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準媽媽不能輕忽的事(含親子關係) (49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美國研究-使用藥物引產 可能與自閉症有關

中國時報【鍾玉玨╱綜合報導】

美國杜克大學統計62萬5000名兒童後發現,孕婦分娩時使用藥物引產,孩童罹患自閉症的比率會略微提高,其中又以男童居多,約為女童的3倍。因此呼籲孕婦,非必要最好不要施打藥物引產。

研究發現,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新生兒中,每1000個男嬰或女嬰,分別有13位與4位自閉症患者,其中超過1/3母親使用藥物引產。

杜克大學教授葛雷格利(Simon Gregory)認為,每1000個新生兒中,約有2個自閉症案例或可因為母親不接受引產而避免。不過研究團隊也強調,適當使用藥物引產的確能拯救胎兒的性命。

這項研究是歷來針對引產與自閉症之間有無關連性的最大研究,用意是不希望有任何母親有錯誤認知,動不動就要求引產。

研究發現,引產生下的小孩,自閉症略高,可能是因為引產的藥物所致,也可能是懷孕期間胎兒的腦部發育受到了影響。此研究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醫學會小兒科》期刊。

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師學會發言人賀德表示,引產依舊有必要,有助於母子安全度過分娩過程,上述研究應該只是統計上的概論,沒有實際證據能確切證明引產和自閉症的關連性。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提醒待產的女性,最好儘量使用自然生產,減少自閉症的發生風險。藥物引產,儘量避免,除非有絕對必要,當然最好先跟醫師溝通,就我所知,國內也有醫師對於生產,儘量採用自然產程,甚至可以不必剃陰毛、不必灌腸以及減會陰等方式,與居家生產的流程相同,建議大家可以多和醫師討論,儘量以自然方式來生產,對孕婦以及胎兒本身都好。

參考文獻:

Gregory SG, Anthopolos R, Osgood CE, Grotegut CA, Miranda M. Association of Autism With Induced or Augmented Childbirth in North Carolina Birth Record (1990-1998) and Education Research (1997-2007) Databases. JAMA Pediatr. 2013;167(10):959-966.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3.2904.

http://archpedi.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72544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將懷孕或者孕婦的女性們請留意,根據美國最新針對非白人女性的研究發現,維他命D濃度太低的女性,早產風險增加。

維他命D濃度低的非白人女性懷孕,小孩在37周前生的比例比較高。提高維他命D的濃度,有30%的孕婦降低早產的風險。

研究人員提醒,對於孕婦,應該留意體內維他命D的濃度是否充足,不足的話,最好透過日曬或者營養補充來調整,降低早產風險。

參考文獻:

L. M. Bodnar, M. A. Klebanoff, A. D. Gernand, R. W. Platt, W. T. Parks, J. M. Catov, H. N. Simhan. Maternal Vitamin D Status and 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 by Placental Histology in the US Collaborative Perinatal Project.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3; DOI: 10.1093/aje/kwt23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研究:肥胖學生 數學較差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肥胖真會影響在校成績?德國研究指出,學童如果過於肥胖,會影響數學成績以及升高中的機會。研究也首度證實,肥胖的確會影響孩子的課業表現;稍早研究曾指出,學歷較低的民眾較容易出現肥胖問題。目前德國3歲至17歲兒童,有15%身材過重,6%為肥胖。

 

德國柏林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首度證實,不管家庭背景如何,學生肥胖的確會影響其在校數學成績。研究者指出,肥胖的兒童數學成績雖非最差,但要達到「好」與「非常好」的機會,則比其他正常體重的學生還低了11%;女生身材過胖易遭受霸凌,因此較容易缺乏自信,或是引發問題行為。不過,同樣的問題在男生身上則不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對於數學成績的影響,並不能用孩童健康程度、運動頻率及收看電視時間多寡等相關因素代換。研究也指出,肥胖男女學生升上高中的機率偏低,過重的男學生升上高中的機會也較低。研究者認為這些現象通常與老師主觀上認為肥胖學生能力較差,以及家長對自己孩子表現缺乏信心有關,因此減少了讓這些孩子到高中就讀的機會。

德國教育制度規定,修完義務教育後,依照老師、學生與家長的意願,可決定往後就讀的學校。學業成績較好的學生,通常會選擇文法高中就讀,因為這是進入高等教育必經之路。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則指出,孩童肥胖對於健康與幸福具有立即及長期性影響,肥胖孩童產生關節問題、罹患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風險也會提高。美國國內兒童及青少年人口肥胖的比例,過去30年來已增加3倍,影響人口高達1250萬人。

本次研究結果將刊登在《Zeitschrift für Soziologie》期刊。

  

鄭醫師補充:

孩童肥胖對現在的社會來說,出現的比例越來越高,除了先天體質、飲食問題外,缺乏是當運動以及花過多時間看電視、玩電玩、電腦、智慧型手機或者平板等等,也是原因,然而不留意控制,對小孩的影響可能是終身的,不可不慎。

參考文獻:

http://www.wzb.eu/en/press-release/obesity-influences-school-success

http://www.zfs-online.org/index.php/zfs/article/viewFile/3144/268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校成績要好 運動不可少

 

(法新社巴黎21日電) 研究今天指出,定期運動有助提升青少年在校成績,尤以女孩的科學表現最明顯。

根據這篇發表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網站的研究,青少年運動量愈大,課業表現愈好,「似乎以女孩的科學表現提升最明顯」。

外界長期以來認定運動有助提升腦力,但直到現在才獲得足夠的科學證據。

英格蘭、蘇格蘭與美國研究人員以近5000名11歲兒童為研究對象,要求他們配戴感測器1週以評估運動量。

研究人員分別在這些孩子11歲、13歲與16歲時,評估他們英文、數學與科學表現。

研究人員發現,11歲時運動量最大的兒童,在這3階段與3領域的表現都是最好的。

研究發現,11歲男孩與女孩,平日分別每做17分鐘與12分鐘運動,到16歲以前就會看到成績進展,尤以女孩的科學課堂表現最明顯。

衛生當局建議的運動量是每天60分鐘,然而令人擔心的是,研究人員發現,11歲男孩每天的中至高強度運動只有29分鐘,女孩則約18分鐘。(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鄭醫師補充:

四肢發達有助於幫助大腦不簡單,過去研究發現頂尖的運動員其智商明顯高於一般人。一般來說,年輕女性的運動習慣比較難培養,青少年時期是養成運動的關鍵時期,建議為人家長儘量鼓勵以及協助兒童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不只幫助身體健康,也有助於提升學業表現。

參考文獻:

Associations between objectively 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academic attainment in adolescents from a UK cohort

  • J N Booth,
  • S D Leary,
  • C Joinson,
  • A R Ness,
  • P D Tomporowski,
  • J M Boyle,
  • J J Reilly

Br J Sports Med bjsports-2013-092334Published Online First: 22 October 2013 doi:10.1136/bjsports-2013-092334

http://bjsm.bmj.com/content/early/2013/10/04/bjsports-2013-092334.abstract

類似研究可以對照參考:

http://www.ijbnpa.org/content/5/1/1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塑毒遺害兒童 恐影響智力

中央社 – 2013年10月19日 下午4:50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9日電)高醫附設醫院追蹤發現,兒童停止塑毒食品半年後,血液中偏低的甲狀腺刺激素未回升,應繼續追蹤孩子的腦部發育、智能表現。

 

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吳明蒼透過高醫附醫2011年5月31日至6月17日的「塑化劑諮詢特別門診」,收集到60名10歲以下未接受過任何荷爾蒙治療的兒童,檢測兒童尿液中的4種塑化劑代謝物濃度及血液中的內分泌變化。

 

吳明蒼今天在公共衛生年會發表研究指出,受檢兒童在停用塑毒食品6個月後,尿液中的塑毒代謝物濃度明顯降低,可是血液中的甲狀腺刺激素(TSH)一直偏低,沒有回升,家長應積極帶孩子回來接受長期追蹤。

 

吳明蒼認為,長期以來,吃到塑化劑的孩子不知道有多少,只是甲狀腺刺激素濃度並沒有低到異常、病態的程度,不容易被醫師察覺,若不是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技正在檢驗室發現並揭發塑毒食品,恐怕更多孩子受害。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主任羅福松受訪指出,甲狀腺刺激素透過腦垂體前葉分泌製造甲狀腺素,以掌管人體基礎代謝率,對2歲以下嬰幼兒更與腦部發育有關,如果分泌不足,恐怕影響孩子的智能、身高,也會使一般人心跳變慢、怕冷、易疲倦。

 

「智商100、110、130,絕對有差」,羅福松說,吃到塑毒孩子的生長發育值得關切,除了立即減少接觸食入塑化劑、檢測智商與身高,也要追蹤檢驗甲狀腺刺激素、游離甲狀腺素,完整評估塑毒對兒童內分泌及生長發育的長期影響。1021019

 

 

 

鄭醫師補充:

 

最近關於塑毒的判賠金額,引起社會關注與討論,法官判賠金額不高的理由是因為塑毒本身毒性不高,影響不大。然而兒童本身若是長期食用與曝露,甲狀腺功能便會直接受到抑制,影響小孩智離發展,不可輕忽。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幼兒服用抗生素、解熱劑 提高過敏疾病發生率

NOWnews – 2013年10月15日 下午7:27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成大醫院小兒科王志堯醫師的研究團隊,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熊昭所長、蔡慧如副研究員及其研究團隊共同合作,使用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的資料,針對兩個出生世代進行追蹤研究。


研究針對兒童出生1年內服物的機用抗生素或解熱劑,是否會增加未來發生過敏免疫疾病,例如異位性皮膚炎、過敏及過敏性鼻炎的風險,結果發現,發生風險比未服用藥率高。


王志堯醫師等人研究發現,兒童出生1年內,服用抗生素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是未服用抗生素兒童的1.61倍、氣喘為1.38倍,過敏性鼻炎則為1.41。


此外,兒童出生1年內服用解熱劑,與出生1年內未服用解熱劑比較,其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氣喘以及過敏性鼻炎的風險也較高。以1998年出生世代為例,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降低,而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至4歲後隨年齡增加而下降。


王醫師進一步說明,無論是異位性皮膚炎、氣喘或過敏性鼻炎,出生1年內曾經服用抗生素及解熱劑的兒童發生率最高,曾經服用其中之一藥物的發生率次之,不曾服用兩種藥物的發生率最低。


王志堯醫師強調,研究證明,對於兒童出生一年內服用抗生素或解熱劑,是會增加未來發生過敏免疫疾病的機率,本研究結果可提供臨床兒科醫師開立處方之參考,並提醒家長正確的用藥觀念,瞭解服用抗生素或解熱劑對嬰幼兒身體免疫以及生長發育,可能造成的影響。


 



鄭醫師補充:


到底是嬰幼兒本身體質比較差,經常生病或者感冒比一般人嚴重,須要用藥才能控制症狀?或者是退燒藥物及抗生素導致日後過敏疾病增加?這樣的研究並沒有指出確切因果關係。一旦感冒,儘量透過自然療法來幫助嬰幼兒緩解症狀,必要時,透過相關專業醫師給予適當的飲食建議,應該對於嬰幼兒的免疫能力提升,有直接幫助,減少感冒發燒的機率,進而減少相關用藥降低過敏風險。


我把去年一篇文章摘錄出來給大家做比較參考:七歲前使用退燒藥會導致氣喘罹患率增加。


2012年10月根據丹麥一項研究結果,寶寶發燒疼痛,服用止痛解熱劑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可能會增加寶寶在學齡前出現哮喘症狀的風險。





刊登在「過敏及臨床免疫學期刊」(Journal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的研究,以411名丹麥兒童為對象,針對乙醯胺酚──較為人知的商品名稱是「泰諾」(Tylenol)──與兒童罹患哮喘的關係加以分析。 研究人員發現,在嬰兒期間服用愈多乙醯胺酚的兒童,愈有可能在孩童早期出現類似哮喘的症狀。 這項研究也包括追蹤336名兒童,自出生到7歲期間,而他們的母親都有哮喘,這也增加了寶寶罹病的風險。

 
乙醯胺酚──較為人知的商品名稱是「泰諾」(Tylenol)──本地的名稱就是普拿疼,這是小兒科看診常用的退燒藥。
不論如何,乙醯胺酚代謝需要用到肝排毒最重要的抗氧化物質,也就是穀胱甘肽,因此服用這類藥物,多少會增加身體負擔,過量服用,對肝臟甚至有不可逆的傷害,提醒大家留意。

 

Infant acetaminophen use associates with early asthmatic symptoms independently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The Copenhagen Prospective Study on Asthma in Childhood 2000 (COPSAC 2000 ) cohort

 

Eskil Kreiner-Møller, Astrid Sevelsted, Nadja Hawwa Vissing, Ann-Marie Malby Schoos, Hans Bisgaard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 26 October 2012 (10.1016/j.jaci.2012.09.01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營養又便宜 西瓜尚厲害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7日專電)物價節節高升,賢明的家長要買哪些水果給小朋友,才能達到花最少錢卻獲得最多營養的效果?根據美國一項調查,西瓜榮登榜首。


 


成立主旨在於促進生活健康、經濟穩定的非營利智庫機構Sightline Institute,為了讓民眾瞭解哪些水果價格最便宜,卻擁有最多維他命等營養成份,推出由研究人員藍斯頓(Jennifer Langston)與海斯(Eric Hess)彙整的排行榜,10種水果上榜。


 


據這項排行,價格最便宜,卻擁有最多營養的水果,第1名西瓜,第2名洋李,第3名柳橙。蘋果與草莓排名第4、第5。


 


第6名至第10名:甜瓜、葡萄、香蕉、奇異果與桃子。


 


藍斯頓與海斯以美國農業部公布每種水果平均每杯的營養成份含量為根據,配合美國最大有機食品連鎖超市Whole Foods Market採用的「總計營養密度指標」(Aggregate Nutrient Density Index)評分,再計算各種水果平均每杯的價格。


 


莓子類水果含有大量維他命,營養成份雖然相當豐富,但因為售價相對較高,綜合衡量之後排名位置就落後於西瓜、蘋果等。1000307



在物價什麼都漲,必須看緊預算的前提下,媽媽上市場或者到大賣場買菜,想要幫家人藉由水果補充營養,到底如何選購才是最有經濟效益的?最近在美國一個促進生活健康、經濟穩定的非營利智庫機構Sightline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與美國的有機連鎖超市合作,透過「總計營養密度指標」(Aggregate Nutrient Density Index)評分,再計算各種水果平均每杯的價格。營養及價錢的雙重考量下,,前十名上榜的水果分別為:


第1名西瓜,第2名洋李,第3名柳橙。蘋果與草莓排名第4、第5。


 


第6名至第10名:甜瓜、葡萄、香蕉、奇異果與桃子。


台灣真是個好地方,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西瓜,建議媽媽們在選購水果時,能夠參考上述的分析研究,在經濟及營養都能兼顧的狀況下,讓家人身體更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洪蘭:不必幫孩子找興趣,他自己會告訴你!

作者: 洪蘭 | 親子天下 






一位媽媽說,為了找出她孩子的潛能,她每天加班賺錢,送孩子去上各種才藝班。每個月3萬元的學費,她已經花了8年,但是孩子仍找不出特別的興趣。她問:「還要多久,興趣才會出現?興趣定型後,能改變嗎?」

其實人的興趣一直在改變。小六與國一才差1年,他們玩的玩具就大不相同,孩子會隨著年齡、心智的成長而轉移興趣,甚至進了大學,興趣還會再變。1995年艾美獎得主彼得.巴菲特(股神巴菲特之子),就是幾經轉折才走上音樂之路。他有個朋友更厲害,幾乎每學期都在轉系:大學一年級念的是機械工程,後來覺得工程太呆板,轉去念抽象的物理;念了物理後,又發現他最愛的其實是物理有秩序的模式,所以轉修數學;數學吸引了他兩學期,又覺得數學只空談模式,缺乏動手做的實際感,所以轉去念藝術;藝術仍不能滿足他,也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有藝術天分,又轉去念建築。

建築既是藝術又是科學,建築的設計要用到物理和數學的知識,建築藍圖的繪製使他的藝術訓練可以派上用場,照講是很理想了;但是他又發現,很少人肯花大錢實現建築師的理想,反而要聽雇主的意見,覺得很挫折又想轉系。在念建築時,他發現對各種建材所表現出來的美感很有興趣,所以轉去念材料科學。

兜了一大圈,結果又回到了工程,但是這一圈的經驗使他變成獨一無二的都市計畫專家。他知道造型的美感、建材的選取會影響在裡面工作者的心情,因此開始做綠建築,所學所用,現在過得非常愉快。所以,一開始的迷惘沒有關係,「遊蕩的人未必都是迷路的人」(Not all who wander are lost.)。人生的路,只要好好走,沒有白走的。

真正的興趣自己會出來,就像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一樣。回頭再說彼得,彼得學鋼琴中斷過4次,他說心中一直有個聲音在纏繞著他,但不知道是什麼。他吃不下、睡不著,只好從史丹佛大學退學去尋找,最後成為音樂家,並與父親一起在洛杉磯登台演出。那天他父親開玩笑說自己是來「驗收鋼琴學費的投資成果」。可見為了他學鋼琴,他父親也花了不少錢。

人的興趣是要花時間去尋覓的,它可能隱藏在很多面具之下,但只要是真的,終究會浮現出來。反而是出現後,人不見得有勇氣去走這條路,因為這條路往往不容易走;人有好逸惡勞的天性,喜歡走阻力最小的路。

所以父母不必急著去找孩子的興趣在哪裡,時機到了,孩子會告訴你。只是當孩子告訴你時,你要能放手讓他去走。吳季剛成功最大的功臣是他的母親,她有勇氣抵擋別人的閒言閒語,保護吳季剛走跟別人不同、卻是他衷心喜愛的路。

人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成功。這位媽媽可以停止送孩子上才藝班了,時機到了,孩子會來求你。


鄭醫師補充:


真正能成功事業,最好是當事人喜歡又是當事人擅長的領域,只有喜歡是不夠的,我們從電視的選秀節目可以看到這樣不少例子。


對父母來說,能把對孩子的投資集中火力,不僅在經濟的負擔上可以減省,還可以幫助小孩早日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幫助小孩順強補弱,真正提高個別不同的競爭力。


目前市面上已經有這類有效的分析工具了,建議大家可以多利用。要找出小孩的天賦智能,其實可以免去漫長的等待,提醒大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蘭:比分數更重要的事

作者: 洪蘭 | 親子天下 






一位朋友的女兒想來台灣自助旅行。朋友寫信請我就近照顧一下,因為辛蒂才十七歲,尚未成年,她有些擔心。
 
辛蒂抵達後,第二天一早,悄悄起床,幫我把廚房和廁所洗得乾乾淨淨,還去外面把陽台也掃了。我很驚訝,她說:「有時差,睡不著,而且做這點小事不花什麼力氣,」又說:「力氣是最用不完的,睡一覺明天又有了。從小到大,我媽總是告訴我看到事情就去做,不要管是誰的,因為只有從做中才能真正學到東西。」我想起她母親也是研究神經的,不禁點頭。
 
的確,在實驗上看到經驗是促使神經連接最好的方式。神經的迴路經過反覆練習,連接得又密又緊,原本需要很多神經元才能做的事,在熟練後,一點點神經元就可以圓滿完成任務,活化的區域不但減少,還會改變地區。例如,小提琴生手和大師在彈奏時,大腦活化的區域不同:生手的小腦會大大的活化起來,而大師只有一點點;大師活化最多的是前運動皮質區,表示他在拉這一小節時,已在預期下一個動作了。所以古人說「熟能生巧」,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因為孩子需要經驗來幫助神經連接以強化學習。
 
因為辛蒂很有禮貌,我就介紹她去台中的好友家住。沒想到,台中的朋友也很喜歡辛蒂主動做事的態度,就介紹辛蒂去她台南的娘家住。這一路上,因為辛蒂不偷懶,肯動手,笑口常開,她遇見的每一個人都自動幫她安排各種行程,使她在台灣玩得非常愉快。台中的朋友還說她念高二的兒子本來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跟辛蒂談了兩晚以後,不一樣了,振作起來了。
 
原來她兒子平日除了讀書,什麼事都不會做。台灣的孩子光讀書時間就不夠了,怎麼可能去做別的事?但辛蒂告訴他,人生除了考試,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她問他:「你考完試想做什麼?」他答不出來,說:「還沒想過。」她說:「在你還沒想到時,世界上已有很多跟你同齡,甚至比你更小的人,已在想同樣的事了。他們在生活中,已經開始替自己蒐集未來可用的資料,累積未來可用的人脈和經驗。你如果現在還沒想,將來怎麼去和別人競爭?」又跟他說:「天下只有自己的母親會容忍你的壞習慣,無數的其他人是不會的。如果你不做,別人沒有義務替你做,你只會看到別人飛黃騰達,而你連門都進不去。」現在她兒子乖了很多,常常伸手幫忙了。
 
我想起前幾天,美國有個家庭因為他們四歲和七歲的孩子在飛機上亂跑、不肯綁安全帶,被機長趕下飛機。很多人上網罵這對父母,說如果四歲和七歲就管不住了,長大後怎麼辦?叫父母不要為社會製造炸彈。
 
所以孩子真是要教,因為「有禮天下去得」。父母要把眼光放遠一點,不要計較現在的一分、兩分。孩子的未來不在這些分數上,是在他的人格和情操上,那才是我們教育的重點。


鄭醫師補充:


很多人小時候都被告誡只要把書讀好,其他事都不必管。結果書有沒有念好是一回事,長大後,生活上的瑣事處理動機及能力也跟著喪失,品格與情操也上不來,完全失去個人的價值與競爭能力。舉例來說,在讀書的時候,父母要小孩不必幫忙做家事,長大之後,抱怨小孩對家事不聞不問,也不願幫忙,孩子的壞習慣到底是誰造成的?


因此從小養成一些習慣很重要,我們希望小孩有閱讀習慣,即要從小培養,我們希望小孩長大能主動幫助家事,從小就要培養習慣。上面的討論文章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此謹提出來大家參考以及省思!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童學習音樂 有助語言學習

作者: 陳正健 | 台灣醒報 – 2013年9月19日 下午2:25

【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綜合報導】中國字「聰」是形聲字,表示聽力好的意思,後來被引申為頭腦靈敏之意,因為聽力好的人 總是比較聰明。最近,美國西北大學研究證明老祖宗發現的道理,該研究指出,韻律感較佳的孩童,腦部處理聲音的能力較強,因此在對談中,可以快速理解對方的 談話,而在閱讀時,他們腦部記憶搜尋的能力也較強。


專家說,孩童們可以藉由音樂訓練,鍛鍊對聲音的敏銳度,這將有助於閱讀和語言的理解力。


美國西北大學邀請124名芝加哥高中學生,對他們進行音樂韻律感的測試。研究人員在學生的手指裝上儀器,以測量他們的手指敲打是否跟的上音樂節拍。另外,學生腦部也被裝上電極裝置,測量他們大腦對聲音的反應。


研究人員發現,節奏感最好的學生,大腦神經對聲音的反應也最佳,因此進行音樂節奏感的訓練,將能夠增加大腦對聲音的反應能力和課業學習的效率,因為之前他們的研究曾發現,音樂學習者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也較佳。


西北大學教授克魯斯表示,當人們在做語言交流時,聲音敏銳度較高的人,大腦資料庫搜尋的速度也快,所以可以快速理解對方的談話。同樣地,聲音敏銳度較高的人在閱讀時,大腦記憶搜尋的速度也較快,所以理解能力較佳。


之前的研究曾指出,對聲音的反應遲鈍的孩童,在語言和閱讀上的能力比較差,甚至有可能產生閱讀障礙。


克魯斯還進一步說明,在課堂上,可能有許多的噪音,像是教室外的吵鬧聲、同學們搖動桌椅發出的聲音,這些會影響學生的專注力,但對聲音反應敏銳的學生,卻能在吵鬧的環境中,清楚地聽懂老師在講什麼。




鄭醫師補充:


小孩學習音樂甚至是學習音樂合奏,有助於小孩對聲音的辨認,對語言學習以及溝通有直接幫助,過去有些研究證實這樣的論點。這篇研究藉由腦部檢測來做確認的研究值得為人父母做參考。讓小孩學習音樂,不是一定要讓小孩成為音樂家,也幫助小孩在語言學習、聽課甚至是溝通上有幫助。


參考文獻:



The Ability to Move to a Beat Is Linked to the Consistency of Neural Responses to Sound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18 September 2013, 33(38):14981-14988;


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33/38/14981.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服用鴉片類止痛藥 寶寶有神經管缺陷風險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9月12日 上午12:00












孕婦在懷孕初期時服用止痛藥要非常謹慎、小心。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懷孕女性若在懷孕初期服用「奧施康定」(Oxycontin)、「維可汀」(Vicodin)與「撲熱息痛」(Percocet)等止痛藥,寶寶出生後較容易出現脊柱裂等神經管缺陷,罹病風險增加一倍之多。


研究人員指出,孕婦一旦服用鴉片類止痛藥,小孩出現神經管缺陷機率會上升,神經管缺陷發生機率會增加到近萬分之六。


研究作者美國波士頓大學斯隆流行病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瑪哈莎‧亞斯狄表示,一般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約百分之二、三,因此用藥雖然會讓神經管缺陷機率增加,但這種情況還是相當少見。


這項研究已於近日發表於線上版「婦產科」醫學期刊。


研究團隊分析一項十二年研究,這項研究以六個月內要生產的孕婦為對象進行電話訪問,研究涵括各種問題,包括孕婦藥物使用紀錄等。其中有三百零五名小孩出生時有神經管缺陷,研究人員比對其他兩萬名健康小孩,結果發現,孕婦若服用鴉片類止痛藥,新生兒出現神經缺陷的機率就會增加,但研究並沒有證明兩者間是否有因果關係。


研究人員提醒,女性在生育年齡若需要使用到鴉片類止痛藥,最好多與醫師討論利弊得失,以減少用藥風險。


鄭醫師補充:


鴉片類止痛藥,也包含毒品例如像鴉片、海洛因等等,替代療法的美沙酮與丁基原啡因,也其實都是類似藥理作用,提醒大家留意。尤其是本來有海洛因依賴問題,後來以替代療法協助的孕婦,相關風險必須留意小心。


參考文獻:


Mahsa Yazdy, Ph.D., M.P.H., postdoctoral associate, Slone Epidemiology Center, Boston University; Siobhan Dolan, M.D., M.P.H., medical advisor, March of Dimes, White Plains, N.Y.; October 2013 Obstetrics & Gynecology


http://journals.lww.com/greenjournal/Abstract/publishahead/Periconceptional_Use_of_Opioids_and_the_Risk_of.99689.aspx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嬰兒在母胎 會聽聲音學習

作者: 莊瑞萌 | 台灣醒報 – 2013年8月28日 下午5:04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芬蘭研究發現,尚在母親肚子中的胎兒,其實聽得見外界的聲音,而且會開始學習記憶。更早的研究更曾指出,母親懷孕時喜歡看連續劇,孩子出生後也會受影響迷上連續劇,甚至對於劇情中出現過的音樂歌曲旋律相當熟悉。


赫爾辛基大學讓33位懷孕母親從懷孕29週到嬰兒出生那一天,每天聆聽一個3音節的芬蘭單字,每天重複播放同樣的聲音數百遍之多,有時候會播放第二個音節或發音方式不同的字,等到嬰兒出生後,研究者利用 腦電波儀(Electroencephalography)觀察嬰兒腦部活動,藉此發現他們聽到聲音的反應,結果發現嬰兒聽到過去熟悉的聲音時反應特別明顯。


研究者胡緹萊恩表示,「我們認為人類的腦部功能在這時候已經開始適應聲音,並且會透過學習來辨識聽到的聲音。」


在1988年,就已有研究發現,若母親懷孕時喜愛看連續劇,胎兒出生後也會沉迷劇情,或是至少對於劇中常出現的歌曲,很容易有熟悉感。胡緹萊恩也表示,「已經有證據顯示,胎兒會學習,而且嬰兒出生後,還會記得當初聽見的歌曲或是某一部分的詞句。」


研究者也發現,在母胎中就聽過同一單字的嬰兒,說出單字或是能辨別出不同處的能力,比未聽過的嬰兒佳。


美國華盛頓大學語言專家寇兒表示,「從研究結果來看,人類並非在出生後才開始學習語言,而是在母腹時就開始透過聽到不同聲音去學習,對於人腦在發育初期就具備如此能力,我感到相當訝異。」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期刊。


鄭醫師補充:


我在門診經常偶爾會聽到媽媽的遺憾:這小孩脾氣那麼不好,不知道跟我懷孕時,天天心情不好,常跟家人有爭執有關?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胎教不好。


到底胎教有無根據?我想上述的研究已經說明一切,也就是胎教的影響是存在的。因此在懷孕期間,保持良好的心情,甚至給小寶寶廳一些胎教音樂或者簡單的語言學習,多少影響小孩出生後的學習反應。


參考文獻:


  • Eino Partanen,
  • Teija Kujala,
  • Risto Näätänen,
  • Auli Liitola,
  • Anke Sambeth,
  • and Minna Huotilainen

Learning-induced neural plasticity of speech processing before birth PNAS 2013 ;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August 26, 2013, doi:10.1073/pnas.1302159110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3/08/14/1302159110.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宅生活 孩童易得憂鬱症

作者: 劉運 | 台灣醒報 – 2013年8月28日 下午4:35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孩童不宜看太多電視!英國政府最近的研究指出,看電視、玩電玩及使用電腦的時間愈長,對 行為及情緒的負面影響就愈大,更易產生焦慮及憂鬱等不安的症狀。研究員指出,在螢幕前的時間愈長,與別人互動、運動的時間就愈少,會對孩童的身心健康產生 負面影響。


英國公共衛生部門綜合英國兒童協會及其它單位過去的研究後發現,現代孩童看電視、玩電玩及使用電腦的時間過長,因而產生更多的心理不安症狀,包括焦慮及憂鬱;且引發自信心、快樂感、自我價值感等的降低。


研究員指出,坐在螢幕前的時間過長(一天4小時以上),會導致孩童無法從事運動及社交行為,而這兩者都是降低憂慮的有效辦法。英國公共衛生部門的費騰教授說,花在螢幕前的時間愈長,對孩童行為及情緒的負面影響就愈大。


調查顯示,許多7歲小孩的運動量不夠,尤其女性比男性更少動得多,且只有約半數達到每天建議的運動量標準,其中女性只有38%達標,男性則是63%達標。研究還發現,半數的小孩平均每天坐著的時間達6.4小時或更多。


費騰教授說:「許多複雜的因素會影響孩童的身心健康,包括他們居住的環境,及他們的社交、財務及家康因素。然而,有一些簡單的事我們可以每天做,來改善孩童的身心健康。」例如,專家建議孩童減少坐在電視機前的時間、鼓勵孩童走路上學並食用健康的午餐。


英國兒童協會的卡布尼說:「多運動與快樂有著強烈的關係。」她進一步表示,諸如騎車、游泳、踢足球等,都與快樂有明顯的關係,而簡單的行為像是散步,也與身心健康有關。


此研究最近發表在網路版的《英國醫學雜誌》。


圖說:英國的研究指出,孩童看太多電視不利身心發展。

鄭醫師補充:

上述報導提到的研究,這幾年的研究越來越多,而描述這類狀況,甚至有網路成癮的診斷出現。

到底是「宅」導致情緒障礙,或者是因為情緒障礙,導致「宅」?或者,宅只是情緒障礙後容易出現的狀況?

「宅」,基本上在告訴家長一件事?小孩不知道還有比宅更有趣的事或者能做什麼,或者是因為類似過動導致當事人盯著喜歡高速閃動以及需要快速反應的電玩螢幕?

這些問題在這篇研究都沒有回答。單純圍堵以及禁止,只是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父母和小孩的良好互動品質與溝通,才是關鍵,同時,父母若有機會幫助小孩了解小孩的天賦何在,協助小孩朝自己個人的優勢去發展,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像大禹治水一樣。

當然,本身若是有精神困擾,務必透過完整的身心評估,找出身體功能失衡的真正原因,針對原因來處理。單純用精神科診斷,直接用藥,當事人往往會反彈,而且年紀太少服用抗憂鬱劑,不管是FDA或者是相關研究,都不建議年紀太小使用抗憂鬱劑治療,原因很簡單,容易出現副作用且療效有限。

參考文獻:

Do television and electronic games predict children's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Longitudinal research using the UK Millennium Cohort Study
  • Alison Parkes,
  • Helen Sweeting,
  • Daniel Wight,
  • Marion Henderson
Arch Dis Child archdischild-2011-301508Published Online First: 25 March 2013 doi:10.1136/archdischild-2011-301508
http://adc.bmj.com/content/early/2013/02/21/archdischild-2011-301508.ful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抗生素用藥安全》上呼吸道感染 最易濫用

◎記者蘇湘雲/專題報導

哪些病症最容易濫用抗生素?林口長庚醫院醫研部主任邱政洵表示,大部分呼吸道感染以病毒為主,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不過有些醫師還是習慣開抗生素。另外,像中耳炎、鼻竇炎細菌類型很多樣,由於診斷不易,醫師很難判斷要下哪種抗生素,可能出現誤差。



邱政洵主任指出,使用抗生素前,要看患者是不是真的需要使用抗生素,要針對不同種類細菌用藥,所以也要了解有沒有用對藥,療程長短也是用藥重點。此外,抗生素並非退燒藥,貿然服用可能增加健康風險。



美國微生物學院(American Academyof Microbiology)去年發表一份報告指出,病毒性感冒、流感都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看到感冒就用抗生素,很可能造成患者體內細菌出現抗藥性。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有時不用處方箋就可以取得抗生素,用藥教育也付之闕如,一旦產生抗藥性細菌,細菌傳播速度驚人,加上環境衛生條件很差,抗藥性細菌更容易到處肆虐。細菌會彼此交換抗藥性元素,或者透過廢水、廢棄物蔓延,細菌抗藥性問題可能更為惡化。



美國微生物學院提出幾點建議,為了防止抗藥性細菌擴散,務必透過教育、訓練和各項規定改善醫療院所環境衛生。面臨抗藥性細菌感染威脅,醫療人員要盡量提升診斷速度,多作「抗生素敏感性測試」,並要追蹤、監督抗藥性細菌傳播路徑。



我看過一些醫師給感冒或者中耳炎的處方中,常會發現其中抗生素往往也會開上去,當我們詢問開藥的醫師的用藥原則,得到的答案往往是為了要預防次級性的感染,也就是小孩被病毒感染以後,免疫力可能會下降,因此會被身旁伺機感染的細菌感染,引發更嚴重的身體問題。但是目前這樣的治療方式,已經被推翻了,美國微生物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Microbiology)針對這樣的治療方式提出警告:病毒性感冒、流感等等疾病都不需用抗生素治療,如果看到感冒就用抗生素治療,很可能造成患者體內細菌出現抗藥性,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有時不用處方簽即可取得,用藥知識也不足,一旦產生細菌的抗藥性,細菌傳播的速度定會相當驚人,細菌本身也要試圖生存下去,因此一旦抗藥性的細菌出現,其抗藥性的基因還會與其他沒有抗藥性的細菌作交換,屆時將陷入無藥可用的窘境。


知名的醫學教科書編者Paul L. Marino,在他權威的著作中提到抗生素的使用原則:關於抗生素使用的第一個定律:嘗試不要去用。第二定律:試著不要用太多。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


Marino PL (2007). "Antimicrobial therapy". The ICU book. Hagerstown, MD: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pp. 817. ISBN 0-7817-4802-X.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都會女性 更易罹產後憂鬱症

作者: 陳正健 | 台灣醒報 – 2013年8月12日 下午5:47

【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綜合報導】缺乏人際支持,都會女性產後更容易得憂鬱症。根據內政部統計,2012年高達38%的 婦女產後會有情緒低落的清形,而10%至15%的婦女則會出現產後憂鬱症,可見產後憂鬱已造成嚴重社會成本。加拿大的研究則指出,都會女性普遍由於工作壓 力大,缺乏人際支持,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情形較居住在其他地域的女性更高。


該研究刊載在《加拿大醫學期刊》,旨在探討都會女性與鄉村女性產後憂鬱症發生的比例。研究邀請6,400個以上的加拿大女性參與,她們來自都會、鄉村、郊區、半農村等地方,並以「愛丁堡妊娠後抑鬱量表」做為基準,以判定她們的憂鬱程度。


結果發現,女性得到產後憂鬱症的平均值為7.5%,而都會女性發生的機率,遠高於鄉村女性的6%、半農村的7%與郊區的5%,進一步的研究還發現,罹患產後憂鬱症的都會女性,其中有許多是外來移民,缺乏穩固的社會支持網絡。


哈佛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婦女議題專家的寶拉.卡普蘭表示,在都會求生存的女性,通常需要身兼數職,壓力本來就比較大,加上要撫育孩童,更加深她們的 壓力。家庭型態改變也是原因之一,過去婦女就算工作也還是跟家人住在一起,但現代許多婦女因為職業的關係,而必須離開家庭,僅管她們在繁忙的都會可能認識 許多的人,但這些還是不能取代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或關心你的朋友。


「社會對婦女的期待並不合理,我們住在一個對女性過度苛責的社會。」卡普蘭說,產後憂鬱症的發生與缺乏人際支持有關,若沒有溫暖的人際支持,當壓力來臨時,婦女會面臨更多的失望、崩潰、寂寞等負面情緒。


鄭醫師補充:


都會區除了人際支持之外,同時還有環境的影響,包含空氣以及綠色環境等等,當然工作壓力也是考量因素。


不管如何,產後憂鬱絕不要是為單一原因所導致,一般精神科的診斷大概就是問診以及量表作為診斷依據,藥物治療幾乎不離以抗憂鬱劑為主軸的治療。不知道一般人是否想過,既非單一原因,然而處理總是以單一方式來治療,這樣的治療方式是否讓人放心?且藥物潛藏的副作用以及依賴可能性也必須正視,不是嗎?故建議大家,對於單純藥物治療導向的治療最好戒慎保守為上。


提醒疑似有這方面困擾的患者,最好透過功能醫學的相關評估,找出當事人本身是否有營養缺失、賀爾蒙失調、神經傳導物質失衡、腸道或者發炎等問題影響,針對根源來處理,再配合適當的運動以及心理療癒,治療才會完整且有時效


參考文獻:




  • Simone N. Vigod,
  • Lesley A. Tarasoff,
  • Barbara Bryja,
  • Cindy-Lee Dennis,
  • Mark H. Yudin,
  • and Lori E. Ross
Relation between place of residence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CMAJ cmaj.122028;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August 6, 2013, doi:10.1503/cmaj.122028

http://www.cmaj.ca/content/early/2013/08/06/cmaj.122028.full.pdf+html?sid=136141f3-3b7a-475c-9e9e-7240ebb1861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喝咖啡 不利胎兒大腦發育

作者: 【中央社巴黎八日專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8月10日 上午12:00

懷孕的婦女喝酒抽菸不利胎兒,但最新研究顯示,懷孕期間攝取具咖啡因的飲料,也可能不利胎兒大腦發育。


法國國家醫學暨衛生研究院研究員和英國國王學院新生兒和胎兒神經學教授格松斯在科學轉譯醫學期刊發表研究結果,若懷孕小老鼠飲用相當於人類一天兩到三杯的咖啡,顯著影響後代大腦發展,包括損害記憶力、增加患癲癇症風險。


主持這項研究計畫的艾克斯馬賽大學教授柏納表示,雌鼠整個妊娠期中的飲用水摻咖啡因,則阻礙胎兒大腦神經細胞亞群的移動。




鄭醫師補充:


過去研究顯示,每天咖啡因攝取在200毫克內,這樣是不會增加早產,或是流產的風險,然而適量攝取,根據這份最新發表的動物研究報告發現仍然潛藏對胎兒的大腦發育風險。


參考原文的結論,主要是咖啡因本身為興奮物質,是益智性神經傳導物質GABA的結抗劑,會阻礙胎兒的GABA神經元的發育移動與GABA的注入在海馬迴的神經迴路上,日後癲癇以及衝動控制的發生率明顯提高。此種效應即使在哺乳時期依然存在。


參考文獻:


C. G. Silva, C. Métin, W. Fazeli, N. J. Machado, S. Darmopil, P.-S. Launay, A. Ghestem, M.-P. Nesa, E. Bassot, E. Szabó, Y. Baqi, C. E. Müller, A. R. Tomé, A. Ivanov, D. Isbrandt, Y. Zilberter, R. A. Cunha, M. Esclapez, C. Bernard, Adenosine Receptor Antagonists Including Caffeine Alter Fetal Brain Development in Mice. Sci. Transl. Med. 5, 197ra104 (2013).



http://stm.sciencemag.org/content/5/197/197ra104.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懷孕時經常出現的憂鬱、焦慮以及疲憊感,怎麼辦?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告訴我們:規律運動可能是這些問題的好答案。
相對於產後憂鬱症經常出現的狀況,其實在懷孕過程中,孕婦經常出現的憂鬱、焦慮以及疲憊感,機率反而更高。
在懷孕時若出現憂鬱情緒,孕婦易出現體重不當增加、物質濫用危險性提高 、早產、台而體重過輕以及降低哺乳的意願。同時,孕婦在懷孕過程中,憂鬱以及焦慮往往會讓孕婦的壓力賀爾蒙(CORTISOL)值過高,導致小孩在青少年時期,認知技巧有問題,精神疾患的風險明顯提高。

此外,孕婦焦慮,剖腹產、睡眠障礙,同時身心健康的的危險也會隨之提升。這項作者的領導人提醒,不少人對於孕婦運動的安全性存有不小的誤解,以至於孕婦運動的比例以及頻率難以提升,研究人員希望透過持續的教育來改變人們的想法,強調規律運動對於孕婦以及胎兒的身心健康都有正面的助益。

參考文獻:

Anca Gaston, Harry Prapavessis. Tired, moody and pregnant? Exercise may be the answer. Psychology & Health, 2013; : 1 DOI: 10.1080/08870446.2013.80908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乙醯基氨基苯可能引發罕見過敏

中央社 – 2013年8月2日 上午7:39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1日專電)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今天表示,在美國普遍使用的解熱、止痛劑乙醯基氨基苯(acetaminophen),可能引發罕見卻嚴重的皮膚過敏反應。


FDA發表聲明指出,乙醯基氨基苯是美國國內使用最普遍的解熱、止痛藥品之一,但可能具有風險引發罕見卻嚴重的皮膚過敏。


乙醯基氨基苯引發的皮膚過敏,症狀包括起疹子、長水泡、如果程度繼續惡化,還可能讓皮膚表層造成大規模壞損。


FDA表示,民眾服用乙醯基氨基苯後,如果發現皮膚出現疹子或其他狀況,應該立即停止服藥,並且就醫診斷。


FDA將要求,未來所有處方箋藥品如果含有乙醯基氨基苯,藥瓶包裝都必須加註可能引發皮膚過敏的警語。


同時,FDA也將與藥廠合作,在含有乙醯基氨基苯的成藥包裝上加註警語。

鄭醫師補充:

乙醯基氨基苯(商品名為普拿疼)是臨床上使用非常普遍的藥物,電視的藥物廣告也不時出現,大部分的人都以為這應該是很安全的藥物,之前我提到,幾乎都是提醒過量服用可能導致肝衰竭反應。這項可能引發的罕見過敏,是FDA評估臨床上的一些嚴重副作用的報告,而決定加註警語,提醒大家留意。

不想靠藥物來退燒,高劑量的維他命C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有興趣深究的人,可以參閱無藥可醫這本書。



參考文獻:

http://www.fda.gov/ForConsumers/ConsumerUpdates/ucm363010.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餵寶寶喝母乳 10大秘訣

 

受到「毒奶事件」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媽媽發現「天然的尚好」。母乳是寶寶最天然,最符合生理需要的食物,沒有任何一樣人工食物會比母乳更適合寶寶。



澄清醫院平等院區-婦兒科吳淋禎護理長表示,很多媽媽都會擔心母乳的量沒有辦法應付寶寶的需求。其實,要增加奶水的分泌有10大秘訣,把握住10大秘訣,奶水一定會足夠。



一、在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產檢及生產。像是有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認證核可的母嬰親善醫院,可提供一個順利哺餵母乳的環境。



二、出生後儘早肌膚接觸。出生後的最初1-2小時是出生寶寶頭幾天最清醒的時刻,也是寶寶和媽媽產生銘記的最佳時機,此刻與媽媽肌膚接觸可以激發媽媽的母愛及奶水分泌。



三、除了母乳還是母乳。健康足月的寶寶頭幾天的需求不多,即使是剛生產後的頭三天,媽媽的初乳就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了。



四、不限時間且經常的哺乳。只要寶寶想吃就應該餵奶,產後經常且不限制時間的餵奶可以刺激奶水的分泌,也可以避免隨之而來的乳房腫脹。



五、24小時親子同室。寶寶不但需要奶水,更需要父母陪伴所提供的溫暖及安全感,並減少寶寶院內感染的機會。



六、確保寶寶含乳姿勢正確,吃到奶水。寶寶在吸吮乳房時必須含住乳頭和大部份的乳暈,下巴貼緊乳房,如此才可以有效吸吮奶水。



七、吸一邊乳房後,再餵另一邊。寶寶吸完一邊乳房,如果寶寶還要再吃,再給他吸另一邊的乳房。如此兩邊乳房都受到刺激,都可製造奶水。



八、適時擠奶。擠奶除了可以緩解奶脹情形外,在寶寶與媽媽分開時也時維持奶水分泌的重要方法之一。



九、確認寶寶吃得夠,不隨意添加其他食物。評估的最佳表徵為每天至少換6次以上顏色清澈,尿濕重重的尿布(初生前三天為每天1-3次);五到三週內的寶寶一天至少解三到四次的黃色大便,三週後可能大便次數變少。



十、不要以寶寶的哭鬧、餵奶時間長短及頻率來論斷自己是否沒有足夠的奶水,而添加母乳以外的食物。



吳淋禎護理長提醒,新生兒及寶寶只有三個最基本的需要:母親溫暖的懷抱、母乳、母親身旁的安全感,這是每個母親都做得到的。把握以上10大秘訣,每個媽媽都可以驕傲的說:我的寶寶喝母乳、天然的尚好!(資料參考: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母乳含有嬰兒需要的充分營養,餵母乳不必擔心DHA或者抗體不足,因為母乳都有,同時,母乳含的蛋白質,不會引發過敏反應,故能降低過敏的發生及增強抵抗力,這是哺餵母乳的媽媽對小孩最好的呵護,所以一般婦產科醫師也建議準媽媽們儘量以母乳來哺餵小朋友至少六個月,幫助小朋友頭好壯壯,健康成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吃好睡好成績自然好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7月30日 上午12:00

美國醫學專家指出,小孩如果身體好、睡得好,學校成績自然好。另外,小孩一定要養成吃早餐習慣,否則很容易影響學習、認知功能表現。


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資訊,小孩的飲食、睡眠習慣都與課業成績表現息息相關。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最新研究也發現,小孩學校成績好不好,與生活、飲食習慣大有關係。


營養科學系助理教授克莉絲塔‧卡莎拉解釋,如果一個人沒有攝取足夠熱量,大腦就無法工作,這通常不會是問題,不過小孩上學前若沒有吃早餐,認知功能 就可能受到影響。卡莎拉建議,家長可讓小孩以水果、蛋白質、全穀類食物做早餐,早餐要盡量避免食用含糖麥片、含糖榖片等食物,以免造成血糖突然飆升、下 降。


卡莎拉表示,早餐營養均衡,不但讓身體有充足熱量,還可讓小孩維持注意力,三餐吃得營養、健康,小孩就不容易在放學後亂吃零嘴。小孩在晚餐前若真想吃點東西,可以吃點優格、水果與蔬菜,口渴就喝白開水,不要喝汽水、可樂。


小兒睡眠呼吸醫學副教授克莉絲汀‧艾薇絲提醒,小孩擁有良好睡眠,也有助提升課業表現。小孩一旦睡眠不足,上課時記憶力、專注力就會變差,情緒管理也會受影響,甚至容易出現焦慮、憂鬱情緒。


艾薇絲指出,六到十二歲的孩子、十三到十八歲青少年晚上都至少要睡九小時,不過這些族群晚上平均都只睡七小時,睡眠明顯不足,很多父母認為,小孩少 睡一點,沒睡到九小時沒關係,事實上,這很容易影響小孩隔天表現,如果小孩長時間睡眠不足,問題就會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嚴重。周末補眠也會讓情況惡化,小孩 星期六、星期天早上很晚才起床,晚上就會很難入睡,星期一早上起床時就會顯得特別疲累,睡眠周期就會被打亂。建議小孩一星期七天上床時間都要規律、穩定, 睡眠也要充足,這樣早上才會有精神。




鄭醫師補充:


現代父母忙碌,有時早餐圖方便,一杯牛奶配穀片,纖維以及蛋白質補充明顯不足,因此在學校時,一旦醣類被分解完畢,血糖驟降,大腦能量來源被切斷,專注力自然難以集中,影響學校表現,不難想像。


充足的睡眠對小孩的情緒控制、學習專注力以及成績表現影響非常直接,過去有許多研究都支持睡眠品質是影響學習表現的重要關鍵。不僅小孩如此,成年人亦然。參考文獻:


Ramón Cladellas, Andrés Chamarro, María del Mar Badia, Ursula Oberst y Xavier Carbonell. Efectos de las horas y los hábitos de sueño en el rendimiento académico de niños de 6 y 7 años: un estudio preliminar. Cultura y Educación, 23 (1):119-128, 2011


Víctor J. Quevedo-Blasco, Raúl Quevedo-Blasco. Influencia del grado de somnolencia, cantidad y calidad de sueño sobre el rendimiento académico en adolescen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 2011, 11, 49-65


這篇報導的原文參考資料來源:


http://www.uab.edu/news/news-you-can-use/back-to-school-2013/good-eating-and-sleep-habits-help-kids-succeed-in-schoo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