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準媽媽不能輕忽的事(含親子關係) (49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母乳可以增強孩子的免疫系統,支持腸道菌群。這些事實是常識。但這如何工作?這種現象背後的分子機制是什麼?為何用奶瓶餵養不能做到這一點呢?直到漢諾威醫學院(RESH)的RESIST卓越集群團隊最近發現在透過波恩大學的一個研究中,證實警報蛋白(Alarmins, 又稱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s),損害相關的分子模式,也稱為危險相關的分子模式,危險信號和警報蛋白,是可以啟動和維持非感染性發炎反應的宿主生物分子。例如,它們從受損或瀕臨死亡的細胞中釋放出來,並通過與模式識別受體相互作用來活化先天免疫系統)是該機制的原因。研究結果已預先在線發表在醫學雜誌《胃腸病學》上

漢諾威醫學院(MHH)兒科肺病學診所的團隊負責人,也是過敏和新生兒科Dorothee Viemann博士表示:“警報蛋白是母乳中的“金”。這些蛋白質可預防可能導致血液中毒和腸道發炎的危險的腸道菌叢失衡。 

產後腸道免疫系統,即腸道菌群和粘膜,透過與環境中細菌的相互作用而成熟。這產生了可以持續一生的最佳細菌多樣性,從而可以抵抗多種疾病Viemann教授解釋說:“警報蛋白控制著這種適應過程。”他的研究表明,這些肽和蛋白質均來自母乳,並出現在兒童的腸道中。分娩過程對此發生作用,因為通過計劃剖腹產的嬰兒的警報蛋白濃度低於自然產的嬰兒。此外,早產兒自身的能力不如足月兒。因此,這樣的人更容易罹患慢性發炎疾病。

在這項研究工作中,該團隊得到了大眾基金會的支持,作為“偏離常規”計劃的一部分,並得到了RESIST卓越集群的支持,該團隊在生命的第一年中測量了嬰兒糞便樣本中的警報蛋白濃度,以研究其影響及其對腸道菌群和粘膜發育的影響。

“補充這些蛋白質可以支持新生兒的發育,對這些不能產生足夠的警報蛋白或不能從母乳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的新生兒。這可以預防與腸道遺生障礙有關的一系列長期疾病,例如慢性腸道發炎和肥胖。”維曼教授。除其他外,觀察到的觀點支持了這一說法,即在小鼠模型中單次施用警報蛋白可提供保護,防止移生不良和相關疾病。現在,基於他們的發現,RESIST的研究人員正在計劃進一步的臨床前工作以及後期的臨床研究。

主要作者是MHH的Maike Willers和波恩大學的Thomas Ulas博士。LIMES研究所的烏拉斯博士說:“我們的貢獻是進行了所有生物信息學預防處理,並對嬰兒糞便樣本中所有微生物總數的遺傳數據進行了分析,從而提供了有關腸道菌群組成和可能失衡的信息。”他解釋說,數學建模對於使科學家證明警報蛋白顯著影響腸道菌群的發育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Maike Willers, Thomas Ulas, Lena Völlger, Thomas Vogl, Anna S. Heinemann, Sabine Pirr, Julia Pagel, Beate Fehlhaber, Olga Halle, Jennifer Schöning, Sabine Schreek, Ulrike Löber, Morgan Essex, Peter Hombach, Simon Graspeuntner, Marijana Basic, Andre Bleich, Katja Cloppenborg-Schmidt, Sven Künzel, Danny Jonigk, Jan Rupp, Gesine Hansen, Reinhold Förster, John F. Baines, Christoph Härtel, Joachim L. Schultze, Sofia K. Forslund, Johannes Roth, Dorothee Viemann. S100A8 and S100A9 are Important for Postnatal Development of Gut Microbiota and Immune System in Mice and InfantsGastroenterology, 2020; DOI: 10.1053/j.gastro.2020.08.01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卡特琳娜·約翰遜博士和菲利普·伯內特博士最近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生命早期的抗生素治療會阻礙大腦信號傳導途徑,不利小鼠的社交行為和疼痛調節中發揮作用。它今天在BMC Neuroscience上發表

來自大學精神病學和實驗心理學系的卡特琳娜·約翰遜(Katerina Johnson)正在研究破壞微生物菌叢對小鼠大腦的影響。她解釋說:“我們從以前的研究中知道,缺少微生物的動物,例如無菌動物(不含微生物)或經過抗生素治療的動物(微生物被嚴重消耗),會明顯損害社會行為。” “因此,我對微生物菌叢對腦內啡,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信號傳導的影響特別感興趣,因為這些神經肽在社交和情感行為中扮演重要作用。”

最驚人的發現是在用抗生素治療的幼小動物中。這導致在額葉皮層中有關內啡肽,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訊號傳導的受體表現降低。約翰遜博士評論說:“如果這些訊號傳導通路的活性降低,則可能有助於解釋抗生素治療動物的行為缺陷。儘管這項研究是在給動物服用了強效抗生素混合物的情況下進行的,但這一發現凸顯了抗生素暴露對仍在發展中大腦可能產生潛在的有害影響

伯內特博士補充說:“我們的研究強調了越來越多的共識,即在發育過程中干擾微生物組會對包括大腦在內的生理產生重大影響。”

該研究是使用相對少量的高劑量抗生素動物進行的,考慮到社會對抗生素的依賴,應該進一步研究該發現,儘管它們當然在對抗細菌感染的醫療中仍擔任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也是第一個研究微生物組是否影響大腦腦內啡系統(腦內啡活化鴉片受體)的研究,因此這些發現可能具有臨床意義。約翰遜博士說:“抗生素對腦內啡系統的不利影響可能不僅影響社交行為,而且還影響疼痛調節。實際上,我們知道腸道微生物組會影響疼痛反應,因此這可能是其作用方式之一

'從我們的研究中得出的令人驚訝的觀察結果是,無菌和經抗生素處理的小鼠的結果存在差異,因為神經遺傳學變化通常呈現相反走向。此相關的發現,因為通常認為使用抗生素來消滅微生物組是無菌動物的一種更容易獲得的替代方法。然而,我們強調在研究微生物對大腦和行為的影響時,有必要將這兩種治療方法視為微生物組操縱的不同模型。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的提出,主要還是想提醒大家,對於幼童抗生素的使用務必謹慎,抗生素的濫用不只影響免疫系統,同時還可能影響神經傳導、日後社交功能甚至是痛覺調控,不可不慎。

參考文獻:

Katerina V. A. Johnson, Philip W. J. Burnet. Opposing effects of antibiotics and germ-free status on neuropeptide systems involved in social behaviour and pain regulationBMC Neuroscience, 2020; 21 (1) DOI: 10.1186/s12868-020-00583-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MJ本月發表的一項試驗顯示,向低收入國家的幼兒補充營養約6個月可以改善他們的大腦(認知)功能

研究人員說,這一結果可能對低收入國家的兒童教育和國家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全球至少有2.5億五歲以下的兒童無法發揮其認知發展潛力。

營養不良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它與長期腦損傷有關。但是,先前的研究發現,傳統的幼兒輔助食品可能缺乏關鍵的營養素,而這些營養素無法支持大腦的再生變化。

因此,一組美國研究人員著手評估補充食品對處於危險中的兒童改善工作記憶(長期學業的關鍵要素)和腦血流作用及營養不良等等。

他們的發現是基於居住在西非幾內亞比紹10個村莊的1059名15個月至7歲的兒童,他們被隨機收到三餐之一餐,每週五個早上,長達23週。

首先是一種新的食品補充劑(NEWSUP),它富含抗氧化劑,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可可粉中的多酚,ω3脂肪酸和蛋白質。第二種是營養計劃中使用的強化混合食品,第三種是對照餐(傳統的米飯早餐)。

主要結果指標是工作記憶,但研究人員還在研究開始時和補充劑結束前不久測量了紅血球數,生長曲線,身體成分和腦血流量。

在4歲以下的兒童中,與傳統的米早餐相比,隨機分配NEWSUP對工作記憶有顯著的有益影響,尤其是那些食用了至少75%補充食品的兒童。

NEWSUP還增加了腦血流量,改善了身體組成(更多瘦肉組織,更少的脂肪),並對4歲以下貧血兒童的血紅素濃度產生了有益的影響。

在4歲及以上的兒童中,NEWSUP對工作記憶或貧血沒有顯著影響,但與強化混合食品相比,瘦肉組織增加了。

研究人員指出了一些研究局限性,例如僅限於一項認知措施,以及需要更長的研究時間來觀察年齡較大的兒童是否能夠在4年後發現影響。

但是,優勢包括能夠直接觀察兒童在吃所提供的飯菜,並由未參與研究設計和交付的人員進行盲目評估和數據分析。

因此,他們說補充營養23週“可以改善生活在低收入國家的脆弱兒童的認知功能,並為大腦健康和營養狀況帶來更多好處。”

他們承認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但增加這些結果也可能與生活在富裕國家的兒童息息相關,因為許多兒童飲食不健康,或其他弱勢群體或老年人營養不足也易發生認知障礙。

鄭醫師補充:

如果家中的長者或者雙親,能幫孩童準備營養均衡的餐點,加上孩童又不偏食,可能不見得需要,但事實上,現代父母或者實際的狀況並沒辦法幫孩童準備均衡的飲食,而且某些也會偏食,甚至還經常攝取零食、垃圾食物等傷腦的食物,因此額外幫助提高孩童認知功能的營養補充品有其必要。

參考文獻:

Susan B Roberts, Maria A Franceschini, Rachel E Silver, Salima F Taylor, Augusto Braima de Sa, Raimundo Có, Aliu Sonco, Amy Krauss, Amy Taetzsch, Patrick Webb, Sai Krupa Das, C-Y Chen, Beatrice L Rogers, Edward Saltzman, Pei-Yi Lin, Nina Schlossman, William Pruzensky, Carlito Balé, Kenneth Kwan Ho Chui, Paul Muentener. Effects of food supplementation on cognitive function,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young children at risk of undernutri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BMJ, 2020; m2397 DOI: 10.1136/bmj.m239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科學家們研究了父母飲酒(父親懷孕之前和孕婦懷孕期間)與後代發育之間的關係。

在發表於《酒癮:臨床和實驗研究》(Alcoh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報告說,當暴露於酒精的雄性小鼠與未接受過酒精的雌性交配時,其後代大腦發育明顯不足。具體來說,新皮質大腦是負責複雜認知和行為功能的哺乳動物大腦中最複雜的部分,一旦出現模式缺陷,其中異常基因表達導致連接錯誤。儘管這些小鼠及其母親均未曾接觸過酒精,但它們的大腦顯示出與胎兒酒精症候群(Fetal Alcohol Spectrum Disorders)或FASD小鼠模型一致的變化。

負責這項研究的心理學副教授凱利·霍夫曼說:“人們已經知道孕婦在懷孕期間飲酒已有多年的危險;但是,人們幾乎沒有考慮過在嘗試懷孕時飲酒的安全性。” FASD鼠標模型。“我們的研究發現,暴露於酒精的父親產生的受孕,會對孩子的大腦和行為發展產生有害影響。”

在《神經藥理學》(Neuropharmacology)上發表的第二篇論文中,霍夫曼(Huffman)的團隊報告說,當給雌性小鼠妊娠時給予膽鹼,一種必需的營養素以及酒精時,與產前酒精暴露相關的負面結果,例如體重,腦部重量和體重的減少。在後代中,新皮層的解剖異常得以減少。這表明補充膽鹼可以預防與產前飲酒有關的不良後果。

霍夫曼說:“我們的研究發現,在產前飲酒時補充產前膽鹼,可以改善後代的大腦異常和行為發育。” “它挽救了與FASD相關的某些表型。”

父親的罪責

在第一個研究中,雄性小鼠在與未喝過酒精的雌性交配之前大約要飲酒兩三個星期。霍夫曼(Huffman)的研究小組發現,這種孕期前父源性酒精暴露會改變其後代的新皮質大腦基因表達和連通性。後代還表現出非典型特徵,例如焦慮或過動症增加以及運動功能下降,這與酒精父親所生孩子的某些記錄的行為方式一致。

霍夫曼說:“受孕前父親經常飲用中度至高量的酒精,可能會因酒精暴露於父親的精子而對後代的發育產生負面影響。” “在我們以前的研究中,我們描述了父系如何特別地在一次產前酒精暴露後通過多個世代傳遞遺傳變化。顯然,受孕之前的父系環境對於健康的後代發育至關重要。”

此外,研究小組發現,由於增加的過動,協調能力受損和短期運動學習能力受損,父親的酒精暴露通常比雌性後代受到的不利影響更大。

這項研究是第一個檢查母體前期酒精暴露對新皮質大腦總體解剖發育(包括遺傳模式和大腦徑路發育)的影響,並在受影響的後代中進行廣泛的行為分析。霍夫曼(Huffman)的研究小組計劃擴展小鼠研究,以研究父親飲酒對後代的影響是否會傳播給後代。

霍夫曼(Huffman)由研究生凱瑟琳·E·康納(Kathleen E. Conner)和萊利·T·貝托姆(Riley T.

營養搶救

根據孕產婦年齡,美國多達18%的孕婦在懷孕期間報告飲酒。妊娠期或產前酒精暴露會導致後代出現問題。在小鼠中,母親的產前酒精曝露會導致總體發育異常,包括體重下降,腦部重量下降和腦部尺寸下降。而且,酒精暴露會導致嬰兒新皮質大腦的形成嚴重異常,並導致徑路或連接或相關功能受損。

在第二項研究中,霍夫曼的團隊將妊娠小鼠暴露於25%的酒精(FASD模型的常規劑量)以及整個妊娠期間每公升氯化膽鹼補充劑約640毫克一起補充。她的團隊的目標是測試補充膽鹼對產前酒精暴露引起的異常新皮質大腦和行為發育的潛在挽救效果。

膽鹼是一種類似於維生素的必需營養素,它是甲基的提供者,對大腦的正常發育至關重要,因為膽鹼會生成連接到DNA並影響基因表達的甲基。考慮到霍夫曼實驗室發現的產前飲酒會產生邊際效應,霍夫曼的研究小組認為膽鹼與酒精並用可以減輕暴露的有害影響。

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巴托姆說:“我們的發現表明,在懷孕期間向酗酒的婦女提供甲基提供者,例如膽鹼,可以有效減少產前酒精暴露可能造成的損害程度。” “這可能會減少我們產前酒精暴露模型中FASD的多代遺傳。”

霍夫曼實驗室的前研究生Charles W. Abbott III加入了霍夫曼和巴托姆的研究。這項工作是Bottom論文研究的主要組成部分。

這項研究得到了國家酒精濫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授予霍夫曼的資助。以及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研究生研究獎學金。

參考文獻:

 

  1. Riley T. Bottom, Charles W. Abbott, Kelly J. Huffman. Rescue of ethanol-induced FASD-like phenotypes via prenatal co-administration of cholineNeuropharmacology, 2020; 168: 107990 DOI: 10.1016/j.neuropharm.2020.107990
  2. Kathleen E. Conner, Riley T. Bottom, Kelly J. Huffman. The Impact of Paternal Alcohol Consumption on Offspring Brain and Behavioral DevelopmentAlcoh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2019; 44 (1): 125 DOI: 10.1111/acer.1424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一項在內分泌學會年會(Endocrine Society's annual meeting)ENDO 2020上發表的一項動物研究,暴露於THC(四氫大麻酚,大麻中的精神活性成分)的雌性雞蛋產生活胚的能力受損,並且極可能導致難以受孕 。

(在美加)大麻是育齡人群最常用的軟性毒品。大麻使用量的增加與藥物中四氫大麻酚含量的增加同時發生。“目前,建議不孕治療的患者不要使用大麻,但支持這種說法的科學證據很薄弱,”生物醫學系Laura Favetta博士領導的研究實驗室的碩士研究生Megan Misner說。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的科學專業。“這使醫生很難正確地建議接受體外受精的患者。”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用相當於治療和娛樂劑量的四氫大麻酚濃度處理了牛卵母細胞或雌性卵。收集卵母細胞並使其成熟成五組:未處理,控制,低THC,中THC和高THC

測量了卵的發育速度和基因表達。研究人員評估了胚胎在特定時間點達到關鍵發育階段的能力。隨著四氫大麻酚濃度的增加,他們發現處理過的卵母細胞到達這些檢查點的能力顯著降低和延遲。米斯納說:“這是確定雞蛋品質和發育潛力的關鍵指標。”

THC暴露導致稱為連接蛋白( connexins)的基因表達顯著下降,這種連接蛋白在較高品質的卵母細胞中以較高的濃度存在。具有較低的連接蛋白濃度的存在於劣質卵母細胞,已顯示導致較差的胚胎發育。米斯納說:“這種胚胎不太可能在發育的第一周後繼續進行,因而導致不孕。”

初步數據還顯示,與未治療組相比,治療組中THC影響了總共62個基因的活性。她說:“這意味著較低的品質和較低的受精能力,因此最終降低了生育能力。”

參考原文報導:

https://www.endocrine.org/news-and-advocacy/news-room/2020/study-suggests-marijuana-may-impair-female-fertility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4/200402134628.htm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水中生產嬰兒的危險性不比陸地生產的嬰兒高,而且水中生產女性的一級和二級撕裂傷較少。

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兩位助產士執業397例水生和2025例陸地生進行分析。出生後接受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的的結果無差異,兩組的產後出血率相似。

UM護理學院教授,該論文的高級作者麗莎·凱恩·洛(Lisa Kane Low)說:“總的來說,如果您使用適當的技術,那麼效果將非常好。” “它們反映了我們在國際水中生產研究中看到的情況。”

護理與研究臨床副教授露絲·齊林斯基(Ruth Zielinski)表示,更多的醫療院所應該提供水中生產,並該有實施水中生產的指南。

在分娩時,婦女在裝有水的浴缸中而不是在床上分娩。因為考慮對新生兒的危險而很少有美國醫院或分娩中心提供浴缸分娩,這主要是由新生兒感染或臍帶撕裂的案例研究建議的。專業組織傾向於同意生產婦女應該親水以保持舒適,但並非所有人都支持在水中生育。這意味著醫院必須讓婦女在分娩前離開浴缸。

在分娩時,嬰兒從浴缸中移出時吸第一口氣。在此之前,他們的肺部充滿水,當他們接觸空氣並呼吸時,肺部的水就會被置換。連接的臍帶則提供氧氣。

齊林斯基說:“重要的是不要讓嬰兒再浸到水裡。” 在UM,他們出生在水中,幾乎立即被帶出,因此請小心不要將嬰兒們再次淹到水裡。媽媽和寶寶通常在分娩胎盤之前先借助幫助和溫暖的毯子將其移出浴缸,以便可以更準確地計算失血量。

齊林斯基說,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曾水中生產的婦女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Uche Menakaya, Shakeeba Albayati, Elizabeth Vella, Jennifer Fenwick, Donald Angstetra. A ret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water birth and conventional vaginal birth among women deemed to be low risk in a secondary level hospital in AustraliaWomen and Birth, 2013; 26 (2): 114 DOI: 10.1016/j.wombi.2012.10.00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益生菌-或“好細菌”-已用於治療嬰兒腸絞痛(嬰兒哭鬧(Baby colic)也稱為嬰兒腸絞痛,定義為嬰兒每天超過三小時,每週超過三天,持續三週以上,但其他方面都正常的情形),取得了不凡的成功。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Therapeutics》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每天接受益生菌達28天的嬰兒,用含有特定益生菌菌株(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BB-12,動物雙歧桿菌乳亞種BB-12)的滴劑在40位嬰兒的患者中,有80%減少了50%每天的哭泣時間。也對睡眠時間,排便頻率和黏稠度產生有益的影響。相比之下,接受安慰劑的40名嬰兒中只有32.5%有此效果。

嬰兒腸絞痛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胃腸道疾病,在出生後的前三個月影響多達25%的嬰兒會出現,儘管它是一種良性疾病,但卻是嬰兒及其家庭遭受嚴重困擾的根源。它與母親產後憂鬱,早期母乳餵養停止,父母沮喪即挫折感,嬰兒搖晃症候群(此症是指因為施加於嬰幼兒頭部劇烈的來回搖晃所造成的不良後果,尤其是腦部的傷害。),多次就診,藥物使用,配方奶更換以及長期不良後果(例如過敏,行為和睡眠問題)有關。

該研究中觀察到的效果與腸道微生物菌叢的正調節有關,與細菌丁酸(butyrate)含量的增加有關,丁酸是一種短鏈脂肪酸,能夠積極調節腸道蠕動,疼痛感,腸腦軸和發炎。

那不勒斯大學“費德里科二世”醫學博士Roberto Berni Canani,醫學博士說:“我們的研究提供了腸道菌叢作為干預嬰兒腸絞痛的靶標的重要作用的證據。” “有必要強調的是,該試驗研究了一種特定的特性良好的益生菌菌株,這個發現不能適用於其他益生菌菌株。”

參考文獻:

Rita Nocerino, Francesca De Filippis, Gaetano Cecere, Antonio Marino, Maria Micillo, Carmen Di Scala, Carmen de Caro, Antonio Calignano, Cristina Bruno, Lorella Paparo, Anna M. Iannicelli, Linda Cosenza, Ylenia Maddalena, Giusy della Gatta, Serena Coppola, Laura Carucci, Danilo Ercolini, Roberto Berni Canani.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BB-12® in infant colic: A randomised, double 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19; DOI: 10.1111/apt.1556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數位媒體已成為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數位設備的普遍存在以及不良的螢幕使用習慣可能會對兒童的發育和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KK婦女兒童醫院(KKH)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首次暴露於18個月以上的螢幕設備(例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視頻遊戲機,電視等)已暴露;以及臥室中多螢幕設備的存在與患有神經發育障礙(NDD)的學齡前兒童升高的睡眠干擾以及情緒和行為困難(EBD,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difficulties,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相關。

“儘管這項研究是針對患有NDD的兒童進行的,但這項研究的結果適用於一般人群,並且與針對典型發育中兒童的研究的現有證據相符Dr Mae Wong說明,她負責這項研究的KKH兒童發展。

該研究於2015年至2017年進行,研究對像是新加坡的367名2至5歲的學齡前兒童,他們患有自閉症,語言遲緩,廣泛發育遲緩和學習障礙等NDD。利用照顧者報告的訊息,研究人員探索了兒童的屏幕使用和睡眠習慣以及情緒和行為障礙(EBD)之間的關係。

該研究已發表在《發育與行為兒科雜誌》上

主要研究結果概述如下,附件A中有更多詳細信息:

-螢幕暴露的年齡-超過一半(52%)的螢幕暴露於/在18個月或更早的年齡開始使用螢幕。

-臥室中的螢幕設備-超過一半(57.7%)的臥室中至少有一個螢幕設備。

-篩選時間-多數(93.9%)的孩子超過了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的每日平均篩選時間1小時的限制。

-睡眠問題-大多數(72.3%)的孩子有父母報告的睡眠問題增加。

-情緒/行為困難-近60%(59.9%)的兒童父母報告說臨床上情緒/行為困難增加。

-父母/看護人的螢幕使用-學齡前兒童中螢幕使用的增加與父母對自己的螢幕使用率較高有關,在家這些父母也比較不會去限制螢幕使用時間。

為了確定所報告的睡眠問題和EBD不是由兒童自己的NDD引起的,而是通過螢幕的使用引發的,使用統計分析來控制功能障礙的程度。“儘管控制了這一點,仍然有少於18個月大就螢幕曝露的和一個或多個屏幕設備在臥室等狀況,和有睡眠問題之間有明顯的聯繫,睡眠品質較差,更容易出現EBD。此外,孩子們若經歷過這兩種生活方式因素的人比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因素的人有更多的睡眠和EBD問題。” 與正常發育的兒童相比,NDD兒童的睡眠問題,EBD和發育結果較差的風險總體較高。

“由於這群孩子也有螢幕使用分離的困難 - 這可能是由於螢幕內容的吸引力和重複性 - 增加螢幕的使用有可能進一步加劇這些問題。:”黃醫生補充說

家庭和家庭生活方式因素

螢幕使用的較早介紹可能與以下方面有關:

-家庭環境-消費媒體的共享生活空間或學習空間也可以充當嬰兒或兒童的睡眠區; 以及家庭生活方式-例如與家人共睡的習慣。

-依靠螢幕設備作為嬰幼兒互動,安撫或管理的工具-儘管在間歇時間(例如醫療程序,飛機飛行)中,螢幕設備可能會用作舒緩策略,但繼續使用螢幕設備鎮靜的兒童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影響兒童內部自我調節機制的發展,使情緒/行為自我調節的困難長期存在,並越來越依賴於螢幕的使用。

-研究發現,學齡前兒童的屏幕使用量增加與父母自己的屏幕使用量較高,父母不太可能有關於屏幕使用的家庭規則有關。

- 雖然可以在通常制定世界範圍孩子選擇適合年齡的高品質螢幕上使用兒童發展的教育福利和技能的學習,有研究報導早期之間的關聯和持續增加的螢幕使用,會有較差的語言和認知能力的發展即出現EBD 。

-隨著時間的推移,螢幕使用量的增加也可能以負面的軌跡進一步干擾兒童的睡眠質量和發育。

家長和註冊人的建議

-警惕不良的螢幕使用習慣,睡眠質量和幼兒EBD之間可能存在或有害的健康關聯

-對家庭環境和家庭生活方式進行修改,以鼓勵在照顧者參與學習和娛樂的情況下進行有規則的交互式螢幕操作。

-將孩子第一次接觸螢幕設備的時間推遲到18個月大

-遵守有關健康螢幕使用的既定準則(附件A),以減輕對兒童睡眠質量以及情緒和行為功能與發育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Jing Xian Teo, Sonia Davila, Chengxi Yang, An An Hii, Chee Jian Pua, Jonathan Yap, Swee Yaw Tan, Anders Sahlén, Calvin Woon-Loong Chin, Bin Tean Teh, Steven G. Rozen, Stuart Alexander Cook, Khung Keong Yeo, Patrick Tan, Weng Khong Lim. Digital phenotyping by consumer wearables identifies sleep-associated marker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nd biological agingCommunications Biology, 2019; 2 (1) DOI: 10.1038/s42003-019-0605-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期刊《歐洲預防心臟病學》今天發表的研究,準父母都應在受孕前避免飲酒以預防先天性心臟病

與不飲酒父母相比,父親在懷孕前三個月或頭三個月喝酒先天性心臟病風險會增加44%,母親則增加16%。暴飲型(定義為每餐喝五份或以上)的男性產下先天缺陷的可能性高達52%,女性則為16%。

研究作者秦佳博士說:“準父母喝酒是一種高風險和危險行為,不僅可能增加嬰兒出生時患有心臟缺陷的機會,而且還會大大損害自己的健康。”

秦博士說,研究結果表明,當夫妻倆要生孩子時,男人在受精前至少六個月內不應飲酒,而女人則應在一年前停止飲酒,並在懷孕時避免飲酒。

先天性心臟病是最常見的出生缺陷,每年約有135萬嬰兒受到影響。這些狀況甚至在手術治療後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壽命,並且是周產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酒精是一種已知的致畸物,並與胎兒酒精綜合症(FASD)有關。FASD兒童中約有四分之一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這表明酒精也可能與這些疾病有關。

先前研究酒精與先天性心臟病之間聯繫的研究集中於準媽媽,但結論尚無定論。這是第一個薈萃分析,旨在研究父親飲酒的作用。

研究人員匯整了1991年至2019年發布的最佳數據,共進行了55項研究,包括41747例先天性心臟病嬰兒和297587例無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兒。分析表明,父母飲酒與先天性心臟病之間存在非線性的劑量反應關係。

秦博士說:“隨著父母飲酒量的增加,我們發現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逐漸增加。數量較少時,這種關係沒有統計學意義。

關於特定缺陷,研究發現,與滴酒不沾相比,孕期飲酒增加法洛氏四合症風險增加了20%相關聯,這是心臟結構出現四種異常的疾病。

作者指出,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並未證明有因果關係,也沒有證明父親喝酒比母親喝酒對胎兒心臟的危害更大。該數據不能用於定義可能的安全酒精飲用量的臨界值。

秦博士說:“父母飲酒和先天性心臟病關聯的潛在機制尚不確定,值得進一步研究。儘管我們的分析有局限性-例如未記錄酒精的種類-但確實證實計劃生育的男性和女性應放棄酒精。

參考文獻:

Senmao Zhang, Lesan Wang, Tubao Yang, Lizhang Chen, Lijuan Zhao, Tingting Wang, Letao Chen, Ziwei Ye, Zan Zheng, Jiabi Qin. Parental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in offspring: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019; 204748731987453 DOI: 10.1177/204748731987453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 la Caixa”支持的巴塞羅那全球健康研究所(ISGlobal)的一組科學家研究了懷孕期間各種海鮮的攝入量與8歲兒童的注意力表現能力之間的關係。該結果發表在《國際流行病學雜誌》上,表明懷孕初期吃富含海鮮的飲食與兒童更好的注意力結果有關。

該研究包括來自INMA環境與兒童項目的1,641對母嬰,這是西班牙一項隊列研究,涉及污染物在懷孕期間的作用及其對兒童的影響。在懷孕期間,母親們完成了許多食物攝取一百多種不同的食物問卷調查,以評估他們多久吃一次,包括各種海鮮。還使用一,五和八歲的相同調查表收集了兒童飲食習慣的數據。孩子們在八歲時還完成了注意力網絡任務(Attention Network Task,ANT),這是一種基於電算機的神經心理學測試,旨在評估注意力功能。研究人員評估的主要ANT結果是與目標刺激有關的遺漏錯誤數和對刺激的反應速度。

該研究以早期研究為基礎,該研究對五歲以下兒童進行了分析。JordiJúlvez評論說:“在懷孕的前三個月中食用海鮮,對孩子的注意力表現能力的影響要大於在懷孕後期或五歲時食用海鮮,到那時,一些神經發育過程已經完成,” ISGlobal兒童與環境計劃的研究員,該研究的主要作者。

大腦發育主要發生在懷孕期間,通過複雜的生物學過程,例如神經元形成,突觸形成和髓鞘形成。必需營養素,例如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在這些過程中起著基本作用。Júlvez補充說:“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是參與神經系統發育的主要omega-3 PUFA,而海鮮是這兩者的主要來源。”

因為這些營養素參與了胎兒大腦結構和功能的定義,所以它們對以後的神經心理學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注意是所有孩子都必須學習的複雜行為,因為它先於其他關鍵功能,例如記憶。ISGlobal的兒童與環境項目負責人Jordi Sunyer表示:“我們關切注意力功能,因為注意力缺陷過動障礙在學齡兒童中很常見。”

該研究還評估了各種魚類和海鮮之間的差異:肥魚,瘦魚,金槍魚罐頭和貝類。母親的飲食富含各種海鮮的孩子在注意力測試中得分很高,飲食中僅富含脂肪魚類的婦女的孩子也是如此。但是,母親依靠金槍魚罐頭或貝類罐頭攝入海鮮的兒童的得分較低。

遺傳因素在PUFA代謝中的作用是該研究分析的要素之一。尤爾維茲評論說:“我們觀察到海鮮對兒童注意力的影響存在差異,這是一種稱為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的遺傳變異的作用。” 研究結果表明,一些SNP促進PUFA代謝,從而有助於改善注意力,而其他SNP對PUFA代謝則具有負面影響。事實證明,食用海鮮對具有SNP的兒童有補償作用,這些兒童會阻礙PUFA代謝。尤爾維茲評論說:“例如,具有rs1260326 CC基因型的兒童(與PUFA濃度降低有關),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不吃更多海鮮,他們的注意力得分就更差。” 

儘管這項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結果,但先前研究的作者報告說,懷孕期間的魚類食用與兒童肥胖和血壓升高之間存在聯繫。因此,專家們堅持需要對該主題進行更多的研究,以準確確定哪種魚類以及什麼數量的魚類對胎兒發育有益。

鄭醫師補充:

素食者不能吃海鮮,怎麼補充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建議可以從核桃、亞麻仁籽(油)、印加果油以及藻類來補充,但補充量必須足夠,否則效果還是不彰。

孕婦補充海鮮的魚類,大型魚類的攝取量及頻率還是要嚴格管控,因為重金屬累積導致的食物鏈效應,對下一代的影響往往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參考文獻:

Jordi Julvez, Sílvia Fernández-Barrés, Florence Gignac, Mónica López-Vicente, Mariona Bustamante, Raquel Garcia-Esteban, Jesús Vioque, Sabrina Llop, Ferran Ballester, Ana Fernández-Somoano, Adonina Tardón, Martine Vrijheid, Cathryn Tonne, Jesus Ibarluzea, Amaia Irazabal, Nuria Sebastian-Galles, Miguel Burgaleta, Dora Romaguera, Jordi Sunyer. Maternal seafood consumption during pregnancy and child attention outcomes: a cohort study with gene effect modification by PUFA-related gen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9; DOI: 10.1093/ije/dyz19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通常建議使用富含纖維的健康飲食,但新的研究表明,在懷孕期間促進母親和孩子的健康可能更為重要。

植物纖維在腸道中被細菌分解成影響免疫系統的因子。

來自雪梨大學Charles Perkins中心的研究人員,迪肯大學的Barwon嬰兒研究,蒙納士大學,詹姆斯庫克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合作研究了這些腸道細菌代謝產物在懷孕期間的作用。

該研究的高級作者Ralph Nanan教授表示,對於我們這個時代最嚴重的一些條件,“吃真正的食物,主要是植物,而不是過多的食物”的簡單建議可能是最有效的一級預防策略。

母親的腸道細菌和飲食似乎對促進健康懷孕至關重要,”悉尼大學醫學院和查爾斯帕金斯中心的Nanan教授說。

該研究發表在今天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發現,在人類中,主要通過腸道纖維發酵產生的乙酸鹽水平降低與常見和嚴重的妊娠相關疾病子癇前症有關

子癇前症發生率高達10%,其特點是高血壓,尿液中的蛋白質和母親的嚴重腫脹。它還會干擾孩子在子宮內的免疫發育,有一些證據發現後來過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率較高。

目前的研究發現,子癇前症影響了一個重要的胎兒免疫器官 - 胸腺,它位於胸骨後面。

發現子癇前症妊娠中的胎兒比健康懷孕的兒童胸腺小得多。

胸腺通常產生的細胞,稱為T細胞(胸腺衍生細胞) - 特別是那些與預防過敏和自身免疫疾病如糖尿病相關的細胞 - 在子癇前症後,即使是分娩後4年,嬰兒也仍然較低。

乙酸對發育中的胎兒免疫系統的機制在單獨的實驗中進一步檢查,所述實驗涉及顯示乙酸鹽在驅動胎兒胸腺和T細胞發育中起重要作用的小鼠。

總之,這些結果表明,在懷孕期間促進腸道細菌的特定代謝產物可能是維持健康懷孕和預防生命後期過敏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有效方法

它們也可能部分地解釋過敏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快速增加,因為西方飲食越來越多地由高度加工的食物主導,這些食物的纖維含量非常低。

“迫切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我們如何才能最好地瞄準這一系統,以減少現代世界免疫相關疾病日益增加的負擔,”共同作者Peter Vuillermin說,他是Barwon嬰兒研究的共同領導人,該研究是一個主要的出生隊列研究由Barwon Health的兒童健康研究小組與默多克兒童研究所(MCRI)和迪肯大學合作進行。

參考文獻:

  1. Mingjing Hu, David Eviston, Peter Hsu, Eliana Mariño, Ann Chidgey, Brigitte Santner-Nanan, Kahlia Wong, James L. Richards, Yu Anne Yap, Fiona Collier, Ann Quinton, Steven Joung, Michael Peek, Ron Benzie, Laurence Macia, David Wilson, Ann-Louise Ponsonby, Mimi L. K. Tang, Martin O’Hely, Norelle L. Daly, Charles R. Mackay, Jane E. Dahlstrom, Peter Vuillermin, Ralph Nanan. Decreased maternal serum acetate and impaired fetal thymic and regulatory T cell development in preeclampsia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1) DOI: 10.1038/s41467-019-10703-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已知研究告訴我們堅果有助於降低高血壓,氧化壓力和糖尿病的風險,並且它們對老年人的認知功能退化有保護作用。在這份有益健康影響清單中,我們現在可以從巴塞羅那全球衛生研究所(ISGlobal)領導的一項研究中添加新證據,這是一個由“la Caixa”支持的研究所。該研究發表在“ 歐洲流行病學雜誌”上,發現在懷孕的頭三個月內富含堅果的母親飲食與改善兒童神經發育之間證實相關。

該研究在西班牙進行,包括2,200多對母親和兒童對,這些人參加了位於阿斯圖里亞斯,吉普斯誇,薩瓦德爾和瓦倫西亞的INMA方案。關於母親堅果攝入量的資訊來自關於飲食習慣的調查問卷,母親在懷孕的第一個和最後三個月完成了這些調查。在出生後18個月,5年和8年,使用幾項經國際驗證的標準測試評估兒童的神經心理學發展。

對結果的分析表明,母親在妊娠頭三個月吃更多堅​​果的孩子在測量認知功能,注意力和工作記憶的所有測試中獲得了最好的結果。

“這是第一項探索懷孕期間吃堅果對兒童神經發育長期可能帶來的好處的研究。大腦在妊娠期經歷了一系列複雜過程,這意味著孕產婦營養是胎兒大腦發育的決定因素。 ISGlobal研究員,該研究的第一作者佛羅倫斯吉尼亞克解釋說,這可以產生長期影響。“我們在這項研究中考慮的堅果是核桃,杏仁,花生,松子和榛子。我們認為觀察到的有益效果可能是由於堅果提供了高水平的葉酸,特別是必需脂肪酸如ω-3和ω-6。這些成分往往會積聚在神經組織中,特別是在大腦的額葉區域,這會影響記憶和執行功能。

本研究中描述的益處是在報告堅果攝取量最高的母親群體中觀察到的 - 每周平均不超過三份30克份量。這略低於西班牙社區營養學會(SENC:Guíadelaalimentaciónsududable)發布的健康飲食指南中推薦的平均每週攝取量,該指南每週三至七份。“這使我們認為,如果母親消耗推薦的每周平均值,那麼收益可能會大得多,”Gignac解釋道。估計西班牙的堅果消費量是歐洲平均水平的兩倍多(4.8克對2.2克)。

該研究還分析了母親在懷孕的第三個三個月的堅果攝取情況,但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觀察到與神經心理學結果有關聯或發現的關聯較弱。“這不是我們第一次觀察到在懷孕的特定階段接觸特定食物,更顯著的效果。雖然我們的研究沒有解釋第一和第三個三個月之間差異的原因,但科學文獻推測胎兒發育在整個懷孕期間都有所不同,並且有一段時期發育對母親的飲食特別敏感“,ISGlobal研究員JordiJúlvez解釋說,這項研究的最後一位作者。

“無論如何,”Júlvez補充說,“因為這是第一項探索這種效應的研究,我們必須謹慎對待這些研究結果,並在未來通過更多的世代研究和隨機對照試驗來複製它們。”

參考文獻:

  1. Gignac F, Romaguera D, Fernández-Barrés S, Phillipat C, Garcia-Esteban R, López-Vicente M, Vioque J, Fernández-Somoano A, Tardón A, Iñiguez C, Lopez-Espinosa MJ, García de la Hera M, Amiano P, Ibarluzea J, Guxens M, Sunyer J, Julvez J. Maternal nut intake in pregnancy and child neuro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up to 8 years old: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Spain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9 DOI: 10.1007/s10654-019-00521-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期服用避孕藥 維他命B群不可少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2019年4月12日 上午9:16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現代人多晚婚晚生育,甚至會不想生兒育女,因而選擇使用避孕藥來長期避孕;然而,口服避孕藥通常為合成雌激素及黃體素的配方組合,長期服用下即可能阻礙維他命B的吸收,對女性的影響不小。因此,若是有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就應該要特別注意維他命B群的攝取。

口服避孕藥分兩劑型 含鐵劑可改善貧血

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婦癌科陳子和主任表示,避孕藥主要成分就是雌激素與黃體素,其劑型分為21錠及28錠,兩種效果並無差異,但都必須每天規律的服用,才能達到效果;若有一天忘記服藥,最好在十二小時之內補吃,否則將導致避孕效果不佳。

陳子和主任說明,21錠避孕藥內包含的藥物全部都是避孕的有效成分;28錠的避孕藥,則前21錠為有效的避孕藥成分,後面4錠或7錠通常為一些非避孕成分。像是因應女性月經來潮容易出現貧血,現在市面上便有避孕藥將後4錠加上含鐵劑,讓女性在服用避孕藥時,也能達到改善貧血之效。

非人人適用 特定藥品恐產生交互作用

規律服用避孕藥可達良好的避孕效果,但其並非人人都適用,陳子和主任強調,若為乳癌、荷爾蒙相關癌症、肝功能不佳、高齡、高血壓、有抽菸習慣者,都將增加血栓風險,並不建議以口服避孕藥作為常規避孕使用。此外,若有使用抗生素、安眠藥、癲癇藥品者,則會加速避孕藥的代謝,進而降低避孕效果;而民眾常服用的普拿疼則可能會抑制雌激素代謝,造成體內濃度提高,增加副作用發生風險。因此,若有服用易與口服避孕藥產生交互作用的藥品,都應主動告知醫師,避免避孕效果大打折扣。

影響維生素攝取 適當補充維他命B群

據國外文獻指出,在長期服用避孕藥後,有部分婦女體內維生素B群(B2、B6、B12)、葉酸、維生素C、E的血中濃度有較低的現象,加上現代人工作忙碌容易偏食以及茹素族群,陳子和主任建議,可藉由補充維生素B群,維持血液中維他命B群濃度,作為日常保養;而若不想透過錠劑補充維他命B群,也可透過飲食補足所需營養素,如牛奶、蛋類、綠葉蔬菜、肉類、海鮮類或內臟等食物。

欲懷孕半年前停藥  不影響受孕機率

臨床上常見,媽媽會帶著經期紊亂的少女到醫院尋求協助,但一聽到要使用要避孕藥調經,便避之唯恐不及,深怕避孕藥會影響女兒將來受孕機率。陳子和主任強調,避孕藥是用來抑制排卵,或使受精卵不易著床,因此若有懷孕計畫,停藥即可,半年內多半能恢復正常排卵;而對於避孕藥會增加乳癌風險的疑慮,陳子和主任說明,現今新型避孕藥多採低劑量,且目前無證據證實口服避孕藥會直接增加乳癌的發生率,因此不必過於擔心,若為長期服用避孕藥族群,只要定期接受檢查,便能降低罹癌風險。

鄭醫師補充:

關於長期服用避孕藥引發的營養缺乏可能要補充的相關營養,這篇報導已經詳述。雖然不是每個長期服用的人都出現,建議還是加強補充,防患未然。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相關參考研究。

參考文獻:

1.Effect of hormonal contraceptives on vitamin B12 level and the association of the latter with bone mineral density

Berenson, Abbey B. et al.
Contraception , Volume 86 , Issue 5 , 481 - 487
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牙膏擠太多 恐長大牙齒變醜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

2019年2月18日 上午10:10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孩子,你可能擠太多牙膏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一份委託研究指出,將近40%3-6歲兒童使用過多牙膏。CDC建議,3歲或以下孩童擠牙膏大小約一粒米,3-6歲孩子則使用約豌豆大小,2歲以下寶貝則不建議使用含氟牙膏。CDC指出,牙齒成長階段攝取過多氟,可能損害琺瑯質。

添氟防蛀牙 過量恐傷孩童牙齒

根據《富比世》報導,氟對防止蛀牙效果極顯著,在牙齒發育期內,氟與琺琅質共同作用形成晶體結構可以抗酸,也可防止牙齒礦物質流失,氟又具抗菌作用。常添加在飲用水、漱口水或牙膏中。

可是攝取過量時(通常是飲水含氟超過2.0ppm時),牙齒造釉細胞受損,影響鈣化作用。氟會沈積在牙齒形成黃斑,常見症狀如牙面粗糙,失去光澤,佈滿褐色斑點,牙齒質脆易折,形成所謂「氟斑牙」,最常發生在牙齒發育孩童身上。

2歲前不用含氟牙膏 6歲前約碗豆大

CDC日前調查了5,157名兒童的父母和監護人,利用問卷詢問孩子何時開始刷牙,每天刷牙次數以及牙膏使用量。研究發現孩童大多使用過多含氟牙膏,建議2歲以下孩童不要使用含氟牙膏。

如果年齡在2-3歲,美國兒科學會(AAP)、美國兒科牙科學會(AAPD)和美國牙科協會(ADA)建議,應每天刷牙兩次,使用量約米粒大小。如果年齡是3-6歲,應每天刷牙兩次,每次刷牙約豌豆大小,等同每次牙膏重量不超過0.25克。

CDC報告指出,當孩童大於6歲,已經有良好控制力,不會在刷牙時經常吞下牙膏,此外,孩童8歲時,氟斑牙較不容易發生,因此沒有給予6歲以上孩童建議。然而,對於青少年和成年人來說,豌豆大小的量應該足夠。如果民眾在刷牙時,嘴巴泡沫太多,可能就是牙膏太多了。

牙齒出現就要刷 8成孩童過晚刷

根據《亞特蘭大憲法報》報導,CDC專家還建議,父母應該在幼童牙齒出現後立即培養刷牙習慣,幾乎80%孩子開始刷牙比推薦時間晚。

至於氟攝取量標準如何?美國牙醫學會指出,0-6個月7公斤嬰兒,上限是每日0.7毫克;7-12個月9公斤嬰兒,上限是0.9毫克;1-3歲13公斤孩童,最多每日1.3毫克;4-8歲22公斤孩童,最多每日2.2毫克。

參考資料:

1. Kids, You May Be Using Too Much Toothpaste, CDC Suggests.

2. Your child may be using too much toothpaste, and it's unhealthy, CDC says.

3. CDC牙膏調查報告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建議的牙膏用量,孩童刷牙一不小心便會過量,長期下來甚至會造成琺瑯質傷害,影響鈣化作用,甚至造成光澤消失且形成黃斑,不可不慎。父母為了小孩的口腔健康,千萬不可輕忽。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進行的早期研究調查了50名男性的精子品質,這些精子品質不佳男性的伴侶連續三次流產。

發表在“ 臨床化學 ”雜誌上的這項研究表明,與那些伴侶沒有流產的男性相比,參與研究的人的精子具有更高的DNA損傷程度。

研究小組希望這些研究結果可以為尋找治療方法開闢新的途徑,以減少流產的風險。

重複性流產影響英國約50分之一的夫婦,並且定義為在妊娠20週之前連續三次自發性流產。

直到最近,重複流產被認為是由母親的健康問題引起的,例如感染或免疫問題。

然而,醫療專家現在意識到精子健康也可能影響至大,帝國醫學系研究的主要作者Channa Jayasena博士解釋說:“傳統醫生在尋找重複流產的原因時,一直關注女性。而非男性的健康 - 沒有分析他們的精子的健康狀況。

“然而,這項研究提供越來越多的證據證實精子健康決定了懷孕的健康狀況。例如,先前的研究發現,精子在胎盤形成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這對於氧氣和營養供給胎兒至關重要。“

在這項新研究中,該團隊分析了倫敦聖瑪麗醫院重複性流產診所的50名患者的精子,這是帝國理工學院醫療保健NHS信託基金的一部分。

然後,他們將結果與60名男性志願者的精子健康狀況進行了比較,這些志願者的伴侶沒有流產。

該分析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患有重複性流產的伴侶男性精子的DNA損傷是其兩倍。

研究小組認為這種DNA損傷可能是由所謂的反應性氧所引發的。

由精液中的細胞(含有精子細胞的液體)形成分子(活性氧),以保護精子免受細菌和感染。然而,在足夠高的濃度下,分子會對精子細胞造成嚴重損害。該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伴侶流產的男性精子的活性氧含量增加了四倍。

研究小組正在研究可能引發高濃度這些活性氧的物質。

Jayasena博士解釋說:“雖然試驗中的男性都沒有任何持續感染,例如衣原體 - 我們知道這會影響精子的健康 - 但可能還有其他細菌來自前列腺感染,這可能導致精液永久性有高濃度的活性氧。“

他補充說,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肥胖會降低精子的健康狀況 - 可能是因為高濃度的體脂會引發活性氧的增加。因此,研究小組正在分析研究中50名男性的代謝健康狀況,並評估體重和膽固醇水平。

合作夥伴患有流產的男性也比對照組年齡略大 - 平均年齡為37歲而不是30歲,而且超重略高。該團隊正在調查這些因素是否可能影響活性氧的濃度。

Jayasena博士總結道:“雖然這是一項小型研究,但它為我們提供了線索。如果我們在進一步的工作中證實精液中高濃度的活性氧增加了流產的風險,我們可以嘗試開發降低氧化壓力的治療方法,並增加健康懷孕的機會。

“很長一段時間才開始意識到精子健康在流產中的作用 - 並且原因不僅僅在於女性。現在我們發現兩個伴侶都會導致反複性流產,我們希望能夠得到一個更清晰的畫面。問題並開始尋找確保更多懷孕的方法,以確保健康的寶寶。“

 參考文獻:

 

  1. Channa N. Jayasena, Utsav K. Radia, Monica Figueiredo, Larissa Franklin Revill, Anastasia Dimakopoulou, Maria Osagie, Wayne Vessey, Lesley Regan, Rajendra Rai, Waljit S. Dhillo. Reduced Testicular Steroidogenesis and Increased Semen Oxidative Stress in Male Partners as Novel Markers of Recurrent MiscarriageClinical Chemistry, 2019; 65 (1): 161 DOI: 10.1373/clinchem.2018.28934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月事杯也許能夠增加受孕機率

喬依絲

2019年1月1日 上午9:46

越來越多女性在生理期使用像DivaCup或SoftCup等月事杯(menstrual cup)來取代傳統的衛生棉條,除了方便性之外,還因為月事杯可能可以幫助她們更快地受孕。

現代人因為生活步調緊湊再加上壓力過大,夫妻兩人身體常處於不易受孕狀態。除了可以參考自古以來老一輩的受孕秘訣或是吃較多好脂肪等方式改善體質之外,月事杯似乎也成了一種新絕招,或者更具體地說是SoftCup。著有《女性親密健康指南》一書的女性健康專家Sherry Ross醫學博士表示 :「只要將精子存入月事杯中,再將杯子置入女性體內靠近子宮入口即可,預備人工受孕的夫婦也可以試試這種方法。」

月事杯真的可以幫助受孕嗎? Ross博士堅定地表示可以。她說 :「月事杯裡裝滿著數百萬個精子,並且只能朝向唯一方向也就是卵子那移動,子宮頸粘液將有助於精子游過子宮頸和子宮,最終進入輸卵管,只要有一個精子成功穿透卵子就可以進行受精。」Ross博士還指出,若是長時間將精子維持在子宮頸及子宮入口附近可能會增加受孕機率。

健康的精子可以存活三天,Ross博士建議只要無安全問題,就盡可能地將月事杯保留在原位,但最好是遵循月事杯耗損的使用準則,在體內以不超過12小時為主。根據美國德州生育及不孕症專家、生殖內分泌學家同時為婦產科醫師的Daniel A. Skora博士表示,月事杯在體內的時間若是超過12小時,陰道pH值將因而改變,這會導致酵母菌感染和細菌性陰道炎(BV)。

有人因此而成功受孕嗎? 36歲來自紐約Sunnyside的Julia Dennison表示自己在生理期即已改用月事杯來取代衛生棉,後來得知月事杯幫助受孕的方法,在她第一個月的嘗試下立刻成功受孕。另外,36歲來自維吉尼亞州的Karly McBride一直在與先生努力對抗男性因素不孕症問題,當她聽到月事杯可以協助受孕時,就去藥店買了一些SoftCups,結果是她終於成功受孕了。McBride補充 : 「與生育治療相比,這是一項非常小的投資,也許不見得對每個人都有效,但是因為價格低廉,值得一試。」

雖然月事杯不是一種傳統受孕的方法,或是在學理上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證明,但是當你想要懷孕時,也許可以與醫生討論看看這個方法是否適合你。

Reference : Women Are Using Menstrual Cups to Get Pregnant Faster and It Might Work

鄭醫師補充:

這個方式聽起來簡單U又經濟,也就是不讓精子往外跑,把所有精子的出口封死,只能往卵子所在位置衝,提高受孕率。如果這種方式對於不孕或者受孕困難的伴侶能奏效,將能省上一大筆不孕症治療甚至是試管嬰兒的經費。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懷孕間隔時間太近存風險 不論產婦年齡

法新社 中文新聞

2018年10月30日 下午2:35

(法新社華盛頓29日電)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博士後研究員舒默斯(Laura Schummers)表示:「對所有年齡層的產婦而言,懷孕間隔時間太近存在風險。」

「我們發現,只有35歲以上的女性面臨產婦風險,而非年輕女性,但對20至34歲及35歲以上女性而言,產後短期內再懷孕將對嬰兒造成風險。」

舒默斯說,產後12或24個月再懷孕的風險值相似,「產後12到18個月再懷孕的風險則再下滑一點點」。

兩次妊娠間隔時間是指前一胎產後與懷上下一胎的時距。對35歲以上女性而言,若在產後3、6或9個月後懷孕,將面臨最高的產前併發症風險。

對嬰兒而言,無論母親年齡為何,風險都會隨著兩次妊娠間隔時間過短而增加。嬰兒可能胎死腹中、出生後第一年便夭折、出生時體重過輕或早產等。根據這15 萬份懷孕紀錄,約有2%的嬰兒受到妊娠間隔過短影響。

鄭醫師補充:

本項研究詳細的數字如下:

35歲以上的女性在產前6個月懷孕後,產婦死亡率或嚴重發病率的風險為1.2%。 

但是,當新媽媽在懷孕期間等待18個月時,風險降至0.5%。 

在懷孕期間達6個月差距的年輕女性其自發性早產的風險為8.5%。  

對於生產間隔達18個月的同一年齡組的女性,風險降至3.7%。 

“對於許多女性來說,實現最佳的一年間隔應該是可行的,並且顯然值得降低並發症風險”,UBC副教授Wendy Norman博士說。 

簡單來說,每一胎至少隔一年,比較不會對自己嬰兒造成健康風險。有親餵寶寶的母親,在哺乳期因為泌乳激素分泌(當然哺乳期也要夠長),比較不會在短時間懷孕。

參考文獻:

Schummers L, Hutcheon JA, Hernandez-Diaz S, et al. Association of Short Interpregnancy Interval With Pregnancy Outcomes According to Maternal Age.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9, 2018.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8.4696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article-abstract/270819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乳房,丘疹和月經,毛髮生長在以前沒有的地方,以及不可預測的情緒波動,這在青春期之前是不會出現的。歡迎來到青春期,對於大多數女孩來說,當她們大約十歲或十一歲 - 甚至更早報到 - 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乙醯氨酚(大家熟知的普拿疼)止痛藥(在丹麥以Panodil,Pinex或Pamol等名稱出售)周數越長,女兒進入青春期的時間越早,奧胡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了這一點。

奧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懷孕期間鎮痛藥對乙醯氨酚的攝入量與女孩和青春期男孩的發育之間的相關性,剛剛發表在國際期刊“ 美國流行病學雜誌

“我們發現了'劑量 - 反應'的相關性。也就是說,懷孕期間使用乙醯氨酚的周數越多,女孩的青春期越早,但男孩的青春期不受影響,”奧胡斯大學公共衛生系的博士生,這項研究的幕後推手Andreas Ernst說。

該研究的分析根據於丹麥(BSIG.dk)中最大的生育後的春春期資料庫。一組約100,000名婦女在懷孕期間提供了三次使用乙醯氨酚的詳細訊息。這些母親在2000年至2003年期間共生育了15,822名兒童,7,697名男孩和8,125名女孩,從11歲起進入青春期,每六個月進行一次問卷調查,了解其發展的幾個不同面相。

青春期早到了

該研究表明,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服用止痛藥超過12週,女孩平均在一個半和三個月之前進入青春期

“雖然進入青春期一個半月到三個月前可能看起來不重要,但在懷孕期間經常使用乙醯氨酚時,我們的研究結果應該讓人們注意到。我們的研究結果不是要改變目前的醫療處置建議,但懷孕期間乙醯氨酚作為“安全無害的選擇”的看法應該受到挑戰,“Andreas Ernst解釋說。

在世界範圍內,對乙醯氨酚的平均消費量一直在增加,研究表明,超過50%的孕婦在懷孕期間至少使用一次含有乙醯氨酚的止痛藥。

“由於青春期提早發育與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睾丸和乳腺癌等嚴重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因此確定青春期提早發育的可能原因非常重要,這樣我們才能預防這種發展。 ,“安德烈亞斯恩斯特說。

參考文獻:

  1. Andreas Ernst, Nis Brix, Lea L B Lauridsen, Jørn Olsen, Erik T Parner, Zeyan Liew, Lars H Olsen, Cecilia H Ramlau-Hansen. Acetaminophen (Paracetamol) Exposure During Pregnancy and Pubertal Development in Boys and Girls From a Nationwide Puberty Cohort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8; DOI: 10.1093/aje/kwy193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步車太危險!每年近萬名寶寶受傷送急診

 

編輯 李育道 報導

 

2018/09/18 14:33
 
 

 

雖然有些家長可能認為學步車是讓幼兒更加獨立的一種方式;不過美國一份最新研究卻指出,學步車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安全,學步車導致幼兒受傷事件頻傳,在美國平均每年將近1萬名幼兒被送往急診治療,都與學步車造成的傷害有關,美國兒科學會也呼籲政府禁用學步車。
 
根據美國《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昨(17)日發表最新研究指出,從1990年到2014年共24年期間,全美超過23萬676名15個月以下嬰幼兒被送往醫院急診治療,而受傷原因都和學步車有關。其中逾90%的事故導致寶寶頭頸受傷,最常見的傷害原因是摔下樓,佔74.1%的比例。其他受傷原因還包括掉出學步車外等。

研究人員、全國兒童醫院傷害研究及政策中心主任史密斯(Gary Smith)表示,學步車的速度很快,最高可達每秒4英呎(約1.2公尺)這個時期的幼兒充滿好奇心,卻無法辨認危險,因此只要一個不注意,待在學步車上的小朋友就可能摔下樓發生危險。
 
美國兒科學會也已呼籲政府禁止學步車家長應該丟棄,這種裝置對寶寶發展不僅沒有幫助,反而讓他們陷入危險中,應以其他活動裝置取代。
 
據了解,目前加拿大已全面禁止學步車的販賣與製造,且不准父母轉售二手貨。違者最高可處10萬美元罰款或半年徒刑

鄭醫師補充:

學步車意外頻傳,普遍事故造成的傷害也不輕,上述研究報導的意外發生統計數據令人咋舌,請家中有正學步的寶寶家長們留意,最好不要使用學步車,否則愛之適足以害之,屆時悔之莫及。

參考文獻: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8/09/13/peds.2017-4332

Infant Walker–Related Inju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iel SimsThitphalak ChounthirathJingzhen YangNichole L. HodgesGary A.Smith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吃維他命D無助寶寶免疫 孕婦多吃則有益胎兒

法新社 中文新聞

2018年5月30日 下午3:35

(法新坦帕29日電) 很多人會為了讓寶寶骨骼強壯,增加他們維生素D攝取量。但今天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芬蘭研究指出,寶寶滿兩歲前,攝取3倍量的維生素D無助增強他們的骨骼或免疫力,不過孕婦多攝取將有助胎兒健康。

 

維生素D能助人體吸收鈣質,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皮膚只要接受日曬便能製造維生素D,但根據一份2016年的研究,高達40%的歐洲人維生素D量未達標。

缺乏維生素D恐導致佝僂症(軟骨病)。軟骨病典型症狀是骨頭軟化,恐導致發育不良和O型腿。

在維生素D越多越好的假設下,研究人員針對975名健康寶寶進行隨機臨床試驗,讓一部分受試嬰兒每天攝取400國際單位(IU)維生素D的建議攝取量,另一批嬰兒則攝取1200IU。

但研究人員發現,在寶寶滿24個月大之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骨骼強度和罹病率並無差異」。

報告指出:「這項針對975名健康孩童進行的試驗,就我們所知,是首份大規模隨機臨床試驗來評估嬰兒期到幼兒期的維生素D補充。」

研究指出,大多數受試嬰兒實驗之初都不缺乏維生素D,這種情況下,高劑量維生素D「對骨骼強度或出生頭兩年父母回報的罹病率均無額外益處」。

美國醫學會期刊的另一則研究也探討相同問題,檢視孕婦每天攝取高達2000IU維生素D補充品的安全性。

他們發現,懷孕時攝取維生素D補充品能降低胎兒體重過輕的風險。(譯者:梁元齡/核稿:蔡佳敏)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提醒孕婦懷孕期間,務必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高劑量),降低寶寶的健康風險,研究結果建議一天2000IU。至於兩歲前的寶寶補充高劑量的維生素D意義不大,但飲食中基本的維生素D來源仍不可或缺。

參考文獻:

Bi WG, Nuyt AM, Weiler H, Leduc L, Santamaria C, Wei SQ. Association Between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During Pregnancy and Offspring Growt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MA Pediatr. Published online May 29, 2018.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8.030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