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服用避孕丸 降低罹癌機率

路透社 – 2011年12月8日 下午10:36




(路透社倫敦8日電)澳洲兩位醫師今天指出,服用避孕丸能降低修女罹患癌症的風險,因此基於健康考量,教會應該提供避孕丸。


未曾生育的婦女比較容易罹患乳癌、卵巢癌和子宮類癌症。全世界9萬5000名天主教修女因為許下守貞誓約而增加罹患這幾種癌症的機率。


這個問題為人察覺已歷數百年。義大利外科醫師拉馬齊尼(Bernadino Ramazzini)於1713年指出,修女罹患乳癌這種「被詛咒的瘟疫」機率極高。


兩位作者摩納希大學(Monash University)的布里特(Kara Brit)和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Melbourne)的蕭特(Roger Short)主張,服用現代的避孕丸可以是個解決方法。兩人的研究刊在英國醫學雜誌「刺胳針」(The Lancet)上。


因為未經歷懷孕與哺乳,所以未生育婦女經歷比較多的月經周期,這會增加罹癌機率。在懷過孕的婦女中,年輕就懷頭胎、懷孕數次、或餵母乳的婦女,則罹癌機率更低。


作者表示,服用避孕丸的婦女平均死亡率,比從未服用過的低12%;而罹患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則降低50%到60%。


兩位醫師說:「如果天主教會能免費提供口服避孕丸給所有修女,則將降低其罹患乳癌、卵巢癌和子宮類癌症的風險。」中央社(翻譯)

 

 

鄭醫師補充:

 

熟知女性荷爾蒙功能運作的人都知道,女性體內的荷爾蒙主要是雌激素與黃體素,兩者會相互擷抗以及相互平衡,雌激素過多,黃體素就會比較少,反之,黃體素提高,雌激素也會降低。月經來的次數較多,的確會讓雌激素分泌及刺激女性身體的機會增加,因此生產次數較少,一直是女性癌症風險的因子之一。我認為除了藉由減少月經次數來減少雌激素對身體組織不當的刺激之外,平時若能幫助雌激素代謝正常,也就是直接把雌激素濃度過高的狀況控制下來,這才是最根本及自然的解決之道。許多女性癌症的發生與雌激素佔優勢有關,之前我曾撰文介紹:


有些避孕藥可以提高黃體素的濃度,達到抑制雌雞素的效果,至於功能性醫學的作法是幫助雌激素代謝,而非另外服用一些製劑來增加黃體素濃度而抑制雌激素。

 

上述這篇澳洲學者的學術論述的重要依據為兩篇研究文章,其結果提到女性服用避孕藥本身並無增加乳癌的風險而且也讓子宮及卵巢癌症罹患率降低:

 

Hannaford PC, Iversen L, Macfarlane TV. Mortality among contraceptive
pill users: cohort evidence from 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Oral Contraception Study. BMJ 2010; 340: 927–35.


Vessey M, Yeates D, Flynn S. Factors aff ecting mortality in a large cohort
stud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oral contraceptive use. Contraception 2010;
82: 221–29.

 

這篇發表於LANCET期刊論述的引用來源為:

doi:10.1016/S0140-6736(11)61746-7


 

避孕藥的服用還是有副作用的,在此補充避孕藥服用常見的副作用給大家參考:

頭痛、頭暈、月經過多或不規則、噁心、嘔吐、水腫、子宮頸粘液增加、子宮頸肥大、食慾增加、體重增加、皮膚癢、青春痘、疲倦、沮喪、潮紅、感覺虛弱、乳房脹痛、念珠菌感染增加等等。

 

長期服用的風險如下:

高血壓:可能有5%使用避孕藥的人血壓會微幅增加,高劑量的影響比較大。

血脂肪:現在的第三代避孕藥所使用的黃體素對於血脂肪已經沒有不利的影響,不過以前所使用的較高劑量黃體素確實可能造成問題。

血糖:低劑量避孕藥對於胰島素及血糖的影響雖非完全沒有,但一般被視為沒有臨床意義,而且不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在停止服用後影響也會消失。

 

一些服藥時間較長的女性的臉頰部可能出現像懷孕時那樣的蝴蝶斑,這是雌激素引起的色素沉著。妊娠期已有色素沉著的人用避孕藥後容易發生,並且與日光照射有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