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嗎啡止痛上癮 立委轟慈濟醫院
中國時報【朱真楷/台北報導】
醫院成為癮君子的另類來源?國民黨立委羅淑蕾爆料,一名年輕男子日前因車禍外傷前往新店慈濟醫院就診,結果院方長期為他施打嗎啡、配西汀止痛,造成他藥物上癮。她透露,光是去年就到慈濟報到五四九次,甚至還曾在一天內注射一百毫克的嗎啡止痛,質疑醫院已變成罪犯的溫床。
對此,衛生署副署長陳再晉表示,如果真有這種案例,衛生署絕對不會寬待,因為這「完全不可以原諒」。
昨日上午,羅淑蕾在立院質詢時指出,日前接獲當事人家屬陳情表示,這名卅多歲的男子並非罹患重大疾病,只因在民國九十二年車禍傷及右髖骨,事後轉往新店慈濟醫院治療。近年來,院方卻持續給予大量嗎啡、配西汀等止痛藥,造成男子藥物上癮,只要一天不施打嗎啡,情緒就會失控。因此,即便家人不忍他上癮,卻也只能順著他繼續到醫院「止痛」。
羅淑蕾說,沒想到問題越來越嚴重,以去年為例,這名男子至少到新店慈濟醫院五百四十九次,幾乎每次都是讓醫生施打嗎啡,甚至還曾在一天內施打一百毫克,「骨折脫臼、胃穿孔,都只需要十毫克,為什麼醫生可以默許這個人打一百毫克!」
她進一步說,以去年十二月為例,男子短短一個月就前往慈濟報到五十九次,「難道醫生還認為這種狀況是正常的嗎?難道醫院還沒發覺他已經上癮了嗎?」
消息傳出後,陳再晉立刻表示會嚴格查辦,衛生署管制藥品組也在昨日下午與新店慈濟醫院聯繫,試圖盡快釐清真相。
但羅淑蕾強調,攤開近年管制藥品稽查結果,違規比例最高的就是醫院,但衛生署對於藥癮病患的管制規範卻相當鬆散,一旦有業者違規登載管制藥品用量,幾乎都僅被處罰鍰六萬,連刻意銷毀用藥紀錄也僅罰三萬,根本是不痛不癢。所以,這起案件絕非個案,而是全台灣醫療院所的通案。
記得剛畢業時到外島服務,有一次閒聊,跟護理人員談到她生產的經驗:因為生產是剖腹,第一天麻醉藥退了感覺傷口很痛,無法闔眼休息,因此要求住院的護理人員請醫師評估是否可以打一針止痛,結果醫師直接開配西汀這種藥物給她,注射之後,疼痛全無,感覺非常舒服,當然很快就入睡了。第二天,到了同樣時間,她感覺又睡不太著,雖然疼痛不嚴重,但心裡一直浮現一種想法:再打一針。因為身體懷念前一天打藥後的舒服感,這時她猛然發現,如果再打下去,自己可能會成癮,因為才打一針,身體已經開始喜歡那種舒適感,因此接下來,她只要自覺疼痛不嚴重,絕不要求打止痛針。許多醫師在面臨患者疼痛的主述時,在開立止痛藥物時,通常會特別當心,儘量以非類固醇類的止痛藥(NSAID)來協助止痛,嗎啡及配西汀這類容易成癮的止痛藥,盡量不開。
最近國內有民意代表透過媒體指出,有患者一年到同一家醫院就診近五百五十次,甚至一天施打嗎啡的劑量是一般人身體嚴重疼痛時每天施打劑量的的十倍。家人對該患者藥物依賴之行徑,想阻止也沒有辦法,因為他只要癮頭上來沒有施打藥物,就會情緒激憤甚至暴躁,因此完全無可奈何。
因為接受醫療協助而對藥物上癮,對有經驗的醫療專業來說並不少見,讓我們先瞭解這位患者為何一天施打一般人十倍的劑量,也不會身體有問題,這種醫療上稱之為耐受性(一般人所認為的抗藥性)主要是因為身體的嗎啡受體,在經過一段時間刺激之後,會自動產生向下調節的變化,也就是透過細胞接受體的增加,來減少該物質對身體的作用,這其實是許多吸毒者常見的現象。此外,大腦也有所謂的成癮徑路,對某些人而言,這個徑路的作用及反應比一般人強,因此許多使用毒品上癮的人,都會感到不解:為何我的朋友使用毒品的頻率及劑量跟我相仿,他們沒上癮,我卻上癮?這就是毒品無法預估的潛在性傷害。為何我會一再強調不要碰毒品,也不要有軟性毒品的觀念,因為我們都不知道自己大腦的成癮徑路是否脆弱,毒品上癮的代價不祇是賠上個人的健康及經濟損失而已,家人所承受的精神煎熬以及社會必須付出的社會成本,是任何吸毒者在吸毒之前無法想像的。
在門診我也曾遇過因為身體曾經受傷,在醫院接受的治療無法讓身體的不舒服緩解,慢慢開始往止痛的方向來走,結果就是止痛藥的使用種類不可避免地往嗎啡類藥物的方向,到頭來,身體疼痛不但沒解決,每次的不舒服其實就是藥物的戒斷反應。透過合法的管道到後來已經無法滿足所需了,必須透過非法的管道來取得,每天的生活只為了想辦法取得嗎啡,甚至將口服的藥物研磨成粉來自己施打(在此強調這是非常危險的行徑),有少數的毒品成癮者,其實最早也是從醫院產生的。
身為醫療人員,必須認知到麻醉藥物可能造成的危害,因此面臨治療決策時,盡量要以最大的利益及最少的傷害來協助病患,否則原本想幫助改善的美意,反而會成為該患者日後揮之不卻的夢魘。毒品問題是可以處理的,透過有效率的身體排毒及相關生活改善技術,其實可以幫助有意願的人,擺脫對毒品的依賴與危害,對毒品成癮的改善有任何的問題,也歡迎大家和我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