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食K他命1~2年會造成間質性膀胱炎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08/17 00:07 【記者鍾佩芳/台北報導】



間質性膀胱炎容易合併膀胱過動症,症狀都會有頻尿、尿急等情形,高雄榮總泌尿外科醫師簡邦平表示,兩者發生原因不明,除了會經常上廁所外,兩者都會有無法控制或控制不住的情形發生。



青少年吸食K他命,也會造成間質性膀胱炎,高雄榮總泌尿外科醫師簡邦平表示,青少年拉K〈吸食K他命〉來助興,小心只要吸食1~2年的時間,就易造成膀胱發炎。



其主要症狀有膀胱的容量變小,大約只能容納50~100CC的尿液,就會覺得不舒服。簡醫師表示,大約每十分鐘就會有想上廁所的衝動,且因為不可逆的疾病,就算戒掉吸食K他命,也不易恢復到跟原本的一樣。



膀胱過動症是臨床上診斷因尿急、頻尿、200CC的尿液無法控制所使用的名詞,而間質性膀胱炎又稱作男性慢性攝護腺發炎,因為男女都可能有間質性膀胱炎,所以又統稱為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簡醫師表示,調查顯示,全台有8%的男性深受間質性膀胱癌之苦。



間質性膀胱炎與設護腺肥大外顯症狀是不一樣的,簡醫師表示,攝護腺肥大主要是在五十歲以上的男性較容易發生,而間質性膀胱炎是在各個年齡層都會發生,且愈年輕其症狀就會愈嚴重。



簡醫師表示,間質性膀胱炎其典型的特徵是,會造成外生殖器會疼痛,男性的話則是在射精時或陰莖根部會有疼痛感,而女性則是外陰部會有疼痛感。



治療方式,通常都會採用行為治療,以避免造成骨盆腔疼痛為主,在飲食上免責須避免辛辣、咖啡等;在生活型態上,則須避免坐久以免造成骨盆腔疼痛。此外,有些人可能連跑步都會覺得疼痛時,也須減少跑步,以避免因跑步所帶來的疼痛感。也可用藥物治療,簡醫師表示,通常要長期服用強力的止痛藥,且會造成成癮性,像是一般的普拿疼等,其效果都較不好。



因間質性膀胱炎又稱慢性骨盆腔疼痛症候群,所以女性罹患有間質性膀胱炎時,嚴重的話,可能連整個膀胱都要拿掉,簡醫師表示,膀胱會愈來愈小,愈來愈不舒服,但目前比例較少。



另如以強迫灌水的方式,來將膀胱撐大以增加其容量,簡醫師也表示,雖然是治療間質性膀胱癌的方式之ㄧ,但在灌水前需要上麻醉,其效果也不好,所以不建議使用此種治療方式。



說到K他命引起的泌尿系統失衡。不禁讓我想到兩位門診的個案:


第一位是一位年約三十歲的男性,他是由友人介紹到診所作K他命成癮的評估,事實上,他K他命的濫用問題以持續三、四年了,但因為來看診這段時間,K他命用量越來越多,甚至有泌尿系統的失禁問題。由於他的身體還有其他問題,我建議他先作個體檢,也請他到洗手間蒐集尿液,但在他起身到洗手間去收集尿液時,我和他的友人一起看到他原本的位置上的座椅留下一攤尿,但他渾然不知,友人看到後,連聲道歉,但最叫人難過的是,他對自己的尿失禁,渾然不覺。


第二位,是女性的個案,不到三十歲,有家人介紹,也是到診所作戒毒的評估及建議,她自述自從之前拉K拉到尿完全無法排出來,經泌尿科評估,必須在肚臍旁插上一根尿管後,就變得不愛出門,或者應該說是不敢出門。因為她很怕別人發現她年紀輕輕,就必須隨身提著尿袋才能上街或出門.....


我要在此提醒大家,K他命對泌尿系統的危害,不只是膀胱而已,甚至可能會導致慢性腎衰竭,我曾在門診個案看到一位多次因為長期吸食K他命的個案,導致他的泌尿系統嚴重失調,甚至多次入院治療,檢查的數據,幾近洗腎的程度,而他才二十多歲。


K他命的作用,其實類似天使塵(PCP)及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止咳藥)的作用。但其解離反應不像PCP及右美沙芬作用時間那麼久,通常在吸食六分鐘後,就可能開始產生幻覺,一般可能會持續到兩小時,但都不會太久,許多吸食K他命的人,會把這些解離的經驗稱為K世界。很多人以為K他命不會上癮,其實這是錯誤資料,許多上癮的人,到最後身體也搞壞了,就是被這個錯誤資料害的。我在門診實在看到悲慘的個案,奉勸大家,毒品只能敬而遠之,真正有心理的困擾的話,還是透過有效的心靈技術來幫忙處理,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已經使用一段時間的人,一定要從身體排毒及增加個人面對能力來著手,毒品的戒除才有機會。


K他命的相關副作用及根本解決之道,歡迎參考我部落格的另一篇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2255&prev=12753&next=10174&l=f&fid=3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忽略副作用 上路真藥命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08/14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許多慢性病藥物都可能影響行車安全,不過年長駕駛人似乎不太了解嚴重性。美國伯明罕阿拉巴馬大學(The Universityof Alabamaat Birmingham)研究指出,像常用心血管藥物、高血壓用藥「血管張力素轉化�抑制劑」(ACEinhibitors)、「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BetaBlockers)或鎮靜劑等,都可能產生頭暈等副作用,年長駕駛人非常可能不知道或忽略藥物副作用,因此健康單位一定要多多教育民眾,服藥後千萬不要開車、騎車,以防發生交通意外。



美國伯明罕阿拉巴馬大學研究人員指出,許多年長者不曉得服用藥物之後,駕駛能力會大打折扣。研究中顯示,五十五歲以上民眾當中,九十五%的人有一種或多種健康問題,七十八%的人服用一種以上藥物,但只有二十八%的人知道服用藥物可能影響駕駛能力。根據統計,在台灣,八十%以上的年長者患有一種以上疾病,四十%的年長者有兩種以上疾病,平均用藥量是青年人五倍以上。



研究人員以問卷方式詢問六三○位駕駛人,這些駕駛人年齡介於五十六到九十三歲,其中只有十八%的人知道服用「血管張力素轉化�抑制劑」(ACEinhibitors)、「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Beta Blockers)或鎮靜劑等可能影響行車安全。研究顯示,許多罹患多種疾病、服用多樣藥物的患者,也沒有接收過這樣的警告訊息,不知道藥物可能影響駕駛判斷。專家認為,醫療院所應更加主動告知這些訊息,讓年長者體認其嚴重性。


 



很多人並不知道,心臟科的常用藥物Propranol(商品名為恩特來,inderal,cardolol等等),這是屬於乙型交感神經抑制劑(Beta Blockers),因其抑制交感神經及抑制血管收縮的效果,所以也有抗焦慮及放鬆的效果,隨之而來的就是想睡,反應變慢。這種藥在精神科也常會拿來作為控制焦慮或者幫忙控制其他抗精神藥物引發的不自主的手抖及坐立不安等等副作用,提醒大家,如有服用此藥,最好不要開車上路,以免發生危險。


此外,一般的抗焦慮及抗精神藥物,甚至是少數的抗憂鬱劑(像是樂活憂等等)大多有鎮靜或者放鬆甚至安眠的效果,若有服用的人,最好不要開車上路。



參考文章:




安眠藥太長效 害老婦白天摔跤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8/17 04:09



文/馮靜修



楊婆婆雖然高齡90歲,但是平常活動自如;最近卻因煩躁不安,睡不著,於是就近到診所看病拿藥。不料,在服藥後第二天,白天上廁所時,因無力而在浴室摔了一跤。送醫後,因骨折而住院。藥師在為她進行藥物衛教時發現,診所開立的藥物是Ativan 2毫克,睡前服用,此藥是長效性的鎮靜安眠藥。



美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因跌倒造成傷害,所需醫療費用是所有醫療費用的6%,意外死亡是美國老年人第七大死因,而跌倒是老年人意外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除了疾病及外在環境因素外,藥物是導致跌倒的主要危險因子。因為老年人有許多慢性病,加上有些病患常在多家醫院遊走,服用多種藥物,可能有重複、劑量過高、交互作用等,而影響意識,產生感覺遲緩、眩暈、昏昏欲睡、警覺性降低、腳步笨拙或不穩等副作用而跌倒。



楊婆婆因為服用了長效性鎮靜安眠藥,使得白天仍然有殘餘藥效,導致昏沈無力而跌倒。



◎到底有哪些藥物容易導致跌倒?服藥期間,要注意哪些事?



領藥時,應該看清藥袋的注意事項,如:鎮靜安眠藥(抗焦慮藥)、抗組織胺(感冒藥、鼻塞、流鼻水)、抗精神病藥(抗憂鬱藥物)等,在服用藥物期間,可能會嗜睡,駕車或操作機械,請小心。



●吃利尿劑的人在尿急下床時,需慎防跌倒。



●服用降血壓藥物期間,可能發生姿態性頭昏;當平躺坐起或起身站立時,宜放慢動作。



●如果藥袋未標示,則領藥時,需詳問藥師。



●如果服藥後,病人呈現整天半昏睡狀況,也就是,坐在椅子上,就一直昏睡,這種情形是以往未曾見的,此時最好立刻詢問醫師或藥師。因為老人的肝腎代謝功能較差,容易延長藥物作用,導致嗜睡情形。



這時候,藥物可能需要減量,或更改嗜睡副作用較少的藥物,以免病患在恍惚中跌倒。



●如果病患原本意識清醒,服藥後,有混亂不清情形者,應立即回診。因為可能是疾病發生變化,或藥品副作用因素,家人不應忽略導致其他更嚴重後果的發生。



●服用任何藥物不要自行增加或驟然停止用藥,以免造成意識改變或混亂情形而跌倒。



●看不同科的醫師時,應告訴醫師目前所服用的藥物,避免重複開藥,造成思睡副作用,應避免四處看診。



●家中若有老人或幼兒,應審視居家的安全性是否足夠(含未固定的家具、門墊、地毯、繩索、電線、地面傾斜、凹陷或濕滑、光線不足、沒有扶手裝備),或平常是否有人陪伴?以免跌倒時,家中無人,呼救無門。



雖然老年人的跌倒常是多重因素所造成,但有些危險因子是可以預防改善的,例如治療疾病、減少藥物的副作用、檢視環境安全等。 (作者為馬偕台東分院藥劑科主任)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印度草醫學家證實黎豆子可治男性不育症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8/16 05:03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15日專電)印度草醫學家在利用黎豆種子治療巴金森氏症,並發現對治療糖尿病具有潛在作用後,現在又證實可以有效治療男性不育症。



別名虎豆、狸豆、巴山虎豆、鼠豆的黎豆(Mucuna pruriens,又稱velvet bean),是印度傳統醫藥「印度草醫學」(Ayurveda)中常用的一種植物,最早是作為蛇毒解藥,因為黎豆具有能夠延緩血液凝固的特性。在印度,黎豆是一種近似野生的植物,甚少人種植,但在貧瘠的荒地可見到它的蹤跡。



據設在印度北方省(Uttar Pradesh)堪坡(Kanpur)的國立Chhatrapati Shahu Ji Maharaj醫學大學生物化學系研究小組成員馬蒂(Abbas Mahdi)今天向媒體發表成果表示,研究小組在6個月的時間裡,對400 名年齡在25-40歲的不育症男性,分階段給予黎豆子萃取物治療,得到了令人鼓舞的結果。



馬蒂說:「我們發現患者的精子數量和活動量都呈顯著增加,精液品質大幅改善,精漿中攸關精子發育營養和代謝的脂質、抗氧化劑、維他命和果糖,由於氧化程度減少,也都逐漸恢復正常。」



據馬蒂表示,黎豆子萃取物能治療男性不育症,在於黎豆子中含有多種活性化學成份,尤其富含天然左旋多巴胺(L-Dopamine)。他表示,左旋多巴胺的主結構多巴胺(Dopamine)是一種腦內分泌,主要幫助大腦的情慾、感覺,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分泌多寡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情緒。



馬蒂說,多巴胺作用於腦中的下視丘和腦下垂體前葉,產生「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促黃體激素」和「促濾泡激素」,能控制精子的生成,換言之,腦中的多巴胺濃度愈高,愈能增加睪丸酮(即所謂的男性荷爾蒙或雄性素),進而主導男性的性行為。



研究同時顯示,黎豆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減輕不育男的心理緊張壓力。



這顯然與黎豆治療巴金森氏症的效果類似。由於巴金森氏症患者腦中的神經遞質多巴胺偏低,必須藉補充左旋多巴胺來提高,因此人工合成的左旋多巴胺是治療巴金森氏症的臨床藥物,而人工種植的黎豆中所含天然左旋多巴胺的濃度很高。



1995年印度一個巴金森氏症研究小組發現,給病人連續12周補充黎豆中提取的天然左旋多巴胺萃取物,與補充人工合成的左旋多巴胺藥劑相比,患者的震顫和僵直症狀可得到更好的控制。研究還發現,黎豆中的左旋多巴胺可改善老人的失眠障礙。


 






Mucuna pruriens seeds of two different colors

上圖是兩種不同黎豆顏色的種子。


黎豆是在熱帶非常常見的植物,用途很多,其葉子與種子,甚至可以拿來給動物當飼料。不過若要拿來給人們食用,至少須經三十分鐘到到四十八小時的處理,否則容易產生毒性。由於黎豆含有類似Levodopa這種物質,因此在臨床應用上有不少地方值得大家注意的地方。



在討論臨床應用前,讓我們先瞭解相關的生化反應。多巴胺的合成,最初的源頭是酪胺酸,酪氨酸Tyrosine簡寫TyrY,是一種芳香族氨基酸,亦是20種用來合成蛋白質的必須氨基酸之一。它不能由動物的身體製造,必須要透過進食來攝取。十九世紀初被德國化學家首先在起司中發現,「Tyro」在希臘文中的意思是起司。酪胺酸要變成多巴胺Dopamine之前,必須先變成L-Dopa,也就是Levodopa。所以,想要增加體內多巴胺的濃度,可以從增加L-Dopa開始,在缺乏多巴胺這種神經傳導物質的疾病巴金森氏症治療上,早已行之有年。


過去,黎豆一直被印度草藥學拿來當作增加男性及女性性慾的物質,這也是多巴胺的影響,傳統給男性的治療劑量,是以十五克磨碎的黎豆和牛奶相混。


此外,也有研究顯示,黎豆有抗憂鬱的效果,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這本書:Medicinal Plants:Chemistry and Properties ,作者為M. Daniel。不過提醒大家,黎豆不能過量服用,因為過量的多巴胺及黎豆含有的一些類似神經傳導物質的物質,例如血清素、5-HTP、尼古丁等等的物質,容易引發服用的人產生幻覺或者類似藥物濫用的感知扭曲,故黎豆有一個別名就叫瘋豆(Mad Bean)。若以成熟的豆子,本身只含3.1-6.1%劑量的L-Dopa,也包含其他微量的血清素或者尼古丁成分等等,有一個針對三十六個實驗對象的結果發現,並不會有任何幻覺產生。相關詳細的研究資料,不妨參考:http://www.idrc.ca/en/ev-31916-201-1-DO_TOPIC.html


結論:若經安全的萃取程序得到的安全成品,以安全劑量來使用,不必太擔心黎豆的副作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88水災 醫師籲防睡眠障礙憂鬱恐懼症狀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8/14 21:29







(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縣14日電)莫拉克颱風帶來88水災重創南台灣,救援行動積極展開中,精神科醫師提醒,謹防「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呼籲要注意防範睡眠障礙、憂鬱、恐懼、焦慮等症狀。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精神暨長期照護部主任陳柏熹今天指出,當有極端壓力發生,如颱風、洪水等天然災害,因事件無法預期、控制或逃避,受難災民感受、難過、恐懼會特別深,這種急性創傷會由短期壓力演變成長期夢魘。



他說,不論親身經歷或目睹重大創傷,如經歷88水災,往往會產生極度害怕、恐懼或無助,兒童可能出現混亂或激動行為,若事件過後持續感受到上述情緒反應超過1個月,就稱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若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在3個月以內緩解,稱為急性創傷後症候群,若超過3個月則為慢性,也有個案在創傷後6個月才出現症狀,這種情形稱為晚發型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他指出,壓力對於精神與腦的影響,可用「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來形容,創傷後壓力症狀會出現記憶力與注意力減退,導致睡眠障礙、憂鬱、恐懼或社交焦慮等症狀,或脫離現實、厭食、暴食等。



陳柏熹說,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還可能帶來心血管或消化系統疾病、免疫失調、慢性疼痛等,嚴重者甚至有濫用藥物、企圖自殺等自傷傾向。這種症候群,除了受難者及家屬可能會發生,也可能發生在目睹災難的救難者身上。


 


最近,國內救災工作仍刻不容緩在進行,除了搶救人員、搶通路段以外,災後重建的工作也是刻不容緩,除硬體之外的重建之外,關於某些人由於目睹了重大天災,導致失去至親或者經歷幾近死亡的恐怖經驗,往往會影響當事人一段時間。有一位美國的哲學家說過一句話:你沒有辦法面對的的部分,會成為你的一部份。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就是這樣的結果,根據研究,大部分有PTSD症狀的人,他們測到的尿液中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的濃度較低,而Catecholamine濃度較高,一般熟知的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統稱為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這是身體遭逢重大威脅時,人體基於戰或逃的機制,會大量分泌來幫助身體應急的荷爾蒙。根據研究發現,尿液中的正腎上素和腎上腺皮質醇的濃度的比例比一般人高很多。有興趣深究的人,不妨參考這篇耶魯大學相關研究: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3404142


相對於一般對壓力源的反應,尿液中的cortisol以及catecholamine都會升高的情形,不大相同。PTSD的人其腦內的catecholamine,相對來說比較低,也就是說,以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的內分泌壓力處理系統來說,功能已經失衡。其實有些動物實驗發現:長期到高正腎上腺素及低皮質醇濃度(PTSD患者的身體狀態),反而有利於動物的學習。但如果以這種反應來解釋人類的PTSD的異常症狀,則會發現這其實是人類本身對於和怕反應的過度敏感與過度反應的調適不良,這與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的系統明顯失衡有直接關係。 相關研究及解釋可以參考: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2025720


以下是診斷標準提供給大家作參考:


創傷後壓力疾患診斷標準如下: 1.此人曾目擊、經驗、或被迫面對一或多種事件,牽涉實際發生或未發生,但構成威脅至死亡或身體傷害等。此人之反應包括:強烈之害怕、無助感、或恐怖感受。兒童可能以混亂或激動之行為表達。 2.此創傷事件,可以下列方式,被再度體驗:反覆之痛苦回憶或夢境,類似情境引發之強烈心理痛苦或生理反應。 3.持續逃避與此創傷有關之刺激,並有著一般反應性麻木。如避開話題、創傷地點,無法記起事件重要部分,減少重要活動與興趣,對前途悲觀,無法再愛,不期待再能有事業、婚姻、小孩、或正常壽命。 4.持續過度警醒。如難入睡或保持睡著,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易受驚嚇等。 5.此障礙總期間,超過一個月。 6.造成臨床上重大痛苦,或功能損害。又在壓力事件後六個月方出現,屬延遲發作型。


至於藥物之外的解決之道,歡迎參考我部落格的另一篇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035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男人面前 女人吃得少!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08/11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身為女性,想吃少一點,最好挑男性一起用餐。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University)最新研究顯示,女性和男性吃飯時,常選擇卡路里較少的食物;反之,若一群女性相聚吃東西,攝取的熱量便大大增加。或許女性認為,吃低熱量食物,會讓自己在異性面前更有吸引力。這項研究發表於「食慾」(Appetite)國際期刊網站。



研究人員馬里帝茲‧楊(MeredithYoung)發現,享用午餐、晚餐時,「飯友」的性別深深影響一個人的食物選擇。研究人員在三個大學自助餐廳觀察學生用餐情況,自助餐廳的食物選擇眾多。根據觀察結果,當女性和男性用餐時,所選食物的熱量明顯偏低,相較來說,兩位女性一起用餐時,就沒有這種現象。



若「飯友」有男有女,吃飯接近尾聲時,女性會開始選擇熱量較低的食物。團體中,男性越多,女性攝取的熱量就越少。聚餐時,身邊通通都是女性的話,所選食物熱量便明顯升高。至於男性方面,研究顯示,男性食物選擇時,並不會受到吃飯人數、「飯友」性別的影響。



研究人員解釋,吃東西是一種社交活動,哪些人參與用餐,都會影響食物選擇。怪不得許多食品業者瞄準女性消費市場時,大多採用身材苗條的模特兒,很少有人會選中等或過重的女性模特兒。換句話說,選擇健康、份量少的食物,讓人感覺更女性化,不管有意、無意,女性或許認為這樣做,在男性面前會顯得更有魅力。


 


來段一夜情? 女人比男人挑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9/08/13 02:05 楊超寰







(法新社巴黎12日電) 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對於一夜情對象,女人比男人挑剔多了。只要願意上床,男人並不特別在乎對方到底只是普通或非常有吸引力。



根據這項英國「布魯奈大學」(BrunelUniversity)發表在「人性」(Human Nature)期刊上的研究結果,比較而言,德國男人又依序比美國及義大利男人挑剔共度一夜春宵的對象。



在這項研究中,舒茨瓦爾(Achim Schutzwohl)和他的同僚訪問了美國、德國與義大利共400位男人和400位女人,了解外型吸引力在他們決定是否願與對方約會、回家或上床時所發揮的影響力。



研究人員將假想的採取主動異性分為,「不太有吸引力」、「普通有吸引力」與「非常有吸引力」三類。



研究團隊指出,「外貌對男人與女人有不同的影響。」



在全部三類採取主動異性中,男人比較可能接受普通與非常有吸引力女人邀請,但並不在意到底是前者或後者。



而相對的,女人更可能接受非常有吸引力男人邀請,隨對方回家或上床。



研究報告作者的結論是,「雖然男人並非全然無視挑情者的吸引力,但女人顯然有更高的標準。」(譯者:中央社楊超寰)



 


第一篇研究,談到女性同胞,在異性面前,容易減少卡洛里的的攝取,也就是在男性面前,女性對於吃這件事會顯得比較矜持,過去,我也曾聽到女性朋友談到她們的同班女同學也有類似的狀況,也就是當那位女同學和男友出去時,常常吃一點東西後,就開始嘟嚷著說:「人家好飽,吃不下了!」但若與同班同學出去吃飯,她往往是同學中吃最多的,因此被提出來當笑話討論。不過就此研究而言,的確有其道理。但這篇研究的對象似乎以未婚女性為主,有機會,也應該針對已婚女性,作些類似的研究調查,不知是否結果一樣?


第二篇研究,讓我想起以前一本討論繁殖生物的行為的書其中的內容,我記得生物的本能,就是要增加繁衍的機會,而雄性增加繁衍的機會,是在量方面作努力,雌性則會設法在質的方面作提升,因此,雌性會篩選雄性,道理在此。以上是我想到的,覺得與研究有相關,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霾害侵襲新加坡 咳嗽病患增加一成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8/07 18:23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7日專電)印尼林火導致新加坡霾害惡化,根據當地媒體報導,新加坡的咳嗽病例因而增加10%,醫生並提醒哮喘患者要多加小心。



新加坡最近因印尼林火和風向把煙霧吹來,導致空氣污染指數上升,達到最近兩年來的最高點。



新加坡「聯合晚報」今天引述一名鍾醫師報導,過去半個多月來,咳嗽病例增加一成。



新加坡養生保健中醫診所的醫師林麗明指出,煙霧屬「溫燥」,也是敏感源之一;因此這段期間人易虛火上升。鼻子過敏的患者開始咳嗽,哮喘病人也相當辛苦。



新加坡大巴窯中醫診所的醫師張磊則指出,目前每10名咳嗽患者中,有6至8個是因上呼吸道敏感所致;在霾害期間,上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要當心,應避免戶外活動。



報導說,過去三周,新加坡的綜合診療所上呼吸道看診病例持續上升,從三周前的1萬8705個增加到上周的2萬4477個。



新加坡環境局表示,因為本區域天氣持續乾燥,風向相信仍會繼續把印尼蘇門答臘的煙霧往新加坡方向吹,霾害會在新加坡停留好幾天。



醫生也警告,患有呼吸道疾病和肺病患者,原本就屬於H1N1新型流感的高危險群;隨著霾害來襲,這些病患一旦感染新流感,出現併發症的可能性就會更高,必須格外注意。980807



《斷垣殘壁粉塵引發呼吸道症狀》災後斷垣粉塵 引發呼吸道症?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08/14 00:07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莫拉克颱風災後造成大量斷垣殘壁,其粉塵是否會引發呼吸道症狀?署立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志誠表示,空氣中的粉塵也是一種過敏原,氣管比較敏感、氣喘患者吸入粉塵後來,可能誘發喘鳴、咳嗽等症狀。一般健康人面對這些粉塵時,痰可能變得黃黃、髒髒的,若離開那樣的環境,症狀便自然改善。



張志誠醫師解釋,氣喘患者吸入粉塵後,粉塵容易誘發過敏性反應,患者會出現胸悶、流鼻水、呼吸不順等症狀,由於呼吸道受阻,氣流不順、氧氣不足,患者也可能會頭痛。



災區粉塵是否可能傷害肺部功能?張志誠醫師分析,人體中自有保護機制,粉塵進入氣管時,氣管中的纖毛、黏液會慢慢把粉塵排出體外,所以痰的顏色會變深,也會變得較髒。2微米以下粉塵可能卡在氣管出不來,若長期累積,會造成肺部纖維化,影響肺功能,不過這需要經年累月才可能對肺部造成嚴重傷害,像礦工長年待在礦坑,容易引起「塵肺症」,就是長期粉塵之害引起。相較之下,救災、災區民眾面對粉塵的時間較短,所受影響也比較輕微。



即便如此,張志誠醫師還是建議災區居民、救災民眾,在重建家園、救災時最好戴上口罩,減少粉塵傷害。如果痰液過多、過於黏稠,醫師可能使用去痰劑幫助患者減輕不適。粉塵若讓敏感體質患者產生敏感性支氣管炎,或誘發氣喘症狀,可使用支氣管擴張劑、乙醯膽鹼桔抗劑等藥物加以治療。



張志誠醫師提醒,有些人有過敏性、敏感性體質而不自知,平常也沒有運動習慣,因避難、救災、重整家園等,運動量突然大增,可能引起支氣管痙攣、氣喘反應,因此救災時一定要量力而為,免得因健康因素而前功盡棄。






 


新加坡最近飽受霾害所困擾,呼吸道疾病發生率也明顯增加。前兩天,台北東區出現一個商家的小火災,大約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火勢就受控制而撲滅,但我恰巧經過火場附近,短短不到幾分鐘的時間,也被旁竄的濃煙燻到,相當不舒服,何況是911這樣長久延燒的污染。美國研究人員曾做911恐怖攻擊事件的災後研究,研究人員針對世貿大樓附近的四萬六千名居民做調查,他們發現,有四千六百人災後出現氣喘的狀況,也就是有一成的人,因911事件的當時的污染而長期為慢性呼吸疾病所苦。這與新加坡最近霾害,咳嗽病患增加10%數字相仿。國內最近因為水患而許多救難人員需搶時間,也因此在短時間內吸入大量的粉塵,故一併提出來提醒大家這方面的資訊。


相關資料及解決之道,可以參考我部落格的另一篇文章: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3034&prev=13056&next=1303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動物實驗/驅蟲劑「敵避」成分 有害神經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8/06 04:09



〔國際新聞中心、劉力仁、洪素卿、王孟倫/綜合報導〕根據公布在英國生物醫學中心生物學期刊(BMC Biology)的最新研究顯示,驅蟲劑中最常見的成份deet(敵避),對哺乳類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的化學作用,和某些殺蟲劑與神經毒氣相當。



這項發現令科學家憂心含「敵避」的驅蟲劑可能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不過這項針對昆蟲、老鼠與放在試管中的人類神經細胞的研究結果能否適用在人類身上,仍有爭議。



一歲以下嬰幼兒不要用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出,兩、三年前,美國環保署(EPA)才針對敵避舉辦過專家會議,集結五十年經驗與研究報告後,認為該成分仍是目前人類發現最好的防蚊成分,「比所謂的天然或是其他人造合成的防蚊成分都更佳」。這次的研究只是說明引發這些神經症狀的機轉。



林杰樑表示,使用含有「敵避」防蚊產品的重點是適當使用,包括一歲以下的嬰幼童不要用,一般小朋友使用的時候,應該由大人先噴在手上、再塗抹在小孩身上,才不會不小心讓嘴巴吃到或是噴到眼睛等黏膜部位。有過敏性皮膚炎或傷口不要擦拭。戶外活動回來後,記得用肥皂洗乾淨。



此外,「敵避」遇到防曬乳可能會增加吸收量,記得先擦防蚊液,等半個小時乾了後才能擦防曬。



環保署毒管處長袁紹英表示,目前許可十四種環境用藥含有「敵避」,廠商須明確標示不得接觸或直接噴於人體。業者說,若是含有「敵避」成分的防蚊液,都會標示建議不要直接噴灑在皮膚上。林杰樑說,天然精油也可能有神經毒性,一樣可能引起過敏等症狀。加上品質不穩定,防蚊效果也不好,等於是將自己暴露於蚊蟲傳染疾病的風險下。



「敵避」是美軍於一九四六年根據二戰的叢林戰經驗所開發出的產品。市面上販售含有此一成分的驅蟲產品有液狀、乳狀和噴霧式。每年全球有兩億人使用含「敵避」的驅蟲劑,五十年來含敵避產品共賣了八十億個。







 


N,N-Diethyl-meta-toluamide簡稱為 DEET中文俗稱敵避 ,是一種顏色稍黃的油,這是所有驅蟲劑最廣為使用的成分,尤其是對蚊子及蜱驅趕的效果最好。大多以吸食血液為生,叮咬的同時會造成刺傷處的發炎。蜱還會帶來傳染病,如萊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體菌(Borrelia burgdorferi)所感染。萊姆病是一種地區性、全身性、慢性為症性蜱媒螺旋體病。早期以皮膚慢性遊走性紅斑為特點,以後出現神經、心臟或關節病變,通常在夏季和早秋發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男性略多於女性。


敵避DEET到底如何讓蚊蟲無法靠近人體,長久以來研究人員認為是因為它會抑制蟲類的嗅覺系統對於存在於人類呼吸及汗腺系統的某種物質1-Octen-3-ol的偵測,以致於蟲類像瞎了眼睛般無法找到人類去叮咬。 不過敵避並不會影響蚊子偵測到二氧化碳的能力,據研究,蚊子叮咬的媒介,二氧化碳也是其一。 然而,最近研究發現,真正的關鍵在於蚊子或蟲並不喜歡敵避的味道,就像其他天然驅蚊的材料一般。


敵避的使用,不應該使用於衣服裡面或者受傷的皮膚,對某些人來說,是種可能會引發皮膚反應的刺激物。不用時,應該用水洗淨。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報告曾有十四到四十六個案例的癲癇發作可能是使用敵避導致,其中還有四個人因此死亡。因此,敵避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一種潛藏性的毒性物質,儘管比例極低,但對生理還未發展完全的嬰兒,最好避免使用。 此外,也有研究單位發現,比較經常接觸敵避與較少暴露有敵避環境的雇員,經常接觸敵避工廠的雇員,容易產生失眠、情緒干擾及認知功能受損。最新的研究發現,敵避會抑制哺乳類及蟲類的中樞神經系統的酶,乙醯膽鹼水解酶,這種水解酶主要是作用於乙醯膽鹼的水解,乙醯膽鹼作用於神經上幫助肌肉收縮,因此,若此種酶被敵避阻斷,導致乙醯膽鹼過多,而在神經肌肉間隙產生過多乙醯膽鹼而麻痺,導致窒息效應。有興趣深究的人,不妨參考相關的研究報告:


Purves, Dale, George J. Augustine, David Fitzpatrick, William C. Hall, Anthony-Samuel LaMantia, James O. McNamara, and Leonard E. White (2008). Neuroscience. 4th ed.. Sinauer Associates. pp. 121–2.




擔心敵避可能潛在的副作用,不妨找Icaridin這種成分較安全,另外一些天然驅蚊油諸如檸檬草或者香茅油等等,效果也不錯。

之前的「波斯灣戰爭症候群」(Gulf War Syndrome)之謎,此名源自據報投入1990-1991年波斯灣戰事的數萬名美國退伍軍人罹患複雜和多變的神經症狀,可能也與此有關,尚待進一步證實。





檸檬草寫真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研究顯示 人老了較快樂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08/10 13:50 楊舒婷



【台灣醒報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人越老越快樂?美研究顯示,年紀越大的人,越懂得珍惜時間,保持快樂心情。研究人員更提醒,年輕人應起而效之,趁早替老年社交生活作準備。再不到30年,老年人口將占台灣總人口數四分之一,你準備好了嗎?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吳素芬專員表示,目前台灣社會10人中就有一個是老人,比例很高。他們大多前半輩子為家人貢獻心力,在年老之後有了自己時間,很多人其實都想發展自己的興趣、追逐夢想。「只要激勵他們,讓他們動起來,老年人的學習力會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吳專員說。



她也提到世界衛生組織提倡「活躍老化」的概念,除了要讓年長者身心健康,也要多多參與社會。「待在家裡只會雙重老化」,她提醒。



在美國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蘿拉‧卡斯坦森提出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發現縱使老年人身體狀況較差、沒辦法賺錢,社會地位也大大改變,他們還是能擁有黃金歲月。



卡斯坦森博士邀請18歲至90多歲的受試者,除了接受相關實驗,更需定期寫日記、紀錄心情。結果發現,年長者負面情緒持續時間,比年輕人短得多,也較能平心靜氣接受他人批評。顯然孔子說「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年紀越大,越能控制、平衡自己的情緒,是千真萬確的。



加州大學心理學家蘇珊‧圖克‧查爾斯回應此項研究,認為因為年長者大多知道自己所剩日子不多,因此會想善加利用、不願留下任何不愉快的回憶。許多人擔心人老了就一定貧病無依,過著悲慘的生活。這些專家則給了年輕人全然不同的視野。



英國慈善團體「Age Concern」與「Help the Aged」公共政策主任安德魯‧哈洛普表示,年紀大,不表示就對社會一點貢獻也沒有;許多年長者仍透過學習、體驗生活,過著健康且積極的人生。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也提醒,目前各縣市政府都有樂齡資源學習中心、內政部也有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等資源,提供多元課程與交流活動,若家中有老長輩,可以鼓勵他們、陪同參與。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數據,目前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共有2,426,251人,佔總人口10.52%。若照目前人口老化速度,到民國120年,老年人口會超過總人口四分之一,達到5,874,000人;扶養比約為39%,意即每三人就得扶養一位老人。屆時,男性平均壽命為79.7歲,女性86.4歲。


 


這幾年來,老年醫學漸漸為人所重視,說穿了,主要是醫院及相關的醫療從業人員的努力不懈,其中有些專業人員會一再提醒大家正視老年憂鬱的問題,然而,人老了,一定會比較憂鬱嗎?答案是否定的,最近美國研究人員針對18到90歲的各個年齡階層的人作調查發現:年紀越大的人,負面情緒出現的時間相對較短,同時也較能平心靜氣接受他人的批評,顯見人老了,不見的比較憂鬱,反而更豁達。


不可否認的,人老了,面臨身體的狀況機率增加,真正會讓老年人情緒下降的關鍵,就是身體有難以治癒或者磨人的慢性疾病,這些若伴隨長年的藥物服用,除了藥物副作用影響之外,還可能因為多種藥物使用導致身體營養缺乏或者藥物在體內代謝時間延長而影響精神狀態。如果身體能減少病痛的發生率,那麼要保持心情的愉悅,相對來說就不是那麼難。這一區塊若想做好,也可以參考功能性醫學或者營養醫學的作法及調整方式,畢竟功能性醫學的終極目標是幫助身體功能回復,而且心情愉快,遠離疾病及藥物依賴的陰影。。


建議大家年輕時要善待身體,隨年紀增長要不斷自我成長、注意身體的鍛鍊及持續對社會的參與,到老才有機會經歷更豁達的年老心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研究:兒童罹新流感 服用抗病毒藥物無益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8/10 22:09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10日專電)英國牛津大學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部分罹患流感病毒的兒童服用抗病毒藥物後,出現嘔吐等情況,治療效果有限,建議政府重新思考發放抗病毒藥物給感染H1N1新型流感病童。



由醫師湯普森(Matthew Thompson)率領的牛津大學研究團隊,對1766名年齡1歲到12歲兒童進行4次季節性流感治療實驗,其中有3次是使用「克流感」(Tamiflu)和「瑞樂沙」(Relenza)等抗病毒藥物,抑制863名罹患季節性流感疫情擴大。



研究顯示,抗病毒藥物對多數兒童的療效並不大,部分病患服用克流感後,出現嘔吐,導致脫水和併發症,對抑制氣喘發作、耳朵發炎等症狀的效果也很小。



同時參與研究的牛津約翰拉德克利夫醫院(JohnRadcliffe Hospital)醫師何尼根(Carl Henegan)說,目前英國衛生部提供克流感藥物給流感症狀溫和的兒童病患,「是不恰當的策略」。



他說,兒童服用克流感可以讓症狀緩和一天,但藥物造成的傷害遠超過效益。



湯普森指出,雖然研究針對的是季節性流感,但研究結果可以適用到目前的新型流感疫情。



他認為,出現流感溫和症狀的兒童,應該接受治療其它溫和流感同樣的方式,多喝水降溫,同時多休息,如果罹患流感前身體健康,就沒有必要服用克流感和瑞樂沙。



不過湯普森提醒,如果病童出現可能的併發症狀,病情惡化,家長就必須儘速和醫師討論。



衛生部發言人說,目前對於新型流感病毒如何影響兒童仍無定論,「我們相信為了安全起見,合理的第一步就是提供每一位可能感染的民眾抗病毒藥物,但我們會在對病毒有更多了解後,對這項政策進行檢討」。980810


對許多季節性流感或者新流感的患者而言,本身感冒的症狀並不嚴重,故一旦確定感染,是否要以抗病毒藥物來治療,最好看看觀察一下。最近英國針對1766名1-12歲的兒童作研究發現:抗病毒藥物對多數兒童療效並不大,但有些人反而會出現嘔吐、導致脫水和併發症,同時對抑制氣喘發座、耳朵發炎等症狀效果也不明顯。結論是給小孩服用克流感藥物,弊多於利。加上FDA也曾警告:服用克流感,可能引發一些精神症狀,甚至自殺或自殘等等,精神況尤其容易出現在青少年身上,所以,對兒童甚至青少年而言,症狀緩和的季節性流感或者新流感症狀,是否要以抗病毒藥物來治療,應該更保守與審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新研究:Omega 3 可治療某些心臟疾病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8/06 17:35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含有豐富歐米咖3脂肪酸的魚油,不僅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還能對某些心血管疾病發揮治療作用。



美國紐奧良「奧茨納」醫院研究人員在8月份出刊的「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發表報告指出,根對近4萬人的研究結果發現,魚油不但能預防心血管疾病,還可以用來治療心房纖維顫動、動脈硬化症及心衰等疾病。



研究人員建議,普通人每天應攝入500毫克的歐米咖3脂肪酸,而心臟病患者每天更應攝入800毫克到1000毫克。


 


一直以來,服用多脂肪的魚(主要是魚油),有助於防止心臟病,以及心臟病引發的死亡事件,魚油一直被認為主要是扮演保護動脈免於粥狀硬化及稀釋血液的功能,但現在研究人員推測魚油最奧妙的地方來自於直接保護心臟免於電子傳遞不正常而猝死。


過去,哈佛大學的教授Alexander Leaf醫師,他解釋魚油有影響電子活動和使心臟細胞興奮的能力,魚油被相關的研究人員視為能預防。在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中,他發現若先給夠吃魚油之後,再引發它們的心律不整會變的困難很多。事實上,他經過許多實驗發現心臟細胞中含高量的OMAGA-3脂肪酸的心臟,需要強五十倍的刺激才能引發心律不整。Leaf醫師也曾針對有心臟病發或者必須帶去顫器(治療心律不整的儀器)的患者作測試,結果類似。


同時,法國與英國至少有兩項以上的研究發現,在心臟病發做過後,OMAGA-3有壓抑致命心律不整的治療能力。有1600個研究對象,他們有持續服用OMAGA-3或者食用多脂肪的魚類,比起沒有服用的人,他們日後比較不容易發生致命性的心臟病發作。另外,丹麥也針對55名心臟病發做過的患者做過研究,結論一樣。半數的人,每天甚至服用5 克的魚油膠囊三個月。Leaf醫師同時也指出,魚油的治療顯示出能快速的保護人們免於心臟病的猝死。,如果能在一個月內增加OMAGA-3的攝取量,則能明顯降低心臟病的死亡,比起降血液的膽固醇來免於心臟病的發作,往往得花兩三年的時間。


此外,有些研究證據顯示:魚油像維他命C一般,影響極重要的血管功能,使的動脈較放鬆及擴張,幫助血液流動通暢,有點像一氧化氮的釋放,幫助動脈壁放鬆。最近美國紐奧良的研究人員針對四萬人所做的臨床調查研究,再次證實以上的研究結果,也就是魚油不但能預防心血管疾病,還能治療心房纖維顫動、動脈硬化及心臟衰竭等疾病,這篇研究結果已於八月刊登於知名的學術期刊: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


最後提醒,魚油的選購,最好找有純度認證的安全魚油,證實無重金屬農藥殘留再來服用,相對來說比較安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眾多肺癌病人 完全沒有吸菸史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8/06 11:35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市6日電)藝人文英因肺腺癌病逝;奇美醫學中心今天表示,一般認為肺癌患者多有吸菸或因二手菸造成,但更多病人完全沒有吸菸史,特別是婦女族群。



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任馮瑤指出,診斷早期肺癌很不簡單,因肺癌沒有症狀及特異性,或只有輕微咳嗽,但使用胸部X光及痰液細胞檢查,有時也可以發現早期肺癌。



馮瑤表示,在台南地區,早期肺癌檢出率僅約15%,另85%病人疏於檢查或不積極就醫,當症狀明顯時,已屬晚期,5年存活率只剩20%,末期肺癌平均存活率更僅有1年。



很多肺癌病人完全沒有吸煙史,馮瑤說,特別是婦女族群。也就是說,除了吸煙,肺癌還有許多未定原因,例如廚房油煙、空氣污染,身心壓力,飲食失調等。



因此,馮瑤建議,40歲以上民眾,最好每年接受螺旋狀低劑量電腦斷層,早期診斷,早期手術,仍是治癒肺癌的唯一辦法。980806



911後遺症 十分之一附近居民氣喘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8/05 15:05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九一一世貿大樓攻擊的後遺症包括了,大批在附近的人出現了氣喘等呼吸道的毛病。



美國研究人員訪查了當時在世貿大樓附近的四萬六千人,問他們身心出現的異狀。結果有四千六百人左右說他們現在有呼吸系統的毛病。研究人員說,當時這兩棟摩天大樓被飛機撞上,倒塌,製造出了大批灰塵。居民吸進大量灰塵以後,傷害了呼吸道。研究也發現,呼吸道受傷最嚴重的是救援人員。



除了呼吸道問題以外,當時在場的人還有百分之十九出現創傷後症候群。有創傷後壓力的又以當時碰巧經過現場的路人居多。







最近知名本土藝人因肺腺癌過世,從發現到病逝,時間很短,因此,也讓大家對肺癌投注更多的關注。近來有人跟我討論,如果,罹患肺癌的人,只有百分之十五的人有抽煙史,那麼,真正導致肺癌的原因是什麼?以前,肺癌並不是癌症死亡的第一名,但最近幾年下來,肺癌幾乎都是第一名。一般在醫院我們能做就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除此之外,我們還能為自己的健康做點什麼?


不可否認,女性肺癌患者,有抽煙史比例不高,然而廚房油煙,對許多婦女而言,實在無法避免?空氣污染,這又是大家都會遭遇到的問題,身心壓力及飲食調等等,難道我們一點都使不上力嗎?


非也,我建議大家不要把罹癌當作單一原因所引發,罹癌不過是多種原因累積最後的結果,我們的飲食、及生活形態,這是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要減少罹癌的風險,必定要從此做起。對眾多外在環境污染對身體造成的影響,由於這些毒素持續累積於體內(大部分是脂肪細胞),一般醫療能幫助排除的處理的方法幾乎找不到,因此只能坐視相關疾病的成形在做治療,有人謔稱這種醫療模式為等待醫學,算是消極應付,整體而言,是處於被動及被影響點。建議大家可以參考有效的排毒程式,像是由美國知名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所研發之排毒程式,透過運動、烤箱及有系統的營養補充方式,幫助身體在約兩到三週左右的時間,排除累積於身體脂肪殘留毒素,相對傳統醫療的被動等待,排毒程式對於抽煙、廚房油煙甚至空氣污染,都是一種主動積極的預防及促進健康作為。


此外,我發現不少罹癌的患者,本身都有長期身心壓力的困擾,長期身心壓力容易干擾免疫系統的運作及增加身體的氧化壓力,所以,對於一些有長期身心壓抑或者心理壓力的人,若能以有效的心靈抒壓技術來根本解決,那麼在預防癌症的作為上,又前進一大步。比較可惜的,許多人並不相信有這樣的技術存在,尤其是部分的醫療專業人員,除了固著本身原本有限的專業,加上長期在醫療環境累積太多失敗幫助的負荷,因此他們根本不相信有醫療之外的做法可以預防疾病的產生。對任何醫療專業人員來說,捫心自問,我們在專業養成過程中,學到多少真正預防醫學?除了治病(或者應稱為症狀控制)以外,真正預防醫學又瞭解多少?


最近美國研究人員針對居住於紐約世貿大樓附近的四萬六千人做災後調查,他們發現許多人開始有氣喘的問題,原因極可能是因為當時飛機撞上大樓以後,大樓倒塌及燃燒所散發出來的污染所引發。美國知名藝人針對911恐怖攻擊事件當時的就難人員所遭受之身體污染及毒害,提出解決方案:即是紐約救難人員排毒計畫,目前在紐約有兩家排毒中心(都有負責醫師),正持續以排毒程式來幫助當地人走出911的陰影及身體毒害,效果卓著,有興趣的人不妨參考:


http://www.antonnews.com/illustratednews/2004/06/18/news/


http://spiritualbeing.wordpress.com/2007/04/19/tom-cruise-supports-the-successful-ny-detox-proje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國自閉症突破 少女電腦打字傳心聲


公視 更新日期:2009/08/08 22:15



14歲的卡莉,是重度自閉症患者,不能說話、還有自殘傾向,但是她的父母沒有因此放棄她,透過多年的強化治療,這個孩子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原本一個字也說不出口的卡莉,現在可以透過電腦來傳達心聲,可望成為解開自閉症秘密的那一把鑰匙。



卡莉文章:



當我看著人們的時候



我從他們的臉



接收了上千張的照片



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看人時



那麼難過的原因



3年前,卡莉開始透過電腦學習,從圖片到文字,慢慢地開始打字,從一個字,慢慢變成一句話。



卡莉文章:



我想跟其他正常孩子一樣



去上學



卡莉父親:



我不再將卡莉視為身心障礙人士



開始將視她為一個性感神秘的青少女



現在卡莉開始寫小說,還有自己的部落格和微網誌



兒童心理學家 瓦頓艾倫:



很顯然地卡莉有這些技能



而我們都沒有注意到



她需要一個工具來表達



藉由電腦,家人也得以進入卡莉的世界,她會向大家說自閉症的感覺,以及她為什麼要發出奇怪的聲音、還會打自己,她說,因為疼痛的感覺就像成千上萬隻螞蟻從腳上爬到手上一樣難過,而對卡莉而言,她也終於能跟家人溝通了。



卡莉文章:



親愛的爸爸



我最愛你為我朗讀



我最愛你相信我



我知道我不是這個世界上最好帶的孩子



但你總是在那兒握著我的手扶持著我



我愛你



卡莉父親:



儘管歷經了無數個失眠的夜晚



我願意傾家蕩產來聽到這句話




自閉兒不善社交 原因找到了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08/06 08:43 楊舒婷



【台灣醒報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你家有星星兒嗎?英國最新研究指出,自閉症兒童不善社交的原因,有可能是視覺資訊處理出了問題!受試者皆有辨認肢體語言的困難,因此無法判斷他人情緒、進而與人相處。



德倫大學研究團隊針對13名自閉症成人患者進行調查,並播放影片,請他們從片中人物的肢體動作,辨別人物的情緒。這些影片皆無聲,也看不到人物的表情。研究結果發現,患者無法判別生氣或快樂的情緒。



計畫主持人安東尼‧阿金森說:「人們身體動作,會透露出許多訊息。這也是我們每日仰賴藉以溝通的基礎。」但如果無法從動作判定對方的情緒,就很難與其展開交流。



研究人員也特別指出腦部區塊的後顳上溝(STS),這部分和人類認知動作有密切關係。以往的醫學研究已發現,自閉症患者腦部的這個區塊會呈現不同動態變化。



雖然受試者數量不夠多,仍需未來進一步研究,但對於瞭解自閉兒,不失為跨出一步的好機會。



這份研究報告同步刊登於《神經心理學》期刊。




對自閉症患者而言,與他人的溝通最難的部分,往往是無法解讀別人給的訊息,也無法同理別人的感受,故一般醫療對自閉症的協助上,除了早期療育,之外就是特殊教育的配合,其他就是看當事人是否有症狀,再考慮是否藥物治療。


功能性醫學在處理自閉的觀點,會把自閉視為一種結果,故熟悉功能性醫學操作的醫師會去看患者是否有免疫力缺失?因感染服用許多抗生素導致腸道菌叢失衡,腸道因為壞菌產生的毒素經腸道吸收而影響了患者的認知及溝通功能?是否有營養不足或失衡、過敏或者重金屬累積問題?諸如種種的評估與改善,功能性醫學想改善的是患者的體質,而非治療病因不明的疾病。相關資料,歡迎大家參閱由馬克希曼醫師所寫的ULTRAMIND SOLUTION這本書的中譯版,預計國內今年九月就可易看到這本書的發行。書中亦舉出許多作者實際的臨床案例改善過程,值得好好花時間來瞭解這類醫療方式。


我在門診接觸過一些自閉症病童的父母, 我看到他們對孩子的付出令人動容,而對上面報導文章中的父親,也要致上我最高的敬意,也提醒一些為人母者:我們有多久沒有為小孩朗讀床邊故事了。


圖片預覽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姿態性低血壓 藥物也會誘發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8/08 04:09



文/朱姿樺



李伯伯有高血壓的病史,眩暈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嚴重時,連坐在床上,也會感到天旋地轉。雖然現在沒有那麼嚴重了,但是只要一改變身體姿勢,例如蹲久後,站起來,還是會很昏,甚至有好幾次真的昏倒。



◎什麼是姿態性低血壓呢?



低姿態低血壓指的是,由平躺的姿勢改為直立時,血壓明顯下降(定義為收縮壓下降大於20,或舒張壓下降大於10毫米汞柱),產生的症狀包括頭昏、頭疼、視力模糊或暫時性視覺消失、虛弱、嗜睡,甚至昏厥等,因而造成老人會因此跌倒受傷、骨折,造成第二次傷害。



根據資料顯示,65歲以上正常血壓的老年人中,大約有5%會發生姿態性低血壓的現象;假若本身又是高血壓患者,則姿態性低血壓發生率亦將近20%至30%之間。



常見會引起姿態性低血壓的藥物,有利尿劑(過度水分排出)、乙型腎上腺性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ACE抑制劑、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治療攝護腺肥大)、亞硝酸鹽(因血管過度擴張而引起相對性的血量降低)、治療巴金森氏症、治憂鬱藥物、治精神疾病藥物等。



◎預防及改善建議:



●若使用的藥物會誘發或加重姿態性低血壓,必要時,需停用藥物,或降低藥物劑量,以及延長給藥時間間隔。



●若出現在體型瘦且體力差者,建議給予規律的飲食生活,並攝取營養價值高且均衡的食物增加體力。



●體力差易疲倦者,可補充維他命B群。



●有貧血狀況者,可攝取為血液材料的蛋白質,有造血功能的鐵及銅,能促進其吸收的維他命C。



在台灣已邁入老年化社會時,老年人的用藥愈來愈受到重視。若家裡有年紀大的長輩,應特別注意長輩在用藥期間,是否產生任何的異常反應,若有身體不適反應,應在定期回診時,告知醫師,請醫師評估,以及進一步處置。



藥可治病,也可致病,尤其是老人家,更應該注意用藥方面的安全。 (作者為藥師)


過去,我還在區域教學醫院工作時,常不時在門診、急診或者病房時,會看到精神科患者,因為服藥,導致姿勢性低血壓,導致他們常在突然起身時,或者半夜起床如廁時,步態不穩、而跌倒或失去重心,因而撞擊頭部或骨折受傷等等,這都是因為病患本身服用的藥物,除了在症狀控制上有作用外,還會作用於血管壁上而讓血管舒張,導致血管對身體姿勢改變的的調適變差,起身時,大腦需要更高的壓力,心臟才能把血液打上去,然而,血管張力不足,壓力調適不過來,到大腦的血液量不足,頭暈現象就產生了。除了頭暈以外,頭痛、視力模糊以外,還會產生虛弱、嗜睡等等。


許多藥物都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治療血壓的藥物當然最容易引發。精神科藥物方面在抗憂鬱劑方面,以單胺氧化酶抑製劑(目前少用)、 三環抗鬱劑(Imipramine是最常用藥物代表)及Mirtazapine(商品名為Remeron樂活優)等等,比較容易為人所輕忽的Trazodone(原廠商品名為美舒鬱Mesyrel)也容易產生。傳統的抗精神藥物及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都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容易造成姿勢性低血壓,Clozapine是新一代抗精神藥物最容易引發的藥物之一,但其他常用的藥物,不管是Risperidone(理司必妥)、Zyprexa(金普薩)、Seroquel(思樂康)甚至是Solian(首利安),也都有機會產生,千萬不要認為比較新的藥物,就能避免這類副作用。抗帕金森氏症的藥物Levodopa,以及利尿劑、治療勃起功能障礙藥物如威而鋼等等,也常引發。


避免或改善藥物引發之姿勢性低血壓,當然從藥物減量或換藥來著手最好,但建議必須由專業醫師監督及建議來執行比較安全。已經在服藥的人,千萬不可擅自停藥,以免因藥物戒斷產生之反應讓當事人病況不穩定而更難處理。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新手媽媽吃海鮮 哺乳 嬰險休克



2009年08月06日蘋果日報



【洪紹欽╱台中報導】台中一名兩個月大女嬰上月因連續五天未解便,腹脹溢奶大哭,急送台中慈濟醫院,到院時腹部又脹又硬、嘴唇發黑險休克,醫師發現,原來餵母乳的媽媽愛吃海鮮,造成女嬰過敏性腸胃炎。醫師建議媽媽改變飲食,再幫女嬰做腹部按摩、肛表刺激排便,再哺育時症狀就可改善。



日籍台灣媳怕麻油雞


今年二十歲的日籍媽媽石上光,兩年多前透過網路認識台灣老公,今年結婚生子,餵女兒母乳。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說,經檢查,發現女嬰有嚴重腸阻塞,糞便未感染,血液卻有過敏現象;詢問得知最近媽媽吃了不少蝦子、牡蠣與干貝等有殼海鮮,推斷因此引發寶寶過敏性腸胃炎。
女嬰住院五天後出院。石上光說,因吃不慣婆婆煮的麻油雞,只喜歡吃海鮮,婆婆改煮海鮮,女兒生病前三天,她吃了近二十隻草蝦,現在不敢再吃了。
台中榮總小兒腸胃科主任林捷忠說,餵母乳媽媽在寶寶六個月前要忌口,不要吃帶殼海鮮、腰果、花生等食物,藥物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也應避免,以免隨乳汁進入寶寶體內,引發過敏性腸胃炎等疾病


 


在哺乳的母親,她們的飲食會影響到嬰兒嗎?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父母本身有過敏體質,在嬰兒前六月時,更要留心。六個月為何是一個關鍵的數字?主因是六個月前,嬰兒腸道表面的黏膜尚未發展完整,比較缺乏保護的障壁,故對於大分子的過敏原也比較難以隔離,導致過敏反應容易發生。這樣的影響,其實,從懷孕期就有影響,研究文獻發現:懷孕時,母因若能減少過敏發生的機率,小孩會發生過敏的機率必然大為減少。懷孕時,過敏原的接觸是經由胎盤的血液交換,哺乳時,是經由乳汁在腸道吸收,若母親有食用過敏原,其過敏原的確有很大的機會透過乳汁讓小朋友吸收而引發過敏反應。所以,準媽媽在懷孕時,就該注意減少過敏及過敏食物的接觸,以免影響到寶寶。


新生兒的腸道上皮黏膜結構,與功能性醫學提到的腸漏症非常類似,請參考附圖:


 


完整的腸道上皮黏膜,不會讓像蛋黃的大分子進入血液或淋巴循環,但腸道上皮細胞未發展完整,導致細胞之間有空隙,也又就是細胞與細胞間的緊密聯合(Tight junction)還未建立,故大分子會由細胞之間空隙滲漏進去,免疫系統的抗體對小結構的蛋白子分子不會起反應,但對大分子則容易起反應。六個月後,一般新生兒的緊密聯合會發展完成,但過敏的小朋友或者一些長期接受過藥物、化學污染、重金屬的人,長期可能持續有腸漏的狀況,這往往引發了過敏的相關症狀。所以若能找出過敏原,以輪替飲食法來讓免疫系統休息,同時配合相關營養品的調整,腸漏是可以改善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精神科診斷中,有一個診斷叫身體畸形性疾患,英文原名為BODY DYSMORPHIC DISORDER,要符合這診斷標準的關鍵在於:當事人過份關注於自己感覺到有缺陷的身體外觀,而且因為這樣的過份關注已經影響到當事人的職業、社交或其他功能。當然一旦產生這些情形,容易合併有焦慮或憂鬱甚至不敢出門的狀況,有自殺想法的人,據統計約佔八成左右,據估計大約佔總人口1-2%的人有這樣的困擾。


如果說到原因,目前還未有確切的證據,一般醫師相信這是由生理、心理及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過去有些研究發現童年有受虐經驗的人,容易有此困擾,有興趣深究的人,不妨去找這篇研究文章:


Didie, E.R., Tortolani, C.C., Pope, C.G, Menard, W., Fay, C., & Phillips, K.A. (2006). Childhood abuse and neglect in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Child Abuse & Neglect, 30, 1105-1115


大部分有此困擾的人,開始於青春期或成人早期,所以若有青少年或年輕人就積極想整型,要注意是否有此狀況。根據Dr. Katharine Philips對五百個有此困擾的人做過調查,當事人最不滿意自己的身體部位,前三名分別是皮膚(73%)、頭髮(56%)及鼻子(37%),第四名是腳趾(36%)。一般若被醫師診斷有此問題的人,容易被開立SSRI,也就是選擇性的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然而除了無直接證據證明當事人的確是因為腦部缺乏血清素以外,另外在Dr. Katharine Philips的研究也發現,許多有此困擾的人,服用SSRI反而更糟,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相關資料來瞭解:


Phillips, K. A. (1996). The broken mirror 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p162–164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過去有些核磁共振掃瞄發現:有此困擾的人,其腦部影像異常類似強迫症,然而,這並非成立此診斷的客觀依據,而且如果有醫師告知當事人是因為某大腦區域出問題,我認為當事人應該請醫師提出客觀的影像學檢查結果來證實這個說法,否則,就只是一種臆測,真正的科學或醫學,必須有客觀的證據來佐證。精神科的診斷常讓人有一種錯覺:把生活每一種問題,重新定義為一種疾病,想要瞭解愛整型的人,其背後原因到底為何,第一步,我建議就是不要急著給當事人貼上診斷的標籤。


我認為,這個診斷只是一種結果與現象,目前還無法從任何直接的科學證據來證明是哪部分異常所導致,倒是上文提到過,兒時有受虐經驗的人,容易產生自我否定及自信心不足,這與心靈的負荷非常有關。所以,建議有此困擾想真正獲得改善的人,應尋求有效的心靈技術,幫助自己去除心靈的負荷,找到過去的壓力事件源頭,改變自我認知,才是根本解決之道。這裡談到的有效的心靈技術,並非是認知行為療法,請大家留意。更重要的,自己有些困擾,不要給自己隨意貼上精神科診斷而貿然服藥,否則只會真正的改善越來越複雜。


如果以功能性醫學觀點來看,最好先瞭解當事人的飲食、營養、荷爾蒙、過敏、腸道功能等身體功能失衡等相關問題而造成精神狀況?或者是否有重金屬過量或者其他負擔引發等等,當然功能性醫學也建議,在身體處理之餘,也應注意是否有兒時創傷或生活壓力來源的處理。最近,國內有出版社準備出版美國功能性醫學名醫馬克希曼醫師的Ultramind Solution的中譯版,內容相當豐富且實用,想要對功能性醫學如何處理精神狀況有清楚概念的話,不妨留意這本書的出版時程。


「愛整型」是病! 醫生:腦部出問題

更新日期:2009/08/05 16:45 侯力元

愛美是天性嗎?署立新竹醫院精神科醫生發現,有病患太在意自己身體的小細節,不只一再整形都不滿意,還因為太在意外貌影響生活和工作,檢查後才知道,可能是腦部的「海馬迴」出問題,才會讓患者有異常反應,一直想要改變容貌。



賣力拉耳朵,希望耳垂能再長一點,從事餐飲服務業的古先生,常覺得自己耳垂小,羞於見人。患者:「耳垂不夠長。」記者:「那你會不喜歡自己這樣?」患者:「如果長一點當然好呀!」


患者:「臉太瘦,肩膀太小,拚命的吃還有運動,可是就是沒有辦法讓臉比較豐腴、比較好看。」


臉太小、肩膀太窄,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外型,卻苦惱著許小姐,她甚至卯起來吃東西、運動,希望改善自己的樣貌。但醫生卻發現,有人因為太在意自己的外貌,每天茶不思,飯不想,影響生活工作,甚至拚命想整形,但一整再整,醫生說,其實這些都是精神疾病。醫生:「注意力都會集中在身體的小瑕疵,導致於會影響到他的情緒,甚至會產生一些憂鬱症。」


太在意身體的小瑕疵,怎麼整都不滿意,醫生說,就是腦部的「海馬迴」出現問題。醫生:「經過多次整形之後,依然不滿意自己的外型,還是不斷第在接受整形手術,所以是有人這麼指稱,麥可傑克森是有罹患這方面的問題。」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