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2日)在Brain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了阿茲海默病(AD)的一種新方法,最終有可能逆轉記憶喪失,這是該疾病晚期的特徵。

由水牛城大學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通過關注由DNA序列以外的影響引起的基因變化 - 稱為表觀遺傳學 - 可以逆轉AD動物模型中的記憶衰退。

“在本文中,我們不僅確定了導致記憶喪失的表觀遺傳因素,我們還找到了在AD動物模型中暫時逆轉它們的方法,”資深作者Zhen Yan這麼說。

這項研究是針對攜帶家族性AD的基因突變的小鼠模型進行的 - 其中家族不止一個患有這種疾病 - 以及來自AD患者的死後腦組織做的分析研究。

AD與表觀遺傳異常有關

AD由遺傳和環境風險因素引起,例如衰老,這些因素結合導致表觀遺傳變化,導致基因表達變化,但對於如何發生變化知之甚少。

Yan說,AD的表觀遺傳變化主要發生在後期階段,當時患者無法保留最近學到的信息,並且表現出最嚴重的認知衰退。認知能力下降的一個關鍵原因是 麩醯胺酸受體的喪失,這對學習和短期記憶至關重要。

“我們發現,在阿茲海默病中,額葉皮質中許多 麩醯胺酸谷氨酸受體亞基被下調,破壞了興奮信號,這會損害工作記憶,”Yan說。

研究人員發現, 麩醯胺酸受體的喪失是一種表觀遺傳過程的結果,稱為抑制性組蛋白修飾,其在AD中升高。他們在他們研究的動物模型和AD患者的死後組織中都看到了這一點。

Yan解釋說,組蛋白修飾因子可以改變染色質的結構,從而控制遺傳物質如何獲得細胞轉錄機制

這種與AD相關的異常組蛋白修飾可以抑制基因表達,減少麩醯胺酸受體,從而導致突觸功能和記憶缺陷的喪失,”Yan說。

潛在的藥物目標

她說,了解這一過程揭示了潛在的藥物靶點,因為抑制性組蛋白修飾是由酶控製或催化的。

“我們的研究不僅揭示了表觀遺傳變化與AD之間的相關性,我們還發現我們可以通過靶向表觀遺傳酶來恢復 麩醯胺酸受體來糾正認知功能障礙,”Yan說。

用設計用於抑制控制抑制性組蛋白修飾的酶的化合物注射AD動物三次。

“當我們給AD動物這種酶抑製劑時,我們通過對識別記憶,空間記憶和工作記憶的評估來確認認知功能的拯救。我們對這種戲劇性的認知改善感到非常驚訝,”Yan說。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了額葉皮質中 麩醯胺酸受體表達和功能的恢復。”

改進持續了一周; 未來的研究將集中於開發更有效地滲透大腦並因此更持久的化合物。

表觀遺傳優勢

Yan解釋說,腦部疾病,如AD,通常是多基因疾病,涉及許多基因,每個基因都有適度的影響。她說,表觀遺傳學方法是有利的,因為表觀遺傳過程不僅控制一個基因,而且控制許多基因。

“一種表觀遺傳學方法可以糾正一個基因網絡,這將基本上將細胞恢復到正常狀態並恢復複雜的大腦功能,”她解釋說。

“我們已經提供證據表明 麩醯胺酸受體表達和功能的異常表觀遺傳調控確實導致阿茲海默病的認知下降,”Yan總結道。“如果AD中許多失調的基因通過靶向特定的表觀遺傳酶而正常化,那麼就有可能恢復認知功能和行為。”

 

參考文獻:

 

  1. Yan Zheng Aiyi Liu Zi-Jun Wang Qing Cao Wei Wang Lin Lin Kaijie Ma Freddy Zhang Jing Wei Emmanuel Matas Jia Cheng Guo-Jun Chen Xiaomin Wang Zhen Yan. Inhibition of EHMT1/2 rescues synaptic and cognitive functions for Alzheimer’s diseaseBrain, 2019 DOI: 10.1093/brain/awy354

直接補充麩醯胺酸不見得能逆轉AD的記憶力喪失,但至少有神經保護作用,減緩認知功能退化。參考文獻:

Jianmin Chen, Karl Herrup
PLoS One. 2012; 7(3): e33177. Published online 2012 Mar 8. doi: 10.1371/journal.pone.0033177
PMCID: 
PMC329763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29763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領導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空腹影響肝臟和骨骼肌中的晝夜節律,使他們重建新陳代謝,這最終可以改善健康並防止與衰老相關的疾病。該研究最近發表在Cell Reports上

生理時鐘在體內及其器官內作為內在的計時機制,以保持動態平衡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而且,雖然已知食物會影響周圍組織的時鐘,但直到現在還不清楚食物缺乏如何影響時鐘功能並最終影響身體。

“我們發現空腹影響了生理時鐘和空腹驅動的細胞反應,它們共同致力於實現特定於禁食的時間基因調控,”UCI醫學院生物化學教授Donald Bren的主要作者Paolo Sassone-Corsi說。“例如,骨骼肌對禁食的反應似乎是肝臟的兩倍。”

該研究使用小鼠進行,小鼠經過24小時禁食。在禁食期間,研究人員指出,小鼠的氧氣消耗量(VO2),呼吸交換率(RER)和能量消耗都有所減少,所有這些都被重新餵食完全消除,這與人類觀察到的結果相似。

通過禁食重組基因調控可以使基因組處於更寬鬆的狀態,以預測即將到來的食物攝入量,從而推動基因表達的新節律循環。換句話說,禁食基本上可以重新編程各種細胞反應。因此,以時間方式進行最佳禁食對於積極影響細胞功能並最終有益於健康和預防與衰老相關的疾病具有戰略意義。“

這項研究開闢了新的研究途徑,最終可以促進營養策略的發展,以改善人類的健康。

大約10年前,Sassone-Corsi首次展示了晝夜節律 - 新陳代謝的關聯,確定了晝夜節律蛋白質感知細胞能量水平的代謝途徑。

根據斷食相關研究,禁食其實不需太激烈,透過間歇性斷食即可達到明顯的保健效果。

參考文獻:

  1. Kenichiro Kinouchi, Christophe Magnan, Nicholas Ceglia, Yu Liu, Marlene Cervantes, Nunzia Pastore, Tuong Huynh, Andrea Ballabio, Pierre Baldi, Selma Masri, Paolo Sassone-Corsi. Fasting Imparts a Switch to Alternative Daily Pathways in Liver and MuscleCell Reports, 2018; 25 (12): 3299 DOI: 10.1016/j.celrep.2018.11.07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曆新年休診通知

 

因適逢農曆新年假期,光能診所休假日期自201922(210()

祝賀各位身體健康,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照成您的不便請多見諒! 

                                   

光能診所全體同仁 敬上

TEL:(02)2721-432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減肥「綠咖啡」萃取物 食藥署喊限量

 

 

三立新聞網

2019年1月22日 下午1:20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減肥市場商機大,近來市場推出「綠咖啡」萃取物產品,名列宣稱能夠減肥行列,但因為綠咖啡經過萃取後還是含有咖啡因,深怕消費者因食用過多咖啡因而造成身體不適,對此,食藥署今(22)日預告訂定「食品原料綠咖啡萃取物之使用限制及其標示」草案,除了要求業者必須加上標示警語外,也規定咖啡因限量。

食藥署食品組簡任技正林旭陽表示,經過未烘培的咖啡一般稱為「綠咖啡」,其內含的「綠原酸」成分有助降脂、消脂作用,所以宣稱有減肥作用,但是它還是屬於食品原料,需要注意的是仍有咖啡因存在,攝取過量可能會改變心跳等不適情形,因此此次新制是針對綠咖啡的萃取物作限制跟規定要標示警語。

此次預告內容包含訂定「綠咖啡萃取物」作為食品原料使用時應符合之規定,包含原料來源、採取部位、型態、製造方式及每日使用限量為400毫克以下;咖啡因含量0.05%以下者,其每日使用限量為1500毫克以下。

同時規範使用「綠咖啡萃取物」作為原料之食品,其容器或外包裝應以中文顯著標示「12歲以下孩童、孕婦、消化不良與重大疾病患者不宜食用」之警語字樣。

林旭陽提到,其實除了綠咖啡外,生活飲食中有不少蔬果也含有「綠原酸」成分,例如蘋果、水梨、番茄、藍莓等,建議均衡飲食不必另外再攝取。

該草案將進行為期60天之預告評論期,以蒐集各界意見。本規定於正式施行後,屆時如經查獲食品使用之原料不符合前述規定者,違者得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7條及第48條規定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鄭醫師補充:

綠原酸是一種多酚類,過去研究證實可以透過調節腸道激素分泌,或是刺激脂肪細胞等,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促進脂肪代謝等功效。此外,綠原酸能夠緩和細胞發炎的狀況,其實肥胖往往是長期發炎造成的,因此抑制身體發炎,有助於改善肥胖。

所有的咖啡都含有綠原酸,一般的咖啡豆風味不佳,必須深烘,豆子會因為熱而破壞,以至於保留較少的綠原酸,好的莊園咖啡豆或者精品咖啡豆只要輕到中度的烘培也能保有高濃度的綠原酸,因此保健效果更好。當然未經烘焙的咖啡豆,綠原酸未經破壞綠原酸較高,當然精品咖啡豆若是拿來做綠咖啡,綠原酸必然更高。食藥署對於咖啡因本來就有相關攝取的禁忌,每日建議攝取量有400毫克的上限,因此必須有相關規範列管,不難理解。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咖啡會得食道癌?營養師:真正4大致癌殺手在這裡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19年1月16日 上午9:30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有「癌中之王」之稱的食道癌,令人聞之色變,大家開始關注飲食與食道癌的風險關係,網路上更流傳:「喝咖啡會導致食道癌」的說法,令人擔心真相如何?不僅有此傳說,網路也曾經盛傳:「每天攝取咖啡因大於500毫克,容易導致乳房纖維囊腫、乳癌。」喝咖啡真的會導致這兩種癌症嗎?來聽營養師破解。

食道癌最大殺手3字訣:香‧檳‧酒

什麼才是食道癌的風險?食道癌可分成2類:一種是食道鱗狀細胞癌,目前已知主要危險因子是「ABCD」,即是飲酒、吃檳榔、抽菸「俗稱香‧檳‧酒」;另一種是食道腺癌,風險來自長期胃食道逆流,因胃食道逆流造成表皮變性癌變,以及多數人感到陌生的巴瑞特食道症,也會造成癌前病變,演變成食道腺癌。

預防食道癌方面,首先要避免上述的危險因子,尤其是不抽菸、不喝酒及不嚼檳榔,不但是預防食道癌的重要關鍵,避免這三種嗜好,也能預防多種癌症的發生。另外,要多吃蔬菜、水果、含維他命C食物等,以降低食道癌的發生。

咖啡本身不會致癌,避免飲用「溫度過高」

至於,喝咖啡真的會造成食道癌嗎?營養師高敏敏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近年組成了一個來自全球10個國家的23位頂尖科學家團隊,審查過去超過1000份研究報告,發表了重大聲明後,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咖啡由2B級致癌物移除,降為第3級(無法歸類為人類致癌因子)!然而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雖然咖啡本身不會致癌,長期喝「溫度過高」的咖啡,卻可能和特定癌症有關。

不是咖啡會致癌 超過65度C以上熱飲都有致癌風險

咖啡可能導致癌症的證據並不充足,並有其他科學家指出,飲品「太燙(>65度C)」小心是致癌的原因之一,而非絕對是飲品本身。一般來說,食道的耐受溫度為60度C以下,若經常飲用超過65度C的滾燙飲品,小心會直接燙傷食道的表皮黏膜細胞,反覆燙傷、發炎、結痂的過程易導致黏膜組織病變,恐造成食道癌。

【營養師叮嚀】:

營養師高敏敏表示,預防食道癌,除了飲食避免過燙、過於粗糙的食物之外,也要注意保持細嚼慢嚥,不要進食過快。以及應避免過度飲酒、吸菸,以減少對食道黏膜的刺激與傷害,從飲食及生活習慣著手,才是保持健康的根本之道。

再來看網路另一個傳言:「每天攝取咖啡因大於500毫克,容易導致乳房纖維囊腫、乳癌。」乳房纖維囊腫是一種良性的乳腺組織變化、非惡性病變。因此在正常狀況下,多半無癌化疑慮。而根據2013年學界針對咖啡、巧克力、茶等含咖啡因食物與乳房疾病間關聯性,所發表的系統性回顧也指出,咖啡因攝取量過高與乳房纖維囊腫、乳癌的形成,其實並無關係。

致癌物質分4級代表食物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依據研究證據的充分程度,把致癌物質由重到輕分等為以下4 級:

【1 級:確定為致癌因子】

例如:菸草(吸或嚼)、檳榔、甲醛、柴油引擎廢氣、石綿、芥子氣、γ射線。

【2A 級:極有可能為人類致癌原】

例如:太陽燈、紫外線輻射、高溫油炸釋出物質。

【2B 級:可能為人類致癌原】

例如:苯乙烯、汽油引擎廢氣、電銲煙霧、極低頻電磁波(對兒童白血病)。

【3 級:無法歸類為人類致癌因子】

例如:咖啡、甲苯、氨比西林(盤尼西林之一種)、次氯酸鹽。

【4 級:極有可能為非人類致癌因子】

例如:己內醯胺(合成尼龍塑料的中間原料)。

鄭醫師補充:

喝太熱的飲品是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咖啡本身還有諸多研究證實可以防癌。至於喝咖啡引發乳房纖維囊腫,目前無任何的研究證實兩者有任何相關。

參考文獻: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708462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6474353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西科學家證實 體能活動可抑制阿茲海默症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2019年1月15日 上午11:22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14日專電)巴西科學家在科學雜誌「自然醫學」網路版發表一篇研究分析論文指出,體能活動可以改善記憶力,甚至幫助恢復因疾病而失去的記憶。

 體能活動已經被醫學界承認是治療心肌梗塞、中風、抑鬱症和癌症的天然藥物,現在則出現了對大腦有好處的證據,特別是抑制阿茲海默症的記憶喪失和認知能力下降。

 巴西研究人員證實體能活動的積極效果,顯示定期運動的機制是預防和治療阿茲海默症的好方法。

 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研究小組在科學雜誌「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網路版發表一篇研究分析論文指出,在體能活動過程中肌肉釋放的鳶尾素(irisin)荷爾蒙,可以保護大腦,並恢復隨著阿茲海默症發展所失去的記憶。

 巴西研究員的發現使得阿茲海默症臨床治療領域看到新希望。

目前的醫學還沒有針對阿茲海默症的治癒方法,具體的診斷檢查或完善的預防計畫因如同大多數神經退化性疾病,它的起源和演變有複雜原因,以現有的醫療資源很難確認。

雖然如此,但隨著人口老化,迫切需要找到和阿茲海默症相關的有效預防和治療方法。目前全世界約有3500萬人患有阿茲海默症,巴西有100萬人。估計至2050年,全球將有約1億3500萬人患有阿茲海默症,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鳶尾素由美國哈佛大學生物學家史匹格曼(Bruce Spiegelman)發現,是一種可以靠運動產生的激素,增加脂肪燃燒。

 鳶尾素的發現啟發了巴西科學家研究這種荷爾蒙在大腦中的作用,經過7年的試驗研究,包括使用實驗室老鼠、從死亡患者中提取大腦樣本,以及從阿茲海默症患者身上採集的腦脊液。科學家得到的重要的結論:運動直接刺激鳶尾素在大腦中產生,保留了神經元之間,或神經元與肌細胞、腺體之間通信的特異性接頭突觸,它又被稱為神經肌肉接頭(neuromuscular junction)。

 研究員之一費瑞拉(Sergio Ferreira)解說,除此之外,鳶尾素還會引起對記憶很重要的神經元內的化學反應,所有這些功能都會保護大腦不受資訊學習和存儲能力喪失的影響,甚至恢復已經失去的記憶。

 這些資料可以支援創建預防阿茲海默症的方法,研究人員的下一步是更佳瞭解鳶尾素在大腦中的作用,之後還有實驗室研究步驟等,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然而,運動可以預防和延緩阿茲海默症的資訊,已經可以起到鼓勵作用。研究員指出,每天至少步行20分鐘,就是一個好的開始。(編輯:陳惠珍)1080115

鄭醫師補充:

我把網路報導的新聞摘錄出來給大家參考:

De Felice博士解釋說,這項新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治療老年失智症是目前和未來最大的醫療保健挑戰之一。不幸的是,儘管30年來一直在尋找治療藥物,但阿茲海默病卻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法。

她補充說,同樣重要的是要記住,絕大多數失智患者可能因其他與年齡相關的疾病而致殘,例如關節炎,心臟病,肥胖,視力問題和憂鬱症此外,讓患者參加定期體育活動可能具有挑戰性。

增加大腦中鳶尾素的藥物可能是關鍵。

非常複雜的疾病

De Felice博士研究的下一步是研究向大腦輸送鳶尾素的最有效方法。

“重要的是要記住,阿爾茨海默氏症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疾病,在大腦中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傷之前,確實難以治療阿茲海默病患者。這是因為當患者被診斷患有阿茲海默病時,他們的大腦已經被損壞。尋找新的保護途徑,例如識別出運動相關的組成,可能是在腦細胞死亡和失智變得不可逆轉之前治愈大腦的最佳策略,“

 

參考文獻:

Mychael V. Lourenco, Rudimar L. Frozza, Guilherme B. de Freitas, Hong Zhang, Grasielle C. Kincheski, Felipe C. Ribeiro, Rafaella A. Gonçalves, Julia R. Clarke, Danielle Beckman, Agnieszka Staniszewski, Hanna Berman, Lorena A. Guerra, Letícia Forny-Germano, Shelby Meier, Donna M. Wilcock, Jorge M. de Souza, Soniza Alves-Leon, Vania F. Prado, Marco A. M. Prado, Jose F. Abisambra, Fernanda Tovar-Moll, Paulo Mattos, Ottavio Arancio, Sergio T. Ferreira & Fernanda G. De Felice
Exercise-linked FNDC5/irisin rescues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memory defects in Alzheimer’s models
Nature Medicine volume 25, pages 165–175 (201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18-0275-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吃高纖與全穀類 研究:降慢性病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

2019年1月15日 上午10:20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多吃高纖與全穀類食物,可降低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大腸癌和其他慢性疾病風險!世衛委託的一份研究顯示,多吃膳食纖維的人,可降低上述疾病的死亡率達15-30%,每天食用的膳食纖維每增加8克,心臟病、糖尿病和大腸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下降5-27%。研究建議,每天應攝取25-29克膳食纖維。日常食物中,半杯燕麥就有9克纖維,專家建議同時均衡攝取各式全穀及豆類、蔬菜和水果。

膳食纖維增加15g 糖尿病、大腸癌遠離

根據《科學日報》報導,該研究納入了185項觀察性研究,以及58項涵蓋4,635名受試者的臨床試驗。研究發現,全球多數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低於20克,然而只要每天食用的膳食纖維每增加15g,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和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可下降2-19%。此外,臨床試驗的分析顯示,增加纖維食用量與較低的體重和膽固醇相關。

咀嚼有飽足感 助體重控制

 研究領導者、紐西蘭奧塔戈大學教授吉姆曼恩(Jim Mann)向《路透社》表示,「富含纖維的全穀類食物因為需要咀嚼,且在腸道中保有較大體積,增加了飽足感,有助於控制體重,並且可以有效地維持血脂和血糖恆定。另外,腸道細菌分解纖維的過程中,可帶來良好的健康效果,包括預防大腸癌。」他指出,膳食纖維蘊含在全麥、豆類、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中

每天至少25克 全麥蔬果多吃

膳食纖維要攝取多少才夠?英國營養諮詢委員會曾建議,應每天30克,該研究則建議25-29克,但再多攝取些也無妨。30克到底是多少?奧克蘭科技大學營養學教授艾琳·拉什(Elaine Rush)向《BBC》表示,半杯燕麥片約含9克纖維,一片全麥麵包有2克纖維,一顆連皮煮熟的馬鈴薯有2克纖維,一根胡蘿蔔有3克纖維,一顆連皮蘋果則有4克纖維。

缺鐵或低礦物質 注意攝取量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該研究未提出食用膳食纖維的風險,但團隊指出,攝取過多膳食纖維可能對缺鐵或低礦物質水平的患者產生不良影響,可能進一步降低鐵離子的含量。此外,該研究主要著墨在富含纖維的天然食物,人工萃取的纖維保健品並不包括在內。且團隊僅將健康參與者納入研究,因此研究結果不適用於現有慢性病患者。

 

參考資料:

1. High intake of dietary fiber and whole grain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risk of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2. Study details how high fiber diets make for healthier lives.

3. The lifesaving food 90% aren’t eating enough of.

4. Reynolds, Andrew et al. Carbohydrate quality and human health: a series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The Lancet , Volume 0 , Issue 0.

鄭醫師補充:

即便是針對健康者的研究,透過膳食纖維以及全穀類食物,仍是健康生活型態不可或缺的要角。許多含有膳食纖維的食物來源,也含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天然抗氧化物質,建議大家多攝取。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眠不佳是阿茲海默症的標誌。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往往會覺得疲倦,他們夜晚變得精神更好,因為記憶力減退和其他症狀惡化。但無法入眠夜晚如何以及為何與阿茲海默症有關並不完全清楚。

現在,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可能已經發現了部分解釋。他們發現,慢波睡眠(鞏固記憶和喚醒感覺需要的深度睡眠 )較少的老年人 - - 具有更高水平的腦蛋白質tau。昇高的tau是阿茲海默症的徵兆,並且與腦損傷和認知能力下降有關。

1月9日發表在“ 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的研究結果發現,晚年睡眠質量低劣可能是導致大腦健康惡化的一個危險信號。

“有趣的是,在認知正常或非常輕微受損的人群中,我們看到慢波睡眠的減少和更多的tau蛋白之間的這種反比關係,這意味著減少的慢波活動可能是正常和受損之間過渡的標誌。 “第一作者,醫學博士,華盛頓大學睡眠醫學中心神經病學助理教授兼主任Brendan Lucey說。“測量人們的睡眠方式可能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方法,可以在人們開始出現記憶和思維問題之前或之後篩查阿茲海默症。”

導致阿茲海默氏症的大腦變化,這種疾病影響了大約570萬美國人,開始緩慢而無聲。在出現記憶喪失和混亂的特徵性症狀之前的二十年,澱粉樣β蛋白開始聚集到大腦中的斑塊中。tau蛋白的纏結後來出現,隨後是關鍵腦區的萎縮。只有這樣,人們才會開始表現出明顯的認知衰退跡象。

面臨的挑戰是,在這些大腦變化破壞他們清晰思考的能力之前,人們正在發展成阿茲海默氏症。為此,睡眠品質降低可能是一個方便的標記。

為了更好地理解睡眠與阿茲海默病之間的聯繫,Lucey和David Holtzman,醫學博士,Andrew B.和Gretchen P. Jones教授以及神經病學系主任及其同事研究了119名60歲或以上的人通過Charles F.和Joanne Knight阿爾茨海默病研究中心招募。大多數--80% - 認知正常,其餘則非常輕度受損。

研究人員在正常的一周內監測參與者在家中的睡眠情況。參與者被給予一個便攜式EEG監視器,它可以綁在額頭上,以測量他們睡覺時的腦電波,以及一個跟踪身體運動的手錶式傳感器。他們還保留了睡眠日誌,記錄了夜間睡眠和白天午睡。每位參與者至少製作了兩晚的數據; 有些人多達六晚。

研究人員還測量了大腦和腦脊液中澱粉樣蛋白β和tau的水平,這些腦脊液浸潤腦和脊髓。38名患者接受了PET腦部掃描檢測這兩種蛋白質,104名患者接受了脊髓穿刺術以提供腦脊液進行分析。二十七個參與者兩邊都做。

在控制了性別,年齡和睡眠時的運動等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減少慢波睡眠的同時,大腦中tau水平升高,腦脊液中tau與澱粉樣蛋白比例升高。

“關鍵在於它不是與tau相關的睡眠總量,而是慢波睡眠,這反映了睡眠質量,”Lucey說。“tau蛋白病態性增加的人實際上晚上睡得更多,白天睡得更多,但他們的睡眠質量並不高。”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未來的研究證實了他們的發現,睡眠監測可能是一種簡單且經濟實惠的方法,可以早期篩查阿茲海默病。單獨的白天小睡與高濃度的tau顯著相關,這意味著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 - 白天小睡多少? - 可以幫助醫生識別可以從進一步測試中受益的人。

“我不希望睡眠監測取代腦部掃描或腦脊液分析來識別阿茲海默病的早期症狀,但它可以補充它們,”Lucey說。“這可以很容易地隨著時間推移,如果有人的睡眠習慣開始改變,這可能是醫生仔細研究他們大腦可能發生的狀況的一個標誌。”

 參考文獻:

 

  1. Lucey BP, McCullough A, Landsness EC, Toedebusch CD, McLeland JS, Zaza AM, Fagan AM, McCue L, Xiong C, Morris JC, Benzinger TLS, Holtzman DM. Reduced 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is associated with tau pathology in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Jan. 9, 2019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u6550

此外,過去有研究發現常吃安眠藥或者長期依賴安眠藥的患者,失智症風險提高,究竟是安眠藥導致?還是患者本身的睡眠品質不佳導致他們得經常服用安眠藥物來助眠,目前尚無定論。但安眠藥本身的副作用就是影響記憶力,因此長期服用,記憶力惡化的健康風險的確存在。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肚腩與腦萎縮有關 留意內臟脂肪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

2019年1月14日 上午11:46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大肚腩與腦子大小相關,高BMI、腰臀比族群應留意!過去研究曾指出,腦萎縮是記憶衰退和失智症的風險因子。英國羅浮堡大學研究團檢測9,652名受試者後發現,同時具有高BMI、腰臀比的組別的大腦灰質體積最小。研究人員馬克哈默博士(Mark Hamer)表示,目前仍不清楚究竟腦部異常造成肥胖,或肥胖影響腦部。另一神經科醫師佳雅特麗·戴維(Gayatri Devi)評論,這表明良好健康對健全大腦的重要。

內臟脂肪影響健康 早死風險較高

根據《現場科學》報導,腹部脂肪,也稱內臟脂肪,是儲存在腹腔深處的脂肪。與皮下脂肪相比,腹部脂肪有較高的健康。過去臨床研究指出,內臟脂肪與心血管疾病(心臟病、中風),第2型糖尿病、高血壓和過早死亡的高風險有關。部分研究曾表明,腹部脂肪與腦萎縮有關,但研究樣本數過小。

肥胖者要注意 腦萎縮幅度最大

因此,研究團隊檢測達9,652名平均年齡55歲的受試者,其中19%被定義為肥胖(BMI超過30,腰臀比男性高於0.90,女性則高於0.85)。團隊以腦部核磁共振影像,判斷受試者灰質、白質、與其他腦部區域體積。灰質包含大部分大腦的神經細胞,包括參與自我控制,肌肉控制和知覺的大腦區域;白質則包含連接大腦各區域的神經纖維束。

《醫療x媒體》報導,去除抽菸、高血壓等影響腦部大小的因素後,結果顯示,正常體重的3,025人平均灰質腦容量為798立方公分,1291位高BMI、腰臀比的人,平均灰質腦容量最低,僅786立方公分,另外514人BMI較高,但腰臀比正常,平均灰質腦容量為793立方公分。此外,所有組別的白質腦容量沒有顯著差異。

特定腦區萎縮 肥胖恐成腦健康指標

儘管沒有探究內臟脂肪造成腦萎縮的機制,研究團隊推測,可能是肥胖產生的發炎物質所致。馬克哈默指出,研究還發現肥胖與大腦特定區域的萎縮有關,需進一步研究,但未來可能可透過測量BMI和腰臀比來衡量大腦健康。

該研究也有其缺陷,例如較健康的受試者才比較願意參與實驗,實驗結果可能無法代表一般人群。

 

參考資料:

1. There's a Link Between the Size of Your Belly and the Size of Your Brain.

2. Excessive body fat around the middle linked to smaller brain size.

3. Mark Hamer and G. David Batty. Association of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to-hip ratio with brain structure. Neurology, Jan 2019, 10.1212/WNL.0000000000006879.

鄭醫師補充:

許多罹患代謝症候群的人,身體普遍存在慢性發炎的狀況。而發炎,也是失智症的重要危險因子。換句話說,慢性發炎才是代謝症候群與失智症的共同源頭。要預防式至,改善代謝,控制發炎才是根本。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抗暈眩藥或許有助恢復記憶 日學者研究有成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2019年1月9日 下午6:10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9日專電)日本北海道大學和東京大學教授所組的研究團隊指出,治療暈眩的藥物可能有助於人類找回遺忘的記憶。這項研究成果或許有助於研發治療失智症的藥物。

日本經濟新聞今天報導,北海道大學講師野村洋與東京大學教授池谷裕二等人研究發現,治療暈眩藥可能有助於人類恢復記憶。研究團隊針對38名20多歲的男女進行實驗,發現有服用抗暈眩藥者答對問題的機率較高。

這項研究有助於解釋記憶形成的機制、失智症等的治療。研究成果刊登在8日美國科學雜誌生物精神醫學期刊(Biological Psychiatry)電子版。

研究團隊讓接受實驗者服用治療梅尼爾氏症(Meniere's disease)所使用的含甲磺酸倍他司汀(Betahistine mesylate)成分的藥物,之後問受實驗者一週前給他們看的照片的內容為何,是否能想起來。

結果在實驗的30分鐘前服用了平常劑量約10倍藥物的人,答對率提高了。沒服藥的一組的答對率約25%,有服藥的一組答對率提高到50%。

服用含甲磺酸倍他司汀成分的藥物的話,腦內可大量分泌傳導物質的組織胺(histamine),傳達力漸薄弱的記憶信號會增強,可讓人憶起事情。

野村表示,這並不是立刻可用於人類記憶的恢復上,但期待能有助於治療阿茲海默症等。池谷表示,這項實驗得知,即使有些事想不起來,但記憶確實留在腦內。

含甲磺酸倍他司汀成分的藥物可能帶來副作用,使患有過敏症或胃潰瘍症者症狀惡化,但即使處方劑量約10倍的話,安全性沒問題。但服用時還是要遵從醫師的指示,以確保安全。(編輯:高照芬)1080109

鄭醫師補充:

組織胺也是神經傳導物質物質的一種,有些精神疾患會直接惡化認知功能,透過加強組織胺的傳導,有時可以提高認知功能,然而,這些藥物在一般治療劑量,能通過血腦屏障的濃度不足,因此,要達到調控中樞神經有效的治療劑量,往往需要吃到一般治療劑量的十倍。過去也有研究建議服用治療潰瘍用藥來改善思覺失調症,也需服用十倍的劑量,其治療機轉也是透過組織胺的提昇來改善認知功能。

參考文獻:

  1. Hiroshi Nomura, Hiroto Mizuta, Hiroaki Norimoto, Fumitaka Masuda, Yuki Miura, Ayame Kubo, Hiroto Kojima, Aoi Ashizuka, Noriko Matsukawa, Zohal Baraki, Natsuko Hitora-Imamura, Daisuke Nakayama, Tomoe Ishikawa, Mami Okada, Ken Orita, Ryoki Saito, Naoki Yamauchi, Yamato Sano, Hiroyuki Kusuhara, Masabumi Minami, Hidehiko Takahashi, Yuji Ikegaya. Central histamine boosts perirhinal cortex activity and restores forgotten object memoriesBiological Psychiatry, 8 January 2019 DOI: 10.1016/j.biopsych.2018.11.00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雜誌,美國心臟協會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居住在綠樹成蔭的綠色街區的人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較低

在這項研究中,路易斯維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研究了鄰近綠地對壓力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個體指標的影響。

超過五年,從408名不同年齡,種族和社會經濟狀況的人中收集血液和尿液樣本,然後評估血管損傷的生物標誌物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使用從血液和尿液樣品測量的生物標記物質計算風險。參與者是從路易斯維爾大學的門診心臟科診所招募的,並且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很高。

使用歸一化差異植被指數(NDVI)測量參與者住宅附近的綠色空間密度,NDVI指示由NASA和USGS收集的衛星圖像產生的植被密度水平。還使用來自EPA的顆粒物質和道路暴露測量來評估空氣污染水平。

研究人員發現生活在綠色植被較多的地區與以下因素有關:

  • 尿液中腎上腺素水平降低,表明壓力指數較低;
  • 較低的尿液中的F2-異前列烷( F2-isoprostane)濃度,表明健康狀況更好(氧化壓力更少);
  • 更高的血管修復能力。

他們還發現,與女性相關的腎上腺素相關性更強,研究參與者沒有服用β-受體阻斷劑 - 這可以減輕心臟的負擔,降低血壓 - 此外參與者之前皆未有心臟病發作過。

“我們的研究證實,生活在茂密的樹木,灌木叢和其他綠色植被的社區可能有益於心臟和血管的健康,”Aruni Bhatnagar博士,主要研究作者,醫學教授和主任路易斯維爾大學糖尿病和肥胖中心。“事實上,增加鄰近地區的植被數量可能是一種未被認識到的環境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也可能是一種潛在的重大公共衛生干預措施。”

研究結果與年齡,性別,種族,吸煙狀況,社區剝奪(家戶周圍的鄰里環境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健康),使用他汀類藥物和道路暴露無關。

Bhatnagar表示,之前的研究還表明,鄰近綠地與整體身體和社會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積極影響,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降低,中風生存率提高。然而,這些報告在很大程度上受限於他們依賴自我報告的問卷和地區級記錄和評估,Bhatnagar說。

參考文獻:

 

  1. Ray Yeager, Daniel W. Riggs, Natasha DeJarnett, David J. Tollerud, Jeffrey Wilson, Daniel J. Conklin, Timothy E. O'Toole, James McCracken, Pawel Lorkiewicz, Zhengzhi Xie, Nagma Zafar, Sathya S. Krishnasamy, Sanjay Srivastava, Jordan Finch, Rachel J. Keith, Andrew DeFilippis, Shesh N. Rai, Gilbert Liu, Aruni Bhatnagar. Association Between Residential Greennes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8; 7 (24) DOI: 10.1161/JAHA.118.00911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通過同時解決兩種癌症生長機制,一項實驗性治療在小鼠研究中減少了三陰性乳腺癌的擴散。

稱為Tinagl1的治療劑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質可阻斷乳腺癌細胞生長和原發腫瘤遷移擴散到體內其他器官的兩種主要途徑。該研究發表在1月3日的癌症細胞雜誌上。

“人們試圖阻止這種癌症的傳播,但到目前為止的嘗試都失敗了,因為如果你嘗試一種方法,癌症細胞可以通過找到逃脫途徑進行補償,”Yibin Kang說,Warner-Lambert / Parke-Davis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教授,新澤西羅格斯癌症研究所聯合研究副主任,該研究的高級作者。“通過這種新方法,治療可以同時阻斷這兩種途徑。就如同一石兩鳥。”

三陰性乳腺癌是一種高度侵襲性的癌症,佔所有乳腺癌病例的12%至17%。它的名字來源於缺乏三個明顯的生物靶點 - 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 - 用於發現和殺死癌細胞。

患有三陰性乳腺癌的患者俱有高復發率和較少的治療選擇以及癌症對治療產生抗性的可能性。這導致患者的整體預後較差。

這項新發現證實,重組Tinagl1是進一步探索和開發治療這種癌症的優質選擇。

研究人員發現Tinagl1抑制了兩種主要途徑,這些途徑導致三陰性乳腺癌的侵襲性和抵抗治療的能力。Tinagl1以不同的方式抑制這兩種途徑,克服了癌症用於逃避治療的補償機制。

Tinagl1通過阻止稱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EGFR)的腫瘤促進蛋白的作用來治療癌症。該基因的突變導致EGFR信號傳導活性飆升,向細胞發送促生長信號並促進腫瘤生長和轉移至身體的新區域。靶向EGFR的治療在臨床上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可能是因為癌細胞找到了新的生長途徑。

該蛋白質還對稱為整聯蛋白的分子產生影響,該分子參與調節向新位置的細胞遷移,與其他細胞的粘附以及轉化為腫瘤。Tinagl1似乎能夠通過干擾稱為粘著斑激酶(FAK)的相關蛋白來靶向整合素信號傳導,其促進細胞遷移,生長和存活。

研究人員表示,這兩種途徑是分子相互關聯的,導致裁減和補償,這有助於抑制三陰性乳腺癌的侵襲性和治療抵抗力。

研究人員觀察了從人類患者中採集的800多個乳腺腫瘤樣本。他們發現具有較低Tinagl1基因表達的腫瘤樣本更可能來自晚期腫瘤分期和較短生存期的患者。具有較高基因水平的腫瘤與良好的患者結果更緊密相關。

這種差異在乳腺癌的三重陰性亞組中最為突出。

為了測試是否具有Tinagl1基因可以防止腫瘤生長和擴散,研究人員設計了人和小鼠腫瘤細胞以表達高水平的Tinagl1基因。研究人員發現,Tinagl1在小鼠癌細胞中的高表現產生了生長緩慢的腫瘤,這些腫瘤不太可能轉移到肺部。

研究人員還向患有乳腺腫瘤的小鼠施用Tinagl1蛋白,發現治療7周顯著抑制原發腫瘤生長和自發性肺轉移,同時沒有明顯的副作用。在一項研究Tinagl1治療時機的研究中,該化合物即使在腫瘤開始轉移後仍然有效。該團隊還研究了Tinagl1抑制的機制,發現該蛋白抑制EGFR和整合素/ FAK信號通路,因此比使用單一抑製劑對抗這兩種途徑中的每一種都有更好的結果。

參考文獻:

 

  1. Minhong Shen, Yi-Zhou Jiang, Yong Wei, Brian Ell, Xinlei Sheng, Mark Esposito, Jooeun Kang, Xiang Hang, Hanqiu Zheng, Michelle Rowicki, Lanjing Zhang, Weichung J. Shih, Toni Celià-Terrassa, Yirong Liu, IIeana Cristea, Zhi-Ming Shao, Yibin Kang. Tinagl1 Suppresses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 by Simultaneously Inhibiting Integrin/FAK and EGFR SignalingCancer Cell, 2019; DOI: 10.1016/j.ccell.2018.11.01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進行的早期研究調查了50名男性的精子品質,這些精子品質不佳男性的伴侶連續三次流產。

發表在“ 臨床化學 ”雜誌上的這項研究表明,與那些伴侶沒有流產的男性相比,參與研究的人的精子具有更高的DNA損傷程度。

研究小組希望這些研究結果可以為尋找治療方法開闢新的途徑,以減少流產的風險。

重複性流產影響英國約50分之一的夫婦,並且定義為在妊娠20週之前連續三次自發性流產。

直到最近,重複流產被認為是由母親的健康問題引起的,例如感染或免疫問題。

然而,醫療專家現在意識到精子健康也可能影響至大,帝國醫學系研究的主要作者Channa Jayasena博士解釋說:“傳統醫生在尋找重複流產的原因時,一直關注女性。而非男性的健康 - 沒有分析他們的精子的健康狀況。

“然而,這項研究提供越來越多的證據證實精子健康決定了懷孕的健康狀況。例如,先前的研究發現,精子在胎盤形成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這對於氧氣和營養供給胎兒至關重要。“

在這項新研究中,該團隊分析了倫敦聖瑪麗醫院重複性流產診所的50名患者的精子,這是帝國理工學院醫療保健NHS信託基金的一部分。

然後,他們將結果與60名男性志願者的精子健康狀況進行了比較,這些志願者的伴侶沒有流產。

該分析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患有重複性流產的伴侶男性精子的DNA損傷是其兩倍。

研究小組認為這種DNA損傷可能是由所謂的反應性氧所引發的。

由精液中的細胞(含有精子細胞的液體)形成分子(活性氧),以保護精子免受細菌和感染。然而,在足夠高的濃度下,分子會對精子細胞造成嚴重損害。該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伴侶流產的男性精子的活性氧含量增加了四倍。

研究小組正在研究可能引發高濃度這些活性氧的物質。

Jayasena博士解釋說:“雖然試驗中的男性都沒有任何持續感染,例如衣原體 - 我們知道這會影響精子的健康 - 但可能還有其他細菌來自前列腺感染,這可能導致精液永久性有高濃度的活性氧。“

他補充說,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肥胖會降低精子的健康狀況 - 可能是因為高濃度的體脂會引發活性氧的增加。因此,研究小組正在分析研究中50名男性的代謝健康狀況,並評估體重和膽固醇水平。

合作夥伴患有流產的男性也比對照組年齡略大 - 平均年齡為37歲而不是30歲,而且超重略高。該團隊正在調查這些因素是否可能影響活性氧的濃度。

Jayasena博士總結道:“雖然這是一項小型研究,但它為我們提供了線索。如果我們在進一步的工作中證實精液中高濃度的活性氧增加了流產的風險,我們可以嘗試開發降低氧化壓力的治療方法,並增加健康懷孕的機會。

“很長一段時間才開始意識到精子健康在流產中的作用 - 並且原因不僅僅在於女性。現在我們發現兩個伴侶都會導致反複性流產,我們希望能夠得到一個更清晰的畫面。問題並開始尋找確保更多懷孕的方法,以確保健康的寶寶。“

 參考文獻:

 

  1. Channa N. Jayasena, Utsav K. Radia, Monica Figueiredo, Larissa Franklin Revill, Anastasia Dimakopoulou, Maria Osagie, Wayne Vessey, Lesley Regan, Rajendra Rai, Waljit S. Dhillo. Reduced Testicular Steroidogenesis and Increased Semen Oxidative Stress in Male Partners as Novel Markers of Recurrent MiscarriageClinical Chemistry, 2019; 65 (1): 161 DOI: 10.1373/clinchem.2018.28934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與年齡相關的聽力損失的老年西班牙裔人有更多的抑鬱症狀; 聽力損失越大,風險越大。研究結果表明,治療與年齡相關的聽力損失,這在所有老年人中都未被充分認識和治療,可能是阻止晚年憂鬱症的一種方法。

該研究在線發表在JAMA耳鼻喉科 - 頭頸外科(JAMA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大多數70歲以上的人至少有輕微的聽力損失,但對於這種情況,相對較少的人被診斷出來,治療的次數要少得多,”主要作者Justin S. Golub醫學博士,醫學博士,碩士,耳鼻喉科 - 頭頸外科助理教授哥倫比亞大學Vagelos醫師和外科醫生學院。“聽力損失易於診斷和治療,如果治療可以幫助緩解或預防憂鬱症,治療可能更為重要。”

與年齡相關的聽力損失是老年人中第三常見的慢性病。已知這種情況會增加其他疾病的風險,例如認知障礙和失智。但很少有大型研究表明聽力損失是否可能導致老年人憂鬱 - 特別是在西班牙裔人群中,由於語言和文化障礙,憂鬱症未被診斷率更高。

研究人員分析了5,239名50歲以上參加拉丁裔西班牙裔社區健康研究/研究的人的健康數據。每位參與者都進行了聽力測試聽力測試 - 一種評估聽力損失的客觀方法 - 並對憂鬱症進行了篩檢。

研究人員發現,輕度聽力損失的人患憂鬱症的臨床症狀幾乎是聽力正常的人的兩倍。患有嚴重聽力損失的個體患憂鬱症狀的機率是其四倍。

該研究在單個時間點尋找關聯,因此無法證明聽力損失會導致憂鬱症狀。“這必須在一項前瞻性隨機試驗中得到證實,”Golub說。“但是聽力損失如何導致憂鬱症狀是可以理解的。聽力障礙患者溝通困難,往往變得更加社會孤立,社會隔離會導致憂鬱。”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這項研究的重點是西班牙裔,但研究結果可能適用於年齡相關的聽力損失患者。“一般來說,如果有必要,老年人應該接受他們的聽力測試並考慮治療,”Golub說。

參考文獻:

 

  1. Justin S. Golub, Katharine K. Brewster, Adam M. Brickman, Adam J. Ciarleglio, Ana H. Kim, José A. Luchsinger, Bret R. Rutherford. Association of Audiometric Age-Related Hearing Loss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Hispanic IndividualsJAMA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2018; DOI: 10.1001/jamaoto.2018.327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攝護腺癌!哈佛:每月最好射15次

 

三立新聞網

 

2019年1月6日 下午3:10 

男性在年齡增長後很可能面臨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常見的症狀有頻尿、小便變慢、尿流細小、老覺得解不乾淨等,50歲以上男性應定期健康檢查,確認血液中的PSA指數是否異常,以免罹患攝護腺癌。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男性抑制攝護腺癌的每月最佳射精數是15次。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在《癌症,當然可以預防!》書中指出,攝護腺癌跟大腸癌一樣與飲食息息相關,每天吃五份以上的動物性脂肪、或是經常攝取反式脂肪,都會增加攝護腺癌罹患的機率。雖然攝護腺肥大是老年男性的常見疾病,與攝護腺癌並沒有絕對關聯,但有攝護腺癌家族病史的人,罹癌風險也會跟著增加。

 哈佛大學一項研究追蹤了3萬2千名健康男性18年的射精狀況,並將年齡分為20至29歲的「年輕組」及40至49歲的「中年組」,結果顯示每月射精約21次的男性,相較於每月射精4至7次的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會減少20%,中年組的罹癌風險更是降至22%,最後得出男性每月最佳的射精數為15次,可見定期「清槍」能抑制攝護腺癌。

 除此之外,多吃蔥、薑、蒜、洋蔥等辛香料蔬菜,也可以多吃大豆或補充大豆異黃酮,或是多喝綠茶,在加拿大一個上千人的對照研究中也指出,每天喝500毫升以上的綠茶可以減少30%的攝護腺癌風險;保健品部分可以服用硒、維生素E和維生素D,或者是服用降血脂藥及治療攝護腺肥大的藥物,都能有效降低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編輯:周羿彣)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發現,三個不同年齡組的射精頻率和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較低之間存在關聯。除了經常射精外,其他可能有助於降低患前列腺癌風險的方法包括達到或保持健康的體重,以及定期運動等等。

這項研究人員認為:

 “這項大型前瞻性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射精有助於預防前列腺癌的最有力證據”。

“在沒有危險性行為的情況下更頻繁的射精可能是減少不必要的診斷和治療低風險腫瘤的醫療費用和身體和心理副作用的重要手段,儘管它似乎不那麼強烈與侵襲性疾病有關“

 

參考文獻:

Ejaculation Frequency and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Updated Results with an Additional Decade of Follow-up

 

Rider, Jennifer R. et al.

 

European Urology , Volume 70 , Issue 6 , 974 - 982
https://www.europeanurology.com/article/S0302-2838%2816%2900377-8/fulltex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