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萬人有便祕困擾!1杯水+10粒杏仁,刺激腸道大蠕動

日文編譯/李奕璇
2017年11月22日 上午10:00

【早安健康/李奕璇編譯】在家裡上廁所都很順利,卻會因為趕時間急著出門,或是到了外面嫌棄廁所太髒而忍住便意,最後便意竟然就消失了,好幾天都無聲無息?小心可能會變成便祕體質!據統計,台灣超過500多萬名的上班族有便祕問題,醫師建議日常生活中養成喝水與攝取杏仁的習慣,調整上廁所的姿勢,就能有效改善便祕! 
錯過腸道大蠕動,便祕將越發嚴重

台灣營養基金會統計,全台有超過500多萬的上班族4天以上才排便,或是排便時需要用很大的力氣;日本也同樣約有500萬人受便祕之苦,有2成的日本人一到外面就會忍住便意,結果便祕就變得越來越嚴重。 
身為模特兒的日本女藝人鈴木奈奈自述有便祕的困擾,情況嚴重時可能一周都沒有排便,日本大竹消化內科診所院長大竹真一郎只是用手觸診其左下腹,就出現明顯的疼痛感,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其腸道裡已堆積了許多的糞便。 
檢視其日常可以發現,原來造成便祕的原因就潛藏於生活習慣之中,她沒有吃早餐的習慣,喜歡吃肉、不愛吃青菜,在外面也會因為嫌馬桶髒而忍住便意。 
大竹真一郎醫師表示,習慣忍耐便意,會導致便祕越來越嚴重。大腸會將食物殘渣的水分吸收,使糞便成形,並且藉由反射的蠕動功能,將糞便向肛門擠壓排出。這種腸道的蠕動運動一整天都會持續小幅度的運作,但大蠕動是一天當中只會出現幾次的難得排便機會,如果能把握此機會,就可以順利排便。 
下一頁教您把握腸道大蠕動,輕鬆解決便祕問題! 

杏仁搭配水、善用小道具,刺激蠕動助排便

如果在外面習慣忍耐而錯過腸道的大蠕動,腸道中的糞便水分漸失變得越來越硬,使排便時伴隨疼痛,又會習慣忍耐,最後將連便意都感覺不到。最好的改善方法就是在家裡吃早餐,好好把握早晨的大蠕動機會,預留充裕的時間在家裡排便。 
胃只要有食物或液體進入,腸子就會開始活動,早上若真的騰不出時間吃早餐,光喝水也能刺激腸道大蠕動,再搭配1天10粒杏仁,排便效果更佳。 
日本松坂診所院長松坂紀幸表示,杏仁含有豐富的鎂,由於鎂人體不易吸收,因此可以順利到達腸內,鎂具有收集腸道內水分的作用,可以協助糞便變軟,容易排出。鈴木奈奈依此作法,第三天早上終於能順利排便。 
此外,調整上廁所的姿勢也能有助解決便祕,大竹真一郎醫師建議,蹲著排便更能讓肛門的肌肉容易放鬆,有便祕問題者,選擇蹲式馬桶會比坐式馬桶好。如果是在家裡坐著上廁所時,腳下不妨放一個小椅凳踩著,讓大腿與腰之間呈35度,可以讓排便更加輕鬆。 

鄭醫師補充:

鎂在醫療上,經常被醫師拿來當軟便劑開立,最常見的就是氧化鎂,其實鎂不僅幫助便秘改善,還可幫助神經放鬆,提升睡眠品質,協助憂鬱症改善、思覺失調症患者往往缺鎂、治療心律不整甚至是骨骼強健,建議大家在飲食上多多透過食物來補充鎂,食物來源若不夠,可以考慮透過補充品來加強。換句話說,身心症的患者,絕大部分都需要補充鎂的營養來源。

 

參考文獻:

鎂改善便秘: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348737/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042657/

鎂改善失眠: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3853635

鎂改善心律不整:

https://academic.oup.com/ehjcvp/article-abstract/3/2/108/2669829?redirectedFrom=fulltext

鎂協助憂鬱症改善:

Tarleton EK, Littenberg B, MacLean CD, Kennedy AG, Daley C (2017) Role of magnesium suppleme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PLoS ONE12(6): e0180067.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80067

http://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80067

思覺失調症患者缺鎂: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pdf/10.3109/00207459108986275

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scientifica/2017/4179326/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