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狂睡 易發福

現代人生活忙碌,周末狂補睡眠,英國科學家指出,周末作息與平日上班大不相同,易導致生理時鐘大亂,不僅容易發胖,健康也會受到影響。

英國醫學研究會(Medical Research Council)哺乳動物遺傳學研究部對800多名民眾進行調查研究,了解他們在上班與假日睡眠的差異。

研究人員分析參與調查者的身高、體重、腰圍,進行血液檢查,了解他們喜好的睡眠時間和長短。結果發現睡眠差異情況愈大的人,愈可能肥胖或罹患肥胖引發的疾病。

研究人員以「社交時差」形容那些在周末和假日狂睡的現象,這和因為出國旅行的時差造成短暫性新陳代謝問題不同,長時間的「社交時差」擾亂了人體內的生理時鐘,進而影響健康。

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周末的睡眠型態和平常差異僅2個小時,就會提高「身體質量指數」(BMI)的風險,身體發炎及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會增加,確切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有可能是平日的健康飲食及運動習慣被打亂。

研究人員建議民眾,儘量保持固定的睡眠時間,不要因為放假而有大幅改變。

專家建議,要有好的睡眠不妨每天抽空做運動,晚餐時間提前並食用清淡食物,下午不要喝咖啡,睡前泡澡都是不錯的方法。

 

鄭醫師補充:

這句話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生理時鐘混亂,會增加身體壓力,導致肥胖以及血糖代謝異常機率提高。上面這篇研究報導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示範。儘量維持生活作息正常就是一個基本且重要的保健之道。

參考文獻:

http://www.mrc.ac.uk/news-events/news/study-finds-social-jetlag-is-associated-with-obesity-related-disease/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服避孕藥 增腦瘤風險

 

丹麥最新研究發現,十五到四十九歲女性若長時間服用避孕藥,持續五年,可能增加腦瘤風險,服藥者大腦容易長出膠質瘤。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英國臨床藥理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全世界不少女性在使用荷爾蒙避孕藥,其中也包含口服避孕藥,這些避孕藥都含有女性荷爾蒙。而醫界對於腦部膠質瘤與其他種類腦瘤一直不太了解,有些研究證據認為,女性荷爾蒙或許會增加某些癌症風險,但也有研究證據顯示,有些年齡層女性使用這類藥物,說不定可以減少一些癌症發生機率。因此研究人員就針對此議題進行深入研究。

研究計畫主持人為丹麥歐丹斯大學附設醫院大衛‧蓋斯特醫師。研究團隊分析十五歲到四十九歲女性就醫紀錄,在二○○○年到二○○九年間,發現有三百一十七名女性首次確診罹患腦膠質瘤,研究人員以另外年齡相符、未罹癌女性做對照組,結果發現,使用荷爾蒙避孕藥的女性罹患腦膠質瘤風險明顯上升,根據研究數據推估,每年每十萬名使用荷爾蒙避孕藥女性當中,約有五人出現腦膠質瘤。

蓋斯特醫師指出,女性選擇長期避孕方法時,這項研究可以提供多一點的參考資訊,進而幫助女性選擇最適合避孕方式。

希望未來可以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進一步了解女性荷爾蒙藥物與腦膠質瘤風險之間有何關聯性。

 

鄭醫師補充:

長期服用避孕藥,腦瘤(膠質瘤)風險明顯提高,這類報告過去比較少被提出來,對於長期使用避孕藥的女性來說,這是值得症是的健康資訊。

參考文獻:

Lene Andersen, Søren Friis, Jesper Hallas, Pernille Ravn, Bjarne W. Kristensen, David Gaist. Hormonal contraceptive use and risk of glioma among younger women a nationwide case-control study.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14; DOI: 10.1111/bcp.1253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嬰兒睡眠充足 可增強學習能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我們常聽老一輩的人說:「嬰仔嬰嬰睏,一暝大一吋」。由此可見,睡眠對嬰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且英國的科學家也表示,在嬰兒階段,充足的睡眠可使孩子增強記憶力和學習新知的本領。

嬰兒最佳學習時間:睡覺前

英國雪菲爾大學的科學家,針對216名0~1歲的嬰兒做了測試,發現寶寶如果沒有好好睡覺,就不能夠記住新的知識。研究人員以教6到12個月的嬰兒,玩手指木偶的3個方式,發現有一半的寶寶在學習後的4個小時睡了一覺,但是另外的寶寶則沒有睡覺或只短暫休息不到30分鐘。結果顯示,有充足睡眠的寶寶,能記住1.5個玩耍方式,但是沒有睡覺的寶寶,則一項本領都沒有記住。

專家們表示,睡眠對於嬰兒比其它年齡階段要重要很多。而且,研究團隊也指出,嬰兒最佳學習事物的時間為睡覺前,因此他們認為晚上睡覺之前的學習或閱讀非常重要。

 

鄭醫師補充:

睡眠對於學習力的提升,不只是青少年以及成年人甚至是年長者而已,嬰兒也是一樣。要擁有良好的學習能力,睡眠是不能忽略的一環。一旦睡眠不佳,應該透過專業評估找出原因,針對原因來處理。

參考文獻:

Sabine Seehagen, Carolin Konrad, Jane S. Herbert, Silvia Schneider. Timely sleep facilitates declarative memory consolidation in infant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5; 201414000 DOI: 10.1073/pnas.14140001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久坐傷身 有運動也不宜

即使有規律運動習慣,也不宜久坐。加拿大研究發現,無論有沒有運動習慣,只要久坐,就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癌症與死亡風險。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內科醫學年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療網資深科學家、多倫多大學醫學副教授大衛‧艾爾特為研究資深作者。他表示,現代人一個人一天平均有一半以上時間都是坐著,像看電視、在電腦前工作都屬於久坐、靜態活動。這次研究發現,雖然運動對健康很有好處,但光靠運動,實在不足以降低疾病風險。

研究人員分析許多研究數據,想了解靜態、久坐行為會對健康造成哪些影響。結果顯示,無論有沒有規律運動習慣,久坐都會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不過久坐對於很少運動或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傷害更大。研究首席作者艾維‧比斯瓦斯表示,當運動量增加,很多人會忽視久坐所帶來的健康風險。

艾爾特指出,避免久坐與規律運動同樣重要。每天只運動三十分鐘,其他二十三個半小時都坐在椅子上、很少活動,這樣實在不足以維持身體健康。

艾爾特建議,想避免久坐,就得觀察自己久坐時間長短,一旦開始計算久坐時間,多數人會開始改變行為。接著,設定可達到的目標。如可以每工作半小時,起身活動一到三分鐘。看電視時,也可以在廣告時間起身運動、活動,或稍微站一下。一天先減少兩、三小時久坐時間,以避免久坐傷身。

 

鄭醫師補充:

 

沒事多多活動就對了,久坐實為身體大患,提醒大家留意。

 

參考文獻:

Biswas A, Oh PI, Faulkner GE, Bajaj RR, Silver MA, Mitchell MS, et al. Sedentary Tim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Risk for Disease Incidence, 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nn Intern Med. 2015;162:123-132. doi:10.7326/M14-1651

 

 

http://annals.org/article.aspx?articleid=209132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空腹血糖飆高 胰臟癌風險大增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空腹血糖超標,竟增胰臟癌風險!國內研究發現,空腹血糖值每上升10mg/dL,罹患胰臟癌風險就會上升14%。醫師指出,胰臟癌早期沒有症狀、偵測不易且擴散速度快,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被稱為「無聲的殺手」;若能及時控制血糖,就能有效預防胰臟癌。

台大研究團隊分析國內近300萬人、2400名胰臟癌患者資料,結果發現,空腹血糖值在73.9至191 mg/dL範圍內,若超出正常空腹血糖值100 mg/dL,每上升10mg/dL,罹患胰臟癌風險就會增加14%。研究成果也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廖偉智指出,研究結果不只證實糖尿病患,會提高胰臟癌的風險,事實上在糖尿病前期,也就是空腹血糖值介於100至126 mg/dL間,罹患胰臟癌的風險就已經開始顯著上升。

廖偉智強調,血糖值由糖尿病前期的階段,約需數年的過程才會逐漸上升成為糖尿病;若能及時調整生活型態,包括減重、控制飲食、運動,不但可以降低血糖值,並大幅減少惡化成糖尿病的機會,也能預防罹患胰臟癌。

鄭醫師補充:

空腹血糖是非常簡單的檢測,但卻能作為胰臟癌罹患機率的重要指標,這個研究非常重要,提醒大家莫輕忽血糖的控制。即使還未到達糖尿病的罹患標準,仍須透過生活型態的調整,幫助血糖恢復正常值,降低胰臟癌的罹患風險。胰臟癌是非常惡性的癌症,五年存活率是數一數二的低。

參考文獻:

Liao Wei-Chih, Tu Yu-Kang, Wu Ming-Shiang, Lin Jaw-Town, Wang Hsiu-Po, Chien Kuo-Liong et al.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and risk of pancreatic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http://www.bmj.com/content/349/bmj.g737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他命對抗憂鬱症!快速搶救一命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研究發現,K他命對憂鬱症有快速療效。根據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最新臨床研究顯示,現行抗憂鬱藥物的效果緩慢,通常要1、2周才看得出療效,往往緩不濟急,相較之下,K他命的療效就快多了,靜脈注射後,不到1天就有效,可及時解救被評估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輕生的憂鬱症患者,逃過死神召喚。

不過,這項研究也發現,K他命的有效期只有2、3天,憂鬱症患者恐怕需要長期用藥才行。所幸,治療用K他命的劑量遠低於手術麻醉,以及迷幻吸食等用途,不至於因過量使用而出現明顯且立即的副作用,對健康的影響並不大。

藥理機轉不同 關鍵神經傳導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心理衛生研究所心智影像暨神經倫理學組主任裘格諾霍夫,應邀在台北醫學大學一場演講中指出,K他命是合法的麻醉用藥,近年雖被濫用,卻無損它在醫療上的地位。由於這10年多以來的實驗和觀察,醫學界幾乎可以確認K他命在治療憂鬱上所帶來的效果,完全不同於傳統抗憂鬱藥物的表現、

最主要是因為大腦正中央靠前側深處有個PACC的特定區域,靠GABA這個腦神經裡面的傳導物質來抑制其活化,或靠另一個傳導物質Glutamate來促進其活化。一般正常人的PACC維持穩定狀態,憂鬱症患者的PACC則異常活化,K他命含有GABA成分,可將異常的神經活化抑制下來,達到緩解憂鬱症的效果。

嚴重憂鬱症 可快速改善症狀

台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藍亭補充說明,目前廣為使用的抗憂鬱藥物中的一類,是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但較少為人所知的是,在歐洲有一種也被實驗承認具有抗憂鬱效果的藥物,它的作用機轉,是某種血清素再回收的「促進劑」,這兩類完全相反的機轉,都有抗憂鬱的效果。

特別是,憂鬱症治療一直以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是目前藥物治療方式,也並未讓醫界、患者感到滿意。除了藥物治療,不管在使用不同藥物,或者採取合併、加強藥物療效的各種策略下,還是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會無法達到足夠的反應。

難治型憂鬱症 難用藥物改善

臨床統計發現,有將近1/3的患者,被稱為「難治型憂鬱症」,他們會因為治療效果不佳,長期處在憂鬱情緒中,合併著各種身體不適症狀,幾乎喪失原本功能卻得不到親友諒解,在社會上辛苦的活著。

甚至很多時候這種絕望到達極限時,用自殺來結束這種痛苦的生命,也是這類患者常常會選擇的絕路。即使幸運能夠成為那2/3對現行治療會有反應的患者,現行的抗憂鬱劑仍有著見效速度不夠快(往往需要4到6週才能出現效果)、症狀不見得能完全改善的缺點。

大腦意識研究 台灣從不缺席

台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藍亭提醒,K他命屬第三級管制藥品,近年來卻常遭濫用,不少年輕人藉由吸食K他命來獲得飄飄然的欣快感,暫時脫離現實禁錮,但長期吸食下來,除會成癮並導致多重器官損害外,也會因膀胱纖維化容積變小而出現頻尿、漏尿等後遺症,民眾千萬要小心。

目前台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設立的大腦意識研究中心,將全力投入大腦與意識相關疾病的研究,去年起與署立雙和醫院合作,針對30幾名憂鬱症患者進行相關研究,希望能針對憂鬱症患者用藥安全找出路,為人類健康貢獻一分心力。

鄭醫師補充:

K他命當然有抗憂鬱的效果,因為K他命本身是麻醉劑。許多濫用者本身就有情緒困擾,藉著使用K他命來緩解憂鬱症狀。早在佛洛伊德時期,安非他命也適用於治療憂鬱症的合法處方。

這篇研究承認有三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是目前抗憂鬱劑無法處理的案例,被稱為難治型。真的難治嗎?其實是方向偏差,因為目前精神科治療憂鬱症的理論幾乎都是聚焦在某些特定區域大腦細胞神經傳導物質分泌異常,因此想盡辦法要處理大腦,當現行的藥物作不到緩解效果,就嘗試以麻醉劑來癱瘓大腦,達到緩解效果。照這樣的道理推論,其實嗎啡、海洛因都有抗憂鬱的效果,為何沒有拿來做研究,因為成癮性更高。

我在部落格討論抗憂鬱的治療,不只一次強調,憂鬱症的原因,往往不在大腦,大腦只是反應身體功能長久失衡,最後呈現衰弱、不聽使喚的症狀代言人。關鍵在身體功能失衡,但一般治療往往倒果為因,以致於治療憂鬱不僅難以斷根,進而變成慢性疾患得長期服藥控制,更慘的就是這篇報導提到的:難治型憂鬱症,連藥都控制不了,藥物副作用遠遠大於療效。有興趣了解相關原理以及細節的人不妨參閱拙著《除了開藥單,我還能做什麼?》這本書。

K他命作用在大腦,主要影響的有NMDA受體,主管我們的認知功能,過去我曾提到也是作用於NMDA受體的特殊胺基酸,經臨床試驗也發現對於難治型的憂鬱症患者提供比藥物更佳且無副作用的療效,它的名稱叫肌胺酸:

http://delightdetox1268.pixnet.net/blog/post/314690012-%E6%9C%AC%E5%9C%B0%E5%AD%B8%E8%80%85%E7%A0%94%E7%A9%B6%3A%E5%B9%AB%E5%8A%A9%E6%88%92k%E4%BB%96%E5%91%BD%E7%9A%84%E5%A4%A9%E7%84%B6%E7%89%A9%E8%B3%AAsarcosine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更年期女性胰島素濃度異常升高 防乳癌

更年期女性要多注意胰島素濃度變化。英國最新研究發現,更年期女性胰島素濃度一旦異常升高,罹患乳癌風險就會跟著上升,即使體重很健康、很正常,結果也是一樣,其影響力比體重過重更為強大。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癌症流行病學與癌症防治系副教授馬克‧剛特為研究作者,他表示,研究結果顯示,對更年期女性來說,代謝能力健康與否,與乳癌風險息息相關,至於體重有沒有過重,則不是重點。

上述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癌症研究」期刊(Cancer Research)。

研究作者指出,體重過重、肥胖女性的胰島素濃度通常較高,不過有些很重的女性荷爾蒙濃度很正常,或者也有部份體重正常女性新陳代謝能力很不健康、胰島素濃度出現異常。

研究人員以三千三百多名女性為研究對象,這些女性都沒有糖尿病,研究追蹤八年期間,有四百九十七名女性罹患乳癌。研究人員分析這些人的體重、空腹胰島素濃度與胰島素阻抗性等資訊,因而得到上述結論。身體運用食物能量,需要倚靠胰島素幫助,如果身體無法產生胰島素,或無法正常運用胰島素,就會引起糖尿病。

在研究當中,體重過重定義為身體質量指數(BMI)為二十五以上。研究人員發現,無論體重過重、體重正常,只要空腹胰島素濃度偏高,乳癌風險就會翻倍。此外,體重過重且出現胰島素阻抗性女性得乳癌的機率也會上升,與體重過重、沒有胰島素阻抗性的女性相比,其乳癌風險增加了百分之八十四。

剛特指出,從研究結果來看,體重過重女性若沒有代謝異常問題,罹患乳癌風險就不會增加。而體重正常女性一旦代謝能力出問題,乳癌風險便會上升,上升幅度與體重過重、代謝異常者不相上下。不過整體來說,體重過重、肥胖的人較容易產生胰島素異常。

 

鄭醫師補充:

胰島素升高,下一步就是糖尿病。胰島素異常升高不見得一定會出現肥胖的狀況,但胰島素濃度升高代表血糖代謝有問題,血糖代謝異常會導致更年期婦女乳癌風險增加,即使體重正常,這對許多醫療人員來說也是新發現。當然,如果是胰島素異常本身又有肥胖問題,乳癌風險更高。

勿小看血糖代謝問題,一旦出現胰島素異常的徵兆,最好積極處理,預防續發更嚴重的疾病。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cancertherapyadvisor.com/breast-cancer-risk-insulin-resistance-weight-bmi/article/392781/

參考文獻:

Breast Cancer Risk in Metabolically Healthy but Overweight Postmenopausal Women

  • Marc J. Gunter,
  • Xianhong Xie,
  • Xiaonan Xue,
  • Geoffrey C. Kabat,
  • Thomas E. Rohan,
  • Sylvia Wassertheil-Smoller,
  • Gloria Y.F. Ho,
  • Judith Wylie-Rosett,
  • Theresa Greco,
  • Herbert Yu,
  • Jeannette Beasley,
  • and Howard D. Strickler

Cancer Res January 15, 2015 75:2 270-274; doi:10.1158/0008-5472.CAN-14-2317

http://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ontent/75/2/270.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方人罹失智症 風險高

研究報告說,住在北方可能讓失智症罹患風險升高。研究人員說,這可能是北方地區民眾體內維生素D濃度較低,因為他們照射到的陽光量比南方人少。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人體會在皮膚暴露於陽光下時製造維生素D,先前研究已證明,體內維生素D濃度低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科學家表示,產生影響的環境因素可能不只一個,如果找出原因,失智症罹患比例就可能減半。研究人員發現,失智症罹患比例有明顯地域落差。在瑞典雙胞胎中,排除年齡與性別等因素後,居住在北方者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是居住在南方者的2到3倍。研究團隊觀察1921年出生的蘇格蘭人時,也發現相同模式。

孩童時期居住地區與罹患失智症風險較高沒有關聯。不過,到了中年,住在更北方的居民,罹患失智症的比例就變高。

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拉斯(Tom Russ)說,缺乏維生素D可能是北方人與失智症風險高有關的一項因素。

他說:「這種北方與南方的差別,的確會讓人想到緯度,這可能與陽光暴露量及維生素D有關,這是一種可能性,且肯定與健康的大腦功能和失智症有關。」

 

鄭醫師補充:

失智症風險裡面,維生素D得缺乏比較為人所忽略,但卻是研究已經確認的事實,這篇研究報導提醒我們,有失智症家族史的人想要預防失智症,體內維生素D濃度不能不足,已經罹患失智症或者有失智症傾向的人,維生素D濃度的維持更重要。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2916038/Living-North-raises-dementia-risk-Lack-sunshine-blame.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睡前飲酒 恐破壞熟睡程度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臨睡前小酌一番或可加速入眠,卻會破壞睡眠品質。澳洲墨爾本大學團隊發表於《酒精中毒:臨床與實驗研究》的報告指出,酒精有類似鎮靜劑的效果,可縮短不易入眠者睡著的時間,卻會降低熟睡的程度,因而導致「睡半天還是覺得累」。

研究人員找來24名每週飲酒量都在7「單位」酒精以下(1單位酒精約等於市售330毫升罐裝啤酒),也就是沒有飲酒過量情形的18至21歲正常受試者;受試者飲酒後酒測值約為0.084%,已超過我國酒後駕車標準的0.05%。測量腦波後發現,睡前飲酒者進入「熟睡期」時,大腦所釋放的「delta波」強度增加,且前部「額葉」處的「alpha波」也增加。

睡眠週期分為快速動眼與非快速動眼期,記憶深刻的夢境多發生在快速動眼期,非快速動眼期則分為淺睡期與熟睡期,「睡飽」程度多取決於熟睡期的長短。墨爾本大學心理學研究員克里斯欽尼可拉斯分析,熟睡期又稱為慢波睡眠,此時腦波以較緩慢的delta波為主;且隨年齡增長、大腦發育愈趨成熟,delta波的強度會減弱、出現頻率會減少。

尼可拉斯指出,在因慢性疼痛導致睡眠品質不佳的患者腦波中,也發現熟睡期有額葉alpha波活躍的現象、打破熟睡期的完整性而導致患者睡不飽。「醫師多不建議失眠患者睡前『來1杯』,」尼可拉斯說,「你只是比較快睡著而已,睡眠品質反而會下降。」

鄭醫師補充:

許多人會在睡前來一杯,幫助睡眠,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往往適得其反,這篇研究的重點完全點出喝酒助眠,只能幫助入眠,但睡眠最重要的深睡期,也就是慢波睡眠時期反而會被壓縮,慢波睡眠是身體進入睡眠期最關鍵的身體修復時期,因此,不少人發現,喝酒後整體睡眠品質其實不佳,而且更累。

參考文獻:

Julia K. M. Chan, John Trinder, Ian M. Colrain, Christian L. Nicholas. The Acute Effects of Alcohol on Sleep Electroencephalogram Power Spectra in Late Adolescence. Alcoh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2015; DOI: 10.1111/acer.1262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女性屁股大 容易生出聰明寶寶

(中央社倫敦18日綜合外電報導)老一輩的人常說「屁股大卡好生」,沒想到還能生出更聰明的寶寶?美國科學家宣稱,儲藏在女性大腿和臀部的脂肪,有助寶寶腦部發育。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存在於女性大腿和臀部的脂肪細胞,可以經由哺乳行為直接幫助寶寶腦部發展,因為女性臀部有儲存重要營養成分的作用。

發表這項研究結果的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of Pittsburgh)研究人員還說,在特定部位含有大量這種脂肪的女性,能夠生出更聰明的孩子。

女性身體隨著時間進化變得能夠儲存這種脂肪,專家認為,他們的研究結果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的大腿和屁股這麼難瘦下來。

匹茲堡大學公共衛生流行病學者教授拉塞克(WillLassek)告訴「星期泰晤士報」(Sunday Times):「這些部位的脂肪對寶寶腦部發育來說就像1座補給站。發展神經系統需要大量脂肪,而這些部位的脂肪又富含DHA,是人腦中特別重要的成分。」

「看樣子女性似乎已經進化到可以累積這些脂肪,並加以保存,直到寶寶的到來。」

拉塞克還說,這些頑固脂肪細胞本來一直都卡在大腿和屁股上,不過等到女性有了身孕,這些細胞就開始流動,讓寶寶的腦部可以吸收其中豐富的營養物質。

 

鄭醫師補充:

老一備的人選媳婦,焦點都放在臀部,對照這項報導,的確有其道理。這項研究的的細節,刊登於報導中提到的教授的書中《Why Women Need Fat》,為何女人需要脂肪。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roundnews.com/health/environment-and-health/3162-study-claims-women-with-fat-bottoms-make-smarter-babies.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研究:男性越愛分享自拍越自戀

喜愛自拍的人真的比較自戀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最新研究證實,著迷於在線上分享自拍照的男性比一般人自戀,而且易得精神病;喜歡修圖再上傳至社群網絡的男性則有自我物化傾向。

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團隊調查800名男性,年齡層為18歲至40歲,受試者需描述分享照片的習慣並完成反社會態度問卷。研究關注男性在社群網絡的自我展演二個面向,一為觀察受試者多常自拍,二則是受試者是否先編輯照片再上傳至社群網絡。

研究結果顯示,喜愛在網路上分享自拍照的人,反社會特徵如自戀、精神病、自我物化的分數都比其他人高,即越愛分享自拍照的人則越自戀及有精神病傾向,喜愛修圖再上傳至社群網站的人較易自我物化和自戀。

此論文刊登於國際期刊《人格與個人差異》(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Journal),由俄亥俄州立大學傳播學助理教授法珂絲(Jesse Fox)及其研究所學生魯妮(Margaret Rooney)共同完成,論文題目為〈從男性在社群網路的自我展演看黑暗三性格和自我物化〉(The Dark Triad and trait self-objectification as predictors of men’s use and self-presentation behaviors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研究團隊主持人法珂絲說:「毫不意外,越喜歡分享自拍照和花很多時間編輯照片的人越自戀,但這是第一次有研究佐證。」她表示,更有趣的是,這群人在反社會人格特質、精神病測驗也獲得比較高分,而且傾向容易自我物化。

有無編輯照片和使用濾鏡修圖顯然是個觀察有無精神病的指標,因為若有精神病是不會編輯照片的。法珂絲說:「因為精神病特質是衝動,他們才不想花時間編輯照片,拍完就會立刻放到網路上,看看自己的模樣。」
自我物化一般多套在女性身上,特徵為太過關注個人長相,然而,把自拍放上網路的男性似乎也慢慢加入這群體。法珂絲表示,隨著社群媒體的使用者增加,大眾更關心自己的外表,男性自我物化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大。
法珂絲接下來的研究將聚焦在女性,她預期會有部分研究結果和男性類似,但是自拍上癮的女性仍會在自我物化拿到較高的分數。

 全文網址: 美研究:男性越愛分享自拍越自戀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news/detail/4f3e1bcd-9e2b-11e4-88cb-ef2804cba5a1/?uuid=4f3e1bcd-9e2b-11e4-88cb-ef2804cba5a1 Power By StormMediaGroup.com

 

鄭醫師補充:

最近有人和我討論什麼樣的人格屬性比較喜歡將自拍上網分享?我想這篇研究報導是一個很好的參考。自戀的人其實很需求別人的關注,一般而癌,他們的自信往往是建立在別人對他們的認同上,然而這樣的效果並不持久,故須持續作,才能不斷地維持外來的肯定效果。

對原始研究有興趣的人可以直接點及文章的連結。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罹患濕疹 入睡雙倍時間

台大醫院研究團隊今天發表一項研究指出,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兒童的,平均需花四十五分鐘才能入睡,是一般兒童約二十分鐘入睡的二倍時間,睡眠品質僅「睡七分飽」,連帶影響發育。

台大醫院小兒部團隊今天發表「異位性皮膚炎兒童與睡眠的關係研究」。

台大醫院副院長江伯倫說,異位性皮膚炎又稱濕疹,兒童的盛行率是百分之十五至三十,且逐年增加,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會讓學習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行為異常、學業表現差。

研究成員、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醫師張詠森說,異位性皮膚炎是慢性反覆發作、是搔癢難耐的過敏性皮膚病,小孩會因為癢而一直抓且睡不好,除了不易入睡外,晚上也容易醒來,而要再入睡就很難。

她說,研究收案以一至十八歲為主,七十二個患者(實驗組)及三十二個正常者(對照組)。研究發現異位性皮膚炎小孩平均需要花四十五分鐘才能入睡、對照組則平均二十五分鐘,成果刊登在國際知名小兒科醫學雜誌「Pediatrics(兒科學)」。

她說,異位性皮膚炎讓孩子睡眠品質欠佳,皮膚炎越嚴重則睡眠品質越不好,此外,也與褪黑激素及塵螨接觸有關。

國外研究指出,有睡眠問題的小朋友比較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行為異常、或學業表現差。研究團隊表示,除確實避免塵螨接觸,治療時使用褪黑激素也許會對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睡眠有助

 

鄭醫師補充:

嚴重過敏除了影響孩童睡眠,還會讓他們白天的專注力以及脾氣控制變差,不可小覷。過去我也曾在部落格舉出一個臨床實例,也就是民航機長的孩子,從小罹患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不僅睡眠品質差、發育不良、脾氣猛爆、專注力嚴重缺乏、人緣不佳,功課也嚴重落後,一直到小學三年級,透過急性以及慢性的過敏源分析才找到元兇,也就是牛奶是嚴重的慢性過敏原,透過飲食控制,一個月之內,異位性皮膚炎好八成,最重要的是知書達哩,父母都覺得老天爺給他們換了一個小孩。後來小孩長大也考到國立清華大學,身高更是長到一八幾。

要解決異位性皮膚炎的睡眠問題,首先必須根本了解過敏體質。以功能醫學來說,完整的過敏源分析(絕非塵螨而已),找出過敏來源,調整環境以及飲食調控是減害的第一步。此外,免疫系統異常評估,透過量身訂做益生菌來調整身體的免疫失衡,最後再考慮褪黑激素的補充,整體來說才是比較根本的改善之道。

參考文獻:

Atopic Dermatitis, Melatonin, and Sleep Disturbance

  • Yung-Sen Chang,
  • Yen-Ting Chou,
  • Jyh-Hong Lee,
  • Pei-Lin Lee,
  • Yang-Shia Dai,
  • Chi Sun,
  • Yu-Tsan Lin,
  • Li-Chieh Wang,
  • Hsin-Hui Yu,
  • Yao-Hsu Yang,
  • Chun-An Chen,
  • Kong-Sang Wan,
  • and Bor-Luen Chiang

Pediatrics peds.2014-0376;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July 14, 2014, doi:10.1542/peds.2014-0376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4/07/09/peds.2014-037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胃食道逆流 少喝咖啡5招搞定

胃食道逆流屬於文明病,好發青壯族群,不可小覷。【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胃食道逆流症屬於慢性疾病,根據以往門診經驗,每年農曆春節連續假期前後,求診病例有明顯大幅增加趨勢。醫師指出,飲食控制與生活調整是改善病灶的重要方法,若延宕治療易引起食道癌,千萬不可輕忽;建議民眾平日應少喝咖啡、甜食飲品外,可利用5項簡單原則預防,有效緩解病灶惡化與發生的風險。

奇美醫學中心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謝秉欣指出,胃食道逆流好發青壯族群,臨床上,若有胸口灼熱感(俗稱火燒心),或胃酸逆流的不適,可稱為廣義的胃食道逆流症,但若因胃酸及內容物逆流至食道,引起食道黏膜受損、發炎、潰瘍或出血等,則可稱之為逆流性食道炎,或糜爛性食道炎。

胃食道逆流 常見4大現象

1.發作時機:三餐飯後、躺平的時候或是彎腰的時候。

2.常見症狀:胃酸逆流,也就是胃的內容物倒流到咽喉。逆流上來的東西可以很酸,也可以不酸。如果很酸的時候,就是俗稱的溢赤酸。

3.吞嚥異常: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胸口後方或是喉嚨卡卡的。或著有一種怎麼吞都吞不下去的感覺。

4.咳嗽胸痛:除咳嗽之外,有些病人會以胸痛來表現,常常因胸痛而反覆急診或至心臟科門診,檢查心電圖和抽血卻又一無所獲。經過一連串檢查排除心臟問題之後,才發現原來是胃食道逆流在作怪。

 

誘發胃食道逆流 3大因素

1.飲食:包括熬夜時大家最愛喝的咖啡,好友相聚時總少不了的酒精,女性朋友們最愛的巧克力或甜食,還有過年時一定會吃到的高油飲食。

2.藥物:包括某些降血壓藥、心臟用藥或是黃體素等荷爾蒙類藥物;

3.抽菸:不論是哪一種菸,或是戒菸時會使用的尼古丁貼片,都有可能會誘發胃食道逆流。

對醫師來說,治療胃食道逆流有3大目標,包括減輕症狀、控制食道受損和預防食道癌等併發症產生。對民眾來說,治療胃食道逆流則是得靠生活習慣的調整和飲食控制。

 

防胃食道逆流 5小撇步有效

1.減輕體重:根據研究,體重稍微過重的人(BMI值介於25至30)罹患胃食道逆流的比例是正常人的1.4倍。而中度過重的人(BMI值30以上)罹患胃食道逆流的比例,更是正常人的2倍。

2.飲食控制:包括避免咖啡、酒精、巧克力和甜點。蔬果類則應避免番茄、柑橘、洋蔥或薄荷類食物;少吃不易消化的高脂肪食物:如炸雞腿、煎魚、薯條、油飯、全脂牛奶。

3.飲食原則:應採取少量多餐,及一餐只吃7分飽的原則。

4.少吃宵夜:睡前2小時勿進食,飯後不躺沙發。

5.床頭抬高:抬高的幅度視情況而定,一般約為2個拳頭高。

【醫師提醒】:

一旦發生胃食道逆流,如果沒有好好控制,造成疾病慢性化,就有可能產生各種併發症,包括慢性咽喉炎、聲音沙啞、食道潰瘍及狹窄等。更嚴重的可能會產生一種名為巴瑞氏食道的癌前病變,甚至惡化為食道癌。據統計,巴瑞氏食道病人每年有1/1000至5/1000的罹癌率。胃食道逆流雖然不是重大疾病,但也不能等閒視之。

 

鄭醫師補充:

體重控制以及飲食內容的調整,包含減少甜食、油炸類食物、菸、酒和咖啡的接觸,都是非常直接有效的保養方式。莫輕忽胃食道逆流,一旦慢性化,食道癌的罹患率會提高。食道癌是非常惡性的癌,一旦確診,五年存活率往往不到兩成。此外,透過相關營養醫學的建議與調整,能加速症狀改善,建議大家不妨在藥物之外,透過體質的調整,根本改善胃食道逆流的症狀,降低聲道受損及消化道癌變的機率。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流感疫苗有效性僅23%

(法新社邁阿密15日電)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今天公布的初步估計數據,這個冬季流感疫苗對於各年齡層的有效性僅23%,原因在於病毒多種突變,但仍建議施打來避免嚴重併發症。

疫苗有效性不高的原因在於,H3N2病毒產生多種突變,與現有疫苗型別並不完全相符。

報告指出,疫苗有效程度因年齡而有差異,健康的年輕人效果最好,65歲以上的年長者則效果最差。

有效性最高的是6個月至17歲族群,有效性達26%,18歲至49歲僅12%,50歲以上則是14%。

自從CDC在2004年至2005年流感季展開流感疫苗研究以來,疫苗整體有效性從10%到60%不等。

流感季通常持續13週。官員表示,目前被列為「中度嚴重」,距離流感季結束時間還有一半。

不過CDC仍建議民眾施打疫苗,因為接種疫苗有助預防嚴重感染與可能導致住院、甚至死亡的併發症。(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鄭醫師補充:

原因很簡單,因為流感疫苗的組合,是在之前便排好。這一年會流行什麼樣的流感病毒,沒有人可以在幾年前知道。雖然有些研究一直強調流感疫苗可以預防流感重症的發生,但疫苗的時效原本就不高,因此建議從日常生活的作息、運動、飲食以及壓力管理等根本來做預防,提告免疫力,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http://www.cdc.gov/mmwr/preview/mmwrhtml/mm6401a4.htm?s_cid=mm6401a4_e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僅放鬆!研究:薰衣草還能增加信任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由於薰衣草本身含有一股淡淡清香,因此,在普遍民眾的觀念裡,有放鬆、鎮定的功效,但日前在荷蘭有項最新研究指出,薰衣草的香味,有助於增加雙方間的信任感,讓對方安心,進而拉近距離。

薰衣草可使人安心 進而降低警戒心

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由Leiden University,將60名受測者分成3組,分別曝露於薰衣草、薄荷以及無氣味中,接著在請他們進行信任遊戲,每個人手中會有5元,只要受測者覺得對 方值得信任,就可以自由決定要給於他多少錢,結果發現,曝露於薰衣草中的人,比起其他組較容易把自己的錢給於他人。

對此,研究人員Sellaro博士表示,薰衣草的味道,可使人放鬆、鎮 定以及安心,進而降低了對他人的警戒心,而在運動心理學上,它也有助於增進信任和建立團隊精神等,雖然該研究結果感覺上沒什麼大不了,但對於銷售人員,若 能創造一個充滿薰衣草味道的環境下,其實是可更容易取得互相信任,以致於誘導消費者花更多的錢購買的產品,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Frontiers in Psychology》。

鄭醫師補充:

特殊氣味能提升人的信任感,這真是有趣的實驗。大家不妨試試看看效果是否真有如實驗所說那般有效。

參考文獻:

A question of scent: lavender aroma promotes interpersonal trust,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 DOI: 10.3389/fpsyg.2014.0148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