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褪黑激素可抗阿茲海默症

中央社 – 2012年10月1日 上午1:06






(中央社台北30日電)與睡眠有關的褪黑激素,是對抗阿茲海默症的新武器。西班牙的最新研究顯示,結合運動和每日服用褪黑激素,對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老鼠具有正面療效。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項研究由巴塞隆納生物醫學研究所(Barcelona Biomedical ResearchInstitute, IIBB)與格拉納達大學(University of Granada)及巴塞隆納自治大學(AutonomousUniversity of Barcelona)聯手進行。


IIBB專家桑費利烏(Coral Sanfeliu)表示:「多年來我們早就知悉,給合不同的抗老化療法,諸如運動、地中海式飲食以及不吸菸,能延長多年壽命。如今似乎顯示,褪黑激素也具有重要抗老化效果。」


在這項實驗中,罹患阿茲海默症的老鼠分成控制組和另外3個接受治療組,分別為滾輪運動治療組、褪黑激素治療組,以及結合滾輪運動和褪黑激素治療組。此外,還納入未罹患阿茲海默症老鼠當參考組。


桑費利烏指出,「經過6個月後,相較於原本病理學狀態,接受治療的老鼠更接近未罹患阿茲海默症老鼠的狀態。就此我們能說,這種疾病呈現顯著逆轉。」


刊登在「老化神經生物學」 (Neurobiology of Aging)期刊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三項治療在行為、學習和記憶方面呈現整體改善,但研究人員也提醒指出,老鼠的治療結果不能輕易轉換到人類身上。


桑費利烏解釋說:「在動物身上有效的療法,轉換到人類病患上並非總是一致,鑑於阿茲海默症在人類身上歷經多年發展病程,因此當開始浮現記憶喪失時,腦部早已嚴重惡化。」1010930


鄭醫師補充:


早在1997年就有相關醫學研究證實褪黑激素能幫助預防阿茲海默症發病:


Pappolla MA, Sos M, Omar RA, Bick RJ, Hickson-Bick DL, Reiter RJ, Efthimiopoulos S, Robakis NK (March 1997). "Melatonin prevents death of neuroblastoma cells exposed to the Alzheimer amyloid peptide". J. Neurosci. 17 (5): 1683–90. PMID 9030627.


2005年的動物實驗也證實褪黑激素可以治療阿茲海默症:


Wang XC, Zhang J, Yu X, Han L, Zhou ZT, Zhang Y, Wang JZ (February 2005). "Prevention of isoproterenol-induced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by melatonin in the rat". Sheng Li Xue Bao 57 (1): 7–12. PMID 15719129.


褪黑激素本身除了主管生理時鐘調控至外,還是強效抗氧化物質:


Arnao and Hernandez-Ruiz (2006).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Melatonin in Plants". Landes Bioscience.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635004/. Retrieved August 13, 2012.


失智症的原因之一就是自由基太多,導致大腦細胞產生不可逆的傷害,以營養醫學的研究來說失智症的治療,能夠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非常重要,至於運動,諸多研究告訴我們規律運動的人比較不會失智,因此褪黑激素配合運動可以抗失智,言之成理。上述研究報導又是非常清楚的例證,相關研究來源可以參閱:


Melatonin plus physical exercise are highly neuroprotective in the 3xTg-AD mouse


Yoelvis García-Mesa, Lydia Giménez-Llort, Luis C. López, Carmen Venegas, Rosa Cristòfol, Germain Escames, Darío Acuña-Castroviejo, Coral Sanfeliu


Neurobiology of Aging - June 2012 (Vol. 33, Issue 6, Pages 1124.e13-1124.e29, DOI: 10.1016/j.neurobiolaging.2011.11.016)


http://www.neurobiologyofaging.org/article/S0197-4580(11)00495-7/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過度依賴安眠藥 失智症風險增5成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編譯 | 華人健康網 – 2012年9月28日 下午7:26








許多人焦慮煩心以致於晚上睡不好,便常常依靠服用安眠藥來幫助睡眠,久而久之,沒有吃安眠藥反而就更睡不著。這樣的情形,不僅有過度藥物依賴的問題,甚至還會增加老年失智症風險。


據英國《每日郵報》27日報導,在英國約有150萬人習慣性服用安眠藥,而醫院每年開出的安眠藥處方簽也多達約1千萬張;另外調查也指出,65歲以上的老人有8%有服用安眠藥的習慣。


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與法國波爾多大學(University of Bordeaux)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後發現,65歲以上老人,若有15年以上的服用安眠藥習慣,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將會提高5成。


安眠藥中的成分能利用轉換腦內訊息傳遞方式,而達到安定人心的作用,不過同時也干擾腦內的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s),此為控制失智症機率的主要物質。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多比亞斯(Tobias Kurth)教授表示,安眠藥在解決睡眠問題上確實有其效用,但背後隱藏的副作用也必須更加小心。


阿茲海默症協會(Alzheimer’s Society)發言人表示,這並不是第一次發現安眠藥對於腦部認知有負面影響,再加上老年失智症是英國國家衛生保健中心(NHS)主要的支出負擔,甚至預估在未來20年,失智症相關醫療成本將會上升到350億歐元,而目前英國也已預計有80萬人罹患老年失智症。


鄭醫師補充:


許多人在門診會問我,長期服用安眠藥物會有什麼後遺症?上述研究就是一個清楚的示範說明。


再次提醒,一個人不會無緣無故失眠,失眠只是現象,原因不找出來,只是想靠藥物來強迫助眠,不僅容易形成藥物依賴,甚至會產生藥物耐受性,也就是藥物越吃越多,但安眠效果卻越來越差的狀況,在臨床上並不少見。


相關研究研究全文可以參閱:


http://press.psprings.co.uk/bmj/september/dementia.pdf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缺乏維生素D 心臟不Happy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9月27日 上午12:06





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維生素D不足,可能增加心臟病發作風險,若適量補充維生素D,或可降低心臟病發作機率。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哥本哈根大學醫院共同進行這項研究,研究對象超過一萬人。研究作者哥本哈根大學醫院臨床生物化學系的彼德‧布隆唐-賈寇普森表示,這項大型研究主要在分析維生素D濃度偏低與缺血性心臟病、心臟病死亡率之間的關聯性。


布隆唐-賈寇普森指出,透過研究,觀察到一些數據,若體內維生素D濃度低於健康標準,出現缺血性心臟病機率就會上升約四成,且心臟病發作風險會增加百分之六十四,此外,提早死亡機率也會上升百分之五十七,因心臟病死亡機率更在百分之八十一以上。


過去傳統認為,維生素D不足容易影響骨頭健康。但有幾項大型研究指出,維生素D偏低似乎也會增加缺血性心臟病風險。而缺血性心臟病包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絞痛、心臟病發作等症狀。


還有一些其他研究發現,維生素D不足可能讓血壓上升,當血壓上升,心臟病發作風險也會跟著增加。


研究人員指出,從統計數字來看,維生素D濃度偏低的確與心臟病、死亡風險大有關聯。雖然可能是缺乏維生素D直接導致心臟病、死亡悲劇,但也可能是健康狀況不好的人體內維生素含量原本就比較低,或許維生素D也是一項健康狀況指標。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了解兩者因果關係。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動脈硬化、血栓與血管生物學」期刊。


鄭醫師補充:


對於日曬不足的人來說,維他命D補充非常重要,我把部落格相關資料提供給大家參考:


根據醫學研究院食物與營養委員會的報告,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副甲狀腺分泌過量、骨質更替速率過快、骨質疏鬆甚至發生輕微的軟骨症甚至增加髖部骨折的危險。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800到1000單位的維生素D,所攝取的綜合維生素中的鈣質也應該大幅提昇。補充維生素D也有助於預防癌症、漸進性骨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以及高血壓。如果要把維生素D當成藥物使用,正確的用藥劑量一定小心,但目前建議每天攝取兩百單位的劑量是絕對不夠的。


由於維生素D本身是脂溶性維生素,很多人擔心過量補充會產生毒性,過去研究發現這樣的機率並不高,有少數的人的中毒劑量,是一天補充超過2000單位的維生素D,然而,這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還不至於造成過量。由於現代人的日曬越來越不夠,靠自己日曬製造的維生素D普遍都不足,而且許多女性還會擔心會曬出斑來,因此,我們建議在營養補充上,D的額外補充的確有其必要。


美國臨床營養雜誌去年曾發表研究,該研究追蹤11萬9000名成人長達20年發現:研究發現,每天攝取維生素D至少600國際單位(IU)的男性,心臟病發或中風機率,比每天攝取不足100 IU的男性降低16%。之前我多次提到,許多現代人日曬及營養來源都不足,造成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非常普遍。以下讓我們參考其他研究資料,讓我們更了解維生素D不足的確對心血管疾病有負面影響。


談到維生素D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連性,過去已經有一些研究結果發表,一份針對將近5000名參與者的研究顯示,體內維生素D含量低的人會提高周邊動脈疾病的發生率,精確的研究數字是低於17.8ng/mL的話,會增加八成的罹患率:


 Melamed, ML; Muntner, P; Michos, ED; Uribarri, J; Weber, C; Sharma, J; Raggi, P (2008).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 and the prevalence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results from NHANES 2001 to 2004".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28 (6): 1179–85. doi:10.1161/ATVBAHA.108.165886. PMC 2705139. PMID 18417640.


在英國,夏天的那幾個月,園丁體內的膽固醇會明顯地下降。主要是園丁一定會曬太陽,過多的膽固醇會讓心血管疾病風險提升,尤其是導致心臟病發的冠狀動脈硬化疾病:


Grimes, DS; Hindle, E; Dyer, T (1996). "Sunlight, cholesterol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QJM 89 (8): 579–89. PMID 8935479.


維生素D血液濃度不足經常與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有關,目前有些研究已經清楚地顯示兩者的關連性:


Pittas, AG; Chung, M; Trikalinos, T; Mitri, J; Brendel, M; Patel, K; Lichtenstein, AH; Lau, J et al. (March 2010). "Systematic review: Vitamin D and cardiometabolic outcome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52 (5): 307–14. doi:10.1059/0003-4819-152-5-201003020-00009 (inactive 2010-03-25). PMID 20194237.


Wang, L; Manson, JE; Song, Y; Sesso, HD (March 2010). "Systematic review: Vitamin D and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in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52 (5): 315–23. doi:10.1059/0003-4819-152-5-201003020-00010 (inactive 2010-03-25). PMID 20194238.


以一般人而言,一天600IU仍明顯不足,建議大家可以跟這方面有經驗的醫師多討論,要知道自己體內的維生素D濃度夠不夠並不難,有相關的實驗室檢查25-hydroxy-vitamin D可以直接了解,透過客觀的數據,我們會更清楚自己的補充量是否足夠。


想補充維生素D可以考慮食用含有維他命D的食物,含量較豐富的有鯊魚肝油、沙丁魚、三文魚、青魚、牛奶,,素食者可以考慮蕃薯、苜蓿、香菇甚至燕麥,或維他命D補充劑等。接受陽光照射時,皮層中的黑色素會產生維生素D,每日只需進行三十分鐘左右的戶外活動已能讓身體產生人體需要的維生素D。


上述報導的研究來源請參閱: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 and Risk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Early Death


Population-Based Study and Meta-Analyses of 18 and 17 Studies


Peter Brøndum-Jacobsen,Marianne Benn,Gorm B. Jensen,Børge G. Nordestgaard


ATVBAHA.112.248039


http://atvb.aha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2/08/30/ATVBAHA.112.248039.full.pdf+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根據兩個新發表的研究,在你的飲食中納入芝麻與米糠混合油或是低脂優格是明智的選擇,因為這些東西或許能幫助你維持健康的血壓並促進心臟的健康喔。


第一個研究證實一種混以芝麻油與米糠油的調和油降低血壓的能力幾乎與一般的降血壓藥物相似。而第二個研究則發現有吃優格習慣的人比較不容易發展為高血壓。


這兩篇研究都在 2012 年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高血壓研究會議上發表。


AHA 發言人 Rachel Johnson 博士:「這兩個研究給予得舒飲食計畫相當充分的支持」。得舒飲食(DASH ,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是一種水果、蔬菜與低飽和脂肪和鹽的飲食。


得舒飲食建議每天攝取 2 ~ 3 份的健康脂肪,而芝麻油與米糠油正好符合這樣的條件。得舒飲食還要求每天攝取 2 到 3 份脫脂或低脂乳製品,其中包含優格。


AHA:吃健康的脂肪比低脂重要


Johnson  博士說:「新研究強化我們已知對於飲食與高血壓之間的關係。」


第一個研究中有 300 位高血壓患者,分為三組,一組是服用控制高血壓藥物的控制組;一組是飲食中每天加入 35 公克的芝麻與米糠調和油;最後一組則是服用藥物與調和油,研究時間是六十天。調和油組收縮壓讀數減少了 14 mmHg,而舒張壓減少了 10.8 mmHg;服用藥物組收縮壓降低了 16.2 mmHg,舒張壓減少了 12 mmHg;調和油與藥物組減少的讀數是另外另一組的兩倍。


新研究中使用的調和油名稱是 Vivo,它目前還沒商化,所以市場上還買不到。不過芝麻油與米糠油各自在市場上是買得到的。


Johnson  博士也提到其它對心臟健康的脂肪,包含有橄欖油、酪梨、堅果、魚油與亞麻籽等也有類似的作用。(AHA 建議每日油質的攝取量不應超過一日總熱量的 25~35%)


在優格的研究裡,該研究追蹤約 2,000 位沒有高血壓的成年人 14 年。研究者們發現一日飲食中的熱量超過 2% 來自優格的人比較不容易發展為高血壓。此外,他們收縮壓的讀數也會比沒吃優格的人要來得低。


優格對你的心臟有益嗎?


優格是很不錯的鈣質來源,而且許多研究已經證實鈣質能幫助維持血壓在受控制的範圍內。不過儘量避免選擇全脂優格或是全脂牛奶,因為本身還有許多的飽和脂肪,飽和脂肪會增加體內低密度脂蛋白(LDL 膽固醇,一般稱它是壞的膽固醇)的濃度。


整體來說,這些研究確認飲食確實對高血壓的控制帶來不同的影響,有些食物幾乎能跟降血壓藥物表現得差不多好。


不過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認這個發現,不管是什麼東西吃太多都不是好的,即使是有健康益處的油質,它們本身也是含有熱量的。因此當你打算把這些好油放到飲食裡的時候,得注意量的問題,否則肥胖找上身來可就尷尬了,因為肥胖是另一個高血壓與心臟病的危險因子。


關於本文



  • 文章來源:WebMD
  • 文章標題:Oil Blend, Yogurt Help Blood Pressure
  • 文獻與人物:
    AHA High Blood Pressure Research Scientific Sessions 2012 Meeting, Washington, D.C., Sept. 19-22, 2012.
    Pao-Hwa Lin,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of medicine, Duk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Durham, N.C.
    Rachel Johnson, PhD, RD, the Bickford Green and Gold Professor of Nutrition, University of Vermont, Burlington.
    Despina Hyde, RD, New York University Langone Medical Center, New York City.
  • 整理編譯:Sidney

鄭醫師補充:


在健檢時,若有代謝症候群的問題,容易出現三酸甘油脂過高,一般醫師會建議當事人的飲食中減少油脂攝取,不少人因此敬油遠之,但這樣的作法對於血壓控制或者心血管健康的幫助效果其實不佳,上述的研究報導就是很清楚的例證。


補充優格,能夠自己製作最好,不然建議選購不添加蔗糖的產品,減少身體攝取過多糖的負擔,而且得舒飲食本來就要限制糖份攝取。


對得舒飲食有興趣的人還可以參閱相關專業原文指引:


 "Your Guide To Lowering Your Blood Pressure With DASH" (PDF).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April 2006. http://www.nhlbi.nih.gov/health/public/heart/hbp/dash/new_dash.pdf. Retrieved 2011-12-2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童打抗生素 增腸疾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9月28日 上午12:04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兒童若使用某些抗生素,較容易罹患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等發炎性腸道疾病。


研究顯示,小孩越早使用一些抗厭氧菌抗生素,往後罹患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機率就越高。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小兒感染科副教授馬特‧克隆曼表示,小孩使用越多抗生素,罹病風險也會跟著升高。


過去有些研究發現,使用抗生素與發炎性腸道疾病互有關聯。這項發表於「兒科」醫學期刊的研究分析超過一百萬筆兒童病例,這些兒童年齡都在十七歲以下。研究人員追蹤這些資料達兩年以上。


研究人員發現,百分之六十四兒童曾用抗生素,約百分之五十八的人曾使用盤尼西林、阿莫西林、頭孢甲氧黴素等抗厭氧菌抗生素。


研究追蹤期間,有將近七百五十名兒童罹患克隆氏症或潰瘍性結腸炎。這些疾病症狀幫括腹部疼痛、腹瀉、體重減輕等,症狀通常維持很久。


研究數據顯示,一歲以下小孩若接受上述抗生素治療,出現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機率便增加五倍以上。如果年紀較長才使用藥物,罹病機率就會大幅下降。


整體來看,使用抗生素的小孩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風險約上升百分之八十四。


研究作者指出,抗生素會改變腸道天然環境,打亂腸道菌落平衡,可能是因為這樣而引發腸道發炎反應。


鄭醫師補充:


上述研究是一項大型的分析研究,可信度極高,抗生素會造成腸道菌叢失衡,因此有些醫療專業建議接受抗生素治療者,最好額外補充益生菌,益生菌服用最好和抗生素最好避開,免得一起被破壞。小兒科對於發燒感冒的治療,有些醫師習慣開上抗生素,即使是未滿一歲的寶寶,也會開上,殊不知其實暗藏巨大的健康風險。


Matt Kronman, M.D.,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Seattle Children’s Hospital and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Medicine, Seattle; William Muinos, M.D., co-director, gastroenterology, Miami Children’s Hospital, and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ediatrics,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Miami; October 2012 Pediatrics


某些營養醫學專家建議可以考慮天然抗生素,也就是維他命C,抗壞血酸來取代,不過劑量要足夠才有效果,提醒大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子為何連心 科學家有解答

中央社 – 2012年9月27日 下午9:02






(中央社台北27日電)有人說兒子是母親的前世情人,母親是兒子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肚子裡懷了寶寶,就注定了母子間的牽絆,而母親對兒子的掛念是永不止息,科學家可能已找出這背後的原因。


倫敦「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認為,女生若懷了兒子,兒子的細胞會先滲透入母體,再進入母親腦部,之後寶寶的男性DNA數十年都不會消去。


雖然無法證明婦女會因此變得較為陽剛,但這對母親健康可能有重要意義。美國科學家檢驗59名婦女的腦部標本,這些婦女逝世年齡介於32至101歲。


2/3的腦部標本都檢驗出1個男性Y染色體才有的基因,這個基因應該只會在男生身上發現。


西雅圖賀勤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Cancer Research Center)研究員表示,最有可能的解釋是,婦女懷胎時,兒子的這個基因傳送給母親。


同樣的,母親透過胎盤把氧氣及養分傳送給胎兒,而細胞也朝反方向移動。


研究顯示,胎兒的細胞會存在母親體內好幾十年,因為科學家在1名94歲婦女的腦部標本中,發現男性DNA。


科學家猜想,女胎兒也會在母親腦部留下蹤跡,但這方面的試驗困難度較高。


研究刊登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上,這是科學家首度在婦女腦部找到男性DNA。如果說這種現象真的造成甚麼影響的話,目前還無法判定。


胎兒一小部分細胞遺留在母體內的現象稱為微嵌合(microchimerism),這或許能藉由提升免疫反應,幫助婦女抵禦乳癌,也可能有助於緩解類風濕關節炎及修復受損組織。


部分科學家認為,胎兒「新」細胞輸送給母體的微嵌合現象,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女人的壽命比男人長。(譯者:中央社林亭儀)1010927


鄭醫師補充:


八年前我曾到峇里島觀光旅遊,和當地的導遊談到當地人民若是罪很多錢,但結婚無法生小孩,也會感到萬分失望與落寞,對於生小孩的必然性與迫切性原因何在?


印度教認為生小孩可以把父母的罪帶走,生越多,罪越少。能生四胎更好,這也可以解釋某些國家在節育上執行的困難,尤其是印度的人口高度成長,一部分與此有關。


在乳癌的研究上,數字告訴我們,生過小孩的女性,乳癌罹患率較低,生越多胎,機率越少,與上述說法相符,此外一部份與上述研究報導提到的微嵌合現象有關。


胎兒一小部分細胞遺留在母體內的現象稱為微嵌合(microchimerism),這或許能藉由提升免疫反應,幫助婦女抵禦乳癌,也可能有助於緩解類風濕關節炎及修復受損組織。這是很新的研究與理論,希望有更多的相關研究來佐證這樣的理論。


上述報導的研究來源可以連結參考研究原文全文:


Chan WFN, Gurnot C, Montine TJ, Sonnen JA, Guthrie KA, et al. (2012) Male Microchimerism in the Human Female Brain. PLoS ONE 7(9): e45592. doi:10.1371/journal.pone.0045592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4559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瑞士衛生單位近期回顧含methylphenidate成分藥品之安全性資料,並發布其仿單內容應包含下列重點事項:


1.      此藥須經特殊訓練專科醫師開立。


2.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之診斷須依據DSM-IV ICD-10,如該成分藥品用於治療成人,其先決條件為自幼年既有之持續症狀。


3.      用於6歲以上65歲以下的病人。


4.      病人於起始治療前,醫師應先瞭解病人心血管系統及心臟方面之問題。


5.      於病人治療期間,應注意其精神異常(psychiatric disorders)方面不良反應發生情形,包括:自殺意念及依賴性(如濫用、耐受性、突然停藥後出現的戒斷症狀)等。


6.      嚴重憂鬱之病人可能不宜使用。


7.      病人於治療期間有發生生長遲緩、體重減輕與食慾不振之高風險。


病人於治療前與治療期間皆應注意其心跳及血壓等同類藥品之嚴重不良反應(class effect),例如心臟病發作(heart attack)及腦循環疾病(circulatory disorders of the brain)等。



  國內處理情形:


1.      經查該成分藥品中文仿單之「警語」及「不良反應」章節已明載生長遲緩、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及精神與心血管方面之相關資訊


2.      食品藥物管理局持續密切監視其風險效益,並隨時追蹤該類藥品之安全相關訊息。


 


  醫療人員應注意事項:


1.      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處方開立者,methylphenidate為第三級管制藥品,處 方 醫師需領有管制藥品使用執照並開立管制藥品專用處方箋,且由領受人憑身分證明簽名領受。


2.      另,處 方 醫師於使用該成分藥品治療前,除充分評估病人用藥的風險利益, 亦應告知病人或其家屬注意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包括治療期間病人精神、心血管及心臟方面是否出現異常,是否出現生長遲緩、體重減輕與食慾不振等情形,並宜定期追蹤。


鄭醫師補充:


上文公布於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官方網站,大多數的門診患者,被開立methylphenidate這類藥物時,鮮少醫師會告知藥物使用相關風險,建議大家在服用任何藥物之前,應該先詳閱藥物仿單或者藥物使用須知(包含可能副作用),有任何疑慮或者出現任何相關不良反應,應該和開藥的醫師充分溝通。如果仍無法得到讓自己安心的答覆,可以找第二甚至是第三個專業意見來諮詢。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食用蔓越莓有助於降低血壓?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9月25日 下午2:30



這項在美國農業部進行的一項研究中,共計有56名參與者,為期二個月,他們被分成兩組,一組服用低熱量的蔓越莓汁,而對照組飲料里只含有卡路里,糖和維生素C。


研究人員測量了他們在研究之前,中間和結束后的血壓情況。服用低熱量蔓越莓汁的人血壓明顯降低。從121/73mmhg平均降到118/70mmhg。至於另一組,則沒有顯示出任何變化。


研究者指出,因為蔓越莓汁含抗氧化劑,而水果中的天然分子、茶葉、葡萄酒和也都具有降血壓的作用。根據美國羅格斯大學之前的研究發現,蔓越莓所含的前青花素還能預防牙齒牙菌斑的形成。而且經常喝蔓越莓汁幾個月能殺死幽門螺旋桿菌,這種細菌可導致胃癌和胃潰瘍。


據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指出,高血壓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風險,而心臟病是全美首要死亡原因。此外,有近三分之一的美國人都罹患高血壓。且有近四分之一的美國成人有高血壓前期,即高於正常血壓水平,又不在高血壓範圍內,但容易發展成高血壓。


鄭醫師補充:


一般人認為蔓越莓只有預防泌尿道感染的效果,但其實不只如此,之前說過,莓類水果,都具高抗氧化能力,根據之前發表過的研究發現,專業抗氧化能力測試,其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每100公克高達9584單位,幾乎是美國人經常食用的277種食物的頂尖排行: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of Selected Foods – 2007; Nutrient Data Laboratory,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November 2007


英文稱這種植物營養素為Phytochemicals,根據臨床研究,除高抗氧化能力之外,還能調節免疫系統以及抗癌等等:





  1. Seifried HE, Anderson DE, Fisher EI, Milner JA (September 2007). "A review of the interaction among dietary antioxidants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J Nutr Biochem. 18 (9): 567–79. doi:10.1016/j.jnutbio.2006.10.007. PMID 17360173. 


  2.  Halliwell B (January 2007). "Dietary polyphenols: good, bad, or indifferent for your health?". Cardiovasc Res. 73 (2): 341–7. doi:10.1016/j.cardiores.2006.10.004. PMID 17141749.

很難想像,飲用蔓越莓汁,還可以預防腎結石:







  1. Kessler T, Jansen B, Hesse A (October 2002). "Effect of blackcurrant-, cranberry- and plum juice consumption on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kidney stone formation". Eur J Clin Nutr 56 (10): 1020–3. doi:10.1038/sj.ejcn.1601442. PMID 12373623.

因此,有些營養品製造商,把綜合維他命的營養成分加上植物營養素,讓營養補充效果更全面。


至於本篇研究原文報導可以參閱:


http://www.medicaldaily.com/articles/12247/20120920/low-calorie-cranberry-juice-reduce-blood-pressure.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想什麼?腦部掃描可判讀

 

〔編譯俞智敏/綜合報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十一日表示,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掃描,研究人員可分辨出與不同記憶相連的腦部活動,從而辨識出不同的思考模式。這項證據顯示,科學家光靠腦部活動模式就可能判斷出他人的回憶內容,並使科學家距離發展出能偵測他人想法的「思考機器」又更進一步,不過目前這項技術仍在初步階段,分辨不同「想法」的能力也非常有限。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先讓十位志願者觀看三段影片,這些影片分由不同的女演員演出,內容則是相當類似的日常生活場景。接著研究人員要求志願者回想這三段影片的內容,並讓志願者接受腦部掃描。研究人員再把腦部造影的資料利用電腦運算程式分析,這種程式是專門設計來分辨與每段影片相關的腦部活動。



研究結果發現,腦部活動的模式可正確預測志願者接受掃描時正在回想的是哪一段影片,這顯示腦部確可留下不連貫的記憶痕跡,而且可以被清楚辨識,即使經過多次重新啟動也一樣。



據主持研究的倫敦大學學院神經造影教授馬奎爾說,研究中發現人的記憶的確存放於大腦的海馬迴中,未來科學家將有機會研究記憶儲存的方式,以及記憶是如何隨著時間而變化。



倫敦大學學院同一研究團隊曾在先前的研究中發現,他們可分辨出志願者在虛擬房間中是否採取同樣的站姿。而新研究則是以回想日常生活片段的不連貫記憶為主,不連貫的記憶比空間記憶更為複雜,也因而更難分辨,但研究結果顯示,不連貫的記憶也可以同樣的方式分辨,並證明這些記憶相當穩定,每次回想都會觸發同樣的腦部活動,使其能夠被辨識並予以正確詮釋。



這項研究結果已發表在三月十一月公布的網路版「當代生物學」期刊上。



腦波,或者意念可以透過一些儀器來偵測或者作為控制的介面,過去一直被當成是科幻小說的題材,但隨著科技不斷進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有更進化的儀器可以作更多的應用,幫助到需要幫助的患者,甚至是嚴重的LOCK IN SYNDROME的患者(例如潛水鐘與蝴蝶一書的作者)。


最近英國的當代生物學的研究顯示,功能性的磁振造影(fMRI),能夠有效偵測到人們在回想不同事件時所運用的大腦區域,同事更加確認回想時所使用的區域就是海馬迴。讓我們瞭解一下海馬迴是什麼?


海馬迴是位於腦顳葉內的一個部位的名稱,人有兩個海馬,分別位於左右腦半球。它是組成大腦邊緣系統的一部分,擔當著關於記憶以及空間定位的作用。名字來源於這個部位的彎曲形狀貌似海馬。


在阿茲海默症中,海馬是首先受到損傷的區域:表現癥狀為記憶力衰退以及方向知覺的喪失。大腦缺氧以及腦炎等也可導致海馬損傷。底下為海馬迴在大腦的位置:



在1957年,美國有一位名為H.M的年輕人決定接受手術,以治療重度癲癇發作的問題,這個手術必須大範圍作切除,尤其是以海馬迴為中心,包含周邊的杏仁核及顳葉內側部分,手術後患者的癲癇消失,但伴隨而來的是他記憶力的消失。尤其是手術以後的周遭的任何一件事,一件也記不起來。患者的智商並未因為手術而有任何受損,根據這樣的狀況,研究人員發現海馬回對於記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功用,對於海馬迴與記憶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也是因為透過這個病例而對海馬迴的作用有更深的認識。


這裡有一個跟海馬迴有關的研究,對象是英國倫敦的計程車司機。他們必須要記住很多地點,並且知道這些地點之間最直接的路線(他們必須通過嚴格的考試,該考試名為「知識」,英文名是The Knowledge,才能得到倫敦著名的黑色計程車Black cab的駕駛執照)。2000年在倫敦大學的學者Macguire et al的研究顯示,相較於一般民眾,倫敦計程車司機的海馬體體積較大,至於更有經驗的計程車司機的海馬體體積又更大。現在,衛星導航技術越來越發達,相對來說,不知是否也減少了海馬迴鍛鍊的機會,科技進步,人腦甚至是人體的使用與鍛鍊反而會被壓縮,聰明的科學家應該兩者之間找到平衡,否則科技到底是增加便利性或者加速人的退化,這部份的相關發展值得大家探討及深思。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喝茶有助預防慢性病

中央社 – 2012年9月23日 上午12:28



(中央社台北22日電)研究早已顯示茶含抗氧化成分及喝茶有益健康,新研究更發現,喝茶對預防慢性病可能帶來不小功效。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報導,在華盛頓舉行的第5屆茶與人類健康國際科學論壇,針對最新研究發現展開討論。


論壇主席、波士頓塔弗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傅萊曼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Friedman School ofNutrition Science and Policy)教授布魯伯格(Jeffrey Blumberg)表示:「若有任何能信誓旦旦向大眾傳達的事,那就是茶證實能夠預防慢性病。」


其中一種即是骨質疏鬆症。德州科技大學(TexasTech University)健康科學中心研究員所做研究顯示,綠茶尤其有助降低骨折風險,並可增加骨質密度,這也是老年人最容易出現的健康問題。


研究人員指出:「骨質疏鬆無法逆轉,因此預防成為關鍵。」


研究人員說,攝取綠茶3個月,能促進骨骼重建並降低氧化壓力帶來的耗損。「骨質流失能夠減緩,延後骨質疏鬆產生」。


茶具有的預防療效還包括有益心血管健康。針對19名高血壓患者與另19名無此症狀人士所做的小型研究顯示,攝取高脂肪餐前喝1杯紅茶,有助動脈健康運作,並可預防血壓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


義大利拉奎拉大學(University L'Aquila)內科醫學主任費理(Claudio Ferri)表示:「喝紅茶顯然能形成保護作用,紅茶不僅可以降血壓,還能降低脂肪囤積動脈引發的負面效應。」


費理提到,能促使動脈擴張的類黃酮,是茶中最重要的成分。他並說,喝紅茶能降低中風、心臟病發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率。1010922


鄭醫師補充:


上述研究報導原文來源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usatoday.com/news/nation/story/2012/09/19/drinking-tea-may-help-prevent-chronic-illnesses/57808190/1


生物類黃酮是高效率抗氧化物質,可以幫助體內的維他命C以及維他命E利用率更好,減少氧化壓力,去除自由基。換句話說,生物類黃酮最大的保護作用就是抗氧化,也就是擁有去除自由基的能力,不管是抗老化、預防癌症或者抗癌、心血管疾病或者是預防大腦功能退化都與抗氧化,去除自由基脫不了關係。


 Bagchi Manashi, Mark Milnes, Casey Williams, Jaya Balmoori, Xumei Ye, Sidney Stohs and Debasis Bagchi (1999). "Acute and chronic stress-induced oxidativ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in rats, and the protective ability of a novel 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extract". Nutrition Research 19 (8): 1189–1199. doi:10.1016/S0271-5317(99)00080-9.


生物類黃酮的來源不少,諸如銀杏、柑橘類、莓類水果、洋蔥(尤其是紅洋蔥)、香芹、豆科植物、沙棘、茶、黑巧克力、葡萄酒、種子或是植物根:




  1. Slimestad R, Fossen T, Vågen IM (December 2007). "Onions: a source of unique dietary flavonoids". J. Agric. Food Chem. 55 (25): 10067–80. doi:10.1021/jf0712503. PMID 17997520. 

  2. Marotti, M.; Piccaglia, R. (2002). "Characterization of Flavonoids in Different Cultivars of Onion (Allium cepa 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67 (3): 1229. doi:10.1111/j.1365-2621.2002.tb09482.x. 

  3.  Justesen U, Knuthsen P (2001). "Composition of flavonoids in fresh herbs and calculation of flavonoid intake by use of herbs in traditional Danish dishes". Food Chem. 73 (2): 245–50. doi:10.1016/S0308-8146(01)00114-5. 

  4.  Ewald C, Fjelkner-Modig S, Johansson K, Sjöholm I, Åkesson B (1999). "Effect of processing on major flavonoids in processed onions, green beans, and peas". Food Chem. 64 (2): 231–5. doi:10.1016/S0308-8146(98)00136-8.

市面上訴求抗氧化的營養補充品的食物萃取來源大多來自於上述範圍。欲了解自己體內自由基是否過多,有相關功能性醫學檢測可以幫助直接了解。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蜂蜜比感冒糖漿更能舒緩兒童咳嗽症狀
Fun-Day/ 2012/08/14



(健康)蜂蜜比感冒糖漿更能舒緩兒童咳嗽症狀


(Health)Honey Soothes Kids’ Cough Better than Cough Medicine


嚴重的乾咳不只痛苦又煩人,也會導致好幾天得不到一夜好眠。


A bad, dry cough is not only painful and irritating, but can also lead to many sleepless nights.


不過一匙蜂蜜或許就能幫你把這些惡夢變成香甜的美夢。


Though, a spoon of honey may be all it takes to help you turn those dreadful nights into sweet dreams.


一項針對300位有喉嚨發炎症狀的以色列兒童所做的研究發現,1歲至5歲的孩童若是在睡前食用10克的蜂蜜,就會減少他們的咳嗽次數,睡眠品質也變好了。


A study involving nearly 300 Israeli children with throat infections found that kids aged one to five coughed less often and slept better after taking 10g of honey before bedtime.


研究中四分之三的兒童,在睡前吃下一茶匙的桉樹蜂蜜、柑橘蜂蜜或丹參蜂蜜,其餘的兒童則是吃下安慰劑。


In the study, three quarters of the children were given a teaspoon of either eucalyptus honey, citrus honey or labiatae honey before bed, while the rest took a placebo.


根據家長針對兒童咳嗽的嚴重程度與次數評分紀錄,吃蜂蜜的孩子症狀比吃安慰劑的孩子改善了更多。


According to the scoring of parents on the severity and frequency of their child’s cough, the children that had honey showed a much better improvement compared to those on the placebo.


研究人員表示,蜂蜜所含的高單位抗氧化劑,讓它成為比感冒糖漿更好的選擇,而許多感冒糖漿並沒有證據顯示有療效,若家長不小心餵食過量的藥物,後果會相當危險。


The researchers say that honey’s high levels of antioxidants could make it a better alternative to cough syrups, many of which are not proven to work and which can be dangerous if parents administer accidental overdoses.


但研究人員也強調,給年幼的嬰兒吃蜂蜜並不安全,因為有可能會導致一種罕見卻致命的發炎症狀。


However, they emphasize that honey is unsafe for young infants due to the risk of a rare but fatal infection.


鄭醫師補充:


一歲以下的寶寶不建議食用蜂蜜,原因請參閱部落格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31549&sc=1


美國專家曾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出建議,「禁止6歲以下兒童使用非處方綜合咳嗽感冒藥」。目前,美國市面上大約有800種的非處方綜合咳嗽感冒藥品,標示可緩解小孩感冒症狀。依據美國專家研究報告顯示,在2004-2005年間,約有超過1500名2歲以下的兒童,因為未經處方使用普通感冒藥品而引發嚴重健康問題。基於並無證據顯示這些感冒藥對兒童具有療效,又可能引起不良的反應,美國FDA將全面檢視其安全性及療效。


至於上面中英對照的研究報導,可以參閱在2007年12月刊登於知名小兒科期刊Archives of Pediatrics and Adolescent Medicine,相關研究原文全文可以連結:


http://archpedi.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571559


原文引用來源:


The Effect of Honey on Nocturnal Cough and Sleep Quality for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Michael D. Warren, MD; Stephen J. Pont, MD, MPH; Shari L. Barkin, MD, MSHS; S. Todd Callahan, MD, MPH; T. Lynne Caples, MS; Kecia N. Carroll, MD, MPH; Gregory S. Plemmons, MD; Rebecca R. Swan, MD; William O. Cooper, MD, MPH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7;161(12):1149-1153.

 

Honey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恐懼記憶 可從大腦移除

作者: 【中央社台北二十一日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9月22日 上午12:02





消除記憶一直都是科幻電影主題,不過研究人員現在相信,在讓抹除記憶成真上,他們已經有了突破。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的開創性研究,可以協助研發出治療焦慮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的全新療法。


這項研究是第一次證明剛形成的情緒記憶可以從人類大腦移除。


這項研究是由烏普薩拉大學研究人員執行,新研究報告發表於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


研究領導人阿格倫(Thomas Agren)說:「這些研究結果可能是記憶與恐懼研究的突破。新研究結果最終可能可協助研發出改良療法,治療全球數以百萬計有焦慮問題的患者,像是恐懼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與恐慌發作。」


人在學習某種東西時,持久的長期記憶是在強化過程的協助下形成,是依據大腦蛋白質的生成。


當我們在記憶某種東西時,記憶有一陣子不穩定,在經過另一個強化過程後,才會再穩定下來。


研究人員說:「換句話說,這可以說,我們不是在記憶原本發生的事,而是在記憶上一次我們認為所發生的事。」


研究團隊發現,藉由中斷強化過程,他們可以改變之前記憶過的東西。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怎麼做的?研究人員先讓受試者看一中性的圖片但附帶電擊刺激,以這種制約方式讓受試者形成一項新的恐懼。為了活化這項恐懼記憶,接下來圖片再次給受試者看,但沒有伴隨電擊刺激,實驗組的方式,藉由反覆呈現相同圖片的幫助來擾亂原本記憶強化過程,至於控制組則在圖片反覆給受試者看之前,讓記憶再強化過程先完成。


實驗組則不讓恐懼記憶形成,也就是受試者之前跟圖片連結的恐懼感已經消除,換句話說,擾亂了記憶的強化過程,這個圖片再度被視為中性而不帶任何恐懼。同時研究人員用磁振造影來掃描來追蹤大腦存取恐懼記憶的的部位,也就是顳葉的杏仁核,確定恐懼已經消失。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解開記憶與恐懼的關係,並能對恐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以及恐慌等等狀況提供有效的治療方式,相關研究來源:


T. Agren, J. Engman, A. Frick, J. Bjorkstrand, E.-M. Larsson, T. Furmark, M. Fredrikson. Disruption of Reconsolidation Erases a Fear Memory Trace in the Human Amygdala. Science, 2012; 337 (6101): 1550 DOI: 10.1126/science.1223006


其實處理恐懼的技術早已存在,也且學習與操作也不複雜,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戴尼提這項技術的原理與執行方式,與上述研究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這是美國知名人道主義作家L. Ron Hubberd發明的技術。以下我把部落格相關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對那些經歷過天然、人為巨大傷害受害者,其他如性侵案被害人身上常會出現的身心不適現象,當同一創傷行為被再度體驗,反覆的痛苦回憶、夢境,會被類似情境引發,產生強烈心理痛苦與生理反應。當事人常常出現失眠、易怒、易受驚嚇,及注意力不集中,障礙持續、嚴重者會造成臨床上重大痛苦。舉例而言,在南亞大海嘯、各國的大地震甚至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的災後,歷劫餘生的人們經常會出現上述的反應,就可稱之為PTSD。主要的原因是當事人的注意力卡在事件發生的時刻,當時所出現生命威脅、恐懼、震驚或者巨大的失落感常藉由一些再刺激而引發不適、難以平復。


不管如何,這必然對當事人的壓力系統造成明顯的衝擊,包含大腦神經與壓力相關的荷爾蒙系統都會產生影響。會有PTSD狀況的人,短期可以藉由轉移注意力來協助當事人暫時隔離壓力事件,但追根究底,有機會,把事件經歷說出來就是種面對的最好治療,即便一些統計出來效果不錯的療法,也是要去描述或者去說,去接觸,再配合一些放鬆技巧的協助來達成效果。國內有經驗的治療師並不多。至於藥物的使用,建議有急性壓力困擾或者PTSD困擾的人,還是保守些為宜,就算要用,最好警惕自己時間不要過久,藥量避免越來越多。過去我在區域醫院看診時就有好幾個921的受災患者,因為當時難以平復,選擇用藥物來控制症狀與幫助睡眠,到頭來藥物不減反增,睡眠品質及心情越來越糟,成了長期服藥的慢性精神病患。


對沈浸於重大壓力事件的人,卻可能在不長的時間處理就能走出哀傷與驚恐。除了戴尼提這項技術之外,有一種簡單方式,仍是由美國知名人道主義作家L. Ron Hubberd提出來的,藉由反覆詢問當事人兩句話:那個時候你在哪裡?你現在在哪裡?藉由讓當事人反覆回想事件發生的經過,並口述出來,詢問者不必和對方討論,只要示意即可,當事人有嚴重的情緒反應,鼓勵當事人發洩出來,穿越這些有負荷的記憶,在記憶中隱含的負面情緒,會一點一滴被拿掉,帶當事人達到一個情緒比較穩定的點甚至有某些領悟被說出來時,即可停止。


補充一點:這項技術不只能處理新形成的恐懼記憶,對於過去時間較為久遠的恐懼記憶或者傷痛,也能處理。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研究:懷孕中急性壓力可能造成孩子精神分裂


 


(法新社巴黎二十一日電) 根據今天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受到創傷性壓力的懷孕婦女較可能生出將來可能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孩子。


這份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紐約大學醫學院的馬拉斯皮納解釋說:「這種正在討論中的壓力是那些在自然災害中遭受的壓力,如地震或颶風、恐怖攻擊,或突如其來的哀傷。」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複雜的腦部失調,表現出來的特徵是錯覺和幻想,通常會發生在青少年晚期或成人初期,經常會有極嚴重的後果。


馬拉斯皮納和他的同事曾檢視一九六四年至一九七六年在耶路撒冷出生的八萬八千八百二十九人的生產資料,並且與以色列全國精神病治療紀錄交叉參考。


他們發現,懷孕第二個月適逢一九六七年六月以色列和阿拉伯戰爭─又稱「六日戰爭」─高潮期間的婦女所生的小孩,在進入成年期後,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比例明顯偏高。


這項研究也強調這種壓力對男性和女性的影響有非常大的不同。


在胎兒時期第二個月適逢六日戰爭的女性,將來罹患精神疾病的機會是在其他時間出生女性的四點三倍。男性則只有一點二倍。


研究人員曾查證其他可能的影響因素,如出生時體重過輕或熱量攝取不足等,結果發現和這些因素都沒有關係。


 


這篇研究非常有趣,以生理的角度很難解釋,基因也無法拿來當成原因,主要就是一旦受孕基因就已經決定了。也許,內分泌的影響也有一些,但如能心靈上運作的角度來切入,解釋就簡單明瞭了。


一 般,我們會強調胎教很重要,主要是嬰兒還在娘胎時,其實在心靈上就會開始儲存記憶訊息,根據美國知名的人道主義作家羅恩‧ 賀伯特 先生的研究發現,在胎兒期,心靈已經開始運作及紀錄一些訊息,比較有影響的部分是紀錄於反應性心靈的部分,反應式心靈記錄的是身體疼痛與痛苦情緒,這是心 靈上人們無法察覺確有實際影響的部分,反應性心靈無法比較分析,只能遵循刺激反應的模式來運作,母親在懷孕時,身心遭收重大刺激或打擊,必然會對胎兒的心 靈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懷孕的媽媽如果腹部遭受撞擊或者打個噴嚏,應該先保持緘默,減少胎兒心靈上的負荷才是,我也常聽到也不少媽媽事後回想,在懷孕 時情緒不穩定,出生之後小朋友的情緒及穩定性,跟其他小朋友比起來,的確有明顯的差距。


建議已經懷孕的媽媽或準媽媽們,懷孕時務必保持身心的愉快,儘量杜絕身體的衝擊及心理的過度壓力,注意不要服用可能致畸胎的藥物(各種藥物能免儘量免),如此一來,媽媽至少都沒有讓小孩輸在起跑線上,以後在教養上也會比較輕鬆愉快。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業平台-補充肌酸 聯手打擊憂鬱症

作者: ?袁瑋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9月21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袁瑋】


在國人講究食補的文化影響下,一個在門診最常被問到就是:「飲食上注意什麼可以改善疾病?」最新一期美國精神醫學期刊指出,若補充「肌酸」(creatine monohydrate水肌酸)可以加速抗憂鬱劑的效果。


這是一個為期8周的研究,伴隨抗憂鬱劑Lexapro(利普能)的使用,實驗組每天服用5毫克的肌酸(Creatine Monohydrate),對照組則使用安慰劑。在第2周即可看到使用肌酸這一組的憂鬱指數明顯下降,而第4周和第8周的抗憂鬱效果也優於對照組。


過去在使用抗憂鬱劑的困擾之一,即是發生效果的速度太慢,以利普能這類的藥物(SSRI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來說,通常要等到4周左右才能看得到效果,但是對於患有憂鬱症的患者來說,這樣漫長的等待實在難熬,若透過補充其他營養品可以加速/加強效果,是一大福音。


肌酸是身體本身可以製造的,以往最常聽到額外補充使用的是運動員,因為它被證實可以加強肌耐力、增加體內的瘦肉組成。肌肉在體內要轉換出可使用的能量 (ATP)時,需要phosphate(磷酸鹽),而肌酸可以幫助它的運送,讓更多能量可以被使用。肌酸在營養食品店可以見到,但平時攝取的食物中其實也足夠,瘦肉(特別是牛肉)、鮭魚及鮪魚中含量較高,一磅瘦肉含2毫克的肌酸、一磅牛肉有5毫克肌酸、一磅鮭魚或鮪魚則含4.5毫克肌酸。


對於在服用抗憂鬱劑又想用食補改善症狀的患者,這研究結果可供參考,不過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補充肌酸,有腎臟疾病的人、在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 (NSAID)、利尿劑的人補充肌酸可能造成腎衰竭,另外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脫水、噁心、腹瀉、抽筋或腹痛,另外補充肌酸時也要避免喝咖啡,以免脫水。


鄭醫師補充:


早在2007年就有一項小型研究發現,肌酸能夠幫助躁鬱症患者,尤其是對藥治療反應不佳的憂鬱病程,每天補充3-5克的肌酸,追蹤發現對於躁鬱症患者的憂鬱症狀改善反應效果不錯。唯一要留意,因為肌酸會消除疲勞,讓人亢奮,因此要小心可能轉為輕躁的可能性:


Creatine monohydrate in resistant depression: a preliminary study
by
Roitman S, Green T, Osher Y, Karni N, Levine J.
Ness Ziona Mental Health Center, Sackler Faculty of Medicine,
Tel Aviv University, Tel Aviv, Israel.
Bipolar Disord. 2007 Nov;9(7):754-8.


至於上述研究的報導研究來: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Oral Creatine Monohydrate Augmentation for Enhanced Response to a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in Women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Lyoo IK, Yoon S, Kim TS, Hwang J, Kim JE, Won W, Bae S, Renshaw PF.
Am J Psychiatry. 2012 Aug 1. doi: 10.1176/appi.ajp.2012.12010009.


服用抗憂鬱劑容易產生副作用反應者或者對藥物治療有疑慮,不想靠藥物治療,也有其他相關營養補充可以幫助血清素濃度上升,若想服用肌酸來改善憂鬱的人不見得都得搭配抗憂鬱劑來治療才有效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靠麻黃素減肥 女剩10年可活

中央社 – 2012年9月20日 下午10:12

(中央社台北20日電)1名陷入姐弟戀的英國熟女為了不讓自己看起來像男友的媽,上網找尋速成減肥法,沒想到依賴藥物減肥,卻賠上最寶貴的健康,現在只剩10年可活。


倫敦「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46歲的倫賽(Michelle Rumsey)身高165公分,體重接近60公斤,根本稱不上過重,不過像大多數的女生一樣,她認為,變瘦能讓自己更有自信。


她上網找尋快速瘦身的方法,看到網路論壇上有人在討論一種名為麻黃素(Ephedrine)的減肥藥,說這個藥物能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減重。


倫賽便在網路上訂藥,但沒想到因為害怕復胖,她往後有長達4年時間都依賴這種藥物,還吃出心臟問題,預期壽命只剩下10年。


比男友年長11歲的倫賽說:「知道自己再活也沒有幾年後,我又生氣又沮喪,我從來沒想過這些藥物是這麼危險。」


令人震驚的是,麻黃素在英國是用來治療感冒的合法藥物,不需醫師開立處方就可取得。1010920


鄭醫師補充:


我把麻黃素的相關資料蒐集整理一下給大家參考:


麻黃鹼 ,又稱麻黃素(Ephedrine,縮寫:EPH)是一種擬交感神經胺,常被用作興奮劑,食慾抑制劑,集中精力,解除鼻塞和麻醉升壓藥。麻黃素與其人工合成的衍生物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的結構類似。有些綜合感冒藥或感冒糖漿也會加入這種藥物或者類似藥物。


臨床使用上常見的副作用包含:


心血管系統健康風險:(所有中樞神經性奮劑的共同副作用):包含心跳加速、心律不整、心絞痛以及血管收縮引發的高血壓。


皮膚:潮紅、流汗以及粉刺。


腸道:厭食以及噁心。


泌尿道:尿量減少,主因是腎臟動脈血流血管收縮。


神經系統:坐立不安、意識模糊以及失眠、輕微欣快感、躁症、幻覺、妄想、敵意、恐慌以及激動等等。


其他系統:頭暈、頭痛、顫抖、低血糖以及口乾等等。相關原文參考資料:


 Joint Formulary Committee. British National Formulary, 47th edition. London: 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 and Royal 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2004. ISBN 0-85369-587-3


有些專業醫師也會把中醫的麻黃用來抑制食欲,這部分我請教過中醫方面的博士,一般不建議把副作用拿來作為療效,儘管麻黃素的成分低些但仍潛藏相關健康風險。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