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準媽媽不能輕忽的事(含親子關係) (50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孕吐是好事!研究:寶寶可能碘攝取充足、更健康

 
【早安健康/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許多婦女在懷孕期間經常飽受孕吐之苦,根據《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刊登由Scott Forbes所撰寫的評論性文章,作者表示根據過去的實驗結果,懷孕婦女的噁心感及嘔吐情形可能和腹中胎兒自母親攝取碘(iodine)的情形有關;若孕婦感到噁心想吐,可能為腹中胎兒現況健康、並自母體內攝取足夠碘的跡象。

 研究顯示,母親晨吐的反應可能源自於母親和體內胚胎(embryo)爭取碘的一場拔河。為了爭取更多的碘,胚胎可能透過操作荷爾蒙(hormone)的濃度變化,來劫持母親甲狀腺系統(thyroid system)、並促使碘的釋放。過往的分析資料更發現,世界上碘含量豐富的地區,例如日本及南韓,懷孕婦女出現孕吐及噁心的比例亦較高。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新聞出處:Morning sickness linked to 'greedy little embryos' taking iodine, new research says《CBC News》

 http://www.cbc.ca/news/canada/manitoba/morning-sickness-linked-to-greedy-little-embryos-taking-iodine-new-research-says-1.3895504

 研究刊登在《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的網頁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90513816302859

鄭醫師補充:

孕吐不舒服,但如果是寶寶為了攝取母體的碘導致,媽媽可能會心理好過些。

然而,孕吐不建議用藥,建議不妨透過B6以及薑來緩解及改善,這兩種都是安全又有效,且有研究支持的孕吐療法。

當然在孕婦平日的飲食中,碘的攝取也不要輕忽。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吃這些食物 可幫小孩護肝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市面上不少保健食品宣稱可以護肝,菜市場、雜貨店所販售的一些天然食物,說不定就能發揮護肝效果。美國一項研究發現,木瓜、黃豆、芹菜、奇異果與母乳中的抗氧化成分「咯奎」(Pyrroloquinoline Quinone,俗稱PQQ)或可保護肝臟,幫助預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俗稱脂肪肝)。

 抗氧化劑「咯奎」 或可預防脂肪肝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校區研究團隊進行老鼠實驗發現,天然抗氧化劑「咯奎」似乎可以預防脂肪肝。研究首席麻醉學副教授、物理學家凱倫‧珍雀表示,咯奎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存在於土壤與許多食物當中,特別是母乳,含量特別豐富

 肥胖孕鼠吃「咯奎」 後代脂肪肝風險降低

研究人員讓肥胖懷孕、哺乳母鼠攝取咯奎,結果顯示,小老鼠出生後,較不容易產生脂肪肝症狀,肝臟也較不容易受損,到了成年期初期,也較不會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美國實驗生物學會聯合會期刊〉(Journal of the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ocieties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這是首次研究發現,母親肥胖時,若攝取足夠咯奎,可以保護後代肝臟健康

 無論在全世界、台灣,還是美國,脂肪肝都是一種很普遍的疾病,台灣的肝病基金會曾針對9000名上班族進行超音波檢查,結果發現,其中出現脂肪肝比率高達43%;在美國,成年人脂肪肝盛行率約20%-30%,其中6成的人有肥胖問題。脂肪肝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與肝癌風險。

 採西式飲食 後代易有脂肪肝

研究發現,老鼠如果採用高脂肪、西式飲食,所生出的後代很容易有脂肪肝。母親若有肥胖,小孩出生後終其一生罹患脂肪肝機率會比一般人來得高,事實上,18歲以下肥胖兒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脂肪肝,但並沒有被發現,當發現問題時,情況可能已經惡化。

 研究人員觀察也發現,咯奎不會改變體重、抑制體重上升,但卻可以減少肝臟脂肪量,甚至在老鼠出生前就發揮功效。此外,這種抗氧化劑也可減少肝臟發炎反應,就算老鼠不再喝母奶,咯奎還是可以持續保護肝臟,避免脂肪肝上身

 孕婦攝取營養補充品 要謹慎、小心

研究作者提醒,雖然研究顯示,咯奎似乎可以保護肥胖孕婦腹中的胎兒肝臟健康,但要提醒的是,孕婦無論要攝取哪種營養補充品、營養補充劑,都一定要先諮詢專業醫師,以確保安全。

鄭醫師補充:

木瓜、黃豆、芹菜、奇異果富含抗氧化成分「咯奎」(Pyrroloquinoline Quinone,俗稱PQQ),孕婦補充可以幫助寶寶預防脂肪肝的形成。當然也有現成的PQQ補充品可以考慮補充。孕婦本身有體重過重的問題或者之前已經有脂肪肝的狀況,為預防寶寶日後也產生類似狀況,建議在孕期可以加強攝取富含PQQ的食物或者PQQ的營養補充品。

參考文獻:

 

  1. K. R. Jonscher, M. S. Stewart, A. Alfonso-Garcia, B. C. DeFelice, X. X. Wang, Y. Luo, M. Levi, M. J. R. Heerwagen, R. C. Janssen, B. A. de la Houssaye, E. Wiitala, G. Florey, R. L. Jonscher, E. O. Potma, O. Fiehn, J. E. Friedman. Early PQQ supplementation has persistent long-term protective effects on developmental programming of hepatic lipotoxicity and inflammation in obese miceThe FASEB Journal, 2016; DOI: 10.1096/fj.201600906R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壓力大 孩子患過動症機率增2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研究顯示,人類自胚胎時期所有的體驗都將轉化為獨特的腦波模式控制神經系統內關鍵化學元素的含量,它們主要由早年受養育的過程決定,變成電子化學控溫的基準,所有波動都傾向於回到原點。

母親在懷孕有壓力 孩子會有攻擊性

就像房子中央暖氣或空調系統會根據溫度不同而開啟或關閉,大腦也會依照神經元的放電模式和化學元素含量調節情緒冷暖,大家獨特的恆溫基礎和反應模式都是由幼年經歷設定而成。

幾乎從母親受孕的那一刻開始,孩子大腦和其中的化學物質都會受到媽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影響。舉例來說,如果母親在懷孕最後三個月內感到極大的壓力,身體會分泌大量的「戰鬥或逃跑賀爾蒙」──皮質醇,高濃度的激素因此將通過連接的管道傳遞到胎兒體內──當孩子長到九歲,他具有攻擊性或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A,一種精神失調症狀,患者通常專注時間極短、活動力過剩)的機率將是普通孩子的兩倍。

一到十二月大時奠定自我意識

就算是從此非小心照顧,幼時高濃度的皮質醇仍然會使他們患病的風險提高,甚至導致一連串難以處理的後果。受高濃度化學物質影響的孩子可能變得容易煩躁、蹦蹦跳跳靜不下來,或者散佈散漫,而這又會潛移默化影響母親的反應:要是她積極回應孩子,嬰兒體內皮質醇濃度將漸漸下降,在一歲之後慢慢平靜下來。

後文將一再見證不同年紀所受的照顧,如何影響成人以後的形象。人類是在一到十二月大時奠定自我意識和自我身分的強度與力量;六個月大到三歲期間,父母所給予的回饋和照顧,影響我們未來在人際關係中的安全感;三歲到六歲時得到的獎勵、懲罰,以及父母傳遞的價值觀。
(本文摘自/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找回好情緒的日常練習/時報出版)

鄭醫師補充:

懷孕婦女的孕期壓力不只是增加ADHD的風險,還容易影響小孩的智力發展,不可不慎。因此在孕期的母親,如果出現因壓力出現情緒浮動或者經常失控的狀況,建議透過專業的協助幫助自己情緒穩定,也是降低孩童日後產生ADHD的發生機率。

參考文獻:

1.Grizenko N, Fortier M-È, Gaudreau-Simard M, Jolicoeur C, Joober R. The Effect of Maternal Stress during Pregnancy on IQ and ADHD Symptomatology. Journal of the Canadi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2015;24(2):92-99.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558979/

2.Grizenko N, Fortier M-E, Zadorozny C, et al. Maternal Stress during Pregnancy, ADHD Symptomatology in Children and Genotype: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Journal of the Canadi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2012;21(1):9-1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26925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 改變女性大腦

 
 

 

 

 

 

 

新研究指出,懷孕對女性大腦會造成生理上「長久」的變化,在這個關鍵器官的某些部位有明顯但看似有益的灰質流失

法新社報導,根據報告,有些改變會持續至少二年,但似乎不會磨蝕記憶或其他心智過程

巴塞隆納自治大學(UAB)的巴瓦穆勒(Erika Barba-Muller)是研究共同作者,他說,改變「涉及的腦部區域,與管理母親挑戰所必需的功能相關」。

激素飆升和懷孕造成的身體變化早已為人所知和研究,但對腦部造成的影響卻鮮少被人瞭解。

刊登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Nature Neuroscience)的新研究聲稱,提供「懷孕為女性腦部帶來長久變化」的第一個證據。

這份研究將二十五位第一次當母親的女性,懷孕前後的腦部掃描圖作比較。研究員也觀察第一次當父親,以及沒有小孩的男女腦部掃描圖。

研究發現,懷孕女性在涉及社會過程的腦部這塊區域,灰質量有明顯和長久的減少

研究人員表示,腦部變化可能是對做母親的適應,提高辨識寶寶需求和情緒的能力,破解對寶寶健康和安全潛在威脅的密碼。

鄭醫師補充:

有時在門診會聽到某些女性抱怨生過小孩後,記憶力大不如前,或者腦袋比較迷糊,除了小孩的事情之外,這項研究可以証實懷孕的確或讓大腦某些地方改變,但並不影響記憶力或者專注力。如果自覺會受影響,也許和疏於照顧自己的營養補充與缺乏運動有關。

參考文獻:

  1. Elseline Hoekzema, Erika Barba-Müller, Cristina Pozzobon, Marisol Picado, Florencio Lucco, David García-García, Juan Carlos Soliva, Adolf Tobeña, Manuel Desco, Eveline A Crone, Agustín Ballesteros, Susanna Carmona, Oscar Vilarroya. Pregnancy leads to long-lasting changes in human brain structureNature Neuroscience, 2016; DOI: 10.1038/nn.445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吐害喜是為什麼?一次搞懂5種孕期荷爾蒙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嬰兒與母親】媽咪懷孕後體內有些荷爾蒙會起變化,到底有哪些孕期荷爾蒙?這些荷爾蒙的分泌以及消失的時間點在什麼時候?具有什麼重要功能?萬一荷爾蒙分泌不足會有哪些危害?而孕媽咪在生活中又該注意哪些事項,以免荷爾蒙受到影響?

 

【孕期荷爾蒙具有哪些作用?】

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主治醫師徐英倫表示,孕期荷爾蒙是一種統稱,包括孕前就有、而在懷孕後濃度升高的荷爾蒙,以及懷孕後胎盤開始分泌的荷爾蒙。

【懷孕後胎盤所分泌的荷爾蒙】

①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

主要功能:

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在懷孕早期主要用來維持卵巢黃體素功能,使卵巢持續分泌黃體素,維持胚胎的生存


*可進到胎兒血流中,刺激男性胎兒睪丸中雄性素的分泌,達到性別分化的目的。


*刺激媽咪的甲狀腺分泌,但絕大部分不會有症狀,也不會有不良影響,只有極少數可能造成媽咪甲狀腺亢進的問題。


*促進一種孕期特別的放鬆素荷爾蒙(Relaxin)的分泌。



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在媽咪受精第8天可以測到,懷孕第8週達到最高濃度,到第13週,濃度降到最低,之後持續低濃度到分娩。

可能造成的問題

孕期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分泌濃度過高,會影響孕婦害喜症狀,所以孕婦總是在懷孕8~10週,孕吐最為明顯。


孕吐害喜是為什麼?一次搞懂5種孕期荷爾蒙

②人類胎盤催乳素(Human placental lactogen,HPL)

主要功能:

人類胎盤催乳素由胎盤分泌,會分解孕婦儲存的脂肪,轉成游離脂肪酸,再轉換成葡萄糖供給胎兒養分。在媽咪受精後5~10天就開始分泌,之後濃度一直穩定上升,懷孕36週達到高峰,直到生產後結束。

可能造成的問題

人類胎盤催乳素會讓孕婦胰島素產生抗性,也因為如此才能分解脂肪,因為會影響媽咪胰島素反應性,所以孕婦血糖的濃度起伏比一般人大,這也是為什麼孕婦必須在產檢時接受妊娠糖尿病篩檢的主要原因

③皮質類固醇分泌激素(CRH)

主要功能:

*皮質類固醇分泌激素也是由胎盤分泌,孕期間會與蛋白質結合影響活性,要到快生產時,與它結合的蛋白質濃度開始下降,才能游離出來產生作用,發動分娩機制。


*會進入胎盤血流中,促進寶寶肺泡的成熟。



④放鬆素(Relaxin)

主要功能:

放鬆素從孕婦卵巢上的黃體素進行分泌,等胎盤形成後分泌更多,主要作用在放鬆子宮,使維持在不收縮狀態,等生產時濃度才會下降,子宮便開始收縮。

**⑤黃體素(Progesterone)

主要功能:

黃體素初期由孕婦卵巢上的黃體在分泌,等胎盤形成後,由胎盤接手進行分泌,濃度會從懷孕初期一直上升,直到分娩。它有另一個名稱「助孕酮」,顧名思義就是在幫助穩定受孕,維持子宮靜止不收縮。


*由於黃體素帶有抗發炎以及抑制免疫的作用,所以能保護胎兒,避免被媽咪身體當成外來物而加以排斥。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年11月號。www.mababy.com/newkm/

*【嬰兒與母親】官方網站。www.mababy.com/

鄭醫師補充:

我曾經在臨床上協助處理一位孕婦早期宮縮,到醫院安胎時,發生肺水腫以及昏迷,一度住進加護病房,後來改用專門抑制催產素分泌的自費藥物,狀況才穩定下來,但不幸卻因此而出現憂鬱以及其他精神狀況,讓家人陷入兩難。

原因是家人對於孕期使用抗憂鬱劑有疑慮,擔心影響胎兒。孕期間對藥物的使用最好儘可能的保守,而抗憂鬱劑的使用可能增加孩童日後自閉症或者肺動脈高壓等等風險的研究曾發表,因此家人求助於我。

針對當事人因為抑制催產素引發的憂鬱,過去臨床研究也有期刊證實催產素過低,孕期或者產後出現憂鬱症的風險提高。因此,透過整合療法的改善建議補充相關營養,同時配合心理支持治療,當事人撐過了一個月,之後剖腹生出雙胞胎,之後都沒有再有憂鬱症復發的狀況。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性想生小孩 不要亂吃甘草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女性若想生小孩,千萬不要亂吃甘草、甘草成分保健食品,以免雌激素分泌受干擾,影響生育能力。美國一項動物實驗發現,甘草中的「異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會干擾卵巢荷爾蒙分泌,導致雌激素分泌大為減少,生育能力就會變差。

 

 

異甘草素 干擾雌激素分泌

 

 

研究顯示,卵巢一旦接觸高濃度的異甘草素,掌管荷爾蒙分泌的重要基因就會受影響,基因表現便會衰退。其中,有一種基因負責芬香酶酵素分泌,幫助睪固酮轉化為雌激素,這種基因更容易受干擾,在異甘草素影響下,基因表現衰退幅度更達50%以上。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生殖毒理學〉期刊(Reproductive Toxicology)。

 

 

雌激素分泌不足 生育、全身都受影響

 

 

美國伊利諾斯大學比較生物科學教授茱蒂‧佛洛斯表示,這項研究雖然是基礎研究,但研究結果令人憂心。當女性雌激素濃度下降,生育就會出現問題,不只生育能力,雌激素對於大腦、骨骼、心血管健康,也非常重要。雌激素濃度若長時間不足,大腦、骨骼、心血管系統等,很容易出現異常。這並不代表吃甘草就會引起這些問題,只是有這種可能性。

 

 

佛洛斯指出,當女性體內的芳香酶激素濃度下降超過50%,生育能力就會產生嚴重障礙,大腦、骨骼、心血管也是一樣。

 

 

異甘草素可抗癌 但對卵巢有毒性

 

 

研究計畫主持人夏拉達‧瑪哈琳甘指出,一些中草藥補充品、補充劑、花草茶、糖果,與一些香菸香料,都含有異甘草素,廠商都是從甘草根提煉出異甘草素,或是將異甘草素加以純化、精煉。有時廠商會宣稱異甘草素可以幫助紓解熱潮紅或其他更年期症狀,過去也有研究發現,對於部分乳癌、攝護腺癌、大腸癌等癌症,異甘草素似乎有些抗癌效果。

 

 

佛洛斯表示,異甘草素雖然對部分癌症有抗癌效果,但同樣特性,卻可能對卵巢產生毒性,其他種類的芳香酶抑制劑已用來治療乳癌、抑制乳癌腫瘤生長,這些芬香酶抑制劑也會干擾女性生育能力。異甘草素與這些芳香酶抑制劑可能都一樣。異甘草素接觸不同組織、劑量不同、使用時機不同,結果自然也就不一樣。如果是在卵巢,芳香酶激素便會減少,雌激素分泌也會減少,此時生育能力就會受干擾。

鄭醫師補充:

一直以來,孕婦是不建議服用甘草的,這篇研究報導更清楚揭露,甘草會影響女性荷爾蒙的分泌,降低生育率。建議準備懷孕的女性,最好避免服用甘草或者相關的營養補充品。

參考文獻:

 
Effects of isoliquiritigenin on ovarian antral follicle growth and steroidogenesis

http://dx.doi.org/10.1016/j.reprotox.2016.10.004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89062381630373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小孩偏頭痛 吃糖與吃藥效果一樣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28日專電)「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網路版報導最新醫學研究指出,對於孩童出現偏頭痛,給孩子吃糖的效果,幾乎跟服用兩種常用的兒童頭疼藥一樣好,而且吃糖比吃藥的副作用少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網路版27日報導了辛辛那提兒童醫院(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頭疼研究中心心理學家鮑爾斯(Scott Powers)率領研究團隊所發表的最新醫學研究報告。

根據統計,在美國學齡兒童當中,約有10%有著偏頭痛的問題

在這項研究當中,研究人員針對孩童出現偏頭痛症狀時,吃藥與吃糖的效果差異進行比較。

研究人員使用的是兩種經常使用於孩童與成年患者身上的藥品:抗癲癇藥物「妥品美」(Topiramate)以及抗憂鬱藥物「安米替林」(amitriptyline)。

在為期1個月的觀察期間,研究人員發現,這兩種藥品都能讓孩童頭疼的天數得以減半,但這樣的效果透過給孩子吃糖,同樣能夠達到。服用藥物的常見副作用,包括疲倦、口乾舌燥、健忘等

鮑爾斯指出,頭疼專科醫師目前的醫療方式,將受到這項研究的挑戰。

他也表示,由於頭疼吃藥可能會讓孩童面臨副作用風險,因此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藥品其實不應該被用來做為治療孩童頭疼的「第一道防線」。1051029

鄭醫師補充:

這兩種藥物,抗癲癇藥物「妥品美」(Topiramate)以及抗憂鬱藥物「安米替林」(amitriptyline)是精神科常用藥物,如果吃糖可以達到和藥物一樣的效果,代表糖不只是安慰劑而已。

「妥品美」(Topiramate)臨床上常見的副作用如下:

頭暈(4-25%)、疲勞(9-16%)、神經質(9-18%)、記憶困難(2-12%)、行為問題(兒童11%)、食欲不振(4-24%)、味覺改變(3-15%)、噁心(6-10%)、感覺異常(1-11%)以及視覺異常(2-13%)等等。其他常見可能的副作用還包含臉部熱潮紅、腹瀉、體重下降、腹瀉、經期改變、腸胃不適、腹痛、厭食、噁心等等。

抗憂鬱藥物「安米替林」(amitriptyline)臨床上常見的副作用如下:

頭昏目眩、噁心、激動、顫抖、輕度血壓降低、出汗、口乾、便秘、
心悸、及對光反射的異常等。
可能造成嗜睡,引起尿液變色。

我在部落格上提醒大家用藥可能引發的副作用,絕不是叫大家不要就醫,而是當用藥一旦產生副作用,有不少人可能會誤解為病情惡化,甚至加強用藥,如此便本末倒置,雪上加霜。一旦服用藥物,請跟開藥的醫師討論,若無法得到滿意答案,建議找第二甚至第三位專家意見尋求妥善的治療改善。

不過長期吃糖治療頭痛也不是根本解決之道。最好能透過整合醫學的評估,找出導致偏頭動的體質因素,例如是否為營養缺乏、腸道發炎或者菌叢失衡、過敏或者是重金屬過多所引發?針對根源來處理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參考文獻:

Trial of Amitriptyline, Topiramate, and Placebo for Pediatric Migraine

Scott W. Powers, Ph.D., Christopher S. Coffey, Ph.D., Leigh A. Chamberlin, R.D., M.Ed., Dixie J. Ecklund, R.N., M.S.N., Elizabeth A. Klingner, M.S., Jon W. Yankey, M.S., Leslie L. Korbee, B.S., Linda L. Porter, Ph.D., and Andrew D. Hershey, M.D., Ph.D., for the CHAMP Investigators*

October 27, 2016DOI: 10.1056/NEJMoa1610384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61038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孕婦補充這營養素,預防寶寶先天性心臟病!

 

【早安健康/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先前研究發現,孕期服用葉酸補充劑對先天性心臟病的影響結果不一。近期加拿大公共健康協會流行病研究所的Liu S教授展開一項研究,旨在探討葉酸補充劑與先天性心臟病的關係。

 

 

該研究對加拿大1990-2011年間懷孕20週以上的胎兒(包括晚期終止妊娠的死胎)進行族群為基礎的世代研究(樣本量5,901,701例)。其中,剛出生或嬰兒期診斷出先天性心臟病(CHD)72,591例,將其與1998年(這一年葉酸補充劑被管制)前後先天性心臟病患病率和短期趨勢進行比對分析。調整產婦年齡變化、孕前糖尿病、早產子癇前症、多胞胎、終止妊娠等因素,以卜瓦松迴歸分析量化葉酸補充劑對非染色體型先天性心臟病的影響。

 

 

統計結果顯示,先天性心臟病總患病率為1.23‰。1990-2011年間先天性心臟病呈下降趨勢,但心房中膈缺損病例異常增多。此外,葉酸補充劑與錐幹動脈畸形(調整比率aRR=0.73)、主動脈狹窄(aRR=0.77)、心室中膈缺損(aRR=0.85)、心房中膈缺損(aRR=0.82)發病率降低相關,與輕度非錐幹動脈畸形(aRR=0.81)、其他心血管或循環系統異常(aRR=0.98)發病率變化無關。

 

 

綜上所述,葉酸補充劑可降低特定類型先天性心臟病的產後發生率,這為葉酸介入的推廣提供了有利依據。

 

 

Effect of Folic Acid Food Fortification in Canada 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Subtypes.

 

Liu S, Joseph KS, Luo W, León JA, Lisonkova S, Van den Hof M, Evans J, Lim K, Little J, Sauve R, Kramer MS; Canadian Perinatal Surveillance System (Public Health Agency of Canada).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內容轉載自:愛唯醫學網
鄭醫師補充:
 
現在大部分的醫師都會提醒孕婦於孕期補充葉酸,這篇報導指是再度強調葉酸的重要性。對某些人的體質而言,一般形式的葉酸補充無法直接利用,因此即使補充,效果也不佳,建議最好補充活性葉酸的營養品,效果較佳。
參考文獻來源: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媽真偉大!孩子智商來自母親基因 父親管性慾

2016/10/14 14:21:00
好友人數 
  • A-
  •  
  • A
  •  
  • A+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媽媽懷胎十月生下孩子,是不是孩子較多的基因都是從母親來的呢?國外研究發現,會影響孩子智商的基因大多來自母親,而且孩子若從小有母親陪伴,長大後海馬體會比沒有母親陪伴的小孩來得更大。

 

根據《科技新報》報導,Psychology Spot刊登一篇研究,指出由於X染色體有智商的基因,加上女性基因帶有兩個X染色體,男性則只有一個,因此孩子的智商很有可能取決於母親。父親的基因則較會影響性、食物、侵略,以及直覺、洞察力和情緒中等方面。

另外研究也指出,除了基因以外,母親的情感支持也會影響孩子腦內海馬體成長,主要支配記憶、學習區域。研究人員更透過老鼠實驗,發現母親的基因細胞可以直接進入大腦皮層,控制重要認知功能,像是推理、思考、語言、計畫等,如果加入較多母親的基因細胞,老鼠頭部也會較大。

不過研究人員表示,遺傳能夠影響大腦的部分只占40%到60%,光是基因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全部,後天的環境、教育也十分重要。

鄭醫師補充:

開句玩笑話,下次當母親的千萬別對小孩說這類貶低的話:「怎麼不靈光,連這個也不會,不知是遺傳誰的?」

不過如同這篇報導提到的:遺傳能夠影響大腦的部分只占40%到60%,光是基因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全部,後天的環境、教育也十分重要。

目前比較新的研究告訴我們:基因不是體質的全部,基因表現型才是最後決定的關鍵。而環境、飲食、教育以及教養方式就是決定基因表現型的關鍵。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huffingtonpost.ca/2016/09/14/intelligence-gene_n_12013376.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隻雞晚啼?4個月這樣測,看出孩子有無發展遲緩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平安叢書】除了身體健康之外,新手父母最擔心寶貝是否有生長發展遲緩的問題。造成孩子發展遲緩的原因很多,除了遺傳、染色體基因異常、媽媽懷孕時服用藥物等問題之外,寶寶出生後罹患腦部疾病、意外傷害、家庭狀況及教養經驗等,都可能對小孩的發展造成影響。當寶寶的發展出現遲緩現象時,爸媽不用太過驚慌,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接受療育,改善的空間也就愈大。

大隻雞晚啼?4個月這樣測,看出孩子有無發展遲緩

在《兒童健康手冊》裡,列了很多寶寶在發育過程中需要特別留意的事,例如滿一個月時,當寶寶聽到巨大聲音時,是否會驚嚇得手腳伸開或哭出來?用手電筒照射眼睛時,是否會眨眼?

二至三個月時,跟寶寶說話或逗他,他是否會微笑?這些都是判斷寶寶發展是否異常的評估。此外,也可到各早期療育服務網,依寶寶的年齡下載「兒童發展檢核表」,檢測孩子的身體發展情況。

比較令人擔憂的是,老一輩常把孩子生長發展遲緩視為正常現象,常以「大隻雞晚啼」來解釋,結果反而錯過了早期治療的黃金時間。

【學齡前兒童發展檢核表,滿4個月】

★表示為重要檢測題目,請實地測試,再紀錄兒童的反應。

大隻雞晚啼?4個月這樣測,看出孩子有無發展遲緩大隻雞晚啼?4個月這樣測,看出孩子有無發展遲緩

本文出自平安叢書《跟著楊晨醫師這樣做,養出長得高、不過敏的孩子》

鄭醫師補充:

我看過小兒科醫師當場幫小朋友做評估,用的就是這篇報導提到的標準。擔心小孩有發展遲緩的父母可以自己在家先做這些測試,有明顯異常,建議儘快帶小孩到小兒科或者是早療門診做評估。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孕婦噁心想吐 流產風險較低

 

科學日報(Science Daily)網站26日報導,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新發表的1篇研究,提供了至今最有力的證據,顯示懷孕期間的噁心和嘔吐,與較低的流產風險相關。

這篇研究刊登在「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 (JAMA Internal Medicine),由國家衛生研究院旗下的「國家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NICHD)以及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進行。

懷孕期間發生的噁心和嘔吐又稱為「晨吐」(morning sickness),因為這些症狀通常在早上開始出現,通常隨著時間減緩。大部分女性的噁心和嘔吐在懷孕的第四個月改善。其他人在全部懷孕期間都有這些症狀。

晨吐的原因目前還不確定,但研究人員提出說法,認為孕吐可以保護胎兒,不受飲食當中有毒與致病物質的傷害。

研究的第一作者、任職於NICHD流行病學部門的辛克爾博士(Stefanie N. Hinkle)表示,「很多人認為,會噁心表示孕婦健康,但是支持這個信念的高品質證據並不多。」

辛克爾表示,「我們的研究評估了從受孕起最初幾週的症狀,並證實在噁心嘔吐以及較低的流產風險之間,有著保護性的關係。」

鄭醫師補充:

孕吐很不舒服,但孕婦如果知道孕吐可以保護胎兒,相信孕婦在心理上會比較能接受。然而身體的不適還是要想辦法來改善。

懷孕期間出現孕吐不適,薑和B6可以考慮補充。和止暈藥不同,薑只作用於消化系統,不像藥有惱人的嗜睡反應,況且考量畸胎的風險,孕期本來對於用藥就是越保守越好,。曾有一篇德國的研究發現,薑對於70%的妊娠劇吐有效: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1991 Jan 4;38(1):19-24.

Ginger treatment of hyperemesis gravidarum.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988321

上述報導文章參考文獻:

  • Stefanie N. Hinkle, Sunni L. Mumford, Katherine L. Grantz, Robert M. Silver, Emily M. Mitchell, Lindsey A. Sjaarda, Rose G. Radin, Neil J. Perkins, Noya Galai, Enrique F. Schisterman. Association of Nausea and Vomiting During Pregnancy With Pregnancy Loss.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16;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6.564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排卵期承受壓力 更難懷孕!

> > 壓力指數上升一單位 受孕率下降46%

研究當中,研究人員以400名四十歲以下女性為研究對象,這些女性都有規律性生活,且都沒有避孕。泰勒指出,這些人只有約三分之一積極想懷孕,但所有的人都沒有採用避孕藥、保險套等避孕措施。參與研究女性以天為單位,記錄自己的壓力指數,連續紀錄20個生理週期,或記錄至懷孕,平均來說,每位女性約紀錄8個週期。研究期間,共有139名女性懷孕。

> >

研究顯示,女性在排卵期時,壓力指數每上升一單位,受孕機率就下降46%。一般來說,大約在生理週期第14天進入排卵期,研究人員納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MI)、酒精使用情況、性行為頻率等變數,結果也是一樣。

> >壓力會干擾大腦、卵巢訊號

泰勒表示,研究發現,壓力對於胚胎著床並不會產生影響,如果已經懷孕,胚胎通常會在排卵期後6到10天著床。研究雖然發現壓力與懷孕有關聯性,但並沒有證實兩者因果關係。研究作者認為,壓力會干擾大腦、卵巢間的訊號傳遞,並降低排卵機率,這可能是造成難懷孕主因。研究也發現,懷孕女性在生理週期末期會有較大壓力,這可能是因為雌激素、黃體素濃度增加,導致情緒出現起伏變化。

> > 運動有助紓壓

泰勒表示,當荷爾蒙分泌受到干擾,就會影響懷孕成功率,這是身體以天然方式告訴當事人「現在不要有小孩!」另外,每天運動30分鐘,每星期運動5次可以減輕壓力,不過運動太多也會影響受孕機會,建議適度運動即可。

鄭醫師補充:

有不少外籍配偶嫁到本地,身負傳宗接代的重任,甚至如果受孕不成,還可能遭到遣返,因此,不少外籍配偶在懷孕這件事上都是有壓力的。

當然不只是外籍配偶,有些職業婦女本身工作繁忙,壓力讓他們難以放鬆,即便有懷孕計畫,也會因為壓力過大而阻撓受孕。

這篇報導清楚揭露壓力與受孕率下降率的清楚數字。以學理來說,任何動物在逃命時,不會想到受孕這件事,壓力大,對身體來說,就是身體會把資源拿來對付壓力,因此受孕這件事便會被擱置。至少也提供了清楚的改善方式:適當運動,每周運動約150分鐘,時間分開做效果提升。適當運動幫助身體放鬆,有助於受孕。

參考文獻:

 

  • S. Akhter, M. Marcus, R.A. Kerber, M. Kong, K.C. Taylor. The Impact of Periconceptional Maternal Stress on Fecundability. Annals of Epidemiology, 2016; DOI: 10.1016/j.annepidem.2016.07.01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最新發表的一篇研究:孕其母親體內的維生素B3濃度較高者,小孩比較不會罹患異位性皮膚炎。

B3缺乏,容易有皮膚病變,最常見的是糙皮病。有一些妊娠霜也會添加B3。不過這項研究用來量測孕婦B3的指標用的是nicotinamide,這是B3的一種活性型式,市售的B群一般不是採用這種型式,因為單價較高。

研究中的數據是這樣的:母親體內的nicotinamide濃度高者,生下來小孩在一歲前罹患異位性皮膚炎風險降低30%。

參考文獻:

 

  1. S. El-Heis, S. R. Crozier, S. M. Robinson, N. C. Harvey, C. Cooper, H. M. Inskip, K. M. Godfrey. Higher maternal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nicotinamide and related metabolites in late pregnancy are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offspring atopic eczema at age 12 months. Clinical & Experimental Allergy, 2016; DOI: 10.1111/cea.1278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丹麥研究:1天1大杯酒 恐降低受孕機率

(中央社倫敦1日綜合外電報導)丹麥最新研究顯示,每天喝一大杯酒可能會降低女性受孕機率,但適量飲酒不會影響。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網站報導,專家認為過多酒精會擾亂女性自然循環,也可能損及卵子

但他們表示,想要孩子的女性仍然可以喝少量的酒,因為沒有證據顯示偶爾喝杯酒會妨礙生育。

丹麥研究人員從2007年6月到今年1月調查6120名21歲到45歲有意懷孕的女性狀況。她們全都完成有關喝酒頻率和飲酒種類的問卷。

「紐約時報」(NYTimes)網站報導,到了研究尾聲,有4210名女性懷了身孕。

研究發現,一天喝至少一杯250毫升的酒,相當於每週14份,一年內受孕機率降低18%。但每週1到13份喝得少一點的女性,受孕機率沒有減少。

丹麥阿胡斯大學醫院(Aarhus UniversityHospital)研究人員也發現,烈酒對生育能力似乎有小影響。一週喝一單位的女性懷孕機率降低11%,喝兩單位則降低13%

研究結果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網路版」(BMJOpen)。(譯者:中央社盧映孜)1050901

鄭醫師補充:

對有心懷孕得但難受孕的女性來說,酒精最好適量,尤其是烈酒更要控制,否則懷孕是難上加難。

參考文獻:

 DOI: 10.1136/bmj.i4262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fecundability: prospective Danish cohort study, The BMJ, http://www.bmj.com/content/354/bmj.i426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怕曬太陽 阻礙寶寶骨骼發育

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朱世明今表示,不少準媽咪追求白皙皮膚、不愛曬太陽,維他命D攝取不足,不僅影響腹中胎兒鈣質吸收、阻礙骨骼發育,還可能降低抵抗力,增加過敏風險。

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團隊與「親子天下」出版社去年合作成立「請問醫生」線上諮詢平台,一年多來解答超過2000個提問,團隊將問題分齡、分冊整理成「請問長庚醫生」書籍,今天舉辦新書活動。

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朱世明今天表示,近年受到外食等因素影響,孕婦缺乏鐵、維他命D的情況越來越常見,臨床觀察發現約有2成孕婦營養不均,不僅容易早產,體重不足風險也增加。

他說,很多愛美孕婦追求白皙皮膚,一出門就撐傘,幾乎曬不到太陽,為了怕胖也不吃起司等油脂較多的食物,導致自己和腹中寶寶維生素D都不足,恐阻礙寶寶鈣質、磷質吸收,影響發育。

朱世明解釋,維生素D就像「訊號」,指揮鈣質和磷質形成發育所需的「磚塊、水泥」,一旦不足可能影響骨骼發展,近年更有研究指出缺乏D可能讓孩子更容易過敏、抵抗力差,建議孕婦們清晨、傍晚外出走走,一週至少曬足30分鐘太陽

至於缺鐵情況,則多發生在不愛吃肉或素食的孕婦身上,朱世明說,肉類是鐵質主要來源,如不吃肉又沒從其他食物中攝取鐵質,恐影響寶寶腦部發育、認知功能遲緩,建議不愛肉食的孕婦可多吃木瓜、火龍果、葡萄、櫻桃等水果。

朱世明強調,缺乏鐵、維他命D帶來的影響不限於懷胎時期,如寶寶出生後只喝母乳,營養同樣不夠,建議6個月大以前就該適時補充副食品,不要只吃米精,應該挑選更多樣、更營養的食物,補足母乳缺乏的營養素

鄭醫師補充:

孕婦對曬太陽這件事如有心理障礙,建議透過維生素D的補充來達到提升維生素D的效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時適度運動不會導致早產,更能幫助自然產!

 

【早安健康/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刊登美國湯瑪士傑佛遜大學(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的最新發表,指出女性懷孕時適度的運動是安全的,並不會增加腹中胎兒早產(pre-term birth)的風險;除此之外,根據統計數字,懷孕時適時運動的母親之後執行剖腹產的機率較低。

 研究中,作者隨機挑選9篇相關研究,統合其研究結果,共包括2,059位受試孕婦,並分成運動組及不運動的控制組兩個組別。運動組的準媽媽們(n=1,022),在懷孕期間持續運動至少10週(部分受試者持續運動到生產前夕),每週3-4次,每次35-90分鐘

 實驗結果顯示,運動組的受試者其胎兒早產(以37週前生產進行定義)的機率,和控制組相比並未顯著上升。此外,運動組的受試者其自然產比例(73%)較控制組(67%)為高,且有較低的剖腹產機率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新聞出處:Exercise during pregnancy does not increase pre-term birth risk《The Indian EXPRESS》

 http://indianexpress.com/article/lifestyle/health/exercise-during-pregnancy-does-not-increase-pre-term-birth-risk-2906598/

 研究刊登在《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的網頁

 http://www.ajog.org/article/S0002-9378(16)30344-1/fulltext

鄭醫師補充:

記得十多年前還在花蓮工作的時候,有一次到當地的百貨公司和一個櫃台人員談到她懷孕生產的經驗,她的第一胎只陣痛五個小時不到便順利生產了,很多人很羨慕她,到底怎麼辦到的?

她說她的秘訣是每天爬樓梯,因為她懷孕時仍得工作,而櫃台人員常因為結帳或者取貨,得每天樓梯上下跑,因此每天強迫運動,結果就是生產時的產程加速,比一般媽媽來得快很多,而運動既然能自然產更順利,自然而然不需要剖腹產了。整篇研究的結果非常值得孕婦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愛吃動物性脂肪 增加女兒乳癌風險

父親的飲食習慣可能深深影響女兒健康。巴西聖保羅大學研究團隊進行老鼠實驗發現,公鼠常食用動物性脂肪,生下的下一代母幼鼠很容易罹患乳癌。反之,公鼠若食用大量植物性脂肪,下一代母幼鼠罹患乳癌機率就會大為降低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乳癌研究〉期刊(Breast Cancer Research)。

研究團隊表示,如果這項研究成果也可以印證於人體臨床實驗,或許就可以透過調整父親飲食習慣而降低女性乳癌風險。

女性乳癌風險高低受乳癌家族史、基因變異等因素影響,越來越多人想了解父親健康、飲食習慣是否也會影響下一代乳癌風險。

研究團隊讓六十隻公鼠進行高脂飲食,有些老鼠吃豬油,還有一些老鼠吃玉米油,油脂熱量占所有飲食熱量約六成,另外一組為控制組老鼠,只有約百分之十六熱量來源來自油脂。

研究人員指出,玉米油含有豐富Omega-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而豬油則含有大量飽和脂肪。接著,研究團隊讓公鼠與正常飲食母鼠交配,生下母幼鼠後,研究團隊讓母幼鼠產生乳癌初始反應。

研究結果發現,吃大量飽和脂肪的公鼠後代長出了較多乳房腫瘤。公鼠若吃玉米油,母幼鼠乳房腫瘤數目則大為減少。這代表公老鼠若食用玉米油等植物油,或可幫助女兒預防乳癌。

鄭醫師補充: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下一代的健康與父親的生活或者飲食習慣有關,所以下一代的健康,不只是母親要留意自己的飲食及生活型態,父親也要負一半的責任。

參考文獻:

  • Camile Castilho Fontelles, Luiza Nicolosi Guido, Mariana Papaléo Rosim, Fábia de Oliveira Andrade, Lu Jin, Jessica Inchauspe, Vanessa Cardoso Pires, Inar Alves de Castro, Leena Hilakivi-Clarke, Sonia de Assis, Thomas Prates Ong. Paternal programming of breast cancer risk in daughters in a rat model: opposing effects of animal- and plant-based high-fat diets. Breast Cancer Research, 2016; 18 (1) DOI: 10.1186/s13058-016-0729-x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吃過期魚油 可能傷胎兒

孕婦吃到過期魚油,很可能傷害小寶寶健康。紐西蘭研究團隊進行老鼠實驗發現,懷孕老鼠一旦吃到過期、高度氧化魚油,幼鼠出生後很容易在兩天內死亡。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研究團隊發現,當餵食懷孕老鼠高氧化魚油,懷孕老鼠生下新生幼鼠後,約有三成新生幼鼠在兩天內死亡。且吃下高氧化魚油的老鼠也較容易出現胰島素阻抗性。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生理學-控制管理、綜合與比較生理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Regulatory,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Physiology)。

研究作者指出,學界早發現,Omega-3脂肪酸很不穩定,其化學結構很容易碎裂,當接觸光線、高溫、氧氣等自然變化,很容易就會分解。過去研究發現,紐西蘭所販售的魚油補充劑當中,約有百分之八十三有氧化現象,其氧化程度甚至超過國家建議標準。不只紐西蘭,其他研究也發現,北美、南非與歐洲所販售的魚油產品也有部分產生高度氧化。

研究員斑‧阿伯特指出,當發現許多魚油補充劑都有氧化現象,研究團隊便決定將研究重點放在氧化魚油可能對孕婦、產婦產生哪些影響。研究所呈現的高死亡率讓人驚訝,研究剛開始時,雖然預期吃氧化魚油可能對老鼠後代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但沒有預期到新生幼鼠竟然會死亡

鄭醫師補充:

孕婦服用魚油務必挑新鮮的,同時,魚油的保存也很重要。要避免溫度以及陽光導致於有過度氧化,最好的方式應該是放冰箱。當然,魚油產品本身必須通過獨力檢驗室的認證,確定沒有重金屬及農藥殘留過量的問題,才能安心服用。

參考文獻:

Oxidised fish oil in rat pregnancy causes high newborn mortality and increases maternal insulin resistance
Benjamin B. Albert, Mark H Vickers, Clint Gray, Clare M Reynolds, Stephanie A Segovia, José G. B. Derraik, Paul A. Lewandowski, Manohar L. Garg, David Cameron-Smith, Paul L Hofman, Wayne S. Cutfield

http://ajpregu.physiology.org/content/early/2016/07/06/ajpregu.00005.201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童睡眠不足 長大易有情緒障礙

 

睡眠對小孩非常重要,睡眠不只影響小孩的專注意、學習力,更會影響小孩未來身心健康。美國最新研究發現,一個人在兒童時期睡眠不足,往後很容易出現情緒障礙,罹患憂鬱症、焦慮症的風險會比較高

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心理健康研究所資助。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睡眠醫學評論〉期刊(Sleep Medicine Reviews)。

研究作者美國休士頓大學臨床心理學家、心理學副教授康迪斯‧阿爾法諾表示,兒童如果睡眠不足、睡眠受到干擾,往後很容易便產生憂鬱症、焦慮症等情緒障礙。研究之所以聚焦於兒童,主要原因在於,睡眠習慣、睡眠模式都是在兒童、嬰幼兒時期就開始發展,這些問題與焦慮症、憂鬱症一樣,都是在早期就會出現徵兆,且問題可能一直延續下去。

研究團隊以七到十一歲兒童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小孩睡眠不足時,不只會產生更多負面情緒,也會干擾正面情緒經驗。舉例來說,當小孩兩晚睡眠不足,對於正面事物的歡樂感覺就會減少。不只對正面事物的反應減少,往後也較不容易想起相關細節。

阿爾法諾指出,小孩持續睡眠不足,最後就可能導致憂鬱症、焦慮症,或其他情緒障礙。睡眠與營養攝取、口腔衛生、運動一樣重要,家長應該重視這問題。如果小孩早上很難醒來,或者整天精神不繼,可能代表晚上睡眠不足、睡眠受到干擾,背後或許有幾項原因,像晚上睡覺時間太晚、晚上睡覺時不太舒服,或者睡眠不連續等,都會影響小孩睡眠時間長短、睡眠品質好壞。

鄭醫師補充:

過去曾有研究,睡覺時,是大腦細胞的排毒時間,睡眠品質不佳,大腦累積許多毒素,日後大腦當然容易衍生相關問題。

惟孩童睡不好,幾乎都是身體問題居多,身體問題解決,睡眠品質自然提升,時間也能睡足。因此,過敏、免疫、呼吸道以及腸道等等問題最好能透過客觀的檢查做直接的評估,找出問題的根源,正本清源,才是預防日後身心疾病發生的最積極做法。

參考文獻:

Sleep Med Rev. 2016 Jan 14. pii: S1087-0792(16)00004-6. doi: 10.1016/j.smrv.2015.12.006. [Epub ahead of print]

Sleep and emotion regulation: An organizing, integrative review.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689974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愛喝瓶裝水 恐生出易胖寶寶

 

 

 

 

 

刊登於「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國際期刊新研究發現,孕婦常喝瓶裝水易使寶寶暴露在塑料環境中,其中化學成分雙酚A(BPA)可能影響人體內分泌,增加童年肥胖風險。專家表示,近來研究指出塑化劑、雙酚A等環境荷爾蒙有致肥胖趨勢,建議熱食、喝水少用塑膠容器。

該研究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執行,蒐集369對母子、母女從懷孕期到孩童期的尿液樣本,追蹤記錄孩童5歲和7歲的脂肪質量指數,發現胎兒若暴露在雙酚A環境下,9成4的媽媽和孩童經檢測脂肪增加,尤其高濃度暴露孩童平均體重又高於同儕。

雙酚A影響肥胖的研究,在動物實驗已獲證實。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說,母鼠被施以一定劑量雙酚A,相較對照組生下明顯肥胖的小鼠;但因人類生活中有多種環境荷爾蒙,其他因子或飲食習慣也可能合併影響,仍待後續更多實證。

不過,衛福部台東醫院院長祝年豐指出,環境荷爾蒙、塑膠製品與兒童肥胖研究近來愈受關注,可能透過孕婦胎盤傳給寶寶,形成孩子成長後的易胖體質,建議孕婦少以塑膠袋和容器盛裝高溫食品。

祝年豐也提醒,除孕婦之外,一般民眾或孩童,食物包裝盡量以木頭或陶瓷、不鏽鋼容器,尤其台灣手搖杯飲料、便利商店飲食、小吃店易接觸塑膠包裝及製品,建議可自備水瓶、環保碗筷等。

鄭醫師補充:

遠離塑膠製品,就是遠離環境荷爾蒙。不管是孕婦、小孩,甚至是男人或者長者都應該儘量減少曝露,降低環境荷爾蒙干擾體內荷爾蒙的正常濃度,以及降低肝臟解毒負擔。除肥胖之外,環境荷爾蒙也可能影響小孩智力發展,不可輕忽。

參考文獻:

Hoepner LA, Whyatt RM, Widen EM, Hassoun A, Oberfield SE, Mueller NT, Diaz D, Calafat AM, Perera FP, Rundle AG. Bisphenol A and Adiposity in an Inner-City Birth Cohort.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http://dx.doi.org/10.1289/EHP205

http://ehp.niehs.nih.gov/ehp20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