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份紅肉 早死風險增13%

作者: 王嘉源╱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3月14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王嘉源╱綜合報導】


美國哈佛大學針對逾十二萬人進行的長期研究顯示,每天吃一份(八十五公克)紅肉,早死的風險平均提高一三%,加工紅肉更是危險,每天吃一根熱狗或兩片培根,早死的風險平均攀升達二○%。相較之下,若改吃禽肉、魚類、堅果、全穀類等更健康的食物,早死的風險可望大幅降低。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小組追蹤約三萬八千名中年男性廿二年,以及約八萬四千名中年女性達廿八年,研究對象每四年接受一次飲食習慣調查,至二○○八年截止,追蹤期間約二○%人死亡。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內科醫學檔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


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吃一份紅肉的人,與攝取頻率較低的人相比,因心臟病死亡的風險增加一八%,因癌症死亡的風險上升一○%。而若是吃加工紅肉,心臟病致死率更攀升至二一%,癌症致死率則提高一六%。


而如果每天紅肉攝取量減半為四十二公克(相當於每周一塊牛排),男性的死亡風險可降低九%,女性則降八%。若以堅果取代,平均死亡風險可降一九%;改吃禽肉或全穀類可降一四%;改吃魚肉則降七%。


紅肉含飽和脂肪、膽固醇,加工紅肉更添加高量鹽分和一些致癌物質,而研究早就顯示其與心臟病和癌症等許多慢性疾病有關。哈佛的最新研究則是首次提出明確證據,詳盡估量吃紅肉對人類壽命的影響程度。


這項研究的共同主持人、哈佛公衛學院營養和流行病學教授胡丙長(Frank Hu)指出,目前美國政府建議紅肉一天最高攝取量為七十公克,似乎「太高了。紅肉應該偶爾吃,不宜常食用。」


儘管與天天吸菸可能增加心臟病與癌症致死率高達廿倍甚至四十倍相比,吃紅肉早死的風險看似還好,但以美國的人口比率來說,十年就可能多增加約一百五十萬人死亡。


鄭醫師補充:


最近國內因為牛肉瘦肉精的爭議,引發各方關切及討論,其實站在健康觀點,牛肉最好少吃,因為牛肉本身就是紅肉。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員的最新研究發現:


每天吃一份(八十五公克)紅肉,早死的風險平均提高一三%,加工紅肉更是危險,每天吃一根熱狗或兩片培根,早死的風險平均攀升達二○%。相較之下,若改吃地中海飲食常用的禽肉、魚類、堅果、全穀類等更健康的食物,早死的風險可望大幅降低。這項研究來源可參閱:


An Pan, Qi Sun, Adam M. Bernstein, Matthias B. Schulze, JoAnn E. Manson, Meir J. Stampfer, Walter C. Willett, Frank B. Hu. Red Meat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March 12, 2012 DOI: 10.1001/archinternmed.2011.228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帶鋁含量超標14倍! 吃多恐傷生殖系統

NOWnews – 2012年3月12日 下午12:58






記者李玲玲/台北報導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日前針對市售食品的含鋁量調查,發現有兩成食品含鋁量超標,其中海帶類超標14倍!消保會會請主管機關衛生署將膳食攝入鋁的暴露風險納入研究計劃,研訂食品含鋁量限制標準,並在3個月後進行檢驗追蹤改善,確保消費者食品安全。


根據研究,食用含鋁量過高的食品,會對動物的生殖系統和發育中的神經系統造成影響,一直是醫學界難以去除的疑慮,加上主管機關衛生署還沒有針對食品含鋁量限制相關標準,造成食品安全出現漏洞。


行政院消保會日前在大台北地區的超商、量販店、超市及糕餅店抽樣92件食品,包括海帶、糕餅、粉絲(冬粉)、饅頭、米果等5大類食品,依據國外國家標準及學者專家建議,以食品含鋁量在100PPM為標準判定,發現有22件食品超標、44件介於1~100PPM之間,只有28件小於1PPM。


這次調查結果也發現,以海帶類產品含鋁量最高,含鋁量最高為1441.61PPM,最低也有258.62PPM,且9件產品均高於100PPM,其他像是糕點類產品有一件也被驗出高達608.02PPM,其中有六件超過100PPM!


調查結果出爐後,消保會派員訪視、約談業者,發現食用鋁含量過高的原因,主要是該種食品添加物,例如明礬、含鋁膨鬆劑,可讓食品膨脹、延長保存期間、收水或富有彈性等功效,對產品售價、外觀及口感有加分效益,但也有可能造成消費者健康損害。


消保會也表示,除了海帶類產品之外,發現其他類產品含鋁量有高有低,且差距頗大,有的低於1PPM或是「無法驗出」,顯示業者有改善可能,因此會請衛生署儘速研議訂定食用鋁含量限制標準,在此之前也會以行政指導方式,要求業者改善,並在三個月以後進行檢驗追蹤。


鄭醫師補充:


之前國內也有研究人員提出類似的調查研究: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4888&prev=25149&next=24479&l=f&fid=22


鋁在體內是否過量,可以透過血液、尿液或者頭髮作定量分析,一旦過量,也可以透過相關的處理來幫助身體排除,不必太驚慌。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根據最新發表的「眼科」期刊的研究報告顯示:會導致勢力快速退化的青光眼,不只是一種眼疾,更是一種 神經退化疾病,讓大腦細胞退化甚至死亡的狀況會伴隨產生,因此研究人員建議最好青光眼列為與失智症或者示巴金森氏症同級的大腦退化疾病來看待及處理。


青光眼經常伴隨眼壓升高,目前可以用藥水或者手術來降低眼壓保護視力,但研究人員發現有些人即便做過這些治療,眼壓降低,視力回復仍然有限或者效果不彰。這種現象激發研究人員想樣在眼壓之外探索青光眼的病因,新研究是把研究重點擺在一種稱之為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簡稱RGCs)上,這是經由連結眼睛到大腦視神經,幫助人們看見的神經細胞,目前希望透過藥物或者電刺激保護這種重要的神經細胞來預防視力及大腦神經的退化,假使這項研究成功,那麼未來青光眼治療就不是只有預防視力的退化而已,而是可以挽救視力。


研究的來源可以參閱:


Elma E. Chang, Jeffrey L. Goldberg. Glaucoma 2.0: Neuroprotection, Neuroregeneration, Neuroenhancement. Ophthalmology, 2012; DOI: 10.1016/j.ophtha.2011.11.00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心臟病藥副作用 可以改善種族歧視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3月10日 上午9:36






心臟病藥也可以治種族歧視。嚴格說起來,它其實是用藥的副作用。


一項研究發現,乙型阻斷藥物(心律錠),具有改善種族歧視心理的效果。這聽起來有點扯,不過科學家有科學的解釋,他們說,一個人會歧視別人,基本上是因為他內心有恐懼,心律錠除了對控制心律的神經元有作用之外,它也會影響與恐懼和情緒反應有關的大腦區域,它也能治療焦慮和恐慌。


鄭醫師補充:


這篇英國科學家的研究可以參閱原文研究全文: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63v2561264075373/fulltext.pdf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克制衝動 右撇子多用左手

中央社 – 2012年3月10日 下午10:03






中央社台北10日電)你是否每每遇到有人插隊,或是遭心機重同事暗算就會忍不住想大聲咆哮?一個簡單的小練習或許能幫你控制住脾氣。


右撇子應養成習慣。以左手控制滑鼠、攪拌咖啡、或是開門。左撇子則應常常用右手做這些事。


「訓練」自己使用非慣用手似乎有助於多方面自我克制,就像是禮貌待人。


只要練習2週,就能降低衝動行事的傾向。


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Wales)學者鄧森(Thomas Denson)表示,練習自我控制和增進高爾夫球球藝或是鋼琴琴藝沒有什麼不同。


鄧森的研究顯示,人們試著使用非慣用手兩週後,侵略性格就有收斂。鄧森表示,所以如果你是右撇子,就「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都」改用左手。


鄧森表示,只有控制住自己,才不會發生對插隊者動粗或是謀害心機重同事的憾事。研究發現刊登在「心理科學最新指南」(Current Directions inPsychological Science)。


鄧森及同僚表示,犯罪學家及社會學家長期以來認為,人們容易在因緣際會以及自我控制力差的時候,犯下暴力罪行。他說:「這都是衝動行事的結果。」(譯者:中央社林亭儀)1010310


鄭醫師補充:


件單來說,這是平衡大腦的概念,慣用手與優勢半邊腦有關,優勢大腦腦用慣了,左右腦會不平衡,利用非慣用手可以增加非優勢半邊腦的刺激,平衡原本的優勢半邊大腦,抑制過度衝動,達到自我控制的效果。上述研究文章引用來源以及論文摘要:


doi: 10.1177/0963721411429451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February 2012 vol. 21 no. 1 20-25


http://cdp.sagepub.com/content/21/1/20.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更年期婦女睡眠障礙 酸棗仁湯助好眠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3月10日 上午9:00






許多婦女進入更年期容易出現失眠、睡不好等睡眠障礙,臨床上中醫師常使用加味逍遙散來改善婦女更年期不適的症狀。臺北慈濟醫院中醫科吳炫璋醫師針對60位主訴有失眠困擾的中年婦女(40-60歲)研究發現,酸棗仁湯比起加味逍遙散更能有效改善睡眠效率與延長睡眠時間,且一般更年期婦女平均3-4成有睡眠障礙,其中1成有使用安眠藥的習慣,長期使用恐怕造成依賴性。


在健保資料庫分析中,中醫治療更年期症狀使用劑量最高的方劑是加味逍遙散,而酸棗仁湯是最常用來治療失眠的方劑,為了比較酸棗仁湯和加味逍遙散對於治療更年期失眠的效果,研究團隊採取嚴謹之雙盲隨機對照的研究方法,選取60位40-60歲於過去一個月內有失眠主訴的更年期婦女,分為酸棗仁湯和加味逍遙散兩組,每位婦女服用酸棗仁湯或加味逍遙散一天三次,每次四公克,為期一個月,再以匹芝堡睡眠品質量表、生活品質問卷評估療效。


最後共有54位更年期婦女完成研究,結果顯示,兩種方劑均有高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酸棗仁湯比起加味逍遙散更能有效改善睡眠效率與延長睡眠時間,而加味逍遙散的功效比較偏向於使人身心舒暢。一名55歲的陶女士表示,這幾年每天都睡不好,不但不易入睡,而且半夜還會醒來2-3小時,血壓偏高,服用安眠藥雖然可以入睡,早上起床卻感覺莫名的疲累;而服用酸棗仁湯一個月後,睡眠品質明顯改善,可以從晚上12點持續睡到早上7點,血壓也降下來了,整個人精神飽滿。


此外,研究結果顯示,服用酸棗仁湯的婦女在治療後,血清中的膽固醇有顯著的下降,值得進一步研究探討。這項研究發現已發表在歐洲地區權威性的另類醫學期刊《歐洲整合醫學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鄭醫師補充:


酸棗仁是中醫常用來幫助患者改善失眠的處方,目前坊間也有一些營養補充品複方會加入酸棗仁成分,至於成效是否良好,還是看個案反應,臨床觀察常常看到若是沒有安眠藥物依賴的失眠患者,比較能靠這類天然安眠藥物來幫助睡眠品質提升,反之,若已經有安眠藥物依賴的人想要靠這類中藥配方來取代,難度較高,最好還是把失眠的原因找出來,針對失眠的原因來處理,再配合這類自然營養品來助眠效果會更好。


上述這篇研究來源為:


http://www.europeanintegrativemedicinejrnl.com/article/S1876-3820(11)00138-7/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莓類食物有益大腦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3月9日 上午12:08






想要補補腦,最好多補充草莓、藍莓、黑莓等莓類食物。


美國研究發現,吃草莓、藍莓、黑莓等莓類食物對大腦很有好處,預防老化引起的記憶問題,改善大腦記憶功能。研究已發表於「農業與食品化學期刊」。


美國研究人員芭芭拉‧蘇凱特-哈爾博士與瑪斯歇爾‧米勒指出,人類越來越長壽,如果許多人都罹患阿滋海默症、心智能力日漸衰退,社會將付出很大代價。而許多細胞、動物實驗、人類研究都發現,食用莓類食物可減緩大腦老化,使大腦更健康。


研究認為莓類食物含有大量抗氧化物質,自由基會對細胞造成損害,而抗氧化物質可以修補受損細胞。兩篇研究報告也發現,莓類食物可改善大腦神經元功能,讓大腦神經溝通更暢行無阻。


研究人員進一步指出,莓類食物中的抗氧化物質可幫助預防發炎反應,這樣神經就比較不會受到損害,人體動作控制、認知功能也會獲得改善。


目前科學家不知道是莓類食物單一成份有益大腦,還是化學物質相互作用而產生這樣的效果,因此還需要作進一步研究,才能了解哪種成份可幫助大腦恢復活力。


鄭醫師補充:


之前部落格的相關文章可以對照參閱,尤其是生物類黃酮的部分: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1343&next=21319&l=f&fid=38


上述研究的引用來源為:


Marshall G. Miller, Barbara Shukitt-Hale. Berry Fruit Enhances Beneficial Signaling in the Brai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2; : 120203155528007 DOI: 10.1021/jf203603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寵愛媽咪-孕婦採無痛分娩北部是南部2倍

作者: 林宏聰╱高雄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3月9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林宏聰╱高雄報導】


高雄32歲孕婦「小如」怕產痛,原本計畫採無痛分娩,但長輩一再提醒從「龍骨」注射麻醉藥,以後會腰酸背痛,讓她很兩難;高雄長庚醫院麻醉科主任潘恩源說,南部婦女確實較擔心無痛分娩後遺症,採用比例較北部少一半。


潘恩源說,高雄長庚自然產孕婦僅30%是無痛分娩,但台北長庚採無痛分娩的孕婦則超過70%,形成「南北差距」有趣現象;他表示,南部民眾擔心注射時傷及「龍骨」,且無痛分娩需自費約5000元,也是不普及的原因。


他指出,無痛分娩從脊椎硬膜外腔注射麻醉藥,阻斷生產過程疼痛;據國外研究,無痛分娩產後一年,和未採無痛分娩的孕婦幾乎沒差別,且婦女產後本來就有四、五成會腰酸,施行無痛分娩後感到腰酸背痛的機率沒特別高。


「無痛分娩後少數覺得頭痛、腰酸背痛,是因注射不慎戳破硬脊膜!」潘恩源說,無痛分娩畢竟是侵入式醫療行為,若麻醉醫師經驗不夠,無法排除過程中可能造成脊髓漏液、傷及韌帶、骨頭而引發頭痛或腰酸背痛等後遺症。


不過他強調,這些後遺症大多在產後一周就能舒緩,萬一持續覺得不舒服,只要向醫師求助,服藥或將自體血注入硬膜外腔便可治癒;他認為權衡之下,仍建議孕婦採取無痛分娩來降低產痛,保持愉快心情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潘恩源說,醫學中心均指派經驗豐富的麻醉醫師為產婦施行無痛分娩,但確實有部分小型醫院或私人婦產科診所,由接生醫師甚至護士來注射,提醒孕婦要事先問清楚,確定生產時是由麻醉專科醫師做無痛分娩,才能降低風險。


鄭醫師補充:


二十年前我還在醫院實習時,看到產婦的無痛分娩,曾一度認為這是產婦最好的禮物,後來接觸個案累積才發現背後仍有一些潛在的風險。舉例來說:我有一位好友,她的夫人前年生產時,為了避免產痛,故採用醫院的自費建議:打麻醉無痛分娩,由麻醉科專科醫師親自執行的醫療服務。麻醉效果產生之後,沒有痛覺,但產程也停滯了,等了半天,沒有辦法,只好用剖腹生產,原來的無痛分娩變成更大工程的剖腹生產,讓當事人始料未及。一般來說施打麻醉之前,醫護人員絕少提到這方面的風險,提醒大家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茲海默輕症藥物 重症也有效

法新社 – 2012年3月8日 下午6:50





法新社華盛頓7日電) 研究今天指出,治療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輕症最普遍的處方藥物donepezil(商品名為「愛憶欣」Aricept),首次證實對較重症的患者也有效。


這篇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指出,以donepezil治療阿茲海默症後期患者12個月,展現「明顯的功能性益處」。近300名患者參與這項試驗。


醫師往往不再開立donepezil給較嚴重的失智症患者,一方面是因為藥物的好處不明,加上當病情惡化時藥物似乎沒有用。


研究發現,相較於停藥的對照組,服用donepezil持續52週的病患,心智測驗與日常活動評估的分數上有所提升。


研究主筆、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Psychiatry at King's College London) 的霍華德(Robert Howard)說:「這是第一次,我們有充分且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donepezil能持續幫助阿茲海默症罹病後期的重症病患。」(譯者:中央社陳怡君)1


鄭醫師補充:


1.donepezil(商品名為「愛憶欣」Aricept)這顆藥物在臨床上常用,健保有給付。這篇研究的對照組有兩組,其中包含目前核准治療重度失智藥物的 memantine ,研究結論主要是Aricept對重度失智症患者的反應與memantine差不多(沒有統計上的差異),至於memantine和Aricept併用也沒有更好,故不建議。


2我認為需要更多研究來證實這樣的說法,畢竟這項研究獨排眾議,根據過去研究,醫師往往不再開立donepezil給較嚴重的失智症患者,一方面是因為藥物的好處不明,加上當病情惡化時藥物似乎沒有用。


3.研究全文可以參閱: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106668?query=featured_home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減重 從心靈開始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3月2日 上午12:19






用想的,可以保持窈窕身材?英國營養學、運動學專家珍娜‧湯姆森最近在一本書中表示,想減重光只有控制飲食、多作運動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多訓練自己的思考方式、多進行「心靈運動」,使心靈、身體多作溝通、連結,心靈就會驅使行為作出改變,這樣減重、瘦身才會出現效果。


珍娜‧湯姆森接受英國「每日郵報」訪問時指出,體重過重、減肥老是失敗,多半是因為大腦不願相信身材真的可以瘦下來。


有些人會認為自己本來就胖,節食只是在浪費時間,這些訊息逐漸在心裡紮根,變得牢不可破。


珍娜‧湯姆森建議,要常常冥想減重成功後的外表,常想著自己減重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後看起來是如何健康。漂亮,盡量將自己瘦下來的樣子視覺化。。每天起床、睡覺前花一分鐘想像自己瘦下來的樣子。若創造正面情緒,更能加強信念,打心底深信自己一定會減重成功。


減重時也要訂出減重目標,像「穿得下十二吋腰圍牛仔褲」、「跑一場馬拉松」等,並定下行動宣言,如「我一定會吃少一點!」、「我一定會接受訓練計畫」等,每天大聲宣讀自己的行動宣言兩次。


另外,也要寫下發胖原因清單,並擬出改善方法,每天都要寫飲食日記,以提升減重成效。平常要多和減重成功的人在一起,多聽別人的經驗。千萬別用飲食作為獎勵或療癒的手段,也不要刻意不吃某些東西,刻意抑制食欲,只會讓人想要吃更多。


鄭醫師補充:


1.如同創造生命的奇蹟這本書所提到的:我們每一個想法都在建構我們的未來。


2.要減重,必須從心理相信自己會瘦,自己很棒,值得獲得自己理想的體重目標。


3.減壓進而減重的實踐方法,可以參閱「健康腦,身心沒煩惱」這本書的相關內容: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663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消費團體:可樂焦糖色素含4-MI 會致癌





美國消費者健康提倡團體CSPI指出,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使用的焦糖色素,含有高量4-甲基咪唑,在動物實驗證實會導致癌症;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則表示,這些飲料對人體健康沒有立即風險。(彭博)

〔編譯管淑平、記者王昶閔/綜合報導〕美國消費者健康提倡團體「公共利益科學中心」(CSPI)五日發表聲明指出,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使用的焦糖色素,含有高量4-甲基咪唑(4-methylimidazole,4-MI),在動物實驗中已證實會導致癌症。不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表示,這些飲料對人體健康沒有立即風險。


籲美國禁用會致癌色素


4-MI是以亞硫酸鹽和氨製造焦糖色素時產生的化學物質,焦糖色素用途是讓汽水呈現褐色。CSPI指出,可口可樂、百事可樂、Dr. Pepper等品牌的一般和低熱量可樂都含有這種物質,再次呼籲FDA禁用含4-MI的焦糖色素。執行總監雅克森說,「可口可樂和百事,在FDA默許下,讓數百萬美國人不必要地接觸致癌化學物質。


FDA:一天要喝千罐


FDA發言人卡拉斯說:「一個人一天要喝超過一千罐汽水,才會達到老鼠實驗中顯示致癌的量。」FDA沒有理由相信這些飲料對消費者會造成立即危險。


CSPI自華府多家商店購買上述品牌十二盎司罐裝可樂,委託實驗室研究,百事可樂兩份樣本4-MI含量在一百四十二到一百五十三微克之間,可口可樂含量一百四十二和一百四十六微克。


4-MI被加州政府列為致癌物。CSPI說,加州政府訂出的4-MI允許量為二十九微克,超過就須加註警語,以加州的標準來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4-MI含量,足以在美國人口中造成一萬五千起癌症。


路透報導,FDA對於焦糖色素中所含4-MI容許上限為250ppm,CSPI檢測中4-MI含量最高的換算後約為0.4ppm。


美飲料協會:危言聳聽


可口可樂公司說,該公司產品4-MI含量無健康或安全風險。美國飲料協會說,全世界主管機關都認為焦糖色素用於食品和飲料是安全的,CSPI危言聳聽。百事可樂說,已在加州改用4-MI含量較少的色素,其他地區也將跟進。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科長高怡婷指出,4-MI是焦糖色素,屬於美國、紐澳與歐盟以及CODEX(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都核准的添加物,添加在可樂中的劑量極低,要超高劑量才會導致動物癌症,但目前尚無證據顯示會導致人類癌症,民眾無須恐慌。


鄭醫師補充:


這跟瘦肉精的說法差不多,比較嘲諷的說法,如果可樂含微量致癌物質我們都喝了那麼久,為何要那麼懼怕美國牛肉的瘦肉精?瘦肉精也是動物實驗證實,人必須要吃超乎想像的劑量才會有副作用。如果擔心瘦肉精對健康的影響,最好也多留意可樂的飲用。相關原文報導請參閱:


http://www.cspinet.org/new/201102161.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她夢遊10公里 醒後驚呼:機車咧…

作者: 洪祥和、吳政峰╱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3月7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洪祥和、吳政峰╱綜合報導】


林姓婦人常夢遊,昨天凌晨再度發作,從花蓮市住處走了逾十公里的路,到吉安鄉農會附近,才被吉安派出所巡邏員警撞見叫醒,並護送回家。不過,她回家後卻說她的機車不見了,可能夢遊騎出去,不知丟到哪兒了?


吉安所員警林聰明與張家逞昨天凌晨四點多巡邏經過吉安路二段吉安農會附近,看到四十歲林婦遊走在路上,好奇一探究竟,發現她打赤腳,身著衣物非常單薄,沾黏泥土、雜草等異物,全身髒兮兮,員警叫她,她才醒過來驚訝反問,「我怎麼在這裡?」


經員警安撫情緒後,林婦道出長期罹患夢遊症,與二子同住花蓮市主農里公寓,常常睡到半夜毫無意識下出門亂走,不管怎麼走,都會回家,隔天醒來,才從家裡地板出現泥巴等跡證,以及家人告知,得知自己夢遊了。林婦居住的大廈管理員也說,已多次看到她夢遊,叫她都叫不醒。


員警用巡邏車護送林婦回家,不料,林婦才剛向員警道謝完,準備上樓前,又有驚人發現,她的機車入睡前還停在公寓大樓前,卻不翼而飛,研判可能剛剛夢遊騎出去,不知去向?


員警大吃一驚,她三更半夜夢遊騎車逛大街,還騎了十多公里,從路徑研判,會經過大馬路、十字路口、鄉道、橋梁、羊腸小徑及灌溉溝渠,均能安然度過各種障礙與險境,「實在厲害!」


署立基隆醫院精神科醫師陳文廣覺得不可思議,認為這種機率在醫學上幾乎不可能。陳文廣表示,夢遊是指在睡眠的無意識狀態,起床離開床舖後所做的行為。一般民眾,或精神障礙患者,都可能發生夢遊。醫學文獻雖未記載夢遊者走最遠紀錄,但一般都不遠,且不脫離其生活起居空間。


他分析,人類步行十公里,至少要花三至四小時,而在這麼長的過程之中,很難不被外界突發狀況打斷。可能的解釋是,這位民眾不屬於夢遊狀態,而是患了多重人格的「解離症」,或曾服用不明藥物而導致其行為異常。


鄭醫師補充:


1.醫學對潛意識無法證實,當然也無法解釋,目前醫學無法解釋或者證實的事,並不代表不存在。以上報導提醒我們不管是解離現象或者是夢遊甚至是服藥引發,意識都被其他沒有被覺察的意識接管,簡單說法是潛意識,潛意識在意識關閉或者休息時,仍可以接管意識平時負責的功能,這是林姓女士能夠在夢遊狀態下能夠走十公里,待回神(意識再度接管)後都沒有「意識到」在意識關閉時中間發生什麼事。


2.如果潛意識能夠在意識關閉時取代,代表潛意識能夠影響一個人但當事人無法察覺,所以潛意識即便是在清醒時也仍然在影響當事人,只是她自己不知道。


3.潛意識累積越多負面訊息,當事人就會越不穩定,當然跟身體狀況也有關係,身體狀況穩定,潛意識的影響就會少很多。在心理學上形容意識只是冰山的一角,潛意識的影響是在海平面下龐大的未知(意識無法覺察)。潛意識影響一個人的程度無法想像,有人用電腦概念來比喻,如果意識能夠覺察的使用15單位,那麼潛意識使用的單位是成千成百。


4.想要處理潛意識的負面影響,其實存在高效率的處理方式。前提是當事人有真正改善的意願,否則在處理過程中,潛意識也會出來搗亂,如何讓當事人改善的能量能夠穩定,自我觀感是關鍵。即便未深入處理潛意識,我們還是能夠透過意識層面來做一些奠基的工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憂鬱藥「利他能」致幻覺 嗑藥新寵 日下令管制

記者:記者許瑜菁/編譯

日本最近發現一種專門治療過動症和失眠的藥物利他能,會導致使用者產生幻覺,甚至出現上癮的狀況,還會出現自殺的念頭。日本厚生勞動省17日決定嚴加管制利他能的販賣,希望減少悲劇的發生,由於這種藥物,台灣有許多過動兒童都有在服用,因此家長可能要多多留意。


日本厚生勞動省17日開會,決定將嚴格控管藥物利他能的販賣,由於利他能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被用來治療兒童過動症、失眠或憂鬱症。但是最近日本官方發現,有不少人因為服用利他能,而出現上癮的現象。


日本有一名26歲的年輕人,本來醫生開給他每天兩顆利他能藥丸,但是沒想到他的藥量卻逐漸增加,一年後變成一天要吃十顆。但是根據研究顯示,一天服用二十顆的話,甚至還會產生嚴重幻覺。


根服用利他能上癮者表示,有時候會產生幻覺,就像踩在地面會以為碰到蜘蛛網,眼前會看到很多像是毛毛蟲在路上爬的影像。除此之外,有一名40歲的男子,為了戒掉利他能,還在醫院療養兩個月,甚至自殺了好多次,他表示「我試過很多次,甚至想要從醫院逃跑,因為真的很痛苦。」


事實上利他能在日本,只要透過網路就可以購買,甚至在咖啡店也可以交貨。而這種刺激中樞神經的藥物,也變成許多年輕人嗑藥的新歡,有鑑於事態嚴重,日本官方已經下令,只有醫生開處方籤才可以購買利他能,並且限制藥局販售數量,嚴格取締非法販賣的行為,希望避免悲劇的發生。


 


針對這篇來自日本的報導,首先,請大家別太擔心,因為利他能(RITALIN)在台灣是三級管制藥,所以應該不至於像日本會那麼容易氾濫。在門診時,常有家長問我:領利他能為何還要簽名?原因很簡單:利他能是三級管制藥


為人所熟知的強姦藥片FM2(ROHYPNOL),因為怕遭人濫用作為犯罪工具,故需管制,但我在門 診,相信不只是精神科醫師,其他門診醫師蠻常接觸到很多門診患者對FM2的藥物依賴。那些患者因藥效愈來愈差,所以常常得一次吃超過三四顆以上還睡不好, 也就是醫療上所稱的耐受性。此外,另一種藥物HALCION(TRIAZOLAM)因藥效作用快但時間短,服用的患者起初常覺效果不錯,但如果持續使用, 極容易有耐受性產生而成癮,所以很多醫師現在也不太敢讓患者服用這類藥物。


利他能就是中樞神經興奮劑,跟它結構類似的中樞神經興奮劑是安非他命,也是二級管制藥,安非他命因為 它會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而導致精神病發,嚴重的甚至會變成精神分裂而難以痊癒。服用利他能的人若本身有幻覺,絕非把其他抗精神藥物再加上來,而是把利 他能停掉,幻覺就會消失。當然如果已經上癮了,問題就會更複雜。


在美國,利他能被稱為窮人的古柯鹼,因為古柯鹼同樣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只是貴很多。吃了利他能也能感 覺HIGH,也有小朋友因為利他能服用時間較晚,情緒高到無法入睡,所以傍晚以後,一般都不敢讓小朋友去吃。此外,也有家長會問:為何已經過動了,服用利 他能能夠安靜或專心?其實,安非他命最早被濫用即是因為學生開夜車,吸安後能精神很好,整夜不睡而且聚精會神看很多書,但最後發現根本都記不住。也聽說有 些醫學院唸書的學生會吃利他能來開夜車準備繁重的功課與考試,然而,這種容易有副作用的不自然方式,建議還是少試為妙。


總之,利他能的確淺藏有成癮性與精神狀況引發之可能性,同時,對心臟血管有直接影響,若無事先評估就 貿然服用,還可能會有猝死危險性,詳細的其他副作用,我的部落格還有很多資料可供參考,對於不想讓小孩服用利他能的家長,光能診所提供完整的評估與解決方 案,希望幫助更多小朋友遠離藥物,真正健康快樂的成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一次我到網球場去運動,運動完淋浴,有一位熱心的球友盯著我瞧,接著提醒我:我看你的身材比例跟我相近,小心日後有椎間盤突出的困擾。當下我著實嚇了一跳,因為當時我的右小腿靠近腳踝部分已經開始出現一些麻木感,擔心自己慢慢會出現椎間盤移位的困擾,因此馬上反問他為何能如此未卜先知?

 

原來這位仁兄之前有過切膚之痛,愛打網球的他向來樂觀,當他開始出現初期症狀,自己也完全不留意平時應該如何保養,直到有一次他返家,在地下室不慎掉落鑰匙,彎身撿拾,結果腰身傳來一陣劇痛,全身痠軟無力,花了半小時才回到家。

 

後來經過醫師朋友的轉介做了核磁共振掃描(MRI),去找一位神經外科名醫看診,醫師看完片子馬上直言判斷這是椎間盤突出,必須開刀,這位球友當場嚇得雙腿發軟,但不死心的他馬上追問:「主任,我是您的好朋友某某醫師介紹來的,您可以告訴我實話,到底要不要開刀?」

 

看診醫師聽到馬上回應:「是自己人,可以不用開刀!」於是安排球友做復健,儘管疼痛有改善,但仍然無法打球,有一次戴著護腰,在網球場旁邊觀戰,被他的球友看到力邀他下場,但他翻出護腰表示自己目前仍在做椎間盤復健,無法上場,幸運地,這位球友本人就是物理治療師,對於椎間盤突出的自我復健有一整套的方法,除了要十分留意身體的姿勢,包含幫重物甚至是刷牙洗臉等等,也都不能彎腰,刷牙甚至得跪著,睡覺時保持側睡弓腿,減少腰椎壓力,自己在家購置簡單的拉腰器材,最重要的核心復健便是腰部腹肌以及腰背肌肉的強化與鍛鍊,不到三個月,他原本的椎間盤突出的症狀完全消失,回到球場輕鬆愉快地繼續享受打球的樂趣。

 

這些方法有沒有效?我親身實踐,的確有實際效果,不過平時得每天花點時間(不到十分鐘)持續保養,這也給我們一些啟示:

 

1.最好有自己熟識可以信任的醫師朋友或者類似家庭醫師做醫療顧問,即便那位醫師不清楚的領域也可以透過專業的溝通幫助我們的健康狀況做出最妥善的改善建議。遇到醫師的治療或者檢查建議,若自己感到不清楚或者疑惑,也可以透過第二位甚至第三位專業醫師的評估意見來確認。

 

2.椎間盤突出可以透過正確的復健方式來幫助痊癒。

 

最近我收到一位網友的健康資訊也在強調類似的概念,以下引用給大家參閱:

 

每天堅持做50次小燕飛一輩子不得椎間盤病

 

 

小燕飛”,就是模擬燕子飛行姿勢,可以充分鍛煉腰背部的肌肉和韌帶,保護椎間盤使之不突出。
 
  生病要吃藥,可明明有病,大夫卻不開藥。在鄭州市中心醫院,記者就遇到了這樣的事兒。

椎間盤突出患者 遇到不開藥的大夫
   4月28日上午,周口的劉先生趕到鄭州市中心醫院。劉先生說,他腰部疼痛5個多月了,症狀越來越重,這次到鄭州求醫,他下定決心:一定查出病因,聽大夫的話,讓吃啥藥就吃啥藥。 X片和核磁共振檢查的結果出來了,放射科副主任醫師王海波告訴劉先生,他患的是椎間盤膨出。“那我吃點啥藥好?”劉先生問。王海波說:“回去堅持做‘小燕 飛’,比吃藥管用。”

治療椎間盤病 “小燕飛”比吃藥效果好
  鄭州市中心醫院骨 病副主任醫師朱智說,脊椎的節與節之間的“軟墊”叫椎間盤,它柔軟有彈性,在人體活動時起緩衝外力的作用。椎間盤的周圍是肌肉和韌帶,它們像軟盾牌一樣, 保護著椎間盤。時間久了,椎間盤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在外力作用下變得越來越脆弱,正所謂唇亡齒寒,椎間盤就會老化、破裂。我們可以把此時的腰椎間盤想像成軟糖,當它受到擠壓時,就會鼓起來,醫生管它叫椎間盤膨出。

  椎間盤膨出是椎間盤病中較輕的一種,即使這樣,試圖通過吃藥,就能讓膨出 的椎間盤回到原位也是妄想。最好的辦法是鍛煉椎間盤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從而讓椎間盤逐漸回復原位。王海波說,遺憾的是,人們常做的跑步、舉重、騎車等健身 運動,只能使四肢強壯,而腰背、頸部的肌肉和韌帶很難得到鍛煉。而“小燕飛”,既可鍛煉腰背,又可鍛煉頸部,可謂一舉多得。

小燕飛” 有站姿和俯臥式兩種
   王海波副主任醫師之所以如此肯定“小燕飛”的效果,緣於他在臨床中觀察到的病例。1年多前,他的一個朋友因腰痛找他看病,從片子上看,這位朋友的兩個腰椎間盤有問題,一個膨出,一個突出。他建議這位朋友堅持做“小燕飛”。2個月過去了,朋友感覺大好,3個月過去了,腰痛的症狀消失了,又過了9個月,再拍片子,發現原來的突出和膨出的椎間盤回到了原位,症狀沒了,影像學檢查也正常了,而這全是“小燕飛”的功勞。

  王海波說,“小燕飛”作為鍛煉頸椎和腰椎的重要方法,勝於吃藥。“小燕飛”動作分兩種,一種是站立姿勢下的“小燕飛”,一種是俯臥在床上做的“小燕飛”

  1.站姿小燕飛 站立姿勢,肩向後平移,雙臂輕輕向後,雙手掌平伸,掌心相對或向後,模擬燕子俯衝時收起翅膀的動作。以腰底部為中心輕輕向前,從側面看略有點“挺肚子”的感覺。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50下。

   2.俯臥式小燕飛 在硬床上,取俯臥位,臉部朝下,雙臂以肩關節為支撐點,輕輕抬起,手臂向上的同時輕輕抬頭,雙肩向後向上收起(肩胛骨收縮)。與此同時,雙腳輕輕抬起,腰 底部肌肉收縮,儘量讓肋骨和腹部支撐身體,持續3~5秒,然後放鬆肌肉,四肢和頭部回歸原位休息3~5秒再做。每天可做30~50下。剛開始時,可先做 10~20下,逐漸增加。

睡前在床上做“小燕飛” 不怕你沒有時間
  “小燕飛”效果好,貴在堅持。北京的一名老中醫,他的祖上是在宮廷治病的太醫,他曾經說過,在沒有椎間盤病時,就每天堅持做“小燕飛”30下,一輩子不會得椎間盤病;如果得了輕微的椎間盤病,堅持做“小燕飛”,症狀也會消失。

  做“小燕飛”不難,難在“堅持”二字,很多人有頭無尾。王海波給人們出了個注意,可以睡前在床上做,再忙,總得睡覺吧。在床上做“小燕飛”,不做不睡覺,久之養成習慣,不做“小燕飛”反倒睡不著了。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日本研究-番茄有助燃燒脂肪 預防成人病

作者: 黃菁菁╱東京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3月5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黃菁菁╱東京報導】


以京都大學研究所教授河田照雄為首的研究小組在老鼠實驗中發現,番茄中含有一種可抑止血液中中性脂肪量增加的新成分,有提高肝臟中負責燃燒脂肪的蛋白質之作用,將來可望有助於預防成人病。


這項研究成果是發表在日前出刊的《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河野等人精密分析番茄和番茄汁的成分後,發現了可幫助燃燒脂肪的成分,將其經過化學合成後,加入實驗老鼠的餌食中。


4周後發現,吃了餌食的老鼠其血液及肝臟裡的中性脂肪量比沒有吃的老鼠減少約30%,而且與燃燒脂肪有關的蛋白質增加了,新陳代謝也提高,血糖值也下降了。


河田表示,人類每一餐若喝一杯約200cc的番茄汁,也會有同樣的效果。不過,不是叫大家當成營養劑來吃,而是希望能了解,大量攝取番茄等新鮮蔬果是很重要的。


鄭醫師補充:


1.這項研究據說讓日本的番茄賣到缺貨,不過因為是動物實驗,期望早日看到人體實驗也有類似的效果。目前研究小組提醒「必須進一步實驗才能證明減肥效果」及「換算為人類的話,必須每天喝3次番茄汁、1次200公克」。


2.番茄中含有13-oxo-ODA的成分,能燃燒脂肪,抑制三酸甘油脂,降低血糖。


3.相關研究引用來及原文請參閱:


Kim Y-i, Hirai S, Goto T, Ohyane C, Takahashi H, et al. (2012) Potent PPARα Activator Derived from Tomato Juice, 13-oxo-9,11-Octadecadienoic Acid, Decreases Plasma and Hepatic Triglyceride in Obese Diabetic Mice. PLoS ONE 7(2): e31317. doi:10.1371/journal.pone.0031317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3131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