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納士( Monash )大學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了一種有前景的新療法,用於治療行為變異型額顳葉失智症(behavioural variant frontotemporal dementia,簡稱 bvFTD),這是 60 多歲以下最常見的失智症形式 - 可以穩定通常會加劇的行為問題,並減慢大腦因疾病而萎縮。這是第二個臨床試驗證實,藥物硒酸鈉(sodium selenate)可以減緩認知能力下降和神經退化性損傷,這是包括阿茲海默症在內的許多失智症的典型狀況。

行為變異型額顳葉失智症 (bvFTD) 是一種進展迅速的破壞性疾病,可發生在 35 歲以下的人群中。它的特點是行為障礙和性格改變,對患者及其家人來說可能是高度破壞性和痛苦的。目前沒有針對 bvFTD 的治療或治癒方法,典型的存活期為診斷後 5-7 年。

與皇家墨爾本醫院(澳大利亞唯一一家針對非遺傳性 bvFTD 的醫院,也是全球少數醫院之一)聯合進行期限為 12 個月的 1 期試驗發現,藥物硒酸鈉在 bvFTD 患者中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重要的是,大多數接受硒酸鈉治療的患者的認知或行為症狀沒有變化,並且在試驗期間腦萎縮率降低。該試驗的結果由莫納什大學神經科學系的 Lucy Vivash 博士領導,剛剛發表在《阿茲海默氏症和失智症:轉化研究和臨床干預》( Alzheimer's and Dementia: Translation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Interventions)期刊上。

在幾乎一半的 bvFTD 病例中,大腦中神經元的損傷是由一種叫做 tau 的蛋白質的積累引起的。這種蛋白質是預防和治療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研究的主要目標,作為逆轉由這種 tau 蛋白積累引起的神經退化性病變的一種方法。

根據 Vivash 博士的說法,硒酸鈉可以上調大腦中的一種酶,這種酶可以有效地分解 tau 蛋白。“我們之前在第 2 階段試驗中證實,給予輕度至中度阿茲海默病患者的硒酸鈉導致的神經退化性病變比沒有治療的患者來得少,”她說。重要的是,那些血液中硒含量較高的患者(硒酸鈉的分解產物)表現出較少的認知退化。

該研究小組現在正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許多醫院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以進一步測試這種藥物是否對 bvFTD 患者有益。

鄭醫師補充:

看到這份研究報導的描述,硒對於失智症的治療,極有可能不只是早發性的失智症,甚至晚發的失智症也可能有幫助然而失智症的治療與介入,能早就不要晚,因為一旦退化的速度加快,神經元的損傷及功能得難以恢復往往是不可逆的。

硒的攝取量建議不要超過上限450微克,過量的症狀有:腹瀉、肝病、心肌病變、皮膚炎、指甲變厚、毛髮脫落,更嚴重的中毒症狀包含噁心、嘔吐、疲倦及指甲脫落等等。 

參考文獻:

  1. Lucy Vivash, Charles B. Malpas, Christian Meletis, Meghan Gollant, Dhamidhu Eratne, Qiao‐Xin Li, Stuart McDonald, William T. O'Brien, Amy Brodtmann, David Darby, Christopher Kyndt, Mark Walterfang, Christopher M. Hovens, Dennis Velakoulis, Terence J. O'Brien. A phase 1b open‐label study of sodium selenate as a disease‐modifying treatment for possible behavioral variant frontotemporal dementiaAlzheimer's & Dementia: Translational Research & Clinical Interventions, 2022; 8 (1) DOI: 10.1002/trc2.1229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