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會說,提不起勁或者心情不好,吃個甜食就會改善,一些甜食的廣告,也以幸福快樂的感覺來吸引大家多食用,這並非無稽之談,但也潛藏更多的危險。在無力、或者處於輕微憂鬱時,增加腦內血清素最快的方式,就是攝取醣類,甜食、米飯、麵包之類的來源,血糖就會上升,身體為了降低血糖,胰島素就會開始分泌,接下來對於血清素的增加會有幫助,所以胰島素不只在平衡血糖,還能製造身體的蛋白質。
但是若是沒有補充胺基酸來源,一直靠甜食來增加血清素的合成,只會導致身體的胺基酸越來越少,因此甜食只能算是一種興奮劑,往往只有短暫的效果,在恢復經歷改善憂鬱的上,效果無法持續。因此,在改善憂鬱這件事來說,要充分攝取完全蛋白質,配合優質的醣類來源,這才能讓血清素進入大腦的狀況,效率更高且持久。
很多人並不瞭解,低血糖是最容易誤診成精神疾病的身體功能失衡,低血糖經常出現的症狀像是突然感到焦慮不安、突如其來的不安全感、注意力衰退、晚上常醒來,這些症狀在精神科門診常會被當成焦慮或者憂鬱來處理。
常常會想吃甜食的人,可能體內的血糖濃度都是上上下下極不穩定的,對甜食的渴望就在提醒一件事:低血糖,因此在正餐之間長覺得餓想吃東西,或者半夜醒來就會想吃東西,體重起伏不定,一旦便胖就很難瘦回來,都可能有血糖代謝異常有關。
血糖在體內影響的不只是胰島素而已,也就是說,一旦血糖過高,胰島素分泌來降低血糖,但如果血糖過低,體內的壓力系統就會啟動,所以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壓力荷爾蒙(腎上腺皮質醇)就會開始作用,來幫助血糖上升,引此,血糖值穩定,身體能公憤稱份的葡萄糖給大腦,精神、注意力、心情及思考等等就會維持在高檔,因此為了要達到這樣的狀況,應該設法熱自己的血糖保持在穩定的狀況,也就是用過餐後,血糖緩慢上升,在飯後三到四小時,血糖仍維持與空腹血糖的值相當,當然胰島素的分泌也會正常。
反之,血糖維持不穩定,尤其是血糖經常處於過低時,大腦及身體不時感到恐慌,此時跟壓力有關的荷爾蒙不是會分泌,甚至傾巢而出,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身心症狀於焉產生。這些症狀會因為荷爾蒙釋放的優先事出而症狀有所不同,有人是焦慮不安加劇、有人則是睏倦想睡、或者手麻、心悸、頭痛等等,甚至有人會易怒或者無法控制的一直想吃甜食或者澱粉。
以上的資料,許多專業人員其實認知還蠻有限的,因此,對那些幾乎每天吃甜食、零食點心、清涼飲料,常常感到飢餓,常半夜醒來吃東西、傍晚容易感到疲憊、想睡,體重增加瘦不下來,靠甜食減緩壓力、頭痛、心悸或發麻等狀況、即使服用抗焦慮或者抗憂鬱改善有限,甚至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本身若有一些類似焦慮不安、憂鬱、易怒甚至強迫思考、行為等等症狀的人,應該都要從血糖與胰島素的穩定處理起,而不是給自己貼上精神科診斷而直接服藥控制,本末倒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