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排毒專區 (2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常接觸甲醛 成為漸凍人風險高三倍

哈佛大學研究指出,常接觸甲醛從業人,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風險大幅增加,相對高出一般人三倍。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研究員安瑞亞羅伯茲表示,有些職業必需經常接觸甲醛,如調配防腐化學物質的工作;「國際癌症研究署」已確認甲醛(俗稱福馬林)為致癌物。非環保訴求的油漆、去漬油、粘膠、泡沫充填物、壓縮板、合板、地毯隔板以及編織物的裝璜材料,常緩慢釋出揮發性有機物甲醛。這類產品有一定的檢測標準。

漸凍人是一種運動神經元疾病,最終導致嚴重失能及吞嚥與呼吸功能障礙。美國名人堂棒球選手魯蓋瑞罹患此病,故又名魯蓋瑞氏症,而英國物理學大師史蒂芬霍金亦罹此病。

由於運動神經細胞的逐漸凋亡,臨床症狀為進行性肌肉萎縮,最常見是上肢肌肉最早開始萎縮,最後波及全身,但是感覺神經正常。通常病發後會快速進行,三年內可能全身癱瘓和呼吸衰竭死亡;約百分之五是家族性病例

過去科學家一直想了解化學物質與漸凍人症的關聯,然而十分之九的漸凍人無法找出明確的致病因素,且目前無法治愈。動物試驗曾發現,甲醛可能與漸凍人有關,目前因果關係仍未完全確認。

研究人員調查約一百五十萬名二十五歲以上的美國人,結果顯示經常接觸甲醛的從業人員,罹患漸凍人而死亡的機率明顯高出不接觸該物質的人達三倍。

研究已刊登在最新一期《神經學、神經外科學與精神醫學》期刊。

鄭醫師補充:

對上過醫學院的人來說,甲醛是再熟悉也不過的味道,因為遺體解剖學習過程,必然接觸到甲醛,因為甲醛是遺體必然使用的防腐劑。

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即使工作上不需接觸甲醛,但在居家環境也會接觸。原因是裝潢還有一些家具會使用,導致居家環境變成毒素環繞的危樓。

甲醛是最常見的室內空氣污染毒物,約有三千多種不同建築物的產品均含有甲醛,主要來源為纖維板、三夾板、隔音板、保麗龍等裝潢材料。目前甲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致癌和致畸型物質,室內濃度達0.5 mg/m^3會使人體產生流淚及眼睛異常敏感的症狀。根據國內的研究,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結腸癌、腦瘤、細胞核基因突變等。

甲醛長期接觸,癌症以及神經病變機率提升。為了健康,居家環境最好慎選低甲醛建材,若能透過適當的甲醛去除施工或者相關器材來進一步降低甲醛汙染對全家人的健康保障更妥當。

參考文獻:

Job-related formaldehyde exposure and ALS mortality in the USA

  • Andrea L Roberts,
  • Norman J Johnson,
  • Merit E Cudkowicz,
  • Ki-Do Eum,
  • Marc G Weisskopf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jnnp-2015-310750Published Online First: 13 July 2015 doi:10.1136/jnnp-2015-310750

http://jnnp.bmj.com/content/early/2015/06/24/jnnp-2015-310750.ful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吸二手菸 中風增險近3成

許多人都知道二手菸傷身體,但可能不知道二手菸對其他人的傷害有多大。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沒抽菸習慣的人如果常吸二手菸,中風風險會增加近三成之多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預防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研究人員分析一項大型中風研究數據,調整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變數後發現,本身不抽菸,但常吸二手菸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中風,其中風發生機率比其他人增加近百分之三十

這項研究含括近兩萬兩千人,其中有百分之二十三的人在過去一年曾接觸二手菸。研究人員分析二○○三年四月到二○一二年三月間四百二十八名中風患者資料,進一步發現,多數中風患者為缺血性中風,大腦血流受到阻礙。

越來越多醫學文獻發現二手菸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但並非所有研究都清楚證實二手菸與中風有關聯性。研究首席作者美國南卡羅萊納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學者安琪拉‧瑪雷克表示,過去研究多有一些限制性,導致中風與二手菸關係沒有定論。而這項研究運用人口研究數據,參與研究人數眾多,因此研究證據更具可信度。

馬雷克指出,這次研究數據顯示,沒有抽菸習慣的人如果接觸二手菸,很容易就會中風,這與其他眾多研究證據一樣,都支持應限制民眾抽菸。

根據美國癌症醫學會資訊,香菸燃燒後,會產生兩種二手菸形式,分別為主流煙與側流煙,側流煙的致癌物質濃度較高,因此比主流煙更毒,且因為側流煙分子也比較小,因此更會侵入肺部深層組織,身體細胞也更容易受到傷害

鄭醫師補充:

這是研究的規模不小,因此實驗結果值得我們參考。對健康來說,吸菸算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為了自己和家人健康,早日戒菸為妙。

參考文獻:

  1. 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and Stroke

    Malek, Angela M. et al.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DOI: http://dx.doi.org/10.1016/j.amepre.2015.04.014

http://www.ajpmonline.org/article/S0749-3797(15)00198-1/fulltex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暴露二手菸 童長大易胖

 

 

 

 

 

加拿大最新研究發現,成年人若在小孩附近抽菸,小孩長大後,很容易發胖,身體健康也會受到衝擊

加拿大蒙特婁大學、聖賈斯汀大學醫學研究中心研究發現,父母如果在小孩幼兒時期抽菸,小孩十歲大的時候,腰圍就會比較粗,身體質量指數(BMI)也會較高

研究計畫主持人琳達‧帕加妮指出,家長抽菸與兒童肥胖之間息息相關,有些家長羞於承認自己抽菸,因此研究數據可能遭低估。小孩十歲前曾接觸香菸菸害,腰圍最多會比同儕增加五分之三英吋(約一點五公分),身體質量指數也較高。這樣的影響與懷孕抽菸不相上下。

研究團隊分析加拿大魁北克兒童發展研究數據,追蹤兩千零五十五個家庭,結果發現,家長抽菸與小孩肥胖問題有關。研究人員表示,兒童腰圍、身體質量指數增加幅度也許沒有很大,不過在兒童生長這段時間,正是脂肪反彈時期,體重上升,可能對往後健康帶來深遠影響。

帕加妮解釋,小孩如果在很小、下視丘發展階段就接觸二手菸,可能影響內分泌平衡,神經功能發育也可能出現變化。當有人在家中抽菸,小孩免疫功能、神經功能、心血管健康等都受到傷害。舉例來說,由於幼童身體各項功能還沒有完全成熟,因此對好空氣需求比成年人多兩到三倍。同樣面對二手菸,幼童所受影響比成年人更劇烈。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尼古丁與香菸研究》期刊。

鄭醫師補充:

抽個菸而已,有那麼嚴重嗎?這個研究告訴我們,沒錯,吸菸不僅為害自己,也危害家人的健康。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早日把菸戒了!

參考文獻:

  • Linda S. Pagani
  • A.K. Danny Nguyen
  • and Caroline Fitzpatrick

Prospective associations between early long-term household tobacco smoke exposure and subsequent indicators of metabolic risk at age 10Nicotine Tob Res first published online June 11, 2015 doi:10.1093/ntr/ntv128

http://ntr.oxford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5/06/10/ntr.ntv128.short?rss=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除草劑年年春恐致癌

 

聯合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今天表示,受歡迎的除草劑年年春(Roundup)等3種殺蟲劑很可能會致癌,另2種已遭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殺蟲劑,則可能會致癌。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根據讓人類罹癌有限證據,將年年春主要成分除草劑嘉磷塞(glyphosate)以及殺蟲劑馬拉松(malathion)和大利松(diazinon),列為很可能會致癌。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表示,而根據實驗動物的信服證據,將殺蟲劑殺蟲畏(tetrachlorvinphos)和巴拉松(parathion)列為可能會致癌。

世界衛生組織轄下機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表示,這項由專家小組作出的分類不具法律約束力。

IARC說:「訂定規範、立法或干預建議是各政府和其他國際組織的責任。」

 

鄭醫師補充:

過去,提到除草劑以及殺蟲劑,鮮少人聯想到與癌症相關。而一部分的殺蟲劑甚至會導致巴金森症的發生。這篇研究提醒我們,一部分癌症的發生與環境的污染脫不了關係。對除草劑以及殺蟲劑的規範,只能由政府來主導。期待當局者能正視這方面對民眾健康的威脅,早日提出規範,降低民眾食安以及癌症風險。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nytimes.com/2015/03/21/business/who-report-links-ingredient-in-roundup-to-cancer.html?partner=rss&emc=rss&_r=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含糖飲喝太多 脂肪肝、痛風易上身

 
若一天喝一杯含糖飲料,對身體的負擔真的不小。醫師指出,近年來台灣罹患脂肪肝的患者逐漸年輕化,與飲食當中果醣攝取過多有顯著的關係。由於飲料中的果醣容易轉換成三酸甘油脂,堆積在肝臟,形成脂肪肝;代謝過程中還會造成尿酸堆積,形成痛風,醫師建議民眾喝含糖飲料應偶一為之、適可而止。

台灣的手搖杯飲料店林立,不少人都喜歡飯後來杯飲料解膩。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小男生幾乎每天都喝一杯手搖飲料,雖然身高不到150公分,體重卻超過70公斤,就醫時居然發現他不但有嚴重脂肪肝,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也都偏高。

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表示,大多數含糖飲料都是使用玉米果醣糖漿,人體如果食用太多,容易在肝臟中轉換成三酸甘油脂,堆積在肝臟,形成脂肪肝,甚至還會造成尿酸堆積在遠端關節,形成痛風。姜至剛說:『(原音)果醣跟一般葡萄醣的代謝途徑,會經過一個果醣激酶的效應,其實有一部分會讓嘌呤代謝會增加,所以會讓我們最後代謝出來的尿酸增加,尿酸代謝增加的結果,其實就會導致痛風的機會增加。』

除了容易造成脂肪肝與痛風,含糖飲料一杯熱量動輒400、500大卡,喝多不但會變胖,也會造成代謝症候群疾病上身。

姜至剛建議民眾平常還是喝白開水最好,如果要喝飲料,應該盡量選擇無糖或是3分糖以下的口味,避免增加身體的負擔。

鄭醫師補充:

總歸一句話:糖吃多了,跟毒藥沒什麼兩樣,都是身體的巨大負擔。為了健康,把糖戒了吧。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熱銷感冒藥 食藥署:含鴉片成分恐成癮

 



很多人到日本喜歡去藥妝店掃貨,像是「新露露感冒藥」和「黃金A微粒感冒藥」,但這兩款熱銷藥裡面含「二氫可待因」成分,屬於「鴉片類止咳藥」,食藥署提醒這類的藥物,在台灣被列為管制藥,是有成癮可能性,必須謹慎使用。

 歷久彌新的藥品,台人去日本當作土產,藥妝店狂掃貨,就是這款本新露露感冒藥,橘色白色相間的包裝,愛去日本的國人再熟悉不過,還有這款也是搶手貨…


廣告畫面:「媽媽!」

粒感冒藥黃澄澄的藥粉,廣告畫面中極力強調,但是這兩款熱銷成藥「新露露感冒藥(新ルルーA錠)」以及「黃金A微粒感冒藥(パブロンゴ-ルドA微粒)」,食藥署公佈都含有二氫可待,因成份屬於鴉片類止咳藥,在台灣列入管制原因是可能成癮。

戴雪詠:「這個藥品它含有屬於鴉片類止咳成分,如果是長期,有過量成癮的可能性。」

另外,也很受國人歡迎的「EVE止痛錠」,可能會引起SJ症候群,僅管按照財政部新「入境旅客攜帶自用藥物限量表」規定,非處方藥每種可攜帶12瓶,共可攜36瓶標準放寬,食藥署點名日本幾種感冒藥,含有鴉片成分可能上癮,加上沒有中文標示,無法充份掌握可能副作用,呼籲民眾不管買藥、用藥,還是要格外小心!

鄭醫師補充:

感冒藥成癮,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因此,其他科別照會精神科時,在藥物濫用的病史蒐集,除毒品之外,都會再加問:是否有常吃或者固定吃感冒糖漿、成藥或者止痛藥的習慣。不知感冒成藥含可代因(既可止咳,又能止痛,成分與嗎啡類似),一旦依賴,一天不吃就會很不舒服,跟藥物成癮沒什麼兩樣,要戒,最好透過專業來協助。

感冒藥快快好,不妨加強維他命C、D以及鋅的補充。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吸菸 損耗Y染色體

研究今天指出,男性吸菸者Y染色體損耗的風險是非吸菸者的三倍。這項研究結果或許可以解釋,男性罹患與死於許多癌症的比例為何遠高於女性。

根據這篇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研究,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科學家發現,和從未吸菸或已經戒菸的人相比,吸菸者血液細胞的Y染色體損耗較多。Y染色體在決定性別與精子製造上扮演重要角色。

由於只有男性擁有Y染色體,這項研究結果提供了吸菸這項癌症風險因子,對男性影響大於女性的可能解釋。

烏普薩拉大學教授杜曼斯基(Jan Dumanski)說:「在吸菸這項可避免的風險因子與Y染色體損耗間具有關連性。」

杜曼斯基說:「男性一般而言壽命短於女性,以及吸菸對男性危害較大的原因,這項研究或許可以提供部分解釋。」

吸菸除了可能導致致命的肺癌外,也是各種嚴重疾病的重大風險因子,是慢性病早死的可避免主因,像是心臟疾病、中風與高血壓。

研究人員發現,吸菸者的Y染色體損耗似乎和吸菸量有關,吸菸量和Y染色體損耗成正比;然而有些男性戒菸後似乎能重獲Y染色體。

研究人員佛斯柏格(Lars Forsberg)表示,因吸菸造成的Y染色體損耗結果看來是可以逆轉的。他說:「這項研究發現對於鼓勵男性戒菸可能很具說服力。」

 

鄭醫師補充:

吸菸會直接衝擊Y染色體,這是男性獨有的基因,因此生殖以及健康等因素皆會因吸菸受害。套句以前宣導短片的呼籲:為了健康,把菸戒了吧!

參考文獻:

Smoking is associated with mosaic loss of chromosome Y

  • Jan P. Dumanski,
  • Chiara Rasi,
  • Mikael Lönn,
  • Hanna Davies,
  • Martin Ingelsson,
  • Vilmantas Giedraitis,
  • Lars Lannfelt,
  • Patrik K. E. Magnusson,
  • Cecilia M. Lindgren,
  • Andrew P. Morris,
  • David Cesarini,
  • Magnus Johannesson,
  • Eva Tiensuu Janson,
  • Lars Lind,
  • Nancy L. Pedersen,
  • Erik Ingelsson,
  • and Lars A. Forsberg

Science 1262092Published online 4 December 2014 [DOI:10.1126/science.1262092]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4/12/03/science.126209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長期使用三氯沙 恐增肝癌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每天起床第一件事,不外乎就是刷牙洗臉,為的就是希望透過清潔,預防牙周疾病,並且讓口腔保有一股清新舒爽的口氣,但你知道嗎?有大部分的清潔用品,包括牙膏、沐浴乳等,其實都會添加一種抗菌成份「三氯沙」,這種成分雖然在台灣屬於合法,但根據美國一項最新研究指出,若長期使用三氯沙,恐會引起肝纖維化、肝癌等疾病,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降低三氯沙使用量 有助於遠離危害

該研究主要是由美國加州大學,利用老鼠進行動物實驗,結果發現連續6個月(等同於人類壽命的18年)接觸三氯沙的老鼠,肝臟功能明顯受損,並且出現腫瘤,對此,研究人員表示,若長期接觸三氯沙,體內分解毒素的功能恐會受到影響,進而造成肝纖維化、肝癌等疾病。

此外,也曾有研究指出三氯沙會影響荷爾蒙、造成過敏等問題,因此,研究人員也表示,若想遠離三氯沙的危險,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使用量,因為三氯沙對於個人衛生作用來說,仍是有它的效果在。

鄭醫師補充:

三氯沙這項抗菌成份在牙膏以及沐浴乳等清潔用品常被添加,原文名為Triclosan,廠商會用其他可能的名稱為 Aquasept、Gamophen、Irgasan、Sapoderm和Ster_Zac等等來規避,大家可以自己留意一下。

參考文獻:

Mei-Fei Yueh, Koji Taniguchi, Shujuan Chen, Ronald M. Evans, Bruce D. Hammock, Michael Karin, and Robert H. Tukey. The commonly used antimicrobial additive triclosan is a liver tumor promoter. PNAS, November 17, 2014 DOI: 10.1073/pnas.1419119111

三氯沙增加過敏風險參考文獻:

R. J. Bertelsen, M. P. Longnecker, M. Løvik, A. M. Calafat, K-H. Carlsen, S. J. London, K. C. Lødrup Carlsen. Triclosan exposure and allergic sensitization in Norwegian children. Allergy, 2012; DOI: 10.1111/all.12058

此外,三氯沙對醫護人員來說,也經常會接觸,因為在醫療院所得用抗菌肥皂刷手洗手,今年八月也有研究發現醫護人員體內的三氯沙濃度較其他行業別的人為高:

Julia K. MacIsaac, Roy R. Gerona, Paul D. Blanc, Latifat Apatira, Matthew W. Friesen, Michael Coppolino, Sarah Janssen. Health Care Worker Exposures to the Antibacterial Agent Triclos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2014; 56 (8): 834 DOI: 10.1097/JOM.0000000000000183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瑞士研究:長期暴露空氣污染 增第二型糖尿病風險

本報2014年11月12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鄒敏惠審校

瑞士研究發現,若空氣品質低於世界衛生組織(WHO)指標,並長期暴露在這樣的環境汙染中,可能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證實 空氣汙染導致心血管、呼吸疾病

空氣污染已被證實與高血壓、心臟和呼吸系統疾病有關聯,而心臟相關疾病和第二型糖尿病有許多共同的風險因子。過去研究也發現,可能由空氣污染引發的血管發炎,和第二型糖尿病之間有所關聯。

這項在歐盟SAPALDIA計畫之下進行的研究,根據另一項在瑞士進行的大型研究,採用其空氣污染與心肺功能數據,檢視空氣污染和第二型糖尿病之間的關聯性。

研究人員針對2002年的面訪和調查資料,檢視參與者的生活型態和健康狀況,如是否被診斷出糖尿病、高血壓或呼吸道疾病等;也檢視當時的血壓測試結果以確認山與者是否有糖尿病。

在6,392位29至73歲的參與者中,有315位(5.5%)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糖尿病年齡較大、體重傾向過重、較容易有高血壓、較傾向抽煙而且教育程度也比非糖尿病患者低。因為過去曾有研究顯示噪音和第二型糖尿病有關,研究者也估算了參與者住家地址暴露於道路交通和鐵路噪音的程度。最新研究:PM10濃度低於世衛標準 糖尿病風險增

為了估計每位參與者住家長期暴露室外空氣污染的程度,研究人員以監測點資料建立出2002年前10年期間的PM10(大小達10微米的粒子)水準模型,用來表示一般室外污染,也建立二氧化氮(NO2)水準模型,表示交通相關的污染。

參與者的平均PM10暴露為22.3 µg/m3(每立方公尺微克);相較之下,世衛組織的準則則為20 µg/m3。

研究人員發現,空氣污染與第二型糖尿病呈現正相關,即使把交通相關噪音暴露、健康狀況、生活方式因素和社會經濟狀況考慮在內,結果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就PM10而言,即使在低於WHO空氣品質準則濃度時,這種關聯也成立。

研究人員發現,調整其他影響糖尿病風險的因素後,PM10每增加10 µg/m3,糖尿病的患病率會增加40%,而NO2每增加10 µg/m3,糖尿病的患病率則會增加19%。

雖然此研究無法包含參與者在工作環境或是遠離居家處暴露於空氣污染的程度,結果支持了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可能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的假設。

鄭醫師補充:

多簡單清楚的研究啊,空氣汙染造成身體的負擔,之前研究多放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次的研究則告訴大家,血糖代謝直接受到空氣汙染的衝擊,空氣汙染越嚴重,糖尿病罹病風險越增加。

因此,預防保健,防毒以及排毒是絕對不能忽視的一環。可惜,大部分的醫師只能和大家討論防毒的部分,排毒其實是另外的專業領域,醫學院教的少之又少。

運動、烤箱、食物以及營養補充,有負擔的東西儘量減少接觸,腸道、泌尿道以及肝臟解毒功能維持理想狀態,即便有毒,其實也影響有限。

參考文獻:

Environ Int. 2014 Sep;70:95-105. doi: 10.1016/j.envint.2014.05.014. Epub 2014 Jun 7.

Long-term air pollution exposure and diabetes in a population-based Swiss cohort.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912113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發票收據含雙酚A 九成美國人尿液都驗得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常使用熱感應紙,會有吃下「雙酚A」的風險?根據美國的最新研究指出,常觸摸收銀機收據紙張,可能會增加吸入雙酚A的風險,此外研究還指稱,高達九成以上的美國人,尿液裡都測得到雙酚A。

拿完收據在吃東西 雙酚A人體吸收快

此研究來自「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由密蘇里大學所刊登。研究指出,美國收銀機上的收據紙張,常含有雙酚A,非常容易沾染上食物,進入人體。

研究指出,熱感應紙上的雙酚A能很快速的進入人體,導致罹患糖尿病與肥胖的風險增加。

研究稱,九成以上的美國人,血液中都驗的出雙酚A,研究人員因此呼籲,人們應少接觸熱感應紙,以免暴露於危害健康的風險之下。

過去,多項研究均指出,食入過量的雙酚A會影響男性製造精子的功能,且會讓罹患乳癌、前列腺癌等風險增加,另糖尿病、心臟病也與此物質相關,建議接觸後,勤洗手才能減少攝入的風險。

  

鄭醫師補充:

感熱紙上有雙酚A,這實在是防不勝防,因此,少接觸感熱紙以及接觸後勤洗手,可能是目前可以幫助減少曝露的方式之一。

雙酚A的來源不只是感熱紙,另外還包含:生產各種水瓶(包括嬰兒用的奶瓶)、運動裝備、醫療器械、牙充填的材料、密封劑、眼鏡鏡片、CD與DVD和家用電器外殼等等。

參考文獻:

Annette M. Hormann, Frederick S. vom Saal, Susan C. Nagel, Richard W. Stahlhut, Carol L. Moyer, Mark R. Ellersieck, Wade V. Welshons, Pierre-Louis Toutain, Julia A. Taylor. Holding Thermal Receipt Paper and Eating Food after Using Hand Sanitizer Results in High Serum Bioactive and Urine Total Levels of Bisphenol A (BPA). PLoS ONE, 2014; 9 (10): e110509 DOI: 10.1371/journal.pone.011050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藥物釋入環境 打亂生態系統

 

【台灣醒報記者張芮瑜綜合報導】野生動物數量急遽減少,竟與人類藥物流入自然界密切相關!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報告顯示,近40年內,野生動物數量減少已超過一半;英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人類藥物透過廢水流入環境,可能是威脅全球野生動物的潛在因子。

WWF根據倫敦動物學會對超過3000種物種進行研究後發表的《地球生命力報告》研究顯示,自1970年起,全球野生動物的數目減少超過一半,野生動物的數目平均下跌52%,其中淡水動物境況更嚴峻,跌幅達到76%。

《衛報》說,科學家警告,全球藥物使用量近年明顯上升,但藥物其中低濃度的生物活性(biologically active),對自然界的危害卻鮮為人知,例如抗憂鬱症藥物會減少八哥數量,避孕藥物則使湖泊中的魚群數明顯下降。

英國約克大學的湯姆貝恩表示,常見的抗憂鬱藥物氟西汀(fluoxetine,俗稱「百憂解」)出現在環境中,會導致八哥的食物減少。加拿大新不倫瑞克大學也研究出,避孕藥使用的人工合成激素,殲滅了安大略省實驗用湖泊的魚群,也嚴重打亂了整個湖泊生態系統。

負責編撰英國皇家學會《自然科學會報B:生物學》的約克大學編輯凱薩琳‧阿諾德表示,全球成千上萬種藥物的使用,對野生動物和自然生態系統造成潛在威脅,「雖然藥物使用的好處與必要性,但科學家也需要對藥物風險作出更妥當的評估。」

過去也有藥物汙染危害動物的嚴重案例,避孕藥中的人工合成激素,曾使公魚「轉性」為母性,而印度的禿鷹也幾乎滅絕,因為牠們食用的牲畜屍體上有消炎藥。由於這些藥品並不像農藥,專門製作用來殺死有害生物,因此它對野生動物的危害就更加難以察覺。

凱薩琳表示,還有許多尚無法完整解釋的原因,導致野生物種數量下滑,「因此我們該去研究這些新浮現的挑戰,像是藥物汙染等。」瑞典哥德堡大學的喬金‧拉爾森教授表示,藥物可以透過藥品工廠汙水或民生廢水汙染環境,「廢水中的藥物濃度,甚至超過服藥的人的血液中藥物濃度。」

 

鄭醫師補充:

早在幾年前,曾有倫敦的研究發現,英國下水道的水質分析,發現可以偵測濃度的抗憂鬱劑。這些造到抗憂鬱劑汙染的水,進入環境中,造成的影響,當時還無法評估,隨著越來越多的藥物使用以及後續生態研究發現,的確會造成難以想像的傷害,這則研究報導是一個很直接的說明。

 參考文獻:

http://rstb.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site/2014/pharma.xhtml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14/oct/13/drugs-flushed-into-the-environment-could-be-cause-of-wildlife-decline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驚!環境塑毒多 台大:台灣男「蛋蛋縮水」明顯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環境太毒,台灣男人變「短小」!台大醫院臨床觀察發現,國性男性一代不如一代,陰莖越來越短、睪丸越來越小,禍首恐怕就是長期曝露塑化劑所致,台大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強調,環境荷爾蒙的潛在風險,小兒、生殖科臨床經看到禍果,建議政府應主導針對環境荷爾蒙進行全面背景值的調查,找出高曝險來源。

台大醫院環境醫學中心今(16)天舉行開幕儀式及研討會,會中塑化劑污染成為焦點,尤其國內2011年5月才爆發塑化劑事件,食安陰影不遠,且遺毒可能跨世代。

姜至剛表示,環境荷爾蒙對男性生殖的潛在風險的確有,儘管仍有待進一步的實證數據佐證,但台大醫院不少小兒、生殖科醫師臨床觀察已經發現,台灣男性「雄風」的確一代不如一代,生殖器越來越短小,有可能扼殺生機。

塑膠製品在生活中無所不在,包括:塑膠杯、雨衣、塑膠袋、塑膠容器等,姜至剛提醒絕對要小心,都是塑化劑可能的曝露來源,建議應由政府主導或委託計畫全面性調查背景值,找出可疑的高危險源,一一著手管制。

姜至剛強調,目前台大醫院環境醫學中心檢驗能量已達2000多種,除針對塑化劑進行調查之外,也對農藥、重金屬殘留及毒品濫用等面向積極進行研究;他建議,真想遠離塑化劑毒害,最好少用塑膠餐具及容器,更不要用來裝盛果汁、碳酸飲料,否則塑化劑更易溶出。

鄭醫師補充:

不管是男性的生殖器官的大小,塑化劑的影響也反應在精子數上。不只是塑化劑,許多化學製劑,甚至像衣物柔軟精,其結構也類似女性荷爾蒙,一旦經由皮膚或者其他接觸管道進入男性體內,會干擾男性本身性荷爾蒙的平衡,結果就是雄性激素的表現受到壓縮。無怪乎有生殖方面的專家預警:以後要生兒育女,人工生殖的比例早晚會超越自然受精懷孕。

要想知道體內的環境荷爾蒙是否過量,包含其他重金屬等等,其實有功能醫學檢測可以直接提供精準的數據。萬一殘留過量,也有對應的處理可以協助排毒減輕身體健康負擔。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戒菸增好膽固醇

威斯康辛大學醫學教授亞當卡普納表示,戒菸可增加好膽固醇的水準,無論先前菸癮多重,只要戒菸,心血管功能有機會逐漸改善。

醫師指出,當總膽固醇高於200ml/dl被視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其中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越多越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越多越能減少心臟血管疾病。不過研究顯示,女性總膽固醇本來就比男性高。同時好膽固醇的高低是預測女性心臟病的重要指標;反之壞膽固醇的高低是預測男性心臟病的重要指標。

心臟病可能表現出如牙痛、肩膀痛等非典型症狀,不可輕忽小症狀或異常。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統計,女性心臟疾病已躍居女性死亡排行榜第一名。

戒菸後發胖常任民眾擔憂。由於抽菸時吸入的化學物質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導致熱量消耗增加,所以戒菸時,熱量消耗減少,初期容易變胖,故戒菸不只需控制菸癮,還必須搭配飲食與體重控制等方法,運動時不但可以轉移想吸菸慾望,也增加腦內啡分泌,成為穩定戒菸者情緒的有利因子。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是2010年提出的報告,研究結果發現戒菸者,追蹤一年後的膽固醇,好的膽固醇明顯增加。

增加好的膽固醇,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是女性。

很多人擔心戒菸會發胖,但只要配合飲食、運動等體重控制方式,不僅可以降低菸癮,還可以穩定情緒。

 

參考文獻:

 http://www.webmd.com/smoking-cessation/news/20101115/quit-smoking-raise-good-cholestero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有機蔬果抗氧化成分多40%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走進超市蔬果區,只要是貼上有機認證標章的農產品,價格就會硬是比一般蔬果貴上許多,但對於注重養生的民眾,還是會不惜多花些鈔票,但多吃有機蔬果真的會比較健康嗎?根據國外的新研究指出,有機蔬果的抗氧化物質,比起一般灑農藥或肥料栽培的蔬果,多上百分之四十左右!

灑農藥與肥料 會減少蔬果製造抗氧化成分 

此研究來自《英國營養學期刊》所發表,根據研究人員分析三百餘份的資料進行比對所得出。

研究指出,因一般的蔬果,會灑上農藥來抵禦害蟲,施加肥料,讓其快速茁壯,
但這些方式都會減少植物本身製造養分的能力,而有機農產品,因不施加任何人為的栽培方式,使植物本身必須製造更多的抗氧化劑,來抵禦外來的危害。此外,研究人員表示,肥料中的氮成分,也會進而減少植物中抗氧化劑的製造。

研究也特別指出,經由一般方法所種植的蔬果,比起有機農作物,有四倍的風險有殘留農藥,且有兩倍的風險含有重金屬鎘。

  

鄭醫師補充:

蔬果的農藥殘留,是造成小孩神經發展的不利因素,根據研究,孕婦或者其小孩體內的農藥殘留量比一般健康孕婦以及小孩罹患過動症的風險明顯增加。

因此,家中小孩若是比較坐不住,專注力缺乏或者脾氣不好,想要藉由多食蔬果來幫助改善,務必慎選來源。

參考文獻:

Br J Nutr. 2014 Jun 26:1-18. [Epub ahead of print]

Higher antioxidant and lower cadmium concentrations and lower incidence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organically grown crop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968103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力減退!吸菸傷肺及內耳

中國時報【台北訊】

(周文玲報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日前針對超過16萬名、年齡介於40至69歲之間的英國人進行聽力調查發現,吸菸者聽力受損的機率比不吸菸的人要高出15.1%;吸入二手菸者所受影響更大,聽損的機率高出一般人28%。顯示吸菸越多、菸齡越長,聽損的機率就越大,只要戒菸,就能降低失聰的風險。

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耳鼻喉科研究協會期刊》(JARO)上,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還不能確定,究竟是香菸中的有毒物質直接造成聽損,抑或與吸菸有關的心血管疾病降低了聽力,或是二者皆為的原因。

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表示,一般民眾常認為聽力下降是年齡老化的必然結果,但這項研究卻提醒大家,不要忽略了吸菸與聽損之間的關係。遠離香菸與遠離噪音一樣,都是防止失聰的必要措施。

通常聽力受損初期,症狀十分難察覺,但隨著聽力受損的程度日益嚴重,就會逐漸出現單耳或雙耳重聽,聲音聽起來相當模糊的情形,同時常常併發耳鳴且耳鳴的聲音也越來越大。不少人都是聽手機、講電話時,發現左右耳聽聲音的大小不同,或是夜深人靜時,耳鳴聲音吵得無法入睡,同時感覺自己聽力出問題。

事實上,造成耳鳴及聽損的原因,除了最新研究提到的吸菸因素之外,年輕族群喜歡泡KTV、參加演唱會,長時間置身音量大的場合,或是耳機24小時不離身,對聽覺器官都會造成損傷。而上班族工作時間長引起過勞,工作壓力大,造成耳蝸血管的緊張痙攣,也是常見的耳鳴原因。

 

鄭醫師補充:

吸菸行為會造成自由基增加,自由基是老化的頭號殺手,聽損與細胞退化脫不了關係,因此風險提高不難想像,比較讓人訝異的是二手菸造成得聽損風險比吸菸者更高出近一倍,對大部份的二手菸受害者來說,吸二手菸是出於不得已的狀況,長期違反當事人意願,會造成身體更大的壓力,健康風險更為提高。

參考文獻: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Otolaryngology August 2014, Volume 15, Issue 4, pp 663-674

Cigarette Smoking, Passive Smoking,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Hearing Loss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0162-014-0461-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空氣汙染 恐致心律不整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空氣汙染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並非危言聳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報告顯示,「室外」空汙造成全球每年近370萬人死亡,學界多認為與空汙可能提高心臟病及中風等疾病風險有關,但缺乏直接的臨床證據。

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團隊日前發表於臨床期刊《心臟》的研究指出,空汙會使肺部血管內部形成小型血栓,並增加心律不整比例,而這兩種症狀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研究人員從2003至2009年追蹤英國及威爾斯地區,共40萬名心肌梗塞患者、60萬名心血管疾病死亡者,以及2百萬名心血管疾病急診患者的就醫紀錄,並比對患者在連續24小時至4天不等的時間內,接觸方圓50公里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以及直徑超過2.5與10微米的懸浮微粒等空氣汙染物質的狀況,結果發現空汙確實造成心律不整及肺部小型血栓增加。

該校社會與環境衛生研究所博士阿里米洛雅維奇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表示,統計上雖無法證實空汙直接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但確實增加民眾心律不整及肺部血栓比例,對75歲以上的女性影響尤其明顯。

英國心臟基金會則透過《心臟》期刊指出,空汙可能導致慢性缺血性心臟病或心律不整患者,更容易心臟病發,代表高危險者應儘量遠離空氣汙染。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很清楚,不須多加說明。有興趣身就可以參考外電報導:

http://www.bbc.com/news/health-27695106

參考文獻:

Original article: Short-term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on a rang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England and Wales: case-crossover analysis of the MINAP database, hospital admissions and mortality

  • Ai Milojevic,
  • Paul Wilkinson,
  • Ben Armstrong,
  • Krishnan Bhaskaran,
  • Liam Smeeth,
  • Shakoor Hajat

Heart heartjnl-2013-304963Published Online First: 4 June 2014 doi:10.1136/heartjnl-2013-304963

http://heart.bmj.com/content/early/2014/04/10/heartjnl-2013-304963#related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加工食品含磷酸鹽 增高血壓風險

可樂、烘焙粉、加工起司與許多加工食品都含有磷酸鹽。目前食品加工業大量使用磷酸鹽,磷酸鹽多半用來當做防腐劑、酸鹼值穩定劑。

奧地利最新研究發現,攝取大量含有磷酸鹽食物很容易增加高血壓、心臟病風險,若想避免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最好減少食用這類加工食品。

研究顯示,一旦攝取大量磷酸鹽,身體受到刺激,就會開始分泌「FGF23」荷爾蒙,這種荷爾蒙會傷害心血管系統,導致高血壓、心臟病風險上升。

奧地利獸醫大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與生物物理學研究所所長雷恩侯爾德‧厄爾斑表示,「我們的磷酸鹽攝取量與我們的健康狀態息息相關。」

全世界大約有五億人患有慢性腎臟病,過去研究顯示,這些慢性腎臟病患者很容易出現高血壓、血管鈣化等心血管疾病,近來醫學家發現,身體骨骼會製造「FGF23」荷爾蒙,這種荷爾蒙持續累積,就可能對腎臟造成影響。

研究人員透過動物實驗發現,「FGF23」荷爾蒙會保存身體中的鈉,老鼠如果缺少「FGF23」荷爾蒙,身體就會排出大量的鈉,尿液中的鈉含量會上升,這樣就會引起低血壓。相反地,老鼠體內的「FGF23」荷爾蒙濃度增加,血液中的鈉含量就會跟著上升,此時便引起高血壓。

當「FGF23」荷爾蒙濃度上升,也會增加心臟負荷。厄爾斑博士解釋,慢性腎臟病患者體內的磷酸鹽濃度、「FGF23」荷爾蒙濃度往往長時間居高不下,這很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當一個人攝取大量磷酸鹽,腎臟功能又出現異常,就會引起體內磷酸鹽濃度、「FGF23」荷爾蒙濃度上升,如此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對心血管、全身健康造成衝擊。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的關鍵就是三部曲:

1.攝取磷酸鹽食物

2.骨骼分泌EGF23這種荷爾蒙

3.身體會把鈉留下來,血壓跟著上升。

 

提醒有高血壓家族病史的人以及已經被診斷高血壓的當事人能節制加工食品的攝取。

參考文獻:

1.

FGF23 regulates renal sodium handling and blood pressure

 
, , , , , , ,


http://embomolmed.embopress.org/content/early/2014/05/05/emmm.201303716

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Volume 2014 (2014), Article ID 381082, 9 pages
http://dx.doi.org/10.1155/2014/381082
Review Articl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FGF23: A Key Molecule in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ka Jimbo and Tatsuo Shimosawa

http://www.hindawi.com/journals/ijhy/2014/38108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破壞味覺 苦味與菸味不能並存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吸菸確實會破壞味覺,讓人「吃不了苦」。法國巴黎「Pitie-Salpetriere」醫院團隊發表於《化學刺激知覺》期刊的研究指出,吸菸者與非吸菸者相較,辨別咖啡等苦味的能力較弱,且吸菸對味蕾的傷害很可能是永久的,因為戒菸者辨別苦味的能力也下降。

研究人員以「氯化鈉」代表鹹味、「蔗糖」代表甜味、「醋酸」代表酸味、「咖啡因」代表苦味,針對94名健康的中年吸菸者、48名「曾有吸菸習慣」的戒菸者,以及309名從未吸菸的受試者進行「酸、甜、苦、鹹」的味覺測試,藉由受試者提出的「味道強度」,比較吸菸者、戒菸者及非吸菸者的味覺敏感度。

結果發現,辨別甜、酸、鹹的味覺都沒有受到吸菸影響,但有19.8%的吸菸者「苦覺」敏感度下降,另有26.5%的戒菸者也無法辨別較淡的苦味,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由於味蕾已受到永久性的傷害。

研究人員指出,吸菸者及戒菸者辨別苦味的能力「變遲鈍」,很可能是一種「慢性中毒」的結果,最可能的原因,是舌頭不斷接觸處於「燃燒狀態」的菸草或香菸,造成味蕾功能失調。

 

 

 

鄭醫師補充:

經常經過餐廳旁邊,在非用餐的休息時段,看到廚房的廚師利用吸菸來做片刻的休息與放鬆,殊不知,長期吸菸,會導致味蕾永久性傷害,無法分辨苦味,對自己專業要求高的廚師,最好能戒菸,避免吸菸傷害味蕾,影響到工作。

參考文獻:

Nelly Jacob, Jean-Louis Golmard, Ivan Berlin. Differential Perception of Caffeine Bitter Taste Depending on Smoking Status. Chemosensory Perception, 2014; DOI: 10.1007/s12078-014-9164-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咖啡族小心!白色奶油球的真相

咖啡奶油球的真面目是?

前幾天,在一家可外帶的咖啡館看到一名年輕女性,她正拿著托盤講手機,托盤上放了幾杯剛買的咖啡。「咖啡好了,需要幾個奶油球呢?」我想她大概是受同事或朋友之託來買咖啡的。「○○小姐跟△△小姐不在座位上?這樣啊!那好吧!我就拿差不多的數量回去好了,反正是免費的。」在她面前,可免費取用的奶油球堆積如山。她隨意抓了五、六個放入紙袋,然後大步邁出店門。我要在這裡問讀者一個問題:為什麼「咖啡奶油球」可以隨意取用呢?你想過這個問題嗎?



我經常在演講時,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認為咖啡奶油球是用什麼製成的呢?」

「咦!我從來沒想過這種問題。」所有人露出困惑的表情,大部分會回答說是「牛奶」、「鮮奶油」等。但是,其實「咖啡奶油球」並不是由牛奶或鮮奶油製成的。

在植物油裡加入水,利用添加物來呈現乳化狀態,製成「牛奶風味的東西」,這就是「咖啡奶油球」的真面目。比起使用牛奶或鮮奶油,植物油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所以,才能提供大家「隨意取用」。

關於這一點,只要仔細看「包裝背面」就知道了:植物性脂肪、乳化劑、黏稠劑、pH調整劑、色素、香料。包裝背面會有這樣的標示,至於「牛奶(生乳)」則隻字未提。請注意接下來的區別,前面我指的是外包裝;現在打開包裝,仔細看各個奶油球容器,就會發現,上面也沒有「牛奶」的字眼,只標示了「咖啡用奶油」、「咖啡鮮奶油」等。

雖然我前面曾寫到,要去看「包裝背面」的原料標示。但這標示只印在裝奶油球的外包裝上,至於奶油球容器上,則是沒有標示的。根據食品衛生法的規定,像這樣的小容器或小包裝(三十平方公分以下)是不需要標示的。關於這一點,我後面會再詳述。因此,當奶油球被放到咖啡館或餐廳時,就算想要確認「包裝背面」的原料標示也沒辦法。

水、油與「白色粉末」製成咖啡奶油球

在植物油裡加入水,使其呈乳化狀態,製成牛奶風味。」我前面雖然這麼寫著,但如同大家所知,在普通狀態下,水、油是無法融合的。因此,添加物就登場了。

首先要使用「乳化劑」。乳化劑就是界面活性劑,只要加進去,油和水會在瞬間混合,乳化為牛奶一樣的白色。

但是,這樣還是沒有牛奶般的濃稠感,因此,就要用黏稠劑「加工」製造。乳化劑跟黏稠劑都是「合併標示」(後述),所以無法得知用了多少種類。最後加工階段則用「焦糖色素」,藉著極淺的褐色,調整得非常像奶油色。為了延長保存期限,則加入「抗氧化劑」,最後,再加入有奶油香味的「香料」。所以,你每次加入咖啡的「牛奶」──其實是用水、油與多種添加物所製成的「奶油風味沙拉油」。

我在演講會上,經常現場將水與油乳化,做出「咖啡奶油球」,每次會場都會傳出「喔!」的驚訝聲,因為沒有人知道這個「內幕」。事實上,法律沒有規定不可以用植物油來製作奶油,但這很明顯是「仿商品」、「偽造商品」,不是嗎?

事實上,加工食品就是有很多這種「模仿」、「造假」。

但是,我們消費者難道就沒有值得反省的地方嗎?為什麼在咖啡館或家庭式餐廳,咖啡鮮奶油會堆積如山,且可以「隨意取用」?──到底有多少人會抱持這種「單純的懷疑」,而去思考理由呢?(當然,我並不是說所有可以隨意取用的東西都可疑。)

不只是咖啡鮮奶油,對於其他食品,那些毫無懷疑、毫無問題意識的使用者,永遠都會上廠商的當。在目前「偽造食品」、「假食品」橫行的時代,我們更應該有認清「真品」的眼光。

 

 

鄭醫師補充:

添加物,人造食物的危機處處存在,原則上儘量食用沒有汙染的天然來源比較安全。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用漱口水 小心中風

 

常使用抗菌漱口水不見得是好事情。英國最新研究發現,常使用特定抗菌漱口水,可能讓血壓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中風風險。

研究顯示,有的漱口水抗菌成份不但會殺死壞細菌,同時也會讓好細菌玉石俱焚,而部份好細菌可幫助身體調節血壓,讓血壓下降、維持穩定,一旦這些好細菌也跟著遭到殲滅,血壓就容易上升,根據統計,每天使用特定抗菌漱口水的人血壓往往多上升二到三點五單位。當血壓持續偏高,就可能增加心臟病、中風等風險。

英國倫敦大學瑪莉皇后學院教授安莉塔‧阿魯瓦莉亞為研究計畫主持人,研究團隊以健康成年人進行實驗,發現有些品牌的抗菌漱口水會在數小時內讓血壓上升。

阿魯瓦莉亞教授接受英國「每日郵報」訪問時表示,如果每天都把口腔內細菌殺光光,無異是一場災難。就算只是讓血壓稍微上升,也會明顯增加心臟病、中風死亡率。

共有十九名健康自願者參與研究計畫,研究人員讓他們每天使用兩次抗菌漱口水,結果發現,這些人血壓都有上升趨勢,上升幅度介於二到三點五單位。只用一天抗菌漱口水,升血壓效果馬上顯現。研究成果已出版於「自由基生物學與醫學」期刊。

其他研究顯示,血壓每上升兩單位,死於心臟病風險就會增加百分之七,中風死亡風險也會增約百分之十。

研究作者表示,這並不是叫大家都不要使用抗菌漱口水,如果口腔有感染或有牙周病,還是需要使用這類抗菌漱口水,至於其他人就不一定非要使用這類抗菌漱口水。研究人員認為,問題可能是在氯己定(Corsodyl)成份,這種成份會把調節血壓好菌殲滅,不只這種成份,其他成份也可能干擾身體細菌生態平衡,對身體造成一些健康風險。

 

 

鄭醫師補充:

有牙周病,藉由看牙科之專業協助以及正確的刷牙方式來處理,漱口水不見得能幫太多忙。真要使用漱口水,請留意是否含氯己訂(Corsodyl)之成分。

Physiological role for nitrate-reducing oral bacteria in blood pressure control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Volume 55, February 2013, Pages 93-100
Vikas Kapil, Syed M.A. Haydar, Vanessa Pearl, Jon O. Lundberg, Eddie Weitzberg, Amrita Ahluwalia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