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炎是身體復原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當它持續存在時,它會導致廣泛的複雜疾病,包括 2 型糖尿病、心臟病和自體免疫性疾病。

現在,來自南澳大利亞大學的世界首個基因研究證實,低濃度的維生素 D 和高度的發炎之間存在直接關聯,為識別具有發炎成分的慢性病風險或嚴重程度較高的族群提供了重要的生物標誌物。

該研究檢查了英國生物銀行 294,970 名參與者的遺傳數據,使用孟德爾隨機化來呈現維生素 D 和 C 反應蛋白濃度(發炎指標)之間的關聯。

UniSA 的首席研究員 Ang Zhou 博士說,研究結果證實,在缺乏維生素 D 的族群中增加維生素 D 可能會減少慢性發炎。

“如果你受傷或感染,發炎是你身體保護組織的方式,”周博士說。

“肝臟會產生高濃度的 C 反應蛋白以應對發炎,因此當您的身體出現慢性發炎時,它也會顯示出更高濃度的 C 反應蛋白。

這項研究檢查了維生素 D 和 C 反應蛋白,發現低濃度的維生素 D 和高濃度的 C 反應蛋白之間存在單向關係,表現為發炎

為缺乏維生素 D 的人補充可能會減少慢性發炎,幫助他們避免許多相關疾病。”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健康和醫學研究委員會的支持並發表在《國際流行病學期刊》上,還提出了這樣一種可能性,即攝取足夠的維生素 D 濃度可以減輕肥胖引起的併發症,並降低具有發炎成分的慢性疾病的風險或嚴重程度,例如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自體免疫性疾病。

南澳大學澳大利亞精準健康中心高級研究員兼主任 Elina Hyppönen 教授說,這些結果很重要,並為所報導的與維生素 D 相關的一些爭議提供了解釋。

“我們一再看到證據證實,增加維生素 D 濃度非常低的人對健康有益,而對其他人來說,似乎幾乎沒有益處。” Hyppönen 教授說。

“這些發現強調了避免臨床維生素 D 缺乏症的重要性,並為賀爾蒙維生素 D 的廣泛影響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

鄭醫師補充:

日前有研究分析平常有補充維生素D習慣的人,發現有例行補充維生素D的人連骨質疏鬆都預防不了,建議一般消費者不必另行補充維生素D。本人在此提供三個思考方向給大家參考:

1.一般消費者每天補充的劑量有多少?該研究只是調查消費者的補充習慣,但未掌握當事人本身的維生素D濃度,如果補充劑量不足,未達理想程度,對預防保健效果可能極為有限。

2.維生素D只是幫助鈣質吸收,骨質是否能留得住?還要看當事人其他相關食物營養來源補充是否充足?吸收率是否佳?是否有規律運動習慣?

3.維生素D是身體濃度最高的營養成分,也是一種賀爾蒙,對身體還有其他重要的功效,例如這篇報導提到的濃度不足,足以造成身體的慢性發炎居高不下,進而導致種種慢性疾病,這才是體內維生素D濃度夠高能提升身體預防保健功效的關鍵所在。

之前在門診,也有一位中年男性分享自身的體驗,他原來一直有慢性腹瀉的問題,試過多種改善方式也未見起色,直到他做基因檢測,結果顯示有維生素D相關基因變異,建議他最好持續補充維生素D,因此他遵醫囑開始規律補充維生素D,想不到長久以來困擾不已的慢性腹瀉竟然不復發作,讓他喜出望外,這個案例明顯與本篇研究結論一致,在此提供給大家參考。

參考文獻:

  1. Ang Zhou, Elina Hyppönen.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C-reactive protein: a bidirectional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22; DOI: 10.1093/ije/dyac08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