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排毒專區 (25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戒菸增好膽固醇

威斯康辛大學醫學教授亞當卡普納表示,戒菸可增加好膽固醇的水準,無論先前菸癮多重,只要戒菸,心血管功能有機會逐漸改善。

醫師指出,當總膽固醇高於200ml/dl被視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其中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越多越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越多越能減少心臟血管疾病。不過研究顯示,女性總膽固醇本來就比男性高。同時好膽固醇的高低是預測女性心臟病的重要指標;反之壞膽固醇的高低是預測男性心臟病的重要指標。

心臟病可能表現出如牙痛、肩膀痛等非典型症狀,不可輕忽小症狀或異常。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統計,女性心臟疾病已躍居女性死亡排行榜第一名。

戒菸後發胖常任民眾擔憂。由於抽菸時吸入的化學物質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導致熱量消耗增加,所以戒菸時,熱量消耗減少,初期容易變胖,故戒菸不只需控制菸癮,還必須搭配飲食與體重控制等方法,運動時不但可以轉移想吸菸慾望,也增加腦內啡分泌,成為穩定戒菸者情緒的有利因子。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是2010年提出的報告,研究結果發現戒菸者,追蹤一年後的膽固醇,好的膽固醇明顯增加。

增加好的膽固醇,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是女性。

很多人擔心戒菸會發胖,但只要配合飲食、運動等體重控制方式,不僅可以降低菸癮,還可以穩定情緒。

 

參考文獻:

 http://www.webmd.com/smoking-cessation/news/20101115/quit-smoking-raise-good-cholestero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有機蔬果抗氧化成分多40%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走進超市蔬果區,只要是貼上有機認證標章的農產品,價格就會硬是比一般蔬果貴上許多,但對於注重養生的民眾,還是會不惜多花些鈔票,但多吃有機蔬果真的會比較健康嗎?根據國外的新研究指出,有機蔬果的抗氧化物質,比起一般灑農藥或肥料栽培的蔬果,多上百分之四十左右!

灑農藥與肥料 會減少蔬果製造抗氧化成分 

此研究來自《英國營養學期刊》所發表,根據研究人員分析三百餘份的資料進行比對所得出。

研究指出,因一般的蔬果,會灑上農藥來抵禦害蟲,施加肥料,讓其快速茁壯,
但這些方式都會減少植物本身製造養分的能力,而有機農產品,因不施加任何人為的栽培方式,使植物本身必須製造更多的抗氧化劑,來抵禦外來的危害。此外,研究人員表示,肥料中的氮成分,也會進而減少植物中抗氧化劑的製造。

研究也特別指出,經由一般方法所種植的蔬果,比起有機農作物,有四倍的風險有殘留農藥,且有兩倍的風險含有重金屬鎘。

  

鄭醫師補充:

蔬果的農藥殘留,是造成小孩神經發展的不利因素,根據研究,孕婦或者其小孩體內的農藥殘留量比一般健康孕婦以及小孩罹患過動症的風險明顯增加。

因此,家中小孩若是比較坐不住,專注力缺乏或者脾氣不好,想要藉由多食蔬果來幫助改善,務必慎選來源。

參考文獻:

Br J Nutr. 2014 Jun 26:1-18. [Epub ahead of print]

Higher antioxidant and lower cadmium concentrations and lower incidence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organically grown crop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968103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力減退!吸菸傷肺及內耳

中國時報【台北訊】

(周文玲報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日前針對超過16萬名、年齡介於40至69歲之間的英國人進行聽力調查發現,吸菸者聽力受損的機率比不吸菸的人要高出15.1%;吸入二手菸者所受影響更大,聽損的機率高出一般人28%。顯示吸菸越多、菸齡越長,聽損的機率就越大,只要戒菸,就能降低失聰的風險。

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耳鼻喉科研究協會期刊》(JARO)上,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還不能確定,究竟是香菸中的有毒物質直接造成聽損,抑或與吸菸有關的心血管疾病降低了聽力,或是二者皆為的原因。

宏仁診所院長李宏信醫師表示,一般民眾常認為聽力下降是年齡老化的必然結果,但這項研究卻提醒大家,不要忽略了吸菸與聽損之間的關係。遠離香菸與遠離噪音一樣,都是防止失聰的必要措施。

通常聽力受損初期,症狀十分難察覺,但隨著聽力受損的程度日益嚴重,就會逐漸出現單耳或雙耳重聽,聲音聽起來相當模糊的情形,同時常常併發耳鳴且耳鳴的聲音也越來越大。不少人都是聽手機、講電話時,發現左右耳聽聲音的大小不同,或是夜深人靜時,耳鳴聲音吵得無法入睡,同時感覺自己聽力出問題。

事實上,造成耳鳴及聽損的原因,除了最新研究提到的吸菸因素之外,年輕族群喜歡泡KTV、參加演唱會,長時間置身音量大的場合,或是耳機24小時不離身,對聽覺器官都會造成損傷。而上班族工作時間長引起過勞,工作壓力大,造成耳蝸血管的緊張痙攣,也是常見的耳鳴原因。

 

鄭醫師補充:

吸菸行為會造成自由基增加,自由基是老化的頭號殺手,聽損與細胞退化脫不了關係,因此風險提高不難想像,比較讓人訝異的是二手菸造成得聽損風險比吸菸者更高出近一倍,對大部份的二手菸受害者來說,吸二手菸是出於不得已的狀況,長期違反當事人意願,會造成身體更大的壓力,健康風險更為提高。

參考文獻: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Otolaryngology August 2014, Volume 15, Issue 4, pp 663-674

Cigarette Smoking, Passive Smoking,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Hearing Loss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0162-014-0461-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空氣汙染 恐致心律不整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空氣汙染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並非危言聳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報告顯示,「室外」空汙造成全球每年近370萬人死亡,學界多認為與空汙可能提高心臟病及中風等疾病風險有關,但缺乏直接的臨床證據。

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團隊日前發表於臨床期刊《心臟》的研究指出,空汙會使肺部血管內部形成小型血栓,並增加心律不整比例,而這兩種症狀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研究人員從2003至2009年追蹤英國及威爾斯地區,共40萬名心肌梗塞患者、60萬名心血管疾病死亡者,以及2百萬名心血管疾病急診患者的就醫紀錄,並比對患者在連續24小時至4天不等的時間內,接觸方圓50公里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以及直徑超過2.5與10微米的懸浮微粒等空氣汙染物質的狀況,結果發現空汙確實造成心律不整及肺部小型血栓增加。

該校社會與環境衛生研究所博士阿里米洛雅維奇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表示,統計上雖無法證實空汙直接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但確實增加民眾心律不整及肺部血栓比例,對75歲以上的女性影響尤其明顯。

英國心臟基金會則透過《心臟》期刊指出,空汙可能導致慢性缺血性心臟病或心律不整患者,更容易心臟病發,代表高危險者應儘量遠離空氣汙染。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很清楚,不須多加說明。有興趣身就可以參考外電報導:

http://www.bbc.com/news/health-27695106

參考文獻:

Original article: Short-term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on a rang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England and Wales: case-crossover analysis of the MINAP database, hospital admissions and mortality

  • Ai Milojevic,
  • Paul Wilkinson,
  • Ben Armstrong,
  • Krishnan Bhaskaran,
  • Liam Smeeth,
  • Shakoor Hajat

Heart heartjnl-2013-304963Published Online First: 4 June 2014 doi:10.1136/heartjnl-2013-304963

http://heart.bmj.com/content/early/2014/04/10/heartjnl-2013-304963#related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加工食品含磷酸鹽 增高血壓風險

可樂、烘焙粉、加工起司與許多加工食品都含有磷酸鹽。目前食品加工業大量使用磷酸鹽,磷酸鹽多半用來當做防腐劑、酸鹼值穩定劑。

奧地利最新研究發現,攝取大量含有磷酸鹽食物很容易增加高血壓、心臟病風險,若想避免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最好減少食用這類加工食品。

研究顯示,一旦攝取大量磷酸鹽,身體受到刺激,就會開始分泌「FGF23」荷爾蒙,這種荷爾蒙會傷害心血管系統,導致高血壓、心臟病風險上升。

奧地利獸醫大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與生物物理學研究所所長雷恩侯爾德‧厄爾斑表示,「我們的磷酸鹽攝取量與我們的健康狀態息息相關。」

全世界大約有五億人患有慢性腎臟病,過去研究顯示,這些慢性腎臟病患者很容易出現高血壓、血管鈣化等心血管疾病,近來醫學家發現,身體骨骼會製造「FGF23」荷爾蒙,這種荷爾蒙持續累積,就可能對腎臟造成影響。

研究人員透過動物實驗發現,「FGF23」荷爾蒙會保存身體中的鈉,老鼠如果缺少「FGF23」荷爾蒙,身體就會排出大量的鈉,尿液中的鈉含量會上升,這樣就會引起低血壓。相反地,老鼠體內的「FGF23」荷爾蒙濃度增加,血液中的鈉含量就會跟著上升,此時便引起高血壓。

當「FGF23」荷爾蒙濃度上升,也會增加心臟負荷。厄爾斑博士解釋,慢性腎臟病患者體內的磷酸鹽濃度、「FGF23」荷爾蒙濃度往往長時間居高不下,這很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當一個人攝取大量磷酸鹽,腎臟功能又出現異常,就會引起體內磷酸鹽濃度、「FGF23」荷爾蒙濃度上升,如此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對心血管、全身健康造成衝擊。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的關鍵就是三部曲:

1.攝取磷酸鹽食物

2.骨骼分泌EGF23這種荷爾蒙

3.身體會把鈉留下來,血壓跟著上升。

 

提醒有高血壓家族病史的人以及已經被診斷高血壓的當事人能節制加工食品的攝取。

參考文獻:

1.

FGF23 regulates renal sodium handling and blood pressure

 
, , , , , , ,


http://embomolmed.embopress.org/content/early/2014/05/05/emmm.201303716

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Volume 2014 (2014), Article ID 381082, 9 pages
http://dx.doi.org/10.1155/2014/381082
Review Articl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FGF23: A Key Molecule in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ka Jimbo and Tatsuo Shimosawa

http://www.hindawi.com/journals/ijhy/2014/38108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破壞味覺 苦味與菸味不能並存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吸菸確實會破壞味覺,讓人「吃不了苦」。法國巴黎「Pitie-Salpetriere」醫院團隊發表於《化學刺激知覺》期刊的研究指出,吸菸者與非吸菸者相較,辨別咖啡等苦味的能力較弱,且吸菸對味蕾的傷害很可能是永久的,因為戒菸者辨別苦味的能力也下降。

研究人員以「氯化鈉」代表鹹味、「蔗糖」代表甜味、「醋酸」代表酸味、「咖啡因」代表苦味,針對94名健康的中年吸菸者、48名「曾有吸菸習慣」的戒菸者,以及309名從未吸菸的受試者進行「酸、甜、苦、鹹」的味覺測試,藉由受試者提出的「味道強度」,比較吸菸者、戒菸者及非吸菸者的味覺敏感度。

結果發現,辨別甜、酸、鹹的味覺都沒有受到吸菸影響,但有19.8%的吸菸者「苦覺」敏感度下降,另有26.5%的戒菸者也無法辨別較淡的苦味,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由於味蕾已受到永久性的傷害。

研究人員指出,吸菸者及戒菸者辨別苦味的能力「變遲鈍」,很可能是一種「慢性中毒」的結果,最可能的原因,是舌頭不斷接觸處於「燃燒狀態」的菸草或香菸,造成味蕾功能失調。

 

 

 

鄭醫師補充:

經常經過餐廳旁邊,在非用餐的休息時段,看到廚房的廚師利用吸菸來做片刻的休息與放鬆,殊不知,長期吸菸,會導致味蕾永久性傷害,無法分辨苦味,對自己專業要求高的廚師,最好能戒菸,避免吸菸傷害味蕾,影響到工作。

參考文獻:

Nelly Jacob, Jean-Louis Golmard, Ivan Berlin. Differential Perception of Caffeine Bitter Taste Depending on Smoking Status. Chemosensory Perception, 2014; DOI: 10.1007/s12078-014-9164-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咖啡族小心!白色奶油球的真相

咖啡奶油球的真面目是?

前幾天,在一家可外帶的咖啡館看到一名年輕女性,她正拿著托盤講手機,托盤上放了幾杯剛買的咖啡。「咖啡好了,需要幾個奶油球呢?」我想她大概是受同事或朋友之託來買咖啡的。「○○小姐跟△△小姐不在座位上?這樣啊!那好吧!我就拿差不多的數量回去好了,反正是免費的。」在她面前,可免費取用的奶油球堆積如山。她隨意抓了五、六個放入紙袋,然後大步邁出店門。我要在這裡問讀者一個問題:為什麼「咖啡奶油球」可以隨意取用呢?你想過這個問題嗎?



我經常在演講時,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認為咖啡奶油球是用什麼製成的呢?」

「咦!我從來沒想過這種問題。」所有人露出困惑的表情,大部分會回答說是「牛奶」、「鮮奶油」等。但是,其實「咖啡奶油球」並不是由牛奶或鮮奶油製成的。

在植物油裡加入水,利用添加物來呈現乳化狀態,製成「牛奶風味的東西」,這就是「咖啡奶油球」的真面目。比起使用牛奶或鮮奶油,植物油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所以,才能提供大家「隨意取用」。

關於這一點,只要仔細看「包裝背面」就知道了:植物性脂肪、乳化劑、黏稠劑、pH調整劑、色素、香料。包裝背面會有這樣的標示,至於「牛奶(生乳)」則隻字未提。請注意接下來的區別,前面我指的是外包裝;現在打開包裝,仔細看各個奶油球容器,就會發現,上面也沒有「牛奶」的字眼,只標示了「咖啡用奶油」、「咖啡鮮奶油」等。

雖然我前面曾寫到,要去看「包裝背面」的原料標示。但這標示只印在裝奶油球的外包裝上,至於奶油球容器上,則是沒有標示的。根據食品衛生法的規定,像這樣的小容器或小包裝(三十平方公分以下)是不需要標示的。關於這一點,我後面會再詳述。因此,當奶油球被放到咖啡館或餐廳時,就算想要確認「包裝背面」的原料標示也沒辦法。

水、油與「白色粉末」製成咖啡奶油球

在植物油裡加入水,使其呈乳化狀態,製成牛奶風味。」我前面雖然這麼寫著,但如同大家所知,在普通狀態下,水、油是無法融合的。因此,添加物就登場了。

首先要使用「乳化劑」。乳化劑就是界面活性劑,只要加進去,油和水會在瞬間混合,乳化為牛奶一樣的白色。

但是,這樣還是沒有牛奶般的濃稠感,因此,就要用黏稠劑「加工」製造。乳化劑跟黏稠劑都是「合併標示」(後述),所以無法得知用了多少種類。最後加工階段則用「焦糖色素」,藉著極淺的褐色,調整得非常像奶油色。為了延長保存期限,則加入「抗氧化劑」,最後,再加入有奶油香味的「香料」。所以,你每次加入咖啡的「牛奶」──其實是用水、油與多種添加物所製成的「奶油風味沙拉油」。

我在演講會上,經常現場將水與油乳化,做出「咖啡奶油球」,每次會場都會傳出「喔!」的驚訝聲,因為沒有人知道這個「內幕」。事實上,法律沒有規定不可以用植物油來製作奶油,但這很明顯是「仿商品」、「偽造商品」,不是嗎?

事實上,加工食品就是有很多這種「模仿」、「造假」。

但是,我們消費者難道就沒有值得反省的地方嗎?為什麼在咖啡館或家庭式餐廳,咖啡鮮奶油會堆積如山,且可以「隨意取用」?──到底有多少人會抱持這種「單純的懷疑」,而去思考理由呢?(當然,我並不是說所有可以隨意取用的東西都可疑。)

不只是咖啡鮮奶油,對於其他食品,那些毫無懷疑、毫無問題意識的使用者,永遠都會上廠商的當。在目前「偽造食品」、「假食品」橫行的時代,我們更應該有認清「真品」的眼光。

 

 

鄭醫師補充:

添加物,人造食物的危機處處存在,原則上儘量食用沒有汙染的天然來源比較安全。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用漱口水 小心中風

 

常使用抗菌漱口水不見得是好事情。英國最新研究發現,常使用特定抗菌漱口水,可能讓血壓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中風風險。

研究顯示,有的漱口水抗菌成份不但會殺死壞細菌,同時也會讓好細菌玉石俱焚,而部份好細菌可幫助身體調節血壓,讓血壓下降、維持穩定,一旦這些好細菌也跟著遭到殲滅,血壓就容易上升,根據統計,每天使用特定抗菌漱口水的人血壓往往多上升二到三點五單位。當血壓持續偏高,就可能增加心臟病、中風等風險。

英國倫敦大學瑪莉皇后學院教授安莉塔‧阿魯瓦莉亞為研究計畫主持人,研究團隊以健康成年人進行實驗,發現有些品牌的抗菌漱口水會在數小時內讓血壓上升。

阿魯瓦莉亞教授接受英國「每日郵報」訪問時表示,如果每天都把口腔內細菌殺光光,無異是一場災難。就算只是讓血壓稍微上升,也會明顯增加心臟病、中風死亡率。

共有十九名健康自願者參與研究計畫,研究人員讓他們每天使用兩次抗菌漱口水,結果發現,這些人血壓都有上升趨勢,上升幅度介於二到三點五單位。只用一天抗菌漱口水,升血壓效果馬上顯現。研究成果已出版於「自由基生物學與醫學」期刊。

其他研究顯示,血壓每上升兩單位,死於心臟病風險就會增加百分之七,中風死亡風險也會增約百分之十。

研究作者表示,這並不是叫大家都不要使用抗菌漱口水,如果口腔有感染或有牙周病,還是需要使用這類抗菌漱口水,至於其他人就不一定非要使用這類抗菌漱口水。研究人員認為,問題可能是在氯己定(Corsodyl)成份,這種成份會把調節血壓好菌殲滅,不只這種成份,其他成份也可能干擾身體細菌生態平衡,對身體造成一些健康風險。

 

 

鄭醫師補充:

有牙周病,藉由看牙科之專業協助以及正確的刷牙方式來處理,漱口水不見得能幫太多忙。真要使用漱口水,請留意是否含氯己訂(Corsodyl)之成分。

Physiological role for nitrate-reducing oral bacteria in blood pressure control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Volume 55, February 2013, Pages 93-100
Vikas Kapil, Syed M.A. Haydar, Vanessa Pearl, Jon O. Lundberg, Eddie Weitzberg, Amrita Ahluwalia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戒菸可避免眼睛問題

抽菸的人如果戒菸,或許可以避免一些眼睛問題。瑞典一項追蹤二十年的研究發現,中年抽菸的人若戒菸,就能減少白內障風險,往後視力較不會越來越模糊。

白內障是一種常見眼疾,當眼睛水晶體逐漸變混濁,就會影響視力。瑞典研究人員發現,一天抽十五根菸以上的中年男性如果可以順利戒菸,二十年後罹患白內障風險便大大降低。

瑞典厄勒布魯大學醫院比爾吉塔‧伊德爾維克‧林德布拉德研究團隊指出,戒菸或可降低白內障風險,不過過去曾抽菸的人得白內障風險還是會持續好幾十年。抽菸與一些其他眼睛疾病息息相關,要避免這些眼疾,就得想辦法不要抽菸,請抽菸的人趕快戒菸。眼科醫師也應該多鼓勵民眾戒菸、不要抽菸。

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美國醫學會-眼科醫學期刊」(JAMA Ophthalmology)。

 

 

鄭醫師補充:

簡單來說,白內障風險與自由基產生過多有關。吸菸是身體增加自由基的捷徑,因此,戒菸對於白內障的預防有幫助,言之成理。事實上研究也證實兩者關聯的確存在。

自由基是否過多?有簡單的定性篩檢與詳細的定量功能醫學檢測可以直接得知,不須猜謎。一旦檢測出過多,建議補充大量的抗氧化物質(含食物與營養補充)來協助去除自由基。

參考文獻:

Lindblad B, Håkansson N, Wolk A. Smoking Cessation and the Risk of Cataract: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Cataract Extraction Among Men. JAMA Ophthalmol. 2014;():. doi:10.1001/jamaophthalmol.2013.6669.

http://archopht.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79519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麥當勞網站:速食有害健康

【台 灣醒報記者陳正健綜合報導】速食業龍頭麥當勞教人速食有害!一般認為,速食店販售的漢堡、炸雞和薯條等是垃圾食物,食用過多將導致肥胖,或是增加腎臟負 擔,照理說麥當勞應該不會公開支持這些意見,不過近日麥當勞內部網站「McResource Line」卻出現吃速食有礙健康的資訊,要人們遠離高鹽、高熱量食物,根本是「自摑嘴巴」,十分矛盾。

近日麥當勞公司內部網站呈現了速食有害人體健康的資訊,出現起司漢堡、薯條和可樂等飲料的圖片,標題寫著「不健康的選擇」(Unhealthy choice),而另一張圖片則是水和沙拉,標題寫著「較健康的選擇」(Healthier choice)。

弔詭的是,圖片下面的註解寫說,當人們去速食餐廳時,應避免食用油炸食物,最好是食用裝有沙拉的三明治,並且限量攝取起士、培根和美乃滋等食物。如果到有各式沙拉、湯飲和蔬果的餐廳飲食,將更能維持健康。

另一張圖則是一份包含漢堡、薯條和可樂的套餐,標題寫說「攝取高熱量食物使人肥胖」,下面的註解寫說,速食提供快速的用餐時間,價格便宜,許多人因此不需在家做菜,這已成為忙碌現代人的飲食文化,但高卡路里、高熱量和高鹽分的食物對健康有害,會導致肥胖。

這 幾張圖瘋狂流傳,因為麥當勞公司內部網站雖是提供給員工使用,但任何外面的人都可以透過註冊看見裡面的資訊。麥當勞公司事後出面回應說,這個網站提供了有 用的飲食資訊,教人如何吃得健康,並且有專家的意見,給予飲食均衡的建議,麥當勞認同這些建議,近年來已在菜單中加入更健康的選項。

 

鄭醫師補充:

沒規定自己賣的東西,自己會用或者吃吧?但如果自己都不敢吃還賣,那是蠻值得探討的一件事,例如醫師如果感冒,自己也不會吃感冒藥一樣。

以前我在部落格曾經PO文討論過一部電影:麥胖報告。沒看過的人可以找來瞧瞧。對照這則新聞報導,印象會更深刻。

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main.html/id=846

原文參考報導:

http://www.news.com.au/finance/business/mcdonalds-shuts-down-mcresource-line-employee-website-that-warned-about-dangers-of-fast-food/story-fnda1bsz-122678958071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可樂含致癌物?業者駁:未違法

焦糖色素成分之一的甲基咪唑 (4-MI) 攝取過多容易致癌?台北市議員高嘉瑜踢爆,台灣可口可樂焦糖色素中的甲基咪唑 (4-MI)成分超標,指責衛生福利部未能嚴格把關,嚴重影響民眾健康。業者則是反駁,強調台灣所生產「可口可樂」,所含的焦糖色素,完全符合法規,未有違法情事。



高嘉瑜議員表示,焦糖色素常被添加在可樂、沙士中,而4-甲基咪唑(4-MI)是焦糖色素製程中所產生的衍生物,在去年年初,美國的公共利益科學中心(CSPI)揭露,在可樂中所含的4-MI,在老鼠實驗中顯示會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

台灣可樂致癌物 比美國高93倍

依據檢測數據,可推算出國內355c.c.的可口可樂所含的的4-MI約為156微克,而百事可樂的4-MI含量更達373微克,相當於美國4微克基準的93倍。當時曾向社會大眾揭露這起可能危害到國民健康的重大消息,同時也要求台灣的可口可樂公司立即修改配方。

目前可樂所使用的是第4類焦糖色素,其4-MI含量規格為250mg/kg以下,這樣的標準實在太過寬鬆,難怪業者迄今仍不更改配方。



該做卻不做 台灣可口可樂遭痛批

議員表示,在美國的公共利益科學中心檢測出美國可口可樂中4-MI的含量在每罐355c.c.中為132微克後,美國可口可樂可以火速將配方修改降低到4微克,代表可樂公司確實有技術可以更改配方,也能立即改進,但是台灣的可樂公司卻刻意不做為,迄今都沒有主動公布4-MI含量的數據,也沒有更改配方。

因此,要求要求衛福部應訂定更嚴格的4-MI規範,為國民的健康把關,也要求台灣的可樂公司應該立刻更改配方並加註警語,別為了節省些許的成本就賠上了商譽以及消費者的信心,甚至是國人的健康。

業者澄清 一切符合法規未違法

不過,衛生局則是表示,目前國內市售可樂的4-MI含量都是比照歐盟標準,且符合衛福部訂定的食品添加物草案規定,由於草案目前尚未公告實施,無法強制性要求廠商提供配方,進行檢驗,會持續與廠商溝通。

台灣可口可樂公司則是發表聲明回應指出,台灣所生產「可口可樂」產品中所含的焦糖色素,完全符合台灣法規及食品藥物管理署現今及最新提出的新制法規,但未消除民眾疑慮,已與焦糖色素供應商合作調整生產程序,以降低「可口可樂」焦糖色素裡的 4-MI(甲基咪唑)含量,預計將在 2014 年上半年完成。

 

鄭醫師補充:

重點不是合不合法,而是健康考量。業者反應已經充分表達這一點。

2011年動物研究發現4--甲基甲基咪唑(4-MI)的致癌風險,: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2007) Toxicology and Carcinogenesis Studies of 4-Methylimidazole (CAS No. 822-36-6) in F344/N Rats and B6C3F1 Mice (Feed Studies). NTP report TR-535. Accessed on 2011-01-11.

 

Murray, F.J. et al. (12 Nov 2010). "Does 4-methylimidazole have tumor preventive activity in the rat?". Food Chem Toxicol. 49 (1): 320–2. doi:10.1016/j.fct.2010.11.010. PMID 21075160. Retrieved 15 Aug 2012.

後續的相關動物研究強調每天喝的量要相當大,才會存在這類致癌風險,然而兩家可樂公司在美國仍允諾降低4-甲基咪唑(4-MI)的含量:

"Coke and Pepsi change recipe to avoid cancer warning". Associated Press. The Guardian. 9 March 2012. Retrieved 2012-03-0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身處戴奧辛環境 易罹高尿酸血症

自由時報 – 2013年10月19日 上午6:12

〔自由時報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成大環境 微量毒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張榮偉研究發現,長期暴露在戴奧辛的環境下,會引發男性高尿酸血症的風險,較一般男性高出三倍以上,這是首次研究暴露在戴奧辛 環境中,對高尿酸血症的影響。張榮偉的研究獲得國際重視,論文不僅刊登在流行病學期刊(Epidemiology),也得到第十九屆公共衛生優秀論文獎— 「陳拱北教授紀念獎」,今天將北上領獎。

 

張榮偉二○○五年七月到二○一○年十月,針對長期居住在會產生戴奧辛、但已廢棄多年的工廠附近一千五百三十一位民眾進行血液採樣生化檢查與問卷調查,探討血液戴奧辛與腎絲球濾過率、高尿酸血症的相關性。

 

研究發現,男性得到高尿酸血症的比率為二十九%,女性為十二%,男性腎絲球濾過率隨血液中戴奧辛濃度增加而下降,顯示腎功能可能受影響;而男性高尿 酸血值則隨血液戴奧辛濃度增加而上升;男性血液戴奧辛濃度較高時,得到高尿酸血症的危險,比血液戴奧辛濃度低者高出三倍以上;女性受到雌激素保護,得以降 低高尿酸血症的風險,停經後,才看得到受戴奧辛的影響而上升。

 

張榮偉表示,一般人多知道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會引發心血管疾病;近年來的研究,已逐漸證實高尿酸血症與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亦有關係,大眾不宜輕忽。

 

 

 

鄭醫師補充:

 

毒素曝露,會增加身體代謝的負擔,導致身體代謝障礙的慢性疾病罹患率增加,因此減少環境毒素的曝露有助於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提醒大家。

 

參考文獻:

 

Hyperuricemia After Exposure to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Near a Highly Contaminated Area

Chang, Jung-Weia; Ou, Horng-Yihb; Chen, Hsiu-Lingc; Su, Huey-Jena,d; Lee, Ching-Changa,d

Epidemiology:
doi: 10.1097/EDE.0b013e318294ef68
Pollutant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宿醉讓人變笨 清醒後仍影響

作者: 鍾玉玨╱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9月30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鍾玉玨╱綜合報導】


一夜暢飲,酒醒後的代價不止是噁心、頭痛欲裂,英國最新研究顯示,宿醉還會令人變笨、反應遲鈍,影響大腦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區塊。


宿醉醒來往往記不得前晚發生的事。據英國基爾大學(Keele University)研究顯示,宿醉不但傷身,還會影響大腦的心智反應,20幾歲的人宿醉清醒後,大腦的反應時間會退化到與40多歲的人差不多。


主持研究的心理學博士羅倫.歐文(Lauren Owen)說,宿醉的症狀不只限於生理,還會影響情緒與認知功能,導致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


她指出,宿醉後工作記憶能力會降低5%至10%,出錯率則上升30%。而宿醉後,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即使回歸到零,依然會持續削弱大腦的運作。所以不要誤以為宿醉後清醒,就不會有影響。


研究還發現,「年紀愈大,宿醉愈嚴重」的說法並不成立。研究員史帝芬(Richard Stephens)說,年紀愈大,宿醉的次數反而愈少,主要是因為上了年紀後,漸漸明白自己的酒量,所以較不會飲酒過量。


迄今科學還未能完全解釋宿醉的成因,初步認為,宿醉是一種脫水現象,而飲料中的化學物質也是造成宿醉的禍首。


酒精的主要化學物質是乙醇,身體會把乙醇分解為乙酸鹽再排出體外。但酒類通常都會含少量的甲醇,分解時會形成更毒的物質。也因為深色酒(如威士忌)通常含有較高的這類化學物質,因此比伏特加更容易造成宿醉。




鄭醫師補充:


這是在今年八月初,第五屆的酒精宿醉研究協會第五屆年會,在研究者的基爾大學所發表的研究報告。過去研究發現減少宿醉的程度,南韓研究發現蘆筍汁效果還不錯,此外,幫助肝臟解毒功能的N- 乙醯基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簡稱NAC)搭配B1,效果更好。至於有些國家的經驗,則是處理脫水,故透過補充椰子水來協助改善: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37373


上述研究的參考報導資料:


http://www.healthline.com/health-news/mental-hangovers-affect-memory-and-reaction-time-08021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美國排名前三的頂尖醫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發現,幫助鴉片類依賴患者戒斷藥物使用,有助於改善患者得憂鬱以及焦慮情緒。這項研究發表於美國疼痛學會的第32屆年會(American Pain Society (APS) 32nd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

這項研究蒐集15位年齡從28到64歲得慢性疼痛患者,他們的症狀包含長期慢性的下背痛、腹痛、偏頭痛、纖維肌痛症以及多重部分的複雜疼痛症狀。平均疼痛的症狀發生是14年,換句話說,都是慢性疼痛的患者。
這些患者都是嚴重功能失衡,大部分的人也無法工作,在戒斷前,它們的鴉片類止痛藥物包含醫療上常用的
morphine, hydrocodone, oxycodone, 以及 fentanyl 貼片等等。

在五天的戒斷療程中,美沙酮的使用劑量減量到0,其他止痛的藥物完全取代鴉片類藥物,同時配合生理、心理以及職能治療。結果發現,患者的憂鬱及焦慮指數明顯下降,經三個月的追蹤,也持續下降,甚至降到正常範圍。

嗎啡類藥物依賴,往往是憂鬱以及焦慮症狀的主因,因此本身有憂鬱或者焦慮症狀,第一步應該透過專業協助戒斷嗎啡類藥物依賴。

參考文獻來源:

American Pain Society (APS) 32nd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 Abstract 410. Presented May 10, 2013.
原文報導資料來源: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04077?nlid=31284_1048&src=wnl_edit_dail&uac=200556CJ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天10幾瓶!感冒糖漿當水喝 易發生幻覺

NOWnews – 2013年5月5日 下午5:18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市面上成藥品牌、種類如此多,台北市藥師公會最近就針對北市44家藥局調查成藥銷售情形,發現暢銷的前30種品項中,不同品牌的感冒糖漿就包下前4名,同時也是銷售冠軍,去年一年就可賣出16萬瓶。


位居第一名的感冒糖漿,北市藥師公會觀察更發現,明明一瓶就是1至2天的劑量,有消費者卻是整箱整箱地搬回家;醫生提醒,感冒糖漿濫用常被忽略,有人一天喝10幾瓶,喝到出現幻覺,是被家人發現後才帶去就醫。


同時,感冒糖漿也是銷售量的冠軍,去年一年就賣出16萬瓶,比前年增加近2萬瓶;有醫師表示,各個品牌的感冒糖漿成分不同,若沒有按照劑量、整瓶當飲療在灌,可能就有成癮的問題。


台北市藥師公會首度統計北市44家藥局,連續2年的藥品銷售,其中發現一瓶約只要20元的感冒糖漿,銷售量驚人,光是北市44家藥局,去年共賣出16萬3000多瓶感冒糖漿,比起前一年近14萬5000瓶 ,成長達12%。


許多民眾會將感冒糖漿視為救命良藥,以致於不少人直接選擇感冒糖漿來治療,但國人多半都沒有詳讀說明書的習慣,常把小瓶裝的感冒糖漿一次喝完。其實,正確是用藥為一瓶是1至2天的劑量。


感冒糖漿長期濫用情形嚴重,購買此的消費者又多以老年人居多;若是長期大量服用,出現幻覺等症狀,提醒家中的民眾也要留心長輩們的用藥狀況,以免豪飲反成癮。




鄭醫師補充:


在精神科的照會訓練(接受其他科的會診,針對病患的精神症狀來評估,改善患者精神狀況),不時強調在會診的會談詢問內容中,一定要問患者這個問題:是否有自行購置成藥或者自行服用感冒藥或者止痛藥的習慣?為何這個問題很重要?


第一步要先了解何謂自我醫療(self medication)?


就是指透過自我用藥來解除身體不適或者疼痛,對藥物不了解的人會認為感冒糖漿簡直就是萬靈丹,不僅可以減輕感冒症狀,身體痠痛、 頭痛不適甚至是精神不佳,都可以喝感冒糖漿來紓解不是甚至是提振精神。幻覺的症狀,比較可能來自於類麻黃素的成分,類麻黃素或者麻黃素一般用於改善鼻塞,也可以提振精神活力,麻黃素已經加強管制,因為可以透過加工製成安非他命。


此外感冒糖漿的成分包含的止痛成分包含乙醯氨酚(普 拿疼主要成分)以及可待因(鴉片類止痛成分),若是經常使用,不僅增加身體負擔,還可能形成洗腎以及成癮等等嚴重後遺症。因此周遭的親友若是有人把感冒糖 漿當作居家常備良藥,習慣服用來自我醫療,不喝就會頭痛,而且使用頻率越來越頻繁,那麼極可能已經造成藥物上癮的狀況。



乙醯氨酚(普 拿疼主要成分)對身體的負擔可以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7105


有興趣也可以參閱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6119&next=15671&l=f&fid=39&sc=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每天2片培根 死亡機率增加44%

華視 – 2013年3月8日 下午6:58







油油亮亮的大漢堡,27公斤的培根,閃閃發亮,看起來有夠美味。還有這個阿拉巴馬州出產的培根烘肉捲,跟這個西雅圖知名漢堡店製作的培根疊疊樂,別忘了還有培根火腿香腸,多美味呢,看大家吃的表情就知道,但吃的開心,你的身體卻不開心。


歐洲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每100個死亡的人當中,有三人是因為吃這些培根火腿加工肉的關係,提早離開人世的。這份研究發現,每天吃160公克以上,也就是大約4根中式香腸的人,比起吃半根中式香腸的人,死亡率高出44%。


去年也有另外一個研究顯示,每天吃50克加工肉品,大約是一根香腸份量,罹癌風險會上升20%。內湖國泰營養師張斯蘭建議,不管是培根臘肉還是香腸,最多一週一次,一次最多就是兩根手指頭的量就好,才保持健康又長壽。


鄭醫師補充:


歐洲大型研究參與者超過45萬人,所以研究結果的可信度極高,參考文獻:


Meat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 results from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



Sabine Rohrmann*, Kim Overvad, H B Bueno-de-Mesquita, Marianne U Jakobsen, Rikke Egeberg, Anne Tjønneland, Laura Nailler, Marie-Christine Boutron-Ruault, Françoise Clavel-Chapelon, Vittorio Krogh, Domenico Palli, Salvatore Panico, Rosario Tumino, Fulvio Ricceri, Manuela M Bergmann, Heiner Boeing, Kuanrong Li, Rudolf Kaaks, Kay-Tee Khaw, Nicholas J Wareham, Francesca L Crowe, Timothy J Key, Androniki Naska, Antonia Trichopoulou, Dimitirios Trichopoulos, Max Leenders, Petra HM Peeters, Dagrun Engeset, Christine L Parr, Guri Skeie, Paula Jakszyn, María-José Sánchez, José M Huerta, M L Redondo, Aurelio Barricarte, Pilar Amiano, Isabel Drake, Emily Sonestedt, Göran Hallmans, Ingegerd Johansson, Veronika Fedirko, Isabelle Romieux, Pietro Ferrari, Teresa Norat, Anne C Vergnaud, Elio Riboli and and J Linseisen




BMC Medicine 2013, 11:63 doi:10.1186/1741-7015-11-63


http://www.biomedcentral.com/1741-7015/11/63/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空汙恐讓新生兒體重過低

法新社 – 2013年2月6日 下午2:05







研究報告發現,汙染程度愈高,寶寶出生時體重低的可能性也愈大。這份報告發表於美國「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也是截至目前調查空氣汙染和胎兒發育的最全面研究。


科學家分析來自北美洲、南美洲、歐洲、亞洲和澳洲的9國300多萬筆新生兒資料。大部分資料是在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晚期蒐集,部分資料蒐集時間則更早。


報告主要執筆人、巴塞隆納環境流行病研究中心(CREAL)的戴凡德(Payam Dadvand)說,新生兒體重低與多項嚴重健康問題有關,包括出生後幾週出現併發症或夭折的風險較高。


新生兒體重低於2500公克便稱為低出生體重兒。


共同研究人員伍德拉夫(Tracey Woodruff)說,汙染無所不在。


伍德拉夫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婦產科和生殖科學教授,她說:「重要的是,全球幾乎人人都暴露在這樣的空氣汙染之中。」


她說:「我們呼吸的空氣都有這些細如髮絲的微型粒子。」


但她也說,嚴格限制空氣汙染的國家,汙染物相對較少。


伍德拉夫說:「美國過去數十年的成果已顯示,降低汙染對身體和心靈健康的好處,遠大於抑制汙染的成本。這值得所有國家效法。」


鄭醫師補充:


上述報導的參考文獻:


Dadvand P, Parker P, Bell ML, Bonzini M, Brauer M, Darrow L, Gehring U, Glinianaia SV, Gouveia N, Ha EH, Leem JH, van den Hooven EH, Jalaludin B, Jesdale BM, Lepeule J, Morello-Frosch R, Morgan GG, Pesatori AC, Pierik FH, Pless-Mulloli T, Rich DQ, Sathyanarayana S, Seo J, Slama R, Strickland M, Tamburic L, Wartenberg D, Nieuwenhuijsen MJ, Woodruff T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 .doi:10.1289/ehp.1205575


http://ehp.niehs.nih.gov/2013/02/1205575/


最近和一位在北京執業的中醫師閒聊,他提到當地嚴重的空氣汙染,讓他幾乎不太敢帶小孩出門,連太太當時懷孕,也儘量減少外出的機會,因為他很清楚這些空汙對孕婦以及小孩的健康風險,包含他在臨床上看到許多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患者,體內有累積過量的重金屬,除了母親在懷孕時時用海產的汙染之外,還有當地空氣汙染可能的健康負面效應。


出生體重不足2500公克的新生兒,會增加早夭以及其他許多健康風險,不可輕忽,權威醫學期刊小兒科(Pediatrics)也曾有相關研究:


Very Low Birth Weight Outcomes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Neonatal Network



  • Maureen Hack,

  • Jeffrey D. Horbar,

  • Michael H. Malloy,

  • Linda Wright,

  • Jon E. Tyson,

  • and Elizabeth Wright

Pediatrics 1991; 87:5 587-597


(doi: 10.1542/peds.107.1.e1)


http://www.pediatricsdigest.mobi/content/107/1/e1.ful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母接觸三丁錫 兒孫易肥胖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1月17日 上午12:06





美國最新動物實驗發現,化學物質「三丁錫」(Tributyltin)可能造成後代子孫肥胖問題。海洋船體油漆、許多PVC(聚氯乙烯)塑膠製品都含有三丁錫成分。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研究人員讓懷孕老鼠接觸低劑量三丁錫,結果老鼠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後代子孫雖然沒有接觸這種物質,卻接連發生肥胖問題,包含身體脂肪、肝臟脂肪都增加不少,且脂肪相關基因表現也都非常活躍。


研究首席作者布魯斯‧布藍伯格表示,研究顯示,如果在胎兒時期就接觸三丁錫等內分泌干擾物質,往後脂肪很容易大量堆積。這種現象不需透過DNA突變遺傳,也能傳給後代子孫。這項研究已發表於一月十五日出版的「環境健康展望」期刊。


不少PVC塑膠製品都有三丁錫成分,PVC容器中的塑膠粒子若飄在灰塵當中或溶出來,很容易就進到身體裡面,像三丁錫與其他有機錫成分也會跟著進入體內。


室內灰塵常有大量三丁錫物質,年幼小孩可能花很多時間在地板、地毯上玩耍,因此三丁錫就會對小孩造成影響。有些人是在吃海鮮時吃進三丁錫,因為船體油漆含三丁錫,海鮮食物接觸到船體,就可能帶有三丁錫。研究提醒,民眾應多注意三丁錫問題,也要盡量避免接觸三丁錫。


鄭醫師補充:


三丁錫無所不再,要避免並非那麼容易。提醒大家,環境污染物質影響人體健康,甚至禍延子孫,這類研究只會越來越多,上述報導參考文獻:


R. Chamorro-García et al. Trans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of increased fat depot size, stem cell reprogramming and hepatic steatosis elicited by prenatal exposure to the obesogen tributyltin in mice.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15, 2013.


http://ehp.niehs.nih.gov/2013/01/1205701/


早在2008年,類似研究即已發表:


Staff (2008-12-03). "Persistent Pollutant May Promote Obesity". Science daily.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8/12/081201081921.htm. Retrieved 2008-12-03.


2009年針對公鼠的研究更證實,不僅有肥胖風險,還會造成脂肪肝:



Zuo, Z., Chen, S., Wu, T., Zhang, J., Su, Y., Chen, Y. and Wang, C. (2011), Tributyltin causes obesity and hepatic steatosis in male mice. Environ. Toxicol., 26: 79–85. doi: 10.1002/tox.20531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tox.20531/abstract



此外,殺蟲劑接觸累積也會導致肥胖風險:


M.A. Mendez, et al. Prenatal organochlorine compound exposure, rapid weight gain and overweight in infancy.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in press, 2010. doi:10.1289/ehp.1002169


除了減少這類污染源的接觸,若還能透過相關檢測,了解身體是否有這類環境汙染物質累積,透過適當營養補充來增加身體排毒功能,可能是更全面且積極的預防保健之道。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前吃止痛藥 傷腸道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12月10日 上午12:20




有些運動員會在運動前先吃一點「布洛芬」(Ibuprofen)成分止痛藥,希望能減緩劇烈運動所引起的疼痛,或希望透過減輕疼痛,提升運動表現。不過荷蘭最新研究發現,健康的人若在運動前吃止痛藥,很容易對腸道造成損傷。


布洛芬是一種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成分,荷蘭奧比斯醫學中心外科醫師金‧範‧威以克表示,研究結果顯示,運動員在運動前自行服用布洛芬止痛藥並非安全無虞,這種行為很可能帶來傷害,因此非常不贊成運動員做這種事。


金‧範‧威以克醫師研究發現,有些運動選手身體很健康,但運動時小腸會稍微受點損傷,而布洛芬會讓這種傷害變得更嚴重。運動選手如果早晚運動前各服用一劑量止痛藥,小腸細胞很快就會受傷。


上述傷害都是可以復原,當運動結束一小時後,小腸細胞就會自行修復、恢復正常。不過研究作者憂心表示,長期進行這種行為對小腸可能大大不利。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十二月號的「運動醫學與科學」期刊。


研究人員以九名男性運動選手為研究對象,運動選手平均年齡二十七歲,身體都很健康,每周進行三到十小時的運動訓練。


實驗分成四階段。第一階段:運動選手在騎腳踏車一小時前先服用四百毫克布洛芬,分兩次服用。第二階段:運動選手騎一小時腳踏車而不服用布洛芬。第三階段:運動員在運動告一段落、休息時才服用四百毫克布洛芬,分兩次服用。第四階段:運動選手休息、沒有運動,且沒有服用任何止痛藥。


研究團隊過去曾進行研究發現,運動會減少消化道血流,布洛芬等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也會影響血流。這次研究則顯示,運動前服用布洛芬藥物會使小腸受損加劇,且腸細胞屏障作用也會跟著減弱,細菌很可能就會從小腸跑到血液,造成危害。


鄭醫師補充:


我還在醫學實習時,曾有一位外科前輩在一個晚宴場合中跟我開玩笑的說:醫師開止痛藥,最好不要加腸胃藥,胃穿孔而出血需要開刀的患者數量才不會減少,外科醫師才有刀可開。


打開電視機,不時會看到非類固醇止痛劑的廣告,像「布洛芬」(Ibuprofen)這類在專業分類上稱之為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或稱之為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劑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analgesics ),不僅在臨床上經常被醫師開立,連一般開價的藥妝通路取得都很容易。經常服用到底對身體有何負面風險,一般大眾並無概念。


根據研究統計,最常見的兩大副作用便是腸胃道以及腎臟的問題,不過這些風險與服用劑量有關,經常服用,腸胃道容易出現症狀包含消化不良、胃潰瘍甚至胃穿孔,嚴重的話有致命風險。根據估計,大約有10-20%的患者的腸道症狀與這類止痛劑經常服用有關。以美國為例,每年約有 103,000 名患者因為服用非類固醇止痛劑而住院,且造成16,500名患者的死亡,不必要的非類固醇止痛劑開立,讓42%服用患者必須回診治療,這些風險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


Green, Ga (2001). "Understanding NSAIDs: from aspirin to COX-2". Clinical cornerstone 3 (5): 50–60. doi:10.1016/S1098-3597(01)90069-9. ISSN 1098-3597. PMID 11464731.


2009年的研究發現,經常服用這類止痛藥物,超過50%的患者的小腸都會持續受損,小腸細胞的屏障是身體非常重要的免疫防線:


 Higuchi K, Umegaki E, Watanabe T, Yoda Y, Morita E, Murano M, Tokioka S, Arakawa T (July 2009). "Present status and strategy of NSAIDs-induced small bowel injury".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44 (9): 879–888. doi:10.1007/s00535-009-0102-2. ISSN 1435-5922. PMID 19568687.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p637716362731058/.


臨床研究也發現,持續服用非類固醇止痛劑超過三個月,男性性功能障礙風險發生率是非服用者的1.4倍:



提醒大家,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的使用必須謹慎,若能找出病因直接處理是最直接且安全的治本方式,過渡期止痛劑的使用,可以考慮一些營養補充品來達到類似效果,除減輕症狀,也能避免藥物引發的相關後遺症與風險。


上述報導的研究原文以及出處可以參閱:



Aggravation of Exercise-Induced Intestinal Injury by Ibuprofen in Athletes



VAN WIJCK, KIM; LENAERTS, KAATJE; VAN BIJNEN, ANNEMARIE A.; BOONEN, BAS; VAN LOON, LUC J. C.; DEJONG, CORNELIS H. C.; BUURMAN, WIM A.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December 2012 - Volume 44 - Issue 12 - p 2257–2262

doi: 10.1249/MSS.0b013e318265dd3d

 

http://journals.lww.com/acsm-msse/Fulltext/2012/12000/Aggravation_of_Exercise_Induced_Intestinal_Injury.1.aspx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背痛抽菸更痛 也影響復原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12月7日 上午12:14





有下背痛困擾又有抽菸習慣的人最好能戒菸,這樣下背痛也許可以獲得改善。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嚴重下背痛患者如果戒菸,其下背痛疼痛程度會比繼續抽菸者減輕許多。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12月號的「骨頭與關節外科期刊」。研究也發現,脊椎疾病、下背痛患者若繼續抽菸,身體會更加不舒服。


近幾年來,醫界陸續發現,下背痛、椎間盤疾病患者如果抽菸,會痛得比較厲害,且抽菸也會影響手術復原。


所有成年人中,約有半數因下背痛、脊椎疾病等問題而就醫。許多研究證據顯示,抽菸的確會增加慢性疼痛風險。研究人員以5300多名患者為研究對象,這些人都因脊椎疾病產生下背痛、大腿痛等症狀,也都正在接受治療,其中有人開過刀,也有人沒有開刀。研究人員追蹤他們的抽菸史與下背痛疼痛程度,研究觀察時間為八個月。


結果發現,沒有抽菸習慣的人、戒菸的人下背痛明顯舒緩。相反地,繼續抽菸的人下背痛疼痛程度較為嚴重。


研究人員也發現,下背痛的人如果持續抽菸,即使接受治療,下背痛還是無法獲得明顯改善。


研究作者羅徹斯特大學骨科醫學博士葛倫‧瑞奇汀表示,「我們知道,尼古丁會讓疼痛加劇,」研究顯示,若在治療過程戒菸,復原狀況會比較好,但如果繼續抽菸,就算接受治療,病情還是很難獲得改善。


鄭醫師補充:


戒菸可以緩解下背痛,對於有菸癮的下背痛患者,這是戒菸的好理由。相關研究的引用來源:


Caleb Behrend, Mark Prasarn, Ellen Coyne, MaryBeth Horodyski, John Wright, Glenn R. Rechtine; Smoking Cessation Related to Improved Patient-Reported Pain Scores Following Spinal Care. The 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 2012 Dec;94(23):2161-2166.


http://jbjs.org/article.aspx?articleid=1378036


抽菸是身體產生自由基的捷徑,身體發炎時,自由基會大量產生,自由基過量容易損壞細胞的DNA,導致心血管疾病(包含中風以及心肌梗塞)、癌症以及糖尿病的風險提高:


Rajamani Karthikeyan, Manivasagam T, Anantharaman P, Balasubramanian T, Somasundaram ST (2011). "Chemopreventive effect of Padina boergesenii extracts on ferric nitrilotriacetate (Fe-NTA)-induced oxidative damage in Wistar rats". J. Appl. Phycol. 23, Issue 2, Page 257 (2): 257–263. doi:10.1007/s10811-010-9564-0.


在神經系統疾病以及精神方面,巴金森症(或稱帕金森症)、阿茲海默症、精神分裂以及老年導致的失聰都被證實與自由基過多有關:


 Floyd, R. A., (1999). Neuroinflammatory processes are important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n hypothesis to explain the increased form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and nitrogen species as major factors involved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development.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26(9-10), 1346-1355. doi:10.1016/S0891-5849(98)002937


身體最為人所知的去除自由基的利器(抗氧化)來源包含:維他命A、C、E以及植物多酚等等,身體的尿酸以及膽紅素也都有抗氧化能力,不過太多尿酸以及膽紅素會導致痛風以及黃疸的問題。


以抗衰老預防醫學觀點而言,自由基過量絕對是大忌,有菸癮的人若能戒菸,對減少自由基累積來說是減害的一大步!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