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眠眼鏡騙過大腦 調整時差免吃藥

>經常搭飛機需要調整時差,或是有失眠困擾的人,現在不用吃藥也有方法治療了,澳洲研發一款可以幫助睡眠的眼鏡,模擬人體睡眠所需的光線環境,騙過大腦對晝夜的判斷,重新設置生理時鐘,想要提早睡或是晩起床,都能隨心調整。>>

躺在床上大失眠,直到凌晨3點半還醒著,早上喝再多的咖啡,精神還是無法集中,你也有這種症狀嗎?試試看戴上這副特殊裝置。助眠眼鏡業者:「Re-Timer是一種可攜輕便裝置,就像戴上一副太陽眼鏡,如果你是經常搭飛機的人,輪班員工或是失眠患者,這個裝置可以幫助你,在你想要入睡的時候睡著。」

這副裝置由澳洲弗林得斯大學研發,類似眼鏡的外型,透過usb充電,發出柔和綠光,模擬人體睡眠所需的光線環境,騙過大腦對晝夜的判斷,重新設置個人生理時鐘,用來調整時差,治療失眠。宣傳影片:「經過25年的研究,Re-Timer可以幫助改善你的睡眠,和醒著的時間,根據你的生活型態,選擇讓你提早或是延後睡著。」

想要比平常早起,就在清晨戴上30分鐘,想要比平常晩起床,就改成睡前再戴上,這副裝置只有75公克,每充電一次可以運作4小時,不論是運動還是喝咖啡都能隨身攜帶。宣傳影片:「Re-Timer是簡單的解決之道,它是可攜式,可以配合你的生活型態。」

一副售價260美元,相當於7500元台幣,利用穿戴科技調節生理時鐘,業者宣稱比吃安眠藥更加安全有效,不過12歲以下的小朋友,眼睛水晶體還沒有完全發育,不建議使用。

鄭醫師補充:

這種眼鏡的原理來自於照光可以調節生理時鐘,改善睡眠項位失調問題,藍光、綠光或者全光譜的光源都有類似效果。提醒大家,這種眼鏡的使用絕不適合在睡前使用。使用時機最好和專業醫師討論,經過睡眠相位評估之後再根據分析結果來使用,效果更佳。

期待國內有識之士早日引進。

參考資料: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2553042/Insomniac-no-longer-feels-like-zombie-turning-special-glasses-ditch-attempt-good-nights-sleep.html

http://www.baike.com/wiki/Re-Timer

Penny Palmer, 29, suffered from severe insomnia which meant she always felt tired and emotional. Now, she is now able to get a good night's sleep thanks to using Re-Timer sleep glasses

圖片來源: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2553042/Insomniac-no-longer-feels-like-zombie-turning-special-glasses-ditch-attempt-good-nights-sleep.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吃優格 罹患糖尿病風險降28%

(法新社倫敦5日電)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報告今天顯示,吃優格和低脂乳酪可以將罹患糖尿病機率降低約1/4,且每週平均食用4.5份125克優格的受試者,糖尿病風險降低28%。

這份長期研究調查住在英國東部諾福克郡(Norfolk)的3500名男女,研究人員在調查之初,先鉅細靡遺記錄受試者的飲食習慣。

在11年研究中,753人罹患第二類型糖尿病。研究顯示,食用低脂發酵乳製品的受試者,相較於不吃這類產品的受試者,罹患糖尿病風險少了24%。

低脂發酵乳製品包含,優格、鮮乳酪、低脂白乾酪。

個別檢視不同低脂發酵乳製品的結果顯示,每週平均吃4.5份125克優格的受試者,罹患糖尿病風險低了28%。

用優格取代洋芋片當零嘴的民眾,罹患糖尿病風險更降低多達47%。

這份報告發表於「糖尿病學」(Diabetologia)期刊。(譯者:中央社張詠晴)

  

鄭醫師補充:

建議大家選購糖分低的優格或者自製優格來食用效果較佳!優格服用的重點,在於改善腸道菌叢失衡或者幫助腸道菌叢更平衡,因此益生菌的補充應該也有助於糖尿病的風險調降。

參考文獻:

1.Laura M. O’Connor, Marleen A. H. Lentjes, Robert N. Luben, Kay-Tee Khaw, Nicholas J. Wareham, Nita G. Forouhi. Dietary dairy product intake and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a prospective study using dietary data from a 7-day food diary. Diabetologia, 2014; DOI: 10.1007/s00125-014-3176-1

2.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13 Feb;29(2):103-12. doi: 10.1002/dmrr.2376.

Probiotics as potential biotherapeutics in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 prospects and perspectives.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22549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戀愛影響內分泌 情到濃時睡不著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沉浸在熱戀中不只讓人感到幸福,也會帶來旺盛精力,即使睡眠不足也不覺得累。加拿大《環球郵報》特約作者、皇后大學臨床心理學家茱蒂絲大衛森,在西洋情人節前夕撰文指出,熱戀中的年輕男女可能因為「愛情的力量」改變內分泌等生理狀態,進而影響作息;研究結果也顯示,熱戀中的人即使睡眠不足,也不致影響專注力。

許多人在陷入熱戀,或僅是單戀感覺最強烈時,都會有「渾身是勁」的感覺,大衛森指出,若戀愛中的雙方互動同樣熱烈,則兩人產生的愉悅感會更加持久;這種類似「正向回饋」的作用,一般認為是大腦分泌多巴胺的結果,由於戀愛與飲食及發生性行為相同,對人類而言都是「為了生存及繁衍」必要的舉動,因此在進行這類行為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讓人類感到滿足及愉悅。

【戀愛改變內分泌】除多巴胺外,人類面對壓力時,體內為了解決「生存危機」所釋放出的「可體松」,分娩時所需的「催產素」,以及「血管加壓素」,也就是俗稱的「抗利尿激素」等荷爾蒙,都被認為與愛情、愉悅、舒適、對配偶忠誠等情感的展現有關。

大衛森解釋,熱戀中的神經與內分泌系統,會傾向造成類似「輕度躁症」的現象,導致「患者」情緒始終保持在高昂的狀態。

瑞士巴塞爾大學精神病學教授瑟吉布蘭德發表於《青少年健康期刊》的研究發現,在瑞士,「剛陷入熱戀」數周的18歲青少年,比起他們未談戀愛、或維持戀愛關係多年的同儕,每天平均少睡1小時,且越熱衷於戀愛者,睡眠時間越短;該研究解釋,青少年為了與情人有更長的相處時間,對睡眠的需求自然減少。

【熱戀者專注力佳】但另一篇發表於《國際臨床實務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則指出,在伊朗,18歲左右的青少年,其戀愛與否與睡眠習慣間,並沒有明顯的關聯。布蘭德解釋,在伊朗對青少年進行的普查,是比較「戀愛進行式」與單身者的差異,在瑞士的研究對象則以剛陷入熱戀者為主,此時由於神經與內分泌系統作用剛啟動,效果較明顯;此外,伊朗普遍家教嚴格,多數父母仍會管制青少年的就寢時間。

有趣的是,儘管這些「被愛沖昏頭」的青少年睡眠不足,但布蘭德等人的研究顯示,熱戀中的青少年在白天睡覺,也就是午休的時間反而減少,且在「專注力」的展現上較為突出,顯示睡眠品質並未受到影響。「或許戀愛是種天賦,」大衛森說,「所以盡情享受愛情吧!」

 

參考文獻:

記得在大學時期,當時有好幾個寒暑假,總會抽時間去救國團擔任康輔志工,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其中,有一個活動非常熱門,名為中橫健行隊。不只是中橫景色宜人,更重要的是這個活動前後長達七天六夜,因此參加的夥伴們往往會留下情誼,甚至發展出戀情。有一次,我在活動中的第五天晚上,在天祥活動中心,發現一對已經彼此感情迅速加溫,像有說不完的話般在外面聊天,身為領隊兄的我,只能善意提醒兩位陷入熱戀的少年仔早點就寢,結果第二天 早上醒來,根據線報,兩個人聊了整晚,完全沒有睡意,當時對戀愛經驗有限的我,只能自嘆弗如,但後來有類似經驗,才知道這其實沒有想像中難。等到專業訓練比較充分時,才知道其中,多巴胺幫了不少忙,而且那種輕飄飄,感覺自己(愛的)能量源源不絕。世界多美好的感覺,類似清造的快感。我絕不是說戀愛不好或者要給戀愛的各種現象貼標籤,人生若是一直平靜無波,難免缺乏趣味,不是嗎?

參考文獻:

http://www.theglobeandmail.com/life/health-and-fitness/health-advisor/falling-in-love-why-youll-kiss-your-sleep-goodbye/article1673013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爆肥憂鬱症狀 缺黃體酮作祟

 

35歲以上女性如果出現暴肥憂鬱的情況,可別以為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台北一名熊小姐2年前突然暴肥,加上心情鬱悶,一直以為自己有憂鬱症,後來檢查才發現,其實熊小姐是黃體酮不足,害她足足吃了一年的抗憂鬱藥物。


 


42歲的熊小姐,看起來自信開朗,不過她在2年前,體質突然改變,一個月內胖了10公斤,臉上還長出大顆大顆青春痘,憂鬱到想走上絕路。


 


看了婦產科,吃了一年抗憂鬱藥物,還是不見症況改善,最後才發現,原來她的黃體酮嚴重不足,其實像熊小姐這樣,出現經期不規則,經血過多,或是憂鬱,肥胖等情形,都是缺乏黃體酮的症狀。


 


醫生提醒,一般女性平時多吃山藥或是豆類食品,就可以有效補充黃體酮,或是求助醫師,也能有效減輕病況。


 


許多醫療從業人員的認知裡,黃體酮不過是女性荷爾蒙的一種:


1.黃體酮(PROGESTERONE)是一種類固醇。黃體酮是一種女性荷爾蒙,參與人類與其他動物的雌性月經週期,支援懷孕與胚胎形成。


2.黃體素也是是一種助孕素(progestagen),也是目前所知最重要的助孕素。


3.未懷孕的女性,其黃體素只在每次月經週期的後半段才由卵巢黃體大量分泌。


但很多人不知道:腦、肝及腎上腺也會大量分泌,與情緒有關的部分,是大腦和腎上腺的濃度是否足夠,當然客觀的檢測是血液檢查。黃體酮與之前我們提過的PREGNENOLONE(孕烯醇酮),DHEA(脫氫異雄固酮,抗壓力荷爾蒙)都是屬於神經類固醇(NEUROSTEROID),也就是在大腦的某些區域會以高濃度來合成。


神經荷爾蒙會影響細胞間隙的功能(SYNAPTIC FUNCTION)、保護神經及影響髓鞘,(MYELINATION,包繞在神經元的軸突外部的物質,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中斷部份,形成一節一節的形狀),研究者也會發現能夠幫助記憶力及認知能力。黃體酮之所以能有神經保護作用在於它能影響細胞凋亡基因的調節。


 

關於憂鬱的部分,一部份的關鍵在於腎上腺的合成,PREGNENOLONE(孕烯醇酮)的會先轉為黃體酮再轉換為腎上腺皮質醇,腎上腺皮質醇不足,會呈現心情低落(其實是欲振乏力,類似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狀況),如果身體有這樣的問題,在看病時只是以症狀來歸類成憂鬱症的診斷,那麼,除了可能冤枉吃了抗憂鬱劑外,更麻煩的是身體完全無法改善,還有藥物的副作用甚至依賴的困擾,當事人身心健康的恢復必然更複雜難解。


提醒大家:憂鬱症狀應先作詳細的身體檢測,透過相關功能性醫學檢測,根據檢測結果來補充適合的營養品,通常在一個多月左右,明顯的改善即可見到,大家可以多瞭解及利用這類根本的改善作法。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年過50 強化肌力訓練

健康專家表示,年過50歲的人或許得考慮調整運動計畫,理由是隨著年紀增長,也面臨了關節愈來愈僵硬、運動傷害復原變慢以及淨體重(LBM,減除脂肪後體重)減少的狀況。

研究已顯示,即使到了90歲,仍能增強肌肉,因此50歲是開始舉啞鈴鍛鍊肌力的好時機

「年過50的肌力訓練」(Strength Training Past 50)一書共同作者魏斯柯特(Wayne Westcott)表示,隨著年齡增長,維持身體淨體重變得愈來愈難。

麻州南岸YMCA健康研究主任魏斯柯特說:「體態良好的男性,淨體重與脂肪比平均是85%比15%,女性則是75%比25%。」

他表示:「這點隨著年紀增長愈來愈具挑戰性,但若進行肌力訓練,就能維持淨肌肉直到大約70歲。」

魏斯柯特並認為心臟訓練一樣重要。

他表示:「我們建議每週進行2到3次20到30分鐘的阻力訓練,以及4到5次同時間的有氧運動。」

 

 

 

鄭醫師補充:

一般研究經常提到有氧運動,但有氧運動對於肌肉的維持與增強,不如重量訓練效果好。肌肉質量越高,身體體溫不容易掉,且有助於血糖以及新陳代謝還能保護關節,一舉數得!

重量訓練幫助身體維持肌肉,最好著重於核心肌群以及下肢的肌肉鍛鍊,再配合上肢的阻力訓練,效果較佳。原因是核心肌群以及下肢的肌肉質量比較高(比較大塊)。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patriotledger.com/x919120787/KEEPING-FIT-Add-muscle-lose-fat?rssfeed=true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INE症候群「已讀」不回… 她焦慮

看了,怎麼不回?LINE「已讀標示」功能已成了不少戀人、朋友心中的包袱。精神科醫師表示,已有不少人出現LINE症候群,回與不回都很焦慮、不安或困擾,臨床發現以女性,或較具強迫性格者最易發生,日前收治20歲女性,情緒易不穩定,更因在意LINE上留言「已讀不回」,以及臉書上有多少人按讚,而出現失眠、緊張症狀。

近來日本新聞評論節目、媒體熱烈討論「LINE」衍生的人際問題,熱度不亞於安倍經濟學,而台灣近來綜藝節目上中也邀請藝人大談因為LINE的已讀標示,經常遭女友質疑為何沒立即回簡訊,顯示LINE的已讀標示跟不回等議題,困擾許多人。例如「收到訊息、怎沒回」、「不回簡訊,對方會不會以為我很大牌」。

  

鄭醫師補充:

症候群很簡單,就是把生活中難以面對或者解決的問題,重新定義為一種疾病。這在精神科的診斷中是最常被慣用的一種疾病定義方式。

LINE的使用產生的焦慮很簡單,就是自己原本的狀況,在LINE的使用過程中被引發出來了。

我們發了訊息,對方到了沒有馬上回甚至不回,我們大腦的雜訊馬上跑出來這是原本我們和人溝通就會產生的問題。至於為何會這麼在意,與自我觀感有絕大的關聯。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擔心自己沒有被重視(例如有多少人按讚),源自於自我的不安,若不處理這部分的核心問題,談論再多都沒有用。

因此,沒有LINE症候群,只有自我觀感須要了解和面對。當我們能和自己好好相處,就能談然面對其他人,使用LINE或者其他社群網站軟體使用,就不會出現任何困擾。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症男久病不癒 德國神醫看影集《怪醫豪斯》破解怪病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醫務電視劇《怪醫豪斯》(House)中,主角「豪斯」醫生專解奇難雜症,而這神奇醫術竟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德國傳出,有醫生受第七季影集內容之助,在一名久病不癒的男病人身上,找出病因就在受損的人工髖關節,成功救回一命。

這起真人實事發生在德國馬堡(Marburg),據《法新社》報導,2012年一名55歲男子患有重症,先後出現心臟衰竭、視力聽力變差、胃食道逆流和淋巴結腫脹的問題,且一直發高燒,病情十分不樂觀,5月被送到「未確診疾病中心」。

醫療團隊研究病人的病史,發現他除了做過兩側人工髖關節移植,不曾生過什麼大病。其中主治醫師雪佛(Juergen Schaefer),本身是《怪醫豪斯》影集迷,他一看到病人的病症,立刻想到第七季的內容,懷疑病因可能來自人工髖關節導致的鈷中毒。

沒想到,經過掃瞄和驗血果然證實看法,醫療團對馬上以陶瓷髖關節替代病人的金屬人工關節,成功醫治男子嚴重、難解的病症。雪佛感謝《怪醫豪斯》,讓他想到鈷的問題,同時也強調其他診斷工具也發揮功效。

病例報告指出,更換人工髖關節後,病人血液中的鈷和鉻濃度很快下降,病情回穩;手術後14個月,他不再發燒,也沒有胃食道逆流,心臟功能改善40%,醫師為他安裝心臟去顫器,幫助已受損的心臟,不幸的是,他的聽力和視力僅恢復一些。

 

 

 鄭醫師補充:

重金屬過量或者微量元素的失衡,導致相關疾病,其實可以直接透過功能醫學的相關檢測值直接得知。若這位患者能在疾病早期透過功能醫學相關檢測來進行評估,應該可以更早找出病因。上述的案例不常見,但可能發生,提醒須要關節置換的患者,在材質選用上儘量選用非金屬的材質,比較能減少相關負作用或者後遺症。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氧運動 減少失明機率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規律進行中度有氧運動,可幫助減緩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惡化速度。當眼睛黃斑部受到損害,規律做中度有氧運動有助維持黃斑部神經細胞功能運作,細胞結構也較能維持完整。

這項研究即將發表於二月十二日所出版的「神經科學期刊」(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退化性黃斑部病變常造成年長者失明,主要原因在於黃斑部感光神經細胞逐漸死亡,導致視力衰退。過去有些動物、臨床實驗顯示,運動可以保護神經,避免一些神經退化性疾病、減少神經受損機率。不過很少人花時間研究運動是否能影響視力。

美國亞太蘭大退伍軍人視力與神經損傷復健醫學中心、美國艾默理大學大學研究團隊以老鼠進行實驗,讓老鼠眼睛接受亮光照射,進而引起老鼠眼睛黃斑部逐漸退化,研究人員在老鼠接受亮光刺激前後兩星期讓牠們跑跑步機。結果顯示,跑步機訓練似乎可以幫助老鼠保留黃斑部感光細胞功能,感光細胞較不容易死亡。

研究作者指出,這是首次研究報告發現只要透過簡單運動,就能幫助維持黃斑部健康、保存視力,避免視力一再退化。這代表未來透過運動,或將運動、藥物治療相互結合,或許可以進一步改善一些眼科疾病,減少患者失明機率。

  

鄭醫師補充:

儘管這只是動物實驗,但卻足以提醒我們運動不僅對於心血管以及大腦功能有幫助,同時還能幫助減緩眼睛黃斑細胞病變,預防失明。

Eric C. Lawson, Moon K. Han, Jana T. Sellers, Micah A. Chrenek, Adam Hanif, Marissa A. Gogniat,Jeffrey H. Boatright, and Machelle T. Pardue. Aerobic Exercise Protects Retinal Function and Structure from Light-Induced Retinal Degeneration.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February 2014 DOI: 10.1523/JNEUROSCI.2062-13.201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智 恐為第2型糖尿病晚期症狀

中國時報【楊明暐】

不久前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血糖越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也越高。而今科學家更進一步宣稱,阿茲海默氏症(老人失智症)可能就是第2型糖尿病的晚期症狀。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發現阿茲海默氏症有可能是第2型糖尿病後期症狀的證據。這項發現或可解釋,為何第2型糖尿病患者有近3/4後來會罹患阿茲海默氏症。

科學家認為,第2型糖尿病患者身體會製造出過量的胰島素,這些胰島素進到腦部後,干擾一些重要化學物質的生成,而胰島素過量最終也會造成毒害腦細胞的澱粉樣蛋白堆積,從而導致阿茲海默氏症。

參與研究的助理教授麥納伊(Ewan McNay)表示,第2型糖尿病患者必須了解,對付這種疾病已不單純與體重或飲食控制有關,也是為了防止認知能力下降。他說:「一開始他們(患者)是沒辦法跟上孩子們玩遊戲的速度,但在30年內,他們甚至會不認識自己的子女。」

華盛頓大學科學家上個月曾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報告,指高血糖人士即使未達糖尿病標準,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也會提高。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的重點就是不要對糖尿病等閒視之。糖尿病患者最終形成失智症的比例高達75%。因此,我之前一直用功能醫學的角度提醒大家:失智症是第三型的糖尿病。

因此,預防失智症的重點之一:管控血糖!單單服用失智症藥物,完全不能幫上任何的忙!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icaldaily.com/alzheimers-may-be-late-stage-type-2-diabetes-relationship-between-insulin-amyloid-plaques-and-enzyme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運動能力強者較具吸引力

【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綜合報導】運動能力優異的人,對異性較有吸引力!根據英國《皇家社會學期刊》的研究,女性有天生的生物雷達,能在事先不知運動選手優劣的情況下,僅從臉部就知道誰是強者,因為好父親或優良遺傳基因,是女性演化的擇偶基準,而健康和身材苗條的雄性符合這些特質,另一項有趣的發現是,服用避孕藥會降低女性的判斷力。

英國的研究人員將80名2012年環法自由車賽的選手,以成績優劣做分組,並找來816名自願者為他們的外貌打分數,他們並不熟悉自行車手的表現如何,而是僅看照片,憑感覺而做出評斷,若評分者知道他們是誰,分數將不列入計算。

一些生物學家認為,演化的結果,讓雌性能認出雄性是否是好父親或具優良遺傳基因,以此作為擇偶的基準,因此健康和身材苗條的雄性往往較具吸引力,但之前卻少有探討臉部與運動表現關係的研究。

研究員發現,對女性評分者認為,表現前段班10%的選手的外貌,比其他選手更具吸引力。研究人員表示,女性有天生的雷達,能從臉上就分辨出一個人的運動能力,若是比較運動能力前10%的和後10%的選手,前者對女性的吸引力高出後者25%,研究結果十分驚人,因為她們僅從外表就能分辨出選手的優劣。

主持這項研究的波斯瑪教授指出,運動表現良好與否,經常與健康、活力、競爭力等基因特質連結在一起,這些對女性而是一種吸引力。另一項有趣的發現是,服用避孕藥的女性評分者,以外貌判斷選手能力強弱的準確率較低,女性平常會偏好較有男子氣概的臉孔,但服藥後卻一反常態。

波斯瑪說,一般而言,男性判斷同性是否具有吸引力的能力較弱,但本研究卻發現,雖然不如女性那樣準確,但男性也能從臉部分辨出選手運動能力的優劣,這可能是演化的結果,讓雄性具有能力判斷誰才是自己的競爭對手。

  

鄭醫師補充:

運動能力強,讓男性更具吸引力,女性自然能辨認出來,這是演化的結果,只能說是大自然的神奇。

但也值得男性引以為惕,提醒自己,若要保持男性魅力,運動不可少!

參考文獻:

A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ractiveness and performance in professional cyclists Biol. Lett. February, 2014 10 2 20130966; doi:10.1098/rsbl.2013.0966 1744-957X

http://rsbl.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10/2/2013096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劑量維生素C 助化療滅卵巢癌細胞

美國堪薩斯大學研究團隊進行研究發現,若在靜脈注射高劑量維生素C,或可幫助化療藥物殲滅更多癌細胞,進而提升化學治療效果。

研究人員先將維生素C直接注入人類、老鼠卵巢癌細胞,結果發現,這樣做可幫助殺死癌細胞,而正常細胞則不會受到傷害。

研究作者珍妮‧德里絲寇表示,透過細胞組織、動物實驗發現,如果以靜脈注射方式注入維生素C,就能提升化療藥物抗癌效果。研究人員再以一些卵巢癌患者進行實驗,同時注射維生素C、化療藥物,結果顯示,化療藥物副作用反應大幅降低。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科學轉譯醫學」期刊。

德里絲寇解釋,在注射維生素C患者身上,並沒有發現任何不良反應,且這些人的化療副作用也減輕不少。

過去有些研究認為,維生素C無法幫助治療癌症,研究人員指出,這些研究中的維生素C都以口服為主,維生素C進入腸道就已經被吸收殆盡,多餘維生素C會經腎臟排泄,因此血液中的維生素C濃度根本無法累積,自然無法達到效果。這次研究是以靜脈注射方式注入維生素C,效果就明顯不同。研究人員分析,當血液中的維生素C濃度增加,這些維生素C就會進入癌細胞,其作用有點類似白血球細胞。

研究也發現,人類卵巢癌細胞若接觸維生素C,癌細胞DNA就會受到損壞,癌細胞便逐漸死亡,但正常細胞則不受影響。

  

鄭醫師補充:

這則報導對癌症罹患者來說,真是莫大的福音,建議大家不妨跟自己信賴的專業醫師討論,應用高劑量的維生素C注射來增加癌症治療的效果,減少化療的副作用,增加存活率。

參考文獻:

Y. Ma, J. Chapman, M. Levine, K. Polireddy, J. Drisko, Q. Chen, High-Dose Parenteral Ascorbate Enhanced Chemosensitivity of Ovarian Cancer and Reduced Toxicity of Chemotherapy. Sci. Transl. Med. 6, 222ra18 (2014).

Sci Transl Med 5 February 2014:
Vol. 6, Issue 222, p. 222ra18
Sci. Transl. Med. DOI: 10.1126/scitranslmed.3007154                        

http://stm.sciencemag.org/content/6/222/222ra1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芹菜素能殺癌!地中海飲食吃得到

癌症一直高居全國十大死因排行榜之首,癌症的成因大部分是飲食習慣和作息不正常所引起的。爲了預防癌症的發生,很多人開始改變飲食習慣。根據Natural news報導,美國有一項新研究報告指出,地中海飲食可以預防癌症,因爲地中海飲食富含「芹菜素」,可以啟動「殺癌機制」,防止癌細胞繼續蔓延。

美國俄亥俄州大學 (University of Ohio) 研究小組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的報告顯示,地中海飲食中富含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研究人員在這次的研究中確認芹菜素能與體內約160種蛋白質結合,並協助特定蛋白質糾正異常情況,讓癌細胞「重返正途」。

在地中海飲食裡,可以找到一種化合物「芹菜素」,其實,香菜、芹菜、洋甘菊等多種綠色蔬菜,也都是「芹菜素」常見的來源。「芹菜素」具有抗腫瘤功能,能抑制多種腫瘤細胞生長,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且抑制腫瘤血管形成、侵襲和轉移,減少近四分之一的罹癌機率,因此,「芹菜素」被認爲具有抗癌的潛在價值。

研究作者安德烈•多塞夫教授 (Dr. Andrea Doseff) 總結指出,芹菜素能夠啟動「殺癌機制」,防止癌細胞繼續蔓延。營養專家建議每天應攝取 5 至 9 份的蔬菜以減少各種慢性病的風險,多吃含有芹菜素的食物更可以縮短癌細胞的壽命,大大降低癌症的威脅。

 

鄭醫師補充:

談到抗癌或者預防癌症,如何是好?參考上述研究報導提醒我們:飲食的內容,儘量採用地中海飲食的大方向絕對沒錯。

參考文獻:

  • Daniel Arango,
  • Kengo Morohashi,
  • Alper Yilmaz,
  • Kouji Kuramochi,
  • Arti Parihar,
  • Bledi Brahimaj,
  • Erich Grotewold,
  • and Andrea I. Doseff

Molecular basis for the action of a dietary flavonoid revealed by the 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of apigenin human targets PNAS 2013 110 (24) E2153-E2162;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May 22, 2013, doi:10.1073/pnas.1303726110

http://www.pnas.org/content/110/24/E2153.ful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長壽秘訣大不同 男多睡女多吃B6

現代醫學進步快速,許多人寄望科技能將人類的壽命延長,並能健康快樂的活著;澳洲一項相關研究卻發現,長壽的天然秘訣非常簡單,而且男女有差異,分別有不同的秘訣,男人想長壽就要有充足睡眠,女人則要多吃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

睡眠不足增慢性病發生率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指出,澳洲墨爾本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根據台灣在1999至2000年間,針對1865名長者進行有關營養與健康的調查,研究人類睡眠品質與飲食型態對於壽命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不論性別,缺乏睡眠的人,平均在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臟動脈相關病變的發生率與致死率都相對來得較高。不過,男性因為睡眠品質而影響到壽命的關係較大,女性雖然也會有影響,但在飲食上的影響較大。

此外,美國全國健康營養研究調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報告中也曾提出,每日睡眠時間應介於6~8小時之間,有助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睡得少於6小時,則造成中風或心臟病發的機會增加2倍,心衰竭的風險高出1.6 倍。

 

多樣化飲食更長壽

除了睡眠此項因素以外,研究專家也發現,擁有「多樣化飲食」也是影響長期健康與壽命的重要關鍵。特別是在女性族群身上,就算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如果在飲食上不規律、攝取不均衡,也會影響到壽命長短。

研究樣本上發現,女性睡不好的比例比男性高出兩倍,且同時也有在蔬菜、維生素B6營養上明顯攝取不足的現象,成為影響健康與壽命的因素之一。平均調查結果看來,比起睡眠,飲食不均衡對女性的壽命影響更大;富含維生素B6的蔬菜包括肉類、香蕉、堅果、大蒜和開心果等。

研究人員推斷,由於睡眠品質不好,會間接影響到身體的消化能力和食慾胃口,且因為未能消除身體的疲累,人在運動上的意願也大幅減少,這些都是造成健康逐步下滑的因素之一。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的對象是台灣長者的健康狀況分析,值得我們好好參考。

不管男性或女性,都和6有關。男性睡眠低於六小時,女性體內維生素B6不足,都是健康風險的不利因素。

參考文獻:

Sleep Quality in the Survival of Elderly Taiwanese: Roles for Dietary Diversity and Pyridoxine in Men and Women Yi-Chen Huang, Mark L. Wahlqvist, Meei-Shyuan Le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
Vol. 32, Iss. 6, 2013

DOI:10.1080/07315724.2013.848158

pages 417-427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7315724.2013.848158#preview

睡眠不足,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有實例可以參考:

http://tw.news.yahoo.com/上月接生78人-醫師累出心臟病-193800991.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亞斯伯格非怪咖 是天才兒童基因

【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綜合報導】亞斯伯格孩子才不是怪咖,而是天才!依統計,亞斯伯格症出了許多名人,包括愛因斯坦、比爾蓋茲、莫札特、安徒生、康德、維根斯坦和牛頓等,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8位在數學、藝術和音樂的神童,發現他們都有超凡的記憶力、高智能和自閉症傾向,心理學家魯斯薩茲表示,這些孩子擁有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患者的專注特質,卻沒有嚴重的自閉缺陷,證明天才可能擁有些微的自閉症傾向,也就是這一點使他們擁有非凡的才能。

因參加英國選秀節目唱出天籟美聲、一舉成名的歌手「蘇珊大嬸」,日前被診斷出患有亞斯伯格症,她表示自幼反應慢、不善社交、拙於言表,一直自認腦筋差,直到診斷後才從過去的自卑情緒中走出來。台北市長參選人、經常語出驚人的台大醫師柯文哲,也曾自曝因為患有亞斯伯格症,使他從小不懂人情事故,總會不自覺得罪人。

亞斯伯格症又稱為高功能自閉症,是自閉症的亞型,主要特質是人際互動困難、語言溝通障礙、易執著或重覆於某種特殊的興趣或行為,但也因為這些特性,亞斯伯格症患者特別容易變成「專家」,達斯汀霍夫曼在《雨人》電影中,飾演擁有驚人計算能力的亞斯伯格症患者,就是心智缺陷成為優點的例子,所以亞斯伯格症又被稱為「學者症候群」。

如同躁鬱症名人特別多,有許多名人也是亞斯伯格症患者,例如愛因斯坦、比爾蓋茲、莫札特、安徒生、康德、維根斯坦和牛頓,這些天才展現出不凡的創造力,卻也有自閉症的病徵,亞斯伯格症患者的智商偏正常,出現高智能的比例也非常高,學者認為亞斯伯格與ADHD兩者是共病(併發症狀)。

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家魯斯薩茲,研究了8名在10歲左右就出類拔萃的神童,包括音樂、數學和藝術等領域。研究人員測試這些孩子的智力、知識、數量推理和視覺空間能力,並以自閉症光譜量表評量他們。研究發現,這些孩童都有超凡的記憶力、高智能和自閉症傾向。

研究人員指出,這8名神童之中,有3名曾被診斷出有自閉症傾向,其中1位出生3個月後才講出生平第一句話,1歲半時不再說話,至2歲半時又再重新開口。另外,有4位神童的家屬被診斷出自閉症,其中3位神童有11位近親患有自閉症,通常每88人中會有1人有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這個數據十分驚人。

「這些神童對細節有驚人的記憶力,不會遺漏事物,這些能力有助於他們獲得成功。」魯斯薩茲表示,這些孩子擁有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患者的專注特質,卻沒有自閉症的嚴重缺陷,這證明天才們可能擁有一些自閉症的傾向,也就是這一點,使他們擁有特別的才能。

本研究刊登在《Intelligence》期刊。

 

 

 

鄭醫師補充:

不是每個亞斯柏格症的人都是天才,但是若能找出當事人的天份協助與以發展,就能克服亞斯柏格本身人際互動不佳的劣勢,藉由自己的天賦智能,闖出一片天,頹勢將變優勢。

參考文獻:

 

http://researchnews.osu.edu/archive/chldprod.htm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28961200076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孩子嗜吃垃圾食物 罹好動症機率增

 

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家長得小心了!根據最新研究顯示,常吃垃圾食物的小孩罹患「好動症」(ADHD )的機率,比一般常吃蔬菜水果的小孩多出一倍以上,不過若一週運動至少2次者,則可以降低罹患好動症的機率。


 


根據澳洲「電視募捐兒童健康研究協會」研究發現,兒童喜愛吃的糖果、加工食物、薯條等垃圾食物,恐怕會讓孩子容易罹患好動症(ADHD )。


 


研究人員奧迪表示,「經分析14歲的青少年的飲食習慣,有好動症狀者,他們幾乎都喜愛吃垃圾食物。」


 


研究人員利用1800名青少年的飲食研究,習慣加工食物等「西方飲食」的兒童,診斷出好動症的比例,比一般常吃水果蔬菜兒童高出一倍以上。


 


研究人員也指出,所謂「西方飲食」,其中可能添加人工色素、香料、防腐劑等成分,因此可能導致好動症或影響腦部控制注意力的功能,稍早另一份研究也指出,男童發生好動症的機率較高。


 


奧迪最後也指出,兒童或青少年飲食若能多吃富含omega 3的食物,對腦部與心理建康較有益處。不過她也認為,缺乏正常飲食是否是導致好動症發生的原因,仍需要更多研究加以佐證。本次研究報告同時刊登在《Journal of Attention Disorders》期刊。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與環境污染及飲食到底有沒有關係呢?讓我們看看已經發表的研究。


根據研究,有大約1-2成的ADHD個案與環境污染的影響有關,這些污染並非是嚴重的工業污染或者特別嚴重之毒害,一般大家可能會接觸到的吸煙、酒精或者環境中的鉛,都是導致ADHD的可能原因:


Braun JM, Kahn RS, Froehlich T, Auinger P, Lanphear BP (2006). "Exposures to environmental toxicants an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U.S. children".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14 (12): 1904–9. doi:10.1289/ehp.10274. PMID 17185283. 


另外研究顯示尼古丁會導致胎兒的腦缺氧,這也是提醒媽媽如果抽煙,將會增加小孩日後發展成ADHD的機率增加:


"Ability To Quit Smoking May Depend On ADHD Symptoms, Researchers Find". Science Daily. 24 November 2008.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8/11/081121125602.htm. Retrieved 2008-12-30. 


此外懷孕時的病毒感染、特殊的細菌感染,也都會提高小孩ADHD的發生機會:


Millichap JG (February 2008). "Eti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Pediatrics 121 (2): e358–65. doi:10.1542/peds.2007-1332. PMID 18245408. 


關於有機磷(農藥)及殺蟲劑與ADHD的影響,這幾年研究著墨蠻多的,研究發現也的確有關連,尤其是2010年的研究發現,尿液中的農藥殘留,每增加10倍的農藥殘留,就會增加35%的ADHD發生率,跟一般尿液測不到農藥殘留的的小孩比起來,測得到的人罹患ADHD的機率是測不到的兩倍:


Study Links Organophosphate Insecticide Used on Corn With ADHD. Beyond Pesticides. 5 January 2007.


Klein, Sarah. Study: ADHD linked to pesticide exposure. CNN. 17 May 2010.


 http://articles.latimes.com/2010/may/16/science/la-sci-pesticides-20100517


不過這也許在暗示另一項可能,也就是ADHD的人解毒功能較差,因此ADHD的發生與身體功能不好是有關的。



過去三十年對食物添加物與ADHD的研究一直有零星研究,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07年九月在國際知名期刊LANCET研究發現有六種食物添加物會增加孩童過動的風險:


McCann D, Barrett A, Cooper A, et al. (November 2007). "Food additives and hyperactive behaviour in 3-year-old and 8/9-year-old children in the community: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 370 (9598): 1560–7. doi:10.1016/S0140-6736(07)61306-3. PMID 17825405. 


2009年有哥倫比亞大學及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把這些食物添加物從研究對象的飲食中移除,也能達到類似藥物控制過動的一些效果:


"Diet an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Can some food additives or nutrients affect symptoms? The jury is still out". The Harvard Mental Health Letter 25 (12): 4–5. June 2009. PMID 19582942. 


最近澳洲也有調查研究發現常吃垃圾食物(含糖果、加工食物、薯條等等)的孩童,比常吃蔬果的小孩,ADHD的罹患率增加一倍,若有運動,則能減輕一些。至於OMEGA-3缺乏與過動的發生,過去我在部落格以撰文討論過幾次,建議有ADHD困擾的人可以多補充富含DHA,臨床效果也在臨床觀察看得到,唯一要注意的是儘量挑選沒有污染的飲食或者營養補充來源,且劑量要充足,效果比較好,相關資料可以參考:


Richardson AJ, Montgomery P (May 2005). "The Oxford-Durham stud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fatty acids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Pediatrics 115 (5): 1360–6. doi:10.1542/peds.2004-2164. PMID 1586704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