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吃飯不專心 味盲易變胖

 


飲食習慣不當或邊吃邊看電視、打電玩等不專心用餐的「味盲」,最容易發胖!醫界十七日提出革命性新觀念,肥胖者要成功減重,須開發自己的「味覺智能TQ」,學會用「心」吃東西,只要放慢吃東西的速度,體重就會減下來。


前台大醫院外科醫師趙世晃近年陸續幫四萬多位民眾減重,發現減重成敗關鍵在病人的「心智」。肥胖者做了胃間隔等減重手術還是瘦不下來,問題在他們繼續以「胖子頭腦」吃東西,永遠吃不到滿足點。


他發現,肥胖者容易狼吞虎嚥,一碗肉鬆稀飯,標準體重者平均咀嚼一五七次,肥胖者只咀嚼八十二次就吞完;難咀嚼的蒟蒻乾,一般人至少要咀嚼五、六十下,胖子只咬一、二十下就吞下肚,相差二、三倍之多。


趙世晃把「吃相」概分為細嚼慢嚥、狼吞虎嚥、漫不經心、談笑風聲等型態,分別代表敬慎、急躁、散漫、溝通,也象徵一個人的「心性」。


趙世晃說,速食、戰鬥式的吃法,常令人食不知味,缺乏心靈滿足感。減重過程要訓練每個人的「味覺智能TQ」(Taste Quotient),當一個人學會細嚼慢嚥、滿足的進食,自然而然就會瘦。


從小就胖的王小姐十分鐘就吃完一個排骨便當,體重曾飆到九十六.六公斤,這些年一直和肥胖奮戰。她接受味覺智能訓練,一個月就瘦了五公斤,現在體重六十四公斤。


王小姐說,面對一道菜,醫師要她想出廿個讚美的形容詞,一邊慢慢吃力一邊慢慢品味回憶,一餐至少花半小時,食量只有過去的四分之一,卻很滿足。



鄭醫師補充:


上述的進食方式,其實不是新觀念,應該說是一直被忽視的概念及作法,壓力是很多人肥胖的真正原因,但是壓力如何累積及產生,並不只是工作過度、或者與家人或者另一半的問題而已,真正讓身體有壓力是從平常的生活及飲食方式一點一滴累積的。今年國內出版的「健康腦,身心沒煩惱」裡面即有完整的闡釋,以下是我從書籍介紹的資料中摘錄相關內容給大家參考:


 「很容易覺得疲勞、經常偏頭痛、生理期不順;血壓、血糖及膽固醇等數值始終居高不下的你,明明已經按時吃藥、控制飲食、努力運動,病卻還是好不了?」


  疾病真正的根源,其實是不健康的大腦!


  在日本開設健康門診的橫倉恆雄醫師,20年來診療過許多因「莫名的身體不適」、「看了很多醫生都沒有效」而前來就診的患者。他從豐富的臨床經驗中發現:現代社會中過量的壓力、資訊的暴增,已讓許多人的左腦──也就是掌控理性的腦陷入沒有「餘裕」的艱難處境,無法適當地調適壓力,進而產生偏食、暴飲暴食的行為,並罹患種種疾病。


 


  可是,一般的健康法著眼於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通常會建議患者少吃、多動,結果反而造成負面的壓力,讓患者的大腦更快進入疲憊狀態,完全無法根治疾病。從真正的源頭------大腦下手,才能一勞永逸、徹底恢復健康!


 


讓大腦恢復活力的「五感療法」:現代人已習慣從電視上的氣象預報得知當天溫度的數字,卻懶得透過肌膚去實際感受;只為了吃而吃,卻很少開心地享受食物,像這樣在五感上的遲鈍和退化,正是疲憊腦的最大成因。書中提供:消除頭部緊繃感的西瓜按摩法、不要一大早就開電視、走出辦公室吃午餐等20個小方法,重新喚醒你孩提時敏銳的五感。


 


  ◎快樂吃就健康的「樂食療法」:所謂的樂食,就是想吃蛋糕時把一整盒吃完也沒關係、不論幾點吃晚餐都可以。這些聽起來「違反常識」的觀念其來有自,正是大腦神奇的調節機制。當大腦得到滿足了,食慾及體內的代謝機能就能彼此平衡,即使攝取了太多熱量,也會被身體代謝掉。從臨床實驗上也得到了相當有力的證明,300多位進行樂食療法的人,在一年後,不管是體重、血糖值、體脂肪、總膽固醇,通通都下降了。更神奇的是,減重成功率高達97%,並塑造了不會二度復胖的體質。


 


最後提醒:想要讚美食物,必然要找自己覺得美味的東西,不然無法讚美。找回身體感官的敏銳感覺(不只是味覺而已),身體會直接做精確的調控,體重自然維持在理想的範圍,為了減少誤解以及對於樂食療法的執行細節更清楚,建議大家不妨直接找這本書來了解,若能身體力行,我想最大的收穫就是了解自己的身體有完美的自我調控能力,並能在身心舒泰的狀況下,享受健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