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糖飲吃零食 學童易患過動
2019年8月14日 上午5:50
中國時報【李侑珊╱台北報導】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是常見兒童神經生理疾病,台灣盛行率達5至7%,學童上課無法專心、衝動控制力差,嚴重影響課業表現。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發現,ADHD與飲食不營養有關,愛喝含糖飲料、吃零食,更容易間接誘發過動症,研究成果刊於《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及《臨床醫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加工食品手搖杯風險高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潘文涵與台灣大學、長庚大學、台北醫學大學合作,在大台北地區31所小學招募216位病童,從條件相似的病童展開研究,透過過敏現象、飲食型態與血液測量值等差異,推算危險因子數目與疾病關係。
ADHD在臨床上的4個風險因子,貧血、血清素偏低、嗜酸性粒細胞與免疫球蛋白偏高,後兩者與過敏發炎有關。研究結果顯示,同時有2種以上過敏症狀的學童,得到ADHD機率比常人高出2.34倍;4個風險因子皆異常者,機率則飆升至6.5倍。
潘文涵強調,過敏與過動機制是重疊的,因此改善過敏症狀與減少致敏飲食,都有助改善過動症狀。檢視過動兒與非過動兒的飲食型態發現,ADHD組學童蔬果、水果、蛋白質類等營養性食物攝取頻率明顯較低,高糖、高油等不營養食物攝取率卻偏高,包括燒烤、油炸食物、甜食等,小朋友愛吃的科學麵、含糖手搖飲等,也是致敏風險因子。
蔬菜穀類核果有助改善
此次研究也首度發現,ADHD孩童血液中的無機磷酸鹽偏高,此化學物質常見於加工食品與含糖飲料等,若未妥善控制,未來恐增加腎臟病發生風險。
潘文涵表示,多讓孩子食用蔬菜、水果、全穀類、核果、優質蛋白質等的營養食物,若能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修復營養生化狀態,將有助於過動症病況改善。
鄭醫師補充:
這十多年來,我一直在門診再提到ADHD的衛教時,一直不斷地提醒家長,甜食(含糖飲)須避免,有過敏狀況必須設法積極改善,節制高熱量高糖食物來源,過品體質改善後,幫助許多ADHD患者狀況提升,甚至完全不需依賴藥物。過去,國外相關研究其實累積不少,但國內相關研究普遍缺乏,因此這類衛教,甚至被不少同業斥為無稽,強調藥物才是唯一控制的療法,如今有了國內學術單位刊登於權威醫學期刊的研究報告,讓ADHD的家屬甚至是當事人,在改善治療方式上,多了另類選擇,也希望有更多被懷疑有ADHD困擾的人,能透過飲食調控以及相關的生活型態調整,根本改善體質,達到ADHD的症狀大幅改善的目標。
此外,若能再配合規律運動,2019年發表的最新研究證實ADHD改善效果更加明顯:
Christiansen, L.; Beck, M.M.; Bilenberg, N.; Wienecke, J.; Astrup, A.; Lundbye-Jensen, J. Effects of Exercise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DHD: Potential Mechanisms and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J. Clin. Med. 2019, 8, 841.
https://www.mdpi.com/2077-0383/8/6/841
研究報導參考文獻:
1.血清素偏低及貧血引發ADHD症狀: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is associated with allergic symptoms and low levels of hemoglobin and serotonin
Scientific Reports, Article number: 810229 (201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