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沒藥 有下藥動作就能止痛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患者身體出現疼痛時,有時不一定要用藥,醫師只要讓患者感覺好像有接受治療,疼痛症狀就會緩解。舉例來說,患者手術後往往需要使用止痛藥止痛,當患者使用自控式止痛給藥機器時,若讓患者相信按一下按鈕就可以止痛,就算沒有藥物進入血液循環,也同樣可以達到止痛效果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研究團隊指出,重點在於,患者需要花一點時間相信安慰劑可以發揮治療效果,研究人員以四個療程時間讓患者相信安慰劑可以止痛,就算後來知道療程是假的,患者疼痛現象還是可以緩解。但如果只治療一個療程就馬上告知患者療程是假的,安慰劑效果就無法持續下去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疼痛期刊》(The Journal of Pain)。

研究人員認為,醫療人員進行疼痛治療時,若多強調、暗示治療可以發揮很好效果、幫助提升預後復原情況,同樣也可以發揮止痛安慰劑效果

研究作者解釋,在這次研究中發現,患者不但要相信治療有效果,且需要一段時間體驗,感覺自己真的好轉,等大腦對治療有所回應,安慰劑效果才會持續下去。此時就算知道療程不是真的,大腦還是會持續對治療產生反應。

研究作者表示,這項做法未來可以應用於兒童或可能對止痛藥上癮的族群。以兒童來說,先讓兒童感覺藥物發揮效果,然後中途撤掉藥物,改成使用安慰劑,讓兒童繼續使用安慰劑,效果就會持續下去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報導提醒我們,小孩及青少年用藥越保守越好。

安慰劑用於精神疾病的臨床研究非常多,通常是用來做對照比較,有趣的是,許多研究發現安慰劑的作用甚至不比許多抗憂鬱劑的療效差,而且沒有副作用。因此有人戲稱應該先給安慰劑,沒有效再考慮是否給藥。

安慰劑,也就暗示的力量,是否真可以達到療效?在此我舉一個臨床上的實際個案:一位20出頭的男性到診所來求診,一部分的求診目的是想要完全戒斷精神科用藥。這篇研究報導也提醒我們,小孩及青少年用藥,其實越保守越好。

戒斷過程前面很順利,可是到了最後剩下半顆,患者堅稱自己再也減不去了,因為自己一定要靠那半顆用藥才能入睡。後來家屬和我討論是否可以採用安慰劑療法?經商議,在不告知當事人的狀況下,把藥換成安慰劑,患者本人只覺得藥的味道不大一樣,但還是不疑有他照吃照睡,等到過了半個月,才告知他使用的是安慰劑,剛開始,患者本人感到非常生氣,後來知道自己可以不靠藥物也能入睡,了解自己最後無法戒藥的關鍵,完全是心理依賴,才釋然不再追究,而且完全回歸正常生活。

自我暗示的療癒力量,往往超過許多人的想像。

參考文獻:

Are children the better placebo analgesia responders?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doi:10.1016/j.jpain.2015.06.013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5265900150076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