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玩泥巴 讓孩子更聰明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報導】小孩最喜愛的是玩泥巴遊戲,不過許多家長卻擔心土壤太髒或含有細菌,因此大多不鼓勵孩子玩泥土,但根據美國一份最新研究顯示,泥土所含細菌有助緩和情緒低落,同時能幫助孩子更加聰明。



紐約塞奇學院研究人員馬休絲表示,土壤中含有「牝牛分枝桿菌」 (Mycobacterium vaccae)容易被人體吸入,經過實驗的老鼠證明,吃進含有該菌的食物,老鼠腦部的血清素會增加,焦慮感則降低,走出迷宮的速度提升2倍以上,因此研究人員推論牝牛分枝桿菌可以在哺乳動物上,發揮提升學習能力,緩和情緒低落的功能。



另一名研究人員詹克斯對「牝牛分枝桿菌」的評價更為直接,直稱它為「天然百憂解」,雖然目前尚未有直接證據證明牝牛分枝桿菌可以提升人類學習能力,不過她們一致認為家長讓孩童多接觸大自然戶外是有益處。



馬休絲也建議學校可以增加學童接觸戶外環境的機會,讓學童多在戶外接觸土壤,讓細菌發揮對人體應有的功能,家庭中若有空間者,則可以讓小孩從小接觸花園,增添家庭樂趣,也讓孩子從小有機會在家接觸大自然。



該份研究報告同時發表在最新的美國微生物學會大會上。



愛乾淨的父母請注意,不要再禁止您的小孩玩泥巴了,根據美國最新的微生物學研究,泥土中的牝牛分枝桿菌,可以幫助緩和情緒的低落,同時會幫助小孩更聰明,以老鼠的動物實驗來說,吃進這種菌的老鼠,血清素會增加,焦慮感降低,走出迷宮的速度提高兩倍,另外的研究人員直稱這種菌為天然百憂解。


關於牝牛分枝桿菌這種最早由母牛的糞分離出來非致病菌,這幾年其實已有相當明確的研究報告,尤其是在免疫治療上面,這種菌的疫苗可用來治療過敏性的氣喘、癌症、憂鬱、痲瘋症、乾癬、皮膚炎、濕疹甚至是結核病,相關研究請見:


"Immuno-therapeutic composition of killed cells from mycobacterium vaccae - Patent 4724144". www.freepatentsonline.com. http://www.freepatentsonline.com/4724144.html. Retrieved 2010-05-31.


至於稱其為天然的百憂解的科學家,也不是空口無憑,因為這類菌真的會刺激大腦產生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有興趣深究的人請參閱:


"Getting Dirty May Lift Your Mood". Brisotol University: Medical News Today. 2007-04-05. 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medicalnews.php?newsid=67146&nfid=rssfeeds.


"Dirt exposure 'boosts happiness'". BBC News. 2007-04-01. http://news.bbc.co.uk/2/hi/health/6509781.stm.


老鼠的實驗發表是在2010年的5月24日,這篇由紐約的SAGE學院的學者Dorothy Matthews所做的研究發現:當牝牛分枝桿菌注入老鼠體內時,會刺激某些神經細胞的產生,同時也增加的血清素的濃度及減少焦慮的狀況。被餵了活的牝牛分枝桿菌的老鼠,跟那些焦慮的控制組老鼠比起來走出迷宮的速度提升了兩倍。


過去,我也曾在部落格曾撰文討論,從小在髒亂的環境下長大,為何長大得到致命性感染疾病的機率比乾淨組降低了八成的機率,有興趣的人請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5366&prev=15458&next=14726&l=f&fid=28


我曾到靠近三峽的一個山裡面的小學演講,這個學校不大,但卻充滿了大自然的生命力,首先,學校裡面有攀岩場,後山還有野戰訓練的器材,春天後山可以看到螢火蟲飛來繞去,同時小朋友到處可以玩泥巴,這樣的學習環境我相信絕對可以幫助小孩情緒更穩定更聰明。


說穿了,吃益菌,就是吃細菌,不過是吃我們能接受的細菌罷了,現在知道泥巴中有益菌,下次看到小孩玩泥巴,全身髒兮兮地別急著生氣,換個角度想:小孩正設法從大自然中攝取益菌幫助自己更聰明、情緒更穩定甚至更有抵抗力!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墮胎少女 易患憂鬱症

作者: 【中央社台北15日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7月16日 上午12:00


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蕭美君在診間聽女人說心事,發現少女時期曾經墮胎者,日後容易憂鬱症、焦慮症,而且大多數曾經安過嬰靈。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青少女的生育率為8%,小媽媽比例居亞洲開發國家之冠,約為日本的2倍、韓國的3倍;然而,青少年生 理發育尚未成熟,未成年懷孕及墮胎容易產生危險的併發症。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蕭美君昨日表示,因社會輿論、宗教信仰的外在壓力,與自我譴責之罪惡 感的內在負面情緒總總因素交互造成的心理衝擊,更容易提高長期憂鬱症等身心疾病之罹患風險。


非預期懷孕,對任何成年人來說都是人生巨大且困難的議題,更何況是對未成年的孩子。未成年懷孕的青少女,擔心父母責罵,往往獨自尋求解決,而獨自解 決的過程中,因為缺乏自我保護、兩性關係的認識,部分青少女可能因一次又一次懷孕、流產,身心嚴重受創,加上沒有獲得妥善的輔導與照顧,日後發生的種種問 題將造成社會的負擔。


避孕不再只是依賴男性的避孕措施,已有性行為的未婚青少女應該加強自我做主的避孕措施,保護自己。台北婦女保健協會常務理事、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 師陳思銘表示,到目前為止沒有100%的避孕方法,想要有效避孕,就必須把避孕做得更完整周延,也就是運用「雙重避孕」的觀念,未婚的青少女也要做好自主 的避孕措施,不再把意外懷孕的風險,完全寄望在男方的準備之下。


安全的性行為,需由男方正確配戴保險套,配合由女方服用避孕藥,除確實降低性病傳染率,更能達到99%以上避孕效果。根據統計,未婚青少女意外懷孕或墮胎的比率,和避孕藥的使用比率呈反比,可見青少女自主的避孕措施的確可降低意外懷孕或是墮胎的機率。




鄭醫師補充:


根據2011年,發表於英國精神病學期刊的一篇大規模研究發現,年輕女性墮胎,跟沒有墮胎的年輕女性相較,精神困擾發生率倍增。


這項大規模的回溯性研究,總共分析877181位參與者,其中163831位女性曾有墮胎經驗。


分析發現:女性若是做過墮胎手術,精神困擾發生率增加81%,而其中將近10%的案例的精神困擾直接與墮胎有關。


詳細的分析數字,墮胎者罹患率焦慮症增加34%,憂鬱症提高37%酒精濫用率倍增,增加到110%,大麻濫用增加到220%而自殺企圖的危險性提高為155%。


因此,年輕女性還未有生兒育女計畫,務必做好避孕措施,男性更不應逞一時之快,致使女方因懷孕墮胎造成更進一步的身心煎熬。一旦發生墮胎後的身心性疾患,務必透過生活改善技術以及心靈處理技術來根本處,過渡期可以考慮相關營養療來協助穩定情緒。




參考文獻:


Priscilla K. Coleman


Abortion and mental health: quantitative synthesis and analysis of research published 1995–2009 BJP September 2011 199:180-186; doi:10.1192/bjp.bp.110.077230 http://bjp.rcpsych.org/content/199/3/180.full?sid=43aab506-be13-4634-bedb-927c3724113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天吃不到5蔬果 折壽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7月16日 上午12:00

許多人都知道,一天吃五份蔬菜、水果有益身體健康,但如果一天吃不到五份蔬菜、水果,壽命長短可能就會受到影響。瑞典 最新研究發現,一天吃不到五份蔬菜、水果的人往往比較短命。與每天吃五份蔬菜、水果的人相比,每天都不吃蔬菜、水果的人壽命平均減少三年,研究期間,死亡 率也增加約百分之五十三。


瑞典研究人員以七萬一千名四十五歲到八十三歲瑞典人為研究對象,追蹤十三年發現,蔬菜、水果攝取量與壽命長短大有關聯。研究人員在一九九七年到一九 九八年這段時間以問卷詢問這些人一天吃多少蔬菜、水果,然後追蹤其壽命長短,結果顯示,每天至少吃一份水果的人比完全沒吃水果的人平均多活十九個月,每天 至少吃三份蔬菜的人則比完全不吃蔬菜的人多活三十二個月。


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吃五份蔬菜、水果最能幫助延長壽命、維持健康,一天吃少於五份蔬菜、水果的人死亡率較高,且壽命會比較短。不過一天吃五份以上蔬菜、水果似乎就與壽命長短無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八月號「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


研究認為,從研究結果無法看出因果關係,其中還有許多變數,像少吃蔬菜、水果的人多半有抽菸習慣、教育程度較低,平常也較常吃紅肉、高脂肪乳製品、零食、甜點等不健康食物。另外,吃很多蔬菜、水果的人往往也攝取較多熱量。


研究作者艾莉亞‧沃爾克接受外電訪問時表示,常有人問她,到底多吃蔬菜比較好,還是多吃水果比較好?事實上,蔬菜攝取量應多於水果攝取量,不過兩種 食物都得吃,營養才會均衡。蔬菜、水果含有不同種類的維生素、礦物質,彼此無法互相取代。水果熱量通常比較高,不過蔬菜、水果都含有大量纖維質、營養成 份,適量攝取對健康最有好處。


鄭醫師補充:


很多人對於疏果579的概念有誤解,認為是是吃5種、7種或者九種蔬果。事實上,這裡說的是份量。一份蔬菜, 是顆拳頭大的量(煮熟後)。這項研究提醒我們,蔬果攝取量與延壽以及死亡率有關係。


參考文獻:


  • Andrea Bellavia,
  • Susanna C Larsson,
  • Matteo Bottai,
  • Alicja Wolk,
  • and Nicola Orsini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 dose-response analysis Am J Clin Nutr 2013 ajcn.056119; First published online June 26, 2013. doi:10.3945/ajcn.112.056119

http://ajcn.nutrition.org/content/early/2013/06/26/ajcn.112.05611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級零嘴堅果 6元素助降膽固醇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子倫/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7月14日 上午11:22

習慣靠洋芋片、巧克力棒、魷魚絲等零食舒壓的朋友們,其實你有更健康的選擇,研究指出,多吃堅果類(nuts)如胡桃、杏仁、花生、昆士蘭堅果、夏威夷堅果等,能有效降低膽固醇,保持血液流通、保護心血管系統健康。


據美國醫學雜誌《內科醫學文獻》指出,每天平均吃67公克的堅果,整體膽固醇可降低5%,壞膽固醇可降低7%,而且壞膽固醇與好膽固醇的比例,會朝向良性方向發展。


6個營養物質 助降膽固醇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mayoclinic)也指出,堅果能保護動脈內壁的健康,其中包含了6個相當有價值的營養元素,適量攝取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保持血液流通、保護心臟健康。


1. 不飽含脂肪:堅果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和多元不飽和脂肪,能幫助降低血液中壞的膽固醇。


2. Omega-3脂肪酸:許多堅果中和深海魚類一般擁有Omega-3脂肪酸,對維持心臟運作有幫助。


3. 纖維:堅果中的纖維有助於預防糖尿病、降低膽固醇,且也有助於增加飽足感,讓你吃進較少的食物。


4. 維生素E:維生素E可以阻止動脈中斑塊成形,也是非常好的抗氧化、抗衰老營養素。


5. 植物固醇(Plant Sterols ):許多研究顯示食用植物固醇可以降低膽固醇,從大豆油、植物油等也可發現植物固醇的蹤跡。


6. L-精氨酸:L-精氨酸可促進血液流通,增強免疫功能。

鄭醫師補充:

適量吃堅果,對於心血管系統有好處。我一直強調不要怕油脂,好的油脂可以取代壞的油脂,進一步降低膽固醇以及提好好的膽固醇比例,上述報導就是一個清楚的例證。

參考文獻:

Sabaté J, Oda K, Ros E. Nut Consumption and Blood Lipid Levels: A Pooled Analysis of 25 Intervention Trials. Arch Intern Med. 2010;170(9):821-827. doi:10.1001/archinternmed.2010.79.
http://archinte.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4159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哭鬧不休?判別健康狀況靠它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子倫/台北報導】 2013年7月14日 10:09

據外電報導,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小寶寶的哭聲跟某些健康因素有直接的關聯,來自美國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目前已開發出一款新的儀器,能從嬰兒的哭聲中,識別神經方面的問題,或是否有發育障礙,甚至可以檢測出有沒有自閉症。


對爸爸媽媽來說,只要小寶貝一哭,總被急得手忙腳亂。目前認為,嬰兒的哭聲可能是肚子餓了、該換尿布、或是哪裡感覺到疼痛不舒服,但如果沒有仔細觀察,著實相當難以分辨。


儀器檢測寶寶哭聲 助發現健康問題


據《每日郵報》指出,美國羅德島婦幼醫院與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靠電腦運算的儀器分析嬰兒哭聲的原因,能識別神經方面的問題,或是否有發育障礙,甚至可以檢測出有沒有自閉症。


布朗大學精神疾病與人類行為學教授尚考菲佛(Stephen Sheinkopf)指出,嬰兒的哭聲中伴隨著許多細微的差異,有助於儀器判斷。透過兩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中每12.5毫秒記錄哭聲的頻率特性、波形、 清濁與音量等參數,到第二個階段則是將第一階段中的參數做統計與判別,歸類出有效的數據。


尚考菲佛教授提到,最終系統會評估80種不同的參數,分辨個別的寶寶出現何種身體狀況,且整個測驗都是非侵入性的。


布朗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萊斯特(Barry Lester)表示,嬰兒的哭聲代表一種徵兆,一旦神經系統出了狀況,就能體現在聲帶中,展現出一些細小的差異,而對於可能有發展障礙的寶寶們,更能讓家長們做好早期療育的準備。




鄭醫師補充:


目前國內還未見這類醫療器上市,期待早日面世,提供母親們寶寶的健康訊息,早做處理以及預防,尤其是早期療育的需求可能性。參考文獻:



B. Reggiannini, X. Li, H. F. Silverman, S. J. Sheinkopf, B. M. Lester. A Flexible Analysis Tool for the Quantitative Acoustic Assessment of Infant Cry.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2013; DOI:
10.1044/1092-4388(2013/11-029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性抗壓性較好 雌激素立大功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編譯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7月11日 下午1:12



一般人都認為女性在面對壓力時,抗壓性比男性要來得好,但卻不知道原因為何。不過,近來美國研究人員有了解答,發現抗壓性高低的差異主要是受到女性雌激素所影響,能幫助阻絕壓力對大腦產生負面影響。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指出,美國水牛城大學(University of Buffalo)研究讓雄鼠與雌鼠挑戰人類任務,讓他們接受挫折與壓力情形,並發現雄鼠的大腦在短期記憶上有受損的情形,但是在雌鼠身上則沒有此種負面影響。


雌激素保護腦部 不受壓力傷害


過去研究曾發現,壓力指數過大會讓人的大腦執行程序變得混亂,出現記不得熟悉物件、記憶力與注意力變差,決策能力等都也會變得表現較差。研究人員在 發現性別差異對於大腦及壓力的影響有所不同後,便利用讓雄鼠暴露在濃度高的雌激素環境中,發現雌激素能有效保護,減少大腦傷害。


發表於「分子精神病學期刊」(Journal Molecular Psychiatry)的研究報告指出,只要能在不造成荷爾蒙副作用的情況下,將雌激素作為有效緩解壓力的物品,那麼將有可能成為治療男性壓力相關疾病的療法。

鄭醫師補充:
我曾不只一次提到,大腦細胞有性荷爾蒙接受體,性荷爾濃度太低,會導致抗壓能力以及認知功能下降,最明顯例子便是更年期女性,因性爾蒙濃度在短期間下降,導致當事人除了熱潮紅反應之外,容易合併出現焦慮、恐慌、易怒以及失眠等等,其實與雌激素降低太快有關。

男性體內也有女性荷爾蒙,只是濃度比男性賀爾蒙來的低,建議男性若是出現抗壓力不足,在性荷爾蒙評估方面,最好從男性荷爾蒙評估開始,此外,從腎上腺功能評估來檢視抗壓力荷爾蒙(DHEA)濃度是否充足也是重要的一環,DHEA在體內會轉成男性荷爾蒙,也會轉成一部分的女性荷爾蒙。完整的男性荷爾蒙功能醫學檢測,這兩部分都能涵括且直接了解,補充改善有客觀依據,當事人也能比交安心。

上述參考文獻:


Molecular Psychiatry , (9 July 2013) | doi:10.1038/mp.2013.83


Estrogen protects against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repeated stress on glutamatergic transmission and cognition


J Wei, E Y Yuen, W Liu, X Li, P Zhong, I N Karatsoreos, B S McEwen and Z Yan



http://www.nature.com/mp/journal/vaop/ncurrent/full/mp201383a.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時家庭暴力造成的心靈創傷如果不處理,導致細胞DNA的端粒縮短速度增加,平均減少五到十年的壽命。

 對醫療專業來說,端粒縮短越快,DNA能夠複製的次數越少,老化越快,壽命越短。幫助身體的有效保健或者治療,必然是縮短端粒縮短的速度。

心靈創傷有相關技術可以協助根本處哩,有興趣的人歡迎和我討論。

 參考文獻:

Molecular Psychiatry 18, 576-581 (May 2013) |
 doi:10.1038/mp.2012.32

 Exposure to violence during childhood is associated with telomere erosion from 5 to 10 years of age: a longitudinal study

I Shalev, T E Moffitt, K Sugden, B Williams, R M Houts, A Danese, J Mill, L Arseneault and A Caspi

http://www.nature.com/mp/journal/v18/n5/full/mp201232a.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做愛做的事 可養顏美容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7月10日 上午12:00

規律做愛,可以幫助養顏美容、維持青春外貌?


英國最新研究發現,年長者若能維持規律性生活,可以讓外表看起來年輕五到七歲。研究作者認為,擁有規律、健康的性生活,能使人外表更年輕,且對維持身體健康也很有好處,因此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應該要有健康的性生活。


英國心理學家大衛‧威克斯在英國心理學學會上發表這篇研究報告。大衛‧威克斯指出,過去十年來,越來越多七十歲以上年長者性生活非常活躍,為了了解 規律性生活對身體有哪些影響而進行這項研究。大衛‧威克斯表示,想要擁有年輕外貌,關鍵就在於要有品質良好、規律的性生活,社會大眾也應該多鼓勵年長者追 求美好性生活。


研究作者分析,擁有良好、健康的性生活可以讓人更加健康,身心較能達到平衡。過去研究顯示,性生活活躍的人往往比較長壽,且性行為可以幫助釋放天然止痛劑「腦內啡」,也能讓皮膚更有光澤,減少失智風險。


大衛‧威克斯指出,許多人對年長者有刻板印象,認為年長者不需要、不應該有性生活,這種刻板印象常導致年長者壓抑欲望、無法好好享受性愛歡愉,即使遇到適合對象也還是放不開。




鄭醫師補充:


到底是身體好,對性生活比較有興趣,或者是因為性生活讓當事人放鬆有活力?這極可能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年長者對性沒興趣,往往不是壓抑或是不想,而是身體狀況不佳,自然性功能不彰也缺乏慾望。


不管如何,性功能在某些方面代表身體功能的指標,這篇研究提醒大家若能維持規律性生活的人,一般而言,的確可能看起來更年輕且有活力。


原文報導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telegraph.co.uk/lifestyle/10161279/Sex-is-the-secret-to-looking-younger-claims-researcher.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運動 讓大腦更抗壓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7月8日 上午12:00

多運動,較不會變成「草莓族」,大腦抗壓性會比較好。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最新研究發現,運動會使大腦重組,更適應外界變化。壓力來襲時,大腦較能對抗壓力傷害。情緒就不會那麼焦慮,就算遇到壓力,大腦也能正常運作,不會動不動就崩潰、秀逗。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大腦「腹側海馬迴」部位負責調節焦慮情緒,當遇到壓力,腹側海馬迴可能變得非常活躍,導致強烈焦慮情緒。研究人 員用老鼠做實驗,先讓老鼠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然後再讓老鼠接觸冷水壓力刺激,結果發現,老鼠大腦神經元會阻止腹側海馬迴過度興奮,焦慮情緒就不會過於強 烈。


過去認為,運動會促使腹側海馬迴長出新的神經元,而新神經元往往比成熟神經元更加好動,稍有刺激,往往就會大做反應,因此理論上運動應該會讓人更加焦慮。不過這次研究發現,運動不但會刺激新神經元增生,也能避免神經元反應過於激烈。


研究資深作者普林斯頓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伊莉莎白‧高爾德分析,從生物學角度來看,焦慮情緒對適應能力較差的生物較為有利,在焦慮情緒催促下, 生物就不會讓自己陷入險境,如此就能增加存活機會。而規律運動似乎可以讓大腦更有彈性,更能適應生活習慣與周遭環境的變化。研究成果或可幫助焦慮症患者解 決一些情緒困擾。


鄭醫師補充:


這篇五月才發表的研究透過動物實驗,直接證實運動確實可以增加大腦腹側海馬迴的神經細胞增生。這個部份的大腦在研究上確認是掌管壓力調適的重要區域。壓力大的人,更應該設法找出時間規律運動,幫助自己降低焦慮以及增加抗壓力。


運動幫助抗壓,過去類似的研究也可以參考:


1.


Neuroscience. 2004;124(4):985-92.

Voluntary exercise protects against stress-induced decreases in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protein expression.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5026138


2.(本地研究)




J Neural Transm. 2006 Jul;113(7):803-11. Epub 2005 Oct 27.

Compulsive exercise acutely upregulates rat hippocampal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6252072


上述報導參考文獻:


Timothy J. Schoenfeld,Pedro Rada,Pedro R. Pieruzzini,Brian Hsueh,and Elizabeth Gould


Physical Exercise Prevents Stress-Induced Activation of Granule Neurons and Enhances Local Inhibitory Mechanisms in the Dentate Gyrus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1 May 2013, 33(18):7770-7777; doi:10.1523/JNEUROSCI.5352-12.2013

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33/18/7770.abstract






圖示說明:大腦海馬腹側迴細胞因運動而新生腦細胞。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動兒睡不飽症狀更加劇!

 

有過動問題的小男孩一旦睡不夠,就會更好動,讓父母、老師更頭大。根據加拿大法國最新研究顯示,睡眠不足可能讓小孩過動症狀更為惡化,尤其是小男孩,所受影響最為明顯。



這項研究發表於11月號的「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共有2057位母親填寫問卷,詢問孩子的過動狀況與睡眠長短,受訪母親每一年填寫一次問卷,直到孩子5歲為止。



加拿大蒙特婁聖心醫院睡眠障礙中心主任賈克斯蒙普萊瑟〈JacquesMontplaisir〉表示,研究發現睡眠時間不夠長的小孩,通常有過動傾向,特別是有些家庭環境不利睡眠,讓小孩過動問題變得更嚴重。



另外,睡眠時間較短、睡眠中斷會讓小孩頻頻打瞌睡,但對過動小男孩來說,睡眠不足卻會讓過動症狀加劇。研究顯示,睡眠時間持續11小時的孩子,過動指數最低。



研究人員也發現,母親教育程度較低,經濟拮据,家庭空間不夠,須和父母同床的男孩,睡眠便容易受到干擾,睡眠可能較少,過動風險也比一般小孩來得高;女孩比較少出現上述現象。



最近知名的研究期刊小兒科(Pediatrics)的研究結果發表,提醒大家睡眠不足可能會讓小孩過動更為惡化,尤其是小男孩,所受的影響更為明顯。此外,對某些小孩來說,睡眠不足,只是會讓他們白天想打瞌睡,但對有過動傾向的小男孩來說,睡眠不足卻會讓他們的過動加劇。


我在演講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成因與處理時,就經常提醒家長或者老師,睡眠品質不佳,往往也是影響的重要關鍵,睡眠品質不佳,包含睡眠時數不夠、難入睡、睡眠中斷、睡眠呼吸中止等等。過去國內也有醫師針對學齡期的學生做過調查研究,發現絕大部分的人睡眠時數都明顯不足。尤其是現在,很多孩童的作息,都跟著父母的作息,因此演變成晚睡但必須早起的狀況,結果就是睡眠時數的不足。小孩的睡眠時數,都不應該只有八個小時,若能增加到足夠時數,小孩的免疫、記憶、學習及生長發育,都能更為改善,過去有諸多研究都在提醒我們,睡眠品質與小孩的健康息息相關。


當然,有人的睡眠品質不佳是一種結果,也就是他們是因為其他身體因素所導致,例如過敏、重金屬過量、或者腸道健康有問題所引發。像是有嚴重睡眠呼吸中止困擾的孩童,往往是嚴重過敏所引發的。這部分若能在功能性醫學的協助下作改善,往往能根本處理問題而不需長期的藥物控制,建議大家不妨多瞭解及參考這方面的作法。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貪杯 乳癌不請自來

作者: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7月8日 上午12:00

喝酒喝得太過分,可能增加乳癌等各項癌症風險。台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李祥瑞昨(七)日在「飲食防癌新文化│預防乳癌飲 食」講座中指出,如果過量飲酒,酒裡面的刺激性物質容易破壞組織黏膜,誘發黏膜組織發炎反應,增加上消化道癌、結腸癌、直腸癌等罹癌機率,且酒精會促進荷 爾蒙分泌,也會讓荷爾蒙活性大增,進而增加乳癌風險。


李祥瑞營養師建議,有乳癌家族史的女性為高風險群,更應該減少飲酒,若真要喝酒,每天酒精攝取量不要超過十二到十五公克,女性每天酒精攝取量以一個 酒精當量為限,男性則以兩個酒精當量為限。一個酒精當量相當於三百六十西西的啤酒或一百五十西西的葡萄酒,如果是蒸餾酒,則為兩百四十西西。


除了酒精,高熱量、高脂肪飲食也可能誘發癌症。李祥瑞營養師分析,肥胖、攝取過多脂肪容易增加乳房組織,動情激素受體也會增加,導致乳癌風險上升。 高脂肪飲食也會使腸道中的膽酸分泌增加,膽酸在腸道細菌作用下,會形成「催化腫瘤成長的代謝物」,不但會加速大腸癌形成,也會使小腸再吸收雌激素,這樣血 液中的雌激素濃度就會上升,而雌激素很可能也是乳癌致癌因子。


李祥瑞營養師表示。想要減少乳癌發生率,平常可採用高纖飲食,多攝取纖維素、全穀類食物。蔬菜、水果多半含有植物性化學成份,這也是防癌關鍵。國際衛生組織建議每天要攝取四百到八百公克蔬果,較能維持身體健康。


吃東西時,營養也要均衡,除了蔬菜、水果,也要記得攝取蛋白質、澱粉類食物,油脂以不飽和脂肪為主,烹飪要避免油炸、燒烤。建議每星期吃三次魚類,適量攝取大豆食品,也可幫助減少乳癌風險。如果想攝取大豆異黃酮等營養成分,應以天然攝取為主,不建議服用大豆萃取物。




鄭醫師補充:


根據這幾年的研究指出,乳發生風險與酒精使用的確有關:



"What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Breast Cancer?".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31 May 2009. Retrieved 29 June 2009.


 Room, R; Babor, T; Rehm, J (2005). "Alcohol and public health". The Lancet 365 (9458): 519. doi:10.1016/S0140-6736(05)17870-2. PMID 15705462.


喝酒導致乳癌罹患風險提高,可能機轉如下:


1.增加雌激素以及雄性激素的分泌。


2.增加乳腺組織對於致癌物質的反應。


3.增加乳腺DNA的傷害。


4.乳癌細胞的轉移機率提高。


當然,影響的程度與飲酒量有關。此外,常喝酒導致葉酸缺乏,也增加乳癌的風險。


上述資料參考文獻:


Singletary KW, Gapstur SM (2001). "Alcohol and breast cancer: review of epidemiologic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JAMA 286 (17): 2143–51. doi:10.1001/jama.286.17.2143. PMID 11694156.


另一項研究報導指出,乳癌患者若是飲酒,即使少量,也會導致癌細胞的血管增生而幫助腫瘤生長:


BBC News Drinking 'fuels growth of tumour' 1 May 2007


即使適量飲酒,亦可能提高乳癌罹患風險:



Zhang SM, Lee IM, Manson JE, Cook NR, Willett WC, Buring JE (March 2007).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 the Women's Health Study". Am J Epidemiol 165 (6): 667–76. doi:10.1093/aje/kwk054. PMID 17204515.


尤其是乳癌基因篩檢出來危險性高的當事人,最好對酒精敬而遠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泌乳困難恐是糖尿病前兆

中央社 – 2013年7月6日 下午7:30

(中央社倫敦5日綜合外電報導)醫師警告,有哺乳問題的母親,可能出現糖尿病的初期徵兆。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新研究顯示,胰島素在母乳製造上扮演重要角色,有泌乳問題的母親,可能胰島素分泌不足。


長期以來,胰島素不被認為和調節人類乳房泌乳細胞有直接關係。


不過如今科學家知道,母體在哺乳時,乳腺會增加對胰島素的敏感度。


研究作者諾曼森-李佛斯(Laurie Nommsen-Rivers)博士的過去研究發現,母體若分泌胰島素不足,乳汁分泌則較慢。


胰島素分泌有問題婦女常會有體重過重、高齡產婦,或者胎兒過重等問題。


辛辛那提市兒童醫院醫學中心(Cincinnati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科學家發現胰島素在母乳製造上的重要性後,打算展開第2型糖尿病藥物的臨床試驗。


諾曼森- 李佛斯說:「20至44歲女性中有20%是前期糖尿病,可以想見美國可能高達20%新手媽媽有低泌乳量的風險。


諾曼森-李佛斯表示,藥物治療不是理想方式,理想方式是預防。


她說:「適度飲食與運動,比藥物還有效。」(譯者:中央社陳怡君)1020706




鄭醫師補充:


很有啟發性的一篇研究,胰島素是身體代謝血糖的主要內分泌物質,但影響的層面既深且廣,以自然法則來說,生完小孩,母親必會有足夠的母乳供應來哺餵嬰兒,如果有問題,表示母親身體的確出現狀況了。這篇研究告訴我們泌乳功能與胰島素分泌息息相關,因此產婦一旦發現自己生產完,有泌乳困難,務必提防胰島素功能已經下滑,代謝症候群以及糖尿病風險相去不遠,最好及早因應以及預防。胰島素可以透過血液直接檢測。


參考文獻:


Danielle G. Lemay, Olivia A. Ballard, Maria A. Hughes, Ardythe L. Morrow, Nelson D. Horseman, Laurie A. Nommsen-Rivers. RNA Sequencing of the Human Milk Fat Layer Transcriptome Reveals Distinct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at Three Stages of Lactation. PLoS ONE, 2013; 8 (7): e67531 DOI: 10.1371/journal.pone.006753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長期值夜班婦女 易罹乳癌

作者: 莊瑞萌 | 台灣醒報 – 2013年7月5日 下午4:32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過去一項針對醫護人員的研究曾指出,長期值夜班容易讓護士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現在,加拿大皇后大學研究者進一步針對非護理人員研究後發現,長年從事夜班工作的婦女,同樣也會提高乳癌風險,30年持續值夜班,罹患乳癌的機率將提高2倍以上。


究其原因,研究者說,主要是睡眠時間被干擾,讓身體生理時鐘機制無法正常運作,包括能抵抗癌症的褪黑激素(melatonin)無法正常分泌,取而代之的是會誘發癌症的 雌激素,以及應攝取的維生素D不足所造成。


皇后大學調查1100位被診斷乳癌的病患,以及1100位沒有乳癌的加拿大女性,其中約有30%的婦女表示,過去曾從事夜班工作,包括護士、空服員或飯店服務生;當研究者再將夜班工作時間分成3組後,發現如果已經從事夜班工作30年以上者,罹患乳癌的機率將增加2倍,唯獨從事夜班工作14年以上或15年到29年之間,並沒有出現明顯罹癌風險。


研究者愛朗森表示,「長期在不同領域從事夜班工作,與出現乳癌風險有關。」


牛津大學疾病專家葛琳則質疑,「雖然研究結果與之前的結果幾乎一致,但是仍沒有足夠證據指出,就是從事夜班工作而導致出現癌症,更遑論能因此引起公眾討論值夜班的健康問題。」


不過,根據臨床與動物實驗結果,世界衛生組織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目前已將值夜班列為可能引發癌症的可能因素。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期刊。


鄭醫師補充:


生理時鐘顛倒或者混亂,對身體也是壓力,罹癌風險增加不難想像。褪黑激素不足,罹癌風險的確會提高:


Schernhammer E, Schulmeister K. Melatonin and cancer risk: does light at night compromise physiologic cancer protection by lowering serum melatonin levels? Br J Cancer 2004;90:941–943.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建議在養生保健上,務必把生活作息的的規律性納入自己的備忘錄中,切實執行。參考文獻:


 


Original article: Increased risk of breast cancer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shift work in Canada



  • Anne Grundy,
  • Harriet Richardson,
  • Igor Burstyn,
  • Caroline Lohrisch,
  • Sandip K SenGupta,
  • Agnes S Lai,
  • Derrick Lee,
  • John J Spinelli,
  • Kristan J Aronson

Occup Environ Med oemed-2013-101482Published Online First: 1 July 2013 doi:10.1136/oemed-2013-101482


http://oem.bmj.com/content/early/2013/06/11/oemed-2013-101482.short?g=w_oem_ahead_tab


之前類似研究可以參閱:


Megdal, S. P.; Kroenke, C. H.; Laden, F.; Pukkala, E.; Schernhammer, E. S. (2005). "Night work and breast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41 (13): 2023–2032. doi:10.1016/j.ejca.2005.05.010. PMID 16084719. 


不只是女性,輪班工作者的男性罹癌風險也會提高:


Parent, M. -E.; El-Zein, M.; Rousseau, M. -C.; Pintos, J.; Siemiatycki, J. (2012). "Night Work and the Risk of Cancer Among Men".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76 (9): 751–759. doi:10.1093/aje/kws318. PMID 23035019.  


尤其是男性前列腺癌,風險高達三倍:


http://aje.oxford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2/10/02/aje.kws318.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罐裝茶類含毒 腎臟病患少喝


許多人喜歡喝冰涼的罐裝飲料,不過腎臟病患特別小心。最新研究發現,罐裝奶茶、檸檬茶,重金屬鋁的溶出量偏高,腎臟病人喝了容易造成鋁中毒。


  輕輕一開,就可以喝到冰涼的奶茶,鋁罐裝的飲料真的方便。不過如果你是腎臟病人,可不建議這麼大口喝下去。因為鋁罐中的重金屬鋁,很可能因為茶葉溶出,在被喝下肚,人體根本無法代謝。


  最新研究發現,市售90件飲料中,以易開罐奶茶的鋁溶量最高,有2700~2900ppb,其次 是檸檬茶,烏龍茶也有五六百ppb,最低的可樂100ppb。而且,相同品牌的檸檬茶,罐裝的,就是比保特瓶,和鋁箔包的鋁溶量,高出四倍。雖然國內,和 歐美並沒有規範容器鋁溶量的標準值,但,長期飲用,還是可能造成鋁中毒。


不只腎臟病人,阿茲海默症的患者,也是鋁中毒的高危險群,所以,平時最好還是多喝水,買飲料也要記得避開罐裝的奶茶、檸檬茶。﹝記者倪于雅、姜竹祥報導]


 


鄭醫師補充:


體內累積過量的鋁會導致老年失智,這已為人所知,這篇報導也提醒大家注意,然而,鋁過量會導致小朋友 行為及學習異常,例如我們常提到的注意力不集中或過動(ADHD)等情況,有不少個案其實與體內累積過量的鋁是有關的。基本上身體對於一些重金屬,多少具 備一些排除的能力,但對一些人來說,他們的特異體質,讓身體在排除重金屬時較為困難,例如有過敏體質的人,其實身體是容易累積重金屬的,這方面我常在門診 時,會提醒家長們注意,罐裝飲料,比較令人擔心的其他部分:糖、色素及防腐劑等等,這也容易影響小朋友的穩定性。想知道自己的體內重金屬是否過量?透過頭 髮作重金屬及微量元素檢測,就能清楚知道,不需猜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乾淨仙女 敗給細菌魔鬼

西方社會通常要求女孩子必須隨時保持儀容整潔,不能像男孩玩得全身髒兮兮。但最新研究發現,女童太愛乾淨反而使得成年之後免疫能力變差,導致過敏、氣喘等自體免疫疾病。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哲學家克拉夫(Sharyn Clough),發表在最新一期「社會科學暨醫學」(Social Scienceand Medicine Journal)期刊上的研究指出,性別差異使得男孩與女孩從小接受不同的教養方式,西方社會傳統觀念要求女生必須隨時保儀容整潔,「捲捲頭髮梳理整齊,繫上緞帶」,不能像男孩一樣動不動就玩得全身髒兮兮。



克拉夫的這項研究,結合了來自社會學、人類學不同領域的資料,分析結果認為,女童如果太愛乾淨,尤其是家長禁止女童被泥巴弄髒衣服或雙手,將使得她們在成長過程中很少接觸到細菌,反而在成年之後免疫能力會變差,導致出現過敏、氣喘等自體免疫疾病。



克拉夫進一步指出,女孩子通常的穿著打扮就是「不應該」弄髒的,通常也比男孩子較常留在室內玩,遊玩時間也比較常有家長監視著,這些因素都讓女孩子比男孩子保持得較乾淨。



研究結果寫道,從性別的角度來看,女童所接觸到的細菌種類與數量,都遠遠低於男童所接觸的,「或許這可以解釋成年之後男女健康狀況為何會有差別。」



研究調查發現,越先進的國家,過敏的盛行率也就越高,像是英國、澳洲、加拿大、美國、德國及法國等都是名列前茅的國家,為何如此呢?一般除了歸咎可能是生活環境的污染、飲食習慣改變等等,另外還有一項值得大家注意的:公共衛生越完善的國家,感染或傳染性疾病愈少,導致當地人們的免疫系統紊亂,因此反而容易過度反應而產生過敏。也就是免疫系統平常沒有訓練,沒有工作給它,以過去的俗語來形容:陰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因此也不少細心的醫師在臨床上看到:越愛乾淨或者父母要求越乾淨的小孩,比較不會被微生物感染,免疫系統無法得到適當及應有的刺激,因此難以發展完全,故而容易衍生免疫系統功能之混亂與異常。


人在出生以後,免疫系統的路徑主要有兩條,一為Th1,另一為Th2,這兩條路徑必須平衡發展。如果Th2發展太活躍,就會過敏。嬰兒時期。免疫系統以Th2為主,故大部分有過敏體質的人,在小的時候,過敏會比較明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或者刺激,才會慢慢健全Th1這條免疫力路徑,當然如果沒有適當的刺激,過敏容易產生。一般建議用益生菌來改善過敏及免疫力,不過是吃我們能接受的細菌來刺激身體的免疫系統啟動更好的防衛機制。


美國的研究人員,曾針對3327名個案作追蹤研究(他們的母親都是菲律賓人),研究結果發現,兒時居家環境有豬、狗等家畜亂跑的人,其免疫系統在長大後,跟那些從小居家環境乾淨的研究對象作比較,他們會遭感染的機率降低了80%。


微生物學研究,泥土中的牝牛分枝桿菌,可以幫助緩和情緒的低落,同時會幫助小孩更聰明,以老鼠的動物實驗來說,吃進這種菌的老鼠,血清素會增加,焦慮感降低,走出迷宮的速度提高兩倍,另外的研究人員直稱這種菌為天然百憂解。


關於牝牛分枝桿菌這種最早由母牛的糞分離出來非致病菌,這幾年其實已有相當明確的研究報告,尤其是在免疫治療上面,這種菌的疫苗可用來治療過敏性的氣喘、癌症、憂鬱、痲瘋症、乾癬、皮膚炎、濕疹甚至是結核病,相關研究請見:


"Immuno-therapeutic composition of killed cells from mycobacterium vaccae - Patent 4724144". www.freepatentsonline.com. http://www.freepatentsonline.com/4724144.html. Retrieved 2010-05-31.


至於稱其為天然的百憂解的科學家,也不是空口無憑,因為這類菌真的會刺激大腦產生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有興趣深究的人請參閱:


"Getting Dirty May Lift Your Mood". Brisotol University: Medical News Today. 2007-04-05. 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medicalnews.php?newsid=67146&nfid=rssfeeds.


"Dirt exposure 'boosts happiness'". BBC News. 2007-04-01. http://news.bbc.co.uk/2/hi/health/6509781.stm.


老鼠的實驗發表是在2010年的5月24日,這篇由紐約的SAGE學院的學者Dorothy Matthews所做的研究發現:當牝牛分枝桿菌注入老鼠體內時,會刺激某些神經細胞的產生,同時也增加的血清素的濃度及減少焦慮的狀況。被餵了活的牝牛分枝桿菌的老鼠,跟那些焦慮的控制組老鼠比起來走出迷宮的速度提升了兩倍。


最近美國的研究學者撰文提醒女性受到文化的制約,不容易接受外在環境的微生物刺激,相對於男孩來說,容易形成對健康的隱憂,對照上述的研究,的確有其學理根據。不過太愛乾淨的父母也會要求男孩不能去接觸泥巴或者髒東西,所以仍有健康之隱憂。提醒父母們,下次看到小孩玩泥巴,全身髒兮兮地別急著生氣,換個角度想:小孩正設法從大自然中接觸微生物幫助自己更聰明、情緒更穩定甚至更有抵抗力!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