。

具體而言,餵母乳2到4個月,嬰兒猝死症發生風險降低40%;餵4到6個月,嬰兒猝死風險降低60%;餵養6個月以上,風險降低64%。從研究數據來看,餵養母乳時間越長期效用越大;研究人員同時表示,純母乳餵養和混合餵養對降低嬰兒猝死風險並無區別,這對那些選擇補充奶粉餵養的母親而言是個好消息。

目前,許多機構建議餵母乳應堅持至少6個月;世界衛生組織也訂立目標,希望到2025年全球有過半的嬰兒能至少得到半年的母乳餵養期。(吳雯淇/綜合外電報導)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相信可以鼓勵許多媽媽願意親餵寶寶,研究數字告訴我們至少兩個月就有明顯的結果差別,可以餵到六個月以上更好。

參考文獻: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7/10/26/peds.2017-1324..info

Duration of Breastfeeding and Risk of SIDS: 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Meta-analysis

John M.D. ThompsonKawai TanabeRachel Y. MoonEdwin A. MitchellClionaMcGarveyDavid TappinPeter S. BlairFern R. Hauck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骨不需偏方!美研究:天天吃這個47%發育更好

 

早安健康
日文編譯/陳建甫
2017年9月2日 下午12:00

 

【早安健康/陳建甫編譯】各位家長們是否還在煩惱家中寶貝身高輸人呢?萬一還在發育的孩子身高比同齡人矮,你是不是常常擔心自己的小孩營養失衡了呢?美國華盛頓大學近來就有份研究指出,讓孩子每天吃一顆蛋,就能改善近半的發育不良情形。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從2015年3月開始,針對南美洲發展中國家厄瓜多的83名6~9個月大的嬰兒及其母親進行營養實驗。研究者們指導這群母親每日餵食家中嬰兒一顆雞蛋,9個月後發現嬰兒們出現營養不良而無法正常發育的情形,相較當地的一般嬰兒少了47%。 

低熱量、高蛋白全方位食物,幫助增肌、造骨、排毒 
率領研究的蘿拉‧伊恩諾提(Lora Iannotti)副教授表示,本次研究最令人驚訝的是,僅僅在正常飲食中加入一顆蛋,就有超乎研究團隊預期的強力效果,再次證明了現代營養學中為何視雞蛋為超級營養品。雖然身高主要是受到遺傳基因控制,但是這次的研究將基因、牛乳攝取頻率、測量誤差對於身高的影響排除後,仍發現低熱量、高蛋白的蛋是影響身高的關鍵食材。 

根據日本健康教育振興協會所出版的《身長発育指導士》(暫譯:身高發育指導師)教材中所表示,雞蛋中不但含有九種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胺基酸,蛋黃中還有協助蛋白質代謝轉換為其他胺基酸的維生素B群,尤其是能夠補足增肌造骨所需的離胺酸,以及幫助肝臟排毒的甲硫胺酸,對於發育時期的小孩子來說,是日常生活中最需要的全方位食品之一。 

從小吃蛋助改善過敏 半熟蛋營養素活性高更好吸收 
對於有些小朋友可能吃蛋會出現過敏問題,日本小兒過敏學會剛在今年年中發布一份飲食指導,內容提及滿6個月大的嬰兒若開始食用雞蛋,到一歲就能夠改善80%的過敏。而台灣兒童過敏專家葉國偉也曾表示,絕大部分對蛋過敏的兒童到青春期之前就會出現耐受性不再過敏。若是家長們仍不放心家中小孩的安全,也可以過濾掉主要過敏原的蛋白,只吃蛋黃就能避免小兒過敏。 

至於如何料理雞蛋才能夠保有最多的營養,《身高發育指導師》一書中也明確指出:半熟水煮蛋會相較全熟蛋擁有更多的活性維生素B群,對於消化能力較成人弱的孩童來說也更好吸收。最後伊恩諾提副教授也提醒,與其讓小孩攝取各種保健食品,不如讓小孩每天吃一顆蛋,對於發育可能更有幫助。 

鄭醫師補充:

以急性過敏的統計而言觀點,蛋白的確是比蛋黃容易過敏,然而若是以慢性過敏體質來看,蛋黃以及蛋白其實都容易過敏,因此建議有過敏體質的孩童,最好能先透過慢性過敏原檢測,釐清蛋白以及蛋黃對小孩都非過敏原再安心食用會比較安全。畢竟蛋類食品是常見慢性過敏原排行榜的第二名。

這篇研究刊登於重量級醫學期刊小兒科:

Eggs in Early Complementary Feeding and Child Growth: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Lora L. IannottiChessa K. LutterChristine P. StewartCarlos Andres Gallegos RiofríoCarla MaloGregory ReinhartAna PalaciosCelia KarpMelissa ChapnickKatherine CoxWilliam F. Waters

 

 

早在2014年,華盛頓大學同樣的研究團隊就有一篇研究建議孕婦以及幼兒可以透過蛋來補充營養:

 

Nutr Rev. 2014 Jun;72(6):355-68. doi: 10.1111/nure.12107. Epub 2014 May 7.

 

Eggs: the uncracked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maternal and young child nutrition among the world's poor.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480764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澳洲研究/維他命B3 有助預防流產

 

2017-08-11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好不容易懷上寶寶,要如何預防流產或先天缺陷?澳洲最新研究顯示,只要多從食物攝取維他命B3,這類情形就有機會在全球顯著減少,被譽為近年最可貴的醫學發現之一。

這項研究歷經十二年,由澳洲政府資助,成果十日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領導澳洲張任謙心臟研究所(VCCRI)研究團隊的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鄧伍迪對上述結論信心滿滿,強調「我不輕易誇下海口」。澳洲衛生部長亨特也為這項「具歷史意義的醫學突破」背書,相信它將為孕婦帶來福音。全球目前一年產下具有先天缺陷的新生兒多達七九○萬名

孕婦若缺乏關鍵營養素,將阻礙子宮內胚胎正常成長,不利胎兒器官發育;以維生素B9的水溶形式葉酸為例,其缺乏能影響胎兒神經系統發展,這已是孕婦常識。而發表這項結論的科學團隊,以曾不幸流產或有先天缺陷寶寶的家庭作為研究對象,尋找他們體內的基因變異體,發現基因突變影響了「菸鹼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製造,這種輔酶對細胞生長至關重要,其濃度不足將妨礙胚胎生長,以致流產或導致胎兒先天缺陷。

值得慶幸的是,內臟、蛋白質、蔬果、葉菜類、種子等食物富含的維生素B3(菸鹼酸),就是NAD+生成要素。研究人員因此拿缺乏NAD+的懷孕老鼠做實驗,為牠們補充維他命B3,結果發現驚人轉變:媽媽順利保住體內小老鼠,生下來也不再見各類嚴重先天缺陷,都很健康

這群科學家相信,上述實驗放在人類身上也會有相同結果;接下來,他們把目標放在測量孕婦體內NAD+濃度,希望偵測出可能產下先天缺陷寶寶的女性,如此才能特別要求她們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3。他們補充指出,目前市面上孕婦專用維他命保健食品,維他命B3含量皆不足;先前研究早就顯示,至少三分之一孕婦懷孕期間體內NAD+濃度皆偏低。

鄭醫師補充:

這是先以人體部分作為原因分析,再藉由動物實驗證實可行,如果下一階段人體實驗也證實有效,無疑地,這將是便宜又有效的預防醫學營養療方。

NAD+不足,單靠一般飲食攝取B3來矯正,其實有很大的難度,建議藉由適當含充足劑量維生素B3的營養補充品來作加強與預防,效果比較容易看得到。建議B群中除了葉酸之外,維生素B3對於懷孕婦女補充應額外加強,預防神經發展畸形以及降低流產的風險。

參考文獻: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616361

NAD Deficiency,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and Niacin Supplementation

Hongjun Shi, Ph.D., Annabelle Enriquez, M.B., B.S., Melissa Rapadas, B.Sc., Ella M.M.A. Martin, M.Sc., Roni Wang, B.Sc., Julie Moreau, Ph.D., Chai K. Lim, Ph.D., Justin O. Szot, B.Sc., Eddie Ip, B.App.Sc., James N. Hughes, Ph.D., Kotaro Sugimoto, M.D., Ph.D., David T. Humphreys, Ph.D., Aideen M. McInerney-Leo, Ph.D., Paul J. Leo, Ph.D., Ghassan J. Maghzal, Ph.D., Jake Halliday, B.Med.Sc., Janine Smith, M.B., Ch.B., M.Med., Alison Colley, M.B., B.S., Paul R. Mark, M.D., Felicity Collins, M.B., B.S., David O. Sillence, M.B., B.S., M.D., David S. Winlaw, M.B., B.S., M.D., Joshua W.K. Ho, Ph.D., Gilles J. Guillemin, Ph.D., Matthew A. Brown, M.B., B.S., M.D., Kazu Kikuchi, M.D., Ph.D., Paul Q. Thomas, Ph.D., Roland Stocker, Ph.D., Eleni Giannoulatou, D.Phil., Gavin Chapman, Ph.D., Emma L. Duncan, M.B., B.S., Ph.D., Duncan B. Sparrow, Ph.D., and Sally L. Dunwoodie, Ph.D.

N Engl J Med 2017; 377:544-552August 10, 2017DOI: 10.1056/NEJMoa161636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晚期服用抗生素 可能增加寶寶腸疾風險

文字提供/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華人健康網文字提供/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懷孕婦女應注意口中進入的食物是否可能連帶影響腹中胎兒,特別是香菸、酒精及部分藥物。《Cell Reports》日前刊登美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的最新發表,研究團隊指出,懷孕婦女於孕期晚期服用抗生素(antibiotics)藥物,可能增加腹中胎兒未來發展出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的風險。

研究中作者以小鼠作為實驗動物進行實驗,作者發現於懷孕晚期被餵食抗生素的懷孕小鼠,其子代腸道出現發炎的機率出現增加,而該種小鼠腸道發炎的症狀,類似人類的炎症性腸病。此外作者亦發現,懷孕母鼠服用抗生素易造成其本身腸道內的微生物相出現持久的變化,並可能連帶影響其子代

研究刊登在《Cell Reports》第20卷第2期 第491-504頁

鄭醫師補充:

一般都認為孕婦服要增加寶寶健康風險,主要是出現在懷孕前期,殊不知懷孕晚期服藥,仍可能增加寶寶的健康風險。抗生素的服用可能與腸道發炎疾病有關,而這樣的健康風險,亦可能發生在孕期,而且是晚期,儘管這只是動物實驗,仍值得孕婦們警惕。

參考文獻:

  1. Eugene B. Chang, MD et al. Peripartum Exposure to Antibiotics Promotes Persistent Gut Dysbiosis, Immune Imbalance, and Colitis in Genetically Prone Offspring. Cell Reports, July 2017 DOI: 10.1016/j.celrep.2017.06.06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瘦太胖咖啡過量 不孕風險恐大增

記者羅真╱台北報導

過瘦或過胖,不孕風險都可能大增。研究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19的女性,所需受孕時間是一般人4倍,BMI大於35的女性,受孕時間也是一般人兩倍。另外,高劑量咖啡因影響輸卵管運動,若每天喝5杯咖啡因含量100毫克以上的咖啡,差不多3杯多市售中杯美式,受孕機率將減少一半,活產率比常人降低40%。

想要成功好孕,醫師呼籲,計畫懷孕前宜先調整體態,並盡量避免過量菸酒、咖啡因以及過高的精神壓力。夫妻在沒有避孕的情況下,經過一年以上性生活卻未成功受孕,或35歲以上女性逾半年無法受孕,建議尋求協助。

三軍總醫院生殖內分泌不孕科主任武國璋指出,過瘦影響腦下垂體分泌荷爾蒙及卵子形成,美國生殖醫學會2013年研究指出,BMI小於19的女性,受孕時間比一般人長,高達4倍,過瘦男性的精蟲濃度也可能比正常人低。該研究同時顯示,BMI大於35的肥胖女性,受孕時間為一般人2倍,肥胖男性的精子濃度與活動力也會降低,精子品質下降的機率常人3倍。

武國璋說,台灣不孕症盛行率約15%,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常見因素為女性排卵不正常、輸卵管不夠通暢等或男性精蟲品質不佳。在年齡方面,30歲以上女性懷孕率大幅縮減,僅為20歲女性的一半;在心理壓力方面,有研究顯示,女性若長期憂慮、抑鬱、緊張焦慮,易造成卵巢功能及內分泌失調,特別在排卵期當月,成功懷孕機率將大幅降低46%。

過量酒精可能使月經混亂、卵巢功能障礙、卵子熟成不全,男性也可能出現精蟲數減少、精蟲畸形、精蟲活動力下降及睪丸萎縮,每天喝兩杯乙醇含量10g以上的酒,不孕風險將增加60%;吸菸可能引發內分泌及卵巢功能失調,54%吸菸男女比不吸菸者晚1年才能懷孕,不孕機率比一般人多出60%。

鄭醫師補充:

總而言之,過胖或者過瘦,菸酒過量、咖啡過量(一天超過五杯)以及壓力過大,都不利於懷孕,不管是男性或者是女性都要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由哥倫比亞大學的公共衛生 Mailman學院以及Ferkauf Graduate 心理學院和Albert Einstein 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共同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

食物過敏與孩童罹患焦慮有明顯相關,要幫助孩童情緒穩定降低焦慮,食物過敏是不能忽略的一環。

這篇研究報告刊登於知名的醫學期刊小兒科。

在美國預估高達8%的年輕人有食物過敏的困擾,研究人員募集80位年紀4-12歲的受試對象,孩童平均八歲。包含過敏與非過敏者,如果孩童有氣喘,其焦慮或者情緒疾患的罹患比率較高,特別是低社經背景的少數族裔。

若是孩童有食物過敏,其罹患焦慮症狀的比例為57%,沒有食物過敏者比例為48%。而這些受試的孩童,罹患憂鬱的比例為48%,不管有沒有過敏比例都相當。研究人員認為這個年紀的孩童對於憂鬱的症狀的認知還不是很清楚,但的確許多患者在憂鬱症發生前,焦慮症已然存在。因此是否食物過敏真的與憂鬱無關,仍須進一步的研究來証實。

有些研究人員認為食物過敏的患者,因為家中食物的準備與採買,甚至過敏發作時所必須付出的醫療相關費用都容易對孩童造成壓力。

事實上,食物過敏本來就是身體的一種不當發炎反應。持續的身體發炎絕對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壓力,進而衍生一些精神症狀。因此,透過相關完整的急性及慢性食物過敏源分析,找出過敏原,透過寡抗原飲食來降低身體過敏或者發炎程度,其實對於身心健康的改善應該有莫大助益。

參考文獻:

  1. Renee D. Goodwin, Sandra Rodgin, Rachel Goldman, Juliana Rodriguez, Gabriele deVos, Denise Serebrisky, Jonathan M. Feldman. Food Allergy 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Ethnic Minority Children and Their Caregivers.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7; DOI: 10.1016/j.jpeds.2017.04.05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cetaminophen ,商品名就是大家熟知的止痛藥「普拿疼」,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建議,懷孕的婦女孕期最好避免服用,因為它會降低睪固酮濃度,影響雄性性徵的發展,例如像睪丸的畸形,甚至會影響性向等等。

儘管這只是動物實驗,但仍值得我們留意以及警惕,此外2016年也有相關的研究發現普拿疼的服用,也會影響雌鼠日後的生殖能力。

因此,孕期萬一有身體狀況,在治療上,不管平時被認為在怎麼安全的藥物,還是儘量謹慎保守方為上策。

參考文獻:

 

  1. Anders Hay-Schmidt, Olivia T Ejlstrup Finkielman, Benjamin A H Jensen, Christine F Høgsbro, Jacob Bak Holm, Kristoffer Haurum Johansen, Tina Kold Jensen, Anderson Martino Andrade, Shanna H Swan, Carl-Gustaf Bornehag, Søren Brunak, Bernard Jegou, Karsten Kristiansen, David Møbjerg Kristensen. Prenatal exposure to paracetamol/acetaminophen and precursor aniline impairs masculinisation of male brain and behaviourReproduction, 2017; 154 (2): 145 DOI: 10.1530/REP-17-016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的許多研究已經確認孕期吸菸對新生兒有許多短暫的負面效應像是出生時體重過輕、早產、以及接下來的行為控制等等。但大家如果認為影響的時間不長而輕忽,那可就得當心了。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吸菸的負面效應影響的時間其實遠超過一般人的預期。這項新研究顯示:即使一天吸不到十根菸,對孩子的青少年時期的執行功能仍有負面衝擊效應與影響。這是第一篇把孕婦吸菸對孩童造成的長期影響(在高中時期評估)作有系統探討的研究。

執行功能包含高水平的認知組織以及處理流程,這是學校以及每天日常生活得以順利的關鍵,這些技巧在孩童時便開始學習包含如何去自理的行為以及如何在資訊中組織最好的行動。研究人員透過131位青少年讓他們填寫問卷表格評估其執行功能,發現孕期吸菸的母親所生的孩童比較無法達到理想的執行功能。

儘管有衛生當局的警語,仍有一小部分的孕婦在孕期無法停止吸菸,殊不知對小孩造成的負面衝擊竟然如此久遠,建議有菸癮想懷孕的婦女最好把菸戒了再懷孕比較妥當。

參考文獻:

  1. Ruth Rose-Jacobs, Mark A. Richardson, Kathryn Buchanan-Howland, Clara A. Chen, Howard Cabral, Timothy C. Heeren, Jane Liebschutz, Leah Forman, Deborah A. Frank. Intrauterine exposure to tobacco and executive functioning in high school. 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 2017; 176: 169 DOI: 10.1016/j.drugalcdep.2017.02.02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兒科學會建議1歲以下兒童不喝果汁

 

新華社華盛頓5月22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兒科學會22日發布兒童果汁飲用指南,指出果汁對1歲以下兒童弊多利少,家長不應該給他們喝果汁。

此前,美國兒科學會一直建議不要給6個月以下的嬰兒喝果汁。但鑒於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飲用果汁可能會引發兒童肥胖和齲齒,該組織決定把不喝果汁的年齡建議從6個月提高至1歲。

家長可能認為果汁是健康的,但它可能含有更多糖分和熱量,並不適宜替代新鮮水果,」指南共同作者、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兒科學教授梅爾文·海曼在一份聲明中說,「年齡稍大的孩子可以喝適量果汁,但1歲以下兒童絕對沒有必要喝果汁。」

按照這份指南,1至3歲的幼兒每天飲用的果汁不得超過118毫升,4到6歲的兒童每天最多喝177毫升,7到18歲的孩子每天最多喝237毫升。指南建議家長不要用瓶子和吸管杯給幼兒喝果汁,也不要在幼兒臨睡前給他們喝果汁。

指南強烈反對給兒童喝沒有經過高溫殺菌的果汁產品。服用特定藥物的兒童不要喝葡萄柚汁,因為這會降低藥效。孩子脫水和腹瀉也不宜喝果汁。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果汁缺乏膳食纖維,家長應更多地鼓勵孩子吃新鮮水果。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baby/g8bzz2e.html

鄭醫師補充:

不給寶寶喝果汁主要還是著眼於果汁的糖份對寶寶來說還是太高,因此建議寧可讓小孩吃水果也不要喝果汁。

參考原文報導來源:

https://www.aap.org/en-us/about-the-aap/aap-press-room/pages/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Recommends-No-Fruit-Juice-For-Children-Under-1-Year.aspx

參考文獻:

Fruit Juice in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urrent Recommendations
Melvin B. HeymanSteven A. AbramsSECTION ON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AND NUTRITIONCOMMITTEE ON NUTRITION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咖啡易流產,女人忌口就行了?美國研究來打臉!

文字提供/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華人健康網文字提供/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經常聽見醫師提醒懷孕婦女節制咖啡的飲用量,好避免攝取過多咖啡因(caffeine)。然而根據《Fertility and Sterility》刊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及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的合作發表,想降低流產發生的機率,也許應該在計畫懷孕時,便和伴侶一同戒除咖啡因的過量攝取習慣。

研究中作者招募344對已懷孕或計畫懷孕的伴侶作為受試者,並追蹤其包括是否抽菸、含咖啡因飲料飲用頻率、綜合維生素(multivitamin)的食用等生活習慣,自懷孕前一週持續追蹤至懷孕第七週。而在實驗追蹤期結束時,共有28%的伴侶經歷流產(miscarriage)。

作者表示根據實驗結果,每日飲用2杯以上含咖啡因飲料的受試族群,其發生流產的機率較沒有咖啡因飲用習慣的族群高出約75%。其中男性於伴侶受孕前的咖啡因攝取量,與伴侶懷孕後的流產機率亦具有高度相關。

研究刊登在《Fertility and Sterility》第106卷第1期 第180-188頁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至少有兩個重點,第一,咖啡因過量攝取會導致流產率增加,不只是母親而已,父親的攝取量過高,同樣會增加流產率。

第二,研究者同時發現:懷孕期服用綜合維他命,尤其是其中的B6和葉酸(和甲基化代謝有關),可以降低79%的流產率。

因此,避免咖啡的同時,加強B6與葉酸的營養補充,有助於降低流產的風險。

原文參考報導來源:

https://www.nih.gov/news-events/news-releases/couples-pre-pregnancy-caffeine-consumption-linked-miscarriage-risk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母親的憂鬱症狀可能影響孩子的腦部發育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早安健康/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懷孕母親的憂鬱症狀可能影響孩子的腦部發育 

《Cell Reports》刊登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的最新發表,研究團隊指出女性懷孕時及懷孕後出現的憂鬱症狀(Depressive symptoms),和其學齡前孩子腦部減少的皮質(cortex)厚度有關而大腦皮質的厚度則和孩子較複雜的思考及行為有關。 

研究中,作者招募52位懷孕女性作為受試者,並在孕期的每個妊娠期、及孩子出生後幾個月後,檢測孕婦的憂鬱情形;並在孩子2.5-5歲時,以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檢測其腦部結構。 

結果發現,懷孕時具有越嚴重憂鬱症狀的孕婦,其學齡前孩子的腦部前葉及顳葉皮質較薄。作者指出,這項研究成果顯示女性懷孕時,給予適當的心理健康監測及支持,和注重產後婦女的憂鬱情況一樣重要。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新聞出處:Mother’s depression may affect kid’s brain development《The Indian Express》 
http://indianexpress.com/article/lifestyle/health/mothers-depression-may-affect-kids-brain-development-4379956/ 
研究刊登在《Biological Psychiatry》第80卷第11期 第859-868頁 
http://www.biologicalpsychiatryjournal.com/article/S0006-3223(15)01039-2/fulltext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報導充分提醒準媽媽:不要輕忽孕期的憂鬱症狀,越嚴重,胎兒日後的大腦皮質越薄,影響複雜的思考能力以及型為控制。孕期間一旦出現憂鬱症狀,又怕藥物影響小孩日後的健康以及大腦發育,建議不妨參考整合療法的營養補充來幫助改善,幫助下一代頭好壯壯。

這些研究分享並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服用精神科用藥。精神科藥物潛藏對某些患者而言,需要積極處理,治療過程中,無法確認是病情惡化或是藥物副作用,請跟開藥的醫師討論。無法得到滿意答覆或者妥善的處理,不妨透過第二甚至第三個專業意見協助改善解決。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